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融合 打造复合型现代传媒人才

合集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的思考

融媒体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的思考

融媒体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的思考作者:李茵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年第02期在新媒体、多媒体融合的时代,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树立创新融合的理念,只有培育复合型新闻人才,才能适应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满足新闻机构对新闻人才的需要。

传统上,新闻学专业主要为报刊培养人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为广电培养人才,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上也围绕各自的目标分别展开。

而融媒体人才培养则要求打通这个区隔,使学生同时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规律和特性,具备用多种形式报道新闻事件和编辑不同类型稿件的能力。

对于新闻学教育来说,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和媒体实践所提出的要求,按照市场需求培养“融媒体记者”,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学人才培养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课程设置,扩大新闻实践类课程的比重我国大部分新闻院系都采用传统的、偏重理论的学术型课程设置,以新闻、传播基础理论为主,涉及采访、写作技巧和实践的比重有限。

另外,在传统的新闻专业设置中,新闻院系往往围绕一种媒体来安排具体课程。

例如:新闻学专业主要围绕报纸讲解采、写、编、评,虽然有些章节也涉及广播电视,但基本都是一带而过。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传媒间介质差异被打破,按传统媒介种类来设置的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媒介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媒介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国家,已有一批新闻传播学院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从2005年就设立了一个媒介融合的新专业。

近年来,新闻院系在我国很多大学设立,虽然它们有心培养融媒体的新闻人才,但在课程设置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新闻实践类课程偏少,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机会少,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内容比较浅显,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类的课程,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经常是7名~8名学生分成一组,根本达不到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环节的目的,自然难以适应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编。

传媒人才的“复合型历练”

传媒人才的“复合型历练”

传媒人才的“复合型历练”杨树弘内容摘要:传媒人才应具备政治、责任意识,经营、市场观念,策划、交际能力;具有复合型能力的人才是传媒最迫切需要的人才关键词:传媒;复合型人才;历练作者:杨树弘,高级经济师、副编审,重庆市枣子岚垭村1号。

(重庆渝中 400015)传媒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经营观念”、“市场观念”,“策划能力”、“交际能力”就是一些关键词。

这些词汇透视着一种信息:具有复合型能力的人才是传媒最迫切需要的人才。

在科技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市场竞争全球化异常激烈的时代,缺乏了这些“意识”、“观念”和“能力”,显然就缺乏竞争力。

传媒急需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面对传媒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际传媒竞争和市场化特点的日趋突出,传媒更需要一大批既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又有实务操作经验,既懂得传媒规律,又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的人才①。

传媒需要行业的行家里手,也需要蕴涵政治素养、深领经济规律的新闻出版家,更需要既懂传媒理论又懂传媒实务的复合型新闻出版人才。

传媒复合型人才的特质所谓复合型传媒人才,就是是具有宽阔的新闻出版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把握现代政治规律、市场规律特征的发展潜能,善于把握传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创造型、创新型人才。

一般意义说,复合型人才就是多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

传媒的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种要素,他们应当具有较强的适应当今社会政治变革、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等的能力。

从上述意义上说,传媒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决定每个从业者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能真正做到出类拔萃。

传媒的复合型人才一般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质。

能力特质——善于把握政治规律、市场规律和传媒的一般规律。

政治规律、市场规律和传媒的一般规律是传媒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养的坚强基石。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与对策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与对策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与对策【内容提要】媒介融合为传媒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应对挑战,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是其关键。

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对传媒人才的特殊需求,并结合当前传媒人才的匮乏现状,提出了培养复合传媒人才的建议。

【关键词】媒介融合全媒体复合型传媒人才近年来,随着网络数字出版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成为新闻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媒介融合对人才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媒体人才短缺、新媒体运营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困扰媒体发展的软肋。

传统媒介向新媒介转型过程中,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及特点媒介融合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在其著作《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提出。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媒介融合做出界定,美国新闻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其森Andrew Nachison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

