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学检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骨髓细胞学》课件
![《骨髓细胞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c672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e.png)
白血病与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白血病
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超过骨髓有核细 胞(ANC)的20%,可伴有形态异 常和核分裂象增多。
淋巴瘤
骨髓中可见淋巴瘤细胞浸润,形态多 样,胞质少,核沟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细胞 增多。
骨髓活检术
01
定义
骨髓活检术是一种通过取出部分骨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方法。
02
操作过程
在无菌条件下,使用骨髓活检针经皮刺入骨膜,深入骨髓腔,取出少量
骨髓组织,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以便观察骨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03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了解骨髓增生程度、肿瘤细胞侵犯范围、骨小梁结构等方面的
信息,对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和骨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03
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骨髓穿刺术
定义
骨髓穿刺术是一种通过抽取骨髓 液来检查骨髓细胞成分和功能的
诊断方法。
操作过程
在无菌条件下,使用骨髓穿刺针 经皮刺入骨膜,深入骨髓腔,抽 取少量骨髓液,然后进行涂片、 染色等处理,以便观察骨髓细胞
的形态和数量。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 如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04
骨髓细胞学疾病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贫血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
骨髓铁染色阴性,铁幼粒细胞增多,铁幼粒 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 增多。
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中出现巨幼样变细胞,可见胞质内大型 颗粒,核沟明显。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骨髓红系增生,可见髓外造血表现。
统的正常运作。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精品医学课件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1d0fc965ce0508763213e7.png)
标本采集
1.骨髓取材部位
骨髓标本常采用穿刺法吸取,以髂骨首选,也可 选胸骨或棘突等,2岁以下小儿主张用胫骨粗隆穿刺。 穿刺部位不同,细胞的数量和组成有一定差异,病变 呈局灶性分布的疾病差异更明显,故必要时应多部位 取材,以全面了解骨髓的造血情况。
2.骨髓穿刺方法
(1)穿刺部位的选择 骨髓腔中红髓丰富;穿刺部位表
3.骨髓质量保证
(1)无菌穿刺,预防感染。 (2)初诊者于治疗前做骨髓穿刺利于明确 诊断。 (3)动作应缓慢,避免稀释。 (4)多部位穿刺,提高阳性率。
4.干抽
干抽(dry tap)是指非技术原因多次、多部位 穿刺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常见于:
1.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2.骨髓极度增生,细胞过于紧密结实,如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骨髓增生减低,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4.肿瘤骨髓浸润,包括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 瘤、骨髓转移癌。
观察血片
组织化学染色
填写骨髓图文结果报告单 (骨髓细胞特征 血片细胞特征 组化特征 )
骨髓片存档保存
正常骨髓象条件 正常骨髓象特征
一、正常骨髓象应具备四个条件 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2.各系、各阶段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大致在
正常参考范围内。 3.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4.无特殊病理细胞及血液寄生虫。
表现,可提出检查意见;
可疑性诊断
排除性诊断 形态学描述
骨髓有部分变化或有少量异常细胞,可 能为某种疾病的早期、前期或不典型病 例。提出进一步检查或动态观察; 临床怀疑某种疾病,但骨髓象不支持; 提不出诊断意见,可简要描述骨髓象特 征,临床诊断多属于此种。
×××××××
200915410
张三
《骨髓细胞学》课件
![《骨髓细胞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e914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5.png)
《骨髓细胞学》PPT课件
探索骨髓细胞学的深远意义,了解它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骨髓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造血干细胞
作为骨髓细胞系的基础建设单元,它们负责产 生各类血细胞。
白细胞
免疫力的基石,保护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寄 生生物的侵袭。
红细胞
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支撑生命。
血小板
在止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防止过多出血。
骨髓细胞学的病理变化
1 白细胞异常
白血病等疾病导致白细胞 的数量和功能异常。
2 红细胞变化
贫血或异常红细胞形态表 明潜在的疾病问题。
3 血小板问题
血小板数量过高或过低可 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骨髓细胞学的临床应用
疾病诊断
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确 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为 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疗效监测
随着治疗的进行,骨髓细胞学 检查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进 展情况。
移植适应症
寻找合适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受 体,确保移植过程的成功。
骨髓细胞学实验室的方法和技术
1
骨髓取样
通过穿刺采集骨髓进行细胞学检查。
染色
2
使用染色剂对细胞核、细胞质进行固定
和显色。
3
显微镜观察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细胞形态学 特征。
骨髓细胞学的挑战和进展
1 复杂的细胞形态
骨髓细胞具有多样性,分辨和识别细胞异常是一个挑战。
2 新技术的应用
基因测序、流式细胞术等先进技术为骨髓细胞学研究带来新的进展。
3 个体化治疗的兴起
通过细胞学检查,可以为每位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结论和展望
骨髓细胞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和指导,进一步发展将有助于提高 医学的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探索骨髓细胞学的深远意义,了解它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骨髓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造血干细胞
