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类)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类
谈企业从_人事管理_到_人力资源管理_的转变
第1期(总31期)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No .1(Su mNo .31)2009年3月Journal ofH ebeiE nergy Insti tute ofV ocati on and T echnologyM ar .2009谈企业从 人事管理 到 人力资源管理 的转变尉文波(同煤集团中央机厂,山西大同 037001)摘 要:无论人事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二者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但在内容、思想理念等多方面有根本性的区别,现代企业必须真正实现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性转变,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更新、拓宽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的变化。
关键词:人事管理;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G4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74(2009)01-0032-03The Enterprise Change from "P ersonnelM anage m ent"to"Hu m an R esource M anage m ent"YU W en -bo(Datong Coa lM ine G r oup C entral Plan,t D atong Shanx ,i 037001)Abst ract :Both personne lm anage m ent and hum an resource m anage m ent have people as research objects ,but they have the essential d ifferences in m any w ays like t h e contents and t h ought princ i p le .M odern enter prise must rea lly realize the funda m enta l change fro m the personne lm anage m ent to the hum an resource m anage m en.t Itm ust rene w ,open w ide l y and perfect hum an resource m anage m ent functi o n ,and ra ise the hu m an resource m anage m ent leve.l In th is w ay ,it can rea lize the qualitative change o f the enterprise hu m an resource m anage m en.t K ey w ords :personnelm anage m en;t change ;hum an resource m anage m en t 收稿日期:2008-10-14作者简介:尉文波(1974-),男,大学,同煤集团中央机厂经济师。
人力资源的工作种类分好为6大类
人力资源的工作种类分好为6大类: 1、招聘管理类,负责策划,开展,总结招聘的各项适宜,并建立人才储备库2、培训管理类,按照绩效考核等相关指标负责策划,开展,记录和总结培训的各项事宜3、绩效管理类,负责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实施绩效考核,记录总结,并不断完善4、薪酬管理类,按照相关制度和法律规定计算和制定薪酬方案,包括基本薪酬和福利保障等,并随时监督和调整5、人力资源规划管理。
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估计,对企业内部的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和选择等做出具体实施计划6、劳动关系管理,包括劳动关系和人事档案管理。
保障用工制度规范,处理好劳动关系,避免劳动纠纷,处理劳动纠纷并将其影响降到最低。
制定实施用工制度和规范,完善劳动关系管理:建立人事规章制度。
落实和执行,管理员工的人事档案,保守档案秘密,维护档案完善,方便档案的使用具体很多,大体的就以上6类,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6大职能一、工人的招聘流程如下:1、各车间\部门填写"用人需求计划表"报审批(写明用人的特殊要求,如性别、年龄、或其它要求等;2、人力资源部门书写“招聘公告”张贴出去到车间、工厂大门口,城区人多的地方,中介所附近,车站,市场附近等。
(“招聘公告”写明应聘报名时间、地点、联系人、电话);3、接受报名填表,按各车间用人要求进行面试、初选;4、到车间用人班组现场试用1-3小时后,由各班组与工人进行双向选择,确定人员名单;5、办理入职手续(填写简历表、编员工编号、做员工证、体检)6、新工培训(人事部进行制度、公司文化培训、安全知识、质量知识培训、岗位知识培训)7、将新工编写人事档案。
二、办公室技术人员、专业人员招聘流程如下:1、各部门填写"增员申请表"报审批(写明用人的特殊要求,如专业、学历、工作经验年数、性别、年龄、或其它要求等;2、人事部招聘:A、到当地人才市场上招;B、上人才网搜索;C、书写招聘公告在公司内部张贴出去(写明应聘报名时间、地点、联系人、电话);3、接受报名填表,人事部进行面试、查看证书,初选,;4、各用人部门进行专业知识、工作经验面试,最后由用人部门确定人员名单;5、办理入职手续(填写简历表、编员工编号、做员工证、体检)6、入职培训(人事部进行制度、公司文化培训、安全知识、质量知识培训、岗位知识培训)7、将新员工编写人事档案。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史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史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1、从传统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对人和事的管理是伴随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
现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并且从美国的人事管理演变而来。
70年代后,人力资源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适用,它从管理的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全方位向人力资源转变。
从80年代开始,西方人本主义管理的理念与模式逐步凸现起来。
人本主义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人本主义管理被作为组织的第一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便应运而生。
它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差别,已经不仅是名词的转变,两者在性质上已经有了较本质的转变。
1)、传统人事管理(1)、传统人事管理活动。
早期的人事管理工作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分派、工资发放、档案管理之类琐碎的工作。
后来逐渐涉及职务分析、绩效评估、奖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人事制度的制定、员工培训活动的规划与组织等。
(2)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的性质。
传统人事管理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以短期导向为主,主要由人事部门职员执行,很少涉及组织高层战略决策。
(3)传统人事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
由于人事活动被认为低档的、技术含量低的、无需特殊专长的工作,因而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人事管理只属于执行层次的工作,无决策权力可言。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1)区别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以提高扩大、从行政的事务性的员工控制工作转变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系统,以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
因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
它被看作为一种单纯的业务管理,从技术性管理活动的架构中分离出来。
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相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成为组织战略与策略管理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概论_考试重点
