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通用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热爱家乡、珍爱民俗文化、怀恋美好生活的深厚情感。

2.探究写作技巧,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

3.体验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人生趣味,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和诗意。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平凡事物中蕴含的情感和平淡生活中的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法,合作探究法,赏析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传统,导入新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2008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清明、端午、中秋)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农历五月初五)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吃粽子、吃鸡蛋等)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那么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呢?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端午的鸭蛋”,往领略鸭蛋的神采,品尝鸭蛋的滋味,感受那无尽的生活乐趣。

(板书标题及作者)二、了解作者,检查预习1.作者汪曾祺(PPT呈现):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著名作荚冬江苏高邮人。

小说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

汪曾祺散文注重表现“凡人小事”,能做到“以小见大”。

2.字词预习检查(PPT呈现):咂摸拧成小绳用酒和苋菜络子大襟车胤囊萤映雪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所写内容的不同,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2024年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8篇

2024年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8篇

2024年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章《端午的鸭蛋》。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重点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分析,端午鸭蛋的文化背景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

2. 学会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国端午节的习俗,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长句子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端午鸭蛋文化背景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传说,引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读写练习。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 端午鸭蛋文化背景了解:介绍端午鸭蛋的寓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的鸭蛋》2. 内容:(1)生字词(2)重点句子(3)端午鸭蛋文化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简述端午鸭蛋的寓意。

2. 答案:(1)略。

(2)例:端午节那天,妈妈给我煮了一个鸭蛋,寓意着平安、健康。

(3)端午鸭蛋寓意着平安、健康、团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进行分享。

(2)开展“我眼中的端午节”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阅读关于端午节的诗歌、故事,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长句子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端午鸭蛋文化背景的掌握。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的详细度和合理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及拓展活动的开展。

端午的鸭蛋教案(多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多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多篇)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端午的鸭蛋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使学生知道鸭蛋在端午节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

鸭蛋在端午节中的象征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述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展示端午节习俗和活动的图片或视频。

分组讨论鸭蛋在端午节中的象征意义。

第二章:端午的鸭蛋制作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制作端午鸭蛋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同。

2.2 教学内容:鸭蛋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鸭蛋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鸭蛋的装饰方法和创意展示。

2.3 教学方法:讲解鸭蛋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示范鸭蛋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分组实践,学生动手制作鸭蛋。

第三章:端午的鸭蛋文化意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鸭蛋在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关注。

3.2 教学内容:鸭蛋在端午节中的象征意义。

鸭蛋与其他节日食品的文化联系。

鸭蛋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3.3 教学方法:讲述鸭蛋在端午节中的象征意义。

分析鸭蛋与其他节日食品的文化联系。

讨论鸭蛋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第四章:端午的鸭蛋美食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端午鸭蛋的美食文化。

培养学生对美食的兴趣和品味能力。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4.2 教学内容:端午鸭蛋的传统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

端午鸭蛋的食用方式和搭配建议。

端午鸭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美食文化。

4.3 教学方法:讲述端午鸭蛋的传统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

分享端午鸭蛋的食用方式和搭配建议。

介绍端午鸭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美食文化。

第五章:端午的鸭蛋活动策划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策划端午鸭蛋活动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组织能力。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5.2 教学内容:端午鸭蛋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024年端午的鸭蛋教案(含多场景)

2024年端午的鸭蛋教案(含多场景)

端午的鸭蛋教案(含多场景)教案名称:端午的鸭蛋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知道吃鸭蛋的寓意。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知道吃鸭蛋的寓意。

2.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2.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1.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鸭蛋、彩笔、画纸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谈论端午节,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习俗,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课件,介绍吃鸭蛋的寓意,引导学生了解吃鸭蛋的习俗。

2.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吃鸭蛋的寓意。

三、观察与发现(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美好事物,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动手操作(15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画鸭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笔和画纸描绘自己发现的美好事物。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2.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重要性。

2.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端午的鸭蛋教案2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2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端午的鸭蛋教案第一篇:端午的鸭蛋教案(上)导语: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举国上下都会过的节日。

而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一道特别的食物——鸭蛋。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端午节这个时机,进行鸭蛋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含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认识端午节,了解其起源和传统习俗。

2. 掌握鸭蛋的特点和营养价值,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制作特色鸭蛋料理。

4.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社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含义和传统习俗。

