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国考:词语理解与代词指代题小技巧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阅读理解中词句猜测--代词指代题考查解读
2020届二轮复习阅读理解中词句猜测--代词指代题考查解读代词指代题常出现在人物或事物变换多,动作转换频繁的语境中,考生应根据语境判断人称代词、不定代词和指示代词。
有时也会考查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的指代内容。
设问形式常有:(1)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this/it/them/which...” refer to?(2)The underlined part “it/that/they/which...” in Paragraph...refers to “”.解题技巧——“就近原则”判指代第一步:明确代词所指代内容的位置代词永远出现在原词之后,故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在这一句的前面一句中,或者前几句中。
第二步:熟悉代词的含义(1)it/this/that可指代一件事。
(2)it/he/them/they/one/those指上文提到的人或物。
(3)which/that/who等关系代词指代其所修饰的先行词,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which可指代前面整句话的内容。
第三步:替换核实再比较(1)用所找的指代内容替换画线代词,核实句意是否合理,前后内容是否一致。
(2)比较所代部分与选项,确定意思最接近的选项。
例如:【真题感悟】中第26题,sharing that与前面的shared thebelief呼应,由此可推知,拥有同样的信念使两人成了朋友;the belief替换that后,经核实意义正确,故选A项。
AThroughout the past few years,I have tried to give myself to others.I have bounced around to find where I truly fit in.I found my place while I stayed in Guatemala,an orphanage(孤儿院),with the children living there.Through hearing many stories of their lives,I was moved to tears and started to question my living ways and gave up everything that wasn’t essential:7makeup and any other sort of luxury(奢侈品).I lived like they did.It was the most relaxing feeling in the world.When at Nuestros Pequenos Hermanos,we were given the task of creating a pig 8pen.At first,I thought it should be easy.After arriving at the area where the pig pen should be,we saw a hill.We were told to 1uproot the weeds as well as level the entire area.Looking at it,we felt it would be impossible.On my own faith journey,I have felt this type of doubt before.The “hole”,as we referred to,is a symbol of my faith journey.It appeared to be an 2obstacle I could not overcome,but in the end I completed it with efforts.I feel this pig pen wasn’t easy to create but was so rewarding to give.I’ve always struggled to be on a journey of faith,but I’ve never completely stepped foot onto the path until Guatemala.I’ve always tried to open my heart to everyone aroundme and give them my love.I feel as though I cut open my heart and share every bit of love I had with these orphans.There is one orphan named Ceto who will always remain very close to my heart.In Guatemala,I sponsor with thirty dollars a month,but it doesn’t seem enough.I’ll return there next summer a nd give more of my love for a whole month.When it was time to leave,I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and saw not just ordinary children.Overall,the most significant accomplishment I made in Guatemala was stepping towards my own faith journey and not looking back.1.What resulted in the author’s decision to live a new life? A.Desire to help others.B.Decrease in his income.C.A knowledge of the orphans’ life.D.Awareness of the difficulty in his life.答案 C解析细节理解题。
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代词的用法
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代词的用法在公考中,最常见的代词为指示代词,如“这、那、这儿、那边” 等词,这些指示代词主要涉及的题型有三类。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代词的用法,盼望对您有所关心!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代词的用法一、指示代词在代词指代中的用法【例】总体来讲,运用该法则解答代词指代题是特别便捷的一种方法,但是各位考生需留意,在做题时大家肯定不要过于机械,认为代词就是指代的前半句话的内容,这样有可能误选干扰选项。
