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如何保养篇(秋风)
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
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
1.立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早起锻炼。
2.雨水: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感冒;多吃清淡的食品。
3.惊蛰:调整饮食,多吃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悦。
4.春分: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少吃油腻的食物。
5.清明:注意眼睛保健,多吃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不饮酒。
6.谷雨:多吃有益肝脏、保肝的食品;要注意质量而非数量。
7.立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保持适度运动。
8.小满: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保持精神愉悦。
9.芒种:要保暖,多吃温热的食品;不过量饮水。
10.夏至:多吃碱性食品;应避免暴饮暴食。
11.小暑:多吃清淡的食品;多饮清凉的饮料。
12.大暑: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多吃清热解毒的食品。
13.立秋:要注意补充气血,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14.处暑:多吃有益肠胃健康的食品;要注意合理饮食。
15.白露:多吃有益肺部健康的食物;注意防止虫咬。
16.秋分:多吃绿色食品,如蔬菜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17.寒露:多吃温热食物;注意保暖。
18.霜降: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保持心情平稳。
19.立冬:多吃温热的食品;合理增加锻炼强度。
20.小雪: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注意保温。
21.大雪:多吃滋补食品,如黑芝麻、核桃等;不吃生冷食物。
22.冬至:多吃保暖食品,如糯米饭、各种热汤等;保持室内温度。
23.小寒: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品;注意保暖。
24.大寒:多吃温暖的食品,如羊肉等;避免长期憋尿。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4)
二 十 四节 气 与 养 生 () 4
o宗 易
寒露 以后,随着气温 的不 断下降 , 感
秋 分 篇 身, 以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
秋 天 是 肠 道 传 染 病 、 疾 、 脑 的 多 冒成为此时最 易得 的一 种疾病 , 疟 乙 而伤风受
一
以提高机体对寒 潮侵袭 , 突然变 冷 , 会 使得我 国东北 地 区 要进 行适 当的御寒 锻炼 , 五是清晨去厕所 在精神 养生 方面 , 南于秋分后气候渐 的一些 地方开始 出现 霜冻 。而在江南 一 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时应改蹲式 为坐式 ,大便 时间不 能太长。 寒潮前锋一过 , 就会骤然降温 , 所以 当 转干燥 , 日照减少 , 气温渐 降 , 秋风阵阵 、 带 , 六是要 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 变化 , 定期去 寒露脚不露 ” 的谚语 。由于 秋雨绵 绵 的天 气往往会使 人们 的情 绪产 地 民间流传有 “
糖 尿病 的中老年人若疏忽 防范 , 则会加重 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 。因此 , 在寒露期间 点) 时开始。秋 分交节这天昼夜平分 , 正好 病情 。 要注 意适时更 衣 , 加强户 外锻炼 , 强体 增 是秋 季 9 0天的一半 , 故古时又称之为“ 日 在饮食 调养上 , 因秋属 肺金 , 酸味收 质 。 夜分 ” “ 中” 《 或 宵 。 春秋 繁露 ・ 阴阳 出入 敛 补肺 , 辛味发散 泻肺 , 以秋分 节气 问 所 精神 调养也不 容忽视 ,由于气候 渐 上下 篇》 中这样记载 :秋分 者 , 阳相半 “ 阴 宜 收不宜散 , 要尽 量少食 葱 、 姜等 辛味之 冷 , 日照减 少 , 风起 叶落 , 时常在一些人 心 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品, 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同时 , 适 秋分 中引起凄凉之感 ,使人 出现情绪不稳 、 易 秋 分 是北 半 球 秋 天 的 开 始 。 分 之后 秋 期 间易 因秋燥伤津液 , 引起咽 、 、 鼻 唇干燥 于伤感的忧郁心情 。因此 , 保持 良好 的心 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逐渐南移 , 北半球 的太 及 干咳 、 嘶 、 肤 干裂 、 声 皮 大便 燥 结等 燥 态 , 因势利导 , 宣泄积郁之情 , 培养乐观豁 阳辐射量 日趋减少 , 面向天空散失 的热 地 症, 故宜多选用 甘寒滋润 之品 , 如百合 、 银 达之心 是这一节 气期 间养 生保健 不可缺 量逐 日 增加 , 气温则越来越低。同时 , 北方 耳 、 山 、 梨 、 、 子 、 麻 、 肉等 , 淮 秋 藕 柿 芝 鸭 以 少 的 内容 之 一 。 的冷空气开始频频 南下 , 与逐渐衰减 的暖 润肺生津 、 阴清燥 。最好能 多喝些润肺 养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 , 寒露时节乃多事 湿空气相 遇 , 产生一 次次 的降 水 , 温也 气 养 阴的汤 水 , 如青萝 卜 陈皮 鸭汤 、 玉竹 百 之秋 ,尤 其应警惕 心脑 血管病的发生 , 这 次次地下降 , 了“ 到 一场秋 雨一 场寒 ” 的 合猪瘦 肉汤 、 木瓜粟 米花生 鱼汤 、 田柚 是因为 : 沙 ①低温可使人体表血管的弹性降 时候 。 而我国南方地 区则开始进入初秋天 花猪肝 汤 、 无花果 白鲫汤等 。 低、 外周阻力增加 、 血压 升高 , 进而导致脑 气, 秋雨 和秋燥会 交替 出现 , 这时 的秋 但 血管破裂 出血 。 ②寒冷的刺激可使人体 内 燥 症 状 一 般 属 于凉 燥 。要 防止 秋 燥 症 , 就 的交感神经兴奋 、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 寒 露 篇 得坚持身体锻炼 , 增强机体适应气候 变化 多 , 而使小动 脉痉挛 收缩 、 从 外周 阻力增 和抵 抗 疾 病 的 能 力 。 加、 血压升高。③寒冷还可以使血液中的 秋分时节 , 自然界的阳气 由疏 泄趋向 寒 露是 我 国 二十 四节气 中的第 1 7 纤维蛋 白的含量增加 、血液黏稠度增高 , 收敛 、闭藏 ,故起居作息要做相应调整 。 个 节气 ,自每年 1 0月 8日前后太 阳到达 促使血栓的形 成。 