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导学案
《莺》教案设计精选三篇
《莺》教案设计《莺》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2、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1、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磁带、夜莺的鸣叫录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录音:夜莺鸣叫)。
听,这就是夜莺的鸣叫声。
这婉转动听的鸟叫声,谁能想到它居然还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
《夜莺之歌》这篇课文中,那动听的夜莺叫声是谁发出的,他在传送什么信息?这夜莺的歌声在课文里,还有其他的含义吗?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边听边思考。
二、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同组同学合作完成)三、直奔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画出小夜莺引诱敌人、麻痹敌人、讽刺敌人的语句。
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体会在书旁简单地批注出来。
2、用读议结合的方法进行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读书,一定会有很多收获,我们交流一下好吗?(1)在汇报过程中紧紧抓住夜莺第一次诱敌的歌声和小夜莺的言行进行交流。
(随机板书:诱敌)(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A。
“做得还不错。
”中尉点了点头,阴沉沉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请你以小夜莺的身份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B。
“村子里就剩你一个吗?”中尉继续盘问他,并把望远镜拿到眼前。
“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敌人明明问的是人,小夜莺却故意打岔,巧妙地回避了敌人。
这么精彩的回答,想不想再读读?自由读。
指名读。
C。
“你这个坏家伙!”中尉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教师探究《莺》2教学案,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探究《莺》2教学案: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学习韵律和节奏的特点,掌握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加深对文化背景和历史时代的了解。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启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的兴趣。
课前导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诵读《莺》2,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有关鸟儿的自然景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1. 学习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1)教师示范朗诵该诗歌,学生跟读,体会韵律和节奏的特点。
(2)讲解较难理解的语言,分析句型的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
(3)对比诵读多个诗句,让学生感受到韵律和节奏的变化。
2. 学习文化背景和历史时代
(1)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胡人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时代的背景。
(2)让学生分别朗诵《莺》2和《春风又绿江南岸》两首诗,比较两首诗之间的异同,以及诗歌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个人的情感体验的表达。
3. 学习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
(1)通过教材《莺》2的学习,启示学生文学创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一首诗。
(2)让学生分组对比和分享自己创作的诗,给予互相鼓励和评价,分享自己的文学创作的收获。
评价
整堂课充满情感和思考的氛围,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探究《莺》2”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感知和思考诗歌的韵律和修辞的魅力,开拓学生文化背景和历史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的兴趣。
《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简介本次教学的课程为《莺》,属于《上海师范大学版九年级语文》教材。
课程内容主要探讨了自在与反抗的关系,以及思想与人性的矛盾。
通过深度解读文章,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现实主义的阐述和实践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莺》的中心思想2) 掌握了解文学中的意象3) 理解现实主义的题材及意义2、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2) 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好奇心3) 提高学生运用文学知识分析生活、理解社会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重视人性的价值2)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以及对纯真人性的感悟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教师通过造境,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并让学生注意到文章中的情感事件。
2、阅读和分析文章约定时间让学生默读有关内容,然后将教师和学生的重点和难点摆在黑板上。
然后,学生和教师进行讨论、审视和分析,逐步理解文章。
3、个性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背景和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个性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课堂,让小组内由同学阅读分析同一个角色等方式。
4、边学边练采取学以致用、边学边练的方法,从实践中检验理论,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总结本次授课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应该重点回顾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和思想,以保证学生的知识和思想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考试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教师应该制定一些比较客观、具有实际意义的试题,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通过对学生课堂观察和铭记考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日常评价这种方法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调整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探究式、交互式及个性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莺》的基本内容,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莺》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教学准备:1. 课文《莺》的文本。
2. 相关生僻字词的解释。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环境,注意听鸟鸣声。
2. 提问学生对莺鸟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莺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莺》。
2.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描述。
3. 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三、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并提供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加强字词的记忆和理解。
