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芬:在艺术的世界里醉生梦死
电影《哀乐中年》观后感合集
电影《哀乐中年》观后感合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份“错位感”——“现代”与“传统”交织在一起的“错位感”。
陈绍常的子女们(主要是大儿子),看似有着很摩登的大都市人的“作风”,但实际上他的观念是保守的。
然而,表面上是被子女们视为“老人”的中年人陈绍常,却有着更为新潮的想法。
在刘敏华与陈绍常的这段感情里,相比于他们之间所呈现出来的“爱情”,他们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反而更加地突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之所以他们最后能够冲破世俗的目光选择结婚,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的共同理想在给予着他们力量,而不仅仅是罗曼蒂克式的爱情。
虽然电影名为“哀乐中年”,看似是有悲有喜,但是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却让我感到的是悲凉的底色。
父亲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不顾及个人的幸福与生活,然而当孩子们成人,甚至是成为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尝试着理解父亲,甚至还为了所谓的“脸面”而去把父亲打造成为一个“老太爷”。
终于,陈绍常与子女们的矛盾在他决定与刘敏华结婚的时候到达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爆发。
他的子女们在他面前彻底摘下了“面具”,露出了“青面獠牙”的真面容。
值得玩味的是,电影编导只是想塑造一群“不肖子孙”吗?答案在刘敏华。
当陈绍常一次又一次地因为子女们的阻挠而感到困惑的时候,是刘敏华启发着他、鼓励着他。
比如,当陈绍常困惑地说出“大概这个世界是他们年轻人的世界”的时候,刘敏华回应道“你又错了,你以为他们就代表年轻人吗?绝对不是,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罢了”。
此处的“他们”,表面上是在说陈绍常的子女们,但实质上也指向了陈绍常的子女们所代表的当时社会上的流行的观念。
电影《哀乐中年》让我联想到了桑弧先生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教师万岁》,两部电影里都包含了作为老师的主人公在备受“排斥”的情境里开办学校的情节。
甚至是在电影《不了情》里,主角虞家茵的职业之一都是家庭教师。
显然,在这些“老师们”的身上所寄托的,无疑是桑弧先生的人文情怀与理想。
在电影的尾声,电影编导别出心裁地让刘敏华和陈绍常这对儿“老夫少妻”有了孩子。
长青2022年事业编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及答案解析
长青2022年事业编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打印版】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单项选择题:少数听从多数集体行使职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平原则2:印度总理辛格2022年11月8日在出席“2022印度经济峰会”时呼吁,()应当首先对温室气体排放负起主要责任,并为()减排供应资金支持。
单项选择题: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进展中国家进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进展中国家、进展中国家3:第3自然段中“这些”指代的是()。
单项选择题: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革新市场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的成本的降低4:陈寅恪独特的文章风格说明()单项选择题:陈寅恪的文章写得很高妙陈寅恪“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陈寅恪“独立精神”的学术精神陈寅恪擅长使用史料,发前人所未发5:①用热水洗去木屑②将纸从印版上揭起并阴干③把纸掩盖在版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④用刷子蘸墨汁匀称刷于版面上⑤将有字的一面贴在木板上,由刻字工逐字雕刻⑥将书稿写于纸上()单项选择题:③—⑥—⑤—②—④—①①—③—⑥—④—②—⑤④—⑥—②—①—⑤—③⑥—⑤—①—④—③—②6:优秀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的员工,更需要员工发挥其聪慧才智。
假如领导者不能充分信任员工,激励员工,许多员工并不会多走一步,主动担当责任,为企业做出额外的贡献。
即使员工能对上司的叮嘱一五一十地执行,不会消极怠工,但也绝不会主动()。
单项选择题:朝气蓬勃完成兢兢业业工作脚踏实地改进言听计从创新7:欠税指纳税人因故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对欠税者税务机关除令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欠税款外,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所欠税款的滞纳金。