人力资源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1、本课程关于人力资源的观点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2)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人口的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
2)人力资源的质量a)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素质决定质量b)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
c)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舒尔茨4、人力资本投资1)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形式有:教育;迁移;培训。
2)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
只有当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去投资人力资本,否则就不会投资。
5、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1)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财富,促进社会发展。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2)两者研究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重要观念)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及其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任务1案例分析答案(案例一、二、三)
案例一:美国政府的人才战略二战以后,美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头号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宏观层面的人才资源开发。
这些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美国宏观层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范围很广,概括起来,其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了政府、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机制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
建国200多年来,在美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思想,这些都在美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美国教育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并能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作用,首先得益于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与投入。
历届美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前总统布什就曾以“教育总统”作为自己的竞选口号。
1983年美国就提出了《为21世纪而教育美国人》,1985年又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师资》的报告,主张面向21世纪培养科技人才。
面对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克林顿总统认为美国迈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需要新的教育战略,而实现教育领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为此,美国教育部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美国教育目标和战略。
因此,美国是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多的国家,年教育投入达到3530亿美元,教育经费占政府总支出的15.8%,每年培养的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才超过150万。
二、建立了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为了在劳动力供求双方建立有效的联系,美国成立了许多类型的政府和民间就业辅导机构。
有的政府就业辅导机构除了帮助寻找工作外,还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者提供就业资助。
在美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上,除本国公民外,其他国家留学人员、访问学者等,只要不是非法移民,只要取得美国移民局的认可,都可获得被聘用的机会。
美国人力资源的流动,不受户籍、地域的制约,也不存在流向是否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在劳动力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双向选择关系。
在人力资源政策上,企业的用人完全自由。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需要人力可以通过市场,裁员可以推向市场,使得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达到有效的结合,从而使企业及国家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想要准确、全面地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面目,就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回到其形成与发展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去观察,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要求。
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的起源、发展、演化和趋向为线索,试图勾勒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轮廓,从而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人力资源管理。
一、起源:福利人事与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起源于人事管理,而人事管理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
18世纪末,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引发工业革命,改变了以前家族制和手工行会制的生产方式,并带来大量的实行新工厂制度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则成为19世纪初的时代特色。
竞争与发展要求这些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但制约扩大规模的主要瓶颈却是企业主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劳工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人们不喜欢也不习惯于工厂的劳动方式。
首先,当时的人们不喜欢工厂的劳动方式,对工厂劳动的单调性、一年到头都得按时上班以及时时刻刻都要全神贯注等没有任何好感,这导致企业很难招募到足够的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
于是,企业被迫采取各种各样的福利措施来吸引工人。
如,当时的美国"沃尔瑟姆制"工厂就通过建立寄宿所来吸引女工,并竭力营造工厂生活在道德和教育方面的优越性。
其次,进入工厂的人们也不习惯于工厂的劳动方式,比如严守时刻、按时出勤、接受新的监督制度和按机械速度劳动等。
为增进工人对企业的忠诚、消除一年中的工作单调性和加强个人间的关系,一些企业也不得不采取各种各样的福利措施以留住工人,如经常利用传统的节日组织工人进行郊游和野餐等。
劳工问题的解决措施导致了福利人事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福利人事,即由企业单方面提供或赞助的、旨在改善企业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工作与生活的一系列活动与措施。
