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北史韩麒麟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北史列传第四(高中文言文阅读)

北史列传第四(高中文言文阅读)

北史·列传第四元孚,宇秀和,少有令誉。

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

”累迁兼尚书右丞。

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

迁左丞。

后拜冀州刺史。

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

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

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

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

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

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

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

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

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

”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颢平,封孚万年乡男。

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

孚上表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

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

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

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

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

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

”奏可。

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

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

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

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

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

”因持酒归。

周文帝抚手大笑。

后迁太傅。

薨,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丞”和“右丞”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从文中看,尚书左丞官职应高于尚书右丞,与古代以右为尊位不同。

韩文传文言文翻译

韩文传文言文翻译

韩文传文言文翻译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

永乐十九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

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

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

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

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

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

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

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

寻进左都御史。

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元年,召掌院事。

文为人深刻存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王培安。

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并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妩媚。

……郎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

二人俱条叶,实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

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

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

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

寻遭母丧,夺哀如前。

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

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

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与,并任东阁大学士。

再入于神宗殿大学士,仍并任东阁。

英宗登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

言官劾文与谦等求立外籓,命鞫于廷。

文力辩曰:“遣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存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

”辞气激壮。

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

廷臣遂挤谦、文召敬求未定,与谦同磔市,诸子悉戍边。

敬亦坐知诛杀故四纵,赃,戍铁岭。

文之死,人皆知其诬陷。

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宪不知言舆论,故被害而民不思。

弘治初,死罪其子还,章纶官,追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备注】忮:zhì,傲慢。

王文,字千之,起初名叫王强,束鹿人。

永乐十九年进士,被任为监察御史。

他保持廉洁,遵守法律,被都御史顾佐所称道。

宣德末年,奉命处理彰德妖贼张普祥案件。

北史原文及翻译

北史原文及翻译

北史原文及翻译北史原文及翻译《北史》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

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北史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原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

萧鸾遣鲁康祚、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

时康祚军于淮南,永舍淮北十有余里。

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于营外。

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

”其夜,康祚、公政等果亲率军来斫营。

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趋淮水。

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

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

康祚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高祖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

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聪等不从,一战而败。

聪等弃甲,径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

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

聪、藻徙为边民,永免官爵而已。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

萧衍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

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

仙琕烧营卷甲而遁。

英曰:“公伤矣,且还营。

”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

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

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

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治民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

后迁左将军、南衮州刺史。

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年逾八十,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北史裴文举文言文翻译

北史裴文举文言文翻译

裴文举,字道裕,河东闻喜人也。

祖秀业,魏中散大夫、天水郡守,赠平州刺史。

父邃,性方严,为州里所推挹。

解褐散骑常侍、奉车都尉,累迁谏议大夫、司空从事中郎。

大统三年,东魏来寇,邃乃纠合乡人,分据险要以自固。

时东魏以正平为东雍州,遣其将司马恭镇之。

每遣间人,扇动百姓。

邃密遣都督韩僧明入城,喻其将士,即有五百余人,许为内应。

期日未至,恭知之,乃弃城夜走。

因是东雍遂内属。

及李弼略地东境,邃为之乡导,多所降下。

太祖嘉之,特赏衣物,封澄城县子,邑三百户,进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太尉府司马,除正平郡守。

寻卒官。

赠仪同三司、定州刺史。

翻译:裴文举,字道裕,是河东闻喜人。

他的祖父裴秀业,曾任魏国中散大夫、天水郡守,追赠平州刺史。

父亲裴邃,性格正直严肃,受到州里人的推崇。

他最初担任散骑常侍、奉车都尉,后来升任谏议大夫、司空从事中郎。

大统三年(537年),东魏前来侵犯,裴邃便召集乡人,分据险要之地来巩固自己的防守。

当时,东魏在正平设立东雍州,派遣将领司马恭镇守。

司马恭经常派遣间谍,煽动百姓。

裴邃悄悄派遣都督韩僧明入城,向司马恭的将士说明利害,很快就有一百五十多人答应做内应。

约定的日期还未到来,司马恭得知此事后,便放弃城池,在夜间逃走。

因此,东雍州便归顺了。

后来,李弼在东境征战,裴邃为他做向导,使得许多敌军投降。

太祖嘉奖他,特意赏赐衣物,封他为澄城县子,食邑三百户,晋升为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加授散骑常侍、太尉府司马,任命他为正平郡守。