心脑血管病 的高危人群 《 问・ 素 四气调 神论 》 中日 : 秋三月 , 卧 黄经 15 “ 早 9 。时开始 。历书中 日:斗指甲为 “ 从寒露节气开始应注意 以下几方面 : 一是 早起 , 与鸡俱兴 。” 卧可顺应 阴精 的收 寒 露 , 时露 寒而 冷 , 欲 凝结 , 名寒 早 斯 将 故 要注 意防寒保 暖 , 及时增 添衣服 , 衣服 既 藏, 以养“ ” ; 收 气 早起可顺应 阳气 的舒长 , 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中亦 日 :( 《 “ 寒 要保 暖性 能好 , 又要 柔软 宽松 , 以利 血液 使肺气得 以舒展 。祖国医学认为 , 人体 的 露 ) 九月节 , 露气寒冷 , 凝结 也。” 将 流畅 。二是要合理调节饮食起居 , 少食油 生理 活动要适 应 自然 界阴 阳的变化 。因 寒露时节 , 随着从西伯利 亚南下 的冷 保持 大便通 畅。i是要保持 良好 此, 秋分节气期 间要特别重视保养 内守之 空气 的势力逐渐增强 , 我国大部分地区 的 腻食物 , 的心境 , 切忌发怒 、 急躁和精神抑郁 。 四是 阴气 , 凡起居 、 食 、 神 、 饮 精 运动 等方面 的 气候 由热转寒 , 变化极快 , 且 如果遇 到寒
秋分节气如何养生
秋分节气如何养生秋分节气如何养生吃螃蟹最好现蒸现吃,一顿只吃一只(吃螃蟹时别喝啤酒。
因为这两种食品都含有高嘌呤,吃多了会引起痛风。
)补水:秋分之后,人体内也容易缺水,要多吃一些温润的食物,比如核桃,糯米,藕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果树: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能的果蔬。
白萝卜、胡萝卜、藕、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蜂蜜等。
起居:早睡早起,以顺应秋季“养生的选择”使肺气得以舒展,避免肺气受燥邪的损害。
调节情绪:秋季日照减少。
气温渐降,花木凋零,有些人会因为环境而产生忧郁的伤感情绪(如果不能调适好心情,会导致体内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引发疾病发生。
)适时加衣:秋分时节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这时细菌极易入侵,人也容易生病,因此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预防感冒。
锻炼:登山,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登山的好时节,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和活力。
拉伸:秋季人也容易沉静,身体变得沉硬,因此适当地体育锻炼尤其是让人精神振奋,能增加人气力的运动更应该常做。
防病: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
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秋分养生的方法收敛闭藏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保护24节气的建议
保护24节气的建议1. 加强节气知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如举办节气知识讲座、举办节气主题展览等,提高人们对于24节气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节气习俗。
加强对传统节气习俗的传承,如制作传统节气食品、举办节气民俗活动等,让节气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
3. 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通过宣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引导人们在24节气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 引导人们关注食品安全。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宣传,提倡选择绿色食品,避免食用过度农药和化肥的农产品,保护人们的健康。
5.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限制工业废气排放等措施,减少大气污染对节气的不良影响,保护大自然的纯净空气。
6. 推动生态保护和恢复。
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如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7.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改善农田排灌条件,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保证农田灌溉和排水的顺利进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8. 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工作。
加强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预警和监测,提前采取措施防范和减轻灾害对节气的影响,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9. 加强气候变化应对。
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10. 引导人们合理利用节气资源。
加强对节气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鼓励人们在节气期间进行旅游、观光等活动,促进节气经济的发展。
以上是保护24节气的一些建议,通过加强节气知识的宣传教育、传承节气习俗、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让每个节气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地球的破坏,让节气与自然和谐共存。
保护24节气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而努力。
24节气寒露养生小知识大全
24节气寒露养生小知识大全24节气寒露养生小知识“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寒露时节正值深秋,冬季即将到来,天气越来越冷,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坚持在阳光下锻炼,可以大大减少感冒、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以及贫血的发生。
但寒露时节锻炼必须讲究科学方法,不能盲目地随大流。
第一,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冬季气温低,血流缓慢,关节的灵活性与韧带的弹性减低,准备活动不充分,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所以在锻炼之前,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如慢跑、拍打全身肌肉、摩面,活动活动腕关节和踝关节等。
