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合集下载

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2023章节测试答案_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智慧树知到答案

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2023章节测试答案_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智慧树知到答案

我的答案:ABCD 3、“实而不能满者”是指: A、六腑 B、五脏六腑 C、五脏 D、奇恒之腑 我的答案:A 4、肝的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调畅气机 B、调畅情志 C、帮助消化 D、调节生殖机能 我的答案:ABCD 5、肝在志为怒,对怒的理解,下列哪项不正确?
A、思虑 B、抑郁 C、烦躁 D、紧张、压力大 我的答案:A 6、从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可以得出,下列哪些症状是属于心的 病变所特有的? A、纳少、腹胀、便滤 B、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C、胸胁胀满疼痛 D、腰膝酸软 我的答案:B 7、根据牌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可以看出,以下哪些症状是属于 D、胸胁胀满疼痛
D、小儿指纹鲜红,为外感风热表证 我的答案:D 第七章测试 1、中医认为舌苔的形成与有关? A、食物残渣 B、脱落细胞 C、胃气熏蒸 D、细菌和粘液 我的答案:C 2、舌诊脏腑分部,一般认为舌根属: A、肝胆 B、肾 C、脾胃 D、心肺
我的答案:B 3、肝胆在舌面上的分属部位是: A、舌中 B、舌尖 C、舌边 D、舌根 我的答案:C 4、正常的舌象,可概括为: A、淡红舌,薄白苔 B、大红舌,薄白苔 C、淡白舌,薄白苔 D、淡红舌,无苔 我的答案:A 5、下述哪项不是淡白舌的主病:
3、下列哪项属少神(神气不足)的表现: A、精神不振 B、两目晦暗 C、面色无华 D、形体羸瘦 我的答案:A 4、在望面部色泽时,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望泽比望色更重要。 我的答案:√ 5、中国人正常皮肤颜色,应该是: A、桃红 B、雪白 C、大红 D、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我的答案:D
6、影响面部色泽的因素有: A、运动 B、水土 C、情绪 D、气候 我的答案:ABCD 7、红色面容,主要见于: A、实热证 B、虚热证 C、戴阳证 D、瘀血证 8、白色的面容,主要见于: A、阴虚证 B、实热证

第四节津液

第四节津液

上一节我们讲了精气血津液神中的第三部分血,分别介绍了血的基本概念、血的生成、运行及功能。

下面我们也按这个思路来学习第四节,津液。

第四节津液津液和精气血一样,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那么什么是津,什么是液,津和液有什么区别,津液在人体内是怎样生成的,它生成后又是怎样在人体内输布、排泄的,津液具有哪些功能,这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个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一)津液概念在中医学的津液学说当中,将津液的含义定义为,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从津液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核心是一切正常的水液,从内容来看,它包括人体各脏腑组织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前面我们讲五行时候讲到的泪汗涎涕唾都属于津液的范畴,它的功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二)津液异同津液虽说都是指机体一切正常水液,但我们中医学在理论上常常又把津和液两者区别开来。

它俩的联系,它俩共同的基础是什么呢?它们两个都是来源于饮食水谷,都是靠脾胃所化生水谷精微,这一点它们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根据它们的性状、分布、功能和阴阳属性,又把津和液加以区别。

《灵枢﹒决气》中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人的肌腠疏泄太过,汗出过多,这样的汗就叫做津。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饮食入胃,水谷精微充满于周身,外溢部分输注于骨髓中,使关节曲伸灵活;渗出的部分可以补益脑髓,散布到皮肤,保持皮肤润泽的物质,就叫做液。

从性状上看,津,质地清稀,流动性大;而液,质地粘稠,流动性小。

分布上,津由于流动性大,主要分布在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之间,并能进入血脉之中;而液由于流动性小,则是灌注到骨节、脏腑、脑、髓等处。

功能上,津由于流动性大,类似于水,所以它主要起滋润作用,滋润皮肤、肌肉、孔窍;而液,它流动性小,营养物质比较充分,所以它主要起濡养作用。

人体津液的完全讲解!(中医人必学基本功)

人体津液的完全讲解!(中医人必学基本功)

人体津液的完全讲解!(中医人必学基本功)津液的概念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与气相对而言,性质属阴,故也有“阴津”、“阴液”之称。