不久后,他在任上去世。

追赠他为仪同三司、定州刺史。

裴文举在历史上是一位忠诚正直、勇于担当的官员。

他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不畏强敌,勇敢地捍卫家园。

他的事迹传颂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裴文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部感人至深的英雄史诗。

在翻译这段文言文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词汇翻译:将文言文中的古汉语词汇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

高中文言文翻译与解析之北史列传第四

高中文言文翻译与解析之北史列传第四

高中文言文翻译与解析之北史列传第四元孚,宇秀和,少有令誉。

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

”累迁兼尚书右丞。

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

迁左丞。

后拜冀州刺史。

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

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

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

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

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

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

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

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

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

”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颢平,封孚万年乡男。

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

孚上表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

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

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

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

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

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

”奏可。

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

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

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

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

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

”因持酒归。

周文帝抚手大笑。

后迁太傅。

薨,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丞”和“右丞”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从文中看,尚书左丞官职应高于尚书右丞,与古代以右为尊位不同。

韩凭夫妇文言文全文翻译

韩凭夫妇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
韩凭者,扶风茂陵人也。

为梁孝王后将军。

其妻秦氏,美而艳。

梁孝王后爱之,欲夺之。

韩凭知其意,乃与秦氏谋,共逐之。

秦氏不从,韩凭遂与秦氏分居。

梁孝王后闻之,怒,令左右逐之。

秦氏逃归其家,梁孝王后使人守之。

秦氏与韩凭共谋,使家僮诈为婢子,盗梁孝王后宝器,以赐韩凭。

韩凭得之,喜而告秦氏。

梁孝王后闻之,益怒,令左右收捕韩凭。

