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法》(国科发计字[1997]503号)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法》国科发计字[1997]503号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挥国家科技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指导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科委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以下称新产品计划),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产品计划是一项政策性扶持计划,旨在引导、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进步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方式,加速经济竞争力强、市场份额大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
第二章范围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型产品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任一方面比老产品有重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改进型产品。
第四条新产品计划优先支持下列范围的新产品(一)高新技术产品,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其他高新技术产品;(二)利用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计划成果转化的新产品,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能起重大促进作用的新产品;(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四)外贸出口创汇新产品,替代进口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实现国产化率在80%以上的新产品;(五)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新产品。
第五条下列产品原则上不在新产品计划中列项(一)常规食品、饮料、烟、酒类产品;(二)化妆品、服装、家具、小家电等日用产品;(三)用进口零部件(包括散件)组装的产品;(四)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国产化率低于60%的产品;(五)单纯为军工配套的产品;(六)传统手工艺品;(七)单纯改变花色、外观与包装的产品;(八)动、植物品种资源;(九)高能耗、污染环境的产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书模板(最新版)
课题编号:密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书课题名称:所属项目:所属专项:项目牵头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执行期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年月日填写说明一、任务书甲方即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乙方即课题承担单位。
二、任务书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按照系统提示在线填写。
三、任务书中的单位名称,请按规范全称填写,并与单位公章一致。
四、任务书要求提供乙方与所有参加单位的合作协议,需对原件进行扫描后在线提交。
五、任务书中文字须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
六、凡不填写内容的栏目,请用“无”表示。
七、乙方完成任务书的在线填写,提交甲方审核确认后,用A4纸在线打印、装订、签章。
一式八份报项目牵头承担单位签章,其中课题承担单位一份,课题负责人一份,作为项目任务书附件六份。
八、如项目下仅设一个课题,课题任务书只需填报课题预算部分。
九、涉密课题请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下载任务书的电子版模板,按保密要求离线填写、报送。
十、《项目申报书》和《项目任务书》是本任务书填报的重要依据,任务书填报不得降低考核指标,不得自行对主要研究内容作大的调整。
《项目申报书》、《项目任务书》和本任务书将共同作为课题过程管理、验收和监督评估的重要依据。
课题基本信息表课题名称课题编号所属项目所属专项密级□公开□秘密□机密单位总数课题类型□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研究□其他课题活动类型□基础前沿□应用研究□试验发展课题研究所属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课题成果应用的主要国民经济行业课题的社会经济目标一级目标二级目标经费预算总需求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需求万元课题周期节点起始时间年月结束时间年月实施周期共个月预计中期时间点年月课题承担单位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单位所在地组织机构代码通信地址邮政编码银行账号法定代表人姓名单位开户名称开户银行(全称)包括银行机构代码的显示课题负责人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证件类型证件号码所在单位最高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其他职务电子邮箱移动电话课题联系人姓名电子邮箱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课题财务负责人姓名电子邮箱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其他参与单位序号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课题参加人数人。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最新汇编(2011.3)
节能降耗法律法规政策汇编(部分)2011年3月目录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77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主席令第33号)3、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1号)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5、关于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运行〔2010〕2643号)6、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371号)7、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0]249号)8、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1]51号)9、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11、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号)12、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9]2441号)1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办〔2010〕173号14、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1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16、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582号)1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财税[2009]166号)18、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质监局17号令)19、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2528号)20、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财税[2009]166号)(与17重复)2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22、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国发〔2009〕38号)23、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978号)24、关于促进节能服务行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与14重复)25、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与14重复)二、循环经济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主席令第四号)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3、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4、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改环资〔2010〕991号)5、关于印发《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303号)6、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工信厅节[2010]192号)7、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8、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977号)9、关于印发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25号)三、清洁生产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主席令72号)2、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令16号)3、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03]100号)4、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太湖流域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09]104号)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09]461号)6、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707号)7、《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简介8、《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导向目录》(第二批)9、《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三批)10、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铜冶炼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1]113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2、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3、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4、关于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48号)4、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7号)5、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公告)6、工信部发布《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公告(工产业政策[2010]第4号)7、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管理暂行规定8、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9、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660号)五、节能评估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10年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2、国家节能中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0年本)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资料汇编(征求意见稿)4、《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和《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国家发改委第37号公告)5、关于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135号)六、新能源1、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财建[2010]230号)2、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七、其他1、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2、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3、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家发改委公告2009年第27号)4、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 (2010年第33号公告)5、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应用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工信部节[2011]9号)6、国家能耗限额标准(26项)目录7、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8、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9、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建[2011]61号)浙江省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人大常委公告第9号)2、浙江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浙经贸资源[2001]268号)3、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34号)4、浙江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43号)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10〕39号)6、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63号)7、浙江省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实施方案8、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6〕511号)9、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34号)10、浙江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浙财企〔2010〕232号)11、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57号)12、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418号)1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80号)14、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08〕42号)15、转发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贯彻国发〔2009〕38号文件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27号)16、浙江省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企业认定暂行办法17、浙江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浙政发[2010]39号)18、关于超能耗产品惩罚性电价加价标准的通知(浙价资〔2010〕275号)二、循环经济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63号)2、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6〕158号)3、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及工业循环经济财政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企字[2008]134号)三、清洁生产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3]22号)2、关于印发《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经贸资源〔2003〕1040号)3、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浙经贸资源〔2005〕643号)4、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浙经贸资源〔2008〕331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关于印发《浙江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7〕265号)2、关于我省水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意见(浙经贸资源〔2003〕39号)五、节能评估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35号)2、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程序(试行)》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575号)3、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内容及深度要求(试行)4、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559号)5、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1〕101号)六、新能源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59号)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55号)杭州市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杭州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杭政〔2011〕1号)2、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10〕276号)3、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26号)4、关于印发杭州市节能奖励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383号)5、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助力度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377号)二、循环经济1、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05]211号)2、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杭政办函【2008】353号三、清洁生产1、杭州市强制性清洁生产实施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39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市经委关于转发浙江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杭经资源[2007]336号五、节能评估1、杭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杭政办函〔2008〕366号)2、杭州市2010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杭政办函〔2010〕11号)3、杭州市薄钢板行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六、新能源1、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杭政办函〔2010〕86号)2、杭州市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杭政办函〔2011〕31号)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09〕330号)七、其他1、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08〕283号)2、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政办函〔2010〕258号)富阳市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富政函[2007]109号)2、关于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作的意见(富政函〔2006〕39 号)3、转发省发计委《关于富阳市江南片造纸企业集中供热热力规划的批复》的通知(富政办〔2004〕53号)二、循环经济1、富阳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富政办〔2008〕3号)2、关于调整和完善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富政〔2006〕1号)3、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富政函[2007]110号三、清洁生产1、富阳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办法(富政函〔2005〕73号)四、节能评估1、《富阳市2008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富政〔2008〕5号)2、关于促进富阳造纸行业转型提升的若干意见(富政〔2007〕13号)节能降耗基础知识1.能源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国科发火[2008]172号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局)、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其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二○○八年四月十四日附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见附件)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第三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应遵循突出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依据本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称《税收征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条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六条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组成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为:(一)确定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向,审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二)协调、解决认定及相关政策落实中的重大问题;(三)裁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事项中的重大争议,监督、检查各地区认定工作;(四)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出现重大问题的地区,提出整改意见。
实验室控制系统GMP实施指南
目录1 前言 (1)2 目的........................................................................................................ (2)3 范围........................................................................................................ (3)4 指南内容结构........................................................................................................ .. (4)5.质量控制实验室总体描述........................................................................................................ . (5)5.1 职责....................................................................................................... .. (5)5.2 布局....................................................................................................... .. (5)5.2.2 要求....................................................................................................... (5)5.3 人员....................................................................................................... .. (6)5.3.1 组织架构....................................................................................................... . (6)5.3.2 资质要求....................................................................................................... . (6)5.3.3 培训....................................................................................................... (6)5.4 文件系统........................................................................................................ . (7)5.4.1 分类....................................................................................................... (7)5.4.2 要求....................................................................................................... (7)6 取样........................................................................................................ . (10)6.1 定义....................................................................................................... (11)6.2 应用范围....................................................................................................... . (12)6.3.1人员....................................................................................................... .. (12)6.3.2取样器具....................................................................................................... (12)6.3.3样品容器....................................................................................................... (13)6.3.4取样间....................................................................................................... . (13)6.4 流程实施....................................................................................................... . (13)6.4.1取样方案....................................................................................................... (13)6.4.2取样....................................................................................................... .. (14)6.4.3标识....................................................................................................... .. (14)6.4.4取样记录....................................................................................................... (14)6.4.5取样的异常处理....................................................................................................146.4.6留样....................................................................................................... .. (15) (17)7.1 定义和应用范围....................................................................................................... . (17)7.2 要求....................................................................................................... (17)7.2.1 采购接收和标识...................................................................................................177.2.2 储存和使用....................................................................................................... . (18)7.2.3 试剂使用效期的管理 (18)7.2.4 报废....................................................................................................... . (18)7.2.5 