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
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2)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写作能力;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Hale Waihona Puke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储备: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生物基础知识,但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分类和特征了解有限,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深入学习。
(2)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生物进化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无脊椎动物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2.教学新课:
(1)讲解无脊椎动物的定义、主要特征;
(2)介绍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引导学生学会分类;
(3)结合生物图鉴、实物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无脊椎动物类群,讨论其分类特征、代表性生物等。
(2)小组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本组讨论的成果。
(3)教师点评: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巩固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知识?
(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分类特征、主要类群以及代表性生物等。
(3)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脊椎动物的丰富多样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贡献。
41-2无脊椎动物
(一)单房室壳
单房室有孔虫
单房室壳是 圈形
瓶
最简单的,由一
形 树
个房室组成,房
枝
室上具有一个或
形
多个口孔,其形
状变化多样,有
梨 形
球形、圈形、树
放 射
枝形、瓶形、梨
状
形、放射状等(如
球 形
球 形
图)。
(二)双房室壳 双房室壳一般由一个球形的初房和一个管状的第二房室组成, 口孔常位于管状第二房室的末端。由于管状第二房室生长方式的变化使壳体呈现 各种各样的形态。常见的有圆管形壳,初房球形,第二房室呈直管状,如砂杆虫 (Hyperammina);圆盘形壳,管状第二房室围绕球形初房在一个平面上盘旋生 长,壳呈圆盘状,如砂盘虫(Ammodiscus);球形壳,管状第二房室围绕初房不 规则地旋绕,使壳呈球形的球旋虫(Glomospira);螺锥形,管状第二房室紧接 初房螺旋状旋卷生长,如棒锥虫(Turritellella);此外还有一些第二房室在生长 的早期和后期生长方式发生变化,形成“之”字形等。
内口管 口面
有孔虫壳体的基本构造
口孔
壳
壁
口面
房
房 室
隔壁
室
口 唇
壳
缝合线 隔壁
壁
口 孔
初房
缝合线
有孔虫壳子的排列方式各有不同,有三大类型:1、单房室壳(unilocular test);2、双房室壳(bilocular test);3、多房室壳(mulitilocular test)。正 因为这种房室排列的不同类型,导致了有孔虫壳形的千变万化,也是分类、鉴定 的重要标志,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几种类型的排列方式:
轴切面
弦切面
旋切面或横切面:垂直于 中轴,通过初房的切面。
无脊椎动物部分二
形动物,属线虫纲,钩虫科。世界各
地都有分布。
钩虫比蛔虫小得多,长1厘米左
右,乳白色透红。成虫身体前端有口
囊,口内有两对角质钩齿,钩附在人
的小肠粘膜上,吸取人的血液为营养。
身体的基本结构跟蛔虫相似,除生殖
器官外,其他器官都不发达。雌雄交
配产卵,每天多达1~3万粒,随人的
粪便排出。丝状蚴接触人体,从皮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是身体的中轴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这类动物包括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 门、棘皮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动物界中绝大多数 的种类属于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各主要门的基本特征如下表:
1
2
腔肠动物门——水螅
腔肠动物门是低等的多细胞 动物,体壁有内、外两个胚 层,两层中间是中胶层,中 央是消化腔,即胚胎发育中 的原腔肠,所以叫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呈辐射对称,有水 螅型和水母型,这是适应固 着生活或飘浮生活的结果。
系统。
⑹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式神经系统。
⑺形成了固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大多♀♂
同体。
6
分类: ⑴涡虫纲(代表:三角涡虫)
①主要营自由生活,体表具纤毛及皮肤肌肉囊。
②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较发达。
③具有消化系统。 ④涡虫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它们的生殖
器官比较复杂。有性生殖时异体受精。
精液暂时贮藏在对方的交配囊中,以后
③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均为合胞 体(许多细胞以原生质突起 相连接成集合体)。
④需精卵未受精发育成 雄性个体,不常见。 在环境条件良好时主 要营孤雌生殖。
转轮虫
19
环节动物门:(约1.7万种) 主要特征:
⑴身体出现分节现象(体节形态相似,属同律分节 )。 ⑵出现次生体腔(或称真体腔)。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以适应陆地生活。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使运动更灵活,活动范 围更广泛。
一、动物分为两类:脊椎动物 、 无脊椎动物 。 无脊椎动物有六类 扁形动物 、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 。腔肠动物 、 、
靠体壁内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蠕动,称为蠕虫动物 。、 体表都有坚硬的外壳 、 。
