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眉山中学2020届10月月考
文科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东、西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B.西坡较多
C.东坡较多
D.难以判断
2、该山地年降水量最多的大约出现在( )
A.西坡980m
B.东坡900m
C.山顶1100m
D.东坡980m
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台湾山脉
B.贺兰山
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
下表是成都、武汉、乌鲁木齐、拉萨四城市的气候资料,回答4-6题
4、下列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
A 成都、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 乌鲁木齐、成都、武汉、拉萨
C成都、拉萨、武汉、乌鲁木齐D乌鲁木齐、拉萨、武汉、成都
5、下列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不受季风影响
B 丁地一月均温最高是因为纬度最低
C 甲地一月均温最低是因为海拔最高D丙地七月均温最高是因为副高影响
日照时数是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地面的累积时长。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单位:小时)空间的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多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高于甲地
D.乙地日照时数空间变化大于甲地
7、造成该省区年平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的高低差异
B.夏季风影响强弱
C.纬度南北差异
D.距离大西洋远近
读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8.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
A.华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
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
9.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带性植被为常绿硬叶林
B.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若梅雨期间雨量不大,难得有一两次大雨,则称为“短梅”。

下图为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22—23题。

10.该图反映出()
①“空梅”即梅雨期完全无降水
②梅雨期降水量最多年份的降水量是最少年份的20多倍
③江苏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
④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短梅”和“空梅”的年份()
①夏季风比较弱的年份
②江苏省的伏旱可能较常年更为严重
③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往往比较旺盛
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

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

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

由此可见()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④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晋之水枯旱而运,淤滞而杂,故其民谄谀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杂,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闲易而好正。

”管仲的上述文字
①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既具有各自特色,又逐渐趋同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6、2017年,国产电影《红海行动》在口碑和票房上均大获丰收。

电影基于真实故事艺术加工和提炼而成,故事本身孕育的正义力量在电影中演绎的淋漓尽致,让观众热血沸腾。

这表明( )
①先进文化因其自身的先进性在文化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②随着时代不断前进,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
③弘扬社会正义、彰显国家情怀的作品更能赢得观众点赞
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判断文艺创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7、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成为我国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这启示我们要( )
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②增强文化渗透,推动文化融合创新
③增强文化自信,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④拓宽传播途径,塑造国家良好形象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8、2017年3月至6月由英国在中国举办主题为“新世代”的英国文化季活动;7月至10月由中国在英国举办主题为“创意中国”的中国文化季活动。

两国互办文化年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19、“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又是一年中秋到,2018海峡两岸中秋灯会现场,流光溢彩间处处流露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浓情,整个灯会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反映出()
①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创造力
②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自古以来鸡鸣是我国农业社会的公共时钟。

《诗经》有:“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的催起劳作的夫妻对话。

鸡鸣演绎着早期先民生活的时间观。

这表明()
①先民的时间观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因时而变
②先民的实践活动与认知影响着人们朴素的时间观
③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鸡鸣这种朴素的时间观决定了先民的生产生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时代创意又有传统底蕴的电视综艺节目,触动了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遐想,以及心中深藏的传统文化情结。

关于“中国味儿”文化类节目的走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文明日益丰富,人们会更关注精神的富足,这类节目的走红有其必然性
②文化的魅力来自于时间,诗词歌赋、文牍书信,越古老的文化就越有生命力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精神家园,文化节目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④文化的力量不在于本身价值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在欧洲某城市的街头,矗立着一尊雕像:头顶圆帽、蓄着胡须的男子倒骑着毛驴,笑容可掬。

中国人会认出来这是智慧幽默的阿凡提,叙利亚人说他叫朱哈,还有人说这是土耳其的霍加·纳斯列丁……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这位骑着毛驴的智者以不同的名字在人民中流传。

这一现象,最适合用于佐证( )
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C.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D.商业贸易带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23、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

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三纲五常”等名词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
基本特征,即()
A. 家国同构
B. 中央集权
C. 儒表法里
D. 君主专制
25、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

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

”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孔子韩非子 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 D.孔子韩非子老子
26、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
A.法家思想的盛行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27、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

社会上“武士化”女性增多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B.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C.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D.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28、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