1941年,美国正式参与了反法西斯战斗,大批美国士兵来到英国。
美国和英国都是使用英语的国家,美军与英国军民的接触没有语言障碍。
但是随着双方接触的增加,渐渐发生了一些摩擦。
英国人指责美国人没有礼貌,少教养,喜爱表现自己,待人接物太任凭。
美国人则责怪英国人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这种状况使英美关系有些紧急。
在盟军即将进行诺曼底登陆,攻占欧洲大陆的状况下,这明显是一个不利因素。
“这明显是一个不利因素”的“这”指的是( )。
A. 大批美国士兵来到英国B. 美国人英国人相互指责C. 英美之间关系有些紧急D. 盟军即将攻占欧洲大陆【解析】这道题目许多同学会误选B,和D。
假如同学们仔细审题,会发觉这道题目有两个代词“这”。
第一个“这”消失在“这种状况使英美关系有些紧急”,而这里的代词“这”根据就近原则,应当是看前面那一整句话,即B项,英美相互指责,而其次个代词“这”才是题目中需要我们解答的。
它消失在文中最终一句,“这明显是一个不利因素”。
而这里不能误选D,虽然D在“这”前面,但它的内容是说在盟军即将攻占欧洲大陆“的状况下”,只是一个背景介绍,应当再往前看一句,指代的内容是C,“英美之间关系有些紧急”。
因此,本题选择C项。
二、代词在主旨概括题中的用法除了指代详细的事物或大事,指示代词还可以指代宏观的内容。
在主旨概括题和意图推断题中,但许多考生由于对行文脉络把握不到位,无法找到文段的重点句。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代词在行测考试中的运用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代词在行测考试中的运用大家都知道,言语理解与表达在行测中所占的比重,涵盖的考点也比较多。
其实在备考的过程中,各位考生不仅仅要横向知道主要的考点有哪些,更要学会纵向总结,看看考点与考点之间是否出现了一些重叠和交叉,横纵兼顾,这样备考才能更高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大家对“代词”一定都不陌生,比如“它”、“他”、“她”,“这”、“那”……今天,为大家总结一下“代词”在不同题型中的运用。
一、逻辑填空中的“代词”一般来说,逻辑填空中对于“代词”的用法,主要体现在解释关系中,指示代词是解释关系中的一个判定标志,根据它,我们可以“顺藤摸瓜”高效完成逻辑填空。
下面我们看一道例题:1、定义的使命是抽象概括出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当定义概括不了时,本应修正定义,而有人却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这无疑是。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指鹿为马B. 削足适履C. 自欺欺人D. 掩耳盗铃【参考解析】答案:B。
题目中出现指示代词“这”,指代的是前文中“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这样的一种行为,而空缺处所填的词语正是让我们对这种行为做一总结或者是评价。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自欺欺人”指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这三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与“开除”这一行为没有关系,不能概括前面的行为,故而排除A、C、D三项。
“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削”呼应“开除”,“履”呼应“定义的纯洁性”。
该成语完全概括了文段中某些人不选择修正定义,而是为了维护定义的纯洁性,选择“开除”同类事物这一行为。
因此正确答案当选B。
二、语句排序题中的“代词”对于语句排序题,很多考生都不得要领,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却收效很小,正确率不高。
在排序题中,要想做的又快又准就需要找到一些突破口,去对语句进行归类,而“代词”正是其中的一种比较重要的突破口:一方面,代词一般不作逻辑起点,放在首句容易指代不明;另外一方面,找到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这两句话关系更为紧密,应该相邻。
公务员考试言语题必杀技法之九指代引导法
公务员考试言语题必杀技法之九指代引导法在片段阅读或篇章阅读中,文段前半段常常是罗列问题或阐述现状,接着通常会运用指代类的代词引导出一个主题句,此时的代词指代的是前文的宏观内容。
那么我们在阅读时,就要重点阅读这个指代类代词后面所引导的那个句子,这个句子往往就是文段的主题句、重点句。
其典型格式如下:1.------------(宏观内容),这就意味着,----------------(主题句)2.------------(宏观内容),这就是---------(主题句)3.------------(宏观内容),这是-----------(主题句)4.------------(宏观内容),这样的情形--------(主题句)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熟悉一下这种方法。
1.历史证明,每一轮经济危机都伴随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然后逐渐走出低谷并开始复苏。
不得不承认,金融危机让“中国制造”遭遇空前危机,这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各地区都在抓产业升级。
但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在“抓大放小”的惯性思维下,不少人认为,产业升级是大企业的事,与中小企业没有多大干系。
显然,这是一种误读。
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而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力量。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产业升级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的新问题B.产业升级过程中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参与C.技术变革是企业渡过金融危机的最好手段D.产业升级是使“中国制造”渡过金融危机的关键文段倒数第二行出现了指示性代词“这”是一种误读,“这”指代了前面的宏观内容,说的是金融危机造成各地都抓产业升级,然而出现了新的问题,即产业升级是大企业的事,与中小企业没有多大干系。