四、主题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即对莺鸟的描述和赞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3. 各组学生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主题探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莺》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莺鸟观察活动,了解莺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莺鸟的作文,表达对莺鸟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课文分析(10分钟)1. 教师详细分析课文《莺》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莺》2课堂教案:扩展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莺》2课堂教案:扩展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是学生在学习文学时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它包含了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思想内涵、情感价值等方面的理解和评价,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完善学生的思想观念、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而在教学中,如何扩展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莺》2课堂教案为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文学鉴赏中,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反应反映了他们对作品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提供指引,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作品。
对于《莺》这个课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1) 情景演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或者剧场演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情感体验。
(2) 情感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读后的感受、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自然、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情感表达的语言材料,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3) 情感分析:教师可以结合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理解和情感表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鉴赏能力。
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对文学的欣赏力和理解力。
2. 让学生参与文学创作让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课内写作、课外阅读、文学创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潜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以《莺》这个课文为例,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帮助学生参与文学创作:(1) 写作练习:在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写作练习题目,从情感描写、人物刻画、言语表达等方面切入,引导学生通过创作体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提高他们的文学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第一章:《莺》课文解析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莺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重点1.2.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莺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1.2.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教学难点1.3.1 理解莺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1.3.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1.4 教学方法1.4.1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4.2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莺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1.4.3 欣赏自然:组织学生外出观察莺,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1.5 教学步骤1.5.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引出课文《莺》。
1.5.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5.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莺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1.5.4 欣赏自然:组织学生外出观察莺,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1.5.5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莺的象征意义。
第二章:《莺》课文朗读与背诵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2 教学重点2.2.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2.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3 教学难点2.3.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长句子。
2.3.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4 教学方法2.4.1 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4.2 背诵指导:通过反复朗读和记忆,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2.5 教学步骤2.5.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朗读和背诵任务。
《莺》学案
19、《莺》导学案课型:新授主备:课时:一课时审核:序号:备课日期:授课日期:授课人:二审: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文学常识以及与莺有关的好词佳句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所介绍的莺的特性。
3、品味优美的语言描写。
4、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可爱。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法,进行仿写教学过程:预习篇一、基础知识积累:1、积累字词: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阴mái ( ) 弥.漫()萧.条()休眠.()欢畅.()迁xǐ( )hán养()tián静()天真无邪.()千呵.万护()无忧无虑.()②解释词语:销声匿迹2、积累好词佳句:(提示:搜集和“莺”有关的成语、古诗词或对联,写在下面)成语:古诗词:对联:3、积累文学常识:①作者:本文选自《》,作者,国人,家、家。
作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②文体:《莺》是一篇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二、小试牛刀:初读课文,试着完成下面的问题,相信你能行!4、(1)填空:的莺(思路导航:①用文中的词语填空;②词语一定要体现“莺”的特点噢。
)(2)联系描写“莺”的古诗词和对联,通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从搜集的诗句和对联当中,莺给我们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
(提示:用诗词和对联中的词概括)由此可以看出,莺最突出的特性是5、比一比谁找得准、概括得准:(提示:在课本相应的段落做好标注)用“”画出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段意。
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来进行表述。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莺》。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课文《莺》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文解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莺》。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把握课文《莺》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语文教材《莺》。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相关文学作品、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莺》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意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
