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考点跟踪训练43阅读理解型问题
2012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解析汇编--第44章 阅读理解型问题B(已排版)
(最新最全)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解析汇编(按章节考点整理)四十四章 阅读理解型问题B(2012浙江省嘉兴市,23,12分)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θ度,并使各边长变为原来的n 倍,得△AB ′ C ′ ,即如图①,∠BAB ′ =θ,AB B C AC n AB BC AC''''===,我们将这种变换记为[θ,n].(1)如图①,对△ABC 作变换[60°,3]得△AB ′ C ′ ,则'AB C S ''∆:ABC S ∆ =_______;直线BC 与直线B ′C ′所夹的锐角为_______度;(2)如图② ,△ABC 中,∠BAC=30° ,∠ACB=90° ,对△ABC 作变换[θ,n]得△AB ′ C ′ ,使 点B 、C 、C '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 ′C ′为矩形,求θ和n 的值;(3)如图③ ,△ABC 中,AB=AC,∠BAC=36° ,BC=1,对△ABC 作变换[θ,n]得△AB ′C ′ , 使点B 、C 、B ′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 ′C ′为平行四边形,求θ和n 的值.第23题图③第23题图②第23题图①B'C'B'C'B'C'ABABABCCC【解析】(1) 由题意知, θ为旋转角, n 为位似比.由变换[60°,3]和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AB C S ''∆:ABC S ∆ = 3, 直线BC 与直线B ′C ′所夹的锐角为60°; (2)由已知条件得θ=∠CAC ′=∠BAC ′-∠BAC =60°.由直角三角形中, 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n =AB AB'=2. (3) 由已知条件得θ=∠CAC ′=∠ACB =72°.再由两角对应相等,证得△ABC ∽△B ′BA,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n =B C BC ''=152+. 【答案】(1) 3;60°.(2) ∵四边形ABB ′C ′是矩形,∴∠BAC ′=90°.∴θ=∠CAC ′=∠BAC ′-∠BAC =90°-30°=60°. 在Rt △ABB ′中,∠ABB ′=90°, ∠BAB ′=60°, ∴n =AB AB'=2. (3) ∵四边形ABB ′C ′是平行四边形,∴AC ′∥BB ′,又∵∠BAC =36° ∴θ=∠CAC ′=∠ACB =72°∴∠C ′AB ′=∠ABB ′=∠BAC =36°,而∠B =∠B, ∴△ABC ∽△B ′BA,∴AB 2=CB ·B ′B =CB ·(BC+CB ′),而CB ′=AC =AB =B ′C ′, BC =1, ∴AB 2=1·(1+AB)∴AB =152±,∵AB >0, ∴n =B C BC ''=152+.【点评】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题.命题者首先定义了一种变换,要求考生根据这种定义解决相关的问题. 读懂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黄金比等.(2011江苏省无锡市,27,8′)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111222P (,)P (,)x y x y 、,我们把1212-+-y x x y 叫做12P P 、两点间的直角距离,记作12(,)d P P .(1)已知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x y 满足(O )d P ,=1,请写出x y 与之间满足的关系式,并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所组成的图形;(2)设000P (,)x y 是一定点,Q(,)x y 是直线=+y ax b 上的动点,我们把0(P Q)d ,的最小值叫做0P 到直线=+y ax b 的直角距离,试求点M (2,1)到直线=+2y x 的直角距离。
最新2012年6月最新整理全国各地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2--51.阅读理解型问题文档文档
可以.采用以下剖分——重拼步骤:
(1)将多边形剖分为若干三角形;
(2)每个三角形剖分——重拼为一个矩形;
(3)每个矩形剖分——重拼为一个正方形;
(4)每两个正方形剖分——重拼为一个正方形.……………………………10分
7、2012四川夹江县模拟)随着经济的发展,尹进所在的公司每年都在元月一次性的提高员工当年的月工资.尹进2008年的月工资为2000元,在2010年时他的月工资增加到2420元,他2011年的月工资按2008到2010年的月工资的平均增长率继续增长.
(1)尹进2011年的月工资为多少?
(2)尹进看了甲、乙两种工具书的单价,认为用自己2011年6月份的月工资刚好购买若干本甲种工具书和一些乙种工具书,当他拿着选定的这些工具书去付书款时,发现自己计算书款时把这两种工具书的单价弄对换了,故实际付款比2011年6月份的月工资少了242元,于是他用这242元又购买了甲、乙两种工具书各一本,并把购买的这两种工具书全部捐献给西部山区的学校.请问,尹进总共捐献了多少本工具书?
A.三角形的稳定性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2)如图②是图①中窗子开到一定位置时的平面图,若 , , =60cm,求点 到边 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1)A-----------------2分
(2)解;过点B作BC⊥OA于点C,设BC=x,
∵∠BOA=45°,∠BA0=30°,∴OC=x,AC= x,则
再从中抽取一张,将该卡片上的数字记为 ,则使关于 的不等式组 的
解集中有且只有 个非负整数解的概率为.
答案:
三、解答题
1、(2012年浙江一模)阅读材料:如图,△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 ,腰上的高为h,连结AP,则 ,即: , .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考点解密 阅读理解型问题含11真题带解析
阅读理解型问题一、专题诠释阅读理解型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类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考查的知识也灵活多样,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新颖数学题.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然后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三、考点精讲考点一: 阅读试题提供新定义、新定理,解决新问题(2011连云港)某课题研究小组就图形面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他们发现如下结论: (1)有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这条边上的对应高之比; (2)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夹这个角的两边乘积之比;…现请你继续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可直接应用上述结论.(S 表示面积) 问题1:如图1,现有一块三角形纸板ABC ,P1,P2三等分边AB ,R1,R2三等分边AC .经探究知2121R R P P S 四边形=13S △ABC ,请证明.问题2:若有另一块三角形纸板,可将其与问题1中的拼合成四边形ABCD ,如图2,Q1,Q2三等分边DC .请探究2211P Q Q P S 四边形与S 四边形ABCD 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3:如图3,P1,P2,P3,P4五等分边AB ,Q1,Q2,Q3,Q4五等分边DC .若 S 四边形ABCD =1,求3322P Q Q P S 四边形.问题4:如图4,P1,P2,P3四等分边AB ,Q1,Q2,Q3四等分边DC ,P1Q1,P2Q2,P3Q3将四边形ABCD 分成四个部分,面积分别为S1,S2,S3,A B C图1 P 1 P 2 R 2R 1 A B 图2 P 1 P 2 R 2 R 1D Q 1 Q 2ADP 1 P 2 P 3BQ 1Q 2 Q 3C图4S 1 S 2 S 3S 4A D C BP 1 P 2 P 3 P 4Q 1 Q 2 Q 3 Q 4 图3 S4.请直接写出含有S1,S2,S3,S4的一个等式.【分析】问题1:由平行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再由相似三角形面积比是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的性质可得。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
阅读理解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阅读理解型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类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考查的知识也灵活多样,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新颖数学题.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然后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 阅读试题提供新定义、新定理,解决新问题 例1 (2013•六盘水)阅读材料: 关于三角函数还有如下的公式: sin (α±β)=sinαcosβ±cosasinβ; tan (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m 。
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将一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 例:tan15°=tan(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g =31(33)(33)1263363(33)(33)13----==+-+=2-3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请选择适当的公式解答下面问题 (1)计算:sin15°;(2)乌蒙铁塔是六盘水市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图1),小华想用所学知识来测量该铁塔的高度,如图2,小华站在离塔底A 距离7米的C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75°,小华的眼睛离地面的距离DC 为 1.62米,请帮助小华求出乌蒙铁塔的高度.(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3=1.732, 2=1.414)思路分析:(1)把15°化为45°-30°以后,再利用公式sin (α±β)=sinαcosβ±cosasinβ计算,即可求出sin15°的值;(2)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BE 的长,再根据AB=AE+BE 即可得出结论. 解:(1)sin15°=sin (45°-30°)=sin45°cos30°-cos45°sin30°=232162622222444-⨯-⨯=-=;(2)在Rt △BDE 中,∵∠BED=90°,∠BDE=75°,DE=AC=7米, ∴BE=DE•tan ∠BDE=DE•tan75°. ∵tan75°=tan(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g =31(33)(33)1263363(33)(33)13++++==+--=2+3。
2012年中考数学阅读理解与规律探索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型内容整体分析:1、意义:中考数学的阅读理解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日常生活体验,同时又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后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决策判断能力,因而一直是近年来乃至今后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
这类题贴近实际,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对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题着重解决学生对新概念、术语的理解能力较差,缺乏联系生活经验的意识,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较弱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激情,实现敢于拿下这类题的分数。
2、分类: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大致可分四类: 纯文型(全部用文字展示条件和问题、例3)、图文型(用文字和图形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例1)、 表文型(用文字和表格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例2)、改错型(条件、问题、解题过程都已展示,但解题过程可能要改正)。
3、步骤:无论哪种类型,其解题步骤一般都可分为以下几步: 1)快速阅读,把握大意在阅读时不仅要特别留心短文中的事件情景、具体数据、关键语句等细节,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
据此估计是我们平常练习时的哪种类型,会涉及到哪些知识,一般是如何解决的,在头脑中建立初步印象。
2)仔细阅读,提炼信息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各个关键数据,还要注意各数据的内在联系、标明单位,特别是一些特殊条件(如附加公式),以简明的方式列出各量的关系,提炼信息,读“薄”题目,同时还要能回到原题中去。
3)总结信息,建立数模根据前面提炼的信息分析,通过文中关键词、句的提示作用,选用恰当的数学模型,例如由“大于、超过、不足……”等联想到建立不等式,由“恰好……,等于……”联想到建立方程,由“求哪种方案更经济……”联想到运用分类讨论方法解决问题,由“求出……和……的函数关系式或求最大值(最小值)”联想到建立函数关系,将题中的各种已知量用数学符号准确地反映出其内在联系。
2012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总结--阅读理解型
阅读理解型1. (2011江苏南京,28,11分) 问题情境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 (a 为常数,a >0),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数学模型设该矩形的长为x ,周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2()(0)a y x x x=+>. 探索研究⑴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1(0)y x x x=+>的图象性质. ① 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②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③在求二次函数y=ax 2+bx +c (a≠0)的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1y x x=+(x >0)的最小值. 解决问题⑵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答案】解:⑴①174,103,52,2,52,103,174. 函数1y x x=+(0)x >的图象如图. 4②本题答案不唯一,下列解法供参考.当01x <<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1x >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当1x =时函数1y x x=+(0)x >的最小值为2.③1y x x=+=22+=22+-=22+,即1x =时,函数1y x x=+(0)x >的最小值为2.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为2. (2011江苏南通,27,12分)(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 (1,0), B (0,-1),C (-1,2),D (2,-1),E (4,2)五个点,抛物线y =a (x-1)2+k (a >0),经过其中三个点.(1) 求证:C ,E 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2) 点A 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吗?为什么? (3) 求a 和k 的 值.【答案】(1)证明:将C ,E 两点的坐标代入y =a (x -1)2+k (a >0)得,4292a k a k +=⎧⎨+=⎩,解得a =0,这与条件a >0不符, ∴C ,E 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 (2)【法一】∵A 、C 、D 三点共线(如下图),∴A 、C 、D 三点也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 ∴同时在抛物线上的三点有如下六种可能:①A 、B 、C ; ②A 、B 、E ; ③A 、B 、D ; ④A 、D 、E ; ⑤B 、C 、D ; ⑥B 、D 、E .将①、②、③、④四种情况(都含A 点)的三点坐标分别代入y =a (x -1)2+k (a >0),解得:①无解;②无解;③a =-1,与条件不符,舍去;④无解.所以A 点不可能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法二】∵抛物线y =a (x -1)2+k (a >0)的顶点为(1,k )假设抛物线过A (1,0),则点A 必为抛物线y =a (x -1)2+k (a >0)的顶点,由于抛物线的开口向上且必过五点A 、B 、C 、D 、E 中的三点,所以必过x 轴上方的另外两点C 、E ,这与(1)矛盾,所以A 点不可能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 (3)Ⅰ.