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四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20版赢在微点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七单元第0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
第0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内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2)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基本观点的比较(2)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知识拓展 生殖隔离的常见类型生殖隔离⎩⎪⎨⎪⎧ 不能交配⎩⎪⎨⎪⎧⎭⎪⎬⎪⎫季节隔离不亲和性(受精前隔离)能交配⎩⎪⎨⎪⎧⎭⎪⎬⎪⎫杂种不活杂种不育(受精后隔离)(3)物种形成的两种典型模式比较 ①渐变式——先长期地理隔离,最后产生生殖隔离。
②骤变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
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共同进化a.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完善如下关系图)b.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
c.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4.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诊断辨析(1)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2)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3)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生物适应性变异的产生。
(×)提示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
(4)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现的3∶1的过程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5)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
(×)(6)没有地理隔离也可形成新物种。
(√)(7)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个体间无法交配,不能产生后代的现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PPT (14)
样性;但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发展
( l )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 水平深人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 变异的本质。 ( 2 )针对达尔文进化论以个体为研究单位往 往不易说明变异的来源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已 经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 ( 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仍然是自然选 择学说。
第 1 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生存斗争 长颈、长前肢个体
(遗传积累) 适者生存
现代长颈鹿 自然选择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结果)
遗传变异
2 、理论价值 :
① 建立了生物进化的基础理论,促进生物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② 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唯物主义世界观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③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²3. 用进废退是指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如食蚁兽的舌头细长); 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如鼹鼠眼睛萎缩。
4.获得性遗传是指环境影响改变了生物的遗传性状,这类后天获得 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如长颈鹿因食用树叶颈部伸长,这获得 的长颈可以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食蚁兽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例: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长颈鹿的始祖
现代长颈鹿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生存斗争 长颈、长前肢个体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默写)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默写)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 :选择的基础。
(2) :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的手段。
(3) :生物进化的内因。
(4) :自然选择的结果。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的个体。
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个体所含有的基因。
③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基因数的比率。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
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
①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①隔离类型:常见的有和。
②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③物种形成三个基本环节:、、
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概念:不同之间、与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
(1)内容:、、
(2)形成原因: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四课时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⑤全部基因
。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⑥全部
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⑦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 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⑧突变。
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自然选择 对遗传变异的作用机理,强调
机理,着重研究生物个体
进化 相同点
群体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
化的基本单位
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典例1
(2012年广州评估)根据达尔文自然
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述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其 补充、完善的是 ( )
不可生育后代),那么就为不同物种。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②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其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仅有地理隔离不 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③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a.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度大大加快,从而加快了生物的进化;形成臭氧层,臭氧 可以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陆地上紫外线的入射量,使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水生生物得以登陆。
②真核细胞的出现:出现了核膜及各种细胞器,形成丰
富的生物膜系统;出现有丝分裂,进而出现减数分裂,又 形成有性生殖,大大增加了生物的变异类型;细胞分化: 真核细胞才有细胞分化现象,才能形成多细胞生物。
人教版教学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自然选择的原理
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即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更 好地繁殖后代,传递自己获得的优良遗传。
遗传变异的影响
遗传变异是指物种内部基因的不同表达和不同组合, 从而影响物种的发展和进化。
进化的证据和支持理论
1
生物地理学证据
2
研究物种的分布、演化和迁移规律,从而揭
示不同地区间的生物进化历史。
3
遗传学证据
题。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生态系统 和遗传多样性形成的生命系统。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平衡、维持生态安全 的重要基础,是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可持续发 展的必要条件。
总结: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性
通过该教学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理论分为三个层面:基本概念,进化的 证据和可能的机制,以及现代进化理论和生物多样性和保育意义。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演化的科学原理和模 式。
4
通过观察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从而揭示 种群、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化机制。
古生物学证据
通过研究化石记录,揭示生命在不同时期内 的形态、大小、生态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支 持进化的事实。
分子生物学证据
通过比较生命体系和基因组之间的相似性和 差异性,揭示生命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 程。
进化的机制