这部分宏观内容略读即可,重点要阅读指代类代词后面的内容“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而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力量。
”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文段的主题句、重点句,意思是产业升级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参与。
所以选B。
2. 审计部门的审计,只是对相关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但是问责的权力并不在审计部门,他们的职责是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移交给司法等相关部门去查处。
2013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词语解释与代词指代题解题技巧
2013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词语解释与代词指代题解题技巧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对于词语理解与代词指代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题目,需要我们注意。
一是词语理解题中,文段是以比喻的手法写成的,并且提问的是理解“喻体”这个词语指的是。
二是,代词指代题中,针对代词“前者和后者”的题目。
针对以上两类题目,有非常准确的解题技巧:第一类,寻找本体,因为比喻是将两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对比,所以只要找到喻体的主要特征,并在文中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即是本体也就答案。
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对于世界经济而言,状况同样如此。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短短几个月内,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呈现出风雨飘摇之势。
而相对于危机来势之迅猛,危机消退则要缓慢得多。
2010年,世界经济注定将走在“病后初愈”的漫漫康复之路上。
文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的“病”指的是()A.世界经济B.金融海啸C.世界经济危机D.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解析:文段是用“病”比喻一个事物,因此“病”指的就是这个被比喻的本体。
“病”的特征是“来如山倒,去如抽丝”,也就是“来的快,去的慢”。
因此,回到文中找到一个事物也具备“病”的这个特征,就是我们的答案。
根据“相对于危机来势之迅猛,危机消退则要缓慢得多”可以看出“危机”具备这个特征,即“病”的本体就是“经济危机”。
所以答案为C。
同样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其他此类的题目中,如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
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去信心。
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段文字中“硬币”指代的是()A.中国银行业B.中国消费信贷市场C.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D.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解析:“硬币”的特征是有正反对立的两面,而文中具有对立两面的只有中国消费习惯,一面为没有透支,直接对应的另一面就是个人负载率低,所以答案为C。
国家公务员考试只巧借“代词”破“言语”
言语理解之巧借“代词”破“言语”湖北华图徐世勇现代汉语中,“代词”是实词的一种,是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可分为三类:其一,人称代词,如“你、我、他(她、它)”及其复数“你们、我们、他们(她们、它们)”等等;其二,指示代词,如近指的“这、这些、这里”,远指的“那、那些、那里”等等;其三,疑问代词,如“谁、哪、几、什么、怎么”等等。
在做“言语”真题时,如果能领会“代词”的妙用,往往能事半功倍,出奇制胜。
下面,湖北华图专家结合往年公职考试真题给大家演示一番。
一、巧借代词“这”,快速破解“主旨概括”和“意图判断”题“言语”中的“主旨概括”和“意图判断”两种题型,多数文段是有主旨句的。
在这种情形下,快速判定文段的主旨句就是破题的关键。
这时,文中如果有表示宏观指代的代词“这”(“这”指代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前文的一句或几句话),那么据此就可推定,“这”之后的句子往往是文段的主旨句。
【例1】审计部门的审计,只是对相关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但是问责的权力并不在审计部门,他们的职责是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移交给司法等相关部门去查处。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了其他部门依法依规的后续处理,那么审计部门所做的工作就会付诸东流。
公众呼吁“审计清单之外还应该有一个问责清单”,原因正在于此。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
A.审计部门的职能范围有待拓宽B.审计工作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流程透明C.问责程序是审计工作发挥效用的保障D.公众对审计、问责机制的建议应受重视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
文段前半段指出,审计部门无问责的权力,“他们的职责是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移交给司法等相关部门去查处”。
紧接着,用“这”总结前文(即宏观指代),提出观点“如果没有了其他部门依法依规的后续处理,那么审计部门所做的工作就会付诸东流”。
换句话说,只有其他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后续处理,审计部门所做的工作才不会付诸东流。
很明显,C项是其同义替换。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示代词”详解