2. 掌握鸭蛋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3. 学习制作特色鸭蛋料理。

三、教学准备1. 纸和笔。

2.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3. 食材和厨具,如鸭蛋、调料、锅具等。

4. 制作鸭蛋料理所需的食谱和操作流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源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端午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提问:a.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吗?b.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2. 鸭蛋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鸭蛋的特点和营养价值,让学生了解鸭蛋的重要性和健康功效。

提问:a. 鸭蛋和鸡蛋有什么区别?b. 鸭蛋的营养价值有哪些?3. 制作鸭蛋料理(50分钟)分组让学生利用食谱和操作流程来制作特色鸭蛋料理。

操作步骤:a.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5-6人。

b. 发放食谱和操作流程,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c. 监督和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食品卫生和安全。

4. 品尝和评价(15分钟)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鸭蛋料理,并进行评价和分享。

提问:a. 你觉得你们小组制作的鸭蛋料理好吃吗?为什么?b. 你对鸭蛋和端午节有了更深的了解吗?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并进行自我反思。

提问:a. 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什么收获?b. 在制作鸭蛋料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困难和体会?第二篇:端午的鸭蛋教案(下)导语: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一道特别的食物——鸭蛋。

《端午的鸭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端午的鸭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设计1《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文化背景及节日习俗;2.学习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提高口语、阅读、写作能力;3.能够通过阅读、听说训练,理解端午饮食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文化阅读:《端午的鸭蛋》2.阳历和农历的关系和追溯3.和端午节有关的饮食文化和特色菜三、教学重点1.节日习俗和饮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提高口语、写作能力四、教学难点1.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讲解2.以文化为基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五、教学方法1.文化读物阅读2.小组讨论3.多媒体呈现4.语言输出练习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呈现端午节刺绣、粽子、糯米饭等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猜测是哪一节日。

2.简单介绍端午节习俗,引发学生对端午节习俗的学习探究。

(二)文化阅读1.呈现阅读材料《端午的鸭蛋》,让学生自主阅读。

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文化学习1.针对学生提问情况,由教师进行相关知识讲解。

包括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文化背景及代表性的食品等等。

2.制作图片,展示端午节古代的一些习俗、活动和民俗习惯。

(四)词汇学习1.呈现端午节相关的词汇图片,帮助学生阅读、认知相关词汇。

2.老师出示口头类比活动,让学生猜测类比词的意思。

三、语言输出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端午节的饮食文化及其内涵和价值。

2.组织学生用口语和写作的形式回答问题,学生在语音、语调及语言表述方面参考教师的指导。

七、作业布置1.分组完成端午节与其他节日的对比报告;2.整理分类端午节相关词汇,并进行巩固复习。

八、板书设计端午节相关的基础知识、词汇、文化原则等。

九、教学检查1.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期末建立端午节的主题墙。

2.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师自我总结。

十、教学总结随着文化的传播及多样性,人们对于古老而又富有内涵的端午节文化认知只有加深,领略端午节饮食文化内涵和欣赏其美,才能愉悦地度过端午佳节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阅读文化材料、听取教师讲解、参与口语和写作练习等过程中,加深了对端午节的认知和理解。

端午鸭蛋教学设计教案【8篇】

端午鸭蛋教学设计教案【8篇】

端午鸭蛋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8篇】端午的鸭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1.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感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法与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教法可以采用导入──阅读──拓展的步骤进行,在学法上可以按照归纳复述──搜索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的步骤开展,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难点、重点的突破。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

意图: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回顾,同时为课文学习创设环境,培养学生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问题:(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意图: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对知识进行汇总归纳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地描述的家乡习俗,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这一习俗进行补充阐述,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细读课文,了解内容问题:(1)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家乡的端午节?(2)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安排课文内容的?(3)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意图:问题一可以使学生在了解通过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营造浓郁的乡风乡情,为鸭蛋的的出现做铺垫,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和。

2024最新-《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6篇

2024最新-《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6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漂亮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6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篇一一、自学1、了解作家汪曾祺,学习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3、了解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品味平淡自然而韵味十足的语言。

二、量学1、字词门槛() 籍贯()腌蛋()门楣()苋菜( )络子() 车胤()囊()萤映雪城隍( )庙大襟( ) 肃然起敬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2、汪曾祺:江苏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是沈从文的学生。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

著有散文集《》。

3、思考回答:(1)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2)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哪些句子能体现这种感情?三、导学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2、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什么写法?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4、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试举例说明。