①媒介融合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传播方式的人性化。

媒体以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媒介融合的影响下,其生存之战就是争夺受众。

在此趋势下,受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时时刻刻能够发言的参与者,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受众在接受到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参与其中。

2.传播主体的多样化。

媒介融合趋势下,媒体从单一经营方式转向多媒介联合经营,从而使媒体生产成本降低、媒介影响力增强,实现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这样,就可能出现许多新型的传播主体,甚至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与微信等工具成为聚合与发布信息的主体,吸引大量受众。

3.传播途径的多元化。

媒介融合的途径可以分为以文字、声音、图片、图像为主的内容融合和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为主的载体融合②。

媒介融合把文字、图像等不同的传播方式整合起来,使同样的信息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播手段发送给受众。

打造_全能型_复合传媒人才_对全国首家媒体融合专业的探索_杨溟

打造_全能型_复合传媒人才_对全国首家媒体融合专业的探索_杨溟
(杨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 媒系主任;张强,上海证券报专副刊 部副主任)
16 新闻与写作 NEWS AND WRITING 2007 年 10 期
但是, 简单化地认为新媒体将 取 代 传 统 媒 体 则 是 肤 浅 的 。互 联 网 的 广 泛 应 用 不 会 消 灭 电 视 、报 纸 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 统 媒 体 。媒 体 虽 已 进 入 新 传 媒 时 代, 但数字技术为不同的媒体提供 了资源整合的平台, 为不同传媒形 态提供了新的基础, 获益的媒体包 括 广 播 、电 视 、互 联 网 、报 纸 、期 刊 、 手机新媒体等等, 而融合了这些数 字技术的媒介形式也提供了分享 资源的内在机制与条件。因 此,新 传 媒时代实际上是一个媒体融合的 时代。
编者按: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从2007年起在国内率 先成立了新传媒系,其中媒体融合作为该系重要的新 闻专业方向招收了全国第一批80名本科学生,被称为 中 国 试 水 媒 体 融 合 的 “黄 埔 一 期 ”。学 校 聘 请 国 内 著 名 传 媒 人 、先 后 参 与 创 建 现 代 快 报 等 媒 体 并 任 中 国 证 券 网 、上 海 证 券 报 副 总 编 辑 的 杨 溟 执 掌 该 系, 引 起 业 界 普 遍 关 注 。本 刊 特 约 该 校 新 传 媒 系 主 任 杨 溟 、上 海 证 券报专副刊部副主任张强撰文介绍其专业设置动机、 培养模式和将来的就业方向。
具体操作中,新传媒系从管理入 手,推进“应用型”教学模式 。改 变 高 校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分离、辅导员 与专业课教师脱节的传统,率先尝试 引入媒体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未来
模拟生态环境。新传媒系下设总编 办 、多 媒 体 采 编 出 版 中 心 、财 经 新 闻 研 究 中 心 、传 媒 培 训 中 心 等 。其 中,总 编办除了系务办公室职能,还包括学 生考评、业务建档、晋升定级等。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加速,新闻传播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新闻传播机构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来应对媒介融合时代的挑战。

因此,如何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是指掌握了多种媒介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不同媒介进行新闻采写、编辑、传播和营销的人才。

这种人才既具有传统媒介的专业素养和新闻价值观,又能够跨越传统媒介的边界,具有多元化的媒介视角和沟通能力,切合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发展需要。

1、掌握多种媒介技能。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应该掌握多种媒介技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新闻表现手段,能够在不同的媒介上进行新闻采写和编辑。

2、具备跨媒体的思维。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应该具备跨媒体的思维,懂得从不同媒介的角度出发,把握不同媒介之间的互动关系,打造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模式。

3、熟悉新技术与工具。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应该熟悉新技术与工具,掌握数字化编辑、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等工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强调协作与交流。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应该强调协作与交流,在多媒体工作环境下,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人员进行合作,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

1、教学内容的优化。

传统的新闻教育应该加强对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能的培养,并且注重培养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新闻观念和编写能力。

2、实践教学的加强。

新闻院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媒体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3、人才培训的配套措施。