当抛物线经过(2)中⑤B 、C 、D 三点时,则 142a k a k +=-⎧⎨+=⎩,解得12a k =⎧⎨=-⎩ Ⅱ. 当抛物线经过(2)中⑥B 、D 、E 三点时,同法可求:38118a k ⎧=⎪⎪⎨⎪=-⎪⎩.∴12a k =⎧⎨=-⎩或38118a k ⎧=⎪⎪⎨⎪=-⎪⎩.3. (2011江苏苏州,28,9分)(本题满分9分)如图①,小慧同学吧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 )放在直线l 1上,OA 边与直线l 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绕着顶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O 运动到了点O 1处,点B 运动到了点B 1处;小慧又将三角形纸片AO 1B 1绕B 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点A 运动到了点A 1处,点O 1运动到了点O 2处(即顶点O 经过上述两次旋转到达O 2处).小慧还发现:三角形纸片在上述两次旋转过程中,顶点O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两段圆弧,即弧OO 1和弧O 1O 2,顶点O 所经过的路程是这两段圆弧的长度之和,并且这两端圆弧与直线l1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扇形AOO 1的面积、△AO 1B 1的面积和扇形B 1O 1O 2的面积之和.小慧进行类比研究:如图②,她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OABC 放在直线l 2上,OA 边与直线l 2重合,然后将正方形纸片绕着顶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点O 运动到了点O 1处(即点B 处),点C 运动到了点C 1处,点B 运动到了点B 1处;小慧又将正方形纸片AO 1C 1B 1绕B 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按上述方法经过若干次旋转后,她提出了如下问题:问题①:若正方形纸片OABC 按上述方法经过3次旋转,求顶点O 经过的路程,并求顶点O 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 2围成图形的面积;若正方形OABC 按上述方法经过5次旋转,求顶点O 经过的路程;问题②:正方形纸片OABC 按上述方法经过多少次旋转,顶点O 经过的路程是222041+π?请你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答案】解问题①:如图,正方形纸片OABC 经过3次旋转,顶点O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三段弧,即弧OO 1、弧O 1O 2以及弧O 2O 3, ∴顶点O 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πππ)221(1802902180190+=⋅⋅+⨯⋅⋅.顶点O 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 2围成图形的面积为11212360)2(90236019022⨯⨯⨯+⋅⋅+⨯⋅⋅ππ=1+π.正方形OABC 经过5次旋转,顶点O 经过的路程为πππ)2223(1802903180190+=⋅⋅+⨯⋅⋅. 问题②:∵方形OABC 经过4次旋转,顶点O 经过的路程为πππ)221(1802902180190+=⋅⋅+⨯⋅⋅∴222041+π=20×)221(+π+21π. ∴正方形纸片OABC 经过了81次旋转.4、(2011浙江杭州模拟16)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或者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 “以数解形”;或者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即 “以形助数”。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试题(附答案)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试题(附答案)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解析汇编39 阅读理解型问题21.(2012四川达州,21,8分)(8分)问题背景若矩形的周长为1,则可求出该矩形面积的值.我们可以设矩形的一边长为,面积为,则与的函数关系式为:﹥0),利用函数的图象或通过配方均可求得该函数的值.提出新问题若矩形的面积为1,则该矩形的周长有无值或最小值?若有,(小)值是多少?分析问题若设该矩形的一边长为,周长为,则与的函数关系式为:(﹥0),问题就转化为研究该函数的(小)值了.解决问题借鉴我们已有的研究函数的经验,探索函数(﹥0)的(小)值.(1)实践操作:填写下表,并用描点法画出函数(﹥0)的图象:(2)观察猜想:观察该函数的图象,猜想当= 时,函数(﹥0)有最值(填“大”或“小”),是 .(3)推理论证:问题背景中提到,通过配方可求二次函数﹥0)的最大值,请你尝试通过配方求函数(﹥0)的(小)值,以证明你的猜想. 〔提示:当>0时,〕解析:对于(1)按照画函数图象的列表、描点、连线三步骤进行即可;对于(2),由结合图表可知有最小值为4;对于(3),可按照提示,用配方法来求出。
答案:(1)…………………………………………..(1分)………………………………………….(3分)(2)1、小、4………………………………………………………………………..(5分)(3)证明:………………………………………………(7分)当时,的最小值是4即 =1时,的最小值是4………………………………………………………..(8分)点评:本题以阅读理解型的形式,考查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及结合图表求函数最值的观察力,考察了学生的模仿能力、配方思想和类比的能力。
28.(2012江苏省淮安市,28,12分)阅读理解如题28-1图,△ABC中,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nAnC的平分线AnBn+1折叠,点Bn与点C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是△ABC的好角.小丽展示了确定∠BAC是△ABC的好角的两种情形.情形一:如题28-2图,沿等腰三角形ABC顶角∠BAC的平分线AB1折叠,点B 与点C重合;情形二:如题28-3图,沿△ABC的∠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的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 A1B2折叠,此时点B1与点C重合.探究发现(1)△ABC中,∠B=2∠C,经过两次折叠,∠BAC是不是△ABC的好角? .(填:“是”或“不是”).(2)小丽经过三次折叠发现了∠BAC是△ABC的好角,请探究∠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根据以上内容猜想:若经过n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与∠C(不妨设∠B>∠C)之问的等量关系为.应用提升(3)小丽找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为15 ,60 ,l05 ,发现60 和l05 的两个角都是此三角形的好角.请你完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4 ,试求出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使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解析】(1)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折叠对称性即可解决;(2)根据第(1)问的结论继续探索;(3)利用“好角”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列出方程解之.具体过程见以下解答.【答案】解: (1) 由折叠的性质知,∠B=∠AA1B1.因为∠AA1B1=∠A1B1C+∠C,而∠B=2∠C,所以∠A1B1C=∠C,就是说第二次折叠后∠A1B1C与∠C重合,因此∠BAC是△ABC的好角.(2)因为经过三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所以第三次折叠的∠A2B2C=∠C.如图12-4所示.图12-4因为∠ABB1=∠AA1B1,∠AA1B1=∠A1B1C+∠C,又∠A1B1C=∠A1A2B2,∠A1A2B2=∠A2B2C+∠C,所以∠ABB1=∠A1B1C+∠C=∠A2B2C+∠C+∠C=3∠C.由上面的探索发现,若∠BAC是△ABC的好角,折叠一次重合,有∠B=∠C;折叠二次重合,有∠B=2∠C;折叠三次重合,有∠B=3∠C;…;由此可猜想若经过n 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n∠C.(3)因为最小角是4 是△ABC的好角,根据好角定义,则可设另两角分别为4m ,4mn (其中m、n都是正整数).由题意,得4m+4mn+4=180,所以m(n+1)=44.因为m、n都是正整数,所以m与n+1是44的整数因子,因此有:m=1,n+1=44;m=2,n+1=22;m=4,n+1=11;m=11,n+1=4;m=22,n+1=2.所以m=1,n=43;m=2,n=21;m=4,n=10;m=11,n=3;m=22,n=1.所以4m=4,4mn=172;4m=8,4mn=168;4m=16,4mn=160;4m=44,4mn=132;4m=88,4mn=88.所以该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4 ,172 ;8 ,168 ;16 ,160 ;44 ,132 ;88 ,8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因式分解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本题是阅读理解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清题目中数字和字母的对应关系和运算规则,然后套用题目提供的对应关系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23.(2012湖北咸宁,23,10分)如图1,矩形MNPQ中,点E,F,G,H分别在NP,PQ,QM,MN上,若,则称四边形EFGH为矩形MNPQ的反射四边形.图2,图3,图4中,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理解与作图:(1)在图2、图3中,点E,F分别在BC,CD边上,试利用正方形网格在图上作出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EFGH.计算与猜想:(2)求图2,图3中反射四边形EFGH的周长,并猜想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是否为定值?启发与证明:(3)如图4,为了证明上述猜想,小华同学尝试延长GF交BC的延长线于M,试利用小华同学给我们的启发证明(2)中的猜想.【解析】(1)根据网格结构,作出相等的角得到反射四边形;(2)图2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FG=GH=HE的长度,然后可得周长;图3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GH,FG=HE的长度,然后求出周长,得知四边形EFGH 的周长是定值;(3)证法一:延长GH交CB的延长线于点N,再利用“角边角”证明Rt△FCE≌Rt△FCM,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MF,EC=MC,同理求出NH=EH,NB=EB,从而得到MN=2BC,再证明GM=GN,过点G作GK⊥BC于K,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出MK= MN=8,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GM的长度,然后可求出四边形EFGH的周长;证法二:利用“角边角”证明Rt△FCE≌Rt△FCM,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MF,EC=MC,再根据角的关系推出∠M=∠HEB,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HE∥GF,同理可证GH∥EF,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过点G作GK⊥BC于K,根据边的关系推出MK=BC,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GM的长度,然后可求出四边形EFGH的周长.【答案】(1)作图如下: 2分(2)解:在图2中,,∴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 3分在图3中,,.∴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 4分猜想: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为定值. 5分(3)如图4,证法一:延长GH交CB的延长线于点N.∵ ,,∴ .而,∴Rt△FCE≌Rt△FCM.∴ ,. 6分同理:,.∴ . 7分∵ ,,∴ .∴ . 8分过点G作GK⊥BC于K,则. 9分∴ .∴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 10分证法二:∵ ,,∴ .而,∴Rt△FCE≌Rt△FCM.∴ ,. 6分∵ ,,而,∴ .∴HE∥GF.同理:GH∥EF.∴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而,∴Rt△FDG≌Rt△HBE.∴ .过点G作GK⊥BC于K,则∴ .∴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应用与设计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矩形的性质,读懂题意理解“反射四边形EFGH”特征是解题的关键.25.(2012贵州黔西南州,25,14分)问题:已知方程x2+x-1=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2倍.解: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y=2x,所以x=y2.把x=y2代入已知方程,得(y2)2+y2-1=0.化简,得:y2+2y-4=0.故所求方程为y2+2y-4=0.这种利用方程根的代换求新方程的方法,我们称为“换根法”.请用阅读材料提供的“换根法”求新方程(要求:把所求方程化成一般形式):(1)已知方程x2+x-2=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相反数.(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根,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倒数.【解析】按照题目给出的范例,对于(1)的“根相反”,用“y=-x”作替换;对于(2)的“根是倒数”,用“y=1x”作替换,并且注意有“不等于零的实数根”的限制,要进行讨论.【答案】(1)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y=-x,所以x=-y.………………(2分) 把x=-y代入已知方程x2+x-2=0,得(-y)2+(-y)-2=0.………………(4分)化简,得:y2-y-2=0.………………(6分)(2)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y=1x,所以x=1y.………………(8分)把x=1y 代如方程ax2+bx+c=0得.a(1y)2+b 1y+c=0,………………(10分)去分母,得,a+by+cy2=0.……………………(12分)若c=0,有ax2+bx=0,于是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0,不符合题意.∴c≠0,故所求方程为cy2+by+a=0(c≠0).……………………(14分)【点评】本题属于阅读理解题,读懂题意,理解题目讲述的方法的基础;在实际解题时,还要灵活运用题目提供的方法进行解题,实际上是数学中“转化”思想的运用.八、(本大题16分)26.(2012贵州黔西南州,26,16分)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0,4),B(1,0),C(5,0)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x轴相交于点M.(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和对称轴.(2)设点P为抛物线(x>5)上的一点,若以A、O、M、P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为四个连续的正整数.请你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3)连接AC,探索:在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NAC的面积?若存在,请你求出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用“待定系数法”确定解析式;(2)四边形AOMP 中,AO=4,OM=3,过A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P点,这个P点符合要求“四条边的长度为四个连续的正整数”;(3)使△NAC的面积,AC确定,需要N点离AC的距离,一种方法可以作平行于AC的直线,计算这条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这个交点即为N;另一种方法,过AC上任意一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N点,这样△NAC被分成两个三角形,建立函数解析式求值.【答案】(1)根据已知条件可设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a(x―1)(x―5),………………(1分)把点A(0,4)代入上式,得a=45.………………(2分)∴y=45(x―1)(x―5)=45x2―245x+4=―45(x―3)2―165.………………(3分)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3.…………(4分)(2)点P的坐标为(6,4).………………(8分)(3)在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N,使△NAC的面积,由题意可设点N的坐标为(t,45t2―245t+4)(0<t<5).