公务员行测:“指示代词”详解华图教育语法结构中,代词通常有三种类型: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考试中最常考的是指示代词,如这、那、这儿、哪儿、这么样、那么样、彼、此;涉及到的题目类型最主要的有:主旨概括题、语句排序题、代词指代题。
而有关于指示代词通常大家的理解是“就近指代”,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可也带来很多疑问,值得深究,华图教育专家下面一一列举。
一、指示代词为什么“就近指代”“语义顺承”的概念,简单说来就是有共同意思指向的句子会形成“句段”,这是语言的线性关系决定的,我更倾向于语言像是一条河流,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这条河必定不能中断,更不能在这条河中混杂入和这条河本质不相同的东西,否则只会有两种结果:作者疯了或者受话人疯了。
所以,作为指示代词毫无疑问就得“就近指代”,否则在两者之间加入其它不管什么东西都会让说话人(作者)的语言思路和逻辑变得不完整。
在语句排序题中关于“首句特点”有这么一条:“指示代词不能作首句”,可偏偏有同学就提出了反例“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这家人的生活过得可真够苦的”等,如此看来,指示代词做首句也没什么不可以。
对,完全没有错误,因为指示代词本身就有两种性质。
一种叫做“体词性的”例如:人称代词、这、那、这儿、哪儿和疑问代词(语法功能基本和名词相同),这样的指示代词必定可以做主语,也就是可以放在句子的开头;另外一种叫做“谓词性的”,例如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的,这些词本身是谓词性的,所替代的词也是谓词性的。
我们重点讲“这”和“那”,因为在言语题中太常见了。
第一,“这”和“那”经常做主语,不怎么做宾语。
做主语的时候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事物。
所以说,出现“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以指示代词开头的句子就不奇怪了。
第二,“这”和“那”经常和量词搭配,比如:“这个”“那个”“这两个”等;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修饰名词。
例如: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国考省考行测考前30分钟-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第一章 片段阅读解题顺序:提问(题干)--文段--选项第一节中心课解题(考察最多也最重要,要牢牢掌据)题型识别: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旨在说明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这段文字的中心是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有中心句——同义替换;无中心句——全面概托1、重点词语②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标志词:因为.....所以.....;因此;故而;由此可见例:“因为天气不好,因此飞机不能按时起飞。
”注:结论引导词出现在尾句,此句大概率为文段中心句(a)关联词①转折之后是重点(转折之前和解释、举例的都不考虑)标志词:虽然.....但是.....;.....然而.....;.....却.....;其实;实际上例:“虽然你这篇文章非常有文采,但是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
③必要杀件关系(条件是重点)标志词:只有...才...只要...就是例:“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上岸。
”注:对策是其变形(应该/通过/采取/前提/员有...的义务/...的心由之路/...的法门之一)反面论证:如果/尚若/一日...+不好的结果,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当题干只有问题表述时,做法即为正确答案错误选项:问题表述(缺陷/挑战/风险等)④并列关系:全面概折标志词:此外、另外、同时、以及“;”(句式相同或相近,按时间展开)错误选项特征:表述片面(b)主题词正确答案应包含主题词,主题词一般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
错误选项特证/正确选项注意①无中生有,偷摸概念②主题词不一定是一个,主题词不一定高频@不明确的不选,要优中选优③形象化、拟人化表达要优先选择④做法,对策优先选择,问题表达不(c)程度词:用来提示主干和重点标志词:最、尤其是、正是、真正、无疑是选2、行文脉络——文段、写作思路或文章的结构有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分一总一分,分一分等结构(1)中心句特证形式:重点词提示内容:观点(对策、结论、评价)(2)分述句特证(略看)1、举例子:“比如”“例如”“...就是例证”人名地名、书名、事件2、数据资料3、正反论证4、原因解释5、并列分述:从不同角度论证前面的观点第二节细节判读题小提示:细节题一般比较耗时,使用排除法可以快速排除错误选项,当遇到无法选择的情况时,不应该太过纠结,应该以时间为主,保证后续做题时间。
公务员备考:巧解言语理解模块代词指代题
公务员备考:巧解言语理解模块代词指代题代词指代题是言语理解模块中的一个小题型,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准确找到题目中代词的那句话,但是就是很难准确选出正确选项。
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出题者在出题时就增加了代词所指代的那句话的难度,给同学们分析句子制造困难,二是因为考生没有把句子中的提示词语或句子与代词做一个很好的连接。
下面华图教研中心的赵老师将给大家讲解如何巧解代词指代题例: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
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
文中划线部分“而正是这两点”中的“这”指代的是( )A. 知识的生产和应用B. 知识的应用及扩赛效率C. 知识的积累D. 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解析: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这”与“两点”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点”中的“这”与“两点”同样是同源指代,所以,我们只要找到“两点”指的是什么即可。
