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新人教版[修改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新人教版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与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与学重难点: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与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成果,疏通文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借助页下注释,读准字音。
2、反馈预习情况。
向大家推荐认为值得积累或要引起注意的字词。
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词请求帮助。
学习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遂:于是,便至: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2、请学生翻译全文,要求其余学生能做出中肯评价。
3、.全班齐读短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考虑到本文篇幅不长且难于理解的字词不多,因此本文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以交流预习成果的形式展开,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诵读,体会作者情感,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的兴趣及能力。
)4、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1).请同学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2).教师补充对苏轼的看法。
师:关于苏轼,刚才大家都说了,苏轼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地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
看来他们真的该好好地学一学苏轼,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苏轼这里获得使人生快乐的真谛。
(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了解苏轼,一方面是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多些介绍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难句解疑,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1.文中哪一个词可以让我们看出苏轼此时的处境?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苏轼心情如何?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2、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歌曲《水调歌头》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
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
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自此障碍。
1、课文视频2、疏导字词遂至 ( ) 亦未寝 ( )藻荇 ( ) 竹柏( )3、指导朗诵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板书文题)二、作者、写作背景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
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
经圣元年(1094)。
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三、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朗读:⑴读准字音:相与(yǔ)藻(zǎo)荇(xìnɡ)⑵读出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教师须提醒学生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翻译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优美语言,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感情,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三、写作背景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
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
苏东坡蓬头垢面、跌跌爬爬地带罪从湖州向黄州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到了荒凉的小镇黄州。
在黄州,他无薪俸,生活困难,便租50亩荒地(城东坡之地)经营,故称苏东坡。
在黄州,他完成了千古流芳的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苏东坡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了海南。
历典八州,行程万里,却能够随遇而安,一路走来一路歌,越贬越豁达——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正如他自己在黄州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补充:•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四、自学指导一: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
读两遍,断句子。
读三遍,看注解。
读四遍,握文意1、给加点字注音。
解()衣藻荇()遂()至未寝()2、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感受文中描写语句的精妙。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一、课前故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记者采访放牛娃,问:”你为什么放牛?”“赚钱。
”“赚钱干啥?”“娶老婆。
”“娶老婆干吗?”“生娃娃。
”“为什么生娃娃?”“让他放牛。
”初听很可笑,可是仔细一想,我们很多人的一生不是这样过的吗?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
看来人生很无趣啊,是不是?我们今天通过学习一篇古文来看一个人,让这个人告诉我们人生该怎样度过.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
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惊人的成就。
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
诗:他与江西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他开创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
绘画:他擅长画竹,自成一体。
2、背景介绍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
政治上屡遭贬谪。
这篇文章就写于苏轼经历他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三、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字注音。
遂() 寝( )藻( )荇()柏( )2、请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答
《第27课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知识连接】1、文体常识(1)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3)谢中书, 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徵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4)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陶弘.景______夕日欲颓.______ 沉鳞._____ 竞跃.______ 欲.界之仙都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2、自读3—5遍,读熟。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及翻译各句(借助课下注释)答谢中书..________书.______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
青林翠竹,四时.______俱._____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雾将歇.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_竞跃.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7 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赛课导学案_18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导入新课:在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也就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这个普通的夜晚,在承天寺苏轼和他的朋友张怀民,因为一轮明月没有睡着觉,饱览了承天寺的夜景,并写下了一篇日记。
这轮明月连同这篇日记至今还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就和这位大文豪作家来一次心灵之约,共同走进他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学习目标:1、理解所记之事,品味所描之景。
2、说出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诵夜游之文。
2、译夜游之意。