………………(9分)如图,过点N作NG∥y轴交AC于点G,连接AN、CN.由点A(0,4)和点C(5,0)可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为:y=―45x+4.………………(10分)把x=t代入y=―45x+4得y=―45t+4,则G(t,―45t+4).………………(11分)此时NG=―45t+4―(45t2―245t+4)=―45t2+205t.………………(12分)∴S△NAC=12NG OC=12(-45t2+205t)×5=―2t2+10t=―2(t-52)2+252.………………(13分)又∵0<t<5,∴当t=52时,△CAN的面积,值为252 .………………(14分)t=52时,45 t2-245t+4=-3.………………(15分)∴点N的坐标为(52,-3).……………………(16分)【点评】本题是一道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三角形的综合题,其中第(3)问也是一道具有难度的“存在性”探究问题.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专项十阅读理解题19. (2012山东省临沂市,19,3分)读一读:式子“1+2+3+4+……+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式子比较长,书写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将其表示为,这里“ ”是求和符号,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计算 = . 【解析】式子“1+2+3+4+……+100”的结果是,即 = ;又∵ ,,………,∴ = + +…+ =1- ,∴ = = + +…+ =1- = .【答案】【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的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此题重点除首位两项外,其余各项相互抵消的规律.23. (2012浙江省嘉兴市,23,12分)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θ度,并使各边长变为原来的n倍,得△AB′ C′ ,即如图①,∠BAB′ =θ, ,我们将这种变换记为.(1)如图①,对△ABC作变换得△AB′ C′ ,则 : =_______;直线BC与直线B′C′所夹的锐角为_______度;(2)如图② ,△ABC中,∠BAC=30° ,∠ACB=90° ,对△ABC作变换得△AB′ C′ ,使点B、C、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矩形,求θ和n的值;(3)如图③ ,△ABC中,AB=AC,∠BAC=36° ,BC=1,对△ABC作变换得△AB′C′ ,使点B、C、B′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平行四边形,求θ和n的值.【解析】(1) 由题意知, θ为旋转角, n为位似比.由变换和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 : = 3, 直线BC与直线B′C′所夹的锐角为60°; (2)由已知条件得θ=∠CAC′=∠BAC′-∠BAC=60°.由直角三角形中, 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n==2.(3) 由已知条件得θ=∠CAC′=∠ACB=72°.再由两角对应相等,证得△ABC∽△B′BA,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n== .【答案】(1) 3;60°.(2) ∵四边形ABB′C′是矩形,∴∠BAC′=90°.∴θ=∠CAC′=∠BAC′-∠BAC=90°-30°=60°.在Rt△ABB′中,∠ABB′=90°, ∠BAB′=60°,∴n==2.(3) ∵四边形ABB′C′是平行四边形,∴AC′∥BB′,又∵∠BAC=36°∴θ=∠CAC′=∠ACB=72°∴∠C′AB′=∠ABB′=∠BAC=36°,而∠B=∠B,∴△ABC∽△B′BA,∴AB2=CB B′B=CB (BC+CB′),而CB′=AC=AB=B′C′, BC=1, ∴AB2=1 (1+AB)∴AB=,∵AB>0,∴n== .【点评】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题.命题者首先定义了一种变换,要求考生根据这种定义解决相关的问题. 读懂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黄金比等.27.(2011江苏省无锡市,27,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 ,我们把叫做两点间的直角距离,记作 .(1)已知O为坐标原点,动点满足 =1,请写出之间满足的关系式,并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所组成的图形;(2)设是一定点,是直线上的动点,我们把的最小值叫做到直线的直角距离,试求点M(2,1)到直线的直角距离。
中考数学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考点例题讲解+练习(基础)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中考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知识讲解(基础)【中考展望】阅读理解型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应该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的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或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等.考查内容既有考查基础的,又有考查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这类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不仅能考查同学们阅读题中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考查同学们获取信息后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决策判断能力等.同时,更能够综合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方法点拨】题型特点:先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理解,再设立新的数学概念,新概念的解答可以借鉴前面材料的结论或思想方法.解题策略:从给的材料入手,通过理解分析本材料的内容,捕捉已知材料的信息,灵活应用这些信息解决新材料的问题.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然后依题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或用归纳、演绎、类比等进行计算或推理论证,并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方法、观点.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阅读理解题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方法模拟型——通过阅读理解,模拟提供材料中所述的过程方法,去解决类似的相关问题; (2)判断推理型——通过阅读理解,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按照对材料本质的理解进行推理,作出解答;(3)迁移发展型——从提供的材料中,通过阅读,理解其采用的思想方法,将其概括抽象成数学模型去解决类同或更高层次的另一个相关命题.【典型例题】类型一、阅读试题提供新定义、新定理,解决新问题1.阅读材料:例:说明代数式221(3)4x x ++-+的几何意义,并求它的最小值. 解:221(3)4x x ++-+=222(0)1(3)2x x -++-+,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 (x ,0)是x 轴上一点,则2(0)1x -+可以看成点P 与点A (0,1)的距离,22(3)2x -+可以看成点P 与点B (3,2)的距离,所以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线段PA 与PB 长度之和,它的最小值就是PA+PB 的最小值.设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因此,求PA+PB 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 的最小值,而点A′、B 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所以PA′+PB 的最小值为线段A′B 的长度.为此,构造直角△A′CB,因为A′C=3,CB=3,所以A′B=32,即原式的最小值为32.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代数式22(1)1(2)9x x -++-+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1,1)、点B 的距离之和.(填写点B 的坐标)(2)代数式22491237x x x ++-+的最小值为 . 【思路点拨】(1)先把原式化为222(1)1(2)3x x -++-+的形式,再根据题中所给的例子即可得出结论; (2)先把原式化为222(0)7(6)1x x -++-+的形式,故得出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0,7)、点B (6,1)的距离之和,然后在坐标系内描出各点,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结论即可. 【答案与解析】解:(1)∵原式化为222(1)1(2)3x x -++-+的形式,∴代数式222(1)1(2)3x x -++-+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1,1)、点B (2,3)的距离之和, 故答案为(2,3);(2)∵原式化为222(0)7(6)1x x -++-+的形式,∴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0,7)、点B (6,1)的距离之和,如图所示:设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PA+PB 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 的最小值,而点A′、B 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 ∴PA′+PB 的最小值为线段A′B 的长度, ∵A(0,7),B (6,1) ∴A′(0,-7),A′C=6,BC=8, ∴A′B=222268A C BC '+=+=10,故答案为:10.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所给给的材料画出图形,再利用数形结合求解.类型二、阅读试题信息,归纳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2.阅读材料:(1)对于任意两个数a 、b 的大小比较,有下面的方法: 当a-b >0时,一定有a >b ; 当a-b=0时,一定有a=b ; 当a-b <0时,一定有a <b .反过来也成立.因此,我们把这种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叫做“求差法”. (2)对于比较两个正数a 、b 的大小时,我们还可以用它们的平方进行比较:∵a 2-b 2=(a+b )(a-b ),a+b >0,∴(a 2-b 2)与(a-b )的符号相同.当a 2-b 2>0时,a-b >0,得a >b ;当a 2-b 2=0时,a-b=0,得a=b ;当a 2-b 2<0时,a-b <0,得a <b. 解决下列实际问题:(1)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制作几种几何体,张丽同学用了3张A4纸,7张B5纸;李明同学用了2张A4纸,8张B5纸.设每张A4纸的面积为x ,每张B5纸的面积为y ,且x >y ,张丽同学的用纸总面积为W 1,李明同学的用纸总面积为W 2.回答下列问题: ①W 1= (用x 、y 的式子表示); W 2= (用x 、y 的式子表示); ②请你分析谁用的纸面积更大.(2)如图1所示,要在燃气管道l 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 、B 两镇供气,已知A 、B 到l 的距离分别是3km 、4km (即AC=3km ,BE=4km ),AB=xkm ,现设计两种方案:方案一:如图2所示,AP⊥l 于点P ,泵站修建在点P 处,该方案中管道长度a 1=AB+AP .方案二:如图3所示,点A′与点A 关于l 对称,A′B 与l 相交于点P ,泵站修建在点P 处,该方案中管道长度a 2=AP+BP .①在方案一中,a 1= km (用含x 的式子表示); ②在方案二中,a 2= km (用含x 的式子表示);③请你分析要使铺设的输气管道较短,应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思路点拨】(1)①根据题意得出3x+7y 和2x+8y ,即得出答案;②求出W 1-W 2=x-y ,根据x 和y 的大小比较即可; (2)①把AB 和AP 的值代入即可;②过B 作BM⊥AC 于M ,求出AM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M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A′,即可得出答案;③求出a 12-a 22=6x-39,分别求出6x-39>0,6x-39=0,6x-39<0,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1)解:①W 1=3x+7y ,W 2=2x+8y , 故答案为:3x+7y ,2x+8y .②解:W 1-W 2=(3x+7y )-(2x+8y )=x-y , ∵x>y , ∴x -y >0, ∴W 1-W 2>0, 得W 1>W 2,所以张丽同学用纸的总面积更大. (2)①解:a 1=AB+AP=x+3, 故答案为:x+3.②解:过B 作BM⊥AC 于M , 则AM=4-3=1,在△ABM 中,由勾股定理得:BM 2=AB 2-12=x 2-1, 在△A′MB 中,由勾股定理得:AP+BP=A′B=22248A M BM x '+=+,故答案为:248x +.③解:a 12-a 22=(x+3)2-(248x +)2=x 2+6x+9-(x 2+48)=6x-39,当a 12-a 22>0(即a 1-a 2>0,a 1>a 2)时,6x-39>0,解得x >6.5,当a12-a22=0(即a1-a2=0,a1=a2)时,6x-39=0,解得x=6.5,当a12-a22<0(即a1-a2<0,a1<a2)时,6x-39<0,解得x<6.5,综上所述,当x>6.5时,选择方案二,输气管道较短,当x=6.5时,两种方案一样,当0<x<6.5时,选择方案一,输气管道较短.【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整式的运算等知识点的应用,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阅读能力,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2和2,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 EFGH也随之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1D=_______,O2F=______;(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 O2 =_________.(3)随着中心 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O1D=2,O2F=1;(2)O1 O2 =3;(3)当O1 O2>3或0≤O1 O2<1时,两个正方形无公共点;当O1 O2=1时,两个正方形有无数个公共点;当1<O1 O2<3时,两个正方形有2个公共点.类型三、阅读相关信息,通过归纳探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3.(2016•无锡一模)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B和BC上的点,且满足BE=CF.(1)不用圆规,请只用不带刻度的直尺作图:在边CD和DA上分别作出点G和点H,使DG=AH=BE=CF(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当点E在AB边上的何处时,能使S四边形EFGH:S四边形ABCD=5:8,并说明理由.(3)如图:正六边形ABCDEF中,点A′、B′、C′、D′、E′、F′分别是边AB、BC、CD、DE、EF、FA上的点,且A A′=BB′=CC′=DD′=EE′=FF′.①设AA′:A′B=1:3,则S六边形A′B′C′D′E′F′:S六边形ABCDEF= ;②设AA′:A′B=k,求S六边形A′B′C′D′E′F′:S六边形ABCDEF的值(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思路点拨】(1)根据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作图即可;(2)设BE=CF=x,根据勾股定理表示出EF,根据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3)①作B′H⊥AB交AB的延长线于H,设AA′=a,根据题意表示出A′B,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表示出B′H和B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计算即可;②设AA′=k,利用①的思路进行解答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1所示:DG=AH=BE=CF;(2)设BE=CF=x,BC=y,则BF=y﹣x,由勾股定理得,EF2=BE2+BF2=x2+(y﹣x)2=2x2﹣2xy+y2,∵S四边形EFGH:S四边形ABCD=5:8,∴(2x2﹣2xy+y2):(y2)=5:8,则2()2﹣2×+=0,解得,=,=,∴当BE=AB或BE=AB时,S四边形EFGH:S四边形ABCD=5:8;(3)①如图3,作B′H⊥AB交AB的延长线于H,设AA′=a,则A′B=3a,AB=4a,B′B=a,∵六边形ABCDEF为正六边形,∴∠ABC=120°,∴∠B′BH=60°,∴BH=a,B′H=a,∴A′B′==a,∴=,∴S六边形A′B′C′D′E′F′:S六边形ABCDEF=13:16,故答案为:13:16;②∵AA′:A′B=k,∴设AA′=k,则A′B=1,则BH=k,B′H=k,∴A′B′==,AB=1+k,∴S六边形A′B′C′D′E′F′:S六边形ABCDEF=()2=.