韩凭逃走,为梁孝王后所追。

韩凭走投无路,遂自刎而死。

秦氏闻之,亦自刎而死。

梁孝王后闻之,悔恨不已。

乃厚葬韩凭、秦氏,立庙祭祀。

自是之后,世人皆传韩凭夫妇之烈,以为美谈。

译文:
韩凭,扶风茂陵人,曾任梁孝王后将军。

他的妻子秦氏,美丽而艳丽。

梁孝王后喜欢她,想要夺取她。

韩凭知道她的意图,便与秦氏商议,共同驱逐她。

秦氏不愿,韩凭便与秦氏分开居住。

梁孝王后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命令手下追逐他们。

秦氏逃回自己的家中,梁孝王后派人看守。

秦氏与韩凭共同策划,让家中的仆人假装成婢女,盗取梁孝王后的宝物,赐予韩凭。

韩凭得到宝物后,非常高兴,告诉了秦氏。

梁孝王后得知此事,更加愤怒,命令手下逮捕韩凭。

韩凭逃跑,被梁孝王后追捕。

韩凭走投无路,最终自刎而死。

秦氏听闻此事后,也自刎而死。

梁孝王后得知此事后,悔恨不已。

于是,他厚葬了韩凭和秦氏,并建立了庙宇祭祀。

从此以后,世人纷纷传颂韩凭夫妇的英勇事迹,成为美谈。

《北史》阅读解析及翻译

《北史》阅读解析及翻译

《北史》阅读*解析及翻译(魏)李崇,字继长,小名继伯,顿丘人也。

孝文初,为荆州刺史,镇上洛,敕发秦、陕二州兵送崇。

崇辞曰:“边人失和,本怨刺史,奉诏代之,但须一宣诏旨而已。

不劳发兵自防,使人怀惧。

”孝文从之。

乃轻将数十骑驰到上洛,宣诏绥慰,人即帖然。

边戍掠得齐人者,悉令还之。

南人感德,仍送荆州口二百许人。

两境交和,无复烽燧*。

在州四年,甚有称绩。

除兖州刺史。

兖土旧多劫盗,崇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闻鼓皆守要路。

俄顷之间,声布百里,其中险要,悉有伏人,盗窃始发,便尔禽送。

诸州置楼悬鼓,自崇始也。

后车驾①南讨汉阳,崇行梁州刺史。

氐杨灵珍遣弟婆罗与子双领步骑万余,袭破武兴,与齐相结。

诏崇为使持节、都督陇右诸*事,率众讨之。

崇槎山分进,出其不意,表裹袭,群氐皆弃灵珍散归,灵珍众减太半。

灵珍又遣从弟率五千人屯龙门,躬率精勇一万据鹫硖。

龙门之北数十里中,伐树塞路,以拒官*。

崇乃命统*慕容拒率众五千,从他路夜袭龙门,破之。

崇自攻灵珍,灵珍连战败走,俘其妻子。

东荆州蛮樊安聚众于龙山,僭称大号。

梁武遣兵应之。

诸将击不利,乃以崇为镇南将*、都督征蛮诸*事,率步骑讨之。

崇分遣诸将,攻击贼垒,连战克捷,生禽樊安。

寻兼侍中、东道大使,黜陟能否,著赏罚之称。

除扬州刺史。

五月,大霖雨十有三日,大水入城,屋宇皆没,崇与兵泊城上。

水增未已,乃乘船附于女墙,城不没者二板而已。

州府劝崇弃寿春,保北山。

崇曰:“吾受国重恩,忝守籓岳,德薄招灾,致此大水。

淮南万里,系于吾身。

一旦动脚,百姓瓦解,扬州之地,恐非国物。

吾必守死此城,幸诸君勿言!”时州人裴绚等受萧衍假豫州刺史,因乘大水,谋欲为乱,崇皆击灭之。

崇沈深有将略,宽厚善御众。

在州凡经十年,常养壮士数千人,寇贼侵边,所向摧破,号曰“卧虎”,贼甚惮之。

梁武恶其久在淮南屡设反间无所不至宣武雅相委重梁无以措谋。

梁武每叹息,服宣武之能任崇也。

【注】车驾:帝王所乘的车,用为帝王的代称。

韩信袭赵文言文翻译

韩信袭赵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者,韩信,赵人也。

智勇双全,才略过人。

及魏豹反汉,赵王赵佗举兵拒汉,韩信遂奉汉王之命,率兵袭赵。

时赵王佗已筑坚城,设重兵,壁垒森严。

韩信知赵王佗非汉王之敌,遂谋袭赵。

乃选精兵五千,夜袭赵营。

是夜,月黑风高,云遮星月,军士皆蒙面而行,以防赵兵知觉。

赵王佗闻汉军夜袭,大惊,急召左右谋士商议对策。

谋士李左车进言曰:“汉军远来,粮草不继,宜速出兵迎战,必能破敌。

”赵王佗不从,曰:“汉军远来,必疲于奔命,我等坚守不出,待其粮尽自溃。

”遂不听李左车之言。

韩信夜袭赵营,果如李左车所料,赵兵未及防备。

韩信率军突入,赵兵大乱,遂破赵营。

赵王佗闻讯,慌忙召集残兵,欲与韩信决战。

韩信知赵王佗已无斗志,遂遣使招降。

赵王佗见汉军势大,自知不敌,遂率众降汉。

韩信以礼待之,封赵王佗为侯,以安赵地。

自韩信袭赵之后,汉王刘邦威震天下,诸侯皆畏服。

韩信遂以功封齐王,封地千里,自此威震北国。

译文:从前,韩信是赵国人,智勇双全,才华横溢,超过常人。

当魏豹背叛汉王时,赵王赵佗起兵抵抗汉军,韩信于是接受汉王的命令,率领军队袭击赵国。

当时赵王赵佗已经筑起了坚固的城池,布置了强大的兵力,壁垒森严。

韩信知道赵王赵佗不是汉王的对手,于是策划袭击赵国。

他挑选了五千精锐士兵,在夜间偷袭赵国的营地。

那晚,月黑风高,云遮住了星月,士兵们都蒙着面行进,以防赵军察觉。

赵王赵佗听说汉军夜间袭击,非常惊慌,急忙召集身边的谋士商议对策。

谋士李左车进言说:“汉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不足,我们应该迅速出兵迎战,一定能打败敌人。