文件管理....................................................................................................... .. (18)8 标准品/对照品.......................................................................................................... (19)8.1 定义....................................................................................................... (19)8.2 分类....................................................................................................... (19)8.3 应用范围....................................................................................................... . (20)8.4 要 (20)8.4.1 接收....................................................................................................... . (20)8.4.2 标识....................................................................................................... . (20)8.4.3 标准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20)8.4.4 标准品、对照品的使用、处置和贮存 (21)8.4.5 文件管理....................................................................................................... .. (21)9 实验室分析仪器的确认........................................................................................................ .. (22)9.1 应用范围....................................................................................................... . (23)9.2 确认实施....................................................................................................... . (24)9.2.1 验证总计划....................................................................................................... . (24)9.2.2 确认方案....................................................................................................... .. (24)9.2.3 确认实施....................................................................................................... .. (25)9.2.4 确认报告.......................................................................................................9.2.5 系统适用性试验...................................................................................................279.2.6 实验室仪器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确认 (27)9.2.7 再确认....................................................................................................... (28)10 实验室分析仪器的校准与维护 (32)10.1 定义......................................................................................................... .. (33)10.2 应用范围....................................................................................................... .. (33)10.3 要求......................................................................................................... .. (33)10.3.1 人员....................................................................................................... .. (33)10.3.2 分类....................................................................................................... .. (34)10.3.3 实施指导....................................................................................................... (34)10.3.4 文件....................................................................................................... .. (36)11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45)11.1 分析方 (46)11.2 方法验证....................................................................................................... .. (46)11.3 方法确认....................................................................................................... .. (47)11.4 适用范围....................................................................................................... .. (47)11.5 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4711.6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4711.7 方法验证内容....................................................................................................... (49)11.7.1 准确度......................................................................................................... . (49)11.7.2 精密度..................................................................................................... . (50)11.7.3 专属性....................................................................................................... . (52)11.7.4 检测限(LOD)............................................................................................. .. (53)11.7.5 定量限(LOQ)............................................................................................ (53)11.7.6 线 (54)11.7.7 范围....................................................................................................... .. (55)11.7.8 耐用性....................................................................................................... . (55)11.8 方法确认....................................................................................................... .. (59)11.9 方法再验证....................................................................................................... . (59)11.10 文件管理....................................................................................................... (60)12 稳定性实验........................................................................................................ .. (64)12.1 定义......................................................................................................... .. (66)12.2 应用范围....................................................................................................... .. (66)12.3 原则......................................................................................................... .. (66)12.4 稳定性分类....................................................................................................... . (66)12.5 技术要点....................................................................................................... .. (67)12.5.1 基本要 (67)12.5.2 样品储存....................................................................................................... (67)12.5.3 样品提取....................................................................................................... (73)12.5.4 分析....................................................................................................... .. (73)12.5.5 简化方案设计.....................................................................................................7812.5.6 上市产品的稳定性试验 (79)12.5.7 评估....................................................................................................... .. (80)12.5.8 数据汇总....................................................................................................... (82)12.5.9 统计分析的程序 (82)12.6 文件......................................................................................................... .. (83)12.6.1 标准操作规程.....................................................................................................8312.6.2 稳定性实验草案 (83)12.6.3 计划....................................................................................................... .. (83)12.6.5 报告....................................................................................................... .. (84)12.6.6 年度趋势分析与评估 (84)12.7 稳定性超标或超趋势调查处理 (84)12.7.1 原则....................................................................................................... .. (84)12.7.2 程序....................................................................................................... .. (84)13 超出标准及超趋势的实验结果调查 (87)13.1 定义......................................................................................................... .. (87)13.2 重要性....................................................................................................... (87)13.3 应用范围....................................................................................................... .. (87)13.4 实施......................................................................................................... .. (87)13.4.1 一般原则....................................................................................................... (87)13.4.2 流程....................................................................................................... .. (88)13.7.2 职责的确定:.....................................................................................................9314 原始数据的管理........................................................................................................ (98)14.1 实验室原始数据的范围 (99)14.1.1 实验室记录要求 (100)14.1.2 数据完整性 (100)14.1.3 数据记录形式 (100)14.2 实验室记录的设计 (101)14.3 实验室记录的填写和复核 (101)14.3.1 实验室记录的填写 (102)14.3.2 记录的复核 (102)14.3.3 记录更正要求 (103)14.4 记录的管理....................................................................................................... .. (103)15 