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临床路径第2阶段住院第2—5天

合集下载

烟雾病

烟雾病

烟雾病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烟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烟雾病(I67.500)行直接和间接的血管重建手术(38.3103H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自发性脑出血,尤其是下述部位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烟雾病患者发生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少见;(2)脑缺血所致的临床症状、体征:TIA或脑梗塞所致偏瘫、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尤其是小儿哭吵、过度通气或体育运动后易诱发。

2.辅助检查:包括头颅CT、MRI、CTA/MRA、脑血管造影、CTP/MRP、SPECT以及PET等。

其中脑血管造影是确诊烟雾病的金标准,有三个主要特征:1.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和(或)ACA和(或)MCA 起始段狭窄或闭塞;2.动脉相出现颅底异常血管网;3.上述表现为双侧性,但双侧病变的分期可能不同。

确诊烟雾病除了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以外,还需除外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数十种伴发疾病,这是烟雾病与烟雾综合征的主要鉴别点,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在治疗原则上并无明显差异。

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争议,为患者提供确实有效的治疗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不必逐一筛查数十种伴发疾病。

MRI/MRA也可用于诊断烟雾病,但只推荐应用于儿童及其他无法配合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在辨认自发代偿及制定手术方案等方面更应慎重。

CT和MR等脑实质检查可用于评估大脑结构的受损程度,CTP、MRP、SPECT以及PET等可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及脑代谢水平,有助于疾病分型、预后分析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3.实验室检查:目前诊断烟雾病主要依据形态学特征,尚缺乏分子标志或其他特征性的客观指标,如条件允许可做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神经内科5个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5个临床路径

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 年版)一、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照。

依据《临床诊断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第一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二级预防指南( 2010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2010 )。

1.起病忽然,快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半连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 1 小时内恢复,但可频频发生。

3.除外癫痫。

4.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临床诊断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 2010 )。

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拟订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齐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生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要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小并达到介入标准者予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扩充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时期不需要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尿惯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心电图;头颅 MRI 或 CT ,颈部血管超声。

2.依据详细状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同型半胱氨酸、TCD,CTA、MRA或 DSA ,心脏彩超、胸部X 线平片。

TIA临床路径表

TIA临床路径表
短 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 临 床 路 径 表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区床号: 住 院 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住院天数: 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7天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善病例
□○医患沟通,交待病情
□ABCD(附表3)评价,得分:分
□可考虑:抗“O”,抗核抗体,RF、Fg、蛋白C,抗凝血酶 Ⅲ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
□依据情下达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的检查
□如果使用华法令,每日测PT/INR
□血电解质、肾功能及血脂测定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可考虑:CTA、MRI/MRA、DSA、TCD、CTP/PWI、超声心动图(如果怀疑心源性栓塞)
□如患者不能出院,请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
□依据病情下达
临时医嘱:
□头颅CT情况(无增强)
□心电图
□胸部X线检查
□颈动脉超声、TCD
□超声心动图(必要时)
□可考虑:MRI/MRA、CTA、
□血RT、PT/APTT
□肝肾功、电解质、血糖
□血沉
□UA(如果发热)
□给予药物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
□汇总辅助检查结果
□评价神经功能状态
□必要时会诊(心脏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神经心理)
□汇总辅助检查结果
□评价神经功能状态
□必要时会诊(心脏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