津液涵盖范围广泛,主要是指脏腑组织内的液体及其代谢物,包括涕、泪、唾等分泌物以及汗、尿等排泄物。

津液遍布周身,在脉内可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在脉外则灌渗于脏腑器官以及组织间隙之中。

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两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在生理上,津的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多分布于机体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着滋润的作用,并能渗入血脉,以化生血液。

液的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着濡养作用。

在病理上,则有“伤津”和“脱液”的不同,津伤易补而液脱难复,临床辨证时当加以区分。

津与液虽有一定的区别,但两者同源于饮食水谷,生成于中焦脾胃,都是流动于体内的液态物质。

因此,在代谢活动中常互相补充、相互转化,在病理上也常相互影响,故常常津液并称,而不加严格区分。

津液的代谢津液的代谢,是指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是多脏腑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

《素问·经脉别论》将此过程简要地概括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一)津液的生成津液来源于水谷,主要通过脾胃和大肠、小肠等脏腑的气化活动而生成。

具体言之,饮食入胃之后,经胃的腐熟消化,输送于脾,再通过脾主运化及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的功能,吸收其中的液态物质而生产津液。

大肠主津,在传化糟粕的过程中,也能吸收其中的部分水分,使粪便成形。

可见,津液的生成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有充足的水饮类食物摄入;二是在脾的主导作用下,经胃、小肠、大肠参与而共同完成。

因此,若脾气的运化及胃肠的吸收功能虚亏或失调,都会影响津液的生成,导致津液不足的病变。

(二)津液的输布津液生成之后,在脾、肺、肾、肝和三焦等脏腑的协调配合下,完成津液在体内的输布。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习题集第四章精气血津液一、选择题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E。

肺气答案:C。

选择题中的问题都是关于精气血津液的基本知识点。

本题中询问的是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哪一种,正确答案是营气。

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A。

肝 B。

心 C。

肺 D。

脾 E。

肾答案:A。

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正确答案是肝。

3.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

防御作用B。

温煦作用C。

气化作用D。

推动作用E。

固摄作用答案:B。

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正确答案是温煦作用。

4.下列哪项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A。

汗 B。

尿 C。

呼气 D。

呕吐物 E。

粪答案:E。

下列哪项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正确答案是粪。

5.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A。

心气 B。

肾气 C。

卫气 D。

宗气 E。

肺气答案:E。

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肺气。

6.充养脑髓,滑利骨节的主要物质是()A。

气 B。

血 C。

津 D。

液 E。

精答案:B。

充养脑髓,滑利骨节的主要物质是血。

7.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为气的何种功能减退()A。

防御作用B。

固摄作用C。

温煦作用D。

推动作用E。

气化作用答案:D。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为气的何种功能减退,正确答案是推动作用。

8.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能生气答案:B。

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气能行血。

9.气的哪项功能减退易于引起感冒()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

防御作用D。

气化作用E。

固摄作用答案:C。

气的哪项功能减退易于引起感冒,正确答案是防御作用。

10.布散于肌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A。

精 B。

血 C。

津 D。

液 E。

气答案:C。

布散于肌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津。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的关系

2.魏某,男,36岁。腰痛,下肢水肿,反复发作六年,一月来下肢水肿再作,
腰部冷痛,喜暖畏冷,尿少,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头晕目眩,舌淡胖嫩, 脉沉细。请作出气血津液辨证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辨证:阴水—脾肾阳虚,水湿不化。 分析: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脏,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则为水肿,患者反复水 肿,腰部冷痛,喜暖畏寒,尿少,为肾阳不足的表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为脾气不足的表现。头晕目眩,舌淡胖嫩,脉沉细是阳气不足的表现。综合 ,患者属脾肾阳虚,水湿不化的阴水。
气与津液 在生理关系上是 相互滋生 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的。 在病 理变化上又是相互影响的。 在治疗上 亦诚如 唐容川《血证论》所说 “ 气与 水本属一 家 治气即是治水 治水即是治 气” 亦正 揭示了气与津液的相互关系。
虚衰——气化功能正常 减弱——津液化生充足 不足 脾胃之气充盛
气推动和调控津液的正常输布和运行, 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和运行的动力。
脾胃化生
津液
脾,肺,肾,肝,三焦之气的推动
代维 谢持 的体 平内 衡津 液
全身
滋润、营养
肺,大肠,肾,膀胱等肝腑之气的推动和气化
浊液和剩余的水分转化为汗、尿排出体外
[病理]
气虚→推动无力→水湿内停→气不行水
气滞→运行不畅 津液停聚—水湿内停—气机不畅(水停气滞)
[治疗方法]
行气与利水、健脾益气与祛湿之法配合应用。
津液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和升降。
气能摄津,是指气能够控制津液的排泄,
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气对津液的固摄是通过各脏腑之气的作用来实现的
津足则气旺,化生津液不足可以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 以至气血的不足
津能载气
津液是气运行的载体之一,在血脉之外,气的 运行必须依附于津液,否则气漂浮失散无归, 故曰:津能载气 津盛则气有所归,津盛则气盛 生理 津行则气机调畅,津行则气行