作为骨髓细胞系的基础建设单元,它们负责产 生各类血细胞。
白细胞
免疫力的基石,保护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寄 生生物的侵袭。
红细胞
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支撑生命。
血小板
在止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防止过多出血。
骨髓细胞学的病理变化
1 白细胞异常
白血病等疾病导致白细胞 的数量和功能异常。
2 红细胞变化
贫血或异常红细胞形态表 明潜在的疾病问题。
3 血小板问题
血小板数量过高或过低可 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骨髓细胞学的临床应用
疾病诊断
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确 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为 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疗效监测
随着治疗的进行,骨髓细胞学 检查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进 展情况。
移植适应症
寻找合适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受 体,确保移植过程的成功。
骨髓细胞学实验室的方法和技术
1
骨髓取样
通过穿刺采集骨髓进行细胞学检查。
染色
2
使用染色剂对细胞核、细胞质进行固定
和显色。
3
显微镜观察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细胞形态学 特征。
骨髓细胞学的挑战和进展
1 复杂的细胞形态
骨髓细胞具有多样性,分辨和识别细胞异常是一个挑战。
2 新技术的应用
基因测序、流式细胞术等先进技术为骨髓细胞学研究带来新的进展。
3 个体化治疗的兴起
通过细胞学检查,可以为每位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结论和展望
骨髓细胞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和指导,进一步发展将有助于提高 医学的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d2a2b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f.png)
成熟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是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检查结果的分析
1. 骨髓增生程度:分增生极度活跃,增 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增 生明显减低。 2. 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及其各发育阶段细 胞的比例。一般符合正常参考值。
骨髓增生程度的临床意义
增生极度活跃:反映骨髓造血功能亢进 ,常见于白血病。
核膜:由不明显变明显。 核仁:由清晰可见到消失。
细胞质
量:由少到多。 颗粒:有无到有。 空泡:有无到有(浆细胞)。 着色: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由嗜 碱性到嗜酸性,由蓝到红。淋巴细胞呈 天蓝色,单细胞呈灰蓝色。浆细胞由浅 灰蓝色变为深蓝色。
骨髓涂片的制作、染色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低倍镜检查: 观察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 意。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以有核细胞的量来 反映。一般低倍镜观察有核细胞与成熟 红细胞之间的比例,正常为1:20。 观察巨核细胞。 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常用取材部位
髂后上棘(较易掌握分寸) 髂前上棘(较易掌握分寸) 胸骨(对向心性病变阳性率高,
有一定危险性) 胫骨粗隆(2岁以下小儿)
造血干细胞的功能特点
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组织中一类目前尚无 形态学特征描述的功能细胞。特点有: 1。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可维持干 细胞数量的恒定。 2。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即可向各系列 祖细胞分化,然后增殖分化为各系血细 胞。 生成阶段:干细胞,祖细胞,各系列原 始幼稚细胞阶段,然后继续分化成熟。
原始红细胞
胞体: 直径15-20μm
胞核: 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的4/5,紫红 色,染色质颗粒状,核仁明显
核仁: 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染浅兰色
胞浆: 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深兰色且厚,近核 处不见色浅区
第三节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1123PPT课件
![第三节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1123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2d6eadfc4ffe473368abfc.png)
( (3)中幼RBC:C圆形,直径8-18um,核圆约占 1/2。染色质凝成团块或粗索状,似车轮状排列, 其间有明显的淡染区域。胞质量较多,内含Hb↑, 嗜酸性物质↓,着色不均匀的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14
(4)晚幼RBC: 圆形,直径7-12um, 核圆居中,占C1/2以上,
染色质凝成在大块或固缩成团,紫褐或紫黑色, 胞质量多,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
特征
(图4-2-6)。
1、 1.RBC系统(1)原RBC:C圆形或椭圆
形,直径15-22um,C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 球状或瘤状突起,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 仁1-5个,暗蓝色,界不清,常很快消失。胞 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围着色浅形 成淡染区,胞质内不含颗粒。
13
(2)早幼RBC: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20um, 核圆占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染色质开始凝成 小块,核仁消失,胞质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 时胞质着色较原RBC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 周淡染区,不含颗粒。
第三节血细胞形态特征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是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生成唯一的场所,同时也产生淋巴细 胞和单核细胞。研究骨髓中血细胞数 量和质量的变化,对造血系统疾病的 诊断和防治都有重要意义。
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1、确诊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这 类疾病具特征性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检查具 有决定性诊断意义。
7
8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
(二) 血C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 造血干C分化为各系祖C,进一步发育成