依据上述定义,下面状况属于欠税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方利平开有一食品服务小商店,税务部门规定对他的税款实行查账征收。
读海
共同赏析课文,品味文章“移情拟 人”的写法
本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应归功于作 者成功运用了移情的手法。作者善于运用 那些适合于表现人的动作、感情、思想、 品质的次要于来描写大海、礁石,将自己 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使其具有人的灵性, 进入物我契合的状态。正如金圣叹所说的 那种境界:“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 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既使 描写对象生动干扰,也使作者的情思表现 得更加浓烈。
(二)作者善于调遣描绘色彩的词语。
例如: “碧绿的波峰驮起白色的浪花扑向这边的礁石” “浪花像撕碎了的白色的花瓣,撒落在海里,融 入碧波……大海温厚白洁的手指,插进礁石褐色 的指缝” “一圈圈白浪扑到礁石的脚下,热吻着礁石黑亮 的脚趾” “我拣起一块石头,竟也鸡蛋糕似的金黄且夹心” “海滩的浅水下,是各种石头。红的、绿的、白 的、花的、条纹的,说不出是什么颜色的颜色”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人读来如见其色。
读海
陈祖芬
作者简介
陈祖芬,女,1943出生,上海人,上海戏剧学院 毕业,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北京作协 副主席,北京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曾连 续五次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及其他文学 奖几十次,已出版个人作品集二十多种。 著有报告文学集《陈祖芬报告文学选》、 《陈祖芬报告文学二集》、《青春的证 明》、《挑战与机会》、《中国牌知识分 子》、《挂满问号的世界》等。
读课文,要求紧扣标题,圈画出表明作者对海的 认识的语句,探寻作者认识变化的轨迹。
“读海”就是由不知海到知海,由不懂海到懂海 的过程。 不知海 知海 不懂海 懂海
文章共七个部分,能表明作者认识 变化的关键句子有:
小黑裙
小黑裙作者:影子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3年第08期在六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回到上海。
在启德机场头等舱休息室里碰到李泉。
他去巴黎,给张元拍一个微电影,演一个上海出生的钢琴家。
我们有十年没见过面。
记得有一年在北京,贾樟柯给上海世博会拍《海上传奇》要找作曲,我推荐了李泉。
纪录片出来,证明导演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他选择了台湾的林强。
于是一首寓意命运无常的粤语老歌《浪子心声》被嵌在上海历史的转折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瞬间似雾化”。
镜头里,费穆那被矫正成2.35 : 1的黑白画面上,年轻的韦伟顶天立地地向《小城之春》走去,真挚朴素的弦乐便铺展开来,仿佛驶出城市灯光的轮船突然就直见了大海时的意外与通澈,然后是一头银发的韦伟开始讲述上海往事。
我知道,这一份沧桑李泉做不到,他是钢琴小品,泉水叮咚,电音霓虹。
内心里他不是个会去走钢索的人,他是上海人。
我们是茂名南路的邻居,成长背景极为相仿,又有位共同的音乐启蒙者——李苏友。
老师选择我们在一前一后,都是十六七岁左右的光景。
因为我们俩有老师心目中能够去代表“上海”艺人的条件——混血儿高大洋气的长相,家境教养,天赋和足够的聪明。
以后十年间陆续听到李泉的歌,他不再轻易触碰上海的主题。
但无论是他还是我,都摆脱不了上海对我们的影响,那点儿迷惑、折磨、满足和荣耀。
这件事就像初恋,一生只有一次,亦永无洗底的可能。
除了最初的一首,老师为他作词的《上海梦》,收在李泉1995年的同名唱片里。
“忧郁的天际,梧桐郁郁,慢慢地寻觅,曾有的记忆。
霓虹与汽笛,悄悄叹息。
秋叶和雨滴,在轻轻哭泣。
”周末在外滩,Chanel巡回摄影展上海站开幕。
Chanel的小黑外套就如同Chanel的小黑裙和2.55手袋一样,是这个绝世品牌的精髓,也是大部分女性对时尚世界的终极梦想。
上世纪五十年代,Coco Chanel女士从男装中获取灵感,革命性地设计出了这件能让女性穿着舒适、毫无拘束感的外套,其后Little Black Jacket被不断传承和演绎,2012年开始,品牌的现任设计师Karl Lagerfeld着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计划,邀请全球百位名人穿上这件经典小黑外套,由Lagerfeld亲自掌镜拍下个性优雅瞬间,并在全球举办巡回摄影展。
第一章台湾文学(四)台湾乡土小说(下)
❖ C、反省时期
❖ 1966年至1975年,陈映真开始对自己、对当时流 行的思潮进行反思与批判。
❖ 由于突然入狱,7年的铁窗生活,促成了他创作 思想的转变,他后来写了《试论陈映真》剖析了 自己的创作经历。通过乡土文学的论战,他的思 想深度均超过了前两期。出狱后写的《永恒的大 地》、《缪一个日午》、《贺大哥》、《夜行货 车》、《华盛顿大楼》等系列小说,以及《上班 族的一日》、《云》、《万商帝君》等都充分体 现了他的创作新理念——弘扬民族文化。
第二节 标准的乡土作家 ——黄春明
一、黄春明创作概述 1、作家介绍
❖ 黄春明(1939-)台湾宜兰县人,台湾当代文 坛公认的“标准乡土作家”、“小人物的代言人”。