出题者利用“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增加了题目的难度,很多同学一看到有顿号,同时还有“和”“与”“及”就蒙了,仿佛这句话是很多主体的并列,加上做题时间有限,干脆就随便选了一个。
其实这个句子看起来很难,但是仔细分析,此句不难破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并列的主体找出来,找到并列主体后,这句话就很简单了“知识的A与知识的B及人力资本”,总共是三点并列,后面的“这两点”由于在这个并列句之后,显然指代的是后面的两点,即“知识的B及人力资本”,所以选择D项。
同时给大家介绍一种秒杀的方法,因为“这两点”出现在并列句之后,根据就近原则,指的肯定是后面两点,后面是哪两点没时间分析,但肯定包含“人力资本”,因为“人力资本”的位置决定了它属于“这两点”,所以选项必须要包含“人力资本”,只有D包含,所以选D。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指代词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指代词行测作为公务员的考试科目之一,有些题型需要你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这让许多考生很是摸不着头脑,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理解技巧:指代词”,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言语理解技巧:指代词行测是广大考生在公考中需要攀登的一座大山,属于公务员考试必考科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体系,其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想要取胜中必须进行专项突破,这一专项知识点多,题量大,做题时间短,并不是大量刷题就能快速提升分数的,需要不断夯实基础,并且掌握一定技巧,才有可能提高正确率,今天以历年试题为例给大家解析一个在言语中的实用方法:巧用指代词去解题,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方向。
说到“代词”,广大考生一定不陌生,但在考试中却容易被忽略。
“代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称代词”,如:你、我、他、它们等,另一类叫指示代词,如:这、那、此、其、这些、那些。
其实在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专项,抓住了“代词”这一关键词语,也能帮助我们快速解题。
上篇文章中给大家详细讲述了指代词在主旨观点题中的妙用,这次我们接着上篇为大家梳理指代词在言语语句排序题以及逻辑填空题里的应用。
一、代词速解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属于语句表达的一个小题型,但无论国考还是省考都会考到这样的题型,很多同学对这一题型感觉束手无策,今天就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做题思路。
语句排序的题干会给出4-6个打乱顺序的句子,然后希望同学们通过分析其内在的逻辑进行排序从而选出正确答案,需要注意题干原本就是“通顺、连贯、符合逻辑”的一段话,排序后需要保持原有的通顺的特点,而题干的选择是具有迷惑性的,我们仅靠读,无法确定正确答案,或者按照四个选项的顺序往回代,看哪一个选项读着顺就锁定哪个答案为正确选项,更无法确定正确答案,所以就需要掌握做题的突破口------关注选项,即关注选项的首句,原因是首句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引出话题、总领全文,而有些句子所表达的句意并不完整,是不具备做首句的“资格”的,第一个就是指代词,指代词放句首会指代不明确,很突兀,并且还也可以通过寻找指代词的指代对象,合并语句。
公务员考试:语句排序题“代词指代法”
语句排序题“代词指代法”湖北华图徐晓丽我们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时,要善于把握给定材料的信息,并结合老师课堂上所讲的解题技法,得出唯一的正确答案。
而作者在写文章时,为了使语言表述更加凝练,往往会使用代词,笔者分析了近10年的考题,发现代词的出现频率非常高。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给定材料中频繁出现的代词,帮助我们迅速解题?笔者将利用代词去解题的方法称为“代词指代法”。
我们首先来看,在语句排序题中,如何利用“代词指代法”来快速解题。
语句排序题在近几年的国考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趋势,题量基本上稳定在2道。
而且考查的难度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一是正确率不高;二是耗时太长。
2008年至2016年的国考中,排序题共考了16题,其中15题出现了代词,接下来,我们尝试用“代词指代法”来解题,看看是否能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在语句排序题中,代词对于解题的作用分为以下几种:第一,通过代词指代不明,迅速排出首句错误的选项。
【2010-国家-33】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⑤③②④①B.⑥②④①⑤③C.⑤③②④⑥①D.⑤②③④①⑥【解析】首先观察选项,明确解题第一步是要判定⑤和⑥哪个适合做首句。
其中⑥中出现了代词“这”,如果放在段首的话,“这”到底指代的是什么读者会摸不着头脑,因而判定⑥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和B。
然后通过⑤中的“北大西洋暖流”和③中的“大西洋暖湿气流”应该捆绑在一起,得出正确答案为C。
指代性试题怎样答题
指代性试题怎样答题指代性的试题包括指代性词语和指代性句子两种形式。
为了使文章更为简洁明了,人们往往喜欢用指代性的词语或句子,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为含蓄,富有蕴味。
同时,也从中体现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这在社科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
而考场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就是要求考生把这些含蓄的语句进行“解密”。
“解密”能力的高低,也就体现了读者(考生)对文章把握能力的高低。
因此,考场内外都应该注意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与相关信息的判断。
在回答这类提问时.要前后仔细阅读,找出对应内容。
一、常见的提问方式1.词语类提问。
如,“这些x x x”指代什么。
2.句子类提问。
如,“x x x”这句话指的是什么。