”赵王赵佗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说:“汉军远道而来,一定疲惫不堪,我们坚守不出,等他们粮尽自乱。

”于是不听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夜间袭击赵国营地,果然如李左车所预料,赵军没有做好防备。

韩信率领军队突然冲入,赵军大乱,于是攻破了赵国营地。

赵王赵佗得知消息,急忙召集残余兵力,想要与韩信决战。

韩信知道赵王赵佗已经没有斗志,于是派人前去招降。

赵王赵佗看到汉军实力强大,自知无法抵抗,于是率领部下投降。

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文言文翻译

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文言文翻译

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文言文翻译1. 明史刘麟传文言文翻译明史刘麟传【原文】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

绩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称“江东三才子”。

弘治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平反三百九十余人。

正德初,出为绍兴知府。

因刘瑾衔其不谒谢,罢为民。

瑾诛,起补西安,寻迁云南按察使。

嘉靖初,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

于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致仕后起改大理寺卿,擢工部尚书。

因上节财十四事,中贵大恨。

由于牒停浙江、苏、松织造,而上供袍服亦在停中,中官吴勋以为言,遂令刘麟致仕。

居郊外南垣,赋诗自娱。

晚好楼居,而贫不能构,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

文徵明绘其图。

嘉靖四十年卒,年八十八。

赠太子少保,谥清惠。

有《刘清惠集》。

【译文】刘麟,字元瑞,是本安郡仁县人,世代做南京广洋卫副千户,于是安家于此。

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与顾璘、徐祯卿合称“江东三才子”。

弘治九年考中进士,授任刑部主事,进升员外郎,纠正了三百九十余人的冤假错案。

正德初年,出京做绍兴知府。

因为刘瑾嫉恨他不拜谢(自己的恩情),被罢免为民。

刘瑾被诛杀后,被起用补任西安,不久升任云南按察使。

嘉靖初年,被征召授任太仆卿,升任右副都御史,做保定六府巡抚。

在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辞职后又被起用改任大理寺卿,升任工部尚书。

因为上书谈十四件节财之事,宫中的大臣很记恨他。

由于通令暂停浙江、苏州、松江织造,而皇上提供袍服也在停止之列,宫中的官吏吴勋拿这件事说事,于是让让刘麟辞职。

(刘麟)住在郊外的南垣,赋诗自娱。

晚年喜欢竹楼,而贫穷不能建楼,(就)在梁下悬挂车子,蜷曲着睡卧在里面,命名叫神楼。

文徵明画了这幅图。

嘉靖四十年去世,享年八十八岁。

赠官太子少保,谥号清惠。

著有《刘清惠集》。

2. 明史刘麟传文言文翻译刘林,字瑞,本安县任人。

他祖祖辈辈都是南京光阳卫的副千户,所以定居在这里。

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与顾璘、徐祯卿合称“江东三才子”。

韩晋卿传文言文翻译

韩晋卿传文言文翻译

韩晋卿,字伯伦,河东解人也。

生于汉宣帝时,幼而聪慧,博学多才。

年十四,便以文章名动京师,人称“神童”。

及长,益究经史,尤善《春秋》之学,遂以文学起家,累官至侍中。

晋卿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常以天下为己任。

每遇政事,必竭尽所能,以求国家之安定,百姓之幸福。

其在朝为官,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故得朝野共敬。

时人赞曰:“韩侍中,清如秋菊,廉如松竹。

”晋卿居官,以勤俭为本,不以权势谋私。

每遇灾害,必亲自巡视,慰问灾民,施以赈济。

其心系百姓,体恤民情,故得民心所向。

有诗为证:“韩公心似海,百姓情如山。

”一日,京师地震,民舍倒塌,死者无数。

晋卿闻讯,立即奏请朝廷,派遣官员赈济灾民。

他自己则亲临灾区,指挥救灾。

数日之间,灾区得以重建,百姓得以安居。

时人感其恩德,纷纷立碑颂扬。

晋卿在朝,亦以文学教化世人。

其著作甚丰,有《春秋传》、《韩子》等。

其中《春秋传》尤为世所称颂,被誉为“春秋之翘楚”。

其文辞雅丽,义理深邃,学者争相传颂。

有诗赞曰:“韩公笔如神,文章震千古。

”然晋卿非徒文章出众,亦以政绩显赫。

其在任侍中期间,整顿朝纲,抑制贪污,使朝政清明。

又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时人赞曰:“韩侍中,治国如烹小鲜。

”晋卿虽才高八斗,然从不骄傲自满。

每有功绩,必归功于君,不敢独占其美。

其谦逊有礼,深受朝野尊敬。

有诗赞曰:“韩公心似水,谦逊人人敬。

”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晋卿晚年,不幸因病去世。

