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与媒介融合语境下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融媒体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的思考
融媒体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的思考作者:李茵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年第02期在新媒体、多媒体融合的时代,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树立创新融合的理念,只有培育复合型新闻人才,才能适应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满足新闻机构对新闻人才的需要。
传统上,新闻学专业主要为报刊培养人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为广电培养人才,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上也围绕各自的目标分别展开。
而融媒体人才培养则要求打通这个区隔,使学生同时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规律和特性,具备用多种形式报道新闻事件和编辑不同类型稿件的能力。
对于新闻学教育来说,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和媒体实践所提出的要求,按照市场需求培养“融媒体记者”,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学人才培养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课程设置,扩大新闻实践类课程的比重我国大部分新闻院系都采用传统的、偏重理论的学术型课程设置,以新闻、传播基础理论为主,涉及采访、写作技巧和实践的比重有限。
另外,在传统的新闻专业设置中,新闻院系往往围绕一种媒体来安排具体课程。
例如:新闻学专业主要围绕报纸讲解采、写、编、评,虽然有些章节也涉及广播电视,但基本都是一带而过。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传媒间介质差异被打破,按传统媒介种类来设置的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媒介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媒介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国家,已有一批新闻传播学院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从2005年就设立了一个媒介融合的新专业。
近年来,新闻院系在我国很多大学设立,虽然它们有心培养融媒体的新闻人才,但在课程设置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新闻实践类课程偏少,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机会少,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内容比较浅显,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类的课程,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经常是7名~8名学生分成一组,根本达不到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环节的目的,自然难以适应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编。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媒介融合时代是指在新闻传播领域,不同媒体之间不再存在明显的边界,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作共享资源,新闻传播不再依赖于单一媒体,而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
在这个背景下,培养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1. 多元化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往往存在学科单一的问题,只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而忽视了其他媒体技能的培养。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应该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和能力,包括新闻写作、编辑、摄影、音频制作、视频制作等各个方面的技能,并具备跨媒体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 实践与创新的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需要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缺乏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锻炼自己的技能,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探索新的报道形式和传播方式。
3. 团队协作与合作能力培养: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强调团队合作与集体智慧。
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实习、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新闻传播人才不仅要了解新闻传播的理论和技术,还需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1. 课程设置的创新:传统的新闻传播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技术和实践的培养。
应该进行课程设置的创新,增加实践课程和技术培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技能和经验。
2. 实习机会的提供:实践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学校应该积极与媒体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接触真实的新闻工作,并锻炼自己的能力。
3. 多媒体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多媒体技能和创新能力。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入 , 岗实 习作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一个重要 顶 教学环节 , 在更深 、 的层面推 广实施 。 岗实 习对学 将 更广 顶
生实 际工作经验 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是非 常大 的 ,存在 的 问题也会 随着工作 的深入开展而逐渐得 到解决 。 当然 , 岗实 习中所 出现的 问题不仅仅是 学生单方 面 顶
虽然 不 同的学者对 媒介融合 的具体 范 围划分有 不 同
意见 ,但是 即使不认 同把从业者层面的技能新要求划入媒 介融合 的范 围内 ,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媒介融合会对从业者 提 出全然不 同于媒介匮乏时代的新要求。媒介从业 者素质 的融合是 由媒介组织行为 的融合趋势 、 背景决定 的。 为了满
得更好 的成绩 。
过多方 面的关 心 、 引导 , 学生尽早适 应实 习生 活 , 而使 使 从 实习在愉悦 、 融洽的环境 中进行 。
4J强对学生干部 的教育 3n 学生干部是教 师的左膀右臂 , 可以有效 地提高教师 的
. 参考 文献 :
Ⅲ李向 东. 高等职业 院校顶 岗实习管理制度 的探 索与 实践m . 高等职业教育, 0, . 2 9f ) 0 1 8
我 国高等 院校新 闻传 播教育规模 自2 0 0 2年以来急剧
经历太少有很 大的关系 ,在学生正式顶岗实习之前开展吃 苦教育有助于改正他们在实 习中的不 良表现 。 实习中发 现 ,
那些 曾经有过 打工经历 的学生对顶岗实习表现 出更强 的适 应性 。 因此 , 学校可以在开始顶 岗实 习之前 的半年 到一 年时 间里 , 安排学生 到企业锻炼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原 因造成 的, 还有学校和企业的问题 , 不过学生是最容易 出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逐渐被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媒体所取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
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新的理念和路径。
一、理念:多元技能与跨界融合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多元化的技能。
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媒体报道的技巧,还需要具备新媒体、数字化媒体、社交媒体等方面的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互动传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这些多元技能的融合,能够让新闻传播人才更加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需求。
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具备跨界融合的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经验之间的融合将成为常态。
比如新闻与科技的融合、新闻与商业的融合、新闻与艺术的融合等等。
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需要和其他不同领域进行跨界融合,借鉴其他领域的观念和实践,使新闻传播人才更具创新意识和跨界沟通的能力。
二、路径:专业化与实践性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专业化和实践性为路径。