3.概括性提问。
如,作者在第x段中所描写的x x x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二、答题注意事项:1.一般不需要拓展。
这类试题一般赋分不是很高,答案也较为明显。
只要答出指代内容即可,一般不需要拓展。
2.要注意指代内容是否准确。
一般情况下,只要把试题带入原材料中对照,这类指代内容在相应词语或句子前后就可以找出答案。
但是,有的时候,指代内容会相隔较远,这就要求考生注意答题时要把指代答案带回原材料,看答案是否与原文内容相一致。
三、例题简析[例1]日內瓦的一个夜晚,我和两位新赶来与我们一起考察的记者坐在一家餐厅外间的一角聊天。
他们问:考察至今,觉得欧洲有哪一些方面最值得中国学习?我说,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脱了很多课,初看是科学技术的课,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上的课。
这事说来话长,但这一路上给我们直接感受最深的是两点,一是在欧洲,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并行不悖,共臻极致;二是在欧洲,个体自由和互相尊重并行不悖,互相形成公德。
相比之下,真不知道我们中国为什么总是把这些对应性文化范畴看成你死我活的对头,结果两败俱伤。
[试题] (考生最好是先自己思考,然后再看后面的分析,以下同。
)(1)“这些对应性文化范畴”是什么?(2)在这里“你死我活”指什么?(3)与“两败俱伤”相对的是什么? (注意问题的提法)[简析]在这个文章片断中,“这些”指代的内容可以重复出现,在此不重复则使文章显得更为简洁。
公务员考试 词语理解、代词指代讲义
• 例6: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文化交往的一部 分。现今世界,这种交往正在变得更频繁、更迅 速,然而从一种语言本身来看,它总是既要保持 过去的精华,又要吸收外来因素,否则无法传达 新的现实。 • 在这段话里,“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指( )。 • A.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吸收 • B.不同语言彼此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 • C.对外来语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D.吸收外来语言的合理成分,传达新的现实
第六节 指代题
一、提问方式 二、解题方法
1 2 3
三、真题演练
一、提问方式
文中“**(代词)指代的是” 代词:这(些)、此、那(些)、他们、它 、(前)后者
二、解题方法
• ①定位原文 • ②临近原则:上下文,前后句(前句 多) • ③主语话题原则 • 多重指代:文中出现多个代词。寻找 同一指代的关系
例6:无论如何,《现代儒学论》能在中国内地引起欢呼 ,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这至少说明“关心形而下” 的学术探究已不再是明清之际的地下舆论,并且范围也 绝不仅限于知识分子层面。从国家之间横向来看,这的 确是个迟到的文化现象,但从中国自身纵向来看,它的 到来又并不为晚。 最后一句中“它”指代的是( )。 A.我们看到《现代儒学论》能在中国内地引起欢呼的 现象 B.“关心形而下”的学术探究突破时间、范围且获得发 展 C.明清之际的地下舆论 D.知识分子间的探究
• 例4:近几年来,政府通过各类手段,促使产业结构升 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经济转型政策在短 期内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受限制的行 业在较短时期内会因政策的压力而故慢增长。同时,受 扶植政策不到位、市场培育滞后、技术开发存在瓶颈等 因素影响,新的产业成长将较为缓慢,无法对冲前者带 来的负面影响。 这段文字结尾处的“前者”是指( )。 • A.政府各种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 • B.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 C.受限制的行业在短时期内增长缓慢 • D.政策、市场、技术开发瓶颈等因素
代词指代题的做题方法
代词指代题的做题方法
代词指代题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想正确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掌握以下方法:
1. 充分理解前后文:代词指代的是前面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因此要理解前面的文意,特别是前面的名词或代词所代表的对象。
2. 理解代词的词义:不同的代词有不同的词义,例如“他”可以指代男性,而“她”则是指代女性,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
3. 注意代词的单复数和格:代词的单复数和格也会影响其所指代的对象,例如“他们”与“他”所指代的对象不同,要注意这些细节。
4. 利用题干信息:有些代词指代题的答案可以在题干中找到,例如题干中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可以帮助确定代词所指代的对象。
5. 掌握常见的代词指代:在做题时要掌握常见的代词指代,例如“它”可以指代动物或物体,“自己”可以指代自己等。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好地做好代词指代题,提高语文考试的成绩。
- 1 -。
行测语句理解指代 -回复
行测语句理解指代-回复1. 为了更好地理解行测语句的指代,首先需要明确指代的概念。
指代是指一种语言现象,即一个词或短语在语境中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
在行测中,指代常常出现在题干和选项中,通过指代来表达某个特定的意思或引导读者理解。
2. 理解指代的关键是把握上下文,即在语境中理解词语或短语的具体含义。
起初,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并在文章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指代。
在行测中,主题可能是某个事件、概念或人物。
3. 确定主题后,需要仔细阅读相关的选项或题干,以找出和主题相关的指代词或短语。
这些指代词或短语可能是名词、代词、动词等,常常在句子中承担特定的角色并与其他语言元素相互联系。
4. 在找到指代词或短语后,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其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包括它所代替的词或短语的含义以及其在上下文中的角色。