直至今天,我们仍能从人力资源管理中找到传统福利人事的影响,如企业设置澡堂和餐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修建各种娱乐和健身设施,兴办员工托儿所,甚至派福利代表到员工家中问寒问暖,提供营养和卫生方面的咨询等。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史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史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 RM)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从最初的形式演变成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领域。
以下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史的概述。
1.工业革命时期:在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厂系统取代手工作坊,大量工人聚集在工厂中工作。
这一时期,管理者的主要关注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2.早期的人事管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职能开始出现。
人事部门负责招聘、薪酬、工时记录和工人福利等事务。
3.科学管理运动:20世纪初期,弗雷德里克·泰勒(Fre derick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 t)的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包括工作分析、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
4.人际关系运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等人的霍桑实验(Hawthorne Experi ments)揭示了工作场所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运动(Human Relations Movement)随之兴起,强调关注员工的社交需求和情感需求。
5.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HRM)作为一个术语开始广泛使用,强调员工不仅是生产要素,而且是具有复杂需求和潜力的个体。
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开始扩大,包括员工发展、绩效管理和组织发展等。
6.战略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全球化和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管理开始被视为支持组织战略的关键职能。
人力资源部门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关注人才管理和组织能力的提升。
7.21世纪的人力资源管理:在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继续发展,强调员工参与、持续学习、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人力资源六大板块(hr六大模块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六大板块(hr六大模块的主要内容)查看全部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是指: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体系。
其中,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起点,主要通过规划帮助组织预测预计未来的人员需求数量及基本素质构成;招聘与配置,以人力资源规划为输入之一,相当于组织的血液,为组织提供营养,解决组织人员配置、人岗匹配的问题。
人力资源分为哪六大模块1、招聘,也就是企业招聘员工,主要包括内部与外部两种招聘方式,其中内部招聘指的是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内部人员进行转岗或者晋升,外部招聘指的是社会以及学校招聘等方式。
2、培训,员工正式上岗后通常都会有入职培训,主要培训日常规范、企业文化、战略以及基本信息等,同时还要对岗位职责进行培训。
3、薪酬,一般指的是岗位自身所含有的薪酬待遇方式,主要包括无形薪资与有形薪资两个部分,为员工个人付出所得到的报酬。
其中有形薪资包括福利、补贴、绩效以及底薪等相关内容,无形薪资指的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熏陶以及培训专业知识等。
4、绩效,对员工岗位产能进行综合衡量,倘若产能比较高,将获得更多的绩效奖金,归根结底属于企业制定的激励制度,而且绩效奖金方案要保证合理科学,否则非但实现不了预期效果,还有可能产生反作用。
5、规划,指导思想为企业年度战略规划,对企业人事发展规范进行负责,主要包括企业组织架构以及招聘计划等相关内容,也是人事资源模块的基础所在。
6、员工关系,主要负责企业员工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要负责调岗、转岗、离职以及入职等相关内容。
人力资源简介人力资源即人事,最广泛定义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含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和劳动关系等。
浅论事业单位从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一)
浅论事业单位从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一)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把“人”作为一种使组织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加以发掘和科学管理的主张,已成为当代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作为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部门。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沿用机关人事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
虽然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我国工商企业管理中广为借鉴和应用,但在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和事业单位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造成了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导致某些事业单位发生了人力资源流失的现象。
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以“脱钩、放权、分类、搞活”为原则的事业单位改革,主要目的是盘活事业单位现有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实现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新型事业单位组织制度。
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并不是简单的名词置换,它意味着从思想、理论到方法运用的根本改变。
要实现这种转变,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这一论断科学阐明了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工作中,应重视员工,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思想观念。
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才会达到和谐状态,才会促进企业的有序发展。
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中,要树立“一个观点”,“二个工作重点”和突出“三高”的思想观念。
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实施项目计划书