媒体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增加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的机会,为新闻传播人才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4、行业协同努力。

行业协会和媒体机构应该合作,共同开展职业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总之,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新闻传播行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将能够熟练地运用不同媒介进行新闻传播,不断创新媒介形态与传播方式。

融合背景下,地方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策

融合背景下,地方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策

P R A C T IC E=实践融合背景下,地方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策文_祌森钟森▼溫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体改革,关键在人。

2020年9月,中央印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充 分释放人才活力,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

但在地方媒 体改革实践中,也发现全媒体团队存在互联网意识不 强、技能复合程度不高、运营痛点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成长缓慢等问题。

地方媒体如何打造思想过硬、技能综合、技术创新的全媒体团队?单位和个人如何理 解技术、内容、运营、制作、策划等多个环节的内生联 系?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问题困 境、破局之道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孩心:树立互联网思维(_)思想的改造是当务之急据中国记协发布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底中国网络新闻用户达7.31亿,其中手机 网络新闻用户达7.26亿。

人在哪里,媒体的价值就在 哪里,这意味着树立互联网思维、熟悉移动传播语境 已是地方媒体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二)客观条件与主观意识造成双重困境员工成长期与互联网发展期错位,思维转换困 难。

地方媒体一线采编岗的老记者普遍从业年限在 15年以上,地方媒体平台一味追求“老记者"转型又无 法提供针对个人的具体转型路径,只知下指标”硬转型效果事倍功半。

盲目跟随风口学习深度不足,思维转型混乱。

要 想制作适合移动端传播的媒体作品,首先要明确:什 么样的作品适合移动端传播、什么样的内容适合移动 端阅读、什么样的形式适合移动端分享。

这一方面要 求媒体从业者紧跟社会发展,哪里出现传播风□就要 扎下来研究传播规律,另一方面也对新媒体内容创作 形式、创作频率、创作技术提出高要求。

可现状是地 方媒体已经成了行业风□的追随者,媒体将在新闻资 讯、深度阅读、短视频、中视频、M CN等多个细分领域 和垂直赛道的自媒体、传媒公司进行竞争,也造成全 媒体团队频繁"转型”,创作思想高度不统一。

现代传媒综合体建设中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现代传媒综合体建设中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现代传媒综合体建设中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者:吴志良来源:《现代企业》2013年第10期媒体的现代化、综合化、新型化、全球化,是当今媒体生存和发展之道,杭州市萧山广播电视台适时提出了“打造现代传媒综合体”的发展理念,力图通过整合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以及平面媒体等资源和渠道,建立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新闻资讯、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的复合型媒体。

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基本元素——人。

如何用一双慧眼从芸芸众生中发现人才,如何用有效的手段引进适合现代传媒综合体的优秀人才,如何培养这些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所用,成为放在我们人事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人才招聘与培养从2009年起,杭州市萧山广播电视台实行“逢进必考”的招聘政策,即凡是要进入电视台工作的人员,一律要过台里统一的笔试和面试,根据笔试和面试的综合成绩确定名次,按照排名先后统一录用。

这样,既保证了招聘的公开公正,也提高了录用人员的质量。

1.人才招聘方式。

以往我们主要是通过报刊和我台信息频道发布招聘信息,但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开始尝试采用网上招聘的方式,主要通过在各大高校的就业网上发布招聘信息。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无地域限制,可以将需求信息传达到更多求职者那里,但是也正因为获得信息的人数众多,使得招聘单位在信息筛选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一种常用方式是校园现场招聘,其优势是针对性比较强,可节约招聘成本,并可与相关的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但是难以招到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员。

这几年实践证明,网络招聘效果明显,应聘人员众多,质量也比较高。

2.常用的人才培养方式。

由于后备人才紧缺,我台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每年都会拨出一大部分经费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如选派部分专业人员通过“走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此外还有“一对一”传教,即老师傅带新员工的方式,使新员工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能迅速上手独立承担工作任务。