津 液 论

津 液 论

津液论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唾等。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在机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范畴。

津液广泛地存在于脏腑、形体、官窍等器官的组织之内和组织之间,起着滋润濡养作用。

同时,津能载气,全身之气以津液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并发挥其生理作用。

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也有密切关系。

所以,津液不但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与液虽同属水液,但在性状、功能及其分布部位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区别。

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灵枢〃决气》说:“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一般地说,性质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并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者,称为津;其性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者,称之为液。

如《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五谷之精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津和液本属一体,同源于饮食水谷,均赖脾胃的运化而生成。

两者在运行、代谢过程中又可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在病变过程中又可以相互影响,故津液常并称,一般不予严格区别。

只是在“伤津”和“脱液”的病理变化时,在辨证论治中,方须加以区分。

二、津液的代谢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一个涉及多个脏腑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复杂的生理过程。

《灵枢〃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对津液代谢过程的简要概括。

(一)津液的生成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是通过脾胃、小肠及大肠吸收饮食水谷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的。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三章气血津液

脾:全身之血全赖于脾气统摄。 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肝主疏
泄而调畅气机。 各脏腑功能相互协调进行,具体表 现在推动力和固摄力这两种力量的 协调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运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1.营养滋润全身:循行于全身,内至脏腑, 外达皮肉筋骨。 表现在面色、肌肉、皮肤和毛发、感觉和运 动的灵活等。 “目受血而能视,蹄受血而能行” 若血不足----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毛发 干枯、肌肤干燥、四肢麻木等。
2.温煦作用
气是机体热量的来源。机体正常体温的 维持,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 动,血和津液的运行等,都依赖气的温 煦作用。
《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
若气的温煦作用失常,既可出现体温低下、畏寒 喜热、四肢不温、血和津液运行迟缓等寒象;
若气聚过多,气郁化火,出现恶热喜冷、发热、 心烦躁扰等热象。
《灵枢》:“卫气者,出悍气之慓疾,先行 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也”。
[生成]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 精气中最富活力的部分所化生。
[分布] 卫气经肺的宣发,运行于脉外,皮肤、 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功能] 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二是温煦脏腑、肌肉、皮毛等;
三是调节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
(二)气是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动物体要从自然界吸入清气,经脾胃 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之气,再转化为 宗气、营气、卫气、血、津液等,起 到营养全身各脏腑器官,维持其生理 活动的作用。
二、气的生成
一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它藏之于肾, 是动物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
二是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 谷精微之气,即后天之气。
(1)宣发至全身和体表;(2)肃降至肾和膀 胱。 肾的气化作用(分别清浊),

气血津液学说是研究机体基本物质的生成、输布和其生理功能

气血津液学说是研究机体基本物质的生成、输布和其生理功能

(二)宗气
宗气,又名“大气”,是积于胸中之气。 • [生成] 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 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 • [分布]宗气聚集于胸之“膻中”处。上出咽喉,贯注心肺之脉, 下蓄丹田,经气街穴注足阳明经经而下行至足。 • [功能] 一是走息道以司呼吸 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

(三)营气
(三)血的功能
1、营养滋润全身 循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 表现在面色、肌肉、皮肤和毛发、感觉和运动的灵活等。 若血不足----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毛发干枯、肌肤干燥、 四肢麻木等。 2、运载气以达全身 血为气之母。
33-19
三、津液
•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津液也是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禀受于先天: 使胚胎形成、胎儿发育及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生殖。 •长养于后天: 水谷精微与清气化为精气,充养先天之精,滋 养机体脏腑肢节,并推动脏脏的生理功能。
(一)精的分类
广义之精
狭义之精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
促 后天之精 养
(二)精的代谢
精的代谢过程,分精的生成、贮藏和施泄等三个不同而 相关联的阶段。
• 营卫二气都源于水谷之精的化生,来源相同(宗气)。 • 营气与卫气之间又可相互化生,相互资助。 • 营气在脉中,若游出脉外则为卫气;卫气行脉外,若进入脉中则为营气。 营气与卫气分之为二,合二为一。 • 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 量和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 • 若营卫二者失和,则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 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
精、气、血、津液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
神的作用

