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1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散文《端午的鸭蛋》原文及赏析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散文《端午的鸭蛋》原文及赏析《端午的鸭蛋》是由汪曾祺所写的散文,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原文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端午的鸭蛋 阅读附答案
端午的鸭蛋阅读附答案端午的鸭蛋汪曾祺①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记叙文阅读附答案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记叙文阅读附答案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初二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
初二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端午的鸭蛋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红岩寺镇中学徐锐学习目标:1、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族风情;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4、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思路,了解端午习俗和作者情结,体会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赏析文章平淡而有意味的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课前自读课文,教学课件,板书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文解字之端午。
1、解题并板书;2、介绍作者及背景。
(学生读课件内容)二、课件显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课件展示字词,学生认读。
2、五分钟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课文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速度第一段,快速回答:作者写了端午节的哪些风俗?其中,哪些是别处没有的习俗?重点写了哪两种风俗,为什么要重点写?四细读探究,师生互动。
1、朗读文章写家乡的鸭蛋部分,思考: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理解作者的对家乡鸭蛋的感情:作者在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是为什么?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选段引袁枚《腌蛋》中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直接引袁枚的文,而改为转述,效果有何不同?3、朗读文章四、五段写端午的鸭蛋部分:找出文中表动作的词,体会作者的感情。
4、问题探究: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你的看法呢?五、语言赏析,了解汪氏风格。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 A引导欣赏,学生读句子体味语言特色。
1.“平淡而有味”例:我的家乡是水乡。
《端午的鸭蛋》阅读1(含答案)
课内语段阅读题(一)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各题。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成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①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17、端午的鸭蛋 1
展示
解 疑 合 探
2(板书) 1(板书)
随机
评价
1
2
随机
优胜组
质疑之星: 评价之星: …之星 展示之星: 编题之星: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质疑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探究是孕育创性的法宝”)
请同学们梳理一下本节课探讨的问题
1、 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 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词语。 三、“学而不疑则怠,疑而不探则空”, 围绕学习目标提出疑问,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探究价值。
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 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纲,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
2、评出最佳小作家。
(一)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二)1、学科班长总结 2、教师总结: 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不管一个人走多远,
小 结
它都将是引导一个人的方向。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 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 的滋味。作者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们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 一粒沙、一滴水中寻找但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设
提供帮助。请看:
疑
预设问题: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哪些是特有的风俗?
自
(2)在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2、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特色
三、平淡之中巧现趣味 《老王》的语言是机智幽默的,如果它平淡得就像一杯 白开水,无色无味是不足称赞的。在写“老王”给我家送冰 块时写到:“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前 任”一般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比如美国前任总统布什,在此 处用“前任”有诙谐幽默之感。同时,文章仿佛又在说“老 王”虽然在做送冰这样一件非常普通甚至不起眼的事,但是 他很努力认真地在做,他老实本分,不欺骗消费者。这又在诙 谐的外表下多了一种厚重。又如在写他在去世的前一天硬撑 着身子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一事时对他肖像的刻画,“直僵 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 翳”、“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 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白 骨”,作者用夸张的修辞凸显老王临死前消瘦无力的情形,非 常逼真,还有点滑稽感,但读者是笑不出的,只会觉得心灵深处 在隐隐作痛,只会为他知恩图报、至死不忘的善良的心而感 动。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 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 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 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 对比等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
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 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 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 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 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 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 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 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 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 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 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 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 尽量抓到得分点。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教学文档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端午的鸭蛋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
《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哎呀,说起这端午的鸭蛋,那可真是个让人回味无穷的事儿。
你想象一下,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门上挂着艾草,厨房里飘出阵阵粽香,还有那藏在篮子底下,等着给你惊喜的鸭蛋,嘿,那叫一个温馨,一个地道!一、端午习俗多,鸭蛋情意长咱们先说说这端午的习俗。
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这些个传统项目,大伙儿耳熟能详。
但今儿个,咱们得把聚光灯打在鸭蛋上,看看它如何在端午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1.1 鸭蛋里的家乡味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前夕,奶奶就会开始忙活着腌鸭蛋。
她老人家说,这鸭蛋得挑新鲜的,个大壳硬,腌出来才油汪汪的,好吃!那时候,我总觉得这鸭蛋不过是餐桌上的小菜一碟,现在回想起来,那里面藏着的,可都是家乡的味道,亲情的温度啊。
1.2 童趣与鸭蛋的不解之缘小孩子嘛,总是对啥都好奇。
我们那会儿,就喜欢拿着鸭蛋玩“碰蛋”的游戏。
谁的鸭蛋先破了皮,谁就输了,得乖乖地把自己的鸭蛋贡献出来。
那时候的欢笑,现在想起来还能暖到心窝子里去。
