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育种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诱变育种过程中如何选择出发菌株 突变株的产量是数量遗传,只能逐步累加,一次性大幅度提高 发酵水平不太容易。 在选择出发菌株时,应挑选每代诱变处理后均有一些表型上改 变的菌株,如发酵单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形态上发生过一次 变异或产生过回复突变的菌株等,以利于突变率的增加。
表:灰黄霉素高产菌D-756诱变系谱菌 株表型变异与产量递增的关系
(二) 菌悬液的制备
1. 选用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均匀、分散) 目的:①使每个细胞能均匀接触诱变剂; ②减少表型延迟现象(诱变后性状的分离及退化现象) 2. 同步培养(生理状态一致) 3. 菌龄:对诱变剂最敏感时期 4.菌悬液的制备方法 营养细胞:对数期 孢子或芽孢:萌发前期
物理诱变:生理盐水配制 化学诱变:缓冲液配制 酵母菌,霉菌的孢子:106个/mL 细菌,放线菌孢子:108个/mL
通常做法:取几种诱变剂,各取不同剂量做一系列诱 变试验,挑选处理后的菌落上千个,进行生产能力的 测定,作出生产能力分布状况,然后分别统计它们的 正突变株、负突变株和稳定株的频率。
三、诱变剂及诱变剂量的选择
1、诱变剂种类选择: 不同微生物对同一种诱变剂敏感性有很大区别,这不仅有 细胞透性的差异,也与诱变剂进入细胞后相互作用不一致 有关(修复机制)。 根据诱变剂作用机理,再结合菌种特性来选择诱变剂种 类。例如,灰黄霉素野生菌使用氯化锂、紫外线效果好;头孢C产生
(5)采用一类被称为“增变菌株”的变异菌株,它们对诱变剂 的敏感性比原始菌株大为提高,更适宜作为出发菌株; (6)在选择产核苷酸或氨基酸的出发菌株时,应考虑能累积少 量所需产物或其前体的菌株; 而在选择产抗生素的出发菌株 时,最好选择已通过几次诱变并发现每次的效价都有一定程 度提高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
通常丝状菌菌株由于遗传分离产生不纯现象,一个多核细胞 经诱变剂处理后,某个核发生有益的突变易被其他尚未突变 的核竞争性地抑制,多核菌体会降低单位存活菌的突变率
制备菌悬液时,采取分散法,使细菌或孢子团块在培养 液或悬浮液中充分分散,力求90%以上为单孢子。并务必 除去菌丝片段,因为一般菌丝是多核的。 菌悬液的浓度,要求霉菌孢子浓度约为106mL-1,放线 菌孢子浓度约为106-107mL-1。菌悬液的孢子或细菌数可 用平板计数、血球计数器计数和光密度法测定。 制备菌悬液通常采用生理盐水。如果用化学诱变剂处理 时,应采用相应的缓冲液配制,以防处理过程中pH变化而 影响诱变效果。
微生物育种
微生物育种,无论从自然变异选择还是人工诱变的选择,都是 建立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的。 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 自然选育 微生物纯种培养法发明之后,开始了微生物纯种的自然选育。如
当时的酒精发酵 ,纯系良种的推广,扭转了酒精生产不稳定的现象。这是最 早应用微生物遗传学原理于微生物育种实践的一个实例。
微生物育种的途径:诱变、杂交、基因工程 诱变育种是发酵工业育种的重要手段和技术,目前几乎所 有工业生产菌种都经过诱变处理。 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菌株,在产量或质量上均难适合工业 化生产的要求。理想的工业生产菌种必须具备: 1、遗传性状稳定 2、纯净无污染
3、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短时间内能产生所需产物
2. 最适诱变剂量的选择
(3) 诱变剂对产量的诱变作用,大致趋向是:处理剂量大,杀菌 率高(90~99%),在单位存活细胞中负变菌株多,正变菌株少; 但在不多的正变株中可能筛选到产量提高幅度大的变株。
四、诱变处理方式
4、能诱变产生遗传性变异 5、产量高、收得率高
高产突变是一种数量遗传,是由多基因决定的,产量的提 高,需要通过多代诱发突变逐渐积累 诱变是不定向的,会产生各种突变体,从中筛选出复合要 求的菌种是诱变育种中一项重要而艰苦的工作
突变的产生,打破了原有的细胞代谢系统,必然引起代谢 失调,降低其生存能力,需要注意调整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使突变体能生存下来并发挥作用