中医学导论四

中医学导论四


饮食 脾胃
肾阳暖脾
(一)津液的生成
脾胃运化、小肠主液、大肠主津。
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一起上
输于脾,通过“脾气散精”作用而布散全
身。
(二)津液的输布
1.脾气散精 2.肾主津液 3.三焦决渎 4.肝主疏泄 5.肺主行水
(三)津液的排泄
1.汗、呼气 2.尿
3.粪
三、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津滋润作用明显。液其营养作用明显。 (二)化生血液 (三)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凝而留止。”
与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宗气者, 动气也。凡呼吸言语声音,以及肢体运动, 筋力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
(三)营气
1.基本含义: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 气。由于营气行于脉中,化生为血,营气 与血可分而不可离,故常称“营血”。营 气与卫气相对而言,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在外者属于阳,在内者属于阴,故又称 “营阴”。
清气所组成,积聚胸中,以贯心脉。
分布: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
其向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向下
注于丹田(下气海),并注入足阳明之 气街而下行于足。其贯入心者,经心脏 入脉,在脉中推动气的运行。
3.主要功能
走息道而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
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贯心脉而行气血:“宗气不下,脉中之血,
第一节

气是不断运动的、极其细微的物质。生命的 基本物质,除气以外尚有血、津液、精等, 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所化生的。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是构成机体生命的物质 1.机体是天地之气交感的产物 《素问》:“言人者求 之气交”。“人以天地 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合气,命之曰

第四节津液

第四节津液

(二)充养血脉
津液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于脉中, 化生为血液,滋润濡养全身。 津液可调节血液浓度,即 (三)调节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对平衡 通过汗液和尿液的代谢
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小结
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清稀者 为津,稠厚者为液。津液具有滋润濡养、充 养血脉等作用。 津液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全身 多个脏腑共同参与完成。主要与肺、脾、肾、 胃、肠、膀胱、三焦有关,与心、肝等脏也 有一定联系。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
三焦决渎
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
(三)津液的排泄
肺 宣发 皮毛 汗液 呼吸时呼出水气

肾气蒸化 尿液 体外 尿液不会随时漏出。
大肠
传化糟粕,带走一部分残余水分。

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濡养
液 稠厚 营养
分类
津 清稀
滋润
分布
流注关节 ——滋润骨节 渗注骨腔 ——充养骨髓、脊髓、脑髓 输注于孔窍 ——滋润官窍 渗于体内 ——濡养脏腑 布散于体表 ——滋润皮毛肌肉
濡养作用

津液的代谢
(一) 津液的生成
受纳腐熟
饮食物

游溢精气
小肠
主液

全身
大肠
主津
(二)津液的输布
将津液 上输于 肺
宣降
脾气散精
灌溉四旁,将津液直接向四周 布散致全身各脏腑
宣发
布散 布散 代谢后 的浊液
体表和上部 下部和内部脏腑
肺主行水
肃降
肾和 膀胱
肾主水
肾气可推动水液的输布代谢
肾气的蒸化 清 肺 全身 浊 尿液

津液的基本概念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

(二) 气的运动形式
1.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升降出入是宇宙万物气运动的普遍规律,人类生活在宇宙 之中,正是由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才产生了人体的各种生 理活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具体体现在脏腑、经络、形体、 官窍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之中。例如,心之行血,肺之呼 吸,肢体运动,眼睛视物,声音语言等。
《素问· 宝命全形论》:“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医门法律》:“ 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
2. 精气是生命的基础
《灵枢 · 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 生,是谓精”。“两神”即父母之精气,父母之精气相合, 形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具有遗传的特性,先身而生,并逐 渐生长发育为新的个体。随着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 窍各部分的形成,其生理功能也随之产生。精气是构成人 体的生命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
一、气的基本的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不 断运动、活力很强、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 (一)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1. 人是天地之气交感的产物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气化生万物的机理,古代学者以“阴阳交感”的理论来解释。 天地之气相互交感,阴阳二气运动变化,气和而化生万物。 人与万物一样,同是天地之气交感的产物。
第二章
【目的要求】
气 血 津 液
1.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分类。
2.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
3.掌握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排泄、功能。 4.了解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 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是中医学气的理论的基石。