今年还开展了新员工入职培训,使新员工了解了我们台的历史,学习了台里的规章制度,并且了解了一代代的萧山广电人为了萧山台的今天付出的青春和汗水,增强了作为一个萧山广电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媒介融合是当今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正在被新的媒介形式不断颠覆和改变。

在这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广泛的传播需求。

一、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领域现状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渠道,各种媒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格局。

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无论是新闻报道、新闻编辑还是新闻传播形式都呈现出更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带来了挑战,传统的媒介对新媒体的使用和传播形式了解不足,往往在新媒体领域显得力不从心。

传统新闻传播人才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

二、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求具体来说,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和素养:1. 新闻传播基础素养:包括新闻采编、写作、编辑、新闻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摄影、视频拍摄、音频制作、网页设计等技术应用能力。

3. 新媒体传播能力:包括社交媒体运营、互联网传播、移动传播等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渠道的应用能力。

4. 创新意识和跨界合作能力:能够不断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和形式,能够借助跨界合作推动新闻传播的创新和发展。

5. 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以客观、公正、负责的态度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

为了培养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1. 课程设置的创新:在传统的新闻传播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技术应用、新媒体传播、创新思维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新闻传播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教学的加强:加强学生在新媒体技术应用和新闻传播实践方面的训练,通过实际的新闻报道和传播活动,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作者:张晨曦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23期摘要:当前,各种媒介蓬勃发展起来,并且在不断趋于融合。

各种各样的媒介融为一体,向同样化方向发展。

因此,在这样潮流之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不能单一化,需要向复合型方向转化。

只有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潮流、新的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从容应对新的媒介,从而把新闻传播知识发挥到极致,让更多的媒介服务于新闻传播,使新闻传播呈现出更加靓丽的特征。

这篇文章首先介绍媒介融合的必然和必要性,然后再介绍媒介融合趋势之下如何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从而使新闻传播人才跟上形势变化,力争做一个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媒介融合;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8) 23-0-02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介呈现出多样性。

各种各样的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比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等,这些高科技媒体悄悄进入到每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异彩纷呈。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从全面性出发,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这是新媒体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二、媒介融合概述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80年。

它指的是网络、手机、数字等相互支撑和协作的文化联盟。

它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在传播方式上,更加人性化。

媒体更加从人们的需求出发,生存的主要焦点就是主动迎合人们需求。

在这样的要求之下,人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更多的是对媒体信息的参与。

媒体需要从他们需求出发,实行更加人性化的传播方式。

第二,在传播主体上,更加多样化。

在媒体融合之下,媒体的经营方式逐渐走向联合。

各种媒体联合在一起,比如网络、手机、数字等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功能一体化,真正体现了媒体的共性。

多层次 实战型 社会化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

多层次 实战型 社会化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

第29卷第2期 2010年2月实验室研究与探索R ESEARCH AND EXPLORATI ON I N L ABORAT OR YVol .29No .2 Feb.2010 实验室主任讲台多层次 实战型 社会化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韩丛耀(南京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高校开设新闻传媒类专业教学点数量急剧增加但教育理念严重滞后,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文章介绍了南京大学整合传媒教学资源组建实验中心,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实战型课程实验,紧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

关键词:多层次;实战型;社会化;综合性;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中图分类号:G 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10)02-0141-04Culti va ti ng Comp rehensive Medi a Ta l ents Through Multi 2hi e ra rchy,R ea l 2type and Soci a li za ti onHAN Cong 2yao(School of Journalist &Co mm unica 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Abstrac t:The teaching points of Ne w s andMedia ina j ors in universities inc r eased rapidly,but the educati on idea severe 2ly lag behind .This paper intr ouduced what had been done in Nanjing Unive rsity,name ly,integrating media teaching re 2souses,incor por a ting expe ri m ent centers,c onstructing m ultilever system s of experi ment teaching,de signing r eal 2type ex 2peri m ents,co m bining socia l rea lity cl osely,and crea ting national de monstrati on centers of experi m ent teaching .Key wor ds:m ulti 2hie r a r chy;actual comba ting;socialization;comprehensive;m edia experi m ental teaching center收稿日期:2009-05-20作者简介韩丛耀(5),男,江苏新沂人,教授,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研究方向视觉传播,图像新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新闻传播行业的趋势之一。