第二,锻炼时要动静结合。
寒露时节锻炼不宜过于激烈,要有放有收。
在进行形体锻炼的同时,要保持情绪稳定,精神内守,涵养元气,不可导致元气外泄。
“冬三月,此为闭藏”。
这里说的“闭藏”就是把元气涵养在内,以备来年春季万物生长之需要。
如果锻炼中出汗过多,就会耗散元气,反而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第三,衣着要保暖防冻。
寒露过后室外气温低,甚或有寒风袭人。
所以到室外锻炼,要注意衣着保暖。
当运动量加大并有少量汗出时,才可以逐渐减衣。
运动后,要增添衣服,以防风寒的侵袭。
冬泳后要迅速擦干全身,擦至皮肤发红,以免风寒侵入。
第四,防止滑跌。
有的人喜欢在下雨或下雪过后到室外活动,认为这个时候空气最好,这确有一定道理。
但雨雪天气后到室外活动,很容易滑跌,因此,老年人在这样的天气里最好不要外出,在室内也可以锻炼,如在室内走步、练八段锦、深呼吸等。
第五,晒太阳。
中医学认为,位于背部中央的督脉主一身之阳,经常进行日光浴,让太阳光直射在背部督脉经络,可以增强人的阳气,提高抗病能力。
寒露节气的风俗介绍1、赏枫叶: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
2、吃芝麻:寒露时节有吃芝麻的习俗,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芝麻可广泛应用于食疗。
立秋节气的活动和养生知识
立秋节气的活动和养生知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左右。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进入了秋季,气温开始降低,白天和晚上的温度差开始变大。
在中国古代和现代,人们会举行一些活动来迎接立秋节气,并注意一些养生知识来保持健康。
一、立秋节气的活动1、吃“秋食”“吃得好一年过,季节调养要先知。
”立秋之际,人们开始转换饮食,多吃清润、秋收的食品。
这些食品通常具有一定的健康功效,如苹果、梨、葡萄、石榴等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绿豆、芦荟、百合、莲子等清润食材则有清热解毒、滋养润燥等功效,推荐大家可以寻找各地的美食,调配出清香可口的秋季餐点。
2、祭祖祷告立秋也是传统的中国祭祖节日之一。
人们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祖先坟墓前焚香祷告,传承祖先的优良传统。
3、赏秋景立秋之际,大地开始逐步变黄,枫叶开始飘落,凉意渐渐降临。
这时候可以到大自然中欣赏到秋季的美景,比如秋收田园、枫叶红、金秋时节等等,别有一番风味。
4、玩秋游秋游也是立秋节气的一个主题,一些旅游景点因为秋季的美景而备受关注,比如黄山、鳌头山、普陀山等,可以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出游,孩子可以多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二、秋季养生知识1、保持饮食清淡饮食上,秋需始终坚持“清淡” 原则,保持适量且均衡的营养供应。
多吃清淡、新鲜、绿色的食物。
建议多吃豆腐、鱼、虾、瘦肉等易消化低热量的食物,红薯、南瓜、花生、海带、芝麻等食物均属于补益不易上火的食品。
2、合理锻炼身体秋季锻炼应以步行、慢跑、体操、太极拳、气功等有氧运动为主,注意增加维生素 D 的摄入量;同步需注意不要过度锻炼,注意重视身体的休息,不要因锻炼过度而导致身体疲劳。
3、注意食疗调理秋天属于肺的“丰收季”,因此补肺气非常重要。
中医中药认为多吃一些裹衣橘、百合、枸杞子、雪梨、核桃、黑木耳、冬瓜、青菜、茄子等食物可以增强肺气,补益肺虚。
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提升人体的免疫力;玫瑰、菊花、木棉花等花类,也是秋季的养生佳品,常饮可以起到应季调养的作用。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二十四节气不同的气候特点,进行深入和详尽的分析,提出了每年二十四节气中需要注意的养生要点和养生方法。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一立春助阳生发(2月3-5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宜:多梳头,清热解毒,补阳气;忌:吹风,刺激性食物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补阳气的葱,蒜,芽菜(豆芽,香椿,姜芽),韭菜(补肝阳)等生发性食物。
立春吃芽菜少放醋或不放醋,少放肉或不放肉。
果汁等酸味具有抑制收敛作用的少吃。
芽菜中可放一些姜丝中和其寒性,宜凉拌,煮汤为佳。
猪血是养血的,韭菜炒鸡蛋是补肝肾,益气血的美食。
韭菜炒猪肝,气血不足,健忘失眠的人宜多吃。
阴虚有热,患疮疡的人最好不要吃。
还可以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
青色主肝,可以多吃菠菜,芹菜。
酸味入肝,会导致肝功能偏亢,损伤脾胃。
不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适量运动有好处。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
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
防风食物——天麻,可制作天麻(20克)炖鱼头。
梳头也将风邪拒之门外。
风池穴,风府穴。
春来痔不来,春去痔无踪。
痔疮是肠胃内热蓄积而成。
多吃时令菜。
菠菜泡红酒,田螺水汁,提肛运动三法可治痔疮。
立春水痘发病高,清热解毒是关键。
“百草回芽,百病发作”。
可选用金银花甘蔗汁。
甘蔗,入肺经,胃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
解毒祛湿方:新鲜马齿苋30克捣烂成汁,荸荠粉20克,加入适量冰糖,倒入开水搅拌均匀。
荸荠,性寒味甘,入脾,胃经,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止渴,利尿化湿的功效。
多吃稀粥,米汤,面条,白菜,芹菜,菠菜,胡萝卜汁,绿豆海带汤,新鲜水果。
是月食地黄粥以补虚。
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
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勿冒冰冻,勿极温暖。
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勿食生葱,损人津血。
勿食生蓼,必为症痼,面起游风。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立秋处暑)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立秋\处暑)作者:王彤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1年第08期立秋养脾胃(公历8月7-8日)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宜]祛湿养脾胃、食补[忌]阴暑、秋老虎立秋又称交秋,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