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实施项目计划书一、总纲通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高人力资源部在日常人力资源操作性等事务的工作效率,为高层提供即时的高效的人力资源资数据查询、分析,为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有利于人力资源内部流程的规范与再造优化,以便更好地为员工(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项目实施的目标(待商讨,应详细化)1、人事管理类:人事档案履历管理、企业构架管理、入职/离职管理、合同管理、变动管理、奖惩管理及相应的统计分析、报表,支持领导查询2、考勤管理类:由于公司原有一个完善的考勤系统,现有系统只是导入原有考勤系统的数据3、招聘管理类:招聘需求分析、人员需求预测、招聘计划、招聘效果分析、招聘成本分析4、培训与发展类: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员工、教师)、培训津贴计算、培训课程管理、培训成本分析,给个人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建设人才梯队、给个人提供给予职位及发展需求的培训服务;5、绩效考核管理类:导入相应的考核数据,为薪资提供数据6、薪资福利管理类:薪资政策设定、薪资公式设定、薪资报表、工资单、个人所得税表、社保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三、该项目组成员组成。
本项目由人力资源部主管***批准,总经理***审核实施。
本项目涉及部门:总经办、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网络部项目主席:***项目负责人: ***项目成员: **** 、谢斌鸿、 **** ⋯⋯四、软硬件投资1、软件:采用市场上购买的HRMS 软件2、硬件:采用组装服务器系统软件是基于微软 SQL数据库运行,采用 C/S(客户端 /服务器端 )构架,个人用户装载客户端进行操作。
3、成本:总投资约*** 元。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含义特征及类型
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是什么?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来解释,所谓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和实现的管理活动。
2。
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特征有哪些?所谓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指在企业总体战略框架下对人力资源进行使用、管理、控制、监测、维护和开发,籍以创造协同价值,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方法体系,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战略性组织管理体系、战略性工作管理体系、战略性人力资源配置体系、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战略性培训教育体系以及战略性人才培养体系等。
在对内外部环境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足,清晰的勾勒出未来人力资源愿景目标以及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制定出能把目标转化为行动的可行措施以及对措施执行情况的评价和监控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战略系统.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评价和人力资源激励四方面职能,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基本特征(1)战略性战略性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总体战略的匹配。
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时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发生转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2)系统性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与管理实践等构成的一个系统。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以系统论的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强调的是系统内个要素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追求系统总体功能的最优。
系统性既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系统性,更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整体思想和协作意识。
(3)匹配性匹配性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包括纵向匹配和横向匹配纵向匹配主要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组织的匹配,以及人力资源子系统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匹配。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含义特征及类型
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是什么?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来解释,所谓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和实现的管理活动。
2.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特征有哪些?所谓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指在企业总体战略框架下对人力资源进行使用、管理、控制、监测、维护和开发,籍以创造协同价值,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方法体系,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战略性组织管理体系、战略性工作管理体系、战略性人力资源配置体系、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战略性培训教育体系以及战略性人才培养体系等。
在对内外部环境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足,清晰的勾勒出未来人力资源愿景目标以及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制定出能把目标转化为行动的可行措施以及对措施执行情况的评价和监控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战略系统。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评价和人力资源激励四方面职能,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基本特征(1)战略性战略性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特征。
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总体战略的匹配。
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时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发生转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2)系统性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与管理实践等构成的一个系统。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以系统论的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
系统性强调的是系统内个要素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追求系统总体功能的最优。
系统性既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系统性,更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整体思想和协作意识。
(3)匹配性匹配性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包括纵向匹配和横向匹配纵向匹配主要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组织的匹配,以及人力资源子系统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匹配。
HR任职资格等级标准(经理岗)
HR 经理/副经理岗任职资格标准(分级标准)职位名称直接上级职位概要薪酬劳资副经理人事行政经理职类/职种直接下级职能类/ 人力资源无执行人力资源基础人事、员工关系、薪酬福利管理工作,如人事信息与档案、劳动合同、薪酬福利执行等,为员工提供服务。