津液代谢失常 2019.10

津液代谢失常  2019.10
表现:多在津液不足基础上,又出现舌质紫绛, 或有瘀点、瘀斑,或见斑疹显露等症。
五、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5.血瘀水停
概念:指因血脉瘀滞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致 水液停聚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因血瘀而津液环流不利,或血瘀而致气 滞,气滞则津停为水等所致。
表现:多在血瘀基础上,兼见下肢、面目浮肿等 症。
谢谢!
形成:多由高热伤津,或大汗伤津脱液,或严重 吐泻耗伤津液所致。故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表现:气脱则全身机能突然衰竭,可见面色苍白, 神昏晕厥,汗出不止,目闭口开手撒,甚则二便失禁, 脉微欲绝等症。
五、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3.津枯血燥
概念:指津液亏乏枯竭,导致血燥而虚热内生 或血燥生风的病理状态。
供原动力 ②升清降浊 :清者重吸收 浊者下输膀胱
(4)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津液的输布环流。 (5)三焦决渎:三焦是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
道。
二、津液的代谢(生成、输布、排泄):
(三)排泄
(1)肺宣发—汗、呼气 (2)肾主水,蒸腾气化,主司膀胱开合— 尿液 (3)大肠传导糟粕---粪便带走部分水分
三、津液的功能
滋润濡养 生化血液 维持机体阴阳平衡 促废物的排泄
四、津液代谢失常
津液的代谢,实质上即是津液的不断生成、不断输 布和不断排泄的过程。津液的正常代谢,是维持体 内津液的正常输布、生成和排泄之间相对但定的基 本条件。津液的代谢失常,也就是津液的输布失常, 津液的生成和排泄之间失去平衡,从而出现津液的 生成不足、耗散和排泄过多,以致体内的津液不足; 或是输布失常、排泄障碍,以致津液液在体内的环 流缓慢,形成水液滞留、停积、泛滥等病理变化。

之浊│尿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的关系.

(2)病理: 气虚:统摄无权 津液大量流失 自汗、多汗 多尿遗尿尿失禁 口角流涎 (3)治疗:补气固摄。
4、津能生气:
津液在输布过程中,得到脏腑阳 气的蒸腾温化,化生为气。为气的 生成和功能提供营养。 生理:津盛则气盛。 病理:津耗则气衰。 临床:热病伤津耗气,常形成气 阴二虚病证,常以益气养阴法治疗。

1、气能生津:
2、气能行津
津液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 的推动和升降出入运动。 具体而言,主要依赖肺、脾、肾、 三焦等脏腑的气化功能。 生理:气盛气机调畅—津液输布排正常。 病理:气虚气滞—津液运行停滞。
3、气能摄津
气有固摄津液,防止津液无故大 量流失并调节控制津液的排泄,以维 持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1)体现: 肺卫之气:对汗液的调控 肾、膀胱之气:对尿形成排泄管司。 脾胃之气:对涎、肠液的约束。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属阳,津液属阴,气与津 液的关系和气与血关系十分相似。 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依赖气的推动、固摄、和升降出 入运动,而津液又能载气,并滋 润气。 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于以下 五个方面:
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离不 开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 津液来源于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水 谷精气主要源于脾胃,也包括小肠的分 清别浊。 生理:脾胃之气旺盛—津液充足 便 秘 病理:脾胃之气虚弱—津液不足 消瘦 皮
5、津能载气
津液是气运行的载体之一,在 血脉之外,气的运行必须依附于 津液,否则气漂浮失散无归,故 曰:津能载气。 津盛则气有所归,津盛则 气盛 生理: 津行则气机调畅,津行则
病理: (1)气随津脱:大吐、大泻、大 汗等津液大量脱失时,气亦随之脱 生。故清·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 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2)津停气滞:又称 津停气阻, 津液输布运行受阻,可致气机郁滞 不畅,二者互为因果。如水停中焦, 则脾胃升降失常,可到头晕困倦, 脘腹胀满。