缺血性卒中和TIA治疗指南

缺血性卒中和TIA治疗指南

六、一级预防
• 1危险因素:
• (1)定期监测血压。改进生活方式+降压药(Ⅰ、A) , 目标值120/80mmHg。高血压前期(120-139/8090mmHg),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糖尿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应给降压药(Ⅰ、A) • (2)定期监测血糖。改进生活方式+降糖药(Ⅳ、C)。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要强化治疗(Ⅰ、A) ,目标值低于 130/80mmHg (Ⅳ、C),治疗应包括ACEI类或血管紧 张受体拮抗剂(Ⅰ、A) • (3)定期监测血胆固醇。LDL-C>150mg/dl(3.9mmol)改 进生活方式(Ⅳ、C)+他汀类(Ⅰ、A) • (4)劝阻吸烟(Ⅲ、B) • (5)劝阻大量饮酒(Ⅲ、B)
• 后续实验室检查:略
• 高级卒中中心:
• • • • • • • • • • • 1 MRI /MRA /CTA 2 经食道PDE 3 DSA 4 TCD 5 颅内和颅外彩色双功能超声 6 神经放射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会诊 (远程医疗网络) 7 颈动脉手术 8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臵入术 9 脉搏、血氧、血压的自动监测 10 建立康复机构网络,提供连续的治疗
ESO2008缺血性卒中和TIA治疗指南 (摘要解读)
2003欧洲卒中促进会: (EUSI) 欧洲卒中委员会(ESC) 欧洲神经科联盟(EFNS) 欧洲神经科协会(ENS)
EUSI的宗旨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Ⅰ-Ⅳ级证据) 通过教育转变对卒中的认识和治疗模式 提高并完善 卒中治疗 降低卒中发病率 减轻卒中负担
一级预防
(5)房颤患者不能接受口服抗凝剂,建议服用ASA (Ⅰ、 A) (6)房颤患者,如有机械性人工瓣膜,建议长期抗凝, INR不低于2-3 (Ⅱ、B) (7)无症状颈内动脉狭窄>50%,口服小剂量ASA (Ⅱ、 B)

(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二、诊断依据:根据《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硝酸甘油不缓解(NIG);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直接PCI;2.静脉溶栓治疗;3.一般治疗;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再灌治疗目标:1.急诊PCl目标:从急诊室到血管开通(door-to ballon time)<90分钟;2.溶栓目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4 天六、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ICD10:I21疾病编码;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同时存在合并症.并发症者;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ECG;2. 心电监护;3. 血常规+血型;4. 凝血项;5. 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6. 肝、肾功能、离子、血糖;7. D-Dimer;8. 感染筛查血样采集(免疫四项)。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 血脂、ProBNP;2. 尿、便常规+OB、酮体;3. 血气分析;4. 胸片;5. 心脏彩超;6. 冠脉CTA。

高血压临床路径

高血压临床路径

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高血压病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无并发症者(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高血压水平分级(1)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高血压病(疾病编码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3级高血压或须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2.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 治疗目标:(1)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2)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3)年轻人或同时患有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D0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等;2.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3.病理:穿刺或活检。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肿瘤条件允许的乳腺癌患者;3.其它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D05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肝肾(血脂:老年人)全项、输血九项、凝血四项;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和肺功能(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为第一、二代头孢类;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7天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4.术后镇痛泵的应用;5.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6.病理:冰冻+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无,根据当时病人情况而定。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无皮瓣坏死;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或合并症。

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版

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版

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内动脉狭窄或颈总动脉狭窄(ICD-10:I65.201\I65.202\I63.201\I63.2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2010)。

1.临床表现:无症状或颈动脉系统TIA/脑梗死表现(主要表现为单眼盲;病变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伴不同程度的失语,非优势半球病变伴失用或体像障碍等;其他少见表现为意识障碍、共济失调、不随意运动及偏盲等)。

2.辅助检查:颈动脉超声、TCD、CTA、MRA和DSA证实颈动脉存在明确的狭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2010)。

1.颈动脉狭窄内科治疗。

2.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

3.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CAS)。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 C D-10:I65.201\I65.202\I63.201\I63.202颈内动脉狭窄或颈总动脉狭窄疾病编码。

2.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3)X线胸片、心电图;(4)头颅MRI/CT、颈动脉血管超声和TCD。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化验检查: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CRP、ESR等;(2)超声心动图检查;(3)影像学检查:CTA、MRA或DSA、灌注CT或灌注MRI等。