四、用学品读(2、3)段1、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2、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这样的句式来体会五、测学1、注音或写汉字Xiàn()菜门méi()车yìn()城huáng( )庙náng[]()莹映雪肃()然起敬络()子腌( )蛋大襟( )2、“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是唐代诗人《》中的诗句。

3、选文记叙的是最普通的端午的鸭蛋,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这对你作文有什么启示?4、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用囊莹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5、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端午节的习俗,通过对鸭蛋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具体章节为第二十二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作者对端午节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表达。

难点: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5分钟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老师进行讲解。

时间:10分钟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时间:5分钟4.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端午节的情感表达。

时间:10分钟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进行互动交流。

时间:10分钟6.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时间:10分钟7.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的鸭蛋》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概括4. 作者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写一篇关于家乡端午节习俗的短文。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1、2、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的鸭蛋》一文,使学生了解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14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14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14篇)《端午的鸭蛋》篇117.端午的鸭蛋授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ei2) 苋菜(xian4) 籍贯(ji2) 硝药(xiao1)腌腊(yan1) 络子(lao4) 大襟(jin1) 车胤(yin4)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人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篇9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文章所蕴含的情感2.能力目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3.情感目标:认识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文章蕴含的情感,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有关家乡端午节的习俗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端午习俗知多少?我想请同学来说一说家乡的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有关屈原的故事,挂艾草菖蒲……莆田有句俗话: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用五色线为孩子织结长网袋装熟蛋,织结小线袋装樟脑丸,缝黄布虎,绣八封图,裁新衣服等……还有初五早,人们纷纷上野外,挖集“午时草”(即各种药草),如蛋早、慕香、野艾、鬼针草、一点红、木荷、龙牙草、积雪草、澎蜞菊、麦穗癀、稞叶……采集了一大筐,洗干净之后装入大锅烧“午时水”,以备全家人洗澡、清洁肌肤,消除疾病,再且百草百药,以药草蒸蛋,蛋吸入百味草中的药理性能后,人吃了“午时蛋”,能杀菌、消病、健身,又曰:“吃午时蛋能顶雷阵雨。

”初五忙了大半天,午餐吃顿美味水面,随后洗澡。

这些习俗有些渐渐地被省掉了,没有几个人会说这些俗语,但是在老人家的口中,他们能用莆田话将其演绎地很美。

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汪曾祺的家乡,领略一下他们家乡的端午。

二.作者简介汪曾祺,是个美文家,他的作品《受戒》、《大淖纪事》、《蒲桥集》,为读者所欢迎。

这人还有“二美”之称,一个是美学家,还有一个则是“美食家”。

三.研读与赏析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标序段序,疏解疑难生字词,请同学读一读生字,检查预习情况腌门楣苋菜肃然起敬囊萤映雪2.同桌互动,理清文章脉络,思考交流: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自由作答)教师点拨:找出中心句,即可很容易地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①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②不确定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③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高邮络子的风俗3.研读“高邮鸭蛋”这一部分a.指名朗读,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高邮鸭蛋的特点明确:①多为双黄蛋②质细而油多b.同桌互动讨论:作者写了高邮鸭蛋的特点,还写了哪些内容?明确:①挑鸭蛋②吃鸭蛋③玩鸭蛋(结合学生的童年生活,体验童年时代的乐趣)四.质疑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在高邮的鸭蛋上大做文章呢?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各言其说,言之有理即可)教师点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说自己不喜欢袁枚这个人,因为这人只会说,不会做,唯一能让他觉得亲切的是《腌蛋》,这里的蛋不是别的地方出产的,正是自己的家乡高邮出产的。

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全文5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全文5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一、看古诗、猜人物和端午[宋]张耒(lěi)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jǜ)能还。

国亡身殒(yǔn)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古诗和我国历史上哪一位著名的人物有关?谁能来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知道他是怎样死的吗?)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二、说习俗我们的那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说一说(看图片)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三、读文本今天呢,我们就随着汪曾祺,这位有着浓浓乡情,带着芬芳乡土气息的作家去了解一下他们家乡的端午风俗,去看一看他们小时候在端午节吃什么,玩什么。