物料及产品的检15.1 质量标准的管理....................................................................................................... (108)15.1.1 质量标准的设计与制定 (109)15.1.2 质量标准的审核与批准 (110)15.1.3 质量标准的分发、撤销、复制、销毁 (110)15.2 检验......................................................................................................... (111)15.2.1 检验样品:................................................................................................... . (111)15.3 检验报告书的管理 (111)15.4 委托检验....................................................................................................... (112)15.4.1 原则....................................................................................................... (115)15.4.2 应用范围....................................................................................................... . (115)16.4.3 职责....................................................................................................... (116)16.4.4 受托方的选定 (116)15.4.5 合同签15.4.6 合同实施....................................................................................................... . (117)15.4.7 结果评估....................................................................................................... . (117)15.4.8 实验后样品处理 (118)16 微生物检验........................................................................................................ (119)16.1 应用范围....................................................................................................... (120)16.2 原则......................................................................................................... (120)16.3 人员资质及培训要求 (120)16.4 设施......................................................................................................... (120)16.4.1 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验等实验区域 (121)16.4.2 菌种处理、微生物鉴别和阳性对照室 (121)16.4.3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 (121)16.4.4 培养室及其他功能间 (121)16.5 设备.........................................................................................................16.5.1 无菌隔离器(如使用) (122)16.5.2 实验室用层流台 (123)16.5.3 培养箱....................................................................................................... .. (123)16.5.4 蒸汽灭菌柜 (123)16.5.5 空调高效过滤器 (123)16.6 灭菌消毒方式....................................................................................................... . (123)16.7 菌种的管理....................................................................................................... .. (124)16.8 培养基....................................................................................................... . (125)16.8.1 培养基的制备 (125)16.8.2 培养基的贮藏 (126)16.8.3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实验 (126)16.9 实验分类....................................................................................................... (127)16.9.1 总菌落数检查 (127)查 (132)16.9.3 非无菌产品的实验频率 (134)16.9.4 无菌检查法 (135)16.9.5 内毒素检查 (138)参考文献........................................................................................................ . (141)术语表........................................................................................................ .. (142)关键词索引........................................................................................................ (144)表格索引表1-1 指南逻辑关系图 (1)表9-1 自动取样溶出仪确认测试项目示例 (29)表10-1 仪器使用日志示例 (36)表10-2 校准记录示例........................................................................................................ . (37)表10-3 外部校准评估报告示例 (38)表10-4 分析天平校准要求示例 (40)表10-5 HPLC 校准项目及周期示表10-6 HPLC年度预防性维护示例 (43)表11-1 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 (48)表11-2 方法验证对比表........................................................................................................ (48)表11-3 准确度方法验证示例 (49)表11-4 精密度验证方法........................................................................................................ (51)表11-5 中间精密度的设计方案 (51)表11-5 专属性方法验证........................................................................................................ . (52)表11-6 杂质测定检测限验证方法 (53)表11-7 杂质定量测定验证方法 (53)表11-8 线性验证和准确度验证需涵盖的最低浓度范围 (54)表11-9 方法耐用性影响因素示例 (55)表11-10 HPLC含量方法耐用性考虑因素及变化范围示例 (56)表11-11 分析方法验证接受标准示例 (56)表12-1 四个气候带的分类表 (67)表12-2 标准贮藏条件表........................................................................................................ .. (68)件 (69)表12-4 原料药包装分类(水蒸气渗透性) (69)表12-5 原料药及制剂影响因素试验条件 (71)表12-6 半渗透包装标准贮藏条件 (72)表12-7 密闭包装贮藏条件 (72)表12-8 拟冷藏药物的贮藏条件 (72)表12-9 拟冷冻贮藏药物标准贮藏条件 (72)表12-10 稳定性试验点时间表 (74)表12-11 原料药及制剂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参考表 (74)表12-12 片剂中间产品放置时间研究示例 (77)表12-13 转运运输条件示例 (78)表12-14 括号法方案设计 (79)表12-15 矩阵法方案设计 (79)表16-1 非无菌制剂产品类型与检验频次示例 (134)表16-2 原料检验频次及分类标准示例 (135)1 前言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是确保所生产的药品适用于预定的用途,符合药品标准和规定的要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科技计划
国家科技计划资金管理政策培训2017年5月北京☐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中办发[2016]50号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一、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制度体系1.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框架)2.科技计划资金主要管理政策一览表3.科技计划资金政策的重要变化过程1.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框架)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财字【2007】393《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财科教[2017]6号《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国科发政[2016]9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2012】86号)国办发〔2006〕56号、国发〔2014〕11号中办发[2016]50号各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务院(宏观)层面(上位法)◆国办发[2006]56号《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14]11号《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财教[2006]159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3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219号《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7]428号《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11]434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财科教[2016]113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7]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财字[2007]393号《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2012】8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2016]97号《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逐步改进完善,符合创新活动规律特点。
口服固体制剂的工艺研发方法应用—以利培酮片为例
摘要本文总结了一个规格为2mg的仿制药利培酮片的开发,其参照药品(RLD)为2mg 的品牌药维思通片。
该参照药品是一种速释片剂,用于治疗非典型精神病。
本次研究应用了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来研发与参照药品具有同等疗效的仿制药利培酮速释片。
首先界定了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
这是基于原料药属性和参照药品产品的特性、还考虑药品的说明书和预期的患者人群。
在药品研发过程中,研究主要集中于那些会受到药品处方和生产工艺变化影响的关键质量属性。
对利培酮片,这些关键质量属性主要是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
利培酮的水溶性差、渗透性高,是BCSII 类化合物。
因此,研发的重点是仿制产品的溶出行为要与参照药品一致,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与参照药生物等效。
通过风险评估及试验研究确定了原料药的粒度,粘合剂的种类、型号及用量,助流剂的用量,两次物料混合时间为影响本产品质量的关键物料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
针对影响利培酮片质量的关键属性,制定了控制策略。
最终提高了产品质量,及质量的可控度。
关键词:利培酮片;溶出度;质量源于设计ProcessDevelopingApproachforOralSolidDoseDrugProductCasestudywithRisperidoneTabletsThethesissummarizesthedevelopmentofgenericrisperidoneoraltablet,2mg,agenericversionofthe referencelisteddrug(RLD),Risperdaltablet,2mg.TheRLDisanimmediaterelease(IR)tabletindicat edforatypicalpsychoticdisorder.QualitybyDesignwasusedtodevelop the generic risperidone IR tabletsothattheendproductistherapeuticallyequivalenttotheRLD.Initially,thequalitytargetproductprofilewasdefinedbasedonthecharacterizationofthepropertiesof theRLD,andconsiderationoftheRLDlabelandtheintendedpatientpopulation.Intheprocessofthedr ugdevelopment,theinvestigationwasfocusedonthoseCriticalQualityAttributesthatcouldbeimpact edbyarealisticchangetothedrugproductformulationormanufacturingprocess.Forgenericrisperid onetablet,theseCQAsincludecontentuniformityanddissolution.Risperidoneisapoorlysolubleand highlypermeable,BCSClassIIcompound.Thereforethegenericdrugdevelopmentwasfocusedonm atchingthedissolutionoftheRLD,inordertoensurebioequivalence(BE)withtheRLD.Byriskassessmentandexperimentalstudies,itwasfoundthattheAPIparticlesize,thebindertype,gra deandcontent,theglidantcontent,andtwiceblendingtimearecriticalmaterialpropertyandcriticalpr ocessparameters.Acontrolstrategywasdevelopedforthecriticalqualityattributesofrisperidonegen ericoraltablet.Applicationofsuchstrategyresultedinimprovedproductquality,andthecontrollabilit yoftheproductquality.KeyWords:RisperidoneTablets,Dissolution,QualitybyDesign目录前言 (1)1、口服固体制剂工艺研究的思路 (1)2、原研制剂信息 (2)3、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 (4)第一章原料药关键属性研发 (7)1、风险评估 (7)2、原辅料相容性研究 (8)3、粒径分布研究 (10)4、晶型研究 (11)5、溶解性 (11)6、通过研究确定了影响利培酮片质量的原料药属性 (11)第二章处方研发 (13)1、处方组成信息汇总 (13)2、处方风险评估 (15)3、填充剂筛选 (16)4、增溶剂筛选 (17)5、粘合剂的筛选 (19)6、助流剂二氧化硅用量的研究 (23)7、确定的处方 (24)8、对利培酮片质量影响的关键处方变量 (25)第三章生产工艺研发 (27)1、压片工艺的选择 (27)2、药品生产工艺的风险评估 (27)3、第一步混合时间的研究 (28)4、第二步混合时间的研究 (30)5、压片压力工艺研究 (31)6、包衣工艺研究 (32)7、工艺验证 (35)8、生产工艺开发过程的主要变更 (40)9、确定的工艺 (42)10、对利培酮片质量影响的关键工艺步骤 (44)第四章自研利培酮片与原研制剂质量对比评价 (45)1、质量特性对比 (45)2、自研制剂与维思通在四种介质中的溶出行为比较结果 (46)第五章稳定性考察研究 (49)1、加速试验 (49)2、长期试验 (51)3、稳定性考察的结论: (52)第六章控制策略 (53)第七章结论 (54)第八章讨论 (55)参考文献 (56)致谢 (58)前言1、口服固体制剂工艺研究的思路由于国内药厂众多,研发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口服固体制剂的工艺研究不够系统,研发出的产品常常达不到原研制剂的疗效。