人力资源助理、人力资源专员、人力资源主管、人资专业经理、经理助理、副经理、人资经理集团人力资源部文化程度专业要求原则本科及以上,优秀者可放宽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类热情、细致、坚持原则、有较好的服务保密意识➢廉洁自律、诚实守信;➢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责任心职位等级(7 级)主要分布部门基本任职条件性格特征基本素质第5级人力资源经理助理主要功能:指导业务工作、协助部门管理层进行人力资源体系搭建➢具多个专业模块或人力资源核心业务模块全业务运营能力;➢能够指导薪酬劳资岗等日常工作事务;➢工作结果多以专业工具的搭建、核心业务疑难问题的解决为主;➢熟悉相关政府动态的政策法律条例。
人力资源副经理一、角色定义二、职业发展三、行为标准(要做什么)行为模块1、基础人事管理体系搭建行为要项行为标准能够整个人力资源各基础性数据,每月形成基础人事月报:包括人员结构分析、员工考勤数据、人员配置策略分析、企业文化健康、企业活力分析等人事月报的上报、下发1.1基础人事月报制作1.2业务体系搭建具人力资源成本及费效比、专业体系搭建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薪酬、福利、劳动合同、员工入离职、调动、辞退、考勤等工作项标准化流程优化每年度行业薪酬福利数据调查与数据报告结合行业薪酬报告及公司实际情况,对薪酬福利制度进行整体调整:包括人力成本费效比、薪酬策略、关键岗位薪酬宽带幅度、总薪酬增减幅度、构成比例测算、福利制度的优化调整等方面每季度形成人力费效比报表每年度年终奖方案的制定与数据测算每年度对薪酬评价标准——任职等级进行修订与完善制定基础人事:劳动合同、入离职、异动、辞退、社保公积金、考勤、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等全方面的风险管控标准协助部门其它项方案或制度方案制定。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系统(EHR-BI)方案介绍
人力资本管理
人力资本管理
定义
• 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之上 ,综合了“人”的管理与经济学 的“资本投资回报”两大分析维 度,将企业中的人作为资产来进 行投资与管理,并根据不断变化 的人力资本市场情况和投资收益 率等信息,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从而获得长期的价值回报 从而获得长期的价值回报。
分类
• 一般人力资源管理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Clear2Pay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系统 ---人力资源战略实施保障
Clarity in PayFra bibliotekents © 2011
人力资源发展路线
人力资源管理
定义
• 为开发和利用能为组织带来价 值的人所组成的群体而制定的 政策和实践(如:人力资源规 划、人员招聘、绩效管理、员 工培训、薪酬福利政策等)。
高增值
人力资源分析系统示例
人力资源分析系统示例
Thank You
Thank You! 谢谢
谢谢! 谢谢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
国内状态
• 由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 理转型期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
• eHR
信息化
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
定义
• 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 作的总称 把人视为成本 管理比较 作的总称。把人视为成本,管理比较 简单,以事务和工作职责为中心,短 期的,被动的
• Intranet/Internet • eHCM(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业务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
人力资源分析系统指标展示方式
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分析(一)
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分析(一)摘要: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从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
本文回顾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从管理理念、管理地位和管理目标三个方面分析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并结合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的实际,提出了从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对策。
关键词: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演变1.人事管理阶段。
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被称做“人事管理",它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工业革命的爆发导致大机器生产方式的产生,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雇佣,因而必须有人处理组织中涉及与人有关的一系列事物和活动,例如管理福利计划、人事档案、上岗培训、工时记录、报酬支付等事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事管理基本成熟,在招募、甄选、培训、考核、劳动关系管理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特征是照章办事,属于事务性的工作。
2.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随着行为科学学派等新的管理理论的出现,人的重要性受到关注,人从机器的附属品转变为组织中一种重要的资源。
同时,60~70年代,人事立法急剧增加,反歧视立法日益健全,有效的人事管理受到重视,也增加了人事管理职能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广泛采用的竞争手段的成功与否几乎都与人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推动了人事管理职能的转变。
最早提出“人力资源"概念的是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他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引入了这一概念,他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
至此,西方企业中开始出现了人力资源部,除了从事传统的事务以外,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政策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分析与设计等职能。
而且,人力资源部开始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是确保组织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成本获得适当数量、类型和技能的员工,以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的需要.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M)概述
所谓灵活性企业(Flexible Firm)是指具有员
工多样性和变化性的企业。 据此,可以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市场、次
要市场、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
18
1、核心员工
从就业角度看,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员工分为核心的和外围 的两大类。核心部分员工包括那些从普通劳动力市场获得、有长 期劳动契约保障、对于雇主来说他们的技术是极其重要的企业骨 干员工。
准确无误 信任他人 平等机会 公平交易 美国一项调查中的准则排序: 黄金准则、透明准则、直觉准则
38
第二章 雇员资源化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HRP) 第二节 人力资源招聘 第三节 甄选 第四节 绩效管理
39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HRP)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性质 HRP是HRM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企业人力资
人力资源管理
博士
E-mail:xiejinqiang1@
1
与其不争,故能无敌于天下!