传统的新闻媒体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而新媒体的兴起也给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培养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

传统的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新闻写作、采访报道、编辑制作等。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这些传统的技能已经远远不够了。

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具备跨媒体的能力,比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新闻传播平台,比如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也要能够灵活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体平台。

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化能力,比如数据分析、信息搜集、网络安全等技能。

为了培养这样一批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校应该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媒介融合趋势的理解和把握。

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学校需要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加入跨媒体运营、数字化技能等新的内容。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比如校园媒体、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

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

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学校可以和新闻媒体、广告公司、互联网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训资源。

通过实习和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行业的竞争已经变得非常激烈,学生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校应该在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

着力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着力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着力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作者:谢明德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6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提到: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

在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下,对于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来说,媒体融合的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中新媒体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着力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媒体融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融合,思维观念的转变,将会成为媒体融合的关键。

将来媒体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新媒体人才存在巨大缺口,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全媒体人才的稀缺,几乎是所有传统媒体共同面临的尴尬。

以新媒体为核心的人才培育和人才转型,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选择。

那么,全媒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换句话说,全媒体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尽管传媒业界根据各自特点,都有各自针对性的需求、要求与渴求,但总体来说,业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以下几种类型的人才:(一)集技术型、创新型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首选就目前来讲,在现阶段如果完全靠新闻传播院校及相关专业来培养新媒体人才,恐怕不太现实。

所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主动出击。

通过学习前沿知识,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手段与技能,边学边干,才能让自身适应新媒体的需要。

每个媒体从业者,尤其是从事传统媒体多年的“老资格”而言,必须转变甚至颠覆现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尽可能提升自身“附加值”,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和创造性,才有可能不被轻易淘汰。

如果你是一个既有新闻基本业务功底,又擅长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那你就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专业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将是“香饽饽”一个好的创意、一项技术革新、一个岗位“大拿”,对于媒体融合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

大家都不会,只有你能做,大家都会做,你做得最好。

要让自己成为某一领域、某一岗位离不开的人才,譬如说在节目策划、后期制作、节目包装、调音灯光、甚至某一个应用软件方面,成为一名行家里手、专业大拿、甚至专家型的人才,那么,你肯定就是“香饽饽”。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摘要】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强调了多媒体技能、跨学科知识、创意思维和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提升。

随后,文章指出了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文章强调了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的关键性,以确保新闻传播人才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背景下具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为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提供指导和思路,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媒介融合、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多媒体技能、跨学科知识、创意思维、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重要性、未来发展、策略、培养计划设计、实施。

1. 引言1.1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媒介融合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正在被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新形式所取代,这也催生了对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专业领域,而是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能够适应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和技术。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往往注重新闻写作与采编技能的培养,但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这些传统技能已远远不够。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多媒体技能,包括视频制作、摄影、排版设计等能力,以应对多样化的传播需求。

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也是关键,要求学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文化、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育机构的责任,也是新闻传播行业的需求。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2. 正文2.1 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浅析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