TIA临床路径表

TIA临床路径表
□○血液流变学
□○胸片
□○心电图
□○头颅CT/头颅MRI+MRADWI(必要时PWI)
长期医嘱:
□○神经科常规护理
□○饮食医嘱
□○血压监测
□○并发症管理
□○伴发病管理
□○血脂管理
□○抗血小板聚集评估及使用
□○抗凝治疗评估及使用
临时医嘱:
□○颈动脉彩超
□○椎动脉彩超
□○经颅多普勒
□○必要时CTA/MRA
TIA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ICD10:G45.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筛选相关检查
□○明确TIA的诊断
□○上级医师查房
□○分析检查结果
□○并发症管理
□○伴发病管理
□○血脂管理
□○抗血小板聚集评估及使用
□○抗凝治疗评估及使用
临时医嘱:
□○复查必要的检查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帮助病人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出院指导
长期医嘱:
□○停长嘱
临时医嘱:
□○今日出院
并发症处理
□有
□无
对症治疗
□○有
□○无
护理
工作
□○病情监测
□○进行疾病宣教
□○执行相关医嘱
1.
2.
签名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医生签名:
时间:
主管医生签名:

普外科8种临床路径护理表单

普外科8种临床路径护理表单
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 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护理记录单、 健康教育评价表)
入径日数
入径第1天
入径第2天
入径第3天 手术日
入径第4-5天
手术后第1-2天
入径第6-7天 出院日
主要护理 工作
1、入院护理评估(提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 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 表、入院护理评估表)
入径日数
入径第1天
入径第2天
入径第3天 手术日
入径第4-5天
手术后第1-2天
入径第6-7天 出院日
主要护理 工作
1、入院护理评估(提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 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 表、入院护理评估表)
2、相关介绍和健康教育(提 示:住院须知、健康教育评 价表)
入径第4-5天 出院日
主要护理工 作
1、入院护理评估(提示: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 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入院护理评估 表)
2、相关介绍和健康教育(提示: 住院须知、健康教育评价表)
3、指导患者完成相关辅助检查(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
4、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提示: 健康教育评价表)
3、术后护理评估(提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 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导管风险 评估、监控表)
4、术后健康教育(提示: 健康教育评价表)
1、指导共办理出院手续(提示:出院评估单、护理
记录单)
2、进行出院健康教育(提示: 健康教育评价表)
3、出院护理评估、带药指导(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入径日数
入径第1天 手术日

TIA临床路径

TIA临床路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 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 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 G45.1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 .必需检查的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抗“ 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4)头颅MRI或CT,颈动脉血管超声。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川,TCDCTA MRA或DSA 灌注CT或灌注MRI。

七)选择用药。

1. 抗凝药物:排除抗凝治疗禁忌症后可给予①肝素加华法令;②单独口服华法令;③单独用低分子肝素。

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 必要时可予他汀类降血脂药。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路径及表单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路径及表单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路径一、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ICD-IO:160-169),病情处于急性期。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临床表现:(1)破裂动脉瘤:①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出血、脑室出血或硬®膜下腔出血等。

其中SAH 最为常见,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②脑血管痉挛症状:症状通常逐渐发生,表现为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③癫痫发作:可发生抽搐,多为癫痫大发作;④脑积水:动脉瘤出血后,可因凝血块阻塞室间孑质中脑导水管,引起急性脑积水;或基底池粘连、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引起慢性J脑积水;(2)未破裂动脉瘤: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癫痫、TIA发作等,也可无任何症状,经查体或其他原因偶然发现。

2 .辅助检查:(1)头颅CT:是SAH首选诊断方法,通过CT扫描还可评定以下方面:①脑室大小:部分动脉瘤破裂患者立即发生脑积水;②血肿,有占位效应的脑内血肿或大量硬脑膜下血肿;③梗塞;④脑池和脑沟中出血量:血管痉挛的重要预后因素;⑤合并多发动脉瘤时,CT可以初步判断责任动脉瘤;⑥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头颅CT初步预测动脉瘤的位置:出血主要在侧裂及鞍上池,侧裂周围额颍叶伴有血肿者高度怀疑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2)CT脑血管造影(CTA):多数情况下可以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有无多发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动脉瘤的钙化情况,以及病变与骨性结构解剖关系。

(3)腰椎穿刺:SAH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但目前不应当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降低脑脊液压力有可能因增加跨血管壁压力而导致再出血,故建议仅用于CT不能证实而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应当使用较细的腰椎穿刺针,放出少量脑脊液(几毫升)即可。

