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素质教育论文:突出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内化”过程
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渗透论文
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渗透【中图分类号】g633.8内容提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转变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加强学校、班级、学科的德育渗透,做到“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的教育理念。
扩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展德育内容,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德育渗透;素质教育;思想教育;教育工作;学校;学科;培养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渗透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是目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向。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教育。
加强学校、班级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
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社会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
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浅谈
“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浅谈贵州省黔西县洪水镇农场小学徐明松“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推动作用”。
这是我们教育界众所周知的课题,但要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就自身几点体会浅谈一下。
一、学校“德育工作”应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习惯于走过程、摆样子,或者时冷时热,没有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
然而在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德育工作的推进和加强已是势在必行。
学校应根据“中小学德育章程”拟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网络机构,多渠道、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文明校园,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思政组”应把“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摆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应试教育的主导思想,于是把“思政课”上成“语数课”语数课或“机动课”,特别偏远的“教学点”,“思品”不是统考科目,每年度的下学期,为应付乡统考而表现尤为严重——“思品”课长期被挪用。
鉴于此种状况,思政组或教导处应搞好思政教研教改工作,摆正“德育”教学的位置,开展“思政”听评课活动,进行“思政”课教学教法探究,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从而促进“思政”教师深钻教学大纲。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而又系统的“德育”渗透。
三、落实少先队、团队等组织的“德育工作”。
少先队、团队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定期上好业余团课,定期开展团队会,坚持举行“国旗下讲话”,培养积极分子入团入队,表彰优秀团队员,隆重开展大型节目活动,特别是每年的“六·一”活动和“一二·九”活动,力求做到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能力性融为一体。
另外,建立各种兴趣小组,长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长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教师应把“德育工作”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规范内化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规范内化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引导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而道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道德教育中,道德规范的内化是一个关键环节,它决定了个体能否真正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准则。
什么是道德规范内化呢?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将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通过自身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逐步转化为自己内心深处的道德信仰和行为习惯。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个体主动思考、体验和实践的结果。
道德规范内化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体而言,内化了道德规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
当我们内心真正认同并遵循道德规范时,我们的行为会更加自觉、稳定,不会轻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和诱惑。
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会让我们拥有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对于社会来说,个体的道德规范内化有助于营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当大多数人都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会减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会增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那么,道德规范内化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认知是道德规范内化的基础。
个体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道德知识,明确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道德教育中,采用生动、形象、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让个体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
例如,可以通过讲故事、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道德的力量,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
情感在道德规范内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个体对道德规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时,如敬佩、感动、自豪等,他们会更愿意接受和内化这些规范。
相反,如果个体对道德规范产生负面的情感,如厌恶、恐惧等,就会阻碍内化的过程。
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注重培养个体的道德情感,让他们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道德的美好和重要性。
浅析思想品德课中的“道德内化”过程
德育 的 出发点 和落 脚点 ,是 学 生 自觉 地把 有 关思想 品德课 的 内容 助 学 生树立 科 学的世 界观 、人 生 观和 正确 的价 值观 ,激 发学 生 的 内化 为个体 品德意 识和行 为 习惯的现 实需 要 。 情 感 、信 念、 理想 ,并 逐步 使之 形成 志 向,使 学 生进一 步 明确在 道德 内化 是 良好 道德 素质 的关键 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社会 对人 才需 求 的标准 ,进 而不 断地 实 现 道 德 内 化是 德 育 教 育 的 归 宿 。 德育 教 育 的主 要 内涵 在 自觉地提 高 自己 的道 德修 养 。
的启发 、引 导 ,主观 能动 性被 调动 起来 以后 ,就 由客体 又变 成主 治 小论文 ,提 高 学生 分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并 把调 查报 告 或 小论文 的成 绩 作为 考试 成绩 的一 部分 。这 样做 既让 学生 联系 了 德 育过 程 不 是 单 向传 递 思想 道 德 规 范 的过 程 , 而 是 教育 者 实 际,又使 他们 运用 了知识 ,还 使我们 得到 了教 学反馈 。 与 学生 思想情 感交 流 的双 向活 动过 程 。在 实际 工作 中 ,我们 往往 三、体 验式 教育 是 “ 德 内化” 的有效 载体 道 会发 现 ,学生 在接 受某 一 思想 道德 教育 以 前, 已接 受 了社 会 、家 正如 陶 西 平 同 志所 说 : “ 通 过 隔 绝 学 生与 社 会 的 联 系 , 想 庭成 员 的某种 影 响 ,积 累 了一 些道 德经 验 ,因而 学 生对 教育 具有 进行 封 闭式 的教育 ,从 而使 学生 在净 土 中健康 成 长只 能是 一种幻
教育科学
2 1# 第 1期 O - o 0
对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道德内化的思考
对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道德内化的思考随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观念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道德内化成为了教育人们思想品德素质的基石之一。