此时,不论朝廷还是民间,都会在立秋收成之后,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上苍与祖先,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五谷丰收。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在养生上,立秋作为秋天的开端,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变化也从“长”的状态转向“收”的状态。
立秋饮食调养宜补养脾胃,这样做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般说来农历七月初就立秋了,立秋之后便属秋季。
但七月的天地变化有其独特性,继大暑之后,虽然立秋而暑气余威仍烈。
正如杜甫《新秋》诗云:“火云犹未教奇峰。
”农谚说,立秋后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说明农历七月的天气仍热。
而且这段时间雨水特多,常常暴雨成灾,甚至在八月上旬还有洪水为患,唐代李商隐就有“巴山夜语涨秋池”的诗句。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也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其洪水之势可想而知。
杜甫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二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苏轼也说:“霜风来时,雨如泻。
”这段时间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而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湿热之气进入人体最易出现脾气被困的病症。
二十四节气秋分养生知识
二十四节气秋分养生知识二十四节气秋分养生知识饮食方面:红薯和胡萝卜秋分前后天气比较干燥,红薯和胡萝卜这两种食物都有很好的润燥作用。
坚果、秋蜜等也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从而利于秋季的身体保健。
其中,秋分前一般气温偏高,属于温燥,适合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可抑制这种干燥,所以胡萝卜更好,因为胡萝卜不仅可以调节“温燥”的平衡,还能补气、消食。
有些地区秋分以后天气开始转凉,气候特征是凉燥,这个时候就更适合吃红薯,因为可以温热养肺,同时也可以润肺。
胃病患者饮食注意秋季是胃病的多发季节,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朋友,更应格外小心,以防旧病复发。
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是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第二点是避免过多食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浓茶、浓咖啡、酒及过热、过甜的食物。
尤其是油炸食物要少吃,这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第三点是不要睡前进食(尤其是饱食),因夜间进食影响胃酸分泌过多,从而诱发或加重胃溃疡。
起居方面:秋后三个地方别冻着中医学有一种养生理论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捂秋冻”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但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特别是心脑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春捂秋冻”要注意分寸,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
即使正常的秋冻,有三个“禁地”——头、肚脐、脚也是要严加保护的。
头入秋后外出的时候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额头上出汗水时不能见风。
这是因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一旦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大部。
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温的人和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
关霜降和寒露秋季养生的重点
关霜降和寒露秋季养生的重点随着季节的变换,气温逐渐降低,秋季已经悄然来临。
在中国传统养生学中,秋季是一个重要的调养身体的时期。
而在立秋后的两个节气——关霜降和寒露,更是秋季养生的重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关霜降和寒露时期的养生要点,并介绍一些适宜的养生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度过秋季。
一、关霜降养生的重点关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大约在每年的10月23日左右。
在这个时期,气温逐渐下降,冷空气开始南下。
关霜降时期的养生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寒保暖随着气温的下降,身体的防寒保暖十分重要。
要注意增添衣物,尽量选择质地保暖、透气性好的衣物。
关注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避免过度取暖引起身体不适。
2. 锻炼身体关霜降适宜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体温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等,同时注重运动后的保暖和放松。
3. 调理饮食关霜降时期,应注意调整饮食,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大蒜、辣椒等。
还应多摄入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增强免疫力。
此外,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热量,可选择鱼、肉、豆制品等食物。
4. 护肤保护干燥的秋季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因此,关霜降时期要加强对皮肤的保护。
使用保湿、滋润的护肤品,勤涂抹润肤霜,多饮水,保持皮肤湿润。
二、寒露养生的重点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1月7日前后。
在寒露时期,天气转冷,寒意逐渐增强,人们需要特别注意健康。
以下是寒露时期养生的重点:1. 定期温热水浴寒露时期,人体易受寒邪侵袭,容易导致手脚发凉,血液循环不畅。
定期进行温热水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身心,改善寒冷带来的不适。