沥青路面铣刨加铺施工组织设计
市金牛区天龙大道中段工程沥青路面铣刨加铺专项施工案编制:审核:天恒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二0一六年六月十五日目录第一章工程说明 (1)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第二章施工准备 (2)一、现场布置 (2)二、组织管理机构 (2)三、机械设备准备 (4)四、物资准备 (4)五、技术准备 (5)第三章主要施工技术案 (5)一、沥青路面施工流程 (5)二、铣刨、挖除的原则 (6)三、施工过程控制 (6)(二)其他沥青混凝土(AC-20) (8)(三)沥青混合料拌合 (11)(四)沥青混合料运输 (13)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法 (14)(一)路面铣刨施工 (14)(二)粘层施工 (15)(三)沥青砼面层施工 (16)(四)成品保护措施 (18)五、特别措施 (18)六、新型防降井圈井盖的安装 (20)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及预防施工质量通病的措施 (24)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4)(一)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24)(二)质量保证体系 (29)(三)质量管理制度 (30)二、预防施工质量通病的措施 (34)第五章特殊季节的施工安排 (36)一、雨天施工措施 (36)二、夜间施工措施 (36)第六章施工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36)一、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36)(二)安全管理网络图 (37)(三)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7)二、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39)(一)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39)(二)本工程环境因素 (39)三、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措施 (39)四、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40)(一)职业建康安全管理目标 (40)(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源分析 (40)(三)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源的有效控制措施 (41)第七章节能降耗保证措施 (41)一、节能降耗管理目标 (41)二、节能降耗管理网络图 (41)三、节能降耗的有效控制措施 (42)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42)一、施工进度节点说明 (42)二、确保总进度计划实施的措施 (43)(一)技术保证措施 (43)(二)劳动力保证措施 (43)(三)组织保证措施 (43)第九章交通安全维护措施 (44)第一章工程说明一、编制依据1、工程设计施工图纸;2、、部颁的施工技术(验收)规程和规;3、采用的主要技术规:(1)《工程测量规》 GB50026-2007(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JTGF40-2004(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 CJJ1-2008二、工程概况市金牛区天龙大道中段改建段沥青砼工程,道路全长1.2公里,面积约4.2万平米。
吸入制剂现场检查指南
目录一、目的 (5)二、适用范围 (5)三、吸入制剂概述 (5)(一)吸入气雾剂 (7)1 处方工艺 (7)2 关键质量属性 (8)3 容器密闭系统 (8)4 给药装置 (9)5 特殊风险 (9)(二)吸入粉雾剂 (10)1 处方工艺 (10)2 关键质量属性 (10)3 给药装置 (11)4 特殊风险 (11)(三)吸入液体制剂 (11)1 处方工艺 (11)2 关键质量属性 (12)3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12)4 给药装置 (13)5 特殊风险 (13)(四)吸入喷雾剂 (13)1 处方工艺 (13)2 关键质量属性 (14)3 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 (14)4 给药装置 (14)5 特殊风险 (14)四、吸入制剂风险因素分类 (14)(一)人员安全 (14)1 原辅料及给药装置 (14)2 生产操作 (15)3 检验操作 (16)(二)研发现场 (16)1 处方工艺研究 (16)2 质量研究 (17)(三)技术转移 (18)1 工艺转移 (18)2 异常条件研究 (18)3 分析方法转移 (18)4 稳定性方案设计 (18)5 清洁方法转移 (18)(四)生产 (18)1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 (18)2 生产环境温湿度控制 (19)3 批量放大的设备变化及验证 (19)五、吸入制剂药学注册研制现场核查要点 (19)(一)吸入气雾剂 (19)1 处方工艺 (19)2 样品试制 (20)3 原辅料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20)4 质量控制 (20)5 稳定性研究 (20)(二)吸入粉雾剂 (20)1 处方工艺 (20)2 样品试制 (21)3 原辅料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21)4 质量控制 (21)(三)非压力型液体吸入制剂 (22)1 处方工艺 (22)2 样品试制 (22)3 原辅料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22)4 质量控制 (23)5 稳定性研究 (23)六、吸入制剂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要点 (23)(一)吸入气雾剂 (23)1 厂房与设施、设备 (23)2 物料 (24)3 批量生产 (24)4 质量控制 (25)(二)吸入粉雾剂 (25)1 厂房与设施、设备 (25)2 物料 (25)3 批量生产 (25)4 质量控制 (26)(三)非压力型液体吸入制剂 (26)1 厂房与设施、设备 (26)2 物料 (26)3 批量生产 (26)4 质量控制 (27)七、吸入制剂GMP符合性检查要点 (27)(一)吸入气雾剂 (27)1 厂房与设施、设备 (27)2 物料管理 (27)3 生产管理 (28)4 质量控制 (28)(二)吸入粉雾剂 (28)1 厂房与设施、设备 (28)2 物料管理 (29)3 生产管理 (29)4 质量控制 (29)5 确认与验证 (29)(三)非压力型液体吸入制剂 (30)1 厂房与设施、设备 (30)2 物料管理 (30)3 生产管理 (30)4 质量控制 (30)5 确认与验证 (30)八、名词解释 (31)参考法规、指南和文献 (31)吸入制剂现场检查指南一、目的吸入制剂作为一种工艺相对复杂的制剂形式,在研制及生产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考虑。
技术研发部经理必备工具书《技术研发部规范化管理工具箱》
目录第一章技术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7)第一节技术部组织结构 (7)第二节技术部职责与权力 (11)一、技术部职责 (11)二、技术部权力 (12)第三节技术部岗位职责 (13)一、技术总监岗位职责 (13)二、技术部经理岗位职责 (14)三、技术部主管岗位职责 (16)第二章研发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17)第一节研发部组织结构 (17)第二节研发部职责与权力 (20)一、研发部职责 (20)二、研发部权力 (21)第三节研发部岗位职责 (22)一、研发总监岗位职责 (22)二、研发部经理岗位职责 (23)三、研发部主管岗位职责 (24)第三章设计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25)第一节设计部组织结构 (25)一、设计部职责 (27)二、设计部权力 (30)第三节设计部岗位职责 (30)一、设计总监岗位职责 (30)二、设计部经理岗位职责 (31)三、设计部主管岗位职责 (32)第四章研发调研管理 (33)第一节研发调研岗位职责 (33)一、调研主管岗位职责 (33)二、调研专员岗位职责 (34)第二节研发调研管理制度 (35)一、市场调研管理制度 (35)第三节研发调研管理表格 (40)一、调查计划表 (40)二、市场调查表 (40)三、竞争对手调查表 (41)四、同类产品市场价格调查表 (42)第五章产品研发管理 (42)第一节产品研发岗位职责 (42)一、产品研发经理岗位职责 (42)二、产品研发专员岗位职责 (43)一、新产品研发管理制度 (44)第三节产品研发管理表格 (52)一、产品研发计划表 (52)二、产品研发建议表 (52)三、研发项目任务书 (53)五、产品试制通知单 (54)六、研发评审报告书 (55)八、新产品研发成果表 (55)第六章软件研发管理 (57)第一节软件研发岗位职责 (57)一、软件研发部经理岗位职责 (57)二、高级研发工程师岗位职责 (58)三、软件研发工程师岗位职责 (59)四、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职责 (60)第二节软件研发管理制度 (61)一、软件研发管理办法 (61)第三节软件研发管理表格 (66)一、软件项目立项申请表 (66)三、软件Bug 详细记录表 (67)五、软件研发项目跟踪与督查表 (67)六、软件研发风险评估与控制表 (68)第七章技术研发管理 (68)第一节技术研发岗位职责 (68)一、技术研发经理岗位职责 (68)二、技术研发主管岗位职责 (69)三、技术研发工程师岗位职责 (70)四、技术研发专员岗位职责...............................................................................71第二节技术研发管理制度 (72)一、技术研发过程管理制度...............................................................................72第三节技术研发管理表格 (75)一、技术研发进度表 (75)二、技术验收鉴定申请表...................................................................................75三、技术项目综合评估表...................................................................................76四、技术研发项目变更表...................................................................................77第八章工艺研发管理 (78)第一节工艺研发岗位职责 (78)一、工艺研发工程师岗位职责 (78)二、工艺管理员岗位职责...................................................................................79第二节工艺装备管理制度 (80)第三节工艺研发管理表格 (83)一、工装设计任务书 (83)二、生产工艺指令单 (83)六、工艺装备管理单 (84)七、工艺文件修改表 (85)第九章设计管理 (85)第一节设计管理岗位职责 (85)一、产品设计师岗位职责...................................................................................85二、产品设计专员岗位职责...............................................................................86三、服装设计师岗位职责 (87)四、服装设计专员岗位职责 (88)五、工程设计师岗位职责 (88)六、工程设计专员岗位职责 (89)第二节设计管理制度 (89)一、产品设计管理制度 (89)二、工程设计管理制度 (94)第三节设计管理表格 (100)一、设计蓝图管理表 (100)二、设计图纸借阅单 (100)三、设计变更通知单 (101)六、软件设计评审表 (101)第十章技术更新改造管理 (103)第一节技术更新改造岗位职责 (103)一、技改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103)二、技改项目主管岗位职责 (104)第二节技术更新改造管理制度 (104)一、技术改造管理制度 (104)二、技术引进管理制度 (108)第三节技术更新改造管理表格 (113)一、技术改造规划表 (113)二、技改项目申请书 (113)三、技术改造审批表 (114)四、年度技改计划表 (115)五、技术改造任务单 (115)六、技改项目进度表 (115)第十一章知识产权管理 (117)第一节知识产权管理岗位职责 (117)一、知识产权经理岗位职责 (117)二、知识产权管理师岗位职责 (117)第二节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118)一、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118)第三节知识产权管理表格 (125)一、发明创造专利申报表 (125)二、撤回专利申请声明表 (126)三、商标使用申请审批表 (126)第十二章技术研发类人力资源管理 (127)二、技术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131)三、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36)四、技术研发人员保密协议 (142)第一章技术部组织结构与责权第一节技术部组织结构(一)按技术部职能设计根据技术部的职能描述,技术部主要是负责企业的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和对企业产品生产实行技术指导,并规范工艺流程、制定技术标准、抓好技术管理、实施技术监督与协调的专职管理部门,受技术总监领导。
福安药业:抗生素类抗肿瘤类医药中间体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型农村合作医疗,我国医疗市场对药品的需求总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疗效 好、价格低、用量大的药品。这样,就自然增加了生产这部分制剂药品原料药 的需求,从 2011 年的情况来看,医疗市场对于这类医药原料药的需求总量和上 年同比增加 20%以上。据业内相关专家保守的估算,2012 年医药市场对医药原 料药的需要量的增长幅度,与 2011 年和上年同比增加的幅度将继续保持增长。 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整个市场对医药原料药的需求量将有大幅度的增长, 医药原料药工业的市场与发展前景看好。
广安凯特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丰富的生产实践,在医 药中间体的生产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进一步发展和增加公司药物中间体生产 的优势,根据自身的发展计划,利用自身很强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 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有扩建所需的场地及水电等必要的条件,该公司通过市 场调研,决定对有潜力的产品进行产业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我国医药原料药生产行业,将面临又一次新的整合和洗牌 近些年来,我国医药原料药生产的快速发展,从生产品种到生产能力和产