那么,如何让道德内化成为一种深入人心、持久影响的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道德内化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主动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和反馈,逐渐形成具有规范性和自律性的内在动力。
这不仅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强化社会公德、个人义务、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意识和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道德内化,首先要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模式,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为此需要从观念到方式上进行有效的调整。
教育者要有自己的教育方案,并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行为模式。
同时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到每一个行为和思想的后果,让他们从内心上明白不合理行为的后果和对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具有主动思考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其次,追求道德内化也需要经过个人的转变和环境的调和。
学生不仅需要具有广阔的视野,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还需要学会如何从他人和社会中获取道德教育,让对道德的认知附着于思想和行为中,并最终转变为自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模式。
最后,认知与社会性应当相互结合并进一步实践。
道德内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贯穿于整个生活教育的过程之中,包括日常行为、人际交往、自我发展等方面。
教育者和学生都要以理性和宽容的心态,共同积极的推进自我管理与发展,从而走向更加丰富、健康、有意义的人生。
在社会发展中,道德教育不断得到全面提高,道德内化成为一种广为推广的教育模式。
因此,要建立完善的道德内化机制,让学生自觉地以道德意识为中心,形成构建美好社会的追求,从而促进国家有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德育实施途
径探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德育实施途径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
文中将首先介绍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素质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最后,结合本人的实际经验,总结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德育教育实践方法。
素质教育概述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教育。
该教育理念已被我国许多学校广泛采用,并系统地贯穿在学校教育中。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全面、健康、有创新能力地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品德、个性、文化素养等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素质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的理念,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了影响。
具体而言,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得学生的德育教育朝着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具体影响:1. 德育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由于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学生品德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德育教育中,多为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很难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而素质教育背景下,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多元素质,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快乐能力等。
在德育教育的内容设置中,也会涉及到这些素质。
2. 德育教育方法更加多样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多为口胡灌输、重规矩、重惩罚等。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作用,但是缺乏个性化和兴趣性。
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素质,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也会探索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方法,例如兴趣引导法、团队协作法等。
3. 德育教育评价更加科学传统的德育教育评价,多为奖励、惩罚式,过度注重学生的表面行为表现,不符合现代评价标准。
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注重学生的多元素质培养,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也会注重学生的多维评价,例如:品德评价、情感评价、综合素养评价等。
道德素质的议论文600字5篇范文
道德素质的议论文600字5篇范文道德,有谁一直遵守了它?金钱,又有谁能一直抵挡住它的诱惑?恐怕没有,恐怕连课文里、生活里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们也不能。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道德的议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道德素质的议论文600字1道德就像我们人生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永远照亮着我们的心房;道德就像心灵的启明星,让我们心灵的天空由黑暗走向光明,使我们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
有句话这样说:“道德就在身边,只有一张纸的厚度”。
但要见诸于点滴行动,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有一天,我和妈妈走在大街上,一路欢畅地谈笑着。
突然,我的脚下出现了一个滑滑的东西,我不觉心中一惊,不自主地朝脚下看去。
啊!原来是一团纸!我虚惊一场,接着朝前走去。
不知不觉中我的.肚子饿了,妈妈准备带我去吃饭。
这时,我转过身来,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双小脚在纸团前停住了,我顺着他的脚向上看。
咦。
怎么是个小朋友?我嘀咕着。
忽然,一件令我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他拣起纸团,用手揉了揉,也许是好奇,他又把这团纸捻了捻,摇着白嫩的小手,巍巍颤颤地走向路边的垃圾筒,踮着脚尖,把纸放进去了。
顿时,我惊住了,不过五岁的一个小孩,竟然有如此的举动。
于是,我的脸红到了耳根,惭愧极了,我只是踩了一脚,并没有想那么多,可这个孩子却想到了……。
一个五岁的孩子,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灵教育课。
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个和谐的社会,道德应该是人人具备的。
可是,多少人能完全做到了呢?我真想手捧着一棵棵道德的种子,让白鸽撒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让种子生根、发芽,长大开花,让道德之花的芳香溢满人间!道德素质的议论文600字2可能有的人认为,道德只有在与别人相处时才表现出来。
其实,在我们独处的时候,面对我们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
自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内心时,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生命是可贵的。
面对生活的磨难,有的人自暴自弃,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有的人则自珍自爱,成为“心灵的强者”。
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的道德内化
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的道德内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德的重视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是“由外及内”的,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去责令或规范学生的行为,以期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但是,仅仅通过外部的约束和规范,往往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反感,甚至是反感程度越来越大的反效果。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的道德内化,才能真正产生长久的影响。
一:什么是道德内化?我们都知道,人们的行为是有内在动机的,而这种内在动机一般是来自于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原则等等。
相信每个人都有遵循自我内部规则的想法和自觉,尤其是当情况复杂时,需要执行自己的行动原则。
当这种执行不是外部的约束而是出于自己的选择时,便能体现出一种更高的道德内化。