二、鸭蛋的华丽变身可别小看这小小的鸭蛋,经过腌制,它可是能华丽变身的。
2.1 咸香四溢的秘制鸭蛋奶奶腌的鸭蛋,那叫一个绝!蛋白嫩滑,蛋黄油亮,咸淡适中,吃上一口,满嘴生香,简直能让人把舌头都吞下去。
那时候的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剥开蛋壳,生怕错过那一口美味。
2.2 餐桌上的点睛之笔端午节的餐桌上,鸭蛋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员。
无论是搭配白粥,还是作为粽子的佐餐,它都能完美融入,给这顿节日大餐增添一抹亮色。
2.3 鸭蛋的多样吃法除了直接吃,鸭蛋还有好多种吃法呢。
比如切成丁,和豆腐、青蒜一起炒,那味道,鲜美得让人直舔嘴唇。
还有啊,用鸭蛋黄做的月饼、汤圆,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三、鸭蛋背后的文化意蕴其实啊,这端午的鸭蛋,不仅仅是一种食物那么简单,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1 寄托思乡之情对于很多在外漂泊的人来说,端午的鸭蛋就是一份思乡的寄托。
每当吃到那熟悉的味道,就能勾起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思念。
《端午的鸭蛋》课文
《端午的鸭蛋》课文家乡的端午,专门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依旧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小孩的头顶上画一个王字,这是专门多地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能够熏五毒。
小小孩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因此我们那儿的小孩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确实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只是午饭的菜差不多上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闻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因此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儿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专门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能够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事实上无专门处。
还不确实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快乐的,看起来我们那穷地点就出鸭蛋似的!只是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点许多,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端午的鸭蛋》 1
《端午的鸭蛋》 1教学目的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ei2)苋菜(xian4)籍贯(ji2)硝药(xiao1)、腌腊(yan1)络子(lao4)大襟(jin1)车胤(yin4)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人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端午的鸭蛋》课文
《端午的鸭蛋》课文家乡的端午, 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 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 洗脸时沾了水, 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线缠成小粽子, 里头装了香面, 一个一个串起来, 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 贴在门坎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 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 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 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 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 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 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 只是冒出一股黄烟, 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 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 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 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 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 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 其余的都记不清, 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 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 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 而且, 苋菜、虾、鸭蛋, 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 在我的家乡, 都不贵, 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 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 回答之后,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 但不如高邮的多, 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 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使人惊奇不已。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端午的鸭蛋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
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
“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
“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 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 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 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 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 避说等。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 屈原说。
几部分?)
• 2、作者故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 俗?
• 3、本文题目是“端午的鸭蛋” 写以上这些风俗有必要吗?
整体感知 1、理清全文结构
一、(1)端午的(习俗)。
二、(2-3)鸭蛋的 ( 名声 、 特色。 ) 三、(4-6)端午鸭蛋的
( 吃 、玩。 )
走进课文 一、端午的习俗
1. 系百索子
各
2. 做香角子
端
午
的
——
鸭
蛋
汪 曾
祺
重点
①把握文章的内容及作者 的思想感情。
②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 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难点
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 色的重要语句。
1走近作者:
汪曾祺:
(1920~1997),江
苏高邮人,作家。早
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师从沈从文,曾长期
任职北京京剧院编剧。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
《大淖nào记事》散文
•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 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女生朗读)
• “空头”“白嘴”有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 例:
•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 矣,但和我故乡的完全不能相 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 蛋,我实在瞧不上。
端午的鸭111111
以文化的阅读来鲜活民俗的符号——《端午的鸭蛋》说课稿新乌江镇李桥中学曹苏敏一、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是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单元,学习这一单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生,感受日常生活的无穷乐趣。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活情趣,珍视传统文化。
教学的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学的关键:以“读”为核心和手段,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积累语言。
二、学情分析情感方面: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易受西方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有陌生感和疏远感,对此需要我们正确引导。
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设想整体上采用“杜郎口”的教学流程小组讲解来组织教学。
在教法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教学器具:墙壁黑板,用来展示学习目标和预习思考题。