❖ 黄春明珍视并拥抱小人物的生活,擅长写“受 屈辱的一群”人的悲苦和奋斗,为“无告的人”代 言,告诫人们不要“以忘恩负义的心态来轻视孕育 你供给你乳汁与蜜的土地和人民”。他对小人物的 同情缘于初中时的一段经历。生活的困窘使得他养 成了不屈不挠的倔强的性格,为此他挨过家人、伙 伴、甚至于老师的打骂,这些都成为以后的创作素 材。
❖ 《小林来台北》对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进行尖锐 的批判。《素兰要出嫁》揭示了造成不幸遭遇的 社会背景。《香格里拉》写寡妇阿缎是台湾城市 资本主义吞噬偏远农村而产生畸形土壤的受害者 和牺牲品。在《玫瑰玫瑰我爱你》中,作者将那 些见利忘义、不惜拿自己同胞姐妹的身体向以台 湾岛为度假基地的侵越美军来换取硬通货、而一 夜成为暴发户的败类,推向了民族审判台,把作 者鲜明的民族立场和民族情感袒露给了读者。
❖ 1968年,他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邀请,拟赴美 参加写作研究,行前,被台湾当局以“阅读毛泽东、鲁迅 著作”与“涉嫌叛乱”的罪名逮捕。1975年获释。7年中, 他在政治犯监狱备受磨难。
举证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之史实错误
举证《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之“史实”错误【内容提要】陈荒煤同志曾在《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重版序言中不无保留地写到:“本书对某些历史事实和影片的评价或许还不够精确。
”其实,何止是“或许还不够精确”,单就该书所谓的“史实”而言,便可以说简直就是错误百出。
何以见得呢?稍稍举证便可。
兹本文仅先以该书第一编所涉的有关中国电影方面的“史实”错误做一番抽样举证说明,以一窥全豹。
【关键词】电影/史学史/考证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一书自1963年2月首次出版发行以来,至今即将五十年矣。
五十年来,该书几度重版再印,其影响不可不谓深远,甚至被很多人奉为“权威”。
然而,正是此“权威”地位之影响,也使该书中许多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观点或说法深入人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以致有人直接把错误观点或说法当做历史事实,并以讹传讹。
何以至此?盖国人多“慕名”,而该书却名不副实。
该书原本只是在“不仅艺术资料缺乏,即使有关企业的资料,也是极不完整的”、“缺乏可靠的依据”“条件下所作的第一次的、极为初步的关于中国电影历史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①却冠名为——《中国电影发展史》,真是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从能够被称为史著的基本条件或要求来说,该《中国电影发展史》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在“史实”方面,对史料考证不足、选取对象明显有遗漏、不符合历史事实之处过多等;在“史评”方面,客观公正不足、一些论点太过武断等;在“史著”方面,抄袭他人说法而未做注、政治意味过于浓厚、火候未到仓促成书等。
对于该《中国电影发展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五十年来,质疑之声不绝,要求重写之声日高。
就连陈荒煤同志在《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重版序言中也不无保留地写到:“本书对某些历史事实和影片的评价或许还不够精确。
”②其实,何止是“或许还不够精确”,单就该书所谓的“史实”而言,便可以说简直就是错误百出。
何以见得呢?稍稍举证便可。
兹本文仅先以该书第一编所涉的有关中国电影方面的“史实”错误做一番抽样举证说明,以一窥全豹。
电影钢的琴分析
影视作品分析:《钢的琴》剧情简介:孩子的妈离乡打工,勾搭上一个卖假药的有钱人,回家离婚并想带走孩子,失业待业的父亲陈桂林(王千源饰演)为了留住孩子的扶养权,或去借钱或去偷,也想给孩子弄一台钢琴,在走投无路下,竟异想天开地找来过去一同在钢铁厂作工的伙伴,发挥各自岗位的专才铸造一台钢的琴。
从宏观叙事的角度看,《钢的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时间、空间都离台湾观众很遥远的地方—1980年代末的东北,国营企业随着私有经济开放,美其名的经济改革,其实是一场上百万的工人沉默下岗的失业战争。
导演张猛将政策的负面效应化约为工厂的存废与再利用,并以一种写实又荒谬的失业工人图像隐晦地呈现在《钢的琴》中。
有的失业工人将工厂改成赌场,有的则拿起钢铲盗挖盗卖过去工厂埋下的废铁,有的拿起钢刀杀猪,或拿起利剪帮人理发,但无论干着怎样偷鸡摸狗的行当,对于政府想炸断那两根宛如工人臂膀的工厂烟囱,失业工人们却是有志一同地守护着它,想法子连署将它改造为城市里亮丽的风景,如彩绘成两只火箭、两只长颈鹿或两根插在炉上的香。
片名:在“钢琴”中间,硬生生嵌进一个“的”字,“钢的琴”,这种诙谐、硬朗的很东北、很底层的命名,既拆解了“钢琴”,又用土办法出人意表地重新加以组合,它在自我嘲讽的同时,也调侃了“钢琴”所象征的特定阶层的高雅文化。
影片名字,指向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混杂的喜剧风格。
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当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中的某一点,这一点在胶片或数码图像感应器上能清晰地结像。
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