朝野哀悼,如丧考妣。

皇帝赐谥号“文忠”,以表彰其一生功绩。

韩晋卿,一代名臣,文学巨匠,国之栋梁。

其一生勤政爱民,刚正不阿,谦逊有礼,堪为后世楷模。

虽已离世,但其事迹、文章、政绩,仍为后人传颂,永垂不朽。

译文:韩晋卿,字伯伦,河东解地人。

生于汉宣帝时期,年幼时便聪明过人,博学多才。

十四岁时,便因文章在京城闻名,被人称为“神童”。

长大后,更加深入研究经史,尤其擅长《春秋》之学,于是以文学起家,官至侍中。

韩晋卿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常常以天下为己任。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金史韩玉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金史韩玉传》原文及翻译

《金史·韩玉传》原文及翻译金史原文: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

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丰,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

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

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

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

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

时夏兵五万方围平涼,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

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贿,继缘二帅贪固威权。

”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

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

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

”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

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

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

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

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

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

儿可无虑。

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

”读者恻然。

(选自《金史•韩玉传》,有删改)译文:韩玉,字温甫,他的祖先是相州人,曾祖父韩锡在金朝做官,以济南尹的身份辞官退休。

韩玉在明昌五年考中经义、辞赋两科的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应奉,奉诏令一天写文章一百篇,一气呵成,不用修改。

他又撰写《元勋传》,符合旨意,章宗感叹道:“功勋大臣何等幸运,有这个人为他们作传。

“泰和年间,韩玉建议开掘通州潞水漕运河渠,漕船载运货物直达京城他晋升官职两级,被授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一职。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韩滉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韩滉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韩滉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韩)滉,字太冲,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薄最详致。

再迁给事中,知兵部选。

时盗杀富平令韦当,贼隶北军,鱼朝恩私其凶,奏原死,滉执处,卒伏辜。

自至德军兴,所在赋税无艺,帑司给输亁隐。

滉检制吏下及四方输将。

犯者痛拫以法。

会岁数稔,兵革少息,故储积谷帛稍丰实。

然覆治案牍,深文钩剥,人亦咨怨。

大历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黎干言状,滉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

代宗命御史行视,实损田三万余顷。

始,渭南令刘藻附滉,言部田无害,御史赵计按验如藻言,帝又遣御史朱敖覆实,害田三千顷。

帝怒曰:“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贬南浦员外尉,计亦斥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