【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正确求出正六边形的内角的度数、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5秋•邹城市期中)阅读材料大数学家高新在上学时,曾经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1+2+3+4+5+…+100=?经过研究,这个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是:1+2+3+4+5+…+n=n(n+1),其中n是正整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类似的问题:1×2+2×3+3×4+4×5×…+n(n+1)=?观察下面三个特殊的等式:1×2=.2×.3×.如果将这三个等式的两边相加,你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解决问题要求:直接在横线上写出结果(式子或数值),不必写过程.(1)将材料中的三个特殊的等式两边相加,可以得到:1×2+2×3+3×4=;(2)探究并计算:1×2+2×3+3×4+4×5+…+20×21=;1×2+2×3+3×4+4×5+…+n(n+1)=.【答案】解:(1)三式相加得:1×2+2×3+3×4=(1×2×3﹣0×1×2+2×3×4﹣1×2×3+3×4×5﹣2×3×4)=×3×4×5;(2)归纳总结得:原式=×20×21×22;原式=n(n+1)(n+2).故答案为:(1)×3×4×5;(2)×20×21×22;n(n+1)(n+2).类型四、阅读试题信息,借助已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4.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BC=6,AB=3.E为BC边上一点,以BE为边作正方形BEFG,使正方形BEFG和梯形ABCD在BC的同侧.(1)当正方形的顶点F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时,求BE的长;(2)将(1)问中的正方形BEFG沿BC向右平移,记平移中的正方形BEFC为正方形B′EFG,当点E与点C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t,正方形B′EFG的边EF与AC交于点M,连接B′D,B′M,DM,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B′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平移过程中,设正方形B′EFG与△AD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1)首先设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x,易得△AGF∽△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BE的长;(2)首先利用△MEC∽△ABC与勾股定理,求得B′M,DM与B′D的平方,然后分别从若∠DB′M=90°,则DM2=B′M2+B′D2,若∠DB′M=90°,则DM2=B′M2+B′D2,若∠B′DM=90°,则B′M2=B′D2+DM2去分析,即可得到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3)分别从当0≤t≤43时,当43<t≤2时,当2<t≤103时,当103<t≤4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①,设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x,则BE=FG=BG=x,∵AB=3,BC=6,∴AG=AB-BG=3-x,∵GF∥BE,∴△AGF∽△ABC,∴AG GF AB BC=,即336x x -=,解得:x=2,即BE=2.(2)存在满足条件的t,理由:如图②,过点D作DH⊥BC于H,则BH=AD=2,DH=AB=3,由题意得:BB′=HE=t,HB′=|t-2|,EC=4-t,∵EF∥AB,∴△MEC∽△ABC,∴ME ECAB BC=,即436ME t-=,∴ME=2-12t,在Rt△B′ME中,B′M2=ME2+B′E2=22+(2-12t)2=14t2-2t+8,在Rt△DHB′中,B′D2=DH2+B′H2=32+(t-2)2=t2-4t+13,过点M作MN⊥DH于N,则MN=HE=t,NH=ME=2-12t,∴DN=DH-NH=3-(2-12t)=12t+1,在Rt△DMN中,DM2=DN2+MN2=54t2+t+1,(Ⅰ)若∠DB′M=90°,则DM2=B′M2+B′D2,即54t2+t+1=(14t2-2t+8)+(t2-4t+13),解得:t=207,(Ⅱ)若∠B′MD=90°,则B′D2=B′M2+DM2,即t2-4t+13=(14t2-2t+8)+(54t2+t+1),解得:t1=-3+17,t2=-3-17(舍去),∴t=-3+17;(Ⅲ)若∠B′DM=90°,则B′M2=B′D2+DM2,即:14t2-2t+8=(t2-4t+13)+(54t2+t+1),此方程无解,综上所述,当t=207或-3+17时,△B′DM是直角三角形;(3)①如图③,当F在CD上时,EF:DH=CE:CH,即2:3=CE:4,∴CE=83,∴t=BB′=BC-B′E-EC=6-2-83=43,∵ME=2-12t,∴FM=12t,当0≤t≤43时,S=S△FMN=12×t×12t=14t2,②如图④,当G在AC上时,t=2,∵EK=EC•tan∠DCB=EC•DHCH=34(4-t)=3-34t,∴FK=2-EK=34t-1,∵NL=23AD=43,∴FL=t-43,∴当43<t≤2时,S=S△FM N-S△FKL=14t2-12(t-43)(34t-1)=-18t2+t-23;③如图⑤,当G在CD上时,B′C:CH=B′G:DH,即B′C:4=2:3,解得:B′C=83,∴EC=4-t=B′C-2=23,∴t=103,∵B′N=12B′C=12(6-t)=3-12t,∵GN=GB′-B′N=12t-1,∴当2<t≤103时,S=S梯形GNMF-S△FKL=12×2×(12t-1+12t)-12(t-43)(34t-1)=-38t2+2t-53,④如图⑥,当103<t≤4时,∵B′L=34B′C=34(6-t),EK=34EC=34(4-t),B′N=12B′C=12(6-t)EM=12EC=12(4-t),S=S梯形MNLK=S梯形B′EKL-S梯形B′EMN=-12t+52.综上所述:当0≤t≤43时,S=14t2,当43<t≤2时,S=-18t2+t-23;当2<t≤103时,S=-38t2+2t-53,当103<t≤4时,S=-12t+52.【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直角梯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5.阅读理解如图1,△ABC中,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的平分线A n B n+1折叠,点B n与点C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BAC是△ABC的好角.小丽展示了确定∠BAC是△ABC的好角的两种情形.情形一:如图2,沿等腰三角形ABC顶角∠BAC的平分线AB1折叠,点B与点C重合;情形二:如图3,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此时点B1与点C重合.探究发现:(1)△ABC中,∠B=2∠C,经过两次折叠,∠BAC是不是△ABC的好角?(填“是”或“不是”).(2)小丽经过三次折叠发现了∠BAC是△ABC的好角,请探究∠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根据以上内容猜想:若经过n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应用提升(3)小丽找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为15°、60°、105°,发现60°和105°的两个角都是此三角形的好角.请你完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4°,试求出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使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思路点拨】(1)在小丽展示的情形二中,如图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折叠的性质推知∠B=2∠C;(2)根据折叠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1A2B2=∠C+∠A2B2C=2∠C;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2∠B-2C=180°①,根据三角形ABC的内角和定理知∠BAC+∠B+∠C=180°②,由①②可以求得∠B=3∠C;利用数学归纳法,根据小丽展示的三种情形得出结论:∠B=n∠C;(3)利用(2)的结论知∠B=n∠C,∠BAC是△ABC的好角,∠C=n∠A,∠ABC是△ABC的好角,∠A=n∠B,∠BCA是△ABC的好角;然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是88°、88°.【答案与解析】解:(1)△ABC中,∠B=2∠C,经过两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理由如下:小丽展示的情形二中,如图3,∵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B=∠AA1B1;又∵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此时点B1与点C重合,∴∠A1B1C=∠C;∵∠AA1B1=∠C+∠A1B1C(外角定理),∴∠B=2∠C;故答案是:是;(2)∠B=3∠C;如图所示,在△ABC中,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 的平分线A1B2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2A2C的平分线A2B3折叠,点B2与点C重合,则∠BAC 是△ABC的好角.证明如下:∵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AA1B1,∠C=∠A2B2C,∠A1 B1C=∠A1A2B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1A2B2=∠C+∠A2B2C=2∠C;∵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B+∠AA1B1-∠A1 B1C=∠BAC+2∠B-2C=180°,根据三角形ABC的内角和定理知,∠BAC+∠B+∠C=180°,∴∠B=3∠C;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一知,当∠B=∠C时,∠BAC是△ABC的好角;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二知,当∠B=2∠C时,∠BAC是△ABC的好角;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三知,当∠B=3∠C时,∠BAC是△ABC的好角;故若经过n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B=n∠C;(3)由(2)知,∠B=n∠C,∠BAC是△ABC的好角,∴∠C=n∠A,∠ABC是△ABC的好角,∠A=n∠B,∠BCA是△ABC的好角,∴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4°,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4、172;8、168;16、160;44、132;88°、88°.【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答此题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难度较大.举一反三:【:阅读理解型问题例3】【变式】阅读以下短文,然后解决下列问题: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满足条件:三角形的一边与矩形的一边重合,且三角形的这边所对的顶点在矩形这边的对边上,则称这样的矩形为三角形的“友好矩形”. 如图8①所示,矩形ABEF即为△ABC 的“友好矩形”.显然,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其“友好矩形”只有一个.(1) 仿照以上叙述,说明什么是一个三角形的“友好平行四边形”;(2) 如图②,若△ABC为直角三角形,且∠C=90°,在图②中画出△ABC的所有“友好矩形”,并比较这些矩形面积的大小;(3) 若△ABC是锐角三角形,且BC>AC>AB,在图③中画出△ABC的所有“友好矩形”,指出其中周长最小的矩形并加以证明.①②③【答案】(1)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满足条件:三角形的一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重合,三角形这边所对的顶点在平行四边形这边的对边上,则称这样的平行四边形为三角形的“友好平行四边形”.(2) 此时共有2个友好矩形,如图中的矩形BCAD、ABEF.易知,矩形BCAD、ABEF的面积都等于△ABC 面积的2倍,∴△ABC的“友好矩形”的面积相等.(3) 此时共有3个友好矩形,如图的矩形BCDE、CAFG及ABHK,其中矩形ABHK的周长最小 .证明如下:易知,这三个矩形的面积相等,令其为S. 设矩形BCDE、CAFG及ABHK的周长分别为L1,L2,L3,△ABC的边长BC=a,CA=b,AB=c,则L1=2Sa+2a,L2=2Sb+2b,L3=2Sc+2c .∴L1-L2=(2Sa+2a)-(2Sb+2b)=2(a-b)ab Sab,而ab>S,a>b,∴L1-L2>0,即L1>L2 .同理可得,L2>L3 .∴L3最小,即矩形ABHK的周长最小.。
2012年全国各地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51阅读理解型问题
阅读理解型问题一、选择题 1、二、填空题1.(2012年某某某某三模)如图所示的程序是函数型的数值转换程序,其中22x -≤≤.当输入的x 值为32时, 输出的y 值为▲. 答案:12.三、解答题1、(2012年某某某某一模)阅读材料:如图,△ABC 中,AB =AC ,P 为底边BC 上任意一点,点P 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21,r r ,腰上的高为h ,连结AP ,则ABC ACP ABP S S S ∆∆∆=+ ,即:h AB r AC r AB ⋅=⋅+⋅21212121 ,h r r =+∴21 (1)理解与应用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边三角形”,那么P 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放宽为“在 三角形内任一点”,即:已知边长为2的等边△ABC 内任意一点P 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1r ,2r ,3r ,试证明:1233r r r ++=(2)类比与推理边长为2的正方形内任意一点到各边的距离的和等于; (3)拓展与延伸输入x 的值2 (11)y x x =-<≤2(12)y x x =-+<≤2(21)y x x =+-≤≤-输出y 的值若边长为2的正n 边形A 1A 2…An 内部任意一点P 到各边的距离为n r r r ,,21,请问n r r r ++21是否为定值(用含n 的式子表示),如果是,请合理猜测出这个定值。
答案:(1)分别连接AP ,BP ,CP ,由ABP BCP ACP ABC S S S S ∆∆∆∆++=可证得123r r r h ++=,再求得等边三角形边的高为3,即可. (2) 4.(3) 0180tan(90)n n- 2、(2012年,某某省高安市一模)问题背景:在ABC △中,AB 、BC 、AC 51013面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 △(即ABC △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①所示.这样不需求ABC △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1)请你将ABC △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2)我们把上述求ABC △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若ABC △5a 、22a 17a (0a >),请利用图②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画出相应的ABC △,并求出它的面积. 探索创新:(3)若ABC △三边的长分别为2216m n +、2294m n +、222m n +h r 2r 1CBr 1r 2r 3hCPA图1ACDB图2F OAECD BA(00m n >>,,且m n ≠),试运用构图法...求出这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25.(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2版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精品课件(含10 11真题)专题4 阅读理解问题(54张)
∴△NFN′∽△M′EM,∴ MM ME , NN NF
∵M′E=N′F,∴ MM NF tan(或 sin ).
NN NF
cos
①当α=45°时,tanα=1,则MM′=N′N;
②当α≠45°时,MM′≠N′N,则 MM tan(或 sin ).
NN
cos
方法二:在方形环中,∠D=90°,
2
猜想:一般地,当α为锐角时,有cos(180°+α)=-cosα,
由此可知cos240°的值等于______.
【解析】根据归纳的规律,cos240°=cos(180°+60°)= -cos60°= 1 .
2 答案: 1
2
7.(2011·内江中考)阅读理解:同学们,我们曾经研究过n×n
正方形网格,得到网格中正方形总个数的表达式为12+22+32+…
【自主解答】(1) 3 (2)如图:
作点B关于CD的对称点E,则点E正好在圆周上,连接OA、OB、 OE,连接AE交CD于一点P,AP+BP最短,
因为 A»D 的度数为60°,点B是 A»D 的中点, 所以∠AEB=15°, 因为点B关于CD的对称点是点E,所以∠BOE=60°, 所以△OBE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OEB=60°,所以∠OEA=45°, 又因为OA=OE, 所以△OA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E= 2 2. 所以图中点P即为所求.BP+AP的最小值为 2 2.