第二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动物分为两类:无脊椎动物 和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有六类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靠体壁内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蠕动,称为蠕虫动物 体表都有坚硬的外壳 由水生到陆生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二、各类动物 (一)腔肠动物 1、常见动物: 2、特点:
环节动物
结构特点: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靠近前端有环带 生活环境 阴湿有腐殖质的土壤
运动
呼吸
肌肉和刚毛配合
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大雨 过后很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其他动物 水蛭、沙蚕等
蚯蚓 1、蚯蚓通过 肌肉 和 刚毛 的配合使身体 运动,身体分节,运动更灵活。
2、靠 湿润的体壁 进行呼吸。
3、身体 前 端有环带 像蚯蚓这样,身体由许多 相似的环状体节 构成 的动物,叫做 环节动物 。 如:
沙蚕
水蛭(又叫蚂蟥)
血吸虫 猪肉绦虫
涡虫
(五)软体动物
形状和结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更灵活
1、常见动物:蜗牛、河蚌、乌贼、宝贝 2、特点:
生活环境:水中或潮湿的陆地。 结构:身体柔软,外壳称贝壳,贝壳可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
(六)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最多)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姓名谭立娜单位:东营区第二中学课题: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2)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3、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及观察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重点: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三、难点各代表动物的结构。
四.教具课件、蚯蚓、挂图。
教学过程:、猪肉绦虫病的防治:)治疗病人,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加强粪便管理。
)严格肉类检查。
)加强卫生宣传。
不吃生肉,切生食和熟食的知识点二:1、细线、圆筒、尖、口、肛门、土壤、水域、2、秀丽隐杆线虫、人蛔虫3、1毫米、土一、预习目标:、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采集到蚯蚓?、蚯蚓是如何运动的?二、材料器具:蚯蚓、清水、木板、玻璃板等。
三、探究操作:血液3、泥沙、长圆柱形、饵料13板书设计: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这是生物教材中比较经典的一节内容,在教学方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在课堂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内容我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多数情况下是给一些建议和引导。
如课堂中设置的分组讨论题,分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结束后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一部分归纳结果展示给大家,学生的分析即使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他们能互相取长补短,从中体会分析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还有了一些小小成就感,从而对这些知识兴趣更浓,掌握更透。
1.学生活动有些拖沓,课堂掌控不够理想在这节课中,设计了较多的问题和双边活动,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2课时(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课时单元二学科生物年级七学习目标1.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的代表动物。
2.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你认识下列动物吗?你能说出它们所属的类群吗?【蛔虫、涡虫、丝虫、沙蚕、沙蚕、蛭】努力识别引发兴趣讲授新课一、扁形动物视频: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是涡虫。
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营自由生活;它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物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它是两侧对称的动物,体长有1到1.5厘米。
涡虫的的前端三角形,背脊部隆起,具黑色素斑、颜色较深;身体前端,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涡虫的腹面颜色浅,有口、密生着纤毛;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无肛门。
涡虫的口内有一个管着的咽。
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观看视频对扁形动物有初步了解口排出。
观察可以发现,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就是经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想一想,涡虫的这种体型有什么好处?【绝大多数动物的身体都呈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到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这样的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运动、捕食和防御。
】猪肉绦虫是人体的寄生虫之一,我们常说的米猪肉就是寄生有绦虫幼虫的肉。
肠道寄生虫,身体长达2~4米,依靠头节上的吸盘和小钩固着在宿主体内,通过体壁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
它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依靠体表直接吸收小肠中已经消化好的养料。
所以我们要预防绦虫病,对米猪肉严加管理,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型二
1.外部形态: 身体由许多相似 的环状体节构成, 由前到后依次为 前端、环带、后 端。 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靠近环带的为前端,远离环带的为后 端。
2.雨后为什么会有很多蚯蚓爬出地面? 答:雨后,土壤中积水缺氧,而
蚯蚓用 呼吸受阻,所以 要爬出地面。
但是不能长时间待在地面上,因 为体壁必须保持湿润,干燥后就 会死亡。