方是时,潦败河中盐池,滉奏池产瑞盐。

帝疑,遣谏议大夫蒋镇廉状。

时里胥有罪,辄杀无贷,人怪之。

滉曰:“袁晁本一鞭背吏,禽贼有负,聚其类以反,此辈皆乡县豪黠,不如杀之,用年少者,惜身保家不为恶。

”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

婺州属县有犯令者,诛及邻伍,坐死数十百人。

又遣官分察境内,罪涉疑似必诛,一判辄数十人,下皆愁怖。

滉虽宰相子,衣裘茵衽,十年一易。

居处陋薄,取庇风雨。

门当列戟,以父时第门不忍坏,乃不请。

堂先无挟庑,弟洄稍增补之,滉见即彻去,曰:“先君容焉,吾等奉之,常恐失坠。

若摧圮,缮之则已,安敢改作以伤俭德?”居重位,清洁疾恶,不为家人资产。

自始仕至将相,乘五马,无不终枥下。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译文:(韩)滉,字太冲,他性格耿直,精通吏治,在南曹任职五年,簿籍文书详尽细致。

两次升任给事中,主持兵部选举事务。

此时盗贼杀害富平令韦当,盗贼隶属北军,鱼朝恩偏爱他的凶猛,上奏请求原宥死罪,韩滉坚持论处,贼最终伏罪。

自从至德年间开始用兵,各处赋税没有限度,国库供给转运常常隐瞒侵吞。

韩滉检查制约下属官员以及四方输将,对犯罪者以法严加惩办。

正值连年丰收,战争略有平息,因此积储钱粮逐渐充实。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北史 李贤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北史 李贤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李贤传》原文及翻译北史原文:李贤字贤和,自云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之后也。

陵没匈奴,子孙因居北狄。

大统末,以贤兄弟著勋,追赠司空公。

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

尝出游,逢一老人,鬓眉皓白,谓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

卿必为台牧,努力勉之。

”九岁,从师受业,略观大指而已。

或讥其不精,答曰:“贤岂能领徒授业?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于心。

”问者惭服。

十四遭父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魏永安中,万俟丑奴据岐、泾等州反,孝庄遣尔朱天光击破之。

天光令都督长孙邪利行原州事,以贤为主簿。

累迁高平令。

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周文帝西征贤与其弟远穆等密应侯莫陈崇以功授都督仍守原州及大军至秦州悦弃城走。

周文命兄子导追之,以贤为先锋,至牵屯山及之。

以功授假节、抚军将军、大都督。

魏孝武西迁,周文令贤率骑迎卫,封上邽县公。

俄授左大都督,还镇原州。

大统二年,州人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等,据州城反。

贤率敢死士一战败之,狼斩关遁走,贤追斩之。

八年,授原州刺史。

周文之奉魏太子西巡,至原州,遂幸贤第,让齿而坐,行乡饮酒礼。

后帝复至原州,令贤乘路车,备仪服,以诸侯会遇礼相见。

然后幸贤第,欢宴终日,凡是亲族,颁赐有差。

恭帝元年,进爵西河郡公。

后以弟子植被诛,贤坐除名。

保定二年,诏复贤官爵,仍授瓜州刺史。

武帝及齐王宪之在襁褓,不利居宫中,周文令于贤家处之,六载乃还宫。

因赐贤妻吴姓宇文氏,养为侄女,赐与甚厚。

四年,王师东讨,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河州总管。

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

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

五年,宕昌寇边,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

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

属羌寇侵扰,贤频破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

武帝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

于京师薨,帝亲临,哀动左右。

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

(选自《北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译文:李贤字贤和,自称是陇西成纪人,是汉朝骑都尉李陵的后人。

北史韩褒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韩褒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韩褒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北史韩褒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

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

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

”师因此奇之。

及长,涉猎经史,深沉有远略。

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

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

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

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

州带北山,多有盗贼。

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

”乃悉召凶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

”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

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

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

”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

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

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

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

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

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

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

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

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有诏许焉。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

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译文】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

韩褒从小有大志,喜好学习而不拘泥于章句之学。

他的老师感到奇怪就问他,他回答说:"章节句读的学问,常常听取您的教导,至于研究比较道理的异同,请(允许)我依从我个人的喜好。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辽史 萧韩家奴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辽史 萧韩家奴传》原文及翻译