首先是专业化的学习。
新闻传播人才需要系统学习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专业技能,建立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注重数字传播、网络传播、社交媒体传播等新兴媒体形式,以及数据分析、新闻创新和跨文化沟通等专业技能的学习。
其次是实践性的培养。
除了学术理论的学习,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性培养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媒体实践,包括采访报道、编辑制作、新闻写作等传统新闻传播技能的实践。
二是新兴媒体实践,包括数字化媒体、网络传播、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形式的实践。
通过实践,新闻传播人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传播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经验。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硕的五种培养模式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硕的五种培养模式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需求
进行调整与创新。
以下是五种培养模式的介绍:
1.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业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
交叉融合,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人才。
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加入文化、经济、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实践导向培养模式: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校需要与企业、媒体机构等实际工作场
所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
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参与实际项目,通过实
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3.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
力的人才。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在
媒体行业中实现自己的创新创业梦想。
4.国际化培养模式: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学校可以开设国际交流班、国际项目班等,引进外籍教师和学生,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
5.个性化培养模式: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业需要灵活调整培养方案,根
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目标,设计个性化的培养路径。
学校可以提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
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学科交叉、实践导向、创新创业、国际化和个性化,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跨界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多媒体技能,才能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
本文将探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以期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1. 跨界融合思维媒介融合时代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具备跨界融合思维,能够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打破媒体间的壁垒,整合不同媒介的资源,创新传播模式。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2. 创新意识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站稳脚跟。
培养创新意识成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多媒体技能媒介融合时代,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需求,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传播的需求,多媒体技能成为了新闻传播人才必备的能力。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媒体技能,包括文字编辑、摄影摄像、平面设计、网络编辑等技能。
1. 建立跨学科的新闻传播专业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行业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学校可以建立跨学科的新闻传播专业,将新闻传播学与信息技术、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跨学科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
2. 强化实践教学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来讲授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新闻采访和报道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能力。
3. 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学校应该开设多样化的课程,覆盖新闻学、传播学、媒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该开设信息技术、视听技术、设计软件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多媒体技能。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加速,新闻传播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新闻传播机构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来应对媒介融合时代的挑战。
因此,如何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是指掌握了多种媒介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不同媒介进行新闻采写、编辑、传播和营销的人才。
这种人才既具有传统媒介的专业素养和新闻价值观,又能够跨越传统媒介的边界,具有多元化的媒介视角和沟通能力,切合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发展需要。
1、掌握多种媒介技能。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应该掌握多种媒介技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新闻表现手段,能够在不同的媒介上进行新闻采写和编辑。
2、具备跨媒体的思维。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应该具备跨媒体的思维,懂得从不同媒介的角度出发,把握不同媒介之间的互动关系,打造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模式。
3、熟悉新技术与工具。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应该熟悉新技术与工具,掌握数字化编辑、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等工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强调协作与交流。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应该强调协作与交流,在多媒体工作环境下,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人员进行合作,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
1、教学内容的优化。
传统的新闻教育应该加强对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能的培养,并且注重培养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新闻观念和编写能力。
2、实践教学的加强。
新闻院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媒体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3、人才培训的配套措施。
媒体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增加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的机会,为新闻传播人才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4、行业协同努力。
行业协会和媒体机构应该合作,共同开展职业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总之,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新闻传播行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将能够熟练地运用不同媒介进行新闻传播,不断创新媒介形态与传播方式。