合作探究
依据实际生活现象,积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争 取突破自己,得出答案: 1.结合课本75页插图,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 2.雨后会有很多蚯蚓爬出地面,为什么? 3.为什么蚯蚓在土壤中比在玻璃上爬得快? 4.蚯蚓平时是怎么运动的(即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什么?) 5.什么是蠕虫动物?举出例子。 要求:以上问题均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可小声讨 论,交流想法,时间为5分钟。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2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学习目标
1.熟记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 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 2. 掌握蠕虫动物的概念。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74--76页,思考下 面问题: 1、线形动物的身体一般分为 形或 形,两 头尖,有 有 。他们通常生活在 或 中,也有些种类 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 内。常见的有 和 。 2、环节动物生活在 中和 环境中,身体 有许多相似的 构成,身体 使它们的运 动更加灵活。常见的有 和 。 3、软体动物身体 ,外壳为 。贝壳 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 ,呈现出 般 的花纹。常见的有 、 、 和 。 时间:3分钟,按要求自学并能合上课本把答案填写在默 写本上。
5.什么是是蠕虫动物?举出例子。
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 能够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动 物。例如: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五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河蚌
螺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
有坚硬的贝壳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乌 软体动物
贼
有
内
壳
,
海 螵 蛸
鱿鱼
章 鱼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动物界最大的门类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蜈蚣Centiped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头部:触角分节,感觉器官,有嗅觉、 触觉作用。 胸部:足:3对,前足、中足、后足,均 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翅:2对,前翅为覆翅,革质,狭 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为 膜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
气门: 2对,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 接,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腹部:气门:8对
• 多数营寄生生活。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血吸虫病
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 造成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的身体受到摧残,致使田 园荒芜、满目凄凉,出现 “无人村”、“寡妇村”、“罗汉村” (腹水肚大如鼓)等悲惨景象。1950年,江苏省高邮县新民 乡的农民下水劳动,其中4019人患了急性血吸虫病,死亡 1335人,死绝45户,遗下孤儿91个,呈现出“万户萧疏鬼唱 歌”的悲惨景象。
物。
(2)当食物经过水螅时,水螅发出刺丝
1
麻醉食物,然后用[2 ] 触手 捕获食物,
经[ 1] 口,送入3[ ] 消化腔 内进行消
2
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1 ] 口 排出
3
4
体外。
(3)图中4称为体壁 ,由2 层细胞构成。
七上第二单元2-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水蛭(又叫蚂蟥)
沙蚕
五、软体动物
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 没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头足纲 除鹦鹉螺有贝壳外,其他种类均为内壳或贝壳退化。如乌
贼、章鱼 常见种类:蜗牛、河蚌、乌贼、宝贝 珍珠的形成——当外套膜受到微小沙砾等异物侵入刺激时,
受刺激处的上皮细胞即以异物为核,不断分裂形成珍珠囊, 囊即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地将核包围,逐渐形成珍珠。
结构特点:有口无肛门的多细胞动物,身体扁平,体长1 毫米至十几米
生活环境:淡水、海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多数营寄生生 活
常见种类:涡虫、血吸虫、绦虫 猪肉绦虫病的防治: 1、治疗病人 2、加强粪便管理 3、严格肉类检查 4、加强卫生宣传
三、线形动物
结构特点:身体一般为细线或圆筒状,两头尖,有口有肛 门
生活环境:土壤或水域中,也有些种类寄生在人体或其他 生物体内
常见种类:秀丽隐杆线虫、蛔虫 蛔虫病的防治: 1、驱虫 2、管理粪便 3、宣传教育
四、环节动物
结构特点: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靠近前端有环带 生活环境:阴湿有腐殖质的土壤 运动: 肌肉和刚毛配合
呼吸: 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大雨 过后很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六、节肢动物
1、 体表有较硬的外骨骼(蜕皮),即保护和支持了内部 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陆地 生活。
2、蝗虫的躯体分为头、胸(3节)、腹(11节)三部分。
有10对气门(气体进出的门户)气管是呼吸的器官
2、蝗虫的足分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前两对足 细小,只能爬行,后足长大,适于跳跃。运动加强。 3、有两对翅,前翅革制、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 用;后翅膜质、柔软而宽大,适于飞行。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用手触摸(chù mō)蚯蚓会有何感觉?