中医基础理论(4.4)--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4.4)--津液

三 津液的功能
( 一 ) 滋润濡养
津液滋润濡养作用的生理病理
分布 皮肤肌肉 五官九窍 血脉之中 关节
脏腑
骨髓
滋养肌肤
生理 润泽毛发
滋润濡养 官窍
滑利血脉
滑病理
肌肤干涩 、脱屑、 皲裂
毛发枯槁
口鼻干燥 孔窍干涩
津亏血瘀
关节 屈伸 不利
肺燥咳嗽 胃燥纳呆 肠燥便秘

胃 小肠 大肠
大便
上输

皮肤

肺 宣发
呼吸道 水汽
肃 降
清 者 上 (肾阳蒸腾气化)

分清泌浊

气化

司开合



膀胱
尿
津液代谢与脏腑关系示意图
津液代谢以脾、肺、肾三脏综合调节为首要。
《景岳全书 · 肿胀》 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理论运用: 五苓散(《伤寒论》)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方中白术、茯苓健脾化湿。 五皮散(《华氏中藏经》)功效:利湿消肿,理气健 脾。方中用桑白皮肃降肺气,通调水道。 真武汤(《伤寒论》)功效:温阳利水。方中附子、 生姜温补肾阳。
二 津液的代谢
( 一 ) 津液的生成
① 胃主受纳腐熟,“游溢精气”而吸收部分饮食水谷精微。 ② 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和水液大量吸收后
并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③ 大肠主津,在传导过程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促
使糟粕成形为粪便。 ④ 脾主运化,促进上述脏腑功能活动,促使水液吸收。
( 二 ) 津液的输布
第 四 节
津 液
目录
一 津液的概念 二 津液的代谢 三 津液的功能

2021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8

2021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8

2021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8一、单选题(共30题)1.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A:真虚假实证B:真实假虚证C:正虚邪实证D:虚证E:实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扶正祛邪治疗原则的认识。

扶正,适用于正气虚弱为主要矛盾的虚证;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的实证。

对于正虚邪实证,可采用扶正与祛邪兼用的原则。

2.头晕神疲,畏寒肢冷,面白,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属A:脾阳虚证B:肾阴虚证C:肾阳虚证D:肾精不足证E:心阳虚证【答案】:C【解析】:肾阳不足临床症状为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倦怠,畏寒肢冷,面色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

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为温肾壮阳。

故正确答案为C。

3.但热不寒不包括A:阴虚潮热B:寒热往来C:阳明潮热D:湿温潮热E:高热不退【答案】:B【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但寒不热的种类情况。

但热不寒包括:壮热,即高热不退;潮热,即阴虚潮热、湿温潮热、阳明潮热;长期低热,多为气虚发热。

4.服用四神丸,宜选用的药引是A:黄酒B:姜汤C:米汤D:盐水E:清茶【答案】:C【解析】:四神丸、更衣丸用米汤送服,取其保护胃气;川芎茶调散用清茶送服,取其清热之效;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可用淡盐水送服,取其引药入肾,增强滋阴补肾的作用。

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等可用姜汤送服,以增强疗效。

跌打丸、七厘散等可用黄酒送服。

5.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A:肾B:肝C:心D:脾E:肺【答案】:C【解析】: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机能,但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6.以下含吲哚美辛的是A:芒果止咳片B:新癀片C:抗感灵片D:消咳宁片E:强力康颗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掌握。

芒果止咳片含盐酸氯苯那敏;新癀片含吲哚美辛;抗感灵片含对乙酰氨基酚;消咳宁片含盐酸麻黄碱、碳酸钙;强力康颗粒含维生素E。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
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
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则称为液。

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主要是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降和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而输布于全身。

肺“通调水道”,即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于全身体表,以
发挥津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津液经过气化形成汗液而排出体外。


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将津液输送到肾和膀胱,最后化为尿液而排出体外。

脾对津液的输布作用,是将津液输布到全身以滋润和灌溉各组织器官
以及津液上输于肺,然后由肺再宣发到全身。

肾对于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宰作用。

因此,津液的生成,依赖于脾胃对饮食物的运化功能;津液的输布,则依靠脾的“散精”和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津液的排泄则主要通过汗液、尿液和呼气的形式而实现;津液在体内的升降出入,则是在肾的气化蒸腾作用下,以三焦为通道,随着气的升降出入,布散于全身而环流不息。