(板书课题:端午的鸭蛋——汪曾祺)看题目、猜内容。

猜一猜,作者在文章中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一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四、析内容端午的鸭蛋:共写了三部分内容: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分小组讨论: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图鸭蛋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为介绍鸭蛋预设背景(引出)名声久远(问起籍贯会肃然起敬上海店里会特别标明双黄鸭蛋会成批输出)质细而油多蛋白而柔嫩(引袁枚文作证以北京鸭蛋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第六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的故事。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10篇)端午的鸭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文章于自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以合作探究及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感受文章的韵味和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导入——阅读——品评——拓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刚刚过完端午节,在享受快乐之余,也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

现在让我们看看江南的节日和我们有何不同。

(板题)二、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三、合作探究1、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作用是什么?2. 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示例: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质细而油多居然让人如此让人垂涎欲滴。

色彩鲜艳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

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3、拟写广告词好的东西,应该让所有的人知道。

请大家拟写一则广告词来向外界推荐。

示例:“天上月亮太阳,高邮鸭蛋双黄”,请你选择一样家乡的名有特产为它拟写一则广告。

四、布置作业用你的笔,把你家乡的风俗文化赞扬一番,写出自豪感,语言生动传神,有文化气息。

端午的鸭蛋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端午的鸭蛋优质教学设计(10篇)

端午的鸭蛋优质教学设计(10篇)

端午的鸭蛋优质教学设计(10篇)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体味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新课1.以学生们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实物引入新课学习,并出示目标。

(多媒体课件展示)2.阅读指导:a.写了什么?b.为什么写?c.怎样写的?检查预习腌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囊萤映雪肃然起敬教师小结:作者的语言功力非凡,注意从文中摘录、积累精彩的语句。

整体感知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学生自主思考、明确,教师引导、小结。

以上题目意在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

这是文章的主题内容,作者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

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作者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这样做有意义吗?——领会文章主旨: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

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这也正是汪曾祺的魅力所在。

文章读来从容散淡,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品读赏析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2.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或理由。

(仿照范读录音,可以个别朗读、齐读)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汪曾祺在本文中的语言艺术风格:a.口语色彩浓厚且带有淡淡的幽默。

表现在好用短句,文中时常穿插朴素的大白话或是淡淡的幽默,信口而出,自然而然,令人备感亲切。

2020八(下)17《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2020八(下)17《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2
2020年最新
(赞美,自豪) 从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另外从其他 语句中也能体会出浓浓的爱乡之情。 如:① ?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两个 ?多? ,一个 ?善于? 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 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所食鸭蛋多矣 ?带有文言性质,增 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 且‘与有荣焉’。? 因为爱屋及乌, 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 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淡淡的幽 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与众不同的,历史悠久的, 吃法多样的, 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 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 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 这种赞美, 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对家乡的热 爱,对家乡的思念。 (板书) (5)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 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 因而有人说, 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 五两段了。 这两段写什么?你认为最有趣有是什么? (写挂鸭蛋络子)小小的吃鸭蛋一事在作者的笔下显得生趣盎然。 如: 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有!? 2)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 3)?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 了。? 4)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 5)?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 蛋壳里, 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 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 好看极了!?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 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 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 透露出作者对童年 生活的怀念。 (6)小结全文:本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 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怀念) 。 (7)再看行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理: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可能不一样的风俗——家乡特有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鸭蛋的名声——鸭蛋的特色——挑鸭蛋——吃鸭蛋——玩蛋 壳——囊萤映雪的故事。 这种结构好像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 但又不是完全乱了 套,而是始终围绕一个中心, 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 题目在文章中起到了提 纲挈领的作用。 (8)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 ?囊萤 ?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 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 是赘笔; 也有人认为, 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光的 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 很自然, 很随意, 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 的风格,你的看法呢?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品味语言
别说鸭蛋都一样,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样子(秀气)。
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引导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体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平淡而有味,字里行间有着淡淡的幽默。)
请同学们讨论: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语言特色的?(10至15分钟)
⑴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例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xx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使文章的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皮细而油多5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整理的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个问题偏难。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回答。对答案中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
这样不是东拉西扯。提到袁枚,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篇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青春期,有求知欲,有好奇心,也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些疏远,因为他们缺乏认知传统文化的机会,也就少了欣赏传统文化的情趣,本课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号召他们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趣。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1、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2、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解读文本韵味,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导入——朗读——品评——拓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说风俗——理思路——品鸭蛋——赏语言——谈体验课前学生预习:1、自我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2、将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