各系原始和幼稚C后,才能从形态上辨认,由 原始C经幼稚C到成熟C的发育成熟过程实际 上是连续性,其形态学变化有一定规律性,C 发育阶段的划分无 非是便于识别C的人为措 施。
14
(4)晚幼RBC: 圆形,直径7-12um, 核圆居中,占C1/2以上,
染色质凝成在大块或固缩成团,紫褐或紫黑色, 胞质量多,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
特征
(图4-2-6)。
1、 1.RBC系统(1)原RBC:C圆形或椭圆
形,直径15-22um,C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 球状或瘤状突起,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 仁1-5个,暗蓝色,界不清,常很快消失。胞 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围着色浅形 成淡染区,胞质内不含颗粒。
13
(2)早幼RBC: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20um, 核圆占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染色质开始凝成 小块,核仁消失,胞质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 时胞质着色较原RBC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 周淡染区,不含颗粒。
第三节血细胞形态特征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是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生成唯一的场所,同时也产生淋巴细 胞和单核细胞。研究骨髓中血细胞数 量和质量的变化,对造血系统疾病的 诊断和防治都有重要意义。
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1、确诊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这 类疾病具特征性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检查具 有决定性诊断意义。
7
8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
(二) 血C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 造血干C分化为各系祖C,进一步发育成
各系原始和幼稚C后,才能从形态上辨认,由 原始C经幼稚C到成熟C的发育成熟过程实际 上是连续性,其形态学变化有一定规律性,C 发育阶段的划分无 非是便于识别C的人为措 施。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课件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bff88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5.png)
非特异颗粒到有特异的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 红细胞常无颗粒.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8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9
红细胞系统的形态
红细胞系统在瑞氏染色片上可见到原始红 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和 成熟红细细胞.
总的特点
细胞很圆,
核也很圆,
核居中,
无颗粒.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嗜碱性颗粒 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成 深紫色,颗粒较大,较少,有时复盖于细胞核上. 在染色过程中有些颗粒可溶于水而成为空 泡.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3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4
嗜碱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5
嗜碱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6
单核细胞的形态
总的特点 胞体 大而不规则,核也不规则. 胞质 有菲薄半透明感.
•35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6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 大部分为圆形,直径10-13微米. 胞核 呈分叶状,少者分2叶,多者可达5 叶.各
核叶间以膜或细丝相连.其中不见染色质. 胞质 内亦布满中性颗粒.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7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8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9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0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1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2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各阶段 体积较中性粒细胞及 嗜酸粒细胞为小.也分为中幼粒细胞,晚幼粒 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所不同者 为胞质内颗粒为嗜碱性.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8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9
红细胞系统的形态
红细胞系统在瑞氏染色片上可见到原始红 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和 成熟红细细胞.
总的特点
细胞很圆,
核也很圆,
核居中,
无颗粒.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嗜碱性颗粒 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成 深紫色,颗粒较大,较少,有时复盖于细胞核上. 在染色过程中有些颗粒可溶于水而成为空 泡.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3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4
嗜碱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5
嗜碱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6
单核细胞的形态
总的特点 胞体 大而不规则,核也不规则. 胞质 有菲薄半透明感.
•35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6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 大部分为圆形,直径10-13微米. 胞核 呈分叶状,少者分2叶,多者可达5 叶.各
核叶间以膜或细丝相连.其中不见染色质. 胞质 内亦布满中性颗粒.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7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8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9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0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1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2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各阶段 体积较中性粒细胞及 嗜酸粒细胞为小.也分为中幼粒细胞,晚幼粒 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所不同者 为胞质内颗粒为嗜碱性.