加入适量嘧啶、嘌呤 或酵母膏,继续振荡 培养20~60 min
2. 菌悬液制备方法
(2) 产孢子菌类
处理材料是孢子,而不是菌丝。
成熟而新 鲜的孢子 液体培养基 振荡培 养至孢子刚刚萌发
离心洗涤 过滤 菌体计数,调
振荡打碎孢子 团块
整浓度
(3) 不产孢子的真菌
三种方法:
菌丝尖端法
加入缓冲液
5. 菌悬液的浓度
单孢子(或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2 菌悬液制备方法
(1) 细菌
• 采用同步化的预培养方法:
20~24h 培养 的新鲜斜面
基本培养基 35~37℃振 荡培养至对数期
6℃培养1h , 使之同步生长
菌体计数, 调整浓度
含玻璃珠三角瓶 振荡10min 过滤
制备菌悬液
低温(2℃)10min 离心洗涤
诱变育种的步骤 •出发菌株的选择与纯化 •单孢子(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诱变剂及诱变剂量的选择 •诱变处理方法 •高产菌株的分离
一、出发菌株
对出发菌株的要求: (1)从自然界样品中分离筛选出来的野生菌株,虽然产量 较低,但对诱变因素敏感,变异幅度大,正突变率高;
(2)在生产中使用的,具有一定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产能力,并且在生产过 程中经过自然选育的菌株;
目标:提高有效产物的产量
改善菌种特性、提高产品质量 简化工艺条件 开发新品种
诱变的不可预测性
正变株 微生物 诱变育种 负变株
高产菌株的缺陷: (1)孢子数量减少 (2)生活周期延长 (3)可能发生回复突变 发生概率大
诱变育种的复杂性
高产突变型菌株是一种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是 由多基因决定的:
1. 这些基因不可能通过一次诱变全部引起突变 2. 高产菌株产量的提高,是多代诱发突变积累的结果。 只有那些每次诱变后有1~2个控制产量的基因突变,使 产物合成稍有增加,又能维持其最起码代谢平衡的菌 株才能生存下来。 3. 高产菌株的环境适应能力差,育种时必须注意调整 环境条件。
诱变育种的注意事项
1. 在诱变育种前,应该对大生产的设备和工艺具有相
当的知识和全面的了解。 2. 诱变育种工作量大,周期长,对一般周期为7~ 10天的抗生素菌种来说,一代诱变需2~3月,因此 事先需作好充分准备,如全面了解菌种培养特征 和生化特征,以及有关培养条件对其影响等,最 后再进行严密设计,确定正确的选育程序和方法。
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1 单细胞、均匀的悬液,可以均匀地接受诱变 剂,又可避免长出不纯的菌落
2 菌体要年轻、健壮、同步生长
3 菌悬液制备方法: 细菌:预培养及同步化 孢子:预培养到孢子萌发0.5~1倍孢子长 4 用原生质体作诱变材料
供试菌株的孢子或菌体要年轻、健壮 : 供试细胞培养物要新鲜,细胞生理活性方面既要同步,又要 处在最旺盛的对数期,这样突变率高,重现性好。对细菌来 说,常常通过前培养达到要求。
菌比较有效的诱变剂是紫外线、氯化锂、甲基磺酸乙酯、博莱霉素; 青霉素生产菌以亚硝基胍、氮芥、乙烯亚胺等烷化剂更为适合。
对遗传稳定的出发菌株,最好采用以前未使用过的、突 变谱较宽的、诱变率高的强诱变剂。
对遗传不稳定的出发菌株,采用温和诱变剂。
对诱变史较长的高产菌株,如多次使用某一诱变剂,可 能出现“钝化”现象,此时则需改用另外的诱变剂。
平滑紧密
平滑紧密
白
白
淡可可棕 3547
D-756 13
几乎每代出发菌株分别在发酵单位、菌落大小、菌落结构或颜色、基质菌丝 颜色、可溶性色素以及生长速度等表型发生过变异,继续经诱变处理,产量 又有显著的提高。 ▼
头孢菌素C产生菌C-20诱变系谱菌株表型变异与产量递增关系
菌株编号 C-1 抗生素产量 /% 100 表型特征 菌落直径 基质菌丝颜色 其他
直接采用年幼的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
处理单菌落周围尖端菌丝 混合处理法
2.4 诱变剂及诱变剂量
1. 诱变剂种类的选择
(1) 选择诱变剂
(2) 根据菌种特性和遗传稳定性来选择诱变剂 遗传稳定的:先强后弱; 遗传不稳定的:先选优良出发菌株,后温和诱变 (3) 参考出发菌株原有的诱变系谱来选择诱变剂
组织紧密,生长速度慢
生长速度快 菌落表面不规则纹蜜集 沉没培养形成菌团 菌苔变厚,纹变疏 菌落边缘不规则,生长较慢 菌苔稍增厚 菌苔厚,边缘规则,放射纹疏 菌苔扁薄,边齐,放射纹密