这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语法以及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完成。
5.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指代词或短语与其他语言元素相互联系,包括与其他指代词或短语、动词、形容词等的关系。
这有助于我们推测指代词或短语的具体意义,并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
6. 在理解指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选项或题干,以找出正确的答案。
正确的答案应与指代词或短语的意义相符合,并符合文章的语境与逻辑。
7. 最后,我们需要反复练习,提高对指代的理解能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熟悉常见的指代形式,并更好地应对行测中的相关题目。
总结一下,理解行测语句的指代需要我们在找到指代词或短语后,通过分析语境、了解词语含义以及与其他语言元素的关系来理解其具体意义。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并准确选择选项或回答问题。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提高对指代的理解能力,从而在行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代词指代题常见类型
代词指代题常见类型代词是一种代替名词或词组的词,它们在句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理解中,代词指代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判断代词所指代的对象。
本文将介绍代词指代题的常见类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代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1. 名词性代词的指代名词性代词通常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例如:it、that、which 等。
在句子中,名词性代词的指代通常与前面的名词有关。
例如:The book is interesting. I want to read it.(it指代前面的book)2. 形容词性代词的指代形容词性代词通常用来代替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例如:my、his、whose等。
在句子中,形容词性代词的指代通常与前面的形容词有关。
例如:He is my friend.(my指代前面的he)3. 介词短语中的代词指代介词短语中的代词指代通常与介词短语中的名词有关。
例如:She is a student of mine.(mine指代前面的“a student of”)4. 动词后宾语中的代词指代动词后宾语中的代词指代通常与动词的宾语有关。
例如:Do you know what he likes?(what指代前面的动词like)5. 并列短语中的代词指代并列短语中的代词指代通常与并列短语中的名词有关。
例如:He has two brothers, one is a doctor, the other is a teacher.(the other指代前面的“one”)6. 长句中的代词指代在长句中,代词的指代可能更加复杂。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上下文,判断代词所指代的对象。
例如:She said she would help me with my homework, but she didn’t.(she指代前面的“She”)。
中考指导:“三步两法”攻克语文指代题
中考指导:“三步两法”攻克语文指代题在阅读科技类文章时,同学们常常会遇到文中这指代的是什幺?这样的题目。
这类试题,我们简称为指代题。
实际上,指代题考查的是考生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
具体地说,就是从阅读材料中区分有关的与无关的,主要的与次要的,关键的与非关键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等,筛选并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或适合要求的信息。
常常出现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既可以替代实词、短语、句子和语段,也可以替代具体的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我们结合例子来具体分析:读选段,简要回答文中的两个这分别指代的是什幺?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幺第一步:定位段中,第一个这指代的是前一句话的相关内容;后一个这指代的是经过多次实验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部分的相关内容。
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经过分析,我们明确这是为什幺?主要是针对科学家调查发现的现象,而非科学家调查这个行为,因此提取的信息应该是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
第二个这指代的范围较大,提取筛选信息时要切实理解文本的意思。
这个原因其实就是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
依据标点符号的知识,我们明确事实后的冒号是起提示下文具体内容的作用,即冒号后的句子是这指代的内容。
但题目要求简要回答,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提炼,即: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适。
一、直接摘取法提取要点比较简单、涉及的范围小,可就文中某个现成的词语或短句,采取直接摘取的方法,把文中的重要词语或短语摘取出来即可,有时需要稍加整理。
如回答段的第一个这。
(完整word版)中考语文阅读内容指代题解题指导
内容指代题解题指导考题解说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语言表达得简洁明快,常常要用到一些词语(以代词、名词为主)来复指或指代某些内容。
在文本阅读中,对指代内容的考查即“内容指代”题也很常见。