蚯蚓的背部有湿润(shīrùn)的感觉,腹部有粗 糙的感觉。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刚毛辅助运 动。)
3、描述蚯蚓(qiū yǐn)的运动方式?
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缓慢的蠕动爬行。
与之相似的还有水蛭、沙蚕。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一页。
环节动物
结构(jiégòu)特点身:体由许多体节(tǐ jié)构成,靠近前端有环带
类有150多万种
根据 形态 结构 和生 理特 征
(tèzhēng)
大致 分为
无脊椎动物 体内(tǐ nèi)没有脊椎骨组 成的脊柱
脊椎动物 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第二页,共六十一页。
一、无脊椎动物 无脊柱
(jǐzhuīdòngwù)
腔肠动物
(qiāng扁chá形ng-动d物òngwù)
线形动物
95%
消化 由有口无肛门到有口有肛
门 (xiāohuà)
腔:
生物进化而来:适应能力越来越
强,结构越来越复杂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一页。
软体动物(ruǎntǐ-dòngwù)
身体柔软 , (róuruǎn) 有石灰质的贝壳
螺
河蚌(hé
bànɡ)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一页。
两侧(liǎnɡ cè)不对称软体动物:河蚌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一页。
蜗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huánjìng)中,多以植
牛
物的叶、茎、果实等为食,依靠腹 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一页。
河 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池沼(chízhǎo)的水底,
蚌 以水中的微小生物为食,运动器
官为斧足。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济南版 (2)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2.学科:初中生物学3.课题: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4.课时:2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蚯蚓、尺子、玻璃板、白纸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能区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异同,并能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3)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列举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相关实验的探究和相关信息的搜索和收集,发展学生对资料信息筛选、掌握、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喜欢生物学、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济南版)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无脊椎动物是活动范围较广的一个类群,它们的生活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教学方法: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根据教材特点,我选取了图片和课件展示和视频放映(创设问题景)――提出科学问题――收集和加工学生有用的信息――正确的得出结论――课堂反馈(形成学生自己的科学观点)――作业(引导利用跨学科知识保护动物).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和利用学生的知识差异,引导利用多媒体,发起观察、讨论、总结,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使学生的差异逐步缩小。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课前展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图片,要求学生进行分类。
师导入:这类生物,就是我们将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济南版 (2)
获奖作品展示
教育部“精英杯”公开课大赛简介
• 2021年6月,由教育学会牵头,教材编审委员会具体 组织实施,在全国8个城市,设置了12个分会场,范围从 “小学至高中”全系列部编新教材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和指 导。每次指導,都輔以精彩的優秀示範課。在這些示範課 中,不乏全國名師和各省名師中的佼佼者。