实验诊断学课件-骨髓的细胞学检查
![实验诊断学课件-骨髓的细胞学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7af8ff14b0717fd5360cdcb9.png)
原始浆细胞 胞体:直径14-18μ 胞核:较大,约占细胞2/3,圆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染色质细致、呈 颗粒状,均匀分散或呈细网状。 核仁:2-5个,淡蓝色,不显著。 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为多,深蓝而不透明,近核处着色较浅,无颗粒, 偶可见到空泡。
幼浆细胞:直径12-16μ;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1/2左右,位于细胞 中央或偏于一侧,染色质较原始阶段粗而密,开始有浓集现象。核 仁1-2个,不清晰。胞浆深蓝色或呈多染性,近核部分常有呈半月状 的淡染区,偶尔可见到有空泡。
缺点
1.造血组织的天然结构已遭破坏,无法 判断红髓、黄髓比例
2.若抽吸过猛,导致血窦血的稀释
3.若遇“干抽”不能分析
1.有核细胞群集,不易区分原、幼细胞的类型 2.难以观察细胞内的微细结构 3.细胞化学染色结果难以量化
3. 骨髓涂片的显微镜检查
(1)低倍镜检查
1) 观察制片质量(包括取材、制片及染色)好片应符合下列条 件:
血细胞发育形态演变规律要点
胞体: 胞核:
形态 染色质 色 核仁: 胞质: 量 色 颗粒
原始 大 大 圆 疏松细致 淡紫色 可见 少 深蓝 无 非特异性
成熟 小 小
不规则(或消失) 紧密粗糙 深紫色
消失 多
浅蓝或灰(红) 有
特异性
胞体:血细胞随着分化发育其体积逐渐变小
(巨核细胞系除外)
成熟红细胞
早期红细胞
浆细胞:直径8-15μ;核较小,占细胞的1/2以下,多偏于一侧,偶可 见双核;染色质粗密、聚集成堆、常染成紫丁香色、不均匀,在近 核处一边常伸出半月状淡染区;浆中偶见有空泡或有泡沫感。
原始巨核细胞 胞体:15-30μ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有凹陷,折叠,染色质暗深紫红色,粗大 颗粒,排列紧密 核仁:1-2个 胞浆:量少,深蓝色,无颗粒。
诊断PPT课件:骨髓细胞学检查 (2)
![诊断PPT课件:骨髓细胞学检查 (2)](https://img.taocdn.com/s3/m/2c7b823ca0116c175e0e4857.png)
ALL骨髓象
ALL骨髓象
ALL分为Ll,L2和L3三型
细胞大小 核染色质
L1
小细胞为主
较致密 结构较一致
L2
L3
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 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疏松 结构较不一致
呈细点状 均匀一致
核形
规则,偶凹陷折叠 不规则,常凹陷及折叠
较规则
核仁 胞桨量
小不清楚,少或不见 少
清楚,一个或多个 不定,常较多
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 • 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白血病血象
1. RBC和Hb 或 2. WBC计数不定 3. PLT 或 4. 出现原始、幼稚细胞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
•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 原始细胞≥30 %ANC • 粒红比例明显升高(粒细胞性白血病) • 其他系细胞受抑制 • 分裂型细胞和退化细胞增多
骨髓细胞学检查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one Marrow
病例1
患者:女,25岁 病人主诉:头晕、乏力一个月 查体:面色苍白,肝、脾、淋
巴结不大 血常规检查:
WBC:4.7*109/L RBC:2.89*1012/L Hb:78g/L MCV:70fl PLT:80*1012/L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 原粒细胞≥90 %NEC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 M2分为两个亚型: ➢ M2a:原粒细胞>30%~
89%NEC
➢ M2b:异常中性中幼粒 细胞>30% , 其 胞核常 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 发育不平衡。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胞浆嗜碱
轻或中度
不定,常有细胞深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骼后上棘穿刺术
④以左手拇指和示指将穿刺部位的皮肤压紧固定,右手 持穿刺针与骨棘面垂直,旋转刺人骼后上棘,达骨髓腔 时有空松感,深度约为针头达骨膜后再刺入l cm左右。 ⑤拔出针芯,接 l0 ml 干燥注射器,轻轻负压抽取,抽 取骨髓液不超过0.2ml,立即置载玻片上,并涂片。 ⑥必要时再取骨髓液 0.5~2m1,置肝素抗凝管内,作有 核细胞计数等项检查。 ⑦拔出穿刺针,压迫伤口,敷以消毒纱布。
增生重度低下: 1:200
(二) 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骨髓穿刺一般由临床医生操作,其注意事项如下: 1.严格无菌,预防感染。初诊患者于治疗前作骨髓穿吸骨髓液的动作要缓慢,吸取量以 0.1~0.2m1 为宜,抽 吸骨髓液用力过大、过快,易使骨髓抽吸量过多(> 0.2m1)
造成稀释。如需作有核细胞计数、细菌培养、造血细胞培养、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时,再抽吸 0.5~2.0m1 骨髓液肝素抗凝送 检。 3.多部位穿刺可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如慢性再生障碍性 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等,在X 线检查发现有病变或有骨压痛的部位穿刺,可提高阳性率。
满意的骨髓取材和良好的骨髓涂片制备是骨髓细 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要环节,必须加以重视。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 (1)抽吸骨髓时,病人有特殊的酸痛感。 (2)骨髓液抽取应在0.2ml以内,否则易于稀释。 (3)骨髓涂片中应含有骨髓小粒或脂肪滴。 (4)显微镜检查,可见骨髓的特有细胞,如巨核细胞、 浆细胞、组织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 骨细胞等。 (5)骨髓细胞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分叶核粒细 胞之比大于血涂片。