这些表型上改变了的菌株,说明已动摇了遗传稳定性,继续处理,对 诱变剂的敏感性就提高了,因而容易发生变异,易于达到育种目的
组织松,生长速度快
C-2 UV
C-3 NM C-4 X射线 C-7 UV+Lф C-8 UV C-15 NTG C-17 EMS C-19 NS C-20 EMS
213
548 829 1120 1610 2630 3028 3223 4000 8-11.5 7-8 6-8 4-5 4.5-5.2 8-9 8-9 乳白 柠檬黄 柠檬黄 柠檬黄 鹅黄 (边缘柠檬黄) 乳黄 粉玉色
菌号 4541 B-53 诱变代数 1 11 菌落颜色 可溶性色 变株效价 素 提高/% 龟背灰绿 赭石 白 白 火泥棕 海螺橙 鱼鳃红 100 2011 2642 6911
菌落大小 /cm 1.3 0.8 0.6 0.4
菌落表面 结构 平滑疏松 平滑紧密 平滑紧密
71046 10
C-04
自然分离后 0.5
2、最佳剂量的选择: 经长期诱变后的高产菌株、遗传性状不太稳定的菌株,宜 用较温和的诱变剂和较低剂量处理。
要筛选具有特殊性状的菌株、较大幅度提高产量的菌株, 则用强诱变剂和高剂量处理。
对野生低产菌株,开始用高剂量,然后逐步用低剂量处理。 对多核细胞菌株,用高剂量处理。
2. 最适诱变剂量的选择
(1) 使所希望得到的突变 株在存活群体中占有最 大的比例。 (2) 最大形态变异率的 剂量不一定是诱发正变 的最适剂量。
一代诱变约需2~3个月
突变的机制
碱基置换(转换 颠换)
点突变 移码突变(缺失 添加)
诱变
畸变:缺失、添加、易位、倒位 突 变
自发突变
第一节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以人工手段诱发微生物基因突变,改变其遗传 结构和功能,从中筛选出产量高、性状优良的突变株, 并 设计出适合该突变株最佳的培养基和条件,使其在最适的工 艺条件下最有效地合成产物。
诱变育种 40年代初,Beadle和Tatum“一个基因一种酶”学说的提出,意
味着遗传学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促进了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 如抗生素工业的兴起。
代谢控制育种 以50年代末Glu发酵成功为标志,其优势在于以诱变育种为
基础,打破了微生物调节机制这一天然屏障,获得各种解除或绕过了微生物 正常代谢途径的突变株,从而人为地积累有用产物。代谢控制育种 的兴起意 味着诱变育种发展到理性阶段,导致了氨基酸、核苷酸及某些次生代谢产物 的高产菌株大批投入生产。
出发菌株的纯化
纯种分离方法,常用划线分离法和稀释平板法。
在诱变育种中,出发菌株的纯化虽然是辅助手段,但 它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步骤,例如前面的例子中,灰黄 霉素变种B-53,经自然分离,获得的变株C-04的产 量比前者显著提高。 ▲
二、单孢子(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在诱变育种中,所处理的细胞必须是单细胞、均匀的悬 液状态。这样一方面分散状态的细胞可以均匀地接触诱变 剂,另一方面又可避免长出不纯菌落。 菌悬液是直接供诱变处理的,由出发菌株的孢子或菌体 细胞与生理盐水或缓冲液制备而成,其质量将直接影响诱 变效果。对菌悬液的制备有如下的要求:
(3)采用具有有利性状的菌株,如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 低以及产孢子早而多的菌株;
(4)有些菌株在发生某一变异后会提高对其他诱变因素的敏感 性,故有时可考虑选择已发生其他变异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
例如,在金霉素生产菌株中,曾发现以分泌黄色色素的菌株作出发菌株时, 只会使产量下降,而以失去色素的变异菌株作出发菌株时,则产量会不断 提高;
诱变育种有以下几个优点:速度快,收效大、方法简单。
诱变育种的三大要素:诱变剂、诱变条件、筛选技术。 分三个阶段:菌种基因型改变, 突变体筛选,产量评估
诱变育种的目标及用途
概念:选用理、化致变剂处理均匀而分散的微生
物细胞群,促使其突变率显著提高;采用简便、 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法筛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 的突变株来供生产实践与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