——老子
凡战,以正合,以奇胜, 奇正之术不绝于江河!
——孙子
2
人力资源管理(HRM)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1、人力资源的概念
(1)资源与人力资源 (2)人力资源:存在于人体的智力资源,是指人类进行生产
职能的实现是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来完成 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6
1.战略业务:人力资源规划(HRP) 2.基础业务:人力资源设计(HRD) 3.核心(主体)业务:
人力资源的更新:新员工招聘 使用 开发 激励等
4.其它业务:
员工劳动保护管理 人事统计 考勤 人事档案管理等
24
从传统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也谈高校教师柔性管理术
心、创造心的思考。
回到学生的微生活,回到“原点”,重拾本真,是越来越高的呼声。
2008—2012年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均直击当年热点话题,贴近社会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时代色彩强烈而鲜明。
提倡回到学生自己的微生活中,是让学生的思维勤奋起来,坦露学生自己心中的话语,正确引导考生从故纸堆中解放出来,从“无病呻吟”、“嘲风弄花”、忸怩为文中解脱出来。
让笔底在现实生活的大海中掀起青年一代思想的波澜,在自己的微生活中倾听时代的最强音,嗅出生活的新鲜空气,为时代而思考和歌唱。
用真实的微生活之水浇灌作文之常青树。
二、微生活发掘新素材在学生的家庭生活里就能直接发掘新素材。
比如,我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身边的真实体验进行交流。
有学生讲到,最近爸爸行为有些反常,平时都是让我先洗澡,他再去刷浴缸自己洗,可是这几天却抢先洗,后来,我在爸爸的写字台上看到一份报纸上报导说,每洗完一个人,浴室会升温2度,我终于明白,进入冬天了,爸爸是怕我冷才抢先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新鲜素材,可以让学生把它写成一篇记叙文。
学生要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能写记叙文,又会写议论文。
我让学生坚持每天看十五分钟新闻,并及时落笔写出对新闻事件的点评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过学生之间的微生活交流,我常常看到学生眼中闪闪的亮光,大家共同获得了微感动、微感悟,笔下自然也增添了许多新鲜素材。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本就是很好的作文新素材。
必修、选修、读本等课本是学生直接接触的真实微生活的很好的作文素材,可以归纳出丰富的种类。
三、微生活需要新策略有法方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的教学语言微生活化在教学当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即微生活,在课堂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语言思维生活化。
比如,做语言运用下定义题时,遇到一个为“魔术”下定义的题目,而所给材料里并未有魔术所属范畴的明显直接的表述,这就要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回想每年的央视春晚在什么类节目表演魔术的?学生很快答出“杂技”类,这样问题巧妙地迎刃而解了。
人力资源管理务实
外聘专家组成。
二、认识素质测评
• 是一套科学的综合选才方法体系 • 包括:教育测量学、心理学、行为科学、
管理学、计算机技术。 • 测评内容: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
个性特征、职业性向和开展潜力等。
二、认识素质测评
素质测评的根本意义在于
从企业运营管理看人力资源
一、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与责任承担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现状
一、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 人事管理—— • 针对局部所需 • 解决当前问题 • 人事部门执行 • 安置\档案 \协调\处理
等 事务性工作
• 人事方面的后勤效劳 部门
• 中基层功能 • 信任度低〔对应于x
内提
四、招募途径选择实务
不同招聘途径的选择
培养 网络 人才 人才 猎 传 院校 人际
提拔
市场 专场 头 媒
介绍
总1
43
2
长1
2 34
管13 2
3
4
员
43
12
研1 3
2 14 1 2
产1
1 1 22 1 1
销1 3
2
1 11 2 2
HR 1 2 3 1 1 1
五、企业内部招聘运作管理实务
• 关键词1:内部提拔首重内部培养 • 〔与职业规划和培训体系密切结合〕 • 关键词2:过往考核的积累和任职资格
一、正确的用人原则
正确的用人原那么
• 用恰当的人 • 因岗聘人 • 用人所长 →用人所愿 →用人所潜。 • 勤者授 爵,
功者授 权, 能者授 薪。
一、正确的用人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一人事管理的出现人事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对人和事的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
现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出现的工业革命高潮产生了大机器的生产方式,规模化大生产和装配线的出现加强了人与机器的联系,大工厂的建立使雇佣员工的数量急剧增加。
工业革命在提高了劳动专业化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对生产中员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员工的生产进行监督和对与员工有关的事务进行管理。
从这一时期开始,人事管理被组织尤其是企业所接受,人事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也正式进入了企业的管理活动范畴。
许多学者把这一时期看作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开端。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人事管理奠定了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如人员招聘、工资和福利等事务性管理。
(一)科学管理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如同管理的其他活动一样,人事管理在本世纪初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0世纪初叶,泰勒(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被广泛地采用。
它对人事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起了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革命。