景深就是指这种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的景物的纵深距离,这种距离大,称为景深大;这种距离小,称为景深小。
主题分析:影片其实涵盖了两层主题:第一层,是陈桂林的家庭故事,讲述一个父亲为了留住女儿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为的就是弥补自己在家庭职责上的缺失;第二层,是陈桂林和工友们对时代的一种挽留,讲述了这些因为时代发展而失掉了自己原本钢厂工作的工人们,借着做钢琴的契机,重新回到了自己曾经挥洒青春的钢厂,重新操起了自己倾注心血的工具,对一个逝去时代的追忆油然而生。
试比较阿Q和陈奂生人物形象的异同
试比较阿Q和陈奂生人物形象的异同刘占桂内容摘要:本文试比较鲁迅笔下的阿Q和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两位农民形象,分析两位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在相同的生活困境和相似的生活经历下,对待“革命”的截然相反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剖析两位人物形象在时间上的异同性和空间上的趋同性,揭示了中国的农民在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精神生活的滞后。
关键词:阿Q;陈奂生;农民形象;异同二十世纪末出现的乡土文学以一种质朴的情感表达,浓郁的乡土气息,为文学创作吹进了一股清风。
文学创作中以鲁迅的作品,开乡土文学之先河。
鲁迅通过塑造阿Q这个典型性形象,揭示了旧式农民的疾苦,批判了国民劣根性,从而引起疗救之效。
而高晓声所写的陈奂生被誉为新时期的阿Q,陈奂生性格中既有新时期农民的困惑与迷茫,又沾有浓厚的“阿Q气”。
本文尝试以阿Q和陈奂生形象比较分析为出发点,具体剖析人物的典型性格,解析阿Q“精神胜利法”和陈奂生善于自我安慰的典型心理,来比较人物形象的异同。
阿Q和陈奂生身处不同时代,人物在时间上各自具有鲜明的历史烙印和时代特征,但在空间上却完成了人物性格精神特质的内在联系。
一、鲁迅笔下的阿Q(一)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作为现当代文学中第一个主动描写农民形象的作家鲁迅,他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对比门外现代西方文明和门内传统封建思想文化,选择了自己熟谙的故乡生活为描写对象,将对民族现状的关注和对民族未来的焦虑落实在了对未庄的社会剖析与刻画中。
未庄,一个封闭、落后、封建、愚昧的江南小村,同时也是阿Q一生活动地主要场所,有着各种传统农民精神生活的场所:破庙、尼姑庵、戏台、茶馆;同时也有农民精神生活的常态,吃茶聊天,听戏赌博。
在未庄生活着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们,有凶恶地狼性和卑屈地奴性相结合的赵太爷父子,他们因富贵尊显而骄横,又因腐败没落而怯弱、狡猾善变而又顽固守旧;还有地主阶级家庭出身的资产阶级投机分子“假洋鬼子”,他接受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影响,却又在封建思想和民主思想之间矛盾着,于是就形成了他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地主阶级封建思想的混血儿式的革命党人的形象;还有狡猾奸诈,虚伪自私,冷淡麻木,缺乏同情心的女性看客形象吴妈和邹七嫂子,以及与阿Q同伍的王胡和小D。
灵魂艺术家给时代的礼物
灵魂艺术家给时代的礼物作者:陈真来源:《油画》2017年第04期撕开生活平滑光鲜的外表,看看真实的世界。
这就是马琳·杜马斯(Marlene Dumas)的艺术世界。
何为艺术?它是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因表现手段和方式不同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艺术的形式必须是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艺术的本质是表达,表达什么就是艺术的价值核心。
一直以来,艺术在我们的意识里具有优雅装饰和抚慰的功能,其实艺术是被误会的存在,艺术解决的是精神性的、思想性的问题,艺术家本身首先应该是一位心理学家和思想家,然后才是艺术语言的运用者,用艺术的手法去表达思想是一个艺术家的灵魂。
马琳·杜马斯,20世纪90年代荷兰女艺术家,在当代艺术界的成就众人瞩目。
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她把时代、女性群落、政治、种族、宗教、性、暴力等社会问题表现得触目惊心,她的作品直击心灵,令人久久不能忘记。
她深入体察现实生活,把独特的感受带进艺术,重新审视传统观念下的现实生活与人类情感。
她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出发,但又超越了女性的格局与传统思维,在艺术语言与艺术思想方面开创了崭新的面貌;她有力地抨击了时代的病痛,勇敢地站在探索真相的孤独的斗争中;她敏感而才华横溢,大胆地逐梦,但又时刻保持对现实的关注,对人类的反思与悲悯。
从男权社会的角度,女性是被看、他者、从属、温情、柔美、诱惑的符号,但是从女性的角度,她直面女性内心的恐惧、焦虑与不安,女性形象的本真甚至是丑陋的,却是真实的,不是男性眼中的意淫。
从社会政治传媒的虚伪中,她通过对媒体照片的改造,讽刺暗喻掩盖真实世界的企图。
从底层人民到精英阶层,人们的真实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真实的想法被如此平滑光鲜的表面所粉饰,造成了一个怎样扭曲的世界。