气血津液理论

气血津液理论
脾的运化,肺的通调水道和肾的蒸腾气化。此外,与肝的 疏泄,调畅气机;三焦的决渎,通利水道亦有关。
3、津液的排泄: (主要与肺脾肾有关)
肺将宣发至体表的津液化为汗液, 肺在呼气时带走部分水液, 肾将水液蒸腾气化后的废物形成尿液, 粪便经大肠排出时,带走一些残余的水分。
(三)津液的功能
1. 滋润和濡养 2. 是血液的组成部分,并滋养和滑利血脉。 3. 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饮食物
脾胃 化生 水谷精微 上注 心肺 转化 血
营气
津液
肾精化血 :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充盈,输精于肝,转化为血
二、血
(三)血的功能 营养和滋润全身
寓神养神
二、血
(四)血的循行 脉的约束、引导
脉为血行通道,约束促进血液按一定方向运行
气的推动、固摄
气推动——血运不息 气固摄——血不溢脉外
心、肺、肝、脾对血行的协同作用
四 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2)气能行血 (3)气能摄血 2、血为气之母 (1)血能载气 (2)血能养气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 气能生津 2. 气能行津 3. 气能摄津 4. 津能载气
(三)津液和血的关系 1.津血同源
(四)气的运功形式
• 气机:气的运动 • 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吸入清气
宣 发
肺 呼出浊气
肃升 降发

升 清
脾胃 升降枢纽
降 浊

心肾 火水 下上 降升

气的运动形式
气机调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 气机失调——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
气滞——气的运动在某局部发生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不能内守而外逸。 气结或气郁——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甚则 为“气闭”。

津液

津液

肌表
五官孔窍
关节

五脏六腑
肝----主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胆---胆汁
心---主脉----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小肠---小肠液
脾----主肌肉----开窍于唇---在液涎(脾阴现 说法不用)
胃津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大肠津
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在液为唾
伤津病机
•伤津 •伤阴 •伤气
生津方法
• 1、推拿--• 清热---去除病因 • 滋阴---促进津阴化生 • 2、饮食 • 补充津液来源 • 中和体内热邪
补津方法 • Βιβλιοθήκη 、输液津液主讲:张秋梅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
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 物,如肺津、胃液、肠液及涕、泪、唾等。 1、津:质地清稀,流动性大---体表、皮肤、 肌肉、孔窍---伤津轻 2、液:质地稠厚,流动性小---骨节、脏腑、 脑、髓---脱液重
津液
(二)津液的生成
• 2、肾 -----膀胱------尿
• 3、大肠----------------便
• 《景岳全书.肿胀》说,盖水为至阴,故其 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 土,故其制在脾。
津液
• (五)津液的功能 • 1,有滋润和濡养功能 • 津---质地清稀----滋润 • 液---质地稠厚----营养 • 2,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滋养 和滑利血脉的作用。 • 3,运载作用:运载气—+排泄废物 • 4,调节阴阳
• 饮食-----胃-----小肠分清泌浊-----大肠主津。
• 脾升清----肺-------全身。

中医基础论述题

中医基础论述题

(二)论述题1、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答:阴阳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或偏衰的结果。

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正气(人体的抗病机能)与邪气(致病因素)两个方面。

病邪有阴邪和阳邪之分,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两个部分,当邪气侵袭人体,邪正抗争而导致阴阳平衡被打破,出现阴阳偏胜或偏衰的时候,就会发生各种相应的病证。

例如阳邪致病,则是致阳偏盛的实热证。

阳胜的病变又必然损伤人体的阴液。

所以说“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阴邪致病,则导致阴偏盛的寒实证。

阴胜的病变又必然损伤人体的阳气。

所以说“阴胜阳寒”“阴胜则阳病”。

又如阴阳偏衰的病证,人体的阳气虚损,不能制阴,则阴相对偏盛而出现寒象,所以说“阳虚则寒”。

若人体的阴液不足,不能制阳,则出现阳相对偏亢的热象,所以说:“阴虚则热”。

在阴阳偏衰的病者中,还会出现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俱损,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证。

此外,还有阴阳的转化,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尽管其病理变化复杂多端,但均可用阴阳失调来概括说明。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是中医学病理总纲。

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答: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两方的相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衡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1)确定治疗原则:对阳偏胜的治疗,由于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治疗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

若阳热盛损伤了阴液,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益阴之法。

对阴偏胜的治疗,由于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治疗宜用湿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

若阴寒盛损伤了阳气,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挟阳之法。

因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的实证,故“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

对阴偏衰的治疗,由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即有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