量,都居身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医药原料药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主要力量。据 统计,目前,我国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共有 1016 家,其中,大型企业 24 家、中型企业 149 家、小型企业 843 家。并且,我国医药原料药生产行业,已 经有过去的零散型向规模化发展的方向转化,在 1016 家企业中,24 家大型企 业、149 家中型企业和 843 家小型企业的工业产值分别占 35.14%、33.13%、 31.73%,在国际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制药工业污 染物排放标准》于2008 年 08 月 01 日开始正式实施,所有制药工业企业都面临 着这一个新的问题,必须达到《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才能够获准正常生 产。
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管理规定
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已撤销),人事部(已撤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物资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0.10.17•【文号】•【施行日期】1990.10.17•【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经费与财务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关于印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发布日期:1997年11月29日实施日期:1997年11月29日)废止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管理规定(1990年10月17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人事部、劳动部、物资部、国务院引进智力办公室、国家税务局、国家物价局、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产品的计划管理,发挥计划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使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以下简称国家级试制计划)的管理工作规范化、条理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级试制计划是国家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发新产品,进行政策性调控的计划,是实施税收、价格、信贷、替代进口、出口创汇、物资、关税等政策优惠的依据,也是评定国家优秀新产品的基础。
第三条国家级试制计划,是在企、事业单位开发新产品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筛选其中符合国家级新产品条件的项目所形成的计划。
每年由国家科委会同国家税务局、国家物价局、中国工商银行、物资部、国务院引进智力办等部门组织编制。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的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科研型(全新型)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老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改进型产品。
用进口散件、零部件组装的国内尚未生产的产品,单纯为军工配套的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单纯改变花色、外观、包装的产品,均不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新产品按地域划分为国家级新产品和地区级新产品。
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研制生产的新产品为国家级新产品。
堆场施工组织设计10
天津港远航散货码头堆场扩容工程(堆场部分)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批人:审核人:日期:年月日目录第一章总体概述 (1)第一节编制依据、范围、原则 (1)第一小节编制依据 (1)第二小节编制范围 (1)第三小节编制原则 (1)第二节工程概况及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2)第三节总体施工方案 (5)第四节工程施工管理目标 (5)第一小节安全管理目标 (5)第二小节质量目标 (5)第三小节工期目标 (5)第二章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5)第一节总体布置原则 (5)第二节临时设施 (5)第一小节生产及生活房屋 (5)第二小节生产和生活用电 (6)第三小节保安室 (6)第四小节生产和生活用水 (6)第三节施工临时用地 (6)第四节主要临时工程数量 (6)第五节施工平面布置图 (6)第三章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7)第一节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7)第一小节配置原则 (7)第二小节调配计划 (7)第二节测量设备、试验设备、仪器仪表 (9)第一小节配置原则 (9)第二小节调配计划 (9)第四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劳务人员配置 (9)第一节项目主要施工管理人员情况 (9)第一小节组织机构 (9)第二小节管理职责 (10)第二节劳动力计划 (14)第一小节组织原则、来源与队伍组成 (14)第二小节投入计划 (14)第三小节劳务雇佣管理 (15)第四小节劳动力的保障措施 (15)第五小节各阶段劳动力投入计划 (15)第五章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16)第一节施工准备 (16)第一小节施工现场准备 (16)第二小节技术准备 (17)第三小节施工测量 (18)第二节堆场工程施工 (20)第一小节堆场工程工程内容 (20)第二小节施工工艺 (20)第三节给排水施工 (27)第一小节开槽施工 (27)第二小节污水管道施工 (29)第三小节钢筋混凝土排水沟施工 (31)第四小节给水管道工程施工 (37)第四节供电照明工程施工 (44)第一小节高灯杆桩基础施工 (44)第二小节高灯杆承台施工 (51)第三小节高灯杆的材料和安装 (52)第四小节电缆等设备的施工 (53)第五节其他附属建筑施工 (58)第一小节施工工艺流程 (58)第二小节施工测量 (58)第三小节土方工程 (58)第四小节钢筋工程 (59)第五小节模板工程 (61)第六小节混凝土工程 (62)第七小节砌体工程 (62)第七小节装饰、装修工程 (63)第八小节配电系统工程 (82)第六章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96)第一节基础排水措施 (96)第二节防止沉降措施 (96)第七章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的应用 (96)第八章施工进度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97)第一节工期部署 (97)第一小节本标段工期进度计划 (97)第二小节工期部署原则 (97)第二节保证工期的主要实施措施 (97)第三节保证工期的进度监控措施 (101)第一小节进度监控的基本程序 (101)第二小节进度监控的方法 (101)第九章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构)筑物保护措施 (103)第一节各种管道、线路的安全保证措施 (103)第二节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保证措施 (104)第十章质量保证措施 (104)第一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04)第二节质量规划 (105)第三节质量保证管理制度 (106)第四节检验、试验、验收计划 (108)第五节质量保证措施 (109)第一小节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110)第二小节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111)第十一章安全保证措施 (114)第一节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 (114)第二节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网络 (114)第三节应急救援措施 (114)第一小节潜在事故、紧急情况的确定 (114)第二小节事故现场应急响应组织指挥 (115)第三小节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115)第四小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年产 28 万吨甲酸甲酯项目
年产28 万吨甲酸甲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目录第一章总论....................................................................................................... - 5 -1.1项目名称................................................................................................. - 5 -1.2项目性质................................................................................................. - 5 -1.3项目简介................................................................................................. - 5 -1.4编制依据................................................................................................. - 6 -1.5编制原则................................................................................................. - 6 -1.6设计标准................................................................................................. - 6 -1.7研究范围................................................................................................. - 7 -1.8项目背景................................................................................................. - 7 -1.9建设规模................................................................................................. - 8 -1.10建设意义............................................................................................... - 8 -1.11项目可行性........................................................................................... - 9 -1.12结论..................................................................................................... - 10 -1.13建议和存在的问题............................................................................. - 10 -1.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1 -第二章产品市场分析..................................................................................... - 12 -2.1物质性质............................................................................................... - 12 -2.1.1甲醇............................................................................................ - 12 -2.1.2甲酸甲酯.................................................................................... - 14 -2.2市场分析............................................................................................... - 16 -2.2.1甲醇国外市场............................................................................ - 16 -2.2.2甲酸甲酯国外市场..................................................................... - 17 -2.2.3甲醇国内市场............................................................................ - 18 -2.2.4甲酸甲酯国内市场..................................................................... - 20 -2.2.5甲醇主要消费领域..................................................................... - 22 -2.2.6甲酸甲酯主要消费领域............................................................. - 23 -2.2.7价格预测.................................................................................... - 25 -第三章工艺技术方案..................................................................................... - 26 - 年产28 万吨甲酸甲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3.1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 26 -3.1.1物理吸附法:............................................................................ - 27 -3.1.2物理吸收法:............................................................................ - 27 -3.1.3膜分离法:................................................................................ - 27 -3.1.4低温蒸馏法................................................................................ - 28 -3.1.5化学吸收法................................................................................ - 28 -3.2二氧化碳的利用................................................................................... - 30 -3.3二氧化碳封存....................................................................................... - 32 -3.3.1地质封存.................................................................................... - 32 -3.3.2地表封存:................................................................................ - 32 -3.3.3海洋封存:................................................................................ - 33 -3.3.4其他储存方式:......................................................................... - 33 -3.4甲醇合成............................................................................................... - 34 -3.4.1高压合成流程............................................................................ - 34 -3.4.2低压合成流程............................................................................ - 34 -3.4.3中压合成流程............................................................................ - 34 -3.5甲酸甲酯合成....................................................................................... - 35 -3.5.1甲醇、CO2和H2合成法:....................................................... - 35 -3.5.2甲酸酯化法:............................................................................ - 35 -3.5.3甲醇羰基化法:......................................................................... - 35 -3.5.4甲醇脱氢法:............................................................................ - 36 -3.5.5合成气直接合成法..................................................................... - 37 -3.5工艺系统分析比较............................................................................... - 37 -第四章原料、辅助材料及燃料的供应.......................................................... - 39 -4.1原料...................................................................................................... - 39 -4.1.1选择依据.................................................................................... - 39 -4.1.2原料规格与标准......................................................................... - 39 -4.1.3原料采购.................................................................................... - 41 -4.2产品...................................................................................................... - 41 - 年产28 万吨甲酸甲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 -4.2.1产品规格.................................................................................... - 41 -4.2.2产品方案.................................................................................... - 42 -4.2.3产品销售.................................................................................... - 42 -第五章厂址选择............................................................................................. - 45 -5.1概述...................................................................................................... - 45 -5.2厂区选择基本原则............................................................................... - 45 -5.3建厂方案比较....................................................................................... - 46 -5.3.1园区简介.................................................................................... - 48 -5.3.2厂址自然地理概况..................................................................... - 50 -5.3.3交通运输状况............................................................................ - 53 -5.3.4公共工程及生产配套................................................................. - 55 -第六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 58 -6.1企业组织............................................................................................... - 58 -6.2企业组织形式....................................................................................... - 58 -6.3企业工作制度....................................................................................... - 58 -6.4劳动定员和生产培训............................................................................ - 58 -6.4.1劳动定员.................................................................................... - 58 -6.4.1生产培训.................................................................................... - 60 -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61 -7.1编制依据............................................................................................... - 61 -7.2编制方法............................................................................................... - 61 -7.3项目总投资估算................................................................................... - 62 -7.3.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62 -7.3.3项目总投资汇总......................................................................... - 70 -7.4资金筹措............................................................................................... - 75 -7.4.1资金来源.................................................................................... - 75 -7.4.2还贷方式.................................................................................... - 75 -第八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 77 -8.1估算依据............................................................................................... - 77 - 年产28 万吨甲酸甲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 -8.2 生产总成本估算.................................................................................. - 77 -8.2.1 生产成本................................................................................... - 77 -8.2.2 管理费....................................................................................... - 81 -8.2.3 财务费....................................................................................... - 81 -8.2.4 销售费....................................................................................... - 81 -8.2.5 生产总成本估算表.................................................................... - 82 -8.3 销售收入和税金估算........................................................................... - 83 -8.3.1 销售收入............................................................................... - 83 -8.3.2 税金估算............................................................................... - 83 -8.3.3现金流量表................................................................................ - 86 -8.4 财务评价.............................................................................................. - 88 -8.4.1 静态指标................................................................................. - 88 -8.4.2 动态指标................................................................................. - 88 -8.5不确定性分析....................................................................................... - 89 -8.5.1 盈亏平衡分析........................................................................... - 89 -8.5.2敏感性分析................................................................................ - 90 -8.6电价浮动率........................................................................................... - 92 -8.6.1捕集成本估算............................................................................ - 92 -8.6.2电厂发电成本估算..................................................................... - 93 -8.6.3 浮动率估算............................................................................... - 93 -8.7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 93 - 年产28 万吨甲酸甲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年产28 万吨甲酸甲酯项目1.2 项目性质为一座现有的燃煤电厂设计一套燃后CCS&U 子系统。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北京XXXX科技有限公司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促进公司科研工作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法规和制度,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分管财务、科研工作的公司级领导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
相关职能部门及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的责任主体。
一、技术部是公司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配合财务部实施科研经费管理;二、财务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完善和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督促项目负责人按核定的预算合理使用经费;三、总经理责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的监督和检查,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进行不定期审计或专项审计。
四、课题负责人负责编制课题预算和决算,并严格按批准预算公司核定的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经费,自觉控制经费的各项支出。
接受国家财经审计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三条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
严格经费使用审批手续,规范财务核算制度,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安全、有效。
第四条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贪污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或其他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行为,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二章经费到款管理第五条公司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公司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公司财务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第六条科研经费分为纵向经费、横向经费。