突变和遗传漂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 内容
进化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这份教学课件,我们将深入了 解生物进化的原理和机制。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生物进化的定义
生物进化是指在物种内部遗传基因的变异和外在环 境的适应性变化下,物种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发生 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获奖课件名师公开课
√2、抗药性是药物对害虫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的结 果。
√3、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仍然是自然选择学说. √4、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突变和基因重
组),外因是自然选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
争,进化的结果是适者生存。突变和重组为进化
√提供原材料。
5、自然选择直接选择了表现型,间接选择了基
因,导致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并决定___生__物__进_化______的方向。
5.生物进化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
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10
三、基因频率计算:
假设的种群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群体数量足够大,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4、 _共_同__进__化__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是 指_不__同__物__种__之间、生_物__与__无__机__环_境_ 之间在相互影
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5、生物多样性包括_基_因__多__样__性_、_物__种__多_样__性__和
生__态__系_统__多__样性
5
判断:
√1、害虫抗药性的个体(基因)在种群中本来就存 在,与是否使用农药无关。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产__生__生__殖__隔__离___。
5、共__同__进__化___导致生物多样性产生。
9
1.__突__变_和__基_因__重__组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2.进化中谈的突变指_基__因_突__变__和__染_色__体__变__异__ 3.突变的利与害不是_绝__对___的,决定于_环__境__ 4.自然选择使__种__群__的__基__因_频__率__定向改变,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4)
江阴市山观中学必修2总复习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单选题1.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有较佳的生存机会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2.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下列哪个过程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这一基础( )A.DNA→DNA B.DNA→RNAC.mRNA→蛋白质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自然选择和遗传4.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
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
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
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A.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5.使用农药来防止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B、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C、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D、农药对棉红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6.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
这说明()A、枫树不适应寒冷环境,松树适应寒冷环境B、它们都能适应环境C、枫树适应寒冷环境,松树不适应寒冷环境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7.恐龙类动物是中生代时期最繁盛的一类大型爬行动物,但是到白堊纪末期尽殁于世。
从生物进化角度而论,恐龙这类动物灭绝的原因可能是()A、食物不足B、防卫能力不强C、环境变化D、生存斗争失败8.通过化石的研究表明,恐龙等生物曾在地球上生存过较长一段时期,但后来灭绝了,能够理解这些物种短暂生存的最充分理由是()A.这些物种不会发生变异B.恐龙与环境斗争的结果使恐龙发生了变化C.环境变化导致这些物种的灭绝D.这些物种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的变异9.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按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B.基因频率不变化,基因型频率变化C.两者都变化D.两者都不变10.某地区人群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若一女性患者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多少()A、1﹪B、0.5﹪C、1/8D、1/41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24%、72%B、36%、64%C、60%、40%D、57%、43%12.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精)
第7 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材分析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也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生物进化的证据、历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等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因此,本章不再简单重复,而是定位在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章详细讲述了已被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综合进化理论” (但不要误以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仅仅是教材所介绍的内容) ,较为深入地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同时,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并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生物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一)教学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3) 能力方面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教学重点(1) 基因频率的概念。
(2)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
3.教学难点(1)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2) 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教材有 2 节,第 1 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 2 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 1 节从介绍了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入手,着重讲述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引出第 2 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的基础上,以“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为主线编写的。
2021版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智涂笔记】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
变化后
项目
含义
与进化
的关系
基因 型频
率
该基因型个体数 种群个体总数 ×100%
生物不 一定进化
基因 频率
该基因数 全部等位基因数
×100%
导致生 物进化
微点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分析 (1)杂合子连续自交时,尽管基因频率不变,但后代的基因 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纯合子所占比例不断增大,杂合子所 占比例不断减小。 (2)在无基因突变、无迁入和迁出、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 力相同时,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 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3)基因频率相同的两个种群,它们的基因型频率不一定相 同;当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时,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改变。 误区警示:伴 X 染色体遗传病中,男性中患者的表现型概 率(色盲)=相关基因型(XbY)的频率=相关基因(b)的频率。
提示:×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
5.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发生进化。( ) 提示:√
6.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 会发生变化。( )
提示:× 该条件下,仍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频率可 发生变化。
7.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 ) 提示:×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
×100%
=
2a21+a1+a2+a2 a3×100%。
(2)若已知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P1、P2、P3, 如何计算 A 的基因频率?