再如题(b)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2,点E是AB的中点, AD是高,在AD上找一点P,使BP+PE的值最小. 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恰好与点C重合,连接CE 交AD于一点,则这点就是所求的点P,故BP+PE的最小值为___.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巩固练习题及答案(提高)
中考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巩固练习(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已知坐标平面上的机器人接受指令“[a ,A]”(a ≥0,0°<A <180°)后的行动结果为:在原地顺时针旋转A 后,再向其面对方向沿直线行走a .若机器人的位置在原点,面对方向为y 轴的负半轴,则它完成一次指令[2,60°]后,所在位置的坐标为( )A .(-1,)B .(-1.-1) D .(-1)2.任何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 =s ×t(s 、t 是正整数,且s ≤t),如果p ×q 在n 的所有这种分解中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 ×q 是n 的最佳分解,并规定:()pF n q=.例如18可以分解成1×18,2×9,3×6这三种,这时就有31(18)62F ==. 给出下列关于F(n)的说法:(1)1(2)2F =;(2)3(24)8F =;(3)F(27)=3;(4)若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F(n)=1.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二、填空题3.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222244a cbc 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222244a cbc a b -=-, (A)∴2222222()()()c a b a b a b -=+-, (B) ∴222c a b =+, (C)∴△ABC 是直角三角形.问:(1)上述解题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请写出该错误步骤的代号:________________. (2)错误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题的正确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从A ,B ,C 三张卡片中选两张,有三种不同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组合,记作2332C 321⨯==⨯. 一般地,从m 个元素中选取n 个元素组合,记作:(1)(1)(1)321nm m m m n C n n --+=-⨯⨯⨯ggg ggg .例:从7个元素中选5个元素,共有577654354321C ⨯⨯⨯⨯=⨯⨯⨯⨯种不同的选法.问题:从某学习小组10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不同的选法共有______________种.三、解答题5. 已知p 2-p -1=0,1-q -q 2=0,且pq ≠1,求1pq q+的值.解:由p 2-p -1=0及1-q -q 2=0,可知p ≠0,q ≠0 又∵pq ≠1,∴1p q ≠ ∴1-q-q 2=0可变形为21110q q ⎛⎫⎛⎫--= ⎪ ⎪⎝⎭⎝⎭的特征所以p 与1q 是方程x 2- x -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111,1pq p qq++=∴=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解答.已知:2m 2-5m -1=0,21520n n +-=,且m ≠n ,求:11m n+的值.6. 阅读以下材料,并解答以下问题.“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的方案,在第一类方案中有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方案中有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n 种不同的方法,这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n 种不同的方法,这就是分步乘法的计数原理.”如完成沿图①所示的街道从A 点出发向B 点行进这件事(规定必须向北走,或向东走),会有多种不同的走法,其中从A 点出发到某些交叉点的走法数已在图②填出.(1)根据以上原理和图②的提示,算出从A 出发到达其余交叉点的走法数,将数字填入图②的空圆中,并回答从A 点出发到B 点的走法共有多少种?(2)运用适当的原理和方法算出从A 点出发到达B 点,并禁止通过交叉点C 的走法有多少种?(3)现由于交叉点C 道路施工,禁止通行,求如任选一种走法,从A 点出发能顺利开车到达B 点(无返回)的概率是多少?7.阅读:我们知道,在数轴上,x =1表示一个点,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 =1表示一条直线;我们还知道,以二元一次方程2x -y +1=0的所有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形就是一次函数y =2x +1的图象,它也是一条直线,如图①.观察图①可以得出:直线x =1与直线y =2x +1的交点P 的坐标(1,3)就是方程组1210x x y =⎧⎨-+=⎩的解,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为13x y =⎧⎨=⎩在直角坐标系中,x ≤1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x =1以及它左侧的部分,如图②;y ≤2x +1也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y =2x +1以及它下方的部分,如图③.① ② ③ 回答下列问题:(1)在直角坐标系中,用作图象的方法求出方程组222x y x =-⎧⎨=-+⎩的解;(2)用阴影表示2y 2x 2y 0x ⎧⎪⎨⎪⎩≥-≤-+≥,所围成的区域.8. 我们学习过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如:将二次函数23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23(2)4y x =+-.类比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我们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作类似的变换: (1)将1y x=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函数1x y x +=的图象可由1y x =的图象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长度得到;12x y x -=-的图象可由哪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3)一般地,函数x by x a+=+(ab ≠0,且a ≠b)的图象可由哪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9. “三等分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的问题,但仅用尺规不可能“三等分角”.下面是数学家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的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如图):将给定的锐角∠AOB 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边OB 在x 轴上、边OA 与函数xy 1=的图象交于点P ,以P 为圆心、以2OP 为半径作弧交图象于点R .分别过点P 和R 作x 轴和y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连接OM 得到∠MOB ,则∠MOB=31∠AOB .要明白帕普斯的方法,请研究以下问题:(1)设)1,(a a P 、)1,(bb R ,求直线OM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用含b a ,的代数式表示).(2)分别过点P 和R 作y 轴和x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 .请说明Q 点在直线OM 上,并据此证明∠MOB=31∠AOB . (3)应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结论,你如何三等分一个钝角(用文字简要说明).10. 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所示,在菱形ABCD 和菱形BEFG 中,点A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P 是线段DF 的中点,连接PG ,PC .若∠ABC =∠BEF =60°,探究PG 与PC 的位置关系PGPC的值.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 交DC 于点H ,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与PC 的位置关系及PGPC的值; (2)将图1中的菱形BEFG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使菱形BEFG 的对角线BF 恰好与菱形ABCD 的边AB 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若图1中∠ABC =∠BEF =2α(0°<α<90°),将菱形BEFG 绕点B 顺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直接写出PGPC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 2.【答案】B ;二、填空题 3.【答案】 (1)C ;(2)错误的原因是由(B)到(C)时,等式两边同时约去了因式22()a b -,而22a b -可能等于0;(3)△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答案】120.三、解答题 5.【答案与解析】解:由2m 2-5m -1=0知m ≠0,∵m ≠n ,∴11m n≠得21520mm+-=根据2215152020m m n n +-=+-=与的特征∴11mn与是方程x 2+5 x -2=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15m n+=- .6. 【答案与解析】(1)∵完成从A 点到B 点必须向北走,或向东走,∴到达A 点以外的任意交叉点的走法数只能是与其相邻的南边的交叉点和西边交叉点的数字之和,故使用分类加法原理,由此算出从A 点到达其余各交叉点的走法数,填表如图所示.故从A 点到B 点的走法共35种.(2)方法1:可先求从A 点到B 点,并经过交叉点C 的走法数,再用从A 点到B 点总走法数减去它,即得从A 点到B 点。
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数是正整数?A. -3B. 0C. 5D. -1答案:C2. 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30°,那么它的补角是:A. 30°B. 45°C. 60°D. 120°答案:D3. 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A. 25π cm²B. 50π cm²C. 75π cm²D. 100π cm²答案:B4.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A. 4B. -4C. 2D. 8答案:A5.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构成三角形答案:B6. 一个数的倒数是1/2,那么这个数是:A. 2B. 1/2C. 1/3D. 1答案:A7.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那么它的体积是:A. 24 cm³B. 36 cm³C. 48 cm³D. 52 cm³答案:A8.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5B. -5C. 3D. 5 或 -5答案:D9. 一个分数的分子是3,分母是5,那么它的最简形式是:A. 3/5B. 1/5C. 3/1D. 5/3答案:A10.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3,那么这个数是:A. 27B. 3C. 9D. 81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一个数的平方是16,这个数是____。
答案:±412. 一个数的立方是-27,这个数是____。
答案:-313. 一个圆的直径是14cm,那么它的半径是____cm。
答案:714.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
答案:36015.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这个数是____。
中考数学压轴题新定义和阅读理解型问题17个填空题解析版
01.对于实数a,b,定义运算“◆”:a◆b=,例如4◆3,因为4>3.所以4◆3==5.若x,y满足方程组,则x◆y=_____________.【答案】60【解析】由题意可知:,解得:.∵x<y,∴原式=5×12=60.故答案为:60.【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正确理解新定义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02.观察下列运算过程:S=1+3+32+33+…+32017+32018 ①,①×3得3S=3+32+33+…+32018+32019 ②,②﹣①得2S=32019﹣1,S=.运用上面计算方法计算:1+5+52+53+…+52018=____.【答案】【解析】设S=1+5+52+53+…+52018 ①,则5S=5+52+53+54…+52019②,②﹣①得:4S=52019﹣1,所以S=,故答案为:.【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涉及了有理数的乘方,读懂题目信息,理解求和的运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03.对于任意实数a、b,定义:a◆b=a2+ab+b2.若方程(x◆2)﹣5=0的两根记为m、n,则m2+n2= .【答案】6.【解析】∵(x◆2)﹣5=x2+2x+4﹣5,∴m、n为方程x2+2x﹣1=0的两个根,∴m+n=﹣2,mn=﹣1,∴m2+n2=(m+n)2﹣2mn=6.故答案为:6.【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牢记两根之和等于﹣、两根之积等于是解题的关键.04.规定:,如:,若,则=__.【答案】1或-3【解析】依题意得:(2+x)x=3,整理,得x2+2x=3,所以(x+1)2=4,所以x+1=±2,所以x=1或x=-3.故答案是:1或-3.【关键点拨】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①把原方程化为ax2+bx+c=0(a≠0)的形式;②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并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把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化为一个常数;⑤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进一步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来求出它的解,如果右边是一个负数,则判定此方程无实数解.05.对于实数a,b,定义运算“※”如下:a※b=a2﹣ab,例如,5※3=52﹣5×3=10.若(x+1)※(x﹣2)=6,则x的值为_____.【答案】1【解析】由题意得,(x+1)2﹣(x+1)(x﹣2)=6,整理得,3x+3=6,解得,x=1,故答案为:1.【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解方程,涉及到完全平方公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等,根据题意正确得到方程是解题的关键.06.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一书中,给出了著名的秦九韶公式,也叫三斜求积公式,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S=.现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ABC的面积为______.【答案】1【解析】∵S=,∴△ABC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ABC的面积为:S==1,故答案为:1.【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题目中的面积公式解答.07.对于一个位置确定的图形,如果它的所有点都在一个水平放置的矩形内部或边上,且该图形与矩形的每条边都至少有一个公共点(如图1),那么这个矩形水平方向的边长称为该图形的宽,铅锤方向的边长称为该矩形的高.如图2,菱形ABCD的边长为1,边AB水平放置.如果该菱形的高是宽的,那么它的宽的值是_____.【答案】【解析】在菱形上建立如图所示的矩形EAFC,设AF=x,则CF=x,在Rt△CBF中,CB=1,BF=x﹣1,由勾股定理得:BC2=BF2+CF2,即:12=(x-1)2+(x)2,解得:x=或0(舍),即它的宽的值是,故答案为:.【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新定义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熟练应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答是关键.08.对于任意实数a、b,定义一种运算:a※b=ab﹣a+b﹣2.例如,2※5=2×5﹣2+5﹣2=ll.请根据上述的定义解决问题:若不等式3※x<2,则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是_____.【答案】1【解析】∵3※x=3x﹣3+x﹣2<2,∴x<,∵x为正整数,∴x=1,故答案为:1.【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以及实数的运算,通过解不等式找出x<是解题的关键.09.如图,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角θ(0°<θ<90°)得到另一条数轴y,x轴和y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规定: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点A,过点P 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B,若点A在x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点B在y轴上对应的实数为b,则称有序实数对(a,b)为点P的斜坐标,在某平面斜坐标系中,已知θ=60°,点M′的斜坐标为(3,2),点N与点M关于y轴对称,则点N的斜坐标为_____.【答案】(﹣2,5)【解析】如图作ND∥x轴交y轴于D,作NC∥y轴交x轴于C.MN交y轴于K.∵NK=MK,∠DNK=∠BMK,∠NKD=∠MKB,∴△NDK≌△MBK,∴DN=BM=OC=2,DK=BK,在Rt△KBM中,BM=2,∠MBK=60°,∴∠BMK=30°,∴DK=BK=BM=1,∴OD=5,∴N(-2,5),故答案为(-2,5)【关键点拨】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轴对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0.如图1,作∠BPC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PA,现要分别以∠APB,∠APC,∠BPC为内角作正多边形,且边长均为1,将作出的三个正多边形填充不同花纹后成为一个图案.例如,若以∠BPC为内角,可作出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此时∠BPC=90°,而=45是360°(多边形外角和)的,这样就恰好可作出两个边长均为1的正八边形,填充花纹后得到一个符合要求的图案,如图2所示.图2中的图案外轮廓周长是_____;在所有符合要求的图案中选一个外轮廓周长最大的定为会标,则会标的外轮廓周长是_____.【答案】14 21【解析】图2中的图案外轮廓周长是:8﹣2+2+8﹣2=14;设∠BPC=2x,∴以∠BPC为内角的正多边形的边数为:,以∠APB为内角的正多边形的边数为:,∴图案外轮廓周长是=﹣2+﹣2+﹣2=+﹣6,根据题意可知:2x的值只能为60°,90°,120°,144°,当x越小时,周长越大,∴当x=30时,周长最大,此时图案定为会标,则则会标的外轮廓周长是=﹣6=21,故答案为:14,21.