3、搜集家乡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

教学过程:一、读诗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生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非常不错,大家懂得真多。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多媒体出示诗歌)《午日观竞渡》——边贡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节)2、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吃五香蛋,赛龙舟……)(多媒体出示风俗图片)3、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回忆性散文《端午的鸭蛋》,看看作者从一枚小小的鸭蛋里咂摸出怎样的生活情趣。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8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8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涉及到的章节是《端午的鸭蛋》。

详细内容包括: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端午鸭蛋背后的文化意义,端午鸭蛋的特点及制作方法,以及作者通过鸭蛋所传达的家乡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我国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细节中品味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端午节吃鸭蛋的习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2)分析课文内容,了解端午鸭蛋的制作方法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3)通过例句分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的鸭蛋》2. 主要内容:(1)端午鸭蛋的特点及制作方法(2)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端午节习俗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家乡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学生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端午的鸭蛋》,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端午节的习俗,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文化意义的传递。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优秀4篇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优秀4篇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优秀4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篇一一、欣赏配乐图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的典型庆祝方式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节日和习俗?用轻音乐,为的是不破坏本课力图要营造的清新、典雅的意境。

放一张图片让学生说一张确实比起所有的放完再说要热闹的多,但是实在不忍心这样的课一开始就这么吵吵嚷嚷!二、生字词教学读读写写用用双基落实做到实处三、默读课文感知问:课文包括哪三部分内容?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为下面的教学服务。

)选择你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大声地朗读(尊重学生的朗读喜好,这样也许效果会好点。

)问:这部分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情感?1、对同中存异的端午风俗的喜爱;2、思乡爱乡为故乡自豪;3、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课件用超级连接,可以随着学生的思路走,当学生说到一点的时候再追问一下,带动所有的学生思考。

把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发挥出来。

提到1时问学生文章提到的共同的端午风俗是什么?他家乡特有的是什么?用图片展示。

提到2时让学生找寻具体的句子读出情感并展示作者以思乡为主题的书法作品。

提到3的时候让学生找出作者童年的'痕迹,同时体验自己的生活。

这个环节过后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介绍作者的作品特点他长于江南,定居于北京。

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

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让学生看一看明白散文的风格是多样化的,各有特点。

五、引用汪曾祺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品味课文的自然家常平淡的特点自然和家常的特点学生应该很快就可以体会到,文章的构思,笔法都很自然,文章的取材很家常语言也像聊家常,就是平淡这点可能学生很难苟同,那么就用一段话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危襟正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柏峪寺中学:薛丹一、学生特点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

但对于作者汪曾祺及其语言特点不是特别了解;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

恰当适时的进行民俗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小叙事”特点的典型文章,没有典型的故事情节,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更没有集中的场面。

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浓浓爱恋,而这种爱恋作者仅仅通过这暖暖的民俗,普通的鸭蛋,独特的语言魅力就做到了。

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三、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㈡过程与方法:诵读法,以合作探究和体验感悟的方式,让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文化,认识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故乡的热爱。

四、教学难点分析:引导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五、教学思路说风俗——读文本——谈内容——读情感——品语言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构成文化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咱们的传统节日。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起。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你们知道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端午节上家家户户吃粽子,端午和鸭蛋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就跟随老师到江苏的高邮去看看。

共同学习这篇风俗小品文《端午的鸭蛋》,你就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些许的滋味。

(二)前提铺垫1、课前预习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2、简介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作品特色:多表现“凡人小事”之美,平淡质朴,娓娓道来。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握文意,说说你同意以下那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有人说:“这是一篇写端午风俗的文章;有人说:“这是一篇写鸭蛋的文章.教师明确:(1)文章开头写了端午的风俗,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

所以可以说这是一篇写端午风俗的文章。

(2)文章写了高邮鸭蛋的有名,写了当地“挂鸭蛋絡子”的习俗,以及孩子把弄鸭蛋和囊萤映雪的故事。

而这一切都和鸭蛋有关,所以也可以说这也是一篇写鸭蛋的文章。

2、为什么作者会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呢?教师明确:文章写到端午的风俗中有“吃十二红”,鸭蛋就是其中的一种。

而高邮的鸭蛋又是最为出名的。

所以,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就水到渠成了.3、想想咱们曾经学过的《背影》,《我的第一本书》,你能再补充说说这还是一篇写什么内容的文章?教师明确:这还是一篇表达作者对故乡热爱与怀恋的文章。