2. 调节饮食寒露时期的养生饮食要以温补为主,多吃些热量高、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核桃、黑豆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温补的中药材,例如巴戟天、桂圆、枸杞等。
3. 保护呼吸道寒露时期,气温逐渐降低,空气干燥,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二十四节气表中的每个节气都有什么养生之道
二十四节气表中的每个节气都有什么养生之道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按照太阳的运行轨迹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养生之道,通过合理的调养,可以使身体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增强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表中的每个节气的养生之道。
春季:春分、清明、谷雨1. 春分:春分是春天的分界点,气候逐渐回暖。
此时,可多食用蔬菜水果,清淡的食物能够促进消化和代谢,同时多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阳气。
2. 清明:清明时节,气候宜人,万物复苏。
适宜登山郊游,呼吸芬芳空气。
此外,清明节还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
3. 谷雨:谷雨时节,气温进一步升高,多雨天气。
此时人体易出现湿气,因此应当减少食用生冷食物,多食用熟食和开胃食物。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4.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气温不断升高。
此时可通过多喝水来保持体液平衡,同时注意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
5. 小满:小满时节气候已经进入初夏,气温升高,高温炎热。
应注意适度锻炼身体,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中暑和日晒。
6. 芒种:芒种时节是夏季的中期,气温高,湿度大。
此时可多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薏米、荷叶等。
秋季:白露、寒露、霜降7. 白露:白露是秋季的开始,气温渐渐降低。
此时应多摄取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增强机体抵抗力。
8. 寒露:寒露时节,气温逐渐转凉,天气渐干燥。
此时应多喝水,保持肌肤湿润,同时可适度服食一些滋养肺部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等。
9. 霜降:霜降时节,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干燥。
此时应多食用养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石斛、沙参等。
冬季:立冬、小雪、大寒10. 立冬: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气温逐渐降低。
此时应多食用温补食物,如鸡汤、羊肉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11. 小雪:小雪时节,气温更低,已经进入寒冷冬季。
此时应注意保暖,适当进行室内锻炼,增强体力。
12. 大寒:大寒时节,气温最低,寒冷干燥。
秋分节气小知识大全_秋分养生小知识大全
秋分节气小知识大全_秋分养生小知识大全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的到来预示着秋意渐浓,预示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分节气小知识大全_秋分养生小知识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秋分养生知识1、起居要早睡早起秋季尤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
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
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2、饮食须清润温润为主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分后,气温骤降,气候干燥,不少人难以避免地出现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泻等问题。
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
秋分时节最重要的当数充足补水。
这个补水应该是全方位的,既有正常的喝水,也有皮肤的保湿,总之从头到脚,尽量让身体感觉润泽舒服。
3、运动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秋高气爽,也是锻炼的好季节。
但由于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4、情志调理要多走走赶走抑郁惆怅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
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
因此,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
秋分养生注意事项秋分养生1、要润肺“燥”为秋季主气,中医称为“秋燥”。
秋燥会导致人体出现皮肤干燥、大便干结、流鼻血、咳嗽等症状。
由于秋燥容易损伤肺,所以秋分养生应“润其燥”,可以多吃些清润食物,如雪梨、莲藕、萝卜等。
2、要滋阴秋季气候日渐干燥,气血损耗大,养生应注意补血滋阴。
尤其是阴虚体质者,常表现为面部有燥热感、舌少苔、口干咽燥、手足心潮热等症状,可吃些山药、百合、无花果等滋阴食物。
24节气注意事项
24节气注意事项
24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气象节令划分方式,反映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以下是每个节气的一些注意事项:
立春:春天开始,注意增加衣物,防寒保暖。
雨水:防范寒湿天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惊蛰:春雷响时,注意心情愉快,以避免过于紧张。
春分:白天夜晚持平,要适当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清明:注意防范过敏,外出时注意防晒。
谷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身体抵抗力。
立夏:开始进入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
小满:多吃清淡食物,适度运动,预防中暑。
芒种:防范湿气,避免淋雨,注意清洁。
夏至:白天最长,注意防晒,避免中暑。
小暑:室内要保持通风,注意防范高温天气。