一、纵向经费是指各级政府和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经费,如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国家、省部和地方基金、国防军工项目经费、国际科技合作经费中的项目经费和与国外政府和学术机构间的合作经费等;二、横向经费是指各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经费、科技成果和专利转让费、国际科技合作经费中与境外企业间合作经费、科技咨询(测试)服务费、科技捐赠及其他非纵向项目经费等。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对2005-2006年度《新产品计划》项目开展跟踪管理的通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对2005-2006年度《新产品计划》项目开展跟踪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11.05•【字号】•【施行日期】2007.1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对2005-2006年度《新产品计划》项目开展跟踪管理的通知各有关委、局、控股(集团)公司,上海科学院,区、县科委及有关单位:为了全面、动态掌握本市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和《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简称《新产品计划》)及其项目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新产品计划》的政策引导作用,支持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试制及产业化工作。
特别是《新产品计划》中,由国家和本市及主管部门给予财政专项补助的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和成效。
根据国家科技部等部门发布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法》(国科发计字[1997]503号文)和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4]3号文)及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的要求,市科委将继续组织《新产品计划》项目跟踪管理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本次项目跟踪管理的范围是本市列入2005、2006年度《新产品计划》的项目。
2、项目承担单位应认真填写《新产品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跟踪管理表(简称“跟踪管理表”,见附件,“跟踪管理表”可在上海科技网站:的相关栏目中下载),加盖公章后,一式三份报送到主管部门。
同时将其电子版本(必须与“跟踪管理表”所填内容一致)发送至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公室(简称新产品办公室),电子信箱:*****************。
3、各主管部门应立即通知项目承担单位填写“跟踪管理表”,并进行认真审查,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一份存主管部门,另二份由主管部门汇总后于2007年11月30日前统一报送到新产品办公室。
4、“跟踪管理表”填报的内容和数据必须完整、真实、准确,填报情况和项目实施成效将作为考核项目承担单位信誉和审查、推荐其以后申报项目资格的重要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法》(国科发计字[1997]503号文,以下简称《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挥国家科技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指导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科委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以下称新产品计划),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产品计划是一项政策性扶持计划,旨在引导、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进步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方式,加速经济竞争力强、市场份额大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
第二章范围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型产品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任一方面比老产品有重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改进型产品;第四条新产品计划优先支持下列范围的新产品(一)高新技术产品,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其他高新技术产品;(二)利用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计划成果转化的新产品,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能起重大促进作用的新产品;(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四)外贸出口创汇新产品,替代进口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实现国产化率在80%以上的新产品;(五)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新产品。
第五条下列产品原则上不在新产品计划中列项(一)常规食品、饮料、烟、酒类产品;(二)化妆品、服装、家具、小家电等日用产品;(三)用进口零部件(包括散件)组装的产品;(四)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国产化率低于60%的产品;(五)单纯为军工配套的产品;(六)传统手工艺品;(七)单纯改变花色、外观与包装的产品;(八)动、植物品种资源;(九)高能耗、污染环境的产品;第三章申报第六条国家科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与科技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定期发布《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申报指南》。
第七条申报新产品计划的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在国内首次(或首批)开发成功,并已有市场销售的产品;(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相关的行业政策;(三)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较高,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四)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五)没有与所申报产品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
第八条已列入过新产品计划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第九条凡开发或生产符合本办法第四条新产品的企业、科研单位(包括私营及中方控股中外合资经营企事业单位)均可申报,联合研制开发或生产的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通过技术转让获得的新产品可由新产品生产单位单独申报或由生产单位与原技术开发单位联合申报。
第十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地方)的地方企业、科研单位,由项目开发单位通过所在地、市科委向本地方科委申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科研单位,由项目开发单位向所在地方科委申报。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企业、科研单位的项目,由开发单位向主管部门科技司(局)申报,或向申报单位所在地方科委申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企业、科研单位的民品项目,可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或所在地方科委申报。
凡通过国务院有关部门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申报的项目,须同时将申报表格送申报单位所在地方科委备案。
申报项目只能选择一个渠道申报,否则取消资格。
第十一条申报项目材料须一式三份报送国家科委。
申报所需材料一般包括:(一)《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申报表》;(二)鉴定证书或评估报告或相当的技术证明材料;(三)国家一级查新单位或相应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检测报告;(四)指定检测单位或相关的检测机构提供的产品质量、性能测试报告;(五)用户使用意见或相关材料;(六)证明其取得知识产权和获奖情况的相关材料;(七)环保等部门提供的与申报项目密切相关的证明材料(如环保许可证、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证明等);(八)已申请银行贷款的项目,需提供银行贷款相关证明材料;(九)其它根据需要所确定的辅助材料。
如对于医药、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申报时必须附加特殊许可证或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准文件。
第四章计划管理第十二条申报新产品计划的项目,分别由各省(市、区)科委和国务院各部门科技司(局)负责组织评审。
新产品评审以评估方式进行,由具有资格的评估机构具体执行,评审过程中应聘请熟悉有关技术、了解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产品技术水平;(三)产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产品市场前景;(五)是否符合新产品计划所要求的申报条件和程序。
对评审通过的项目,由地方科委或部门科技司(局)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三条各地区和部门评审合格的项目,经择优排序后,汇总上报国家科委。
国家科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认定。
项目认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申报、评审的程序和标准是否符合要求;(二)项目技术是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市场营销和市场潜力是否真实;(四)相同或同类产品是否有重复;第十四条在评审和认定的基础上,国家科委组织编制《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年度本子,并下达到各地方科委及各部门科技司(局)。
第十五条列入新产品计划的项目,将由国家科委等部门联合颁发《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第十六条国家对列入新产品计划的项目,根据国家政策从中选择重点,予以一定数额的财政拨款补助。
确定重点项目的原则为:(一)属于国家优先扶植的重点产业或高技术产业的重大新产品;(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三)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上亿元销售额的新产品;(四)研究开发实力强、能持续不断开拓创新的企、事业单位所开发的新产品;(五)已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国家贡献大的新产品;(六)地方政府予以配套重点支持的新产品。
第十七条国家对列入新产品计划的部分项目择优予以一定数额的贷款利息补贴支持。
确定贷款利息补贴项目的条件为:(一)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开发重点新产品中已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有较大发展前景且效益显著;(二)贷款年限一般为l至3年的中长期贷款,并与银行已签订中长期借款合同;(三)贷款额度一般应在500万元以上;(四)经地方科委或部门科技司(局)推荐。
第十八条拨款补助项目和贷款利息补贴项目的经费由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联合下达。
经费严格按照《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补贴经费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新产品计划下达后,各地方科委和各部门科技司(局)应加强跟踪和管理,掌握本地区和本部门新产品工作全面情况,包括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特别对获得国家财政补助支持的重大项目要加强引导和监督。
每年6月30日前将上一年度新产品工作情况及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报送国家科委。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结合本地方、本部门的特点,组织实施本地方、本部门的新产品计划,并制定促进企业、科研单位开发新产品和实施新产品计划的财政支持与税收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第二十一条各地方、各部门应加强新产品计划的宣传,并根据本地方、本部门具体情况,参照本办法的原则,制订实施细则及本地方、本部门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国家科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局、外经贸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保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劳动部联合发文,1997年11月29日以国科发计字[1997]503号发布实施。
重点新产品计划评审依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法》(国科发计字[1997]503号)申报条件: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均可申报。
申报新产品计划的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在国内首次(或首批)开发成功,并已有市场销售的产品;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相关的行业政策;3、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较高,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4、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有很好的市场前景;5、没有与所申报产品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
申报材料:1、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表(/sbwj.htm)。
2、必备的附件材料:特殊行业许可证。
对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申报时必须提交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可说明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技术转让合同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辅助的附加材料。
申报单位可视项目的具体情况酌情提交:由有关权威机构出具的采用相关技术标准的确认证明材料;鉴定证书或其他相当的技术证明材料;由省(部)级以上(含)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由有关权威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性能检测(验)报告;若涉及环境污染问题,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用户使用意见等相关材料;图片、照片、样本、产品说明书等;其它相关材料(如列入其它科技计划的批准证明、获奖证书、ISO质量体系认证书、医药GMP认证书、银行信用评价证明、国家核准的企业从事申报产品相关的专业资质证明等)。
(说明: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由未能在国家立项的项目中筛选,不再另行组织评审。
)申报程序:国家发布指南确定优先资助领域---承担单位组织申报材料--受理并形式审查--组织专家评估--择优推荐到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二次评估--科技部正式下达计划办理时限:国家级新产品计划正式下达后一个月之内。
收费标准:不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