《辽史·萧韩家奴传》原文及翻译辽史原文: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

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

统和十四年始仕。

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

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

”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

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

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

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

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

不知其他。

”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

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

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

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

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

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

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

’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

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

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

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

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

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

帝见,命去之。

韩家奴既出,复书。

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

”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

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

《魏书》卷六十列传第四十八◎韩麒麟程骏

《魏书》卷六十列传第四十八◎韩麒麟程骏

《魏书》卷六十列传第四十八◎韩麒麟程骏高祖曾诏诸官曰:"自近代已来,高卑出身,恒有常分。

朕意一以为可,复以为不可。

宜相与量之。

"李冲对曰:"未审上古已来,置官列位,为欲为膏粱儿地,为欲益治赞时?"高祖曰:"俱欲为治。

"冲曰:"若欲为治,陛下今日何为专崇门品,不有拔才之诏?"高祖曰:"苟有殊人之伎,不患不知。

然君子之门,假使无当世之用者,要自德行纯笃,朕是以用之。

"冲曰:"傅岩、吕望,岂可以门见举?"高祖曰:"如此济世者希,旷代有一两人耳。

"冲谓诸卿士曰:"适欲请诸贤救之。

"秘书令李彪曰:"师旅寡少,未足为援,意有所怀,不敢尽言于圣日。

陛下若专以门地,不审鲁之三卿,孰若四科?"高祖曰:"犹如向解。

"显宗进曰:"陛下光宅洛邑,百礼唯新,国之兴否,指此一选。

臣既学识浮浅,不能援引古今,以证此议,且以国事论之。

不审中、秘书监令之子,必为秘书郎;顷来为监、令者,子皆可为不?"高祖曰:"卿何不论当世膏腴为监、令者?"显宗曰:"陛下以物不可类,不应以贵承贵,以贱袭贱。

"高祖曰:"若有高明卓尔、才具隽出者,朕亦不拘此例。

"后为本州中正。

二十一年,车驾南伐,显宗为右军府长史、征虏将军、统军。

军次赭阳,萧鸾戍主成公期遣其军主胡松、高法援等并引蛮贼来击军营,显宗亲率拒战,遂斩法援首。

显宗至新野,高祖诏曰:"卿破贼斩帅,殊益军势。

朕方攻坚城,何为不作露布也?"显宗曰:"臣顷闻镇南将军王肃获贼二三,驴马数匹,皆为露布,臣在东观,私每哂之。

近虽仰凭威灵,得摧丑虏,兵寡力弱,擒斩不多。

脱复高曳长缣,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弥甚。

北史本纪上译文

北史本纪上译文

北史本纪上译文
《北史》是一部记述北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涵盖了从北魏到隋朝的历史。

由于《北史》的篇幅庞大,这里我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概述和个别篇章的简要译文。

不过,我还是可以给您一个《北史》中某段落的示例译文:
原文(选取片段,非完整篇章):
魏主以元叉为侍中,叉专权骄恣,与太师高阳王雍等共相表里,弄权要,朝野侧目。

译文:
北魏的皇帝任命元叉为侍中。

元叉专权跋扈,与太师高阳王元雍等人内外勾结,玩弄权术,朝廷和民间都对他们侧目而视。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非常简短的示例。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或特定的翻译,请提供具体的篇章或段落。

另外,对于古籍的翻译,尤其是历史类的,往往存在多种解读和翻译方式,上述译文仅供参考。

在实际研究中,还需要结合上下文、历史背景和其他资料来进行深入理解和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北史韩麒麟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
原文: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

自云汉大司马增之后也。

父瑚,秀容、平原二郡太守。

麒麟幼而好学,美姿容,善骑射。

景穆监国,为东曹主书。

文成即位,赐爵渔阳男。

后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

进攻升城,师人多伤。

及城溃,白曜将坑之。

麒麟谏曰:“今方图进趣,宜示宽厚,勍敌在前,而便坑其众,恐三齐未易图也。

”白曜从之,皆令复业,齐人大悦。

后白曜表麒麟与房法寿为冀州刺史。

孝文时,拜齐州刺史,假魏昌侯。

在官寡于刑罚,从事刘普庆说麒麟曰:“明公仗节方夏,无所斩戮,何以示威?”麒麟曰:“人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须斩断以立威名,当以卿应之。

