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生成和排出92632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滤过膜通透性 (1) 与被滤过物质分子大小有关:
分子有效半径>4.2 nm 不能滤过,如球蛋白和 纤维蛋白原。 分子有效半径<2.0 nm可自由滤过,如葡萄糖、 水、尿素、 Na+等。 (2) 与被滤过物质所带电荷有关 白蛋白分子有效半径为3.6 nm,因带负电荷, 滤液中浓度极低。
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滤过特点 1.毛细血管血压较高 2.对蛋白质的通透性较低 3.血浆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4.肾小囊的静水压较高
第二节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有效滤过压 肾血浆流量 滤过系数: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一)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有效滤过压 尿量
动脉血压:80-180 mmHg,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维持稳定,肾小 球滤过率保持不变(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80 mmHg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 。 动脉血压<50 mmHg 肾小球滤过率降到零无尿。 高血压病晚期:入球小动脉硬化缩小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 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少尿。
第二十六章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的转运
第一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的重吸收
小管液中成分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回血液的过程。 重吸收具选择性: 原尿:180 L/Day 终尿: 1.5 L/Day
水 99 %重吸收1%排出体外 葡萄糖和Na+、HCO3-等全部或大部分重吸收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严重缺氧、中毒性休克:交感神经兴奋↑ →肾血流量和 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三、滤过系数: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滤过膜面积:1.5 m2
肾病综合征:滤过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如孔径变大或负电荷减 少等→滤过膜通透性↑→白蛋白滤过量↑→蛋白尿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阻塞→有效滤过面 积 ↓ → 肾 小 球 滤 过 率 ↓ → 出 现 少 尿 (<500ml/ 天 ) 甚 至 无 尿 (<100ml/天) 。
生理学课件:尿的生成和排出
2、囊內壓
● 正常時比較穩定 ● 結石、腫瘤壓迫等 囊內壓
3、血漿膠體滲透壓
●正常時變動不大; ●營養不良、實驗中快速注射NS 血漿膠 壓
3.腎血漿流量
●主要影響濾過平衡點的位置。
●腎血漿流量 血漿膠壓上升速度慢
濾過平衡靠出球端 反之,GFR
有效濾過長度 GFR
●嚴重缺氧等 交感神經(+)
腎血漿流量 GFR 尿量
3.HCO3-的重吸收
● 近 端 小 管 重 吸 收
80%-85%
4.K+的重吸收
● 小管液中65-70% K+在近端小管,25%30%在髓袢重吸收;終末尿中的K+主要是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5.葡萄糖的重吸收
●100%葡萄糖被重吸收,部位僅限於近 端小管,尤其是其前半段; ●是一種繼發性主動轉運; ●近端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
二、 排尿反射
● 排尿活動是一種反射過程; ● 感受器為膀胱內壁壓力感受器; ● 初級中樞是骶髓; ● 高位中樞包括腦幹和大腦皮層; ● 排尿反射是一種正回饋過程。 ● 尿頻(尿路刺激) 夜間遺尿(大腦皮層未完善)
➢ 腎血流量減少,GFR降低 ➢ 刺激球旁細胞釋放腎素增多 ➢ 增加腎小管重吸收NaCl和水
二、抗利尿激素
● 由下丘腦視上核和室旁核中的內分泌神經元釋放 ●作用:
➢ 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
●作用機制
(二)抗利尿激素分泌、釋放的調節
1. 血漿晶體滲透壓
❖滲透壓感受器 下丘腦第三腦室前腹側部
(二) 腎血流量及其調節
1. 自身調節
在沒有外來神經支配的情況下,腎血流量 在動脈血壓一定的變動範圍內能保持恒定 的現象。
生理学ppt:尿的生成和排出
尿生成的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生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的分泌和排泄
生成终尿
H2O
通过渗透被动转运
近端小管: 65% 等渗重吸收 跨细胞途径: AQP1( aquaporina ,水孔蛋白 ) 细胞旁途径 髓袢(降支细段):20% 跨细胞途径: AQP1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 12% 跨细胞途径: AQP2
存在于集合管管腔膜 由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 , ADH )调节
ClHCO3-
K+ Cl
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特点
① 等比等渗重吸收 65~70% 与机体是否需要Na+无关 ② 2/3 跨细胞 1/3 细胞旁路 主动形式 被动形式
③ 伴随H+的分泌以及营养物质重吸收
2、髓袢升支粗段NaCl和水的重 吸收机制
降支细段:对NaCl的通 透性低,对水通透性高 ——小管液NaCl浓度 高 升支细段:对NaCl的通 透性高,对水通透性低 ——小管液NaCl浓度 低 升支粗段:同向转运体 Na+: 2Cl: K+
第一节
肾的功能结构和肾血流量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二)球旁器 (三)滤过膜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近曲小管直段 髓袢细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
多阅读和积累,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
在此初中频道为您提供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
尿的形成: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
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
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尿道括约肌。
平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态;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
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
尿的生成和排出
2. 机制:
肌源性学说—肾入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紧张性变
化是肾血流量自身调节的基础。
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TGF)—小管液 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 率增加时,到达远曲小管
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增加,
Na+ 、 K+ 、 CL- 的 转 运 速
(三) 滤过系数
1. 定义: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间内
经过滤过膜的滤液量。
2. Kf=k(滤过膜有效通透系数)×s(滤过膜面积)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正常人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每天达 180L,而终尿量仅 1.5L 左右,表明超滤液中的水分约 99% 被肾小管和
氨 氯 吡 咪e-
(二) HCO3-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
1. 近端小管 ① 重吸收80%的HCO3乙酰唑胺
CA
Cl-
② HCO3- 的 重 吸 收 与
Na+-H+ 交 换 密 切 相
关。
2.