她呼唤一种脱去虚伪,直面现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让这个世界在病痛的折磨中找到救治的根源与药方——敢于直面真实。
关于艺术家的名言
关于艺术家的名言关于艺术家的名言11、书画清高,首重人品。
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唐宋元明以及国朝诸贤,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
——[清]松年《颐园论画》3、艺术家无论是主张艺术为艺术或为人生,但总要他的艺术是艺术,刀可以说是杀鸡的,也以说是杀人的,但总得要求它是刀。
——郭沫若《艺术家与革命家》5、伟大的艺人,只有不断的奋斗,接续的创造,革传统艺术的命,实在是一个艺术上的叛徒!——刘海粟《艺术叛徒》7、艺术家非仅指画家、音乐家、诗人而言;人而具有艺术感受力者,皆为艺术家。
——刘海粟《民众的艺术化》9、微妙境界的实现,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植,在活泼泼的心灵飞跃而又凝神寂照的体验中突然地成就。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11、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
——朱光潜《谈美》13、艺术家比较常人优胜,就在他们的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锐敏,观察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5、艺术家尽管自己不落到人情世故的圈套里,可是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不了解人情世故;艺术尽管和实用世界隔着一种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7、艺术家一方面要有匠人的手腕,一方面又要有诗人的心灵,二者缺一,都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当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完全满意的时候,也许就是他死的时候。
——《张大千论画精粹》21、一切艺术家因为感觉的敏锐,所以凡是社会上的缺点他总是最先觉到。
——张闻天《倍那文德戏曲译者序言》23、做一个艺术家,至少要具备“人品” “聪明” “学问”三个条件,而以“人品”为最主要。
——傅抱石《从中国美术的精神上来看抗战必胜》25、舞蹈者必须像雕刻家一样,经常在生活中研究这种静止时的姿态,而创造运动中静止的美。
——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新舞蹈艺术的初步技术教程》27、一个剧作者总要懂得舞台的限制。
思念在云端——缅怀吕诚同志
扉 … …
J 口 J
作。1 9 6 4 年 吕诚去富锦搞 “ 社教”,
我 在 佳 木 斯 市工 作 2 8年 ,知 道 忑 他根据贫下中农当上省人大代表的事 吕诚是远近 闻名 的剧作家 。早在 1 9 8 3 迹 ,创作 了处女作——现 代京 剧独 角 年 , 吕诚根 据 日本 世界语 作家 、国际 ■ 徐祝新 戏 《 雪夜红 灯》,并 由依兰县剧 团搬 主义 战士绿 川英子 的反战事 迹创作 了 上 了舞 台,被地 区调演 剧本选拔评 审 大 型现代 京剧 《 绿川英 子》 ,在 国 内 小组充 分肯定 。他初 露锋芒就 展示 出 外 引起 强烈反 响。1 9 9 0年他 以春秋 战 他 的戏剧创 作 能力 。1 9 7 0年,合江地 国猎户女 儿无容解救赵 国被 围的故事 ,创作 区组建 “ 样 板戏 ”学习班,全省选调演员 , 了新编历史京剧 《 赵王 与无容 》,这 部倾注 吕诚 同爱人 谭俊 英一同被调到 “ 样板 团”。 他全部心血 的作 品获得 当年第 五届全 国 “ 曹 他 的学 习和创作 更加刻苦 了。他把近距离接 禺剧作奖 ”。 《 赵王与无容 》进京展演誉满 触到 的一些全省著名 导演 、戏剧作家、著名 京华 。吕诚 的妻子谭俊英是我省著名京剧表 演 员当作 良师益 友,像永远吸不满的海 绵一 演艺术家 ,专攻旦角 ,夫妻之 间多年相濡 以 样 ,从这些艺术家身上吸吮养料,陶冶 自己, 沫成为创作与表演 的精美合璧 ,她在剧 中艺 为后来事业 的成功奠定 了扎实的基础。1 9 7 4 术演绎 了无容的角色 , 为这部京剧添色增彩 。 年 ,全地区举办现代戏汇演,踌躇满 志的 吕 国家戏剧评论家 曲润海观后非常感慨 ,当即 诚与 中戏毕业 的肖萧一 同到农村体验 生活, 写下 “ 危难之际许封后 ,凯旋归来做齿羞 , 两个月后创作 出现代京剧 《 大地春潮 》,在 台下众 多为官者 ,能不扪 自问心头 ”。著名 全地区戏 剧汇演 中获优秀剧 目奖第 一名。追 京 剧表演 艺术家李维康赞誉他们夫妇戏如人 溯 吕诚走过的创作道路 ,我 感受到了他 的人 生,德艺双馨 。 生价值观 和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对戏 吕诚能有这样 的艺术造诣 ,靠的是他的 剧艺术的热爱。他创作的戏剧 既有对社会 良 勤 奋努力。在 创作 《 赵 王与无容》时,为写 好风 气——真 善美的赞扬 ,也有对社会粗俗 好 唱词 ,他和合作者朱 红赤一道度过 多少个 现象——假丑恶 的鞭挞 。他政 治素质高 ,艺 不眠之夜 ,通宵达 旦钻研 古汉 语,学 习传统 术敏锐性 强,是 不可多得 的艺术人才 。 京剧剧本,终于锻造出文 白相济、刚柔有度、 我 了解和 更深刻认识 吕诚还是 1 9 9 2 年佳 诗一般 的唱词和 对 白,折服 了千万观众和众 木斯市委任命我做文化局局长 以后 。他从佳木 多戏剧 名家。 《 赵王与无容 》三进 北京,场 斯 市京剧 团团长位置走上 市文化局副局长领 场爆满 。开始观众疏于对 北疆 边城的 了解, 导岗位分 管艺术创作。从此,佳木斯市文化 连剧情说 明书都不 买。当吕诚妻子谭俊英长 艺术创作迎来大发展的新阶段。 也是这一时期, 达l 5 分钟的唱段结束后,全场起立 ,长时问 让我看到一个才华横溢 、刚直不阿、淡泊名利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于陈其钢电影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THE REALM OF MOVIE AND TV ARTS影视艺苑陈其钢是一位旅法华人作曲家,曾拜师于现代派音乐大师梅西安。