此类题目常见的设题语言如下:①“这(这些)”一词指代怎样的内容?②第×段加点的词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③根据上文,可以推测第×段中的“××”是指什么?④第×段中的“它”具体指什么?……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熟悉语境,联系上下文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题点拨(一)代词指代的内容1. 答题格式及要求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与这个词语相呼应的前文的某个短语或句子。
答题格式有两种:①直接用文中原词或原句回答,只要截取原文中的短语、片段或整句即可。
②对原文中的句子稍加改造,或提取关键词,或去头斩尾,或选一个分句,或择要概述等。
2. 举例(1)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2013年甘肃兰州中考题)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分析:“这样”指代的内容一般是指前文句子中的内容,回答时一定要读懂前文表述的意思,避免犯经验主义错误。
“这样”前面有两句话,一般情况下,它所指代的内容遵循临近原则,即指代“这样”前面的一句。
但这里第一句是讲一种读书方法,即阅读中的“出”,第二句引用叔本华的主张对第一句作进一步阐释,实际上与第一句意思一样。
所以,此题回答用一、二句均可,但如用第二句回答的话,要将“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等字删去。
答案: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作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13国考:词语理解与代词指代题小技巧
华图教育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对于词语理解与代词指代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题目,需要我们注意。
一是词语理解题中,文段是以比喻的手法写成的,并且提问的是理解“喻体”这个词语指的是。
二是,代词指代题中,针对代词“前者和后者”的题目。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针对以上两类题目,有非常准确的解题技巧:
第一类,寻找本体,因为比喻是将两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对比,所以只要找到喻体的主要特征,并在文中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即是本体也就答案。
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对于世界经济而言,状况同样如此。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短短几个月内,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呈现出风雨飘摇之势。
而相对于危机来势之迅猛,危机消退则要缓慢得多。
2010年,世界经济注定将走在“病后初愈”的漫漫康复之路上。
文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的“病”指的是()
A.世界经济
B.金融海啸
C.世界经济危机
D.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
解析:文段是用“病”比喻一个事物,因此“病”指的就是这个被比喻的本体。
“病”的特征是“来如山倒,去如抽丝”,也就是“来的快,去的慢”。
因此,回到文中找到一个事物也具备“病”的这个特征,就是我们的答案。
根据“相对于危机来势之迅猛,危机消退则要缓慢得多”可以看出“危机”具备这个特征,即“病”的本体就是“经济危机”。
所以答案为C。
同样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其他此类的题目中,如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
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去信心。
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段文字中“硬币”指代的是()
A.中国银行业
B.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解析:“硬币”的特征是有正反对立的两面,而文中具有对立两面的只有中国消费习惯,一面为没有透支,直接对应的另一面就是个人负载率低,所以答案为C。
第二类关于“前者”、“后者”的指代题,记住一个原则可以帮助准确解题,即,“前者”与“后者”是并列同时出现的。
所以无论提问的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在文中找到并列的两个,其中前一个即前者,后一个即后者。
如:光滑的皮肤和人造的泳衣哪一个在水中的阻力小?这些泳衣采用了特殊的纤维,接缝都放在身体的背面,使其不会影响运动员的动作。
另外,泳衣的重量和色彩也不容忽视。
显然,谁都想穿比对手更轻的泳装,后者则涉及心理因素及品牌的形象问题。
句中的“后者”指()
A.接缝都放在身体的背面
B.这些泳衣采用了特殊的纤维
C.泳衣的色彩
D.泳衣的重量
解析:到原文中找到并列的两个即泳衣的重量和色彩,故“后者”指的是后一个“色彩”,答案为C。
如:近几年来,政府通过各类手段,促使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经济转型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受限制的行业在较短时期内会因政策的压力而故慢增长。
同时,受扶植政策不到位、市场培育滞后、技术开发存在瓶颈等因素影响,新的产业成长将较为缓慢,无法对冲前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段文字结尾处的“前者”是指()。
A.政府各种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
B.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C.受限制的行业在短时期内增长缓慢
D.政策、市场、技术开发瓶颈等因素
解析:原文中找到并列的两个:“同时”引导的,前一个是受限制的行业会增长放慢,后一个是新的产业成长也会较为缓慢。
所以前者就是指受限制的行业短期内增长缓慢,答案为C。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发现,我们在解决词语理解与代词指代题时,可以考虑以上两种方法:一、根据两件事物相似特征寻找本体;二是“前者”与“后者”总是并列同时出现的。
华图教育尚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