提示:A 的基因频率=AA 的基因型频率+1/2Aa 的基因型 频率=P1+(1/2)P2。
(3)若已知基因型为 XBXB、XBXb、XbXb、XBY 和 XbY 的个 体数分别为 a1、a2、a3、a4、a5,试求 XB 的基因频率。
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教案
基因突变产生的_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____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中出现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因此他么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
展
组织学生对于以上讨论环节得出的学习成果,学习心得和本组的困惑与全班同学分享,并激励组与组之间互相解答问题,形成互助模式
小组内派代表发现,分享学习成果与体会,并提出本组疑惑,为其他小组成员解决问题
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分享和为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
根据学生上一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释,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进一步解释,让学生真正理解.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所以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描述
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大纲标准描述
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通过探究实验来看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与进化的关系。
学生自学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并提出问题
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并监控各组情况,并记录学生在本环节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首先互相交流导学提纲基础题的答案,再对课本中探究实验进行讨论与分析,尽量解决探究实验中的谈论题,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学、群学,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并将疑问加以记录
第七章第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详解演示文稿
与基因突变的普遍性相违背。
第19页,共36页。
(6)、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也就是产 生新的等位基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 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
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 化。
基因A2的频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这一突
变对生物体是有益还是有害的,这往往取决于 生物生存的环境。
第20页,共36页。
通过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可以认 识到,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 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 必然的。
生物进化的实质:
种群的进化过程就是种群基因频 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第1年
基因 SS 10% 型频 Ss 20% 率
ss 70% 基因 S 20% 频率 s 80%
第2年 11.5% 22.9%
第3年
13.1%
26%
65.6% 60.9%
23%
26.1%
77%
73.9%
第4年
14.6%
29.3%
56.1%
29.3% 70.7%
……
升高 降低
第30页,共36页。
(4)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浅色个体的出生率有影 响吗?
马跟驴是一个物种吗?
同样,所有的马是一个物 种,所有的驴也是一个物种。 但马和驴不是一个物种,因为 马与驴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没有 生殖能力。
第35页,共36页。
隔离
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发生基 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相互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⑤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解析: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都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而①②④⑤都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
答案:A2.某种昆虫对经常使用的一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诱发种群中特定个体产生了可遗传的抗药性变异B.在使用杀虫剂之前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就存在抗药性基因C.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在使用此杀虫剂过程中保持不变D.已经具有了抗药性的昆虫种群属于一个新的物种解析:杀虫剂对昆虫进行选择,而不能诱发种群产生可遗传的抗药性变异,A项错误。
抗药性基因产生于使用杀虫剂之前,B项正确。
使用杀虫剂导致无抗药性的个体被杀死,从而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C项错误。
具有了抗药性的昆虫只有与原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才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D项错误。
答案:B3.有人将欧洲家兔带到某小岛上,几百年之后小岛上的这些兔子后代不能与欧洲家兔杂交产生后代。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环境对这两个种群的变异进行了选择B.地理环境决定了两个种群产生的不同变异C.由于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较大的差异D.两个种群已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解析:不同环境对这两个种群的变异进行了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一定方向变化,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不定向的,不由环境决定,B错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了较大的差异,C正确;由于这些兔子后代与欧洲家兔不能杂交产生后代,说明已经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D正确。
答案:B4.(2016·唐山模拟)亚洲丛林中的一种雉鸡,其雄性个体具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对这一特征能稳定遗传的最好解释是()A.色彩艳丽的羽毛是雉鸡躲避天敌良好的伪装,是对环境的适应B.雌性个体优先选择色彩艳丽的雄性,导致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C.色彩艳丽的羽毛使雉鸡更容易相互识别,避免与其他种类遭遇时的潜在危险D.雌性个体对具有色彩艳丽羽毛的雄性的选择,导致雌雄个体共同进化解析:雌性个体优先选择色彩艳丽的雄性交配,导致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从而导致这一特征能稳定遗传,B正确。
答案:B5.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均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项错误;自然选择不导致突变,B项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均可改变进化的方向和速度,C项错误。