在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之前,企业管理员工的最有效方式通常认为就是不断地监督和以辞退员工来进行威胁;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员工的生产力是相同的,如果员工的生产力不能达到相同的标准,就会遭到解雇。
而科学管理理论认为,所有员工的生产力不可能完全相同。
泰勒、弗兰克(Frank)、莉莉安•吉尔布莱斯(Lillian Gilbreth)和亨利•甘特(Henry L.Gantt)等人相信,企业应该采取科学和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设计工作。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个原则[②]:(1)对员工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并使之拥有工作所需的技能;而在过去,则是由员工自己挑选工作,并尽自己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3)与员工齐心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做。
(4)管理者与员工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者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被推到了员工身上。
泰勒宣称企业如果遵循这些原则,会给员工和管理者双方带来繁荣,员工会获得更多的收入,企业也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同时泰勒还认为,企业管理员工的关键是通过开发精确的工作分析方案来选择员工并以此来支付员工报酬。
根据当时普遍为企业所接受的把员工作为“经济人”的观点,泰勒创造了最初的劳动计量奖励制度——“差异计件率系统”,即工人在完成每天规定的产出标准后,每增加一件产出就将获得更高的额外奖金,工资和奖金的获得是和工作绩效相联系的。
通过这种系统的建立和其他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员工为了获得他们与工作相关的唯一需求——金钱,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力。
科学管理理论首次运用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以金钱为主要激励要素的激励理论。
一般说来,这一时期人事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控制和提高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劳动生产力水平。
实施科学管理成为人事管理的主要工作。
人事管理人员开始进行时间和运动姿势及特征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工作分析,通过工作分析制定工作说明书。
在员工招聘和选择中,开始考虑员工的体力、脑力和工作相匹配的问题,生理和心理测试逐渐成为员工招聘的一种辅助手段。
然而,科学管理理论由于没有考虑员工的感受,仅仅把员工作为和机器设备一样的生产资料来对待,使员工对工作开始产生不满,从而影响了其激励效果的发挥。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开始实施早期的员工福利计划以改善劳资关系,如提供员工必须的基本的生理、社会和教育的需求,为员工提供住房、贷款和实施保险计划等。
这些福利计划的实施减少了由于长时间工作、低工资、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高压式的管理所造成的不满情绪。
但是,由于当时管理中的家长式管理方式使这些福利措施不能完全为企业所接受,同时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及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原有的一些计划也被逐渐取消。
尽管科学管理及其相关理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存在许多在今天看来是相当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它第一次将科学管理的观念引入到人事管理中,揭示了人事管理和劳动生产力以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说明通过有效的人事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力和工作绩效,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二)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运动由于科学管理理论中关于金钱是激励员工和提高员工生产力的唯一因素的理论在实践中难以得到证实,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研究结果使人事管理从科学管理转向了对人际关系的研究。
1924年到1932年间,哈佛商学院的梅奥(Mayo)等人在芝加哥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开展的实验活动,提供了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管理研究成果[③]。
霍桑实验证明,员工的生产力不仅受到工作方式设计和员工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某些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梅奥等人发现员工的感情、情绪和态度受到工作环境的强烈影响,它包括群体环境、领导风格和管理者的支持等,而这些情感又对员工的生产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而,对员工的尊重将会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劳动生产力。
梅奥等人的研究导致了行为科学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培训主管、强调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等人事管理的新方法被很多企业所采用,人事管理人员负责设计和实施上述的各项方案,人事管理的职能被极大地丰富了。
无庸质疑,人际关系管理方法的运用改进了员工的工作环境,但在提高员工产出和增加员工满意度上,它只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成功。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这种方法是建立在简单组织中人的行为分析基础之上的,然而“快乐的员工是一个好的员工”并未得到事实的证明。
(2)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
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具有不同需要和价值观的复杂的个体,对一个员工有激励作用的事物对另一个员工就未必能达到激励效果;“快乐”和“感觉好”对某一个员工的生产力来说可能几乎没有影响。