大暑:多喝水,避免暴晒,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夜晚温度下降,注意增加衣物。
处暑:防范天气多变,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白露:早晚温差较大,注意添衣保暖。
秋分:白天夜晚持平,适度户外活动。
寒露:温差较大,注意保暖和增强免疫力。
霜降:气温逐渐降低,注意防寒保暖。
立冬:进入冬季,要注意添衣保暖。
小雪:注意防寒,避免受凉。
大雪:天气寒冷,注意保暖。
冬至: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注意防寒保暖。
小寒:气温逐渐下降,注意保暖。
大寒:天气寒冷,注意添衣保暖。
这些注意事项主要是根据季节变化和气候特点提出的,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适应不同的气象条件。
在每个节气的转变时,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气候情况和生活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
农历节气秋分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
农历节气秋分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一般在公历 9 月 22 日至24 日之间。
此时,昼夜等长,阴阳平衡,大自然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秋分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的转换,保持身体的健康。
一、秋分的天气特点1、气温逐渐降低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气温也随之逐渐下降。
尤其是早晚温差加大,有时甚至能相差十几度。
这种温差的变化容易让人在不经意间着凉感冒,所以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2、干燥多风秋季本就气候干燥,而秋分时节更是如此。
空气中的湿度明显降低,风也逐渐增多。
干燥的空气容易导致皮肤干裂、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问题,还可能会使呼吸道黏膜的水分大量散失,降低其抵抗力,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3、天气多变秋分期间,天气变化较为频繁,可能会出现突然的降温、降雨或者大风天气。
这种多变的天气容易让人感到不适,也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二、秋分的养生常识1、饮食养生(1)滋阴润肺秋分时节,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
可以多吃一些梨、百合、银耳、蜂蜜、山药等食物。
梨具有润肺止咳、清热降火的作用;百合能润肺清心、安神定志;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具有滋阴的作用;蜂蜜则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功效;山药能健脾益胃、滋肾益精。
(2)少辛增酸秋季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以免损伤肺气。
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柚子等,具有收敛肺气、养肝血的作用。
(3)均衡营养饮食要注意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同时,适量摄入蛋白质,如鸡肉、鱼肉、蛋类、豆类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起居养生(1)早睡早起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要早睡早起。
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
在这个时节,气温逐渐降低,气候变得干燥,我们的身体也需要相应的调整和保养。
以下是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希望能帮助您在这个季节保持健康。
一、注意保暖寒露后,天气逐渐寒冷,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脚部、腹部和颈部的保暖。
脚部是人体离心脏最远的部位,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容易受寒。
晚上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腹部保暖能预防胃肠道疾病,女性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宫寒。
颈部受寒可能导致颈椎病发作,出门时可以围上围巾。
二、饮食调理寒露时节,饮食应以滋阴润肺、温润为主。
多吃一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梨、香蕉等食物。
梨有润肺止咳、清热降火的功效,可以煮梨水或蒸梨食用。
芝麻富含维生素 E 和不饱和脂肪酸,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的作用。
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羊肉、牛肉等温热食物,但要注意适量,避免上火。
三、多喝水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水。
每天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建议每天喝 1500 2000 毫升的水。
除了白开水,还可以喝一些蜂蜜水、菊花茶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起到润燥的作用。
但要注意,晚上睡觉前不要喝太多水,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四、适当运动寒露时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秋季的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运动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在太阳升起后或下午进行。
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以防感冒。
五、早睡早起秋季昼短夜长,要顺应时节,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
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以舒展肺气。
保证每天有 7 8 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调整。
晚上睡觉前不要玩手机或电脑,以免影响睡眠。
六、调节情绪秋季容易让人产生悲秋的情绪,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情。