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专制权利的失控
B. 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民主思想的出现
29、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

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
A.世界本原之争 B.求理方法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30、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31.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32、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

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

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

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
的影响(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物” D.“理”“欲”统一
3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之哲王所以正百辟者,既已制官刑儆于有位矣,而又为之立闾师(地方小官),设乡校(乡里聚会议政场所),存清议于州里,以佐刑罚之穷。

”这表明顾炎武重视( )
A. 道德教化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社会舆论
D. 乡村自治
3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35、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第Ⅱ卷
36、读福建省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图1)和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图2)。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1)、图1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气温相对较低的区域为()。

A. 甲、乙
B.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试分别分析其气温相对较低的原因。

(6分)
(2)、描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0分)
(3)、描述图1方框中的等温线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37、读我国某地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

(32分)
(1)、根据图中①与②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推测①与②之间的地形特征。

(12分)
(2)、判断重庆的气温数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形成该气温值的原因。

(10分)
(3)、试分析甲地区的年温差情况及原因。

(10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全面宣传展示中国世界遗产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将于2017年8月11日至15日在福州举办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

本届博览会以“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为主题,同期还将召开“首届中国世界遗产(福州)高峰论坛”,力求为热爱世界遗产文化、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

届时,30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官员、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大师等将齐聚一堂,围绕共同关注的世界遗产文化开展交流与展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召开世界遗产文化博览会的意义(12分)
39、材料:作为中式礼服的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揉合中国传统意识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体现“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理念。

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它是一种文化和象征,是一种中国人的特殊符号,体现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但其民族复兴精神却得以保存。

当年中国人脱下中山装是因为在强调个性的年代里,中山装无法给予人们个性的表现。

而如今的中山装将大量流行元素与经典版型结合,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元素,无论是从材质还是从做工上都有前所未有的改变。

中山装不再是单一的制服,而是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载体。

“既不落后世界潮流,又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些变化使得中山装被视为众多品牌中难以取代的经典。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山装设计”背后的文化底蕴。

(16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也是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极致追求,它将品质视为生命,看得无比重要。

在自动化、机械化高度发达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不但没有过时,相反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制造强国的必要支掌,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遵循。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巧夺天工”、“独具匠心”、“技进乎道”等成语典故,体现的正是匠人们卓绝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也形成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工匠精神。

但一段时期内,由于过度追求规糢效应和短期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轻品牌传承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基础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为让更多“大国工匠”用智慧和汗水擎起发展大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国家呼吁传承与发扬工匠精神,奏响华丽的时代乐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工匠精神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遵循”这一观点的理解。

(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发扬工匠精神,奏响华丽的时代乐章。

(12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漸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

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

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

理学家们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材料三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

西方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在于对人生
归宿的合理解释。

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等(1)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10分)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

(8分)根据材料三,指出让欧洲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1分)材料三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为防止审判时法官徇私舞弊,宋初制定了回避制度。

《宋刑统》规定:“诸鞫狱官与被鞫人有五服内亲,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并受业师,经为本部都督、刺史、县令,及有仇嫌者,皆须听换。

”在之后的司法实践中,又增加许多重要的补充条款,使回避制度更加严密。

如真宗景德二年(1005)九月诏:“应差推勘、录问官,除同年同科目及第依元敕回避外,其同年不同科目者不得更有辞避。

”即法官与被审之人有同年同科目关系的必须回避。

如果回避的官员太多,则须将案件移送其他机关审理,如哲宗元祐六年(1091)五月庚午,大理寺言:“断案若定夺事,卿、少卿、正应避者,免签书,若俱应避者,牒开封府。

”得到朝廷批准。

大理寺法官如果与被审之人有荐举关系者,亦须回避。

如徽宗崇宁二年“大理寺申请有服亲及曾经荐举或有仇怨者,许避”。

孝宗淳熙元年(1174)六月四日,臣僚奏言:“在法鞫狱、录问、检法而与罪人若干系人,有亲嫌应避者,自陈改差。

”即案件审理官员与嫌疑人有亲嫌关系者也要回避。

——田志光《宋代大理寺审判制度独具特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在司法审判中实行回避制度的目的及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初司法审判中的回避制度。

(7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