道德内化即是将道德教育内化为个人的信仰和原则,成为自身行为的动力和驱动力,个人在行动时不仅仅是外部规则的遵守者,更是道德的追求者和实践者,因此所做的决策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基于内在自我规则而非外部规范。
二:道德内化的重要性1、建立个人的内在规范。
道德是一种选择,是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一种决策,否则它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道德规范,仅仅是长期被强奉一种规范,那么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和掌握只能是浅层次的,对于道德的内涵与意义也无法领会。
如果将道德内化,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因为深深地理解道德与人生的联系而树立自己的道德规范,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2、促进成就感和责任感的形成。
当道德成为一个人内在的动力时,自觉遵守规则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绝对的成就感,这比外部的奖励和惩罚更加有用。
这也会让他们更加想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力量和责任。
3、形成社会生活的驱动力。
道德行为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行为,道德内化能够在使孩子知道如何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同时,还可以强化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向心力,有效的提高对社会组织、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了解。
三:如何实现道德内化1、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关键词】:素质教育职业道德突破发展措施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意义上理解,素质教育是一个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培养和个体对社会的积极参与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教育活动的多方面综合性的基本条件和素质品质。
而德育工作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适应新世纪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万事德为先,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
这就为我们探索新时期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更好体现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呢?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新时期需要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高素质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具有乐观向上、坚强自信的生活态度,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
并且,新时期要求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要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勇于承担压力,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是知识在课堂上有效的传播。
这样,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处处事事要率先垂范。
曾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来诱导学生。
”德育工作总是通过某个中间环节传导到学生身上的,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主要是通过教师实现这种传导的。
实践证明,同样的德育工作由于传导者不同,传导的方式、手段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德育效果。
所以,教师及其传导是影响德育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这就是提高读德育教育的队伍素质。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校会、班会、少先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
学生道德水平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的道德水平和发展方向。
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必要得到的知识和内容。
而我们当代的学生道德是建立在学校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要求基础上的。
突出素质教育中“道德内化”过程
突出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内化”过程在素质教育的研究中,专家认为:“素质是人在先天条件下,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形成的比较稳固的、且在比较长时间内起作用的基本品质。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过程,其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铸造学生的道德人格,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
道德内化,是指学生按照思想品质的要求,转化为自身行动的过程。
将素质教育与道德内化结合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完美统一,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方针的最好体现。
因此,突出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内化”过程,是培养中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道德内化是德育教育的落脚点德育教育是学校的工作的风向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宗旨,能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他经常教育学生要做到“内省”“改过”“克已”“力行”。
只有当道德理念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道德内化是学生道德意识转化的过程,教师努力创立内化教育模式,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
内化过程应遵循道德内化的规律,把外在的东西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与技能,重视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德育的真实,才能让他们在生活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实现道德的内化。
二、道德内化的途径和方法1.优化外部条件,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德育工作者要从事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就必须研究道德内化的规律,探索道德内化的方法和途径,优化外部条件,促使道德内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评之有道。
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的情感体验。
经过多次证明这种体验、认识是正确的,才能将其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论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手段——内化
论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手段——内化作者:吴让派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8年第12期【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今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知行严重背离的原因,提出了德育“内化”五点做法:1.积极引导学生“日三省吾身”;2.在教育中凸现学生主体地位;3.建立德育层次目标;4.建立优良的班集体;5.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关键词】德育素质养成内化德育,历来为人们重视。
各校在德育方面都想了很多方法,内容不能说不全,形式不能说不多,但学生只完成了对道德规范的认识或被动性地遵守规范,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依然未完全养成。
原因是人们在德育工作中只满足于形式的说教和灌输,把德育教学化,把道德知识的传授与获得看成道德教育的全部内涵,从而导致学生知行的严重背离,无法使道德规范成为学生的内在精神。
心理研究表明:以外部约束手段来管理学生,学生对各种行为规范要求的心态是被动的。
其行为由他律性上升到自律性的水准,其接受行为规范的心态是主动的。
在这种心态中,教育的各种要求就可能‘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就会对其人生产生持久的影响。
学生经过多年教育已对各种道德规范耳熟能详,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而是不愿去做。
因此,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高尚道德行为的养成,由此可见,在认识与行为之间还有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
我认为内化过程应做好下述五方面工作。
一、积极引导学生“日三省吾身”我认为,德育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可积极引导学生每天从思想上进行几番“自省”。
古之圣贤曾子由于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最终成为一位备受后人敬仰的品德高尚的人。