陈其钢凭借《梦之旅》与《源》荣获德国及意大利国际作曲比赛大奖。
随后,陈其钢先后创作出极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逝去的时光》《二黄》等。
2005年,陈其钢获得了具有“法国诺贝尔音乐奖”之称的“交响乐大奖”。
在陈其钢创作生涯中,衍生出大量经典流传的音乐作品,其在电影音乐领域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陈其钢曾为《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等影视作品创作单曲,彰显出个人独特的音乐魅力。
本文主要分析陈其钢电影音乐创作中民族元素的应用,及其电影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和民族文化的表现方式。
一、陈其钢在电影音乐作品中民歌旋律的再创作民歌作为我国历史悠久与传承价值极高的传统音乐文化,陈其钢在其电影音乐作品中充分运用了民歌旋律,彰显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江南小调《无锡景》、民国时期的《渔光曲》以及河北民歌《小白菜》等都是中国观众熟悉的旋律,人们在影视作品中听到此类熟悉的音乐会萌生思索,感受音乐作品的意识形态。
(一)基于民歌旋律的《无锡景》再创编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核心配乐《秦淮景》随着玉墨为主体的风尘女子形象贯彻电影始终。
这首歌曲改变自《无锡景》,原曲即兴填词,歌曲表达的内容可以反映出无锡一带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俗,歌曲曲调婉转秀丽。
《无锡景》演唱者采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唱出旋律,令听众听来柔和婉转,并与江南地域特征有机融合在一起。
陈其钢在原曲基础上将其扩充为弦乐队和民族乐器的融合使用,改编后的曲目速度比原曲更慢,但可用方言演唱,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交相呼应,不仅体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还迎合了电影中的叙事情节,犹如用歌曲辅助演员完成表演。
《秦淮景》在影片中多次改变节奏,各个时间节点所使用的音乐器材不同。
比如,歌曲中坠入爱河是通过弦乐演奏长音做铺垫的方式弹奏,结合琵琶后曲调更加饱满。
曲目中临别的嘱托出现在风尘女子中,风尘女子想要代替女学生接受日本人的“邀约”,此时陈其钢将其设计为二胡独奏,与电影背景交相呼应。
聚焦人生,显像世界
聚焦人生,显像世界他在摄影艺术的山峰上,独自攀援了整整半个世纪。
《大河之舞》1992长河奔涌,风云变幻,星转斗移,岁月沧桑……情感与镜头聚焦的时空,思想和光影雕刻的史诗,曝光在高天厚土的地理背景里,定格于大浪淘沙的时代大潮中。
历史真像一部大片,江山如同一轴画卷,日出日落里的血雨腥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他挎着相机,置身于这个沸腾的时代,足迹遍及神州四海。
他在摄影艺术的巅峰,挑战日月星辰、雨雪风霜,战胜影像艺术与技术的规律与经验,击溃他人与自我局限里有限与无限的围墙和障碍,拍摄出人生高峰上大自然与生命可歌可泣的壮举。
潮水般的来者在半山腰上的仰视中叹为观止,时间流逝出了一个独特的光影现象。
陈长芬,一位为人类摄影史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大师,一位质朴自然而又先锋另类的艺术生活者。
这个长年跋涉于摄影长路的人,峰巅上信步漫游、孤旅独舞和观察瞭望无疑是高难的,险峻的,孤独的,寂寞的。
从唯美的画面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从肉眼的视觉感受中,透视思想深层的内涵,陈长芬走过千山万水漫长的征程。
性格決定命运。
胸怀决定境界。
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他的眼界自然广阔,他的人生必然气象万千。
一个具有强烈思辨力量,勇于碰撞世界的艺术家,他的生活必然壮丽、他的故事自然充满传奇色彩。
1989年8月,美国《时代》周刊登出的封面“人类摄影术发明150年10大贡献者”选中了陈长芬,该杂志对陈长芬的评价是:“CHENCHANGFEN(陈长芬),中国人,摄影大师、影像艺术家。
我们几乎每周都在谈论他和他的艺术。
”1997年1月美国重新修订出版的《世界摄影史》推崇他拍摄大地日月的现代美学观念和古老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与境界。
陈长芬获此殊荣当之无愧,他执着忘我的探索精神皆因性格使然。
直到今天,这个奖项依然是当代摄影史的里程碑。
陈长芬永无休止的观察、思考、学习、进取,使其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境界,一种浴火重生的轮回:思想的轮回,艺术的轮回,灵魂的轮回,人生的轮回,最终完成了自我的轮回。
艺术评论|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跳舞的人疯了!
