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5.1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教材和学情简析1、教材地位本课的学习主题是新文化运动,包括运动兴起的背景、概况、主要内容、评价四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运动发展的新阶段,是它后期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继上一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之后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资产阶级继辛亥革命失败后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继续斗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近代前期中国探索史、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以及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行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其学习兴趣。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材料分析法以提高学生们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培养其论从史出的意识,另外通过辩论探究来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辨能力,对于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评价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标志、代表人物、宣传阵地、活动基地、内容及其影响。

②归纳概括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图文材料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综合、概括讨论等,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行为的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及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努力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教版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新文化运动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影响。
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
4.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先进文化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展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图片,如《新青年》杂志封面、陈独秀、鲁迅等代表人物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请大家回顾一下,辛亥革命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传播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译介、传播到实践的阶段。
2.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
1.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新文化运动更具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历史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人教版必修三doc

高中历史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人教版必修三doc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寄语: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敬告青年》教学目标: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知识链接: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教学过程:一、《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第一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制度;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梦想复辟帝制,掀起一股的逆流。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创办,发表一文,提出与,反对封建文化。

代表人物:、蔡元培等。

主要阵地:;活动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1.内容:提倡,反对和;提倡,反对;提倡,反对。

2.意义:猛烈地冲击了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的洗礼,也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917年,俄国爆发。

2.传入: 1918年,李大钊发表、和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旗帜。

1919年,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主编的刊登了李大钊的,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影响:一批研究出现;、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诞生。

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主张尊孔复古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2.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A B C D3.下列人物属于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的是①陈独秀②蔡元培③胡适④李大钊⑤鲁迅⑥严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4.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宣传科学,主要目的是()A.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 B.使国民认识到世界科学发展水平C.把民众从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 D.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救国5.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 ) A.鲁讯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争刍议》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6.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 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7.在中国最早举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8.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的是()A.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C.问题与主义之争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9.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成立B.各地出现早期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C.陈独秀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有计划的宣传,下列不是其宣传途径的是()A.利用《新青年》等刊物公开的宣传B.通过办工人补习学校宣传C.通过工人识字班宣传D.利用《文学革命论》等新形式的文章进行宣传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含答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三提倡,三反对”等;(2)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4)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联系讲解,史料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的能力,培养“论丛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2)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3)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述了新文化运动思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

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材料【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对新文化运动的初步认识,教师点评并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主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总结:“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这段历史。”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突出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关键人物及其贡献。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掌握了辛亥革命、民初政治等历史事件,但对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尚未形成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存在以下特点:
-学生能够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历史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及他们所倡导的思想。
2.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及其影响,明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掌握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贡献。
-学生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认识到其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1.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历史人物、主要观点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具体事件、人物贡献的细节掌握不足,需要教师引导深入探讨。
2.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和事例,帮助他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3.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教师通过问题驱动、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一《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_______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政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而袁世凯实行________。

(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而袁世凯掀起一股________逆流。

2.诞生(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____________》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新青年》。

(4)活动基地:________。

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1.内容(1)提倡________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为此,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口号。

(3)提倡__________,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_》,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③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______________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意义(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知识点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国内: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2)国际:俄国____________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表现(1)五四运动前: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2)五四运动后①1919年,李大钊的《_________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4(人教版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4(人教版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一《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3)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

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新青年》。

(4)活动基地:北大。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卖国复辟,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反对,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政治条件和重要原因。

(3)辛亥革命失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式学堂建立、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一批思想和学术的精英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涌现出来,这就为新文化运动准备了思想基础和人才。

(4)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潮流。

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强烈反对,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题1】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

但在90年前,中国掀起的一场文化运动,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场运动产生的背景是()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④五四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本题四个选项都是由三个小项构成的,这意味着必有一个小项错误。

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人民版必修3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课题]二新文化运动[课型] [第课时] [教学目的]①通过对新文化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②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③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④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新文化的内容[教学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2)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过程]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建议:1、导入:回顾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探索行动及其结果。

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以此导入新课。

中国近代前期,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仁人志士如康有为、孙中山等都积极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辛亥革命后,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又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潮流(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即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第三次;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2、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3《新青年》的新觉醒”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新文化运动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

高中历史《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历史《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标志、代表人物、宣传阵地、活动基地内容、影响。

②总结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新”之所在及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教材、材料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综合、概括讨论等,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爱国知识分子行为的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全面评价;归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及特点四、教具准备: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课型:新授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导入新课:)中国有这么一所高校(被高度赞扬),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家革命与建设的摇篮;王选院士:独特的精神魅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中国的哈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大学?(学生回答)90多年前,北大曾经是一场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活动基地。

那么这是一场怎样的运动?为什么会选择在北大?它对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影响?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多媒体打出课题)【新课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问题探究一:通过材料和课本相关内容和所学知识感受历史气息。

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学会分析事件的背景,然后显示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但是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3、思想: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但是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

2、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

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知识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学习过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路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由抵抗派、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到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但最后都失败了,之后的探索先进的中国人又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5--1923);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学习西方的思想,后期向俄国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探究1:阅读课文的导读部分和第一自然段,试分析继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之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应运而生的?(提示: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着手)二、新文化运动(1915--1923)(一)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二)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一:“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 --《敬告青年》陈独秀材料二:他们所非难本社的,无非破坏孔教,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

