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白血病 • 1、急性白血病 • (1)骨髓象:①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②原始细胞+早期幼稚细胞>30%;③有白血 病细胞,核分裂相及退化细胞增多;④除病理 细胞系外,其它系统细胞均受抑制。 • (2)血象:①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WBC在 (10-50)×109/L之间,分类易见幼稚细胞; ②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WBC减少,分类不易 见到幼稚细胞;③RBC和Hb显著减少;PLT常 <50×109/L。 • (3)其它检查: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子 生物等检查。
六、常见血液疾病的血象与骨髓象特征
• (一)贫血 • 1、增生性贫血: • (1)骨髓象:①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②红系增生显著,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 主,粒红比值减小;③幼红细胞形态随贫 血种类不同而有差异。④巨核细胞和血小 板正常。 • (2)血象:①Hb、RBC、HCT减少;②Ret 正常或增多;③DC正常;④红细胞形态同 骨髓。
•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1)骨髓象:①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 减低;②红系统显著增生,以早中幼红细 胞为主,巨幼红细胞>10%;③核分裂象易 见;④粒系巨核系可见巨型变。 • (2)血象;RBC、Hb减少,形态改变同骨髓 象;WBC正常或稍低,中性粒细胞体积偏大, 呈核右移;PLT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血小 板;Ret轻度增加,绝对值减少。 • (3)其他检查:血清Vit B12和叶酸定量 测定。
•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 1、正常结果 ①早期原粒阴性;②晚期原粒直 至中性粒细胞越成熟阳性越强;③E强阳性,B 阴性;④原单阴性,幼单及成熟单为弱阳性。
2、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急粒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单时
呈现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急淋则呈阴性反应。
POX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
二、标本的采集和准备
• (一)取材 骨髓标本应用穿刺法采集, 骨髓活检标本采用环切法取材。骨髓穿刺 部位以髂骨前、后上棘最常用,可同时吸 取骨髓液和采取骨髓活检标本;有时也可 对脊突、胸骨及胫骨作穿刺吸取骨髓液, 但2-3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选取穿刺胫骨头部 外侧。
• • • •
(三)方法 1、髂骨后上棘穿刺术 2、髂骨前上棘穿刺术 3、胸骨穿刺术
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注意观察有无散在
或成堆分布的体积较大,形态特殊的异常细 胞出现,尤其应注意涂片尾部、边缘及骨髓
小粒周围。发现可疑异常细胞,应在油镜下
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以确认。
• (二)油 浸 镜 检 • 1、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200-500个细胞
• 2、观察细胞形态 在进行分类计数时,仔细 观察各系统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包括注意 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有无特殊异常 细胞出现,必要时还需注意有无寄生虫。
• (四)铁 染 色 • 1、原理 3价铁在酸性条件下与普鲁士蓝反 应。生成蓝色小珠粒或块片状物。故此染色 法又称为普鲁士蓝反应。 • 细胞外铁:骨髓中贮存在基质和巨噬细胞 系统内的铁 • 细胞内铁:存在于幼红细胞内的铁
• 3、参考值 • (1)细胞外铁 + - ++,大多为++。 • (2)细胞内铁 19%-44%,各实验室的 实验条件不同,此参考值也有差异。
• (四)大致正常骨髓象 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G/E):24:1。 • 2、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各 发育阶段细胞的比例随着细胞的成熟而逐渐增 高。一般原粒细胞<1%,早幼粒细胞<5%,中幼 粒,晚幼粒细胞约<15%,而杆状核细胞高于分 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比例最高。嗜 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1%,这两类细 胞在骨髓中所见大多为成熟型。
白血病的鉴别最有的价值。
•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 1、参考值:成人NAP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 分,由于各实验室条件不同,参考值也有差异。 • 2、临床意义:诊断和鉴别诊断某些疾病。 • (1)感染性疾病 急性化脓菌感染时NAP活性明显 增高,病毒性感染时正常或略减低。 • (2)慢粒的NAP活性明显减低,积分值常为0。类 白血病反应的NAP活性极度增高, • (3)急粒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淋的NAP积分值多 增高;急单时一般正常或减低。 • (4)再障时NAP活性增高;PNH时活性减低; • (5)其他血液病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时增高, 恶组时NAP活性降低。
• 2、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1)骨髓象①增生极度活跃;②粒红比值 高达10:1~50:1。③原始粒细胞和早幼 粒细胞易见,原始粒细胞<10%,以中性中 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增生为主,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粒细 胞形态异常,大小不一,可出现核浆发育 不平衡,偶见奥氏小体;④红系增生受明 显抑制,比例明显下降;⑤巨核细胞常增 多,以颗粒巨为主,产血小板功能尚好, 可见小巨核细胞,血小板大小不均,易见 畸形和巨大血小板等形态异常。
• (三)填写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报告单 • (1)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 病区,床号,住院号,骨髓穿刺部位,骨髓 穿刺时间,临床诊断等。 • (2)填写取材、涂片、染色的三级标准: 良好、尚可、欠佳 •
• (3)填写骨髓报告单中各期细胞百分比,骨 髓增生程度,粒红比值等 • (4)文字描述
• •
•
1)骨髓片特征:①粒细胞 ②红细胞 ③ 淋巴细胞 ④单核细胞 ⑤全片巨核细胞 2)血片特征
3)细胞化学染色特征
•