如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思想都在冲击着中学生。
中学生由于思想单纯,不成熟,认识能力不高,很容易被不良思想污染,甚至成为不良思想的俘虏。
而教育者又不可能时刻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刻在他们身边监督、指导,因此,教育者应积极引导学生每天从思想上进行“自省”,,使他们养成“自省”的习惯,这是使学生保持思想纯洁,形成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
品德的内化过程
品德的内化过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品德的内化过程品德的内化过程这个知识点在陕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主要以举例子的形式出题,考查学生对于品德的内化过程理解情况。
论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
幼儿教师是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要工作者,其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理论、个人素质、职业环境等等。
本文将就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进行论述,分析关键因素和发展阶段,并探讨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幼儿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一、教育理论的指导教育理论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重要指导因素。
幼儿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各种教育理论,包括儿童发展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伦理学等,来认识和理解自身的教育工作,引导自身的职业行为和价值观。
教育理论能够对幼儿教师进行认知认同和情感投入,从而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化得到指导和支持。
二、个人素质的影响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对职业道德内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情感稳定、职业责任感等,有助于幼儿教师对职业道德的内化和实践。
而欠缺这些素质的教师则很难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提升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水平,对于职业道德的内化是非常重要的。
三、职业环境的塑造职业环境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学校文化、教育政策等都会对教师的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
良好的职业环境能够为教师提供示范和支持,促进职业道德的内化和实践。
而不良的职业环境则会阻碍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化和提升。
四、发展阶段的特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首先是教师个人的职业认知阶段,这时教师正逐渐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和职责。
接着是职业认同阶段,这时教师逐渐认同并接受了自己的职业角色和职业使命。
最后是职业实践阶段,这时教师已经能够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真正地投入到职业实践中去。
五、对策和建议为了促进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和建议。
首先是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将教师的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纳入教育培训课程中,引导教师自觉地内化和实践。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论文:素质教育德育为首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论文:素质教育德育为首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从这些教育家的讲述中,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把德育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国家经历了常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
物质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和社会的一些领域,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道德领域失范,物质本位、拜金主义滋长,理想信念模糊,法制意识是淡薄,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色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有一些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展困惑和动摇。
这些现象也必然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反映到学校教育中来。
再加上现行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倾向,片面强调智力开发,忽视人格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下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认识和警惕。
有人提出避免共和国第三代、第四代缺乏人格。
从长远来看,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接班,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
我们要着眼于未来,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有才干和创新精神,还应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也就是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把德育放到首位。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立德树人。
对生产力构成要素最强和最活跃的成分劳动力¬¬¬----人来说,单单去提高他们的智力素质是不行的。
没有政治思想品德素质保证,智力素质的提高和发挥也是要受到限制的,学校教育的过程,是学生道德理想、道德感情和道德习惯形成的最重要时期。
浅谈道德教育的内化
浅谈缄默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内化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沈平【内容提要】当前的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存在许多困难,由这种困难具体的表现,引出对道德教学以及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探讨,概要分析其原因,重点说明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学生缄默知识的存在才造成这种结果。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在学生的缄默知识和课程的显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实现缄默知识的显性化,才能激发道德教育的魅力,道德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道德教育/缄默知识/显性知识/研究性学习近些年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让人触目惊心。
人们在谈论着整个社会道德的滑坡,道德教育的荒废。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一名德育工作者,面对这样的局面深感忧虑。
对道德教育承担着历史重任的我们,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力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纪的中国的年轻一代,将决定国家未来的命运。
我们的道德教育搞了这么多年,为什么社会实效性不强呢?那么当前的道德教育存在哪些困难呢?一、当前政治课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困难当前政治课教学中最感困难的就是德育教育,其难处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老师所传递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感觉非常困难。
当老师在课堂上竭力的通过各种途径想要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时,总会听到各种逆反的声音,有时甚至使教育者感到尴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要继续进行就非常困难,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更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对政治课的兴趣。
二是学生“高分低能”学用分离的问题,即学生将学得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一直是教育者深感为难的事。
而这一难处是建立在第一点之上的,它充分说明当代道德教育的失败。
九十年代以来,青少年道德问题增加而引发的一系列的违法犯罪问题,由此而出现的所谓“教育荒废”,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各界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强烈不满,人们纷纷抨击教育的软弱无力和教师的无能。