但是追本溯源,本社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5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 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逆流△下列背景中, 属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B.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 实行民主制度D.袁世凯为复辟帝制, 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兴起标志:陈独秀创办《》(后更名《新青年》)3、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主要原因是什么?北大校长蔡元培实行“ , ”的办学方针4、主要阵地:《》5、代表人物:、、胡适、鲁迅6、主要内容△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是()A.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B.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风尚, 反对旧风尚D.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下列言论指出了旧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的是()A.“国人而欲脱蒙昧”, “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B.“主张尊孔, 势必立君, 主张立君, 势必复辟”C.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不作无病之呻吟”(胡适语)D.“须知今后的世界, 变成劳工的世界”(李大钊语)△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胡适发表《文学刍议》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7、主要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主要有()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使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③前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④后期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或绝对的倾向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述,错误的是()A.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是在新文化运动兴起后B.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是在十月革命之后C.在中国, 李大钊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D.五四运动的爆发, 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五四运动的爆发, 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新青年》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B.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C.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D.创办工人补习学校,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和后期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不同?△回答“学思之窗”思考题: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

高中历史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中历史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课前预习】一、新文化运动背景1、根本原因: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2、直接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掀起逆流.3、思想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影响和的深入人心4、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同时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权(二)新文化运动兴起1、标志:年,在上海出版,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蔡元培、、、、。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反对。

(、也是口号)(2)提倡,反对。

(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3)提倡,反对。

(4)十月革命后宣传。

(李大钊)(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性质:前期是一场反对的斗争。

作用:动摇了,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得到弘扬,为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①对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传入:后,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他发表《》、《》、《》等文章。

2、广泛传播:(1)五四运动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撰写的《》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2.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胡适5.《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新导学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新导学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法指导】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

3.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探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基本情况。

4.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5.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1911年,____________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________、平等、________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___________有了进一步发展。

(3)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____________;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________,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______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____________的逆流。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________、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________》。

(4)活动基地:________。

细节点拨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实质上就是鼓励新思想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1.内容(1)新文化运动提倡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导学案

第 15 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流传导教学设计授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流行和马克思主义的流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 : 新文化运动的流行;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理解 :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流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4、经过对新文化运动流行背景的解析, 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流传。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 1 专题去学习。

三、感神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兴隆,必定要提议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觉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研究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授课重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流行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流传。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授课过程知识点一《新青年》的出生【自主研究】1.背景2.流行(1)标志:(2)代表人物:(3)主要阵地:(4)活动基地:【题 1】2005 年 9 月 29 日,结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成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

但在90 年前,中国掀起的一场文化运动,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场运动产生的背景是()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看法众望所归②中公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④五四运动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自主研究】1.内容2.意义【合作研究】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限制性进步性:限制性:。

【题 2】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流行,标志住中国近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以下有关其谈论不正确的选项是()A.使封建思想碰到空前未有的冲击和责怪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C.以民权、同样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D.既是一场思想启迪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知识点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自主研究】1.背景2.开始1918 年,李大钊公布《》《》和《》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旌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基础知识填空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①经济上:一战期间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奠定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废除_____实行,准备。

③思想上:一方面掀起逆流;2、兴起概况兴起标志:年,创办,并发表《》一文;代表人物:任北大校长,在学术上实行方针,推动新思想在传播、、、等成为主要干将。

主要阵地:和。

口号:先生和先生,即和。

3、内容前期:①提倡和,反对和;②提倡反对,提出口号;③提倡反对,也是一切革命。

后期:以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竭力宣传,使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时期。

4、评价①前期性质:②积极影响:A.动摇了统治地位(最重要的影响)B.人们的思想尤其的思想得到空间的,也为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是又一次运动。

C.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③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但并不影响其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1917年,俄国爆发。

2.传入:1918年,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____和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旗帜。

1919年,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主编的刊登了李大钊的,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影响:一批研究出现;、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诞生。

重要概念民主与科学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

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

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重难点知识解析一、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预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背景及兴起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等)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自主学习:
完成《课课通》的知识体系填空。

【教学案】
预习检测(基础题):
1.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解放运动 B. 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3.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4.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是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 C.《狂人日记》 D.《敬告青年》5.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重点探究:
辛亥革命后,等思想广泛传播。

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

但袁世凯在思想上推行,遭到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的反击。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和,它猛烈的冲击了的统治地位,是一次深刻的运动。

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的发展,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典例精研(提高题):
1.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这里毛泽东指的是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2.“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3.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5题)《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当堂巩固(基础题)
1.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2.2009年是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安庆市某学校为举办此次周年活动收集了下列一批资料。

其中能够入选的是
A.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立新文学C.写出《孔乙己》等小说,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而本质
D.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巩固性学案】(提高题)
1.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和新文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造成对儒家思想不同态度的共同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B.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C.儒家思想在不同时代有不同作用D.儒家思想的本质具有双重性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材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材料三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

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

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4)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BACCB ADBA AB A
2.(1)观点:中体西用。

实践:洋务运动。

(2)态度:利用儒家思想(1分)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

(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

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4)说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

态度:批判与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ACCB ADBA AB A
2.(1)观点:中体西用。

实践:洋务运动。

(2)态度:利用儒家思想(1分)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

(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

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4)说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

态度:批判与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ACCB ADBA AB A
2.(1)观点:中体西用。

实践:洋务运动。

(2)态度:利用儒家思想(1分)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

(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

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4)说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

态度:批判与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ACCB ADBA AB A
2.(1)观点:中体西用。

实践:洋务运动。

(2)态度:利用儒家思想(1分)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

(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

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4)说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

态度:批判与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ACCB ADBA AB A
2.(1)观点:中体西用。

实践:洋务运动。

(2)态度:利用儒家思想(1分)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

(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

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4)说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

态度:批判与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ACCB ADBA AB A
2.(1)观点:中体西用。

实践:洋务运动。

(2)态度:利用儒家思想(1分)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

(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

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4)说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

态度:批判与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