(解释划横线的词语)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以上的词语,你还在哪里学过,在那句话中是什么意思?)户:《木兰诗》“木兰当户织”,户:门欣然:《咏雪》“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桃花源记》“豁然开朗”“屋舍俨然”“怡然自乐”然:……的样子者:《三峡》“故渔者歌曰”《答谢中书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者,的人遂:《孙权劝学》“肃遂拜蒙母”遂:于是,就《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遂:终于如:《核舟记》“如有所语”,如:像盖:《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盖:原来但:《木兰诗》“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4、说夜游之事。
(用原文回答)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起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结果:看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自然美景,悟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人生哲理。
5、赏夜游之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比较以上两个句子,哪个句子更妙,为什么?6、品夜游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关于教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文章仅84个字,却制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遇,转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因此,教学时必然要运用向来强调的知人论世的念书方式,让学生课前积存作者苏轼的有关情形,专门是作者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通过反复的朗诵、琢磨,深切明白得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并从作者关于挫折窘境的旷达胸怀取得教益。
内容大意,知人论世解读作品等,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学生这些方式能力的强化而加以包办,力戒以讲读为主的教学,应切实强化落实以学生自主阅读。
课程目标:一、从作者的人一辈子聪慧取得教益,培育学生面对挫折乐观旷达的情操。
二、感知文章内容大意,体味文章情景融合的境遇。
3、强化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强化知人论世、反复朗诵、借助注释工具书的学习方式。
一、预习导学:一、填空:《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伙儿”当中。
二、说明划线的词语:(1)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3)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相与步于中庭()3、翻译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刻( ),地址( ), 人物( ),起因( )。
五、本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的情感。
二、学习、研讨: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新人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能阅读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背诵课文】【易错词语】一、【复习检测夯实基础】(一)作品作者:1.《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字,号,()时期文学家、书画家。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2.请说说文章题目的意思:(二)词语解释: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欲户欣然念为乐遂寝相与步于中庭空明藻、荇交横盖但闲人耳(三)【原文填空】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二、【虚词归类总结用法】三、【手法运用掌握方法】文中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四、【内学外用解决问题】【一】《记承天寺夜游》《王者何贵》比较阅读:【甲】《记承天寺夜游》【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9.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A.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B. 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C.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0.解释下列加重的词语。
(2分)⑴桓公仰而视天而:⑵背之则亡亡: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译文:⑵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译文:12.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请你列举一位并说出他的观点。
(3分)答:【二】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山东淄博卷)(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感受文中描写语句的精妙。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一、课前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记者采访放牛娃,问:”你为什么放牛?”“赚钱。
”“赚钱干啥?”“娶老婆。
”“娶老婆干吗?”“生娃娃。
”“为什么生娃娃?”“让他放牛。
”初听很可笑,可是仔细一想,我们很多人的一生不是这样过的吗?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
看来人生很无趣啊,是不是?我们今天通过学习一篇古文来看一个人,让这个人告诉我们人生该怎样度过.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
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惊人的成就。
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
诗:他与江西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他开创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
绘画:他擅长画竹,自成一体。
2、背景介绍
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
政治上屡遭贬谪。
这篇文章就写于苏轼经历他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字注音。
遂() 寝( )藻( )
荇()柏( )
2、请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
⑴月色入户
⑵欣然起行
⑶念无与为乐者
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⑸相与步于中庭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
⑺水中藻、荇交横
⑻盖竹柏影也
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二课时
研读及赏析
一、读一读。
有感情有节奏朗读课文,争取课堂上完成背诵。
二、想一想
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2、作者夜游承天寺的时间?从文中找出作者夜游的起因?
3、为何要找张怀民一起夜游?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4、找出文中作者集中写景的句子,并简要作者眼中的景物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分析写作方法。
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美景吗?
5、文中抒发感慨的语句是哪句?试体会并分析此时作者内心的情感。
6、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闲人”?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后感悟与积累
1、从苏轼的人生经历中你读到了什么?
2、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多情的。
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
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怀。
请你课下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四、练一练
2006福建泉州
㈠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1-----5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⑵何()夜无月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解衣欲睡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积水空明
A B C D
通俗易懂行万里路私心杂念深明大义
3、翻译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
4、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4分)
句子:
景物特点:
5、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2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借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