(3)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和结构。
3.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进行课内外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莺》。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3. 写一篇关于课文《莺》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莺》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课后作业: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莺》教学设计示例2初中一年级教案
教学设计示例2:《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到凡人苦难编织情感的过程,并能够理解词意、朗读课文,学会感受和抒发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热爱,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苦难,勇敢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情感的抒发和对文学作品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文《莺》,录音机,PPT。
2.学具准备:教材、课本。
3.环境准备:创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首莺鸟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莺鸟的美妙歌声。
然后问学生是否听过鸟儿歌唱?能说说自己听过的鸟鸣声吗?2.导入目标。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课文《莺》,复习《莺》一课。
通过复习,温故知新。
3.新课讲解。
教师呈现课文《莺》。
教师读一遍课文,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听读练习。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进行分组练习,学生两两合作朗读课文。
5.导读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中莺鸟为什么要学会唱歌?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莺鸟学会唱歌是为了安慰自己,也可以让周围的人受到感染,忘却痛苦。
6.课文理解习作。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莺鸟的感受和自己的情感抒发。
(可以选择画画、写诗、作曲等形式)7.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可以选择朗读、演唱、展示画作等形式。
8.课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回顾中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巧,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五、板书设计《莺》莺学做儿人编织苦难情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导入、听读训练、思维导图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课文的理解和习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情感的表达。
同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
七年级语文《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莺》。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莺》。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写作练习法:通过分析课文,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莺》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 参考资料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莺》,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呈现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认读和理解。
(2)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4. 课文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5.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莺》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莺》教案初中语文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莺》这首诗,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2.了解唐代诗人杨玉环的生平及其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人物的了解和尊重。
3.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美感和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莺》的诗歌课件、杨玉环的相关资料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Step 2 预习导入 (10分钟)1.分发杨玉环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初步了解杨玉环的生平及其作品。
2.精心设计一道试题:“杨玉环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作品多写了什么主题?请结合所读资料回答。
”让学生回答这道问题,激发他们对杨玉环诗歌的思考和兴趣。
Step 3 课文理解 (25分钟)1.阐述《莺》的背景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2.分段讲解,逐句解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意象,理解诗歌的意思。
3.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钿合金钗双’是什么意象?为什么要用这种意象?”、“‘归自武陵源’中的武陵源在哪里?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等等。
Step 4 诗歌鉴赏 (30分钟)1.播放《莺》的朗读音频或者进行现场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格律。
2.带领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美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美的感知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你觉得诗中的自然意象和人物形象都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体验,进行个人思考并完成写一篇鉴赏诗歌的作文。
Step 5 课堂总结 (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和学习到的知识,形成笔记。
3.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读一些好的诗歌,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Step 6 课后作业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完成一篇有关杨玉环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对《莺》这首诗的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唐代女诗人杨玉环的作品和特点,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莺》教案设计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底蕴
《莺》教案设计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教材分析我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材中可以找到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相关内容。
教材中介绍了多种形式的乐器和歌曲,如琴曲、笛子、丝弦乐、京剧、陕北民歌等等。
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古代器乐和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但是,教材中的描述非常简要,难以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