因此作为传“道”使者的教师们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为社会道德的沦丧买单。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德育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下一代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标签:素质教育;教育;德育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下一代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下大决心提高国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于我们教育者工作中来说,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加强当代学生的德育工作,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抱负理想,为建设祖国做出更大贡献。
那么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一、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我增设了德育教育渗透卡,来保障德育教育在课堂的贯彻落实。
教育学生要懂得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
养成诚实、正直、谦虚、宽容、勇敢、坚毅、开拓进取等良好品质,并以此对学生进行评定,促使其健康成长。
二、德育教育教师应做表率教师应关心、爱护、尊重、体贴学生,师生共建和谐的德育氛围。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师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像蜡烛一样具有献身精神,还要用自己的良好道德形象去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从小就懂得怎样才能做一名有利于党、有利于祖国、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
作为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航标,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能够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尊重学生的人格及个性差异,及时加以引导和鼓励,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理想,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德育心理结构。
三、寓德育教育于爱中一个有良好道德的人,首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一句爱的动作、一句爱的抚慰,都会使学生感动不已。
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力争用最美的语言、充满爱心的行为,去教育、感染每一位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深处,体会到爱的甜蜜、生活的美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快乐天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素质教育论文:突出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内化”过程在素质教育的研究中,专家认为:“素质是人在先天条件下,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形成的比较稳固的、且在比较长时间内起作用的基本品质。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过程,其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铸造学生的道德人格,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
道德内化,是指学生按照思想品质的要求,转化为自身行动的过程。
将素质教育与道德内化结合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完美统一,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方针的最好体现。
因此,突出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内化”过程,是培养中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道德内化是德育教育的落脚点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工作的风向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宗旨,能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他经常教育学生要做到“内省”“改过”“克已”“力行”。
只有当道德理念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道德内化是学生道德意识转化的过程,教师努力创立内化教育模式,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
内化过程应遵循道德内化的规律,把外在的东西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与技能,重视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要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德育的真实,才能让他们在生活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实现道德的内化。
二、道德内化的途径和方法
1.优化外部条件,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德育工作者要从事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就必须研究道德内化的规律,探索道德内化的方法和途径,优化外部条件,促使道德内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评之有道。
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
评价感受,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的情感体验。
经过多次证明这种体验、认识是正确的,才能将其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2.尊重学生情感
中学生由于年龄缘故,易情绪化,易冲动,我们要走近学生,跟他们谈生活,谈想法,放下老师的架子,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学习。
昂起头来说教,他们会离我们更远;弯下腰、来和他们对话,我们会赢得他们的信任。
以情激情,是激发道德情感的好办法,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最好的情感教育。
同时对学生行为予以评价,既可加深道德认识,增进道德情感,同时又是一种导向和激励,其作用不可低估。
我们应当重视集体舆论的教育作用,应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予表扬、鼓励。
3.发挥学科优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借助学科优势进行道德教育,既是开发学科资源的需要,也是提高德育艺术、实现道德内化效力的必由之路。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时,利用不同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道理。
例如,在学科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科的知识点,走生活化教学之路,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4.加强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基层单位,是各种教育活动实施的阵地。
班级管理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的实现。
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根据学校规划,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系列教育活动。
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管理手段及教育教学风格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一个优秀班级创
建,影响到每一个学生能否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素质发展全面而又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教育方法只能通过内化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各种内化都是在一定的活动中进行的,只有通过活动,通过学生主体发挥应有的主动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三、关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学生差异
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周围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智力水平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以及学业成绩产生较大的悬殊。
同时,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出很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
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同时,要预防和改造学生的不良个性,培养其良好的个性素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只有全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
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在成功与挫折中去经受磨炼,才能使他们真正增强控制力,促进道德内化过程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