• 他们的课程,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经过认真 研判,把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主线。既涵盖城市中 小学、又包括乡村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適合全國大部 分教學大區。本課件就是從全國一等獎作品中,优选出的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示范性强,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疟疾(Malaria):
• 疟疾俗称“打摆子”。它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 原虫在医学上分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 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四类。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 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一日发作一次,叫间日疟。 三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二日发作一次叫三日 疟。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叫恶性疟疾,它发作 频繁,无规律,严重时常有抽风、昏迷等症,如 不及时治疗,病人可在短期内死亡。疟疾的传播 媒介是按蚊,按蚊吸入疟疾病的血,再叮咬健康 的人时,就会把它唾液中的疟原虫带进健康人的 血液,使健康人发病。因此,防止疟疾要抓住积 极治疗传染源(病人),彻底灭按蚊和搞好个人 防护这三个基本环节。
1、水螅的体壁由_两__层细胞构成,消化腔直接与_口__相 通,口周围有_触__手__可以捕食。
2、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呈
_圆__筒__状,体壁仅由内__、_外__两__层__细胞构成,消化腔有__口_
无_肛__门。大多生活在_海__洋里,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3、常见动物有_海__葵、 _海__蜇、 珊__瑚_等虫。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九页,共二十六页。
新课学习
自主学习
仔细阅读课本72—73页,回答下列(xiàliè)问题:
1.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总种数的
9,5%无脊椎动物主要
包括原生动物、
动腔物肠、
动物扁、形
(qiānɡ
线形 动物、 环节 动物、chánɡ) 软体动物、
节动肢物等类
(xiàn xínɡ)
群。
用触手抓住食物,如水蚤,直至(zhízhì)不挣扎, 经口送入消化腔内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新课学习
几种(jǐ zhǒnɡ)腔肠动物
桃花水母 生活在淡水中, 晶莹透亮,身体周边(zhōu biān) 长满了触手,像飘落水中的 桃 花,属于古老而珍稀的腔肠 动物。
海蜇 生活在近岸海域,体 形呈半球状。海蜇体内含有 毒液(dú yè),用以麻痹小动物, 便于捕食。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新课学习
几种(jǐ zhǒnɡ)腔肠动物
海葵 多数栖息在浅海和 岩岸的水洼或石缝中,能 捕食浮游动物、贝类、小 鱼等。海葵是世界上寿命 最长的海洋(hǎiyáng)动物。
珊瑚虫 成群生活(shēnghuó) 在热带、亚热带海域,虫 体外层细胞所分泌的石灰 质物质能够慢慢形成珊瑚 礁和珊瑚岛。
目的要求:1.说出水螅的形态(xíngtài)结构特点。
2.描述水螅的捕食特点。 材料器具:水螅、水蚤、水螅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 皿、吸管、清水。 方法步骤:
(1)用吸管吸取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静置几 分钟。 (2)用放大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3)用吸管吸取数个水蚤并注入盛有水螅的培养皿中,用放 大镜观察水螅捕食水蚤的过程。 (4)对照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七年级生物课件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棘皮动物
返回i
疟疾患者症状
夜光虫
返回
原生动物的过渡繁殖会造成赤潮 赤潮
腔肠动物
结构
身体具有两层细胞,体壁围绕身体纵 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
两种类型
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呈圆筒状,下端为基盘,用以固着 在其他物体上,另一端周围有触手和口
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呈伞状。
各种珊瑚
下一张
水螅
返回
海洋中自由游动的水母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原生动物 2.腔肠动物 3.扁形动物 4.环节动物 5.节肢动物 6.软体动物 7.棘皮动物
原生动物
结构 是地球上出பைடு நூலகம்的最早的动物类群,结
构十分简单.只有单细胞构成或细胞群体 聚集.