4请找出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热爱的句子?(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教师明确:可以看到,在一句中这“不大高兴”是最能表现出作者的爱乡之情,而二三句中的实在和什么也都有这样的效果。

其实,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这些句子都能让读者品出作者浓浓的家乡情。

下面,咱们再读文章,来品品语言的味道。

(四)品味语言、体验感悟(课堂练习)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精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研读,细心品味语言的精妙。

从文章中找例子并揣摩。

a、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b、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C、“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

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而“曾经沧海难为水”则是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

”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

再如表现吃鸭蛋的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快感,一个“吱”字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d、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e、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汪曾祺的语言艺术风格:a、口语色彩浓厚,让人倍感亲切。

b、古汉语的点缀,增添了典雅之美。

c、善于运用语言“造型”,富有韵味。

d、适当地运用方言体现淡淡的幽默。

(五)内容小结:看来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有时看似平淡的词句同样极有韵味,极有情致。

作者融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生动传神、风趣幽默,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端午的鸭蛋》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

实际上,这也是咱们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请同学们张开睿智的双眼,去寻找生活中的美。

去体会咱们的传统文化。

(六)作业:学生课后阅读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让学生再次感受汪曾祺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七)板书设计端午的鸭蛋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端午的鸭蛋---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端午的鸭蛋》教学反思柏峪寺中学:薛丹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而《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

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

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一)准确理解和领会教材是合理的教学设计的前提,所以在备课时,我从这一单元的主题以及课文特点入手,制定了如下几个目标:1、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风俗,体会作者的情感。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3、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力求在课堂上完成目标,让学生能自主学习,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的设计教学注重如下几方面的安排。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调动读书的积极性。

在上课一开始,我用“作者家乡有哪些风俗,为什么作者仅对家乡高邮的鸭蛋情有独钟?”由这个问题引入。

因为关于家乡风俗生动文字浅显,所以我没有讲解,只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在书上勾画,在读书基础上把这些风俗找出来;在总结完作者家乡端午的风俗。

提起同学的兴趣,以求营造一种端午过节的气氛,同时以此引入民俗、文化的体验。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文章出发,在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和积累。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接着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体味好词好句。

学生在朗读讨论后,找到了许多体现情感,以及语言特点的句子(比如:对比、字词生动、文白夹杂等)。

语言离不开生活,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发展得更好,我让学生在分析时先朗读,自己感受作者的情感,然后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这时我适当地给予一些评价、点拨。

比如:在体会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自豪之情时,学生找到了作者拿其他地方的鸭蛋与家乡鸭蛋那对比的句子,但分析不够到位。

我提示说:“作者还有哪些话没说出来,意犹未尽呢?”教学就转入了情感体会,学生立刻融入角色,揣摸音调、神态、领悟作者的心理感受。

回答到:“别的地方的鸭蛋哪里有我们高邮的鸭蛋好,还是我们高邮的鸭蛋是真正的鸭蛋。

”再如,说到文章为什么引用元稹的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引用文言诗句的作用,我结合了以前学过的《春》这篇课文,提问说:我们以前学过哪篇课文的引用使用得较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得出引用的作用:简洁、凝练。

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这种探究、品味、互动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语言的赏析能力。

三、注重课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我适当地扩展教学范围。

在分析体会完课文的情感、语言后,由作者对家乡端午的风俗描写,进而引导学生对家乡中秋风俗的描写。

(三)虽然在备课时经过了精心准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一、在主题情感的挖掘上不够到位,还要加强朗读教学。

我对“为什么以端午的鸭蛋为题”这个整体感知的部分把握不够,为了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未让学生很好的展开讨论,感受不够深入。

在分析体味语言时,有些同学的发言未尽,也是轻轻点过,未让学生畅所欲言,挖得不够深。

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二、在知识点的归纳上、在板书的设计上缺乏完整性。

板书的得出比较急,不够自然,应该因势利导,而且板书过分注重情感的表述,整体性不够。

同时,在学生品析完语言后,未能做及时完整的归纳,知识点的体现也不够系统。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重视。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本着这一原则,我在设计《端午的鸭蛋》这课时,也是以此为出发点的,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设妙问,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准确,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在语文组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基本上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同时也有很多的收获,也更加深了对于新课标的理解,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我想,自己平时还应多学习,多积累,争取在新课改中努力创新,进一步实现新课标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