浅析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
一、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专业知识结构单一、视野不够开阔、创新意识不强、 适应能力不足等,成为传统传媒人才培养的弊端。当前, 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使深度学 习、跨界融合成为公众工作生活的新特征。以捕捉时代发 展信息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媒体人,对新技术的感知与认知 比任何行业都更加敏锐与深刻,播音与主持、编导与制 作、广告与创意等媒体相关专业,在媒体融合发展及全媒 体建设的大背景下,需要重视解决传统传媒人才培养方 向的问题,对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进行改革与创
关键词:全媒体 复合型传媒人才 教育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 调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 一项紧迫课题”。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 据、超级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 悄然来临。全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成为传媒专业当务之急。笔者 仅就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的理念及路径 谈点粗浅认识。
传媒教媒人才培养路径
文/张颜梅
摘要:全媒体时代,需要大量复合型传媒专业人才。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要确立媒体 专业素养、信息技术操控、人文综合基础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理念,并且关注创 新意识、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跨界思维四位一体的核心要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创 新教育教学方式,建设双师双能师资队伍,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共建共享机制。
2.信息技术操控。互联网+时代,不少有识之士提 出,传媒人才培养必须把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媒介 理论、对象理论等知识融合起来,有人总结世界各地新闻 编辑部出现九大趋势,其中七大趋势由现代信息技术驱 动,这样就逼迫传媒教育必须熟悉互联网、运用互联网, 在全媒体时代,有了人工智能和5G等新理论和新技术的 支撑,传媒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更加紧密,对传媒从业人员 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要求更高。在5G时代,所谓“新新 媒体”将会出现,现在作为主流媒体的广电载体也将发生 革命性的改变,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必将把信息技术作为 重要培养内容加以重视。

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科技的发展,传媒行业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传统的传媒业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和娱乐的需求,而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端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更加迅速地给媒体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面对这样的挑战,传媒人才的培养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和挑战。

传媒人才不再只需要了解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基础技能,还需要掌握各种新媒体工具、方法和技能。

如何培养出具有包容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的传媒人才,成为现代传媒教育需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传媒人才培养方面,以往的传媒教育普遍采用“学科化”、“专业教学”模式。

但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传媒行业的各个领域之间将进一步融合,需要更多的跨界融合型人才。

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传媒时代的需求,需要在传媒教育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跨界式创新实践教育”,即通过跨领域合作与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传媒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另一种新的传媒人才培养方法是“产学研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也被称为“三联教育模式”,即通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传媒人才。

未来,越来越多的传媒教育机构和企业将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实现全产业链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

此外,传媒人才培养也需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体系。

现代传媒行业,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趋势。

为了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传媒教育需紧密结合行业技术和趋势,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和优化。

在传媒人才培养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学生应该知道如何发掘问题,应对挑战,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创新。

因此,创新思维应成为传媒教育的基础之一,推行“教授思考工具、而非教授思考”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运用各类综合性思维工具的能力。

融媒体时代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南昌大学电视台为例

融媒体时代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南昌大学电视台为例

①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依托高校电视台,建立实践型电视传媒复合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研究”(课题编号:JXJG —14—1—59)的研究成果。

课题[摘要]时代的发展下,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更加明显,传媒业广泛的学科涉及对多学科背景或多技能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更加青睐。

在高等院校中,校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多为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培养既具备传媒知识又掌握其他专业技能的传媒复合型人才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以南昌大学电视台为例,探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媒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融媒体;传媒复合型人才;校园电视台[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8-0034-01融媒体时代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①———以南昌大学电视台为例刘磊,邱晓怡,吉瑞霞(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00031)从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诸多媒体高度融合的多维传播时代即融媒时代”正在到来,兼容并蓄各种新旧媒介的传播特点、规律和特性,通过聚合多种传播介质,拓展媒介传播链条的融媒体体系在不断完善。

在媒体融合时代下,跨学科、跨媒体、跨文化的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是迫切需要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其中校园电视台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在融媒背景下对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上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就校园电视台对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优势而言,以南昌大学电视台为例,电视台在前期招募过程中就重视吸收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重视学生学科背景的多样化,且现今南昌大学电视台的学生多来自学校各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符合现今对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传媒行业来说,就是精通传媒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传媒行业所需具备的各种技能技巧,同时,了解其他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交叉运用的人才。

从高校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的角度来看,学生学科背景的多样化为未来传媒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条件,校园电视台在前期人才招募的做法对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政校企”多元协同育人视角下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路径——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政校企”多元协同育人视角下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路径——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Media Education传媒教育88传媒∷MEDIA 2021.11(上)“政校企”多元协同育人视角下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路径——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文/王 欢为紧扣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需求、借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传媒产业变革,以“多元共育、融合共赢”为理念,通过政府、高校、企业紧密合作,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实践,凝聚育人主体力量、深化产教融合程度,有利于推动新文科建设和助力传媒产业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具有融合知识技能素养的融合型传媒人才。