答案:D6.“超级细菌”可导致人死亡,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其主要原因。
依据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是()A.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使病菌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大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病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D.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解析: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在其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在进化过程中,抗生素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发变异。
答案:A7.(2016·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解析: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A错误;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产生了适应性,B错误;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
答案:C8.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杂交后得到F1,选取F1中显性个体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和自由交配,则自交和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为()A.A基因频率相同,Aa基因型频率相同B.A基因频率不同,Aa基因型频率相同C.A基因频率相同,Aa基因型频率不同D.A基因频率不同,Aa基因型频率不同解析:分析可知,F1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选择显性个体,即AA∶Aa=1∶2,在繁殖后代的个体中:AA占1/3,Aa占2/3。
自交后代:AA的比例为1/3+1/4×2/3=1/2,Aa的比例为2/3×1/2=1/3,aa的比例为2/3×1/4=1/6,则a的基因频率=1/6+1/3×1/2=1/3,A的基因频率为2/3。
自由交配子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即A的基因频率为2/3,a基因频率为1/3,子代中Aa的频率为2×2/3×1/3=4/9。
故C正确。
答案:C9.(2016·邢台摸底)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RR、Rr和rr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RR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R的基因频率约是()A.43% B.48%C.52% D.57%解析:原来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RR、Rr、rr的果蝇分别有3 000只、11 000只、6 000只,从岛外入侵2 000只基因型为RR的果蝇后,此时的种群中RR、Rr、rr的果蝇分别有5 000只、11 000只、6 000只,此时种群中基因R的频率为(5 000×2+11 000)/(22 000×2)≈48%,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则F1种群中基因R的频率约为48%。
答案:B10.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如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基因A或a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B.乙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D.有利基因的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时,该种群已进化成新物种解析:如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因为有杂合子的存在,A的基因频率不可能为1,A错误;如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原本A与a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正确;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看是否产生生殖隔离,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意味着生物进化,D错误。
答案:C11.(2016·大连测试)如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不断减少,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判断该生物发生了进化;由于a基因频率不断增加,则a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1970年A的基因频率为0.10,a的基因频率为0.90,若按平衡定律计算,得出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0.90=0.18,如果不遵循平衡定律就不是0.18;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
答案:C12.(2016·山西四校联考)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
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B.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解析: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变化,c表示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有多种方式,如多倍体育种不需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图中①②③④⑤⑥为突变、重组产生不同品系的过程,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正确;原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0%,a的基因频率也为50%,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25%,可设其分别为25只、50只、25只,则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只、60只、20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50/110=5/11,D正确。
答案:A13.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
如图是对此后6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
生物学家从结果中得知一个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性的变异而毒性减小。
以此为根据得出如下结论:在较短的时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
关于兔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正确的进化原因是()A.隔离、自然选择B.隔离、突变C.自然选择、定向变异D.自然选择、突变解析:在这两种生物进化过程中,病毒和兔子始终在一起,不存在隔离,两生物的协同进化是由于彼此存在变异和相互选择。
答案:D14.(2016·无锡模拟)如图是对一个物种中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测量的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解析:亚种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的生物性状有所不同的两个种群,但两个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故在两个种群内的个体再次相遇时,由于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会重新形成一个种群,即符合B项曲线所表示的内容。
答案:B二、非选择题15.(2016·哈尔滨模拟)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