TIA临床路径

TIA临床路径

医疗废物处理费2.3元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1.0g)、泮托拉唑注射液(40mg)、奥扎格雷注射液 (80mg:250ml)、疏血通针(6ml)、长春西汀注射剂(20mg)、低分子肝素钠 (2ml)(用药7天停药) 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硫酸氢氯吡 格雷片(75mg)(可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1.0g)(可选)、格列美脲片 (2mg)(可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可选)、脑栓通胶囊(1.2g)
2-8天合计约6000元 临时医嘱 成分输血(可选)
血常规18元(可选) 凝血4项(可选) 复查生化、血脂血糖(可选) 酌情使用激素(可选) 对症补液治疗(可选) 共计约2000元 输液治疗9.52元 留置针22元 吸痰28元(可选) 静脉穿刺术11.9元
护理工作 入院评估;入院宣教;吸痰28元(可选) 吸氧 动静脉留置针22元 输液治疗9.52元 静脉穿刺术11.9元 共计约44.03元
TIA需住院8天左右。检查费用:3500元;所有费用以8天计算:床位费:240元;护理费 :1100元;医疗废物处置费:20元;静脉穿刺:95.2元;留置针:44元;输液治疗费: 76.16元;动静脉置管护理:96元;吸痰56元;吸氧:400元;所需药品费用约5600元。
TIA患者住院费用约9000-12000元。
药物治疗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1.0g)、泮托拉唑注射液(40mg)、 奥扎格雷注射液(80mg:250ml)、疏血通针(6ml)、 长春西汀注射剂(20mg)、低分子肝素钠(2ml) 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硫酸氢氯吡 格雷片(150mg)(可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1.0g)(可选)、格列美脲片 (2mg)(可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可选)、脑栓通胶囊(1.2g) 共计约620元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中华医学会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中华医学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或J44.101)(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3.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一般治疗:吸氧,休息;2.对症:止咳化痰、平喘;3.抗生素;4.呼吸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编码(ICD10 J44.101 或ICD10 J44.001);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1-3天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术前免疫八项;(3)痰涂片找细菌、真菌及抗酸杆菌,痰培养+药敏试验,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军团菌抗体;(4)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肺功能(通气+支气管舒张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超声心动图;(2)肺CT;(3)腹部超声;(4)下肢超声。

(七)治疗方案。

1.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2. 控制性氧疗;3. 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4. 机械通气(病情需要时);5. 其他治疗措施。

(八)出院标准。

1.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不超过4h一次;2. 患者能进食和睡眠,睡眠不因呼吸困难而唤醒;3. 患者能在室内活动;4. 低氧血症稳定,高碳酸血症得到改善或稳定,动脉血气稳定12-24h;5. 患者临床稳定12-24h;6. 患者能理解吸入药物的规范使用。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标准住院流程(普通外科)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标准住院流程(普通外科)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门脉高压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ICD-10:K76.6)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和体征: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2.实验室检查:血细胞三系减少;3.特殊检查:结合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CT、放射学检查(如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肝血流量测定、核素心肝比值测定、肝活检(必要时可做骨髓穿刺)的结果。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使用三腔两囊管:一般止血措施难于控制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2.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结扎术: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3.门体分流术:(1)脾肾分流术适应症:①有明显门静脉高压,伴广泛的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并有严重的或反复多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者。

②门静脉高压患者,影像学检查未能显示门静脉或虽能显示而直径较细者。

(2)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适应症:①有明显门静脉高压,伴有广泛的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并有严重的或反复多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者;②门静脉高压症出血已行脾切除术病人;③门静脉血栓形成肝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3)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适应症:①适用于治疗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静止期伴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患者;②对于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大出血患者,经短时间综合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争取在出血后24小时内急诊手术;③对于曾行脾切除及其他手术而复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如门静脉通畅,无血栓形成者亦可实行本手术;④患者的肝功能分级属Child A 级或B级。

4.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适应症:(1)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者,肝功能分级为I 、II级(中华医学会分级)或ChildA、B级。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外周T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ICD-10:C84.400)。