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放松心情。
24节气养生法
24节气养生法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对应不同的养生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节气养生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春篇新正过后是青阳,万木复苏柳梢黄,踏青不忍问花信,唯恐寒流倒春狂。
二月四日是立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
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
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
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
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立春养生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
(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
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
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立春养生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秋分节气养生知识(居家必备)
秋分节气养生知识(居家必备)秋分节气养生知识1.注意防凉秋分的到来,天气会渐渐转凉,这时由于人体的不适应易出现寒气入体的现象,易引起感冒及呼吸系统疾病。
不要认为感冒是小病,如果不好好调理会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对于自身的体抗力较差或者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人群,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群。
为了避免寒气入体,多添些衣服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出门的时候最好戴上透气性较好的口罩。
2.调节好自身的情绪秋分时节养生最关键的当然是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因为秋季本身是干燥的季节不但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的流失,而且还会使人的情绪变得烦躁,所以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起到安神的作用,这对日常的生活及工作有较大的帮助。
3.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这个季节,人体出现疲惫、困乏的现象是较为严重的,也就是所谓的秋乏,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出现,建议大家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这样才能使人尽快适应季节性的变化,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
4.不要随便进补有人说,秋分是人体进补的时节,这时不断食用补品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其实如果大量进补必然会引起身体出现异常,建议进补要分清虚实,虚者可进补,身体强壮的人群最好不要随意进补,否则适得其反。
5.多食用克制秋燥的食物在这个季节里,尽量不要食用辛辣的食物,建议多食用克制秋燥的食物,如梨、白萝卜、银耳、柑橘等,这些食物在为人体防秋燥的同时还起到养肺润肺的作用。
另外,可多食用些清淡的食物。
2023年几月几日秋分2023年9月23日14点49分46秒迎来秋分,秋分节气的含义是平分秋季的意思,这天昼夜等长,此后白天渐短,夜晚渐长。
分是平分、半的意思,指昼夜平分外,还指平分了秋季。
这时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是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的。
秋分三候介绍一候: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寒露节气如何养生护秋
寒露节气如何养生护秋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之间。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们的身体也需要适应这个转变。
因此,在寒露节气期间,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养生护秋的方法,以保持身体健康和适应秋季的变化。
一、饮食调养寒露节气是秋季过渡到冬季的重要节点,此时气候干燥,人体容易感到口干舌燥。
为了保持身体的湿润度,我们应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量。
此外,适量摄入一些滋润的食物也十分重要,如梨、苹果、蜂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润肺、养阴,并且能够缓解秋燥的症状。
二、注意保暖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人们容易出现受寒感冒的情况。
因此,在寒露节气时,我们需要注意保暖。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服装,穿着厚一些的衣物,包裹好身体,避免着凉。
其次,应该避免突然的体温变化,避免在寒冷的气候下突然进入温暖的环境,或者接触冷热交替的水源,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合理作息寒露节气是人体进入冬季的标志,此时日照时间逐渐缩短,人们的作息也应该适应自然的变化。
我们应该根据日出日落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
此外,要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养护。
四、适度运动秋季是一个适合运动的季节,寒露节气尤其如此。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缓解秋季的郁闷感。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晨跑、散步、太极等等,都可以让身体得到锻炼和放松。
五、保持心情愉快心情的舒畅与健康息息相关。
在寒露节气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可以多参加一些喜欢的活动,与亲友交流,放松心情,这样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身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寒露节气是一个人体适应秋季变化的重要时期。