• (5)根据骨髓象,血象和细胞化学染色,最终填 写诊断意见及建议。 • ①肯定性诊断:骨髓呈特异性变化,临床表 现又典型者,如各种白血病、巨幼贫、骨髓转移 癌(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 ②支持性诊断:血象,骨髓象有形态改变, 可解释临床表现,缺铁贫,溶血性贫血等。 • ③可疑性诊断:骨髓象有部分变化或出现少 量异常细胞,临床表现又不典型。 • ④排除性诊断:骨髓中血小板易见,排除原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⑤形态学描述:对于提不出任何意见时,就 具体描述。
• (三)酯酶染色 • 1、特异性酯酶染色(SE)——氯乙酸AS-D萘酚 酯染色 • 又称粒细胞酯酶,存在于粒系细胞和肥大细 胞内。不被氟化钠抑制。 • 临床意义: • 急粒时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酶活性明显增强, 染色呈强阳性反应;急单及急淋时均呈阴性反应; 急粒-单时,部分白血细胞(粒系)呈阳性反应, 而有些白血病细胞(单核系)呈阴性反应。
四、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方法和临 床意义
• (一)低 倍 镜 检 查 • 1、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 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小滴,骨髓特有的细胞 • 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 骨髓中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来反映。 骨髓增生程度通常采用五级分级法。
• 3、观察巨核细胞 先在 低倍镜下计数全部片膜 上的巨核细胞数。必要 时需要检查两张以上涂 片。低倍镜下见到巨核 细胞后,即转换油镜观 察,进行分类计数,并 注意巨核细胞及血小板 的形态有无异常。
• 3、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 20%,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 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平均各约为10%左 右。 • 4、淋巴细胞系统:占有核细胞的20%,幼 儿偏高可达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原 淋巴和幼淋巴细胞罕见。 • 5、单核细胞系统:一般<4%,系成熟型单 核细胞。 • 6、浆细胞系统:一般<2%,以成熟阶段的 浆细胞为主。
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验
• 邵阳医专医学检验系 • 临床检验教研室 • 李 小 民 主任
一、血细胞的发育过程
• 如图
二、 骨髓象检验的临床应用
• 1、适应症 骨髓细胞学检验是诊断血液系统 疾病的最重要手段。 • (1)外周血细胞数量及形态异常:出现原 始细胞,幼稚细胞等。 • (2)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肿大,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 • (3)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 • (4)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 2、禁忌症 凝血因子缺陷疾病,晚期妊娠。
• 7、巨核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的参考值因计 数方法和标准不同,波动范围较大。以 1.5cm×3cm单位面积的涂片中有7-35个为正 常值;主要为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血小板型 巨核细胞。血小板成群分布。 • 8、其他细胞: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 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成分。
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 3、再障 • (1)骨髓象:①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② 三系减少;③非造血细胞增加。 • (2)血象:全血细胞减少,Ret减少,成 熟红细胞形态正常,DC以成熟淋巴细胞为 主,中性粒细胞比值减少。 • (3)其他检查:NAP增高
• • • •
4、贫血的实验鉴别诊断方法 (1)有无贫血 (2)贫血程度 (3)贫血类型和原因
• 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α-醋酸萘酚酯 酶染色 • 又称单核细胞酯酶,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和 组织细胞内,可被氟化钠抑制。 • 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但单核细胞中的酶活性可被氟化钠(NaF)抑制, 故在进行染色时,常同时做氟化钠抑制试验。 •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呈阴性反应或弱 阳性反应,但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因此, 本染色法主要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急性 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
• 4、临床意义 • (1)缺铁性贫血骨髓中贮存铁已耗尽, 细胞外铁呈“-”。细胞内铁百分率减低,常 <15%,甚至为“0”。经铁剂治疗后,数天内 铁小粒出现在幼红细胞中,但细胞外铁需待 贫血纠正后一段时间才会出现。 • (2)非缺铁性贫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 性贫血及骨髓病贫血等,细胞外铁和内铁正 常或多增加。 •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铁利用不良, 铁粒幼细胞增多,可见到环状铁粒幼细胞, 且环状铁粒幼细胞>15%。
• • • •
判断骨髓取材质量的标准: 1.抽取骨髓液时,病人有特殊的酸痛感; 2.有骨髓小粒和脂肪滴; 3.显微镜下可见到骨髓特有细胞,如巨核 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浆细胞、组 织嗜碱细胞、纤维细胞和大量红系、粒系 幼稚细胞等
• (四)良好涂片
• 1、在骨髓取材到位前提下;
• • • •
2、玻片清洁; 3、推片技术良好; 4、血膜涂片中细胞分布均匀; 5、良好的染色技术。
• (2)血象: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 常,随病情发展呈轻、中度降低,呈正细 胞正色素性贫血;分类可见有核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和点彩红细胞;②白细胞 总数显著增高,分类原始粒细胞<10%,以 中性中幼粒细胞及晚幼粒细胞增多最明显,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别高达 10%~20%,是其特征之一。③血小板: 早期增多或正常,加速期及急变期可进行 性下降;④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 • (3)其它检查:NAP活性显著降低,90%95%可出现ph染色体,是本病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