草履虫
生活环境
分布极广,一般生活在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少 数寄生在人和动植物的体内。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污水处理方面:例如眼虫,草履虫,纤毛虫
等;但繁殖过多则会引起赤潮,如腰鞭毛虫和夜 光虫。 (2)利用有壳的有孔虫来识别地层沉积相,推断 地质年代,寻找沉积矿物。 (3)引起人类疾病:例如疟原虫引起疟疾,利什 曼原虫引起黑热病,阿米巴变形虫引起痢疾。
下一个
疟原虫放大图片 疟原虫通过蚊子的叮咬进入人 体内寄生。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扁形动物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严
重疾病,例如, (1)猪肉绦虫:通过体表微绒毛直接从寄主的消
化道内吸收营养,人的病症为营养不良,腹痛, 腹泻。 (2)吸虫:口周围有吸盘,吸附在人体血管内, 其症状为寄主的肝脾肿大,消化道壁受损害,患 者发烧、消瘦,出现严重腹水,呕吐腹泻,重者 死亡。
(1)可食用:软体动物的某些类型的头、足都是 肌肉组织构成,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2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 (已知150万种动物中,近140万种无脊椎动 物节肢动物120多万种,110多万种昆虫)
蚕
蝎子
金龟子
蝴蝶
蜻蜓
瓢虫
蝉 蚊 蚂蚁
蝇
蚱蜢
1 常见多足纲动物:蜈蚣、 蚰蜒、马陆
1 常见蛛形纲动物:蜘蛛、蝎子、 螨虫
锯缘青蟹,青蟹、闸蟹。 中华绒螯蟹, 河蟹、螃蟹、毛蟹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2
蜗牛
头部发达,具有一对触角,一对眼。眼 生在触角的顶部(有柄)。口腔内的齿 舌极其发达,用于摄食、钻孔。足位于 躯体的腹面,故有“腹足”一名。外壳 呈螺旋形,
节肢动物
身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分节,所有的附肢也分节 身上披有坚韧的外骨骼 身体分为部 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
额 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 眼
梭子蟹、枪蟹、海螃蟹、海蟹
节 肢 动 物
昆虫类
甲壳类
多足类 蛛形类 蟋蟀
蜘蛛
马陆
河虾
额 剑
复 眼
海蜇
金龟子
蜘蛛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 供人类食用,如虾。 2. 提供工业原料,如家蚕。 3. 完成植物的传粉作用,如蜜蜂。 4. 抑制害虫,如七星瓢虫。 5. 能传播疾病,如苍蝇。 6. 危害植物,如棉铃虫。
•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2. 作为鱼类的饵料; 3. 影响人畜健康(大多数蛭类以吸取人或动物的
血液作为食物,对人畜有一定的危害); 4. 医用与药用(采用医蛭吸取脓血以治疗病症的
办法)。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 蠕虫动物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内有肌肉, 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缓慢地蠕动。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按照体内
脊柱的有无分为:
无脊椎动物(约占95%)
(包括腔肠、扁形、 线形、环节、软体、 动 节肢动物等) 物 脊椎动物(约占5%)
(包括鱼类、两栖 类、爬行类、鸟类 和哺乳类)
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
• 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
淡水中,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 环节动物的生活环境:水中或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 环节动物的结构特点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使它们 的运动更加灵活,靠近前端有环带。
代表动 物—— 蚯蚓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 其他环节动物
水蛭(又叫蚂蟥)
沙蚕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 身体分部,足和触角 均分节。
2. 体表有外骨骼(既保 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 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 水分的蒸发)。
3. 身体一般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体节伸屈 自如。
代表动物——蝗虫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蚌
螺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
有坚硬的贝壳
乌 软体动物
贼
有
内
壳
,海 螵
鱿鱼
蛸
章
鱼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动物界最大的门类
蜈蚣Centipede
蟹 Crab
虾 Shrimp
蝗虫 Grasshopper
节肢动物
身体分部。都 是由体节愈合
而成。
体表有 外骨骼
无脊椎动物: 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 动物,约占动物总数的95%
主要类群包括: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 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由低等到高等)
无 脊 腔肠动物门 椎 扁形动物门
动物
线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的 主 要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类 群
占动物总数 的95%
一 腔肠动物
结构特点: 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
感染血吸虫会出现皮疹、发热、腹痛、 腹泻、乏力、肝脏不适等症状;大便每日 2~3次、稀、偶尔带血;肝脾肿大。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治疗 和预防,到1958年,我国已经基本消灭了血 吸虫病。
绦虫,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
三 线形动物
• 身体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有口有肛门。 • 大多生活在土壤或水中,也有的寄生在生物体内。
蛔虫