2、禁忌证:
严重出血的血友病患者,禁忌作骨髓穿刺;
晚期孕妇慎做;
小儿及不合作者不宜作胸骨穿刺。
3、 临床应用 骨髓是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检查可诊断多种疾病,特 别是血液系统病以及非血液系统疾病。
通过骨髓检查可以了解:
① 确诊造血系统疾病,
②协助诊断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③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
④协助诊断与鉴别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及非血液系统
①患者侧卧,其上面的腿向胸部弯曲,下面的腿伸直, 使腰骸部向后突出,骼后上棘明显突出于臀部之上。 也可在相当于第 5腰椎水平,向上约3cm,用手触摸其 钝圆形突起处。此处骨密质薄,骨髓腔大,容易刺人。 ②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戴消毒手套,将孔布的孔 口对准并盖于已消毒的穿刺部位。
③注射 2% 的普鲁卡因 1~2m1 ,麻醉局部皮肤、皮下组 织并深至骨膜,揉摩注射处,使药液扩大麻醉范围。
2、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rogenitor Cell, HpC ) 定义: 一种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失去自我更新能 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又称定向干细胞。
特征:
A 具有定向方分化能力; B 具有增殖能力 C 形态上类似于小淋巴细胞 D 具有一定的表面标志。
各系血细胞分化发育阶段及名称
(一)低倍镜观察
1、观察取材、涂片、染色情况是否满意。 2、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低倍镜下选择细胞分布 均匀处,根据骨髓片中有核细胞的密度或有核细胞 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来估计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 度。
增生程度的判断一般采用五级分类法, 即: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 增生低下、增生极度低下。
③骨髓增生减低,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④肿瘤骨髓浸润,包括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 瘤、骨髓转移癌。
当发生干抽时,有时在针头中可有少量骨髓组 织,如用针心将其推出,可制作一张涂片,仍可 供检查。一般可更换部位再行穿刺,部分病例 (如骨髓纤维化)必须作骨髓活检。
第二节 骨髓象的步骤及正常骨髓象
一、检查的步骤
一、血细胞的发育过程 1、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 ) 定义: 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增殖能力 的最早的造血细胞。
特征:
A 具有多向方分化能力; B 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C 形态上类似于小淋巴细胞 D 具有一定的表面标志。干细胞的表面 标志是:CD34+CD38-
二、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
1、适应证: ①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 ②不明原因肝、脾、淋巴结肿大 ③不明原因的发热,胸骨压痛、恶病质、血沉加快、 骨质破坏、黄疸、紫癜等。 ④疑有肿瘤骨髓转移有异常蛋白血症。 ⑤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疗效观察。 ⑥骨髓活检、细胞培养、CD细胞检测、染色体分析、 微生物、寄生虫检查等。
疾病, ⑤可通过骨髓细胞学复查来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
三、标本的采集的要求 (一)骨髓取材的部位
(骨髓穿刺部位及适应症)
首选为骼骨,其次是胸骨、棘突 2岁以下小儿主张用胫骨粗隆穿刺。 必要时应多部位取材,以便全面了解骨髓的造血情况。
由于胸骨穿刺有一定的危险性,故首选骼前或骼后上棘。
例:骼后上棘穿刺术 (骨髓穿刺的操作方法)
取材失败: ⑴ 部分稀释:骨髓有核细胞减少,成熟细胞比例 增加。 ⑵ 完全稀释:无骨髓成分,与血片一样。 干抽(dry tap) 是指非技术操作或穿刺不当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 抽到少量血液。 常见于: ①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②骨髓极度增生,细胞过于紧密结实,如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诊断学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验
医学检验技术教研室 陈秀敏
课堂目标
• 掌握:骨髓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临床应用, 标本的采集,正常骨髓象的特征,常见血液疾病 的血液学特征。
• 熟悉: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如何正确读取骨髓报 告单。 • 了解:骨髓检验的步骤,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 色。
第一节 概述
表2
有核细胞 增生程度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五级分类法
有核细胞/ 成熟红细胞 平均低倍视野 有核细胞数 常见病例
各种白血病
增生极度活跃: 1:1 增生明显活跃: 1:10 增生活跃: 增生低下: 1:20 1:50
大于500个有核细胞 200~500 20~200 3~20
各种白血病 、增生性贫血 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 造血功能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