媒体融合语境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建立专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以满足学生的发 展需求。
个性化培养方案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充分发挥学 生的潜力。
学术科研导师
设立学术科研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实践,提升学生 的学术素养。
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
海外留学项目
开展海外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增强国际 竞争力。
04
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创新课程设置,优化知识结构
跨学科课程
建立跨学科课程体系,如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媒体融合课程
开发媒体融合类课程,如新媒体运营、媒体数据分析、多媒体 制作等,以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需求。
创新创业课程
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开设创新思维、创业基础等课程,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1
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提 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
传统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 足媒体融合时代的需求
3
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探讨媒体融合语境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原则、路径及实践策略,为高校传媒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 鉴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
02
媒体融合语境下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与 趋势
媒体融合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媒体融合的定义与类型
媒体融合是指各种媒体形态在数字化时代相互渗透、整合和转型的过程。它包括内容融合 、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三个层面,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媒体融合的发展历程
融合背景下,地方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策
P R A C T IC E=实践融合背景下,地方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策文_祌森钟森▼溫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体改革,关键在人。
2020年9月,中央印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充 分释放人才活力,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
但在地方媒 体改革实践中,也发现全媒体团队存在互联网意识不 强、技能复合程度不高、运营痛点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成长缓慢等问题。
地方媒体如何打造思想过硬、技能综合、技术创新的全媒体团队?单位和个人如何理 解技术、内容、运营、制作、策划等多个环节的内生联 系?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问题困 境、破局之道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孩心:树立互联网思维(_)思想的改造是当务之急据中国记协发布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底中国网络新闻用户达7.31亿,其中手机 网络新闻用户达7.26亿。
人在哪里,媒体的价值就在 哪里,这意味着树立互联网思维、熟悉移动传播语境 已是地方媒体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二)客观条件与主观意识造成双重困境员工成长期与互联网发展期错位,思维转换困 难。
地方媒体一线采编岗的老记者普遍从业年限在 15年以上,地方媒体平台一味追求“老记者"转型又无 法提供针对个人的具体转型路径,只知下指标”硬转型效果事倍功半。
盲目跟随风口学习深度不足,思维转型混乱。
要 想制作适合移动端传播的媒体作品,首先要明确:什 么样的作品适合移动端传播、什么样的内容适合移动 端阅读、什么样的形式适合移动端分享。
这一方面要 求媒体从业者紧跟社会发展,哪里出现传播风□就要 扎下来研究传播规律,另一方面也对新媒体内容创作 形式、创作频率、创作技术提出高要求。
可现状是地 方媒体已经成了行业风□的追随者,媒体将在新闻资 讯、深度阅读、短视频、中视频、M CN等多个细分领域 和垂直赛道的自媒体、传媒公司进行竞争,也造成全 媒体团队频繁"转型”,创作思想高度不统一。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媒体的衰落和新兴媒体的兴起,使得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了培养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培养理念和路径。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应该是以创新为核心。
媒介融合时代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具备丰富的创新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和引领行业发展的变化。
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性的表达能力以及对新技术的敏感性。
通过开设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等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其在媒介融合时代具备创新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应该是多元化和综合性的。
媒介融合时代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
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科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需求,需要融合更多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开设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课程,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综合的知识结构。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还应该注重实践与能力培养。
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在媒介融合时代,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操作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还应该注重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还应该注重专业道德的培养。
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让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意识。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创新为核心、多元化和综合性、实践与能力培养以及强调专业道德的理念和路径。
只有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才能够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硕的五种培养模式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硕的五种培养模式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完善。
随着媒体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新闻与传播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因此新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新闻与传播专业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五种培养模式,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一、产学研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新闻与传播专业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一种重要培养模式。
该模式强调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项目等方式,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里学到理论知识,还可以在企业和科研机构里进行实践,提前接触职场,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跨学科融合模式跨学科融合模式是新闻与传播专业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另一种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会将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引入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例如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等。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界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媒体融合时代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工作需求。