”普庆惭惧而退。

麒麟以亲附之人,未阶台官,士人沈抑,乃表请守宰有阙,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员,广延贤哲,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

朝议从之。

太和十一年,京都大饥,麒麟表陈时务曰:
伏惟陛下天纵钦明,道高三五,上垂覆载之泽,下有冻馁之人,皆由有司不为其制,长吏不恤其本。

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

故令耕者日少,田者日荒。

谷帛罄于府库,宝货盈于市里,衣食匮于室,丽服溢于路。

饥寒之本,实在于斯。

愚谓凡珍玩之物,皆宜禁断。

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数年之中,必有盈赡,虽遇凶灾,免于流亡矣。

卒官,遗敕其子,殡以素棺,事从俭约。

麒麟立性恭慎,恒置律令于坐傍。

临终之日,唯有俸绢数十疋,其清贫如此。

赠散骑常侍、燕郡公,谥曰康。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译文: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称是汉朝大司马韩增的后代。

父亲韩瑚,曾任秀容、平原二郡太守。

他年幼时就喜爱学习,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

景穆监理朝政,任他为东曹主书。

文成帝即位,赐给他渔阳男的爵号。

后来参加征南将军慕容白曜率领的征讨,攻打升城,军中有很多人受伤。

等到攻破城池,慕容白曜准备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活埋。

韩麒麟劝告说:“现在我们谋图向南进取,应显示宽厚仁爱。

强敌在前,尚未打败,却坑杀许多人,恐怕南齐不容易图取呀。

”白曜听从了他的劝告,下令将俘虏全部释放,让他们恢复本业。

南齐人十分高兴。

后来,慕容白曜上表请求朝廷任韩麒麟与房法寿任冀州刺史。

孝文帝时,他任齐州刺史,封为魏昌侯。

做官时很少用刑罚。

从事刘普庆劝他:“您受朝廷之命治理中原时,没有杀戮什么人,凭什么树立威信?”他回答说:“人们不触犯刑律,我为什么要杀戮?如果必须靠杀人来树立威信,当用你来试试。

”刘普庆满面惭愧地退下。

韩麒麟因新归降的人没有能进身官府,读书人颇受压抑,便上表请求朝廷应该任用归附的豪门望族,增加官吏数额,广泛延纳贤士哲人。

这样,使大族蒙受恩荣,人才获得进取的机会,人人怀念朝廷恩德,使地方安稳宁静,或许根本就在于此。

朝廷会议,同意了他的意见。

太和十一年(487),京都一带发生大饥荒,韩麒麟上表陈述时务,说:陛下您天资聪明英纵,德望高于三王五霸。

尽管上面有您覆天载地的恩泽,下面却仍有挨饿受冻的百姓,都是因为有关的部司不制定出奖励农耕的制度,官吏不体恤农民,不把农耕作为根本。

自从长久升平,多年丰收,官吏竞相夸耀,渐渐养成奢侈的风气。

由此使得种田的人越来越
少,土地荒芜的越来越多;府库里的粮食布帛几乎用完,集市上的东西却很充盈;家里衣食匮乏,道路上行走的人却盛装艳服,忍饥受寒的根本原因,实在由此引起。

我认为凡是珍奇玩好,都应该禁绝;婚丧嫁娶的礼仪,都应该制定一定的格式。

让富贵和贫贱的有所区别,人人归于朴素。

根据天下男女数量,按人口多少分给田地,下级官吏四时到乡村巡行督促,上级官吏,一年检查一次,多劝农夫耕田,根据耕田情况,严加奖励和处罚。

数年之内,一定会有丰余,再遇到灾荒,可避免流离死亡。

韩麒麟性情恭敬谨慎,经常将国家的律令放在座位旁边。

临去世的时候,家中惟有数十匹作为俸禄的丝绢。

他的清贫就是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