四、学法指导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有六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忆端午教师提问: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哪些吗?2、你能说出在我们当地端午节都有些什么风俗吗?(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通过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端午的节日气氛之中,让学生了解端午,感受传统,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自学教材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自己认为重要字词句,对于有疑问的字词句可以举手请求老师帮助,用墙壁黑板展示自学思考题1、课文写了哪些内容?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理由(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金识源】2015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端午的鸭讲解
端午的鸭蛋【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 .了解端午文化, 激起我们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知识链接】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 《蒲桥集》等散文集。
代表作品:《受戒》、《夏天的昆虫》、《苦瓜是瓜吗》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 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文风闲适自由, 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 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 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因他博学多才,情趣广泛,爱好书法,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有深入钻研。
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 使读者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 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他认为:狂泻喧嚣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 观虾赏鱼听流水潺潺, 也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
所以, 他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
【学习流程】预习案1.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汪曾祺 . (q í系 . (j ì百索子倘. (t ǎng 若咂摸.. (z ā mo 车胤 . (y ìn城隍 . (hu áng 拧 . (n íng 成小绳门楣 . (m éi 用酒和 . (huî苋 . (xi àn 菜籍 . (j í贯硝. (xi āo 药腌. (y ān 腊络 . (l ào 子大襟. (j īn(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道理 ,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维目标:
①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品味作品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②学习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
③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
★教学重点: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鸭蛋带给作者独特的情与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计: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我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调动学习热情,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法指导:一位好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多种方式赏读课文,师生交流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忆端午
1、根据多媒体出示的相关诗句和食品图片猜中国的传统节日。
2、欣赏端午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节会选择写哪方面。
[根据诗句和特色食品来猜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将古诗与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学作品的教育,欣赏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设想自己写端午节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
(二)初步感知,说风俗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并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教师范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3、小组活动:假设自己是江苏高邮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家乡的1~2种风俗。
[本环节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提炼信息,了解高邮特有的端午习俗,并通过小组内以导游身份介绍家乡风俗的形式,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感悟文中的趣味。
]
(三)赏读文本,品情趣
1、寻读课文,体会情感。
让学生在朗读后思考“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在这篇灌注于作者深情的文章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这些句子,师生再细细品读这些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从而体味出作者对故乡倾注的深情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板书:情童年岁月的怀想家乡生活的热爱)
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仔细思考:作者着重写什么内容以表达他心底的故乡情结的?分哪几个层次来写?师生交流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的风俗,再引入到家乡的咸鸭蛋,最后涉入正题—“端午的鸭蛋”三个层次,着重写到了富于情趣的端午的鸭蛋。
3、精读课文,品味趣意。
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端午节的风俗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只写了小小的一枚咸鸭蛋呢?师生共同精读课文中写鸭蛋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因为:①高邮咸蛋独有的特色。
教师出示高邮鸭蛋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
②鸭蛋带来的别样的趣味。
如吃鸭蛋时“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的动感,还有端午节挑鸭蛋,挂鸭蛋络子,玩鸭蛋壳等等都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让我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教师出示鸭蛋络子的图片,并以实物展示鸭蛋络子挂在胸前的情形。
(板书:趣吃鸭蛋挂鸭蛋络子玩蛋壳)
4、细读课文,表达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
说一说你认为高邮咸鸭蛋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我始终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对鸭蛋特点和围绕鸭蛋的趣事的分析来感受作品内在的韵味,体会鸭蛋包含的情与趣。
这个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并合作交流。
]
(四)探究特色,评语言
1、学生交流本文中的好句子,并分析其特点。
教师示例:“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方言词的运用)
学生备选:
①别说鸭蛋都一样,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平淡而有味)
②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淡淡的幽默)
2、师生共同美读这些句子,然后总结这种语言特色。
(板书:语言平淡质朴饶有趣味)
[这个环节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文中特有的方言,短句,文言词及平淡质朴,饶有趣味的风格]
(五)拓展迁移,诉真情
1、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特产让你非常难忘。
2、用一两个细节描述家乡的人们过端午节的场景
[这个环节将学生的关注点迁移到自己家乡的风俗人情上来,引导学生体验日常生活的趣味,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
]
教师总结: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汪曾祺从一颗小小的鸭蛋中品尝出了生活的滋味,家乡的牵挂,我们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
只有反复的朗读,才能体会本文的情与趣。
本节课,我坚持“阅读教学要注重朗读”这一要求,以各种形式的读贯穿整节课,“诵读--范读--寻读--默读--精读--细读--美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内在的韵味和小小鸭蛋包含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读带说,读说交替,并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细节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习俗-------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家乡的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
端午的鸭蛋-------生活情趣,人生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