艺术评论|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跳舞的人疯了!漆黑的炉子里,是躺着通红的两把剑。
”—波兰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Grzegorz Jarzyna)导演的《铸剑》,让人不禁想起鲁迅小说中的这句话。
若其中一把剑可以比拟小说原著,则另一把剑就是这版话剧——它们来自一块铸铁,却产生了两件利器。
小说《铸剑》改编自干宝《搜神记》中的《三王墓》,原载于《莽原》,后收入《故事新编》,由鲁迅先生于1926年10月写成。
《铸剑》是最能为一般的读者所接受的鲁迅小说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相比《故事新编》中的其他篇,它不仅同样有着奇诡的想象力、文字的魅力与四溢的华彩,故事脉络也更简洁,主旨更不外露。
(不像《出关》《理水》等,部分章节似以杂文的笔法写小说—写古代故事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时刻要刺一下现实。
)干将的儿子眉间尺长成了人,性格上偏于懦弱的他,因为命运和责任的原因,要去找他的杀父仇人—那个暴烈的大王——报仇,然而事情终于败露,这时一个叫宴之敖者的侠士帮助了他。
信任之故,眉间尺割下自己的头,由宴之敖者上呈大王。
在上呈的过程中,发生了神奇与充满寓意的一幕:眉间尺的头竟可以在鼎里唱歌,而宴之敖者趁大王观看时,砍下了他的头颅,又砍下了自己的头来助战。
一个人的仇杀故事,眼看着变成了超现实的三头混战,胜负一分之后,随即大家就被煮成了一锅汤,最后葬也葬在了一起。
故事也就在这样的吊诡和荒诞中结了尾。
初读这个故事,讶异于眉间尺的信任,他的不怕被辜负或被欺骗,以及宴之敖者竞真的做到了舍生取义。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主人公还没喝酒就这样上了头,这是个几乎不属于当代人的“神话”事件。
一个复仇故事,经过屡次反转,也终于走向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理查三世》般的结尾,人物死了满台,像一场可怜的预谋已久的“大团圆”,上帝的报复。
如此的胜负充满反讽,又意味深长,观者在怅惘中,几乎可以听到高空中桀桀的冷笑。
看完话剧《铸剑》的一天之后,我忽然想到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并且觉得它和这一版话剧的气质很像。
对“艺术性纪录片”的再反思
对“艺术性纪录片”的再反思作者:高飞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第02期摘要:关于“艺术性纪录片”的争论,在这一概念提出伊始就相应而生。
到底什么是“艺术性纪录片”?它与当时的所谓“纪录性艺术片”有何关联?它到底是一种“纪录片”还是一种“艺术片”?针对这些问题,有关学者和电影人进行了相应的解答和阐述。
但纵览这些讨论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关于历史文献上的梳理和概述,受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在当下我们在重新拾起“艺术性纪录片”这一概念以及相关的命题时,除了在历史话语的惯性内做一种理论性的阐述外,对于当时电影文本的研究和分析似乎可以提供给我们一条新的路径和角度。
影片《大庆战歌》被视为第一部按照总理意图拍摄的“艺术性纪录片”,它比较准确的代表了这一片种的某些风格和特质。
关键词:艺术性纪录片《大庆战歌》十七年电影1958年4月18日,在文化部召开的故事片厂长座谈会上,周恩来批评了《寻爱记》等五部故事片,并由此指出:“如果目前不能生好的故事片子,是否多拍些纪录片,纪录片倒可以反映生气勃勃的时代面貌,可以满足观众,也可以教育创作人员”。
在这次讲话中,周恩来突出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拍摄纪录片的重要性。
在5月1日,周恩来又一次接见了故事片厂长会议的代表,并正式提出了拍摄艺术性纪录片的建议。
[1]但此后,文化部和电影局的一些领导,在没有深入理解周恩来指示精神的情况下,于当年的5月份在长春、上海分别召开电影创作会议,并提议倡导了一种新的影片样式——纪录性艺术片[2]。
而此种纪录性艺术片却在当时被称为“电影创作的新道路”、“大跃进的新样式”,而备受赞扬、风行一时。
置于其时的历史语境来看,周恩来在提出的“艺术性纪录片”这一概念时,特地在“纪录片”前加上了“艺术性”这个定语,他的本意是建议电影艺术家们在“大跃进”的特定形势下,先拍一些有别于以往、但其本质属性并未改变的纪录片,以便为今后条件成熟时拍出较好的故事片打下生活与艺术的基础。
锈铁时代里的乐器之王———《钢的琴》中的人物宣叙与时代咏叹
2018-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锈铁时代里的乐器之王———《钢的琴》中的人物宣叙与时代咏叹刘家良(西南大学,重庆400700)摘要:电影《钢的琴》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下岗工人们落寞的生存状态。