一、融合型传媒人才是传媒产业链中重要的支撑元素经济社会要实现发展预期,最主要的标志是生产率的提升。

而传媒产业要提升生产率,一方面是在产业内部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产出更多适用于市场需求的传媒产品;另一方面,是要实现资源要素从附加值低的环节向附加值高的环节转移或重新配置,以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与价值的互换,可以实现传媒产业链上产品、技术、服务、信息的流动与创新。

然而传媒产业链上的企业组织结构、价值增长路径已基本确定,所以无论是通过技术创新促成生产升级,亦或是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加大其技术附加值,最基本的条件都是改进产业链上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人才的支撑作用,唯有通过人才链上的要素调整,才能大幅提高产业链的产出效率。

传媒人才是传媒产业链中重要的支撑元素,也是传媒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媒介融合发展时代的核心主题是“融合”。

融合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全媒体阶段、融媒体阶段和跨界融合阶段。

而传媒产业本身就是复合型行业,媒介融合的进程更加推进了传媒产业向新载体、多功能、融合化趋向发展,这也使得传媒产业链上岗位职能分工的界限不再清晰,传媒产业链重组、价值链重塑、人才链再造,专岗、专技、专门、专项类人才已不能再完全适应传媒业交叉融合的大背景,具备融媒视野、全产业链开发思维,以及多维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应用性、全媒化的融合型传媒人才成为行业急需。

在“政校企”多元协同育人视角下,研判通过何种环节、途径、方式来建构与传媒产业链相对应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有助于实现人才的赋能过程。

依靠科技进步打造现代传媒——参观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随笔

依靠科技进步打造现代传媒——参观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随笔

依靠科技进步打造现代传媒——参观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随笔
宋迪
【期刊名称】《中国传媒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 2010年3月26日下午,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一行六人来到位于丰台总部基地的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访问.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董事长白俭成,副总编辑韩健,副总经理兼影视中心主任李民等领导出席了欢迎仪式并分别发表了讲话,较系统的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专家团介绍了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并特别就报业转型及音视频发展建设做了详尽的报告与展示.
【总页数】1页(P57)
【作者】宋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方融合打造复合型现代传媒人才-陕西师范大学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文兰教授 [J], 叶纬明;张鹏
2.传媒景深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景观——评周海波著《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 [J], 王金胜
3.打造强势集团财务战略建设中国传媒"旗舰"——访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
总裁李萍 [J], 连杰;朱彦斌
4.全力打造一流区域性现代传媒集团——十堰日报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纪实 [J], 吕伟;周鹏
5.打造传媒产业链条构建现代企业制度07中国传媒投资年会邀请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方融合打造复合型现代传媒人才张文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西安市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198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2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近五年在本专业核心(cssci)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5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横向课题4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哲学社科成果奖三等奖1项。

: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促进了高校实验室建设,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您能谈谈贵中心的建设理念吗?
张文兰:陕西师范大学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1990年,扩建于2002年,2006年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是西部首家、西北唯一一家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自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中心顺应全
媒体时代的社会需求,秉持“以学生为本,文、理、艺多学科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着力培养复合型现代传媒人才”的实验教学理念,坚持“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实验教学效果,逐步形成了文、理、艺多学科融合与共享,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媒体实践相互拉动、相互支撑的“多层次、综合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结合传媒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强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实验教学与传媒实践的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与诸多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不断将新型的传媒实践技能引入实验教学中,形成了具有传媒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

:您能结合教育教学简要谈谈实验中心在培养学生方面取得的成绩吗?
张文兰:中心的实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学生在“科讯杯”国际影像节、两岸四地大中华地区摄影及录像新秀比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dv比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齐越朗诵节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0多项;多名获奖学生及其作品被凤凰卫视、陕西卫视、华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或播出。