【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问题和正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外角的关系,明确正多边形的各内角相等,各外角相等,且外角和为360°是关键,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11.若为实数,则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例如,,等.是大于的最小整数,对任意的实数都满足不等式. ①,利用这个不等式①,求出满足的所有解,其所有解为__________.【答案】或1.【解析】∵对任意的实数x都满足不等式[x]≤x<[x]+1,[x]=2x-1,∴2x-1≤x<2x-1+1,解得,0<x≤1,∵2x-1是整数,∴x=0.5或x=1,故答案为:x=0.5或x=1.【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会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12.《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书中有下列问题:“今有勾五步,股十二步,问勾中容方几何?”其意思为:“今有直角三角形,勾(短直角边)长为5步,股(长直角边)长为12步,问该直角三角形能容纳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步?”该问题的答案是______步.【答案】.【解析】如图,∵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CD=ED,DE∥C F,设ED=x,则CD=x,AD=12-x,∵DE∥CF,∴∠ADE=∠C,∠AED=∠B,∴△ADE∽△ACB,∴=,∴=,∴x=,故答案为:.【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设未知数,构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3.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顶点都是格点的正方形ABCD的边为斜边,向内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使四个直角顶点E,F,G,H都是格点,且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称为格点弦图.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格点弦图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此时正方形EFGH的而积为5.问:当格点弦图中的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的所有可能值是_____(不包括5).【答案】9或13或49.【解析】①当DG=,CG=2时,满足DG2+CG2=CD2,此时HG=,可得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13.②当DG=8,CG=1时,满足DG2+CG2=CD2,此时HG=7,可得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49;③当DG=7,CG=4时,满足DG2+CG2=CD2,此时HG=3,可得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9. 故答案为:9或13或49.【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14.刘徽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数学家之一,他在《九章算术》中提出了“割圆术”,即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逐步逼近圆来近似计算圆的面积,设圆O的半径为1,若用圆O的外切正六边形的面积来近似估计圆O的面积,则S=_____.(结果保留根号)【答案】【解析】依照题意画出图象,如图所示.∵六边形ABCDEF为正六边形,∴△ABO为等边三角形,∵⊙O的半径为1,∴OM=1,∴BM=AM=,∴AB=,∴S=6S△ABO=6×××1=2.故答案为:2.【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三角形的面积以及数学常识,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正六边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15.定义新运算:a※b=a2+b,例如3※2=32+2=11,已知4※x=20,则x=_____.【答案】4【解析】∵4※x=42+x=20,∴x=4.故答案为:4.【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依照新运算的定义找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6.设双曲线与直线交于,两点(点在第三象限),将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一支沿射线的方向平移,使其经过点,将双曲线在第三象限的一支沿射线的方向平移,使其经过点,平移后的两条曲线相交于点,两点,此时我们称平移后的两条曲线所围部分(如图中阴影部分)为双曲线的“眸”,为双曲线的“眸径”.当双曲线的眸径为6时,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以PQ为边,作矩形PQQ′P′交双曲线于点P′、Q′,如图所示.联立直线AB及双曲线解析式成方程组,,解得:,,∴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PQ=6,∴OP=3,点P的坐标为(-,).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可知:AB=OO′=PP′,∴点P′的坐标为(-+2,+2).又∵点P′在双曲线y=上,∴(-+2)•(+2)=k,解得:k=.故答案为:.【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矩形的性质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矩形的性质结合函数图象找出点P′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若△ABC内一点P满足∠PAC=∠PCB=∠PBA,则称点P为△ABC的布罗卡尔点,三角形的布罗卡尔点是法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雷尔首次发现,后来被数学爱好者法国军官布罗卡尔重新发现,并用他的名字命名,布罗卡尔点的再次发现,引发了研究“三角形几何”的热潮.已知△ABC中,CA=CB,∠ACB=120°,P为△ABC的布罗卡尔点,若PA=,则PB+PC=_____.【答案】1+.【解析】作CH⊥AB于H.∵CA=CB,CH⊥AB,∠ACB=120°,∴AH=BH,∠ACH=∠BCH=60°,∠CAB=∠CBA=30°,∴AB=2BH=2•BC•cos30°=BC,∵∠PAC=∠PCB=∠PBA,∴∠PAB=∠PBC,∴△PAB∽△PBC,∴,∵PA=,∴PB=1,PC=,∴PB+PC=1+.故答案为1+.【关键点拨】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试题
阅读理解专题阅读理解型问题一般文字表达较长,信息量较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往往是先给一个材料,或者介绍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给出针对某一种题目的解法,然后再给合条件出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的数学知识、结论,或者提醒的数学规律,或者暗示的解题方法,然后展开联想,如何从题目给定的材料获得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展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一、新定义型例1 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a*b =22()().a ab a b ab b a b ⎧-⎪⎨-⎪⎩≥,<例如:4*2,因为4>2,所以4*2=42-4×2=8.假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5x +6=0的两个根,那么x 1*x 2=_________________.分析:用公式法或者因式分解法求出方程的两个根,然后利用新定义解之.解:可以用公式法求出方程x 2-5x +6=0的两个根是2和3,可能是x 1=2,x 2=3,也可能是x 1=3,x 2=2,根据所给定义运算可知原题有两个答案3或者-3..此题容易无视讨论思想,会少一种情况.评注:此题需要学生先通过阅读掌握新定义公式,再利用类似方法解决问题.考察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跟踪训练:1.假设定义:f(a,b)=(-a,b),g(m,n)=(m,-n),例如(1,2)(1,2)f =-,(4,5)(4,5)g --=-,那么((2,3))g f -等于〔 〕A .〔2,-3〕B .〔-2,3〕C .〔2,3〕D .〔-2,-3〕2.对于实数x,我们规定【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例如[]12.1=,[]33=,[]35.2-=-,假设5104=⎥⎦⎤⎢⎣⎡+x ,那么x 的值可以是〔 〕 A .40 B .45 C .51 D .56二、类比型例2 阅读下面材料后,解答问题.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分式不等式.如:01-x 3x 2 01x 2-x <,>++等 .那么如何求出它们的解集呢?根据我们学过的有理数除法法那么可知,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其字母表达式为:〔1〕假设a >0 ,b >0 ,那么b a >0,假设a <0 ,b <0,那么b a>0; 〔2〕假设a >0 ,b <0 ,那么b a <0 ,假设a <0,b >0 ,那么ba<0.反之,〔1〕假设b a>0,那么⎩⎨⎧⎩⎨⎧;<,<或,>,>0b 0a 0b 0a 〔2〕假设ba<0 ,那么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规律,求不等式 ﹙A ﹚ ,>012x +-x ﹙B ﹚2x 2-3x+2021<2021的解集. 分析:对于〔2〕,根据两数相除,异号得负解答;先根据同号得正把不等式转化成不等式组,然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即可.对于〔A 〕,据分式不等式大于零可以得到其分子、分母同号,从而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即可;对于〔B 〕,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左边因式分解后化为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解:〔2〕假设<0,那么或者故答案为或者;由上述规律可知,不等式﹙A ﹚转化为或者所以x >2或者x <﹣1.不等式﹙B ﹚即为2x 2-3x+1<0.∵2x 2-3x+1=﹙x -1﹚〔2x-1〕,∴2x 2-3x+1<0可化为﹙x -1﹚〔2x-1〕<0.由上述规律可知①10230x x ->⎧⎨-<⎩或者②10230x x -<⎧⎨->⎩解不等式组①,无解, 解不等式组②,得21<x<1. ∴不等式2x 2-3x+2021<2021的解集为21<x<1. 评注:此题本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读懂题目信息,理解不等式转化为不等式组的方法是解题关键.例4 阅读材料:关于三角函数还有如下的公式:sin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 〔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 .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将一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 例:tan15°=tan〔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1==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请选择适当的公式解答下面问题 〔1〕计算:sin15°;〔2〕一铁塔是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图1〕,小草想用所学知识来测量该铁塔的高度,如图2,小草站在与塔底A 相距7米的C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75°,小草的眼睛离地面的间隔DC ,〕.分析:〔1〕把15°化为〔45°-30°〕以后,再利用公式sin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计算,即可求出sin15°的值;〔2〕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BE 的长,再根据AB=AE+BE 即可得出结论. 解:﹙1﹚sin15°=sin〔45°-30°〕=sin45°cos30°-232162622-==〔2〕在Rt △BDE 中,∵∠BED=90°,∠BDE=75°,DE=AC=7米, ∴BE=DEtan ∠BDE=DEtan75°. ∵tan75°=tan〔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31(33)(33)126333(33)(33)1+++==+--3∴BE=7〔333≈27.7〔米〕. 答:乌蒙铁塔的高度约为.评注:此题考察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仰角的知识,此题难度中等,注意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例5阅读材料:小艳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擅长考虑的小艳进展了以下探究: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正整数〕,那么有a+b=m2+2n2+2mn.∴a=m2+2n2,b=2mn.这样小艳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艳的方法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假设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b= ;〔2〕利用所探究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 =〔 + 〕2;〔3〕假设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算法那么,即可得出a,b的表达式;〔2〕首先确定m,n的正整数值,然后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出a,b的值;〔3〕根据题意,4=2mn,首先确定m,n的值,通过分析m=2,n=1或者者m=1,n=2,然后即可确定a的值.解:〔1〕∵a+b=,∴a+b=m2+3n2+2mn,∴a=m2+3n2,b=2mn.故答案为m2+3n2,2mn.〔2〕设m=1,n=1,∴a=m2+3n2=4,b=2mn=2.故答案为4,2,1,1.〔3〕由题意,得a=m2+3n2,b=2mn.∵4=2mn,且m,n为正整数,∴m=2,n=1或者者m=1,n=2.∴a=22+3×12=7,或者a=12+3×22=13.评注:此题主要考察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关键在于纯熟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法那么.例6 阅读:大家知道,在数轴上,x=1表示一个点,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1表示一条直线;我们还知道,以二元一次方程2x-y+1=0的所有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形就是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它也是一条直线,如图3-①.观察图①可以得出,直线x=1与直线y=2x+1的交点P 的坐标(1,3)就是方程组⎩⎨⎧=+-=012,1y x x 的解,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为⎩⎨⎧==.3,1y x 在直角坐标系中,x≤1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x=1以及它的左侧局部,如图3-②. y≤2x+1也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y=2x+1以及它下方的局部,如图3-③.(5) 图3答复以下问题:(1)在如图3-④所示直角坐标系中,用作图象的方法求出方程组⎩⎨⎧+-=-=22,2x y x 的解;(2)用阴影表示不等式组⎪⎩⎪⎨⎧≥+-≤-≥0,22,2y x y x 所围成的区域.分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要解决第(1)小题,只要画出函数x=-2和y=-2x+2的图象,找出它们的交点坐标即可;第(2)小题,该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就是直线x=-2及其右侧的局部,直线y=-2x+2及其下方的局部和y=0及其上方的局部所围成的公一共区域.解:〔1〕如图3-⑤所示,在坐标系中分别作出直线x=-2和直线y=-2x+2,观察图象可知,这两条直线的交点是P(-2,6). 所以⎩⎨⎧=-=6,2y x 是方程组⎩⎨⎧+-=-=22,2x y x 的解. 〔2〕如图3-⑤所示.评注:此题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知识情景,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中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不等式或者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用坐标系中图形区域直观地表示出来,不仅要掌握这种方法,还能在原解答的根底上,用这种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解题原理,详细分析解题思路,梳理前后的因果关系以及每一步变形的理论根据,然后给出问题的解答.通过该题的解答,我们理解了用函数的图象来解方程组或者不等式组,是解方程组或者不等式组的一种特殊方法. 跟踪训练:3.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以下问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4>0. 解:不等式x 2-4>0可化为 〔x+2〕〔x-2〕>0,由有理数的乘法法那么“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得 ①2020x x +>⎧⎨->⎩②2020x x +<⎧⎨-<⎩解不等式组①,得x >2,解不等式组②,得x <-2.∴〔x+2〕〔x-2〕>0的解集为x >2或者x <-2,即一元二次不等式x 2-4>0的解集为x >2或者x <-2.〔1〕一元二次不等式x 2-16>0的解集为 ; 〔2〕分式不等式103x x ->-的解集为 ;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23326A =⨯=.一般地,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 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mn A .(1)(2)(3)(1)m n A n n n n n m =---⋅⋅⋅-+ 〔m ≤n 〕.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2332321C ⨯==⨯. 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3665420321C ⨯⨯==⨯⨯.阅读后答复以下问题:〔1〕从5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3张排成一列,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2〕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答案:1. 解:由题意,得f(2,-3)=(-2,-3),所以g(f(2,-3))=g(-2,-3)=(-2,3),应选B . 2 .C3.解:〔1〕不等式x 2-16>0可化为 〔x+4〕〔x-4〕>0,由有理数的乘法法那么“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得①4040x x +>⎧⎨->⎩或者②4040x x +<⎧⎨-<⎩解不等式组①,得x>4,解不等式组②,得x<-4.∴〔x+4〕〔x-4〕>0的解集为x>4或者x<-4,即一元二次不等式x2-16>0的解集为x>4或者x<-4.〔2〕∵13xx->-,∴1030xx->⎧⎨->⎩或者1030xx-<⎧⎨-<⎩解得x>3或者x<1.4.解:〔1〕3554360A=⨯⨯=;〔2〕3887656 321C⨯⨯==⨯⨯.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2012年中考数学综合型问题试题考点解析归总