髓袢 对HCO3-的重吸收主要发生在升支粗段,机制同近端 小管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闰细胞可主动泌H+ 将H+泵入小管液: H+-ATP酶和H+-K+-ATP酶 H+ 与 HCO3- 、 HPO42- 和 NH3 反应,分别生成 H2O 和 CO2 、 H2PO4-、 NH4+。
严重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等情况→血浆蛋白
浓度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 GFR ↑
(二) 肾血浆流量
1. 并非改变有效滤过压,而是改变滤过平衡点。 2. 肾血浆流量(RPF)↑→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 ↓→
初二生物知识点: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
初二生物知识点: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
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尿的形成: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
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
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尿道括约肌。
平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态;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
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尿的生成和排出-医学生理学课件1-08PPT课件
详细描述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这些症状通常 由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引起,导致蛋白质大量流失。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多样,包括原发性 肾小球病变、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主要目标是减少
尿道的功能
输送尿液
尿道是连接膀胱和尿道的管道, 其主要功能是输送尿液。当膀胱 收缩时,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
控制排尿
尿道括约肌在排尿过程中起到关 键作用,它可以控制尿液的排放 ,防止尿液漏出。
排尿反射
定义
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是指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反射 反应。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酐等。
无机盐
尿中含有少量无机盐, 如氯化钠、硫酸盐等。
气体
尿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气 体,如二氧化碳、氨气
等。
尿的形成
血液流经肾小球
01
血液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将血浆中的水分和溶质滤入肾小囊
中形成原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02
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大部分水和电解质被
重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部分形成最终的尿液。
用或不良反应。
02
尿的排出
膀胱的贮尿与排尿
贮尿
膀胱是一个囊状器官,主要功能是贮存尿液。当尿液在肾脏生成后,通过输尿 管流入膀胱。随着时间的推移,膀胱内的尿液量逐渐增加,膀胱壁会随之扩张。
排尿
当膀胱内的尿液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大脑会发出排尿的指令。此时,膀胱肌肉 收缩,将尿液从膀胱中挤出,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具有分子屏障和 电荷屏障作用,这些屏障作用受损可导致尿中出现蛋白。
生理学课件: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肾脏的功能
● 尿的生成与排出由肾脏完成
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 收及分泌三过程。
肾脏通过泌尿过程实现排泄功能
● 排泄:是指机体通过某些器官把体内 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无机物和进入机 体的异物等排出的生理过程。
● 肾脏的排泄作用有: ➢ 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
2、囊内压
● 正常时比较稳定 ● 结石、肿瘤压迫等 囊内压
3、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时变动不大; ●营养不良、实验中快速注射NS 血浆胶 压
3.肾血浆流量
●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点的位置。
●肾血浆流量 血浆胶压上升速度慢
滤过平衡靠出球端 反之,GFR
有效滤过长度 GFR
●严重缺氧等 交感神经(+)
肾血浆流量 GFR 尿量
2. 神经体液调节
● 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 体液因素 * Ad、NE、AVP/ADH、血管紧O、PG 舒张肾血管 肾血流量
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
三个环节:
❖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血浆胶压+肾小囊内压
微穿刺法测的大鼠肾小球有关压力值 (mmHg)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压 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入球端 45
25
10
10
出球端 45
逐渐加大
10
逐渐下降
● 滤过平衡
(filtration equilibrium) 指有效滤过压为零时滤过停止的状态
● 有效滤过长度/面积
入球小动脉端到滤过平衡点的肾小球 毛细血管长度/面积。
●转运方式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除知识点
尿的生成和排除1.排泄是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以及不需要或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
排泄器官有肾脏、肺、皮肤、消化道等其中肾脏最为重要。
肾脏除具有排泄功能外,还可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和内分泌的功能2.尿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肾小球的滤过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成分滤入肾小囊的过程。
需要滤过膜结构和有效滤过压的动力驱动。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滤过率为单位时间内(每分钟钟)两侧肾小球滤出的原尿量。