在领略到一定的民族音乐精华后,学生们也需要从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音乐的价值所在。
二、音乐教学设计本文将以学习《莺》这首古琴曲为例,说明如何通过教学来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而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欣赏和审美理解。
1.学练基本技能在学习《莺》之前,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古琴。
古琴的弹奏和其他乐器有很大的区别。
学生们需要掌握琴面和手指的关系,掌握单指切弦和双指同时按弦等基本技能。
2.了解曲目基本情况学生首先要了解《莺》这首曲目的基本信息,包括曲目的起源、作者、演奏者、演唱情况等。
教师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图片、音频、视频、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们领略到这首曲目的美。
3.探究文化底蕴在学习这首曲子之前,教师需要先讲解中国古代乐器中古琴的基本特征、分类和演奏方法。
并向学生介绍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风俗文化、音乐理论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曲目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借此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
在了解古琴和古代音乐的背景知识之后,需要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向学生讲解《莺》的音乐内涵和文化底蕴。
例如:在《莺》这首曲子中,琴声是如何表达对莺的描绘呢?在何种情境下,才能欣赏《莺》的音乐之美呢?当学生了解到关于《莺》的这些文化背景,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并作为审美的标准。
4.改编演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风格改编弹奏《莺》,演奏不同版本。
如学生既可以按照传统方法演奏,也可以根据个人审美的标准加以改编,从而自由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莺”。
《莺》教学设计示例(通用14篇)
《莺》教学设计示例(通用14篇)《莺》示例篇1《莺》教学设计示例2一、整体感知同学们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大意。
现在请大家细读“自读提示”,并与你刚才读课文后的初步感知比较一下,看是否有共同之处。
然后想一想,这段提示能给你理解课文以什么启示。
(解说:本文“提示”中的第一句很有必要让学生细心去读,读完它,学生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应该能体会出本文的结构布局“从……写起,引出……”,“春的使者”“杰出的歌唱家”这两个偏正短语实际上道出了莺的特征。
再读“提示”的后半句“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
从这句话中学生能明白本文是用形象生动的笔调向我们介绍莺。
)二、阅读体会再放声把课文读一遍,体会语言的“生动优美”所在,明白那幅“莺歌燕舞图”。
(解说: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目的就很明确了,除再次感知课文外,重点是品味语言之优美,描绘之生动。
)三、概括段意结合课后练习一的要求,试概括课文每一段的大意。
要求每个人先自己概括,然后同桌互相交流意见,各自取长补短。
(解说:这种把分析、概括的思维变言表述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的独立创造。
每个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如何,有没有对文学的穿透力,张口就能得到验证。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举手作答。
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读文字入手来概括大意,要给每位同学一个清晰的分析理解的思路及明确的答案。
(段意略)四、讨论分析在以上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问答。
①莺有哪些特性?明确: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练习中要求用书上的词语概括),这些就是莺所有的特性,课文也是抓住这些特性向我们介绍莺的。
(解说:回答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把课文齐声朗读一遍,从读中再次品味作者怎样介绍莺,主要介绍了莺的哪些特性。
课文第2段要重点读,并引导学生揣摩莺“惹人喜爱”的原因。
教师这样引导同学读、再读、揣摩,实际上是在给学生领会课文主要内容以正确的思路,也是在教学生怎样分析,怎样学习。
莺初中一年级教案
莺初中一年级《莺》教学设计示例1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在作文中写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兔子等,但写得好的文章不多,你们找过原因吗?(让同学发表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细致观察,没能抓住这种小动物的最大特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莺”的课文,看看经过细致观察,抓住了莺的特性的文章,有哪些特点?二、明确目标1.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概括文章的要点,品析文章优美语言。
3.利用已知说明文知识阅读文章,抓住事物的特征,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三、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及注释①,勾划要点。
春的使者、杰出的歌唱家——莺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选自《百兽物语》2.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掌握下列词语,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熟记字形。
(字词略)(2)弄清本文的文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重点介绍了莺科小鸟。
3.指导学生再读课文(1)中心句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来进行表述。
一般情况只有一个中心句,它大多放在段首,有时也放在段尾,个别情况下才放在段中。
陈述性的段有时没有中心句,但可综合概括出全段的中心意思。
(2)概括文章每一段的大意,可找中心句,也可以自己归纳。
(段意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完成,即“比比谁找得快,找得准”。
各段大意明确后,表扬完成得好的同学)4.回顾全文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
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在哪些地方有体现?请找出几句来分析体会。
比如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具体地展示了自然界萧条冷漠的冬季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两相对比,更突出了春的魅力。
“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莺的可爱性情。
初一上册第19课《莺》学案
初一上册第19课《莺》学案初一上册第19课《莺》学案学习目标1.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2.学习课文生动的语言。
资料链接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一、整体感知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阴霾()弥()漫栖()息迁徙()千呵()万护销声匿()迹涵()养恬()静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阴霾:(2)栖息:(3)迁徙:(4)销声匿迹:(5)涵养:(6)恬静:3.总观全文,莺有哪些特性?它最突出的特性是什么?4.课文共六段,请根据一四段示例,概括其余各段的大意。
方法链接概括,就是用简短的话归纳。
概括文章要点可分四个步骤:(1)恰当的概括来自正确的理解。
(2)找关键语句、词语来概括。
(3)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4)提取主干、去除枝叶。
示例:课文第一自然段,先写萧条冷漠毫无生气的冬季,是鸟类的归来,唤醒沉睡的大自然,于是大地有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到处生机勃勃。
大意:鸟是春的使者。
第四自然段:介绍莺的生活习性:快乐无忧、充满活力、也不缺乏温情。
大意:介绍莺的生活习性。
5.我的问题二、探究赏析1.本文着重写莺的可爱,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写莺的不让人喜爱的毛色呢?2.文章最后“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这句话有什么内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读课本P68页《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对莺的介绍,请学生比较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与课文中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4. 读了课文,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莺的生活习性和情感世界,我们都会喜欢上这活泼灵巧的小生灵,那么我们再来细细品味课文,品读文章的精彩之处,说说课文中的语言为什么如此优美生动。