影片表达手法上借用了歌剧艺术中的“咏叙调”形式,既表现了社会底层人物内心的宣叙,又传达了人们对工业时代的咏叹。
关键词:钢的琴;咏叙调;人物刻画;时代描摹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21-01“她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那种不劳而获的日子。
”———《钢的琴》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它的音域范围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因而被称为“乐器之王”。
在歌剧交响乐中,钢琴作为最核心的音乐奏鸣乐器之一,往往主导着音乐曲调整体的态势走向。
而歌剧这种古老的戏剧形式中,其曲调形式或以宣叙,或以咏叹,或以咏叙相合,来塑造戏剧人物,勾画戏剧故事。
而咏叙调这种平铺与回环相结合的曲调形式,在当今时代的电影戏剧表现中也存在着继承或借鉴的意义。
电影《钢的琴》就是以咏叙调的形式,宣叙了底层人物内心荒诞的诵词,咏叹了工业时代离别前最后的告白。
所谓咏叙调,是指歌剧音乐的器乐演奏中富于旋律性并具有歌唱性的部分,而在电影形式中,咏叙调所指代的范围不再仅仅是只局部,而是指电影的整体节奏风格和主题故事与故事背景的结合形式。
电影《钢的琴》中一开始就引出了陈桂林夫妻之间的矛盾,在一半衰败一半完好的厂房雨搭映衬下,传统与现代的嫌隙隐喻其中,开篇葬礼中演唱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被东家打断,换了具有讽刺意味的降B调《步步高》,一群在雨中送葬的人们,用雨衣的黑色包围了曾经带给他们欢声笑语的乐器,不能再随着自己的意愿演奏,为了生计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之中。
秦海璐饰演的淑娴身着西班牙传统大摆裙在灰暗破旧的工厂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天车提着钢琴构架的引导下舞步优雅洒脱,似乎恰好完成了歌剧式的独场谢幕。
论文学创作中的情感活动(节选)
论文学创作中的情感活动(节选) 林建法二、道是无情却有情上面,我提出“作家艺术家的感受和情感是伟大创作的生命”,认为“作家艺术家必须在情感最饱满的时候创作”“没有生活的强烈感受,没有强烈的爱和恨,没有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和内心要求,不会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有人提出了一些异议,并以名言作论证:你是否趁你的朋友或爱人刚死的时候就作诗哀悼呢?不,谁趁这种时候去发挥诗才,谁就会倒霉!只有等到激烈的哀痛已过去……——狄德罗《谈演员》要到你觉得自己像冰一样冷的时候,才可以坐下来写。
——契诃夫《论文学》我以为情感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
——鲁迅《现地书》98毋庸置疑,这三位文学大师说的都有道理。
不过,我提请诸位注意:他们在这里所讲的“哀痛”“情感”,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情绪”之上,而不是我所说的“情感”——“审美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和情感是有很大区别的,情绪主要是和无条件反射联系着,具有显著的生物性,所以一般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总是把情绪和本能相提并论。
而情感主要是和条件反射联系着的,情感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所出现的,一般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我所讲的审美情感,就是这种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四种主要因素的和谐的自由结合,是认识内容同心理形式的统一。
正是从这个角度,我讲情感是伟大创造的原动力,是艺术的生命。
其次,所谓“情感正烈”时不宜创作,这话的意思是,写情感不宜实写,要经过酝酿,经过提纯才好。
作家的艺术构思过程,常常是一种情感积蓄和处理的过程。
他体验、理解和整理人物的情感,总是同人物的性格交融在一起进行考虑,这样,某种情感就只能为某个人物所独具,彼此是难以取代的。
写情感,尤其应该注意其“诗化”,经过提纯和诗化了的情感,同活生生的人物性格交织在一起,因而人物性格也就随之诗化了。
再次,我说情感是伟大创作的生命,这当然不是说凡是情感的自然表露都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