滤过分数为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浆流量的比值。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某些成分被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重新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重吸收方式; 有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两种,重吸收部位主要在近端小管。
Na+的主动重吸收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其他物质的被动重吸收和继发性主:动重吸;水的重吸收有两种情况,一为必需重吸收,是伴随溶质的强制吸收,与体内水分多少。
无关;二为调节性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影响,与体内内水分多少相关,因此决定尿量多少。
肾小管的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浆浓度升高,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限度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尿糖),这一血特浓度即葡萄糖的肾阈值. 称为肾糖阈。
将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和血浆中某些物质送入管腔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①H+的分泌通过与小管液的Na+交换,是Na+与HCO3,重吸收回血液;②NH3的分泌则与H+结合,促进H+排出和NaHCO,的重吸收;③K+的分泌也与小管液的Na+进行交换,与H+一Na+交换存在竞争抑制作用。
它们共同作用起到排酸保城、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
3.原尿生成的调节因滤过膜通透性及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肾小球血浆流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膜通透性减小、滤过面积减少、有效滤过压下降及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都将使尿量减少。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蛋白质
测定尿液中的糖分,以了解是否有糖尿病。
糖分
检测尿液中的酮体,以了解是否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酮体
检查尿液中的尿胆红素,以了解是否有肝胆疾病。
尿胆红素
测定24小时内排出的尿液总量,以了解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24小时尿量
通过测定尿液中某些物质的排泄率,了解肾小管的功能是否正常。
肾小管功能试验
红细胞尿
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损伤、肾炎、肾结石等原因导致,需要就医检查。
尿液成分异常
可能是由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疾病导致,需要就医检查。
尿液排出异常
尿频
可能是由于膀胱炎、尿路结石等疾病导致,需要就医检查。
尿急
可能是由于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等疾病导致,需要就医检查。
少尿或无尿
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06
03
排尿的调节
02
01
尿液检查
04
尿液常规检查
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等。
尿液外观
尿液酸碱度
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
尿液管型
测定尿液的酸碱度,以了解肾脏的酸碱平衡功能。
检测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判断是否有尿路感染、肾炎等疾病。
检查尿液中是否有管型,以了解肾脏的病理变化。
尿液分析
检测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质,以判断是否有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肾小球滤过、肾单位的重吸收和排泄、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等环节。
首先,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废物、多余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小分子有机物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然后,原尿通过肾单位的重吸收和排泄过程,进一步清除其中的废物、多余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小分子有机物,形成终尿。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尿的生成和排出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尿的生成和排出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尿的生成和排出尿又称尿液或小便,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为了新陈代谢的需要,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1、尿量正常值:1000~2000ml/d;多尿>2500ml/d;少尿<400ml/d;<100ml/d。
2、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调节,Na和K 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125ml/min。
2、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9%3、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效率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
4、有些肾脏疾病因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使电学屏障减弱,白蛋白滤过量会显著增多,出现蛋白尿。
另一些疾病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减弱,使正常不能被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甚至红细胞滤出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1、人两肾每天生成原尿180L,99%被重吸收,1%被排出体外。
2、CL、N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近球小管对NaCl的吸收分主动重吸收(占2/3)和被动重吸收(占1/3)两部分,水的重吸收是被动,随Na盐的等物质的多少变化(女人是水,跟着男人盐走)。
3、NaCl在髓袢的重吸收部位在升支粗段,是一个主动重吸收NaCl、KCl的过程;速尿和利尿酸能抑制Na-2Cl-K转运,使NaCl重吸收减少,而利尿。
4、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的调节,Na、K主要受醛固酮调节。
5、HCO3重吸收是以CO2扩散的形式进行的,所以重吸收优于Cl的重吸收。
6、肾糖阈: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80mg/100ml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将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