(二)诊断及分期依据。

根据《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2016)》,《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ofTumors.Pat hologyandGeneticofTumorsofHaematopoieticand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常伴有脾脏累及和骨髓侵犯。

瘤块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有相应临床表现。

可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症候。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可升高。

侵犯骨髓可造成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升高;涂片或可见到淋巴瘤细胞。

3.病理组织学检查:系确诊本病必需的依据。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5、CD7)、CD45RO、CD43,大多病例CD4+/CD8-,部分大细胞的肿瘤可表达CD30,仅极少数结内PTCL病例表达CD56和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granzymeB、perforin),偶可检出EB 病毒(多在反应性B细胞中)。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PTC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3+、CD45RO (UCHL1)+、CD43(Leu22)+、CD20(L26)-、CD79a-、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90%患者有TCR基因重排,以γ位点的重排多见。

遗传学异常较常见,如+7q、+8q、+17q、+22q、5q-、10q-、12q-、13q-等。

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支架

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支架

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支架血管成形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支架患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症状性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ICD-10:I77.107,I77.131,I65.007,I65.008):主要包括锁骨下动脉狭窄、椎动脉V1或V2段狭窄。

锁骨下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或椎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ICD-9-CM-3: 00.6401,00.6408,00.6402,00.6403)(二)诊断依据根据《神经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通过临床表现和/或辅助检查可诊断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

依其临床症状的有无,可分为症状性狭窄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1.临床表现:(1) 脑低灌注症状:头痛、头晕,以运动、情绪激动及应激后为甚;(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度狭窄常表现为眩晕、耳鸣、共济失调及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h 内完全恢复。

影像学检查无脑局灶性缺血性病变。

(3) 缺血性脑卒中:偏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偏盲,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闭锁综合征等,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无完全缓解。

2.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征。

3、辅助检查: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证实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显示动脉狭窄,管腔内充盈缺损。

CTP或MRP或SPECT显示脑灌注情况。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神经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拟诊断为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的患者,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依据患者是否存在与相应狭窄部位以及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关的临床症状。

症状性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患者,DSA显示局部狭窄程度在70%以上者进入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无症状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患者,即使DSA 显示局部狭窄程度在70%以上者不进入外科治疗临床路径;症状性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患者,DSA显示局部狭窄程度小于70%者不进入外科治疗临床路径;其余患者进入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内科治疗临床路径;DSA显示有椎动脉“盗血”者进入外科治疗临床路径;DSA显示狭窄程度小于70%,但斑块有溃疡者进入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自阶段至长/临组号必选标志项目标志医嘱类别13长1必选医嘱项目文字
13长1必选医嘱项目文字
13长1必选医嘱项目项目
13长2必选医嘱项目项目
13长2必选医嘱项目文字
13长2可选医嘱项目文字
13长3可选医嘱项目文字13长45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45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45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1长31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1长32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17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17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1长16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1长16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27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27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27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27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28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28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28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45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45可选医嘱项目药品13长45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45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45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3长45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11临30可选医嘱项目项目
11临30可选医嘱项目项目
医嘱内容数量计价单位单价项目金额每次剂量内科护理常规00
住院诊查费00
Ⅱ级护理1日 6.0006
低盐低脂饮食1日10.00010
家陪一人00
卧床00
持续吸氧片00
介宁片2片0100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020氯比格雷片2片050低分子肝素钙1支005000精氯化钠250ml1袋00250丹参川芎嗪针2支010精氯化钠250ml1袋0250血塞通注射液2支0400精氯化钠250ml1袋00250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2支0400精氯化钠250ml1袋0250谷红针2支010精氯化钠250ml1袋0250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2支0160精氯化钠250ml1袋0250丹红注射液2支020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瓶0200吡拉西坦注射液2瓶020 706代血浆1瓶0500右旋糖酐1瓶0500倍他司汀注射液1瓶0500罂粟碱针2支030头颅MRI、MRA1次00
头颈部CTA1次00
计量单位用药途径用药频次指定执行科室mg口服1/日
mg口服1/日
mg口服1/日
IU皮下注射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g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g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g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l静脉滴注1/日
mg静脉滴注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