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_苏轼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知识梳理及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知识梳理及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水调歌头》知识梳理及浏览题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三、词语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⑵达旦:至早晨;到清晨。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到天上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我。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苏轼《水调歌头》复习及中考试题精选备课人:邵秀娟高景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

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

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

(参见教材P111注释1)——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

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9、何事:为什么。

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由苏轼所创作的,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文言文吧,到底应如何理解一篇优秀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解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写于北宋熙宁九年。

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夜时因为思念六七年不见的弟弟苏辙而做的词。

当时苏轼正当壮年,四十岁,在官场上因为与王安石等变法者的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到各地为官。

苏轼流连在各地期间,历经六七年未曾与弟弟苏辙团聚,他曾要求调任到离弟弟较近的地方为官,但这愿望一直到调任密州时仍未实现。

当时的苏轼,工作生活事事不顺心,在官场上不得意心情沮丧,却又心怀壮志期待未来能有一天能重返汴京,在家庭生活中与家人长期分离,期待相聚却又不能如意。

在中秋夜这个应该是“月圆人团圆”的美景良辰,苏轼只能孤身面对着一轮明月,这种复杂又矛盾的情绪惹得他心绪激荡,导致抑郁惆怅齐爆发,当晚就率性“欢饮达旦,大醉”,之后乘着酒兴催生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我爱古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我爱古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中秋节祝福语】水调歌头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秋词之一,是古代大诗人苏轼的经典著作。

下面是整理收集的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一、原文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译文及解释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在中秋之夜所作的词。

当时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辗转在各地为官。

因此在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诗人依旧不能与胞弟苏辙团聚。

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指月宫。

(6) 不胜: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反映了诗人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诗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是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m ín ɡ月yu è几j ǐ时sh í有y ǒu ,把b ǎ酒ji ǔ问w èn 青q īn ɡ天ti ān。

不b ù知zh ī天ti ān 上sh àn ɡ宫ɡōn ɡ阙qu è,今j īn 夕x ī是sh ì何h é年ni án? 我w ǒ欲y ù乘ch én ɡ风f ēn ɡ归ɡu ī去q ù,又y òu 恐k ǒn ɡ琼qi ón ɡ楼l óu 玉y ù宇y ǔ,高ɡāo 处ch ù不b ú胜sh èn ɡ寒h án。

起q ǐ舞w ǔ弄n òn ɡ清q īn ɡ影y ǐn ɡ,何h é似s ì在z ài 人r én 间ji ān!转zhu ǎn 朱zh ū阁ɡé,低d ī绮q ǐ户h ù,照zh ào 无w ú眠mi án。

不b ù应y īn ɡ有y ǒu 恨h èn ,何h é事sh ì长zh ǎn ɡ向xi àn ɡ别bi é时sh í圆yu án? 人r én 有y ǒu 悲b ēi 欢hu ān 离l í合h é,月yu è有y ǒu 阴y īn 晴q ín ɡ圆yu án 缺qu ē,此c ǐ事sh ì古ɡǔ难n án 全qu án。

但d àn 愿yu àn 人r én 长ch án ɡ久ji ǔ,千qi ān 里l ǐ共ɡòn ɡ婵ch án 娟ju ān。

《水调歌头》对比赏析

《水调歌头》对比赏析
together heavenward fly!
杨译: My one wish for you, then, is long life And a
share in this lveliness far, far away!
W译: I only hope we may have long long lives, may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 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 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 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 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 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 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结尾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许译: So let us wish that man Will live long as he can!
Though miles apart, we wi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
林译: I only pray our life be long, And our souls
share the moon's beauty, though a thousand miles apart.
Thank you!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 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 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 “晴”“圆”。

《水调歌头_苏轼》_赏析

《水调歌头_苏轼》_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复习及中考试题精选备课人:邵秀娟高景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

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

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

(参见教材P111注释1)——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

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9、何事:为什么。

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该词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每一首古诗词曲,都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原文】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1、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2、达旦:早晨;白天3、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4、但:只。

5、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

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

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

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

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下片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

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谢谢!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 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 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 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 代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 (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 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 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 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宋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 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 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 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 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 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 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 寻之中
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 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 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 ,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 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 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 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 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 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由苏轼所创作的,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水调歌头苏轼诗句

水调歌头苏轼诗句

水调歌头苏轼诗句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水调歌头苏轼诗句,欢迎阅读借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

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⑥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

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

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

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

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

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下片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

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

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注釋】
(1)把酒:端起酒杯。

(2) 宮闕:宮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

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4) 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這裏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美麗建築。

(6) 不勝: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動不已,彷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戲。

(8) 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9) 綺戶:刻有紋飾門窗。

(10)照無眠:照著有心事睡不著人。

(11)嬋娟:月裏的嫦娥,代指月亮。

【譯文】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裏,現在是什麼年代了。

(傳說神仙世界裏只過幾天,地下已是幾千年,故此設問。

)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

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仿佛乘雲禦風,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間!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月亮轉動,照遍了華美的樓閣,夜深時,月光又低低地透進雕花的門窗裏,照著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圓,便不應有恨了,但為什麼常常要趁著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

只願我們都健康和長在,雖然遠離千裏,卻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色。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賞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倍受後人的讚譽和喜歡。

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

一七零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內心頗感憂鬱,情緒低沉,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

其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非常現實
而具體的人之常情。

在這裏,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像,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

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脫化而來的。

“舉著酒杯詢問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時有的”?此句充分顯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隱藏著內心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於明月的讚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

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裏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

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

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裏的淒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這裏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

“乘風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裏只是暫住人間罷了。

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

真可謂“奇逸之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

這裏由脫塵入聖一下子轉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裏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
是詞人終究是現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找著屋裏失眠的人。

“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於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

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洩佳節思親的情感。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

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歎,這裏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

結束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裏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

這裏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
緊圍繞“月”字展開,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

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認為這是寫中秋最好的一首詞,此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

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

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一種美好的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