2012年中考数学综合型问题试题考点解析归总综合型问题一、选择题1.(2011重庆江津4分)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点之间直线最短C、对顶角相等D、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答案】B。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线段公理,圆周角定理。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判断A正确;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公理可以判断B错误;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判断C正确;利用圆周角定理可以判断D正确。
故选B。
2.(2011重庆潼南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 C),直线EF经过其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D、BC于点M、N,交BA、DC的延长线于点E、F,下列结论:①AO=BO;②OE=OF;③△EAM∽△EBN;④△EAO≌△CNO,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①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的性质即可求得AO≠BO,即判定该选项错误;②由ASA可证△AOE≌△COF,即可求得EO=FO,该选项正确;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得△EAM∽△EBN,该选项正确;④易证△EAO≌△FCO,而△FCO和△CNO不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传递性即可判定该选项错误。
即②③正确。
故选B。
3.(2011浙江杭州3分)正方形纸片折一次,沿折痕剪开,能剪得的图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梯形D. 菱形【答案】 C。
【考点】剪纸问题。
【分析】此题可以直接作图,由图形求得答案,也可利用排除法求解:如图,若沿着EF剪下,可得梯形ABEF与梯形FECD,∴能剪得的图形是梯形;∵如果剪得的有三角形,则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排除A与B;如果有四边形,则一定有两个角为90°,且有一边为正方形的边,∴不可能是菱形,排除D。
故选C。
4.(2011浙江义乌3分)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连结CE交AD于点F,连结BD 交 CE于点G,连结BE. 下列结论中:① CE=BD;② △A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 ∠ADB=∠AEB;④ CD AE=EF CG;一定正确的结论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D。
最新初中中考数学题库 2012中考数学复习考点跟踪训练43阅读理解型问题
考点跟踪训练43 阅读理解型问题一、选择题1.若将代数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交换,代数式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如a +b +c 就是完全对称式.下列三个代数式:①(a -b )2;②ab +bc +ca ;③a 2b +b 2c +c 2a .其中是完全对称式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 A解析 若把a 2b +b 2c +c 2a 中的a ,b 两个字母交换,得b 2a +a 2c +c 2b ,代数式发生变化,不是完全对称式;而(a -b )2=(a -a )2,ab +bc +ca =ba +ac +cb ,是完全对称式.2.(2010·嘉兴)若自然数n 使得三个数的加法运算“n +(n +1)+(n +2)”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 为“连加进位数”.例如:2不是“连加进位数”,因为2+3+4=9不产生进位现象;4是“连加进位数”,因为4+5+6=15产生进位现象;51是“连加进位数”,因为51+52+53=156产生进位现象.如果从0,1,2,…,99这100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数,那么取到“连加进位数”的概率是( )A .0.88B .0.89C .0.90D .0.91 答案 A解析 先利用分类讨论,得到一位数中“连加进位数”有7个,分别为(3,4,5,6,7,8,9),再考虑到两位数中“连加进位数”有67个分别为(33,34,35,…,99),再考虑到两位数中(13,…,19)与(23,…,29)中个位数中产生了进位,合计7+67+7+7=88个.故取到“连加进位数”的概率P =88100=0.88.3.(2010·日照)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 .15B .25C .55D .1225 答案 D解析 第n 个三角数是n (n +1)2,正方形数是n 2,当对于1225,有n (n +1)2=1225,n =49或-51;n 2=1225,n=±35.所以1225即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4.(2008·湖北)因为sin 30°=12,sin 210°=-12,所以sin 210°=sin(180°+30°)=-sin 30°;因为sin 45°=22,sin225°=-22,所以sin 225°=sin(180°+45°)=-sin 45°;由此猜想,推理知:一般地当α为锐角时有sin(180°+α)=-sin α,由此可知:sin 240°=( )A .-12B .-22C .-32 D .- 3答案 C解析 由sin(180°+α)=-sin α,得sin240°=sin(180°+60)=-sin60°=-32. 5.(2010·广州)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有一种密码,将英文26个小写字母a ,b ,c ,…,z 依次对应0,1,2,…,25这26个自然数(见表格),当明文中的字母对应的序号为β时,将β+10除以26后所得的余数作为密文中的字母对应的序号,例如明文s 对应密文c .A .w kdrcB .w khtcC .eqdjcD .eqhjc 答案 A解析 m 对应的数字是12,12+10=22,除以26的余数仍然是22,因此对应的字母是w ;a 对应的数字是0,0+10=10,除以26的余数仍然是10,因此对应的字母是k ;t 对应的数字是19,19+10=29,除以26的余数仍然是3,因此对应的字母是d ;…,所以本题译成密文后是w kdrc .二、填空题 6.(2010·黄石)若自然数n 使得作竖式加法n +(n +1)+(n +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 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生产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 24解析 利用分类讨论,一位数中“可连数”有3个,分别为(0,1,2);再考虑两位数中“可连数”有(10,11,12),(20,21,22),(30,31,32);三位数中“可连数”有(100,101,102),(110,111,112),(120,121,122),(130,131,132).故合计3×8=24个.7.(2011·怀化)定义新运算:对任意实数a 、b ,都有a *b =a 2-b ,例如,3] . 答案 3解析 据题意,有2] 8.(2010·曲靖)把一个正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第一次挖去中间一个小三角形,对剩下的三个小正三角形再重复以上做法……,一直到第n 次挖去后剩下的三角形有________个.答案 3n解析 第一次操作之后有3个小正三角形,第二次操作之后有9个小正三角形,第三次操工作之后有27个小正三角形,……,则第n 次操作之后有3n 个小正三角形.9.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 、mi 、so .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112-115=110-112.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 、5、3(x >5),则x 的值是__________. 答案 15解析 依据调和数的意义,有15-1x =13-15,解得x =15.10.(2011·北京)在下表中,我们把第i 行第j 列的数记为a i ,j (其中i ,j 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对于表中的每个数a i ,j ,规定如下:当i ≥j 时,a i ,j =1;当i <j 时,a i ,j =0.例如:当i =2,j =1时,a i ,j =a 2,1=1.按此规定,a 1,3=________;表中的25个数中,共有i,3+a 1,4·a i,4+a 1,5·a i,5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i 与j 之间大小分析:当i <j 时,a i ,j =0;当i ≥j 时,a i ,j =1.由图表可知有15个1,故填0;15;1.三、解答题 11.(2010·凉山)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 32=3×2=6.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 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 ,A n m =n (n -1)(n -2)…(n -m +1)(m ≤n ). 例:从5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 53=5×4×3=60.材料2: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记为C 32=3×22×1=3.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 n m ,C n m =n (n -1)…(n -m +1)m (m -1)…2×1(m ≤n ).例:从6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 63=6×5×43×2×1=20.问:(1)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解 (1)A 74=7×6×5×4=840(种). (2)C 83=8×7×63×2×1=56(种).12.(2010·益阳)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 一条直线l 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 、M ′、N ′、N .小明在探究线段MM ′与N ′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 ′、N ′向对边作垂线段M ′E 、N ′F ,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1)当直线l 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 分别交AD 、A ′D ′、B ′C ′、BC 于M 、M ′、N ′、N ,小明发现MM ′与N ′N 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当直线l 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 分别交AD 、A ′D ′、D ′C ′、DC 于M 、M ′、N ′、N ,l 与DC 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 ′与N ′N 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MM ′N ′N 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解 (1)解:在方形环中,∵M ′E ⊥AD ,N ′F ⊥BC ,AD ∥BC ,∴M ′E =N ′F ,∠M ′EM =∠N ′FN =90°, ∠EMM ′=∠FNN ′, ∴△MM ′E ≌△NN ′F .∴MM ′=N ′N .(2)解法一:∵∠NFN ′=∠MEM ′=90°, ∠FNN ′=∠EM ′M =α, ∴△NFN ′∽△M ′EM , ∴MM ′N ′N=M ′ENF .∵M ′E =N ′F , ∴MM ′N ′N=N ′F NF =tan α(或sin αcos α). ①当α=45°时,tan α=1,则MM ′=NN ′;②当α≠45°时,MM ′≠NN ′, 则MM ′NN ′=tan α(或sin αcos α).解法二:在方形环中,∠D =90°.又∵M ′E ⊥AD ,N ′F ⊥CD , ∴M ′E ∥DC ,N ′F =M ′E . ∴∠MM ′E =∠N ′NF =α.在Rt △NN ′F 与Rt △MM ′E 中, sin α=N ′F NN ′,cos α=M ′E MM ′,即MM ′NN ′=tan α(或sin αcos α).①当α=45°时,MM ′=NN ′;②当α≠45°时,MM ′≠NN ′, 则MM ′NN ′=tan α(或sin αcos α).13.(2011·苏州)如图①,小慧同学把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 )放在直线l 1上,OA 边与直线l 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绕着顶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O 运动到了点O 1处,点B 运动到了点B 1处;小慧又将三角形纸片AO 1B 1绕B 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A 运动到了点A 1处,点O 1运动到了点O 2处(即顶点O 经过上述两次旋转到达O 2处).小慧还发现:三角形纸片在上述两次旋转过程中,顶点O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两段圆弧,即弧OO 1和弧O 1O 2,顶点O 所经过的路程是这两段圆弧的长度之和,并且这两端圆弧与直线l 1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扇形AOO 1的面积、△AO 1B 1的面积和扇形B 1O 1O 2的面积之和.小慧进行类比研究:如图②,她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OABC 放在直线l 2上,OA 边与直线l 2重合,然后将正方形纸片绕着顶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点O 运动到了点O 1处(即点B 处),点C 运动到了点C 1处,点B 运动到了点B 1处;小慧又将正方形纸片AO 1C 1B 1绕B 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按上述方法经过若干次旋转后,她提出了如下问题:问题①:若正方形纸片OABC 按上述方法经过3次旋转,求顶点O 经过的路程,并求顶点O 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 2围成图形的面积;若正方形OABC 按上述方法经过5次旋转,求顶点O 经过的路程;问题②:正方形纸片OABC 按上述方法经过多少次旋转,顶点O 经过的路程是41+20 22π?请你解答上述两个问题.解 问题①:如图,正方形纸片OABC 经过3次旋转,顶点O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三段弧,即弧OO 1、弧O 1O 2以及弧O 2O 3,∴顶点O 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90·π·1180×2+90·π·2180=(1+22)π.顶点O 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 2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90·π·12360×2+90·π·(2)2360+2×12×1×1=1+π. 正方形OABC 经过5次旋转,顶点O 经过的路程为 90·π·1180×3+90·π·2180=(32+22)π. 问题②:∵正方形OABC 经过4次旋转,顶点O 经过的路程为90·π·1180×2+90·π·2180=(1+22)π.∵41+20 22π=20×(1+22)π+12π. ∴正方形纸片OABC 经过了81次旋转.。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考点跟踪训练40 探索型问题
考点跟踪训练40 探索型问题一、选择题1.(2010·株洲)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络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6 B.7 C.8 D.9答案 C解析如图,可知符合题意的点C有8个.2.(2010·重庆)有两个完全重合的矩形,将其中一个始终保持不动,另一个矩形绕其对称中心O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每次均旋转45°,第1次旋转后得到图①,第2次旋转后得到图②,……,则第10次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图①~④中相同的是( )A.图①B.图②C.图③D.图④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想象能力.由题意可知,45°×8=360°,当转动的矩形绕中心旋转8次后回到原位置,据此可得第10次旋转后的图形与图②相同.3.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图象必经过点()A.(1,2) B.(-1,-2)C.(2,-1) D.(1,-2)答案 D解析设y=kx的图象过点(-1,2),则2=-k,k=-2,y =-2x,又当x=1时,y=-2×1=-2,选D.4.如图,房间地面的图案是用大小相同的黑、白正方形镶嵌而成.图中,第1个黑色L形由3个正方形组成,第2个黑色L 形由7个正方形组成,…,那么第6个黑色L形的正方形个数是( )A.22 B.23 C.24 D.25答案 B解析黑色.1234……n371115……4n-1当n=65.(2011·潜江)如图,已知直线l:y=3 3x,过点A(0,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过点B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1;过点A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1,过点B1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A4的坐标为( )A.(0,64) B.(0,128) C.(0,256) D.(0,512)答案 C解析易求A(0,1),A1(0,4),A2(0,16)……,而21=1,22=4,24=16……,所以28=256,点A4的坐标为(0,256).二、填空题6.(2010·鄂尔多斯)如图,用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图形(1)需要3根小棒,图形( 2)需要7根小棒,……,照这样的规律继续摆下去,第n个图形需要__________根小棒(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答案4n-1解析图形(1)有小棒3=4×1-1;图形(2)有小棒7=4×2-1;图形(3)有小棒11=4×3-1;……;图形(n)有小棒4×n-1,即4n-1.7.(2011·肇庆)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n是大于0的整数)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__________.答案n(n+2)解析第1个图形需黑色棋子2×3-3个,第2个图形需黑色棋子3×4-4个,……,则第n个图形需黑色棋子个数是(n+1)(n+2)-(n+2)=n2+2n=n(n+2).8.(2010·宿迁)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8,将其沿EF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________.答案32解析如图,设C′B′与AB交点为G′,与AD交点为H′,FC′与AD交点为W′,则这三个点关于折痕EF对称的点分别为G、H、W,由翻折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得BE=EB′,BG=B′G′,GH=G′H′,HC=H′C′,CW=C′W′,FW =FW ′.