我们应该注重饮食调养,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和饮食的清淡。
同时,要注意保暖,合理安排作息和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抵御秋季的病痛,保持健康,度过一个舒适的秋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节气如何养生(秋风)
顺应24节气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防病健身,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9月23日是秋分节气,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
因
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
养滋阴防秋燥,养生重平衡
多食“辛酸”果蔬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
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
秋分养生虽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秋分后日渐寒凉,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秋分节气来临,天气干燥,身体容易缺水开始"秋燥",此外,秋分天气转凉,脾胃易受凉。
患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秋风可药补,养生保健三警惕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在秋分节气的养生中要注重对肺脾肾三脏养护,适当选用一些中草药煎服也是很有效的办法。
茯苓能补脾祛湿止泻。
芡实可防病延年。
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固涩止带,
养心安神。
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与白露的养生进补相同的是,这个时候的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无病就不需要进补。
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
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
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
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进补应分清虚实。
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
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
"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
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起居、运动二手抓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毕藏,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
秋分之后,睡眠时间应逐渐调整至早睡早起的状态,即晚上9、10点钟入睡,早上6、7点钟起床。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春捂秋冻不染杂病
这是自古流传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
虽然如此,我们还要正确理解其中的真髓,不能盲目照做。
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或者老人及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胀、腹泻等秋季多发疾病。
常笑宣肺
秋季人们情绪容易有垂暮之感,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
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别是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和活力。
登山还可以配合呼吸,这样可以加强肺部循环功能,更能加速人体代谢过程。
秋季温差大,三防免伤身
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
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
因此,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急时收纳夏季用品
夏季高温时,很多人有整夜开空调睡觉的习惯,立秋过后,由于白天还较热,还有一些人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而秋分过报,气温已经明显下降,早晚温差又特别大,因此,在这个季节里,呼吸系统的黏膜容易不断受到刺激,抵抗力减弱。
这个季节又是风寒感冒等上呼吸道系统容易感染的高发季节,老人和孩子尤其应该注意。
在这个季节,市民应尽早把夏季使用的凉席、电扇等用品收纳起来,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换上床单、
薄被等,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秋季养燥,小心吃蟹
以下人群需慎吃螃蟹:腹泻、胃痛、感冒发烧者、过敏体质者、孕妇、关节炎和痛风患者、肾功能不全者、肝病患者、老人和儿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
螃蟹和其它食物不同,其为含组胺酸较多的食物,隔夜的剩蟹中组氨酸在某些维生素的作用下,会分解为组胺,回锅加热虽可杀灭病原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导致组氨酸中毒,因此,蟹最好现蒸现吃,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
蟹类富含蛋白质和胆固醇,进食过量易引发疾病。
即便是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螃蟹吃得过多也会引起肚痛、腹胀、上吐下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对本身患有肝炎、心血管疾病、胆囊炎、感冒等疾病的人来说,吃螃蟹可能加重病情,若是吃生腌的螃蟹更会引发多种疾病吃螃蟹一定得有节制,最好一顿只吃一只,特别需要提醒有边喝啤酒边享受美食的朋友们,吃螃蟹时,与其搭配的食物也有讲究,吃螃蟹时别喝啤酒,两种食品都含有高嘌呤,吃多了会引起痛风。
想驱除蟹的寒性,可在食用时喝点白酒或者绍兴黄酒,或者在烹调的时候加入姜、紫苏等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