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年高二历史(文科)期中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确切地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A. 文化革命运动
B. 社会革运动
C. 思想解放运动
D. 术交流运动
【答案】C
【解析】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C项正确;A是文革时期运动性质;B社会革命运动不符合题意;D是双百方针性质。
2.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 借助政治权威强化伦理秩序
B. 依赖人性建立家国社会秩序
C. 形成了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D. 主张推己诸人实现社会和谐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用伦理道德来维系国家的统治,故B项正确;先秦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还不能说是政治思想体系,这个应该是在董仲舒时期,故AC项排除;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二是针对统治者的统治,故D项排除。
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A.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 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 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 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C
【解析】汉武帝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通过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权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故C项正确。A项颠倒了因果关系,B项中的君权神授思想表述片面,D 项是说影响而非关系。
4. 《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乃使相土相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八门;水八门,以法地八聪。”这反映
A. 董仲舒儒学影响深
B. 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以久
C. 古代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 古代文化具有深厚的神学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等信息,可知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以久。故答案为B项。董仲舒新儒学形成于西汉,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D 项说法绝对,“具有深厚的神学思想”不是古代文化都有的特点,排除D项。
5. 宋代理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下哪些社会风气的逐步形成
①重忠孝
②讲廉耻
③重实用知识
④注重气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宋代理学强调伦理道德,因此会促进重忠孝,讲廉耻,注重气节,因此①②④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不注重使用知识,强调伦理道德,故③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影响6. 汉武帝将《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创立“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官任职联系起来。这些做法有助于
A. 改造传统儒学
B. 宣扬社会教化
C. 打击豪强地主
D. 选拔实用人才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汉武帝……创立‘举孝廉’……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官任职联系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独尊儒术,将孝道与求官任职联系,这有利于发扬儒学的社会教化作用,故B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传统儒学的改造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举孝廉”与打击豪强地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C 选项错误;“举孝廉”是以道德标准为选官依据,不一定能够选拔实用人才,故D选项错误。故选B。
7.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
A.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 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C. 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
D. 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可以看出李贽认为庶人并非下贱,王侯并非高贵;主张人人平等。故选A。BCD 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
8. 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其意在说明
A. 重义轻利的观念有利于国家统治
B. 以德治民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C. 改善民生与思想教化相辅相成
D. 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思想主张来自于荀子,荀子在材料中提出使百姓富裕和教化百
姓对调养百姓思想感情和整饬百姓本性的重要性,而没有提到富裕百姓与政治教化孰先孰后的问题,故A项错误;荀子的治国理念的核心为礼法并重,然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德治与法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改善民生和思想教化对加强统治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中改善民生并不能体现重利轻义的观念,而且也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涵,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9.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A.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 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 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和重视教育;古希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A不是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共同之处;B项只符合孔子;D项只符合苏格拉底的。所以答案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苏格拉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
10. 民主开放的雅典,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同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两者共同的原因或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宽松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政治发展的需要
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