原腔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 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 曲。虫卵随粪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 蛔虫卵两种。前者 金黄色,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 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发育。在 21~30℃、潮湿、氧气充足、荫蔽的泥土中约10天左右发育成杆 状蚴。脱一次皮变成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时如被吞 食,卵壳被消化,幼虫在肠内逸出。然后穿过肠壁,进入淋巴腺 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右心、肺,穿过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再经 气管、喉头的会厌、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肠,整个过程约25 ~29天,脱3 次皮,再经1月余就发育为成虫。蛔虫是世界性分
二 扁形动物
身体 左右对称
• 扁形动物是一类有口无肛门的多细胞动 物,身体扁平。
• 可生活在淡水、海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 。
• 多数营寄生生活。
血吸虫病
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 造成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的身体受到摧残,致使田 园荒芜、满目凄凉,出现 “无人村”、“寡妇村”、“罗汉村” (腹水肚大如鼓)等悲惨景象。1950年,江苏省高邮县新民 乡的农民下水劳动,其中4019人患了急性血吸虫病,死亡133 5人,死绝45户,遗下孤儿91个,呈现出“万户萧疏鬼唱歌” 的悲惨景象。
利用无脊椎动物
的一些特性,人 们还进行仿生学 ,制作先进的工 具。
蜘蛛和装甲
蜘蛛丝与高强度纤维。
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比较
动物类群 形态结构 腔肠动物
代表种类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比较
动物类群 形态结构
代表种类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圆筒状,体壁仅由内外两 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 无肛门。
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昆虫纲 甲壳纲
• 节肢动物占动物种类的85%。 • 昆虫纲占节肢动物种类的80%。 •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 思考: 为什么节肢动物分布极其广泛?
多足纲
蛛形纲
• 为人类提供食品
• 有的对农业有益,有的昆虫会危害农作物
• 许多昆虫可以传播花粉
•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有疏松泥土和增加耕地肥力的作用
身体呈圆筒状,体壁仅由内、外两层 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生活环境: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少数种 类生活在淡水里。
观察水螅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腔肠 动物
。
(2)当食物经过水螅时,水螅发出刺丝
麻醉食物,然后用[ ]
2
触手捕获食物,
1
经[ 1] 口,送入[3] 消化腔内进行消
2
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1] 口排出
3
体外。
4
(3)图中4称为体壁,由 2层细胞构成。
一 腔肠动物
桃花水母
粉色或白色,状如桃花, 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出现
海蜇
体呈半球状。具有清热解毒、 化痰、降压、消肿的作用
一 腔肠动物
海葵
珊瑚虫
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海洋生物, 成群生活。虫体外层细胞
可达2100岁
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珊瑚。
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绝 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人口。
四 环节动物
•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内有肌肉,它 们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缓慢地蠕动。
• 林奈把这些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 的动物,统称为蠕虫动物。
五 软体动物
有附肢, 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
头部
头部:
触角,感觉 器官,有触 觉、嗅觉作 用。
翅
胸部:两对翅、三对足、两对气门
胸部:三对足,
分节,后足发达, 适于跳跃。
外骨骼-既保护和
支持了内部结构,又 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 分的蒸发。
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接,
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头部:触角分节,感觉器官,有嗅觉、触 觉作用。 胸部:足:3对,前足、中足、后足,均 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布 于种城类市蔬,,菜儿是要童人洗高体净于最成常煮人见熟。的,受寄瓜感生果染虫要后,,感洗出染净率现可不达同7程0度%的以发上热,、农咳村嗽高、 食去欲皮不,振不或善喝饥生、水脐,周饭阵前发性便疼后痛要、洗营手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 状,有勤时剪还指可甲引也起很严重重的要并,发因症为。指如蛔甲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 肠下梗面阻的,污钻入垢胆中道常形含成有胆许道蛔多虫蛔病虫,卵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
翅:2对,前翅为覆翅,革质, 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为 膜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
气门: 2对,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 接,气体出入蝗虫身多,占动物总数的 85%。
•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 意义:这些特征使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广泛。 • 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这是节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