∴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等于正方形的周长=4×8=32.9.(2011·菏泽)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m 的值是______.答案 158解析 根据左上角0、2、4、6、8、10可知最后一个正方形是第6个正方形,阴影部分应该是12、14,所以m =12×14-10=158.10.(2011·东莞)如图(1) ,将一个正六边形各边延长,构成一个正六角星形A FBDCE ,它的面积为1,取△ABC 和△DEF 各边中点,连接成正六角星形A 1F 1B 1D 1C 1E 1,如图(2)中阴影部分;取△A 1B 1C 1和△D 1E 1F 1各边中点,连接成正六角星形A 2F 2B 2D 2C 2E 2,如图(3) 中阴影部分;如此下去,则正六角星形A n F n B n D n C n E n 的面积为_______.答案 14n解析 正六角星形AFBDCE 与正六角形A 1F 1B 1D 1C 1E 1相似,且相似比为2,所以正六角星形A 1F 1B 1D 1C 1E 1的面积是1×⎝ ⎛⎭⎪⎫122=14,依此类推,正六角星形A 2F 2B 2D 2C 2E 2的面积是14×⎝ ⎛⎭⎪⎫122=142,……,所以正六角星形A n F n B n D n E n 的面积是14n .三、解答题11.(2011·成都)设S 1=1+112+122,S 2=1+122+132,S 3=1+132+142,…, S n =1+1n2+错误!.设S =错误!+S2+…+Sn ,求S 的值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 为正整数).解 S n =1+1n2+错误!=1+错误!2+2×错误!=1+错误!2+2×错误!=错误!2.∴S =⎝⎛⎭⎪⎫1+11×2+⎝ ⎛⎭⎪⎫1+12×3+⎝ ⎛⎭⎪⎫1+13×4+…+错误!=n ×1+⎣⎢⎡11×2+12×3+13×4+… 错误!=n +错误!=n +错误!=错误!=错误!.12.(2011·鸡西)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取一点E ,作EF ⊥AB 交BD 于点F ,取FD 的中点G ,连接EG 、CG ,如图1,易证EG =CG 且EG ⊥CG .(1)将△BEF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如图2,则线段EG 和CG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2)将△BEF 绕点B 逆时针旋转180°,如图3,则线段EG 和C G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解 (1)EG =CG ,EG ⊥CG .(2)EG =CG ,EG ⊥CG .证明:如图,延长FE 交DC 延长线于M ,连接MG . ∵∠AEM =90°,∠EBC =90°,∠BCM =90°,∴四边形BEMC 是矩形.∴BE =CM ,∠EMC =90°.又∵BE=EF,∴EF=CM.∵∠EMC=90°,FG=DG,∴MG=12FD=FG.∵BC=EM,BC=CD,∴EM=CD.又∵EF=CM,∴FM=DM.∴∠F=45°.又∵FG=DG,∴∠CMG=12∠EMC=45°.∴∠F=∠GMC.∴△GFE≌△GMC.∴EG=CG,∠FGE=∠MGC.∵∠FMC=90°,MF=MD,FG=DG,∴MG⊥FD,∴∠FGE+∠EGM=90°,∴∠MGC+∠EGM=90°,即∠EGC=90°.∴EG⊥CG.13.(2011·苏州)已知二次函数y=a(x2-6x+8)(a>0)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点A 、B,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1)如图①,连接AC,将△OAC沿直线AC翻折,若点O的对应点O′恰好落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实数a的值;(2)如图②,在正方形EFGH中,点E、F的坐标分别是(4,4)、(4,3),边HG位于边EF的右侧.小林同学经过探索后发现一个正确的命题:“若点P是边EH或边HG上的任意一点,则四条线段P A、PB、PC、PD不能与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即这四条线段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若点P是边EF或边FG上的任意一点,刚才的结论是否也成立?请你积极探索,并写出探索过程;(3)如图②,当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时,设点P的纵坐标t是大于3的常数,试问:是否存在一个正数a,使得四条线段P A、PB、PC、PD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即这四条线段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解(1)令y=0,由a(x2-6x+8)=0解得x1=2,x2=4;令x=0,解得y=8a.∴点A、B、C的坐标分别是(2,0)、(4,0)、(0,8a),∴OA=2,该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3.如图③,设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M,则AM=1.由题意得O′A=OA=2,∴O′A=2AM,∴∠O′AM=60°.∴∠OAC=∠O′AC=60°.∴OC=3·AO=2 3,即8a=2 3,∴a=3 4.(2)若点P是边EF或边FG上的任意一点,结果同样成立.(i)如图④,设P是边EF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E重合),连接PM.∵点E(4,4)、F(4,3)与点B(4,0)在一直线上,点C在y轴上,∴PB<4,PC≥4,∴PC>PB.又∵PD>PM>PB,P A>PM>PB,∴PB≠P A,PB≠PC,PB≠PD,∴此时线段P A、PB、PC、PD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ii)设P是边FG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G重合),∵点F的坐标是(4,3),∴点G的坐标是(5,3).∴FB=3,GB=10,∴3≤PB<10.∵PC≥4,∴PC>PB.又∵PD>PM>PB,P A>PM>PB,∴PB≠P A,PB≠PC,PB≠PD,∴此时线段P A、PB、PC、PD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3)存在一个正数a,使得四条线段P A、PB、PC、PD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即这四条线段能够成平行四边形).如图⑤,∵点A、B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上,∴P A=PB.∴当PC=PD时,线段P A、PB、PC、PD能构成平行四边形.∵点C的坐标是(0,8a),点D的坐标是(3,-a),点P的坐标是(3,t),∴PC2=32+(t-8a)2,PD2=(t+a)2,由PC=PD得PC2=PD2,∴32+(t-8a)2=(t+a)2,整理得7a2-2ta+1=0,∴△=4t2-28.∵t是大于3的常数,∴△=4t2-28>0,∴方程7a2-2ta+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2t±4t2-2814=t±t2-77,显然,a=t+t2-77>0,满足题意.∴当t是一个大于3的常数时,存在一个正数a=t+t2-77,使得线段P A、PB、PC、PD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训练43 阅读理解型问题一、选择题1.若将代数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交换,代数式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如a +b +c 就是完全对称式.下列三个代数式:①(a -b )2;②ab +bc +ca ;③a 2b +b 2c +c 2a .其中是完全对称式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 A解析 若把a 2b +b 2c +c 2a 中的a ,b 两个字母交换,得b 2a +a 2c +c 2b ,代数式发生变化,不是完全对称式;而(a -b )2=(a -a )2,ab +bc +ca =ba +ac +cb ,是完全对称式.2.(2010·嘉兴)若自然数n 使得三个数的加法运算“n +(n +1)+(n +2)”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 为“连加进位数”.例如:2不是“连加进位数”,因为2+3+4=9不产生进位现象;4是“连加进位数”,因为4+5+6=15产生进位现象;51是“连加进位数”,因为51+52+53=156产生进位现象.如果从0,1,2,…,99这100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数,那么取到“连加进位数”的概率是( )A .0.88B .0.89C .0.90D .0.91 答案 A解析 先利用分类讨论,得到一位数中“连加进位数”有7个,分别为(3,4,5,6,7,8,9),再考虑到两位数中“连加进位数”有67个分别为(33,34,35,…,99),再考虑到两位数中(13,…,19)与(23,…,29)中个位数中产生了进位,合计7+67+7+7=88个.故取到“连加进位数”的概率P =88100=0.88.3.(2010·日照)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 .15B .25C .55D .1225 答案 D解析 第n 个三角数是n (n +1)2,正方形数是n 2,当对于1225,有n (n +1)2=1225,n =49或-51;n 2=1225,n =±35.所以1225即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4.(2008·湖北)因为sin 30°=12,sin 210°=-12,所以sin 210°=sin(180°+30°)=-sin 30°;因为sin 45°=22,sin 225°=-22,所以sin 225°=sin(180°+45°)=-sin 45°;由此猜想,推理知:一般地当α为锐角时有sin(180°+α)=-sin α,由此可知:sin 240°=( )A .-12B .-22C .-32 D .- 3答案 C解析 由sin(180°+α)=-sin α,得sin240°=sin(180°+60)=-sin60°=-32. 5.(2010·广州)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有一种密码,将英文26个小写字母a ,b ,c ,…,z 依次对应0,1,2,…,25这26个自然数(见表格),当明文中的字母对应的序号为β时,将β+10除以26后所得的按上述规定,将明文“maths ”译成密文后是( ) A .w kdrc B .w khtc C .eqdjc D .eqhjc 答案 A解析 m 对应的数字是12,12+10=22,除以26的余数仍然是22,因此对应的字母是w ;a 对应的数字是0,0+10=10,除以26的余数仍然是10,因此对应的字母是k ;t 对应的数字是19,19+10=29,除以26的余数仍然是3,因此对应的字母是d ;…,所以本题译成密文后是w kdrc .二、填空题 6.(2010·黄石)若自然数n 使得作竖式加法n +(n +1)+(n +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 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生产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 24解析 利用分类讨论,一位数中“可连数”有3个,分别为(0,1,2);再考虑两位数中“可连数”有(10,11,12),(20,21,22),(30,31,32);三位数中“可连数”有(100,101,102),(110,111,112),(120,121,122),(130,131,132).故合计3×8=24个.7.(2011·怀化)定义新运算:对任意实数a 、b ,都有a *b =a 2-b ,例如,3] . 答案 3解析 据题意,有2] 8.(2010·曲靖)把一个正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第一次挖去中间一个小三角形,对剩下的三个小正三角形再重复以上做法……,一直到第n 次挖去后剩下的三角形有________个.答案 3n解析 第一次操作之后有3个小正三角形,第二次操作之后有9个小正三角形,第三次操工作之后有27个小正三角形,……,则第n 次操作之后有3n 个小正三角形.9.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 、mi 、so .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112-115=110-112.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 、5、3(x >5),则x 的值是__________.答案 15解析 依据调和数的意义,有15-1x =13-15,解得x =15.10.(2011·北京)在下表中,我们把第i 行第j 列的数记为a i ,j (其中i ,j 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对于表中的每个数a i ,j ,规定如下:当i ≥j 时,a i ,j =1;当i <j 时,a i ,j =0.例如:当i =2,j =1时,a i ,j =a 2,1=1.按此规定,a 1,3=________;表中的25个数中,共有________个1;计算a 1,1·a i,1+a 1,2·a i,2答案 0;15;1解析 由题意,i 与j 之间大小分析:当i <j 时,a i ,j =0;当i ≥j 时,a i ,j =1.由图表可知有15个1,故填0;15;1.三、解答题 11.(2010·凉山)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 32=3×2=6.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 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 ,A n m =n (n -1)(n -2)…(n -m +1)(m ≤n ).例:从5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 53=5×4×3=60.材料2: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记为C 32=3×22×1=3.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 n m ,C n m =n (n -1)…(n -m +1)m (m -1)…2×1(m ≤n ).例:从6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 63=6×5×43×2×1=20.问:(1)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解 (1)A 74=7×6×5×4=840(种). (2)C 83=8×7×63×2×1=56(种).12.(2010·益阳)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 一条直线l 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 、M ′、N ′、N .小明在探究线段MM ′与N ′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 ′、N ′向对边作垂线段M ′E 、N ′F ,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1)当直线l 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 分别交AD 、A ′D ′、B ′C ′、BC 于M 、M ′、N ′、N ,小明发现MM ′与N ′N 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当直线l 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 分别交AD 、A ′D ′、D ′C ′、DC 于M 、M ′、N ′、N ,l 与DC 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 ′与N ′N 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MM ′N ′N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解 (1)解:在方形环中,∵M ′E ⊥AD ,N ′F ⊥BC ,AD ∥BC ,∴M ′E =N ′F ,∠M ′EM =∠N ′FN =90°, ∠EMM ′=∠FNN ′, ∴△MM ′E ≌△NN ′F . ∴MM ′=N ′N .(2)解法一:∵∠NFN ′=∠MEM ′=90°, ∠FNN ′=∠EM ′M =α, ∴△NFN ′∽△M ′EM , ∴MM ′N ′N=M ′ENF .∵M ′E =N ′F , ∴MM ′N ′N=N ′F NF =tan α(或sin αcos α). ①当α=45°时,tan α=1,则MM ′=NN ′;②当α≠45°时,MM ′≠NN ′, 则MM ′NN ′=tan α(或sin αcos α).解法二:在方形环中,∠D =90°.又∵M ′E ⊥AD ,N ′F ⊥CD , ∴M ′E ∥DC ,N ′F =M ′E . ∴∠MM ′E =∠N ′NF =α.在Rt △NN ′F 与Rt △MM ′E 中, sin α=N ′F NN ′,cos α=M ′E MM ′,即MM ′NN ′=tan α(或sin αcos α).①当α=45°时,MM ′=NN ′;②当α≠45°时,MM ′≠NN ′,则MM ′NN ′=tan α(或sin αcos α).13.(2011·苏州)如图①,小慧同学把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 )放在直线l 1上,OA 边与直线l 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绕着顶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O 运动到了点O 1处,点B 运动到了点B 1处;小慧又将三角形纸片AO 1B 1绕B 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A 运动到了点A 1处,点O 1运动到了点O 2处(即顶点O 经过上述两次旋转到达O 2处).小慧还发现:三角形纸片在上述两次旋转过程中,顶点O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两段圆弧,即弧OO 1和弧O 1O 2,顶点O 所经过的路程是这两段圆弧的长度之和,并且这两端圆弧与直线l 1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扇形AOO 1的面积、△AO 1B 1的面积和扇形B 1O 1O 2的面积之和.小慧进行类比研究:如图②,她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OABC 放在直线l 2上,OA 边与直线l 2重合,然后将正方形纸片绕着顶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点O 运动到了点O 1处(即点B 处),点C 运动到了点C 1处,点B 运动到了点B 1处;小慧又将正方形纸片AO 1C 1B 1绕B 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按上述方法经过若干次旋转后,她提出了如下问题:问题①:若正方形纸片OABC 按上述方法经过3次旋转,求顶点O 经过的路程,并求顶点O 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 2围成图形的面积;若正方形OABC 按上述方法经过5次旋转,求顶点O 经过的路程;问题②:正方形纸片OABC 按上述方法经过多少次旋转,顶点O 经过的路程是41+20 22π?请你解答上述两个问题.解 问题①:如图,正方形纸片OABC 经过3次旋转,顶点O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三段弧,即弧OO 1、弧O 1O 2以及弧O 2O 3,∴顶点O 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90·π·1180×2+90·π·2180=(1+22)π.顶点O 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 2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90·π·12360×2+90·π·(2)2360+2×12×1×1=1+π. 正方形OABC 经过5次旋转,顶点O 经过的路程为 90·π·1180×3+90·π·2180=(32+22)π. 问题②:∵正方形OABC 经过4次旋转,顶点O 经过的路程为90·π·1180×2+90·π·2180=(1+22)π.∵41+20 22π=20×(1+22)π+12π.∴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了81次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