学生外出拍摄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在近年来就业危机不断加剧的历史境遇中,陕西师大传媒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不断提高,大批毕业生被中央电视台及各地媒体、高校、政府机构、部队接纳,南方广电集团一次就接收陕西师大6名毕业生,陕西电视台连续3年每年接收陕西师大十几名毕业生,还有毕业生被央视网、环球网、上海文广集团、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曲江文化产业国家级示范园、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单位接收,而且赢得了这些单位的好评。

社会实践“重走长征路”活动
:设备利用率低是各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贵中心在维护和保障现有设备正常运行,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文兰:利用购置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和自主开发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中心加大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力度,计算机类实验室每天开放14小时;中心大部分实验室还面向本校其他专业本科生开放,其他专业的学生经过预约也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和技能训练。

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中心绝大部分仪器设备利用率达到98%。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中心每年配有1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专项维修经费,保障了仪器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与院系学科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请问贵中心在建设和评审过程中形成的突出特色是什么?
张文兰:1.确立了文、理、艺多学科融合的培养理念,有效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技术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同步提高
中心为了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院文、理、艺学生兼招的优势,在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计上,力图将文、理、艺相互交叉和渗透,从而使学生人文素养、技术素养和艺术素养全面提高,逐步向多学科融合、多媒介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过渡。

2.形成了新闻传媒、影视传媒和教育传媒三类传媒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相互融合的“多层次、综合化”实验教学体系中心依据“多层次、综合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在继续做好基础性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促进新闻传媒、影视传媒、教育传媒三类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形成了多项具有特色的实验项目,如新闻与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联合办刊办报、编导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联合进行的从策划到摄录采编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等。

这种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旨的“多层次、综合化”实验教学体系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生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创作的作品已获得国内外大量奖项。

3.逐步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媒体实践”三位一体模式,使实验教学成为连接学校与媒体的重要纽带
针对目前高校传媒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目标与媒体需求不接轨的问题,中心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媒体实践”三位一体模式。

一方面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内在关系,
凸显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实验教学与校内外各类媒体之间的互动。

在这一互动关系中,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进入媒体的准备环节,而媒体又成为实验中心的延伸部分。

4年来,中心在校内外多家媒体建立了实践基地,真正将实验教学由学校延伸到媒体。

这种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各媒体普遍反映陕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媒体的业务骨干。

广电学生在安徽宏村实践
:教师是人才培养中最宝贵的资源,贵中心在引进优秀人才,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文兰:1.专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中心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合理规划、加大举措,近些年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特别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先后引进的多位博士都承担了中心的实验教学及实践教学任务。

这些具有高学历的年轻教师的加盟,为中心补充了新鲜血液,优化了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了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兼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传媒学科实践性、开放性和外向性强的特点,为了使学生的技能素养能够与当前业界前沿需求对接,中心还聘请了16位实战经验丰富、成绩卓著的媒体高端人士为兼职实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横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出版社等媒体,他们采用讲座或授课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传媒一线实战经验与技能。

3.实验教师的培训与学习
中心先后支持实验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达百人次,其中2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墨尔本霍姆格林学院影视制作学校、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学习。

此外,中心还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每年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大赛,由国家教学名师现场指导、点评,充分发挥了名师在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贵中心在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很多经验和成果值得推广与借鉴,您能给我们介绍贵中心近期取得的较为突出的建设成果吗?
张文兰: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创新项目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项,陕西省优秀教材1本;1位教师(傅钢善)荣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承担省部级以上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5项,国家级课题4项,校级教改项目19项;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级4项,省部级34项,横向项目19项;出版实验教材6本;接待50多所高校及媒体企业243人次来访;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80多项。

中心实验教学成效显著,已初步实现了对西部地区传媒教育的示范辐射功能。

:能谈一下您作为示范中心主任的工作感悟吗?
张文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这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的重要支撑。

因此推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包括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示范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形成了“多层次、综合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结合传媒教育开放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几年的建设中,特别注重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设计,并通过相应的办法来调动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特别是设计和指导学生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的积极性。

同时积极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在多家媒体建立实践基地,加强合作。

此外,传媒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设备更新和实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也是非常紧迫的,在这两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