温馨提示①词汇丰富,使用准确②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③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示例一: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莺 鲁教版 (2)
《莺》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写人:山东淄博驿寄尺素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
2、感知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3、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重点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
难点:感知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预习案:一、学习字词,扫除阅读理解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莺.()阴霾.()栖.息()千呵.万护()恬.静()轻盈.()迁徙.()斑鸠.()抄写字词:(2)解释词语:阴霾:销声匿迹:欢畅:栖息:恬静:千呵万护:无忧无虑:莺歌燕舞:二、了解作者:本文的作者,国,家、家。
本文选自《》。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三、速读,标出段的序号,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导学案:1、预习成果展示:教师听写字词,找四名学生板演。
2、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共六段,各写了什么?在书上划出关键句。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2)莺有那些特点?试用课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
(3)莺的特征中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达标检测:做同步训练(自主学习)《莺》导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莺的特性,体会作者对莺的思想感情。
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自然与生命的美好。
学习重难点:重点:感受生命的可爱。
难点:品味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预习案:一、形近字:徒()徙()萧()箫()嬉()嘻()二、按原文内容填空:这一切给我们出一幅幅萧条冷漠的景象。
鸟类的回归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了沉睡的大自然。
树木了新芽,小树林了新装,了新主人在此打闹,唱歌传情,到处。
三、请写出两句有关“莺”的诗句。
导学案:1、预习成果展示:教师听写字词,找四名学生板演。
2、合作探究:(1)第一段写了冬去春来两层意思,从哪里将第一段分为两层?(2)文中是怎样体现冬天的萧条冷落的呢?(3)文中又是怎样描写鸟类的回归带来的生机活力的呢?(4)段的描写是怎样体现莺的活跃、灵巧、轻盈、好动的?(找出相应的词语及句子)(5)第三段描写莺的外形,是怎样描写的?它外形的特点如何?为什么这样写?(6)第四段描写了莺的什么?第五段写了莺的什么特点?第六段写莺的什么?(6)那么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黑头莺美妙的歌声的呢?扩展延伸:做同步训练(能力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莺》导学案
课型:新授主备:房信兵课时:一课时审核:序号: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授课人:二审: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文学常识以及与莺有关的好词佳句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所介绍的莺的特性。
3、品味优美的语言描写。
4、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可爱。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预习篇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积累字词: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mái ( ) 弥.漫()萧.条()休眠.()欢畅.()迁xǐ( )
hán养()tián静()天真无邪.()千呵.万护()无忧无虑.()
②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2、积累好词佳句:(提示:搜集和“莺”有关的成语、古诗词或对联,写在下面)
成语:
古诗词:
对联:
3、积累文学常识:
①作者:本文选自《》,作者,国人,家、家。
作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②文体:《莺》是一篇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二、小试牛刀:初读课文,试着完成下面的问题,相信你能行!
4、(1)填空:的莺
(思路导航:①用文中的词语填空;②词语一定要体现“莺”的特点噢。
)
(2)联系描写“莺”的古诗词和对联,通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
从搜集的诗句和对联当中,莺给我们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
(提示:用诗词和对联中的词概括)由此可以看出,莺最突出的特性是
5、比一比谁找得准、概括得准:(提示:在课本相应的段落做好标注)
用“”画出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段意。
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来进行表述。
一般情况只有一个中心句,它大多放在段首,有时也放在段尾,个别情况下才放在段中。
陈述性的段有时没有中心句,但可综合概括出全段的中心意思。
导学篇
一、整体感知,交流讨论:
古诗和春联中,莺与春天联系在一起,莺成了春的使者。
可是,作者为什么先从冬天写起呢?
二、研读文本,品味词句:
1、风采展示: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2、品读精彩,感受语言美、情感美:
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
请分析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
(1)师生共同评点:
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
分析举例这句话中“住”、“钻”、“藏”等动词运用的方法,把小鸟人格化了,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莺的
特点。
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
分析举例这句话运用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评点:
选择你认为精彩的词语或句子,仔细品味、揣摩,用上述句式说一句话,进行小组交流。
我喜欢的是
理由是
三、升华感悟:
读完全文,一只只可爱的小鸟便跃然纸上,是那般的讨人爱、惹人怜。
这首先得归功于生动描写小鸟的作家——布封。
如果让你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你该怎么写呢?(小组交流后,写下来)思路点拨
从内容、语言、写法、情感等方面入手
练习篇
一、阅读下列短文,思考回答问题:
松鼠
布封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③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
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木,住在高大的树上。
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的声音。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④松鼠不敢下水。
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著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⑤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乾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著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⑥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关溜溜,干干净净的。
1、通读全文,找出对松鼠概括介绍的中心句:
2、本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并写一写自己喜欢的理由(温馨提示:同学们可别忘了刚刚学过的方法噢!)
我喜欢的句子是:
我喜欢的理由是:
3、通过阅读本文,你认为本文和《莺》在写法上有哪一些相似之处呢?
二、模仿写作:仔细观察,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小动物或者植物,
思路点拨①注意表现动植物的特点。
②有中心句。
③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