(3)这种方法也未能认识到对于工作结构和员工行为控制的需要。
在很大程度上,它忽视了生产过程、标准和指导员工朝组织目标努力的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4)这种方法没有看到人际关系只是保持高水平员工激励的许多必要条件之一。
例如,生产力的提高还可以通过绩效管理与评估系统、职业生涯开发、工作丰富化等来加以实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际关系的人事管理方法逐渐衰落,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人事管理需要。
然而,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仍然是组织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只是这种管理方法不再成为组织中的主要管理风格。
快乐的心情是必要的,但并不一定能保证给高水平的员工带来满意度和高的生产力。
(三)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早期发展及其对人事管理的影响人际关系理论是建立在过于简单的员工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它强调组织只有理解员工的需要,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生产力。
而行为科学的研究发现,组织中员工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复杂多变的,不能仅仅认为组织中员工的行为方式就是人际关系。
组织本身对员工的表现具有塑造、控制和协调的作用,而员工的行为还要受到员工所处的职位、工作和技术要求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④]。
组织行为学是和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政治学等密切相关的学科,其分支是工业心理学(又称组织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通过对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在工作中行为的研究,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个体、群体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生产绩效的。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使人事管理中对个体的研究与管理扩展到了对群体与组织的整体研究与管理,人事管理的实践也为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组织行为学对人事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达到了顶峰,但在这之前的很长时间里,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就对人事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早在1913年行为科学的研究先驱芒斯特伯格(H. Munster-berg)就出版了它的《心理学与工作效率》一书,对早期的人事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用员工的智力和情感要求来分析工作;用研制的实验室装置来分析工作。
他对接线生进行了空间感、智商和身体的敏捷性等各种测试,结果发现,测试结果好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也被认为是好的员工。
这说明测试可以用来作为员工录用的一种辅助手段[⑤]。
组织行为学对形成个体、群体行为的动机和原因的研究促进了员工激励理论的完善和应用。
20世纪50年代是激励理论发展卓有成效的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三种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
这三个理论是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McGreor)的X理论和Y理论以及赫茨伯格(Herzberg)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事管理应首先通过薪酬体系、工会合同和任职期得到满足等外部活动来满足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而更高层次的需要如: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则通过提供培训、开发职业生涯、晋升职务等内部活动来加以满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尤其是在实际工作的管理者中,但是,研究未能对该理论提供验证性的支持。
麦格雷戈的X、Y理论对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组特定的假设基础上的[⑥]。
一组是“坏”员工的4种假设即X理论;另一种是“好”员工的4种假设即Y理论,因而,“好”员工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方式不同于“坏”员工的管理方式与激励方式。
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比X理论更符合实际。
因此,他提出了一些促进员工工作动机的方法,如参与决策过程,提供有责任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建立融洽的群体关系等。
然而,同样遗憾的是,没有证据证明哪一组假设更有效,也无证据表明在接受Y理论的基础上改变员工的行为会使更多的员工受到激励。
赫茨伯格(Herzberg)的激励-保健理论指出,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成败。
通过调查,赫茨伯格认为,带来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不相关的和截然不同的。
因此,管理者若努力消除带来工作不满意的因素,可能会带来平静,却不一定有激励作用。
他们能安抚员工,却不能激励他们。
所以,赫茨伯格把组织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这样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当具备这些因素时,员工没有不满意,但是它们也不会给员工带来满意。
如果组织想在工作中激励员工,赫茨伯格提出,要强调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这些因素是内部奖励,称为激励因素。
当然,赫茨伯格的保健-激励理论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其运用的程序受到方法论的限制。
当事情满意时,人们倾向于强调自我内在归因;相反,失败时则强调外部因素。
赫茨伯格的这一理论在一定范围是有效的,它可以揭示满意度,但它不是一个真正的激励理论,它还忽视了环境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