三、国际化合作模式在媒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化合作模式成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重要培养模式之一。
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开展学生交流项目、举办国际研讨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该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媒体国际化趋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一直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一大特色。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更加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与媒体企业合作、开展新闻采编、广告策划、媒体运营等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新闻报道、广告创作、公关活动等比赛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是指在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中,将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程、研究课程等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媒介融合时代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才 结 构 形 式 还 较 为 单 一 。很 多 高 校 教 师 也 是 毕 业 后
实际教学实践中,当前大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是
直 接 到 学 校 任 教 ,这 就 造 成 了 任 课 教 师 本 身 缺 乏 实 践经 验 ,缺乏对专业知识实践性的理解,只能根据
加入了不同学科的科目,教学上也只是要求学生学习 一些相对基础性的课程 国 的 新 闻 传 播 类 复 合
死 板 的 课 程 设 置 去 实 施 教 学 ,不 仅 创 新 较 少 ,更缺
模 式 上 较 为 单 一 。面 临 新 兴 媒 体 的 快 速 发 展 ,传统
乏与时俱进的目光,有的老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给学 生介绍学科知识,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目前,我国复
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己不能适应新环境下对人
书本内容传授专业知识, 内容单一,缺少创新。在
走多远,这样的培养模式,由于对跨学科内容的深度
媒 介 融 合 和 就 业 市 场 发 生 极 大 变 化 的 当 下 ,新闻传 播 人 才 的 培 养 模 式 也 应 该 发 生 相 应 转 变 ,所以新闻
学习不足,结 果 只 是 实 现 了 学 分 的 “跨 学 科 ”。 ( 三 )评 价 体 系 不 科 学 。我国高校对复合型人
才 的 需 求 。新时代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
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跨学科教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采 写 编 评 摄 这 些 基 础 能 力 ,还需 要具
育 ,这种方式通常是将新闻传播类专业与学校的其他
备在广告、营销、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另
优势学科结合起来教学,让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去
谈 不 上 算 是 复 合 型 人 才 ;这 种 培 养 模 式 的 最 终 结 果
学科交叉与媒介融合语境下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学科交叉与媒介融合语境下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摘要:学科交叉和媒介融合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时代语境,根据媒介类型划分专业及过度细分已越来越不合时宜,弱化媒介界限、强化学科内专业融通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必然趋势。
本文指出,通识课程组群+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有助于搭建新闻人才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突破类型化培养的局限;媒介技术应用与批判精神培养,则在适应媒体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坚守传播教育的精髓之间找到了平衡。
关键词:学科交叉;媒介融合;传媒人才培养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一直是新闻传播教育界的常议话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复合型人才就成为新闻教育界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然而,教育界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却有着不同的理解,特别是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把复合型人才定位为“全媒体人才”的取向越来越普遍。
这种定位是否准确?传媒人才教育究竟处于怎样的时代语境?这个时代语境对传媒人才提出了哪些要求?传媒教育界进行了哪些探索?这些都是我们探讨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必须厘清的问题。
一、学科交叉与媒介融合:传媒人才培养的时代语境弱化专业界限、强化学科间交叉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知识的交叉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专业细分已越来越不合时宜。
大类招生就是顺应这种趋势的改革举措之一。
然而,学科交叉远不止于此,其交叉的范围已突破了学科大类的界限,触角延伸到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
对于传媒人才的培养来说,这种学科交叉同样早已突破了文科大类,而是延伸到管理学科、理科和工科。
有资料显示,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新闻学一直在与其他学科交融,较早的是与人文科学与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交融,而近些年则与信息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融合。
这种融合旨在适应媒体对“适应性专门知识”人才的需要。
所谓“适应性专门知识”,指的是“新闻学与大众传播的知识、创造性、独立与批判性的思想、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就是要培养学生特殊而广博的知识[1]。
以培养传媒人才为己任的新闻传播教育,之所以强调与理工科、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艺术学科的交叉融合,主要是因为:第一,新闻及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丰富性依赖于传播科技手段的运用。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媒体的快速变革,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
在这个大背景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这种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传统新闻传播技能,还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媒体融合的要求。
本文将就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媒介融合是指不同传统媒体之间相互融合,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结合。
在这样的趋势下,新闻传播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而是需要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结合,形成全方位的传播网络。
这就要求新闻传播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新闻采访、编辑、报道等基本技能,还需要具备网络编程、数据分析、多媒体制作等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传统新闻传播技能。
这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编辑报道、新闻组织管理等基本技能。
这些传统技能是新闻传播人才的基础,也是他们在媒介融合时代依然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
虽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传统的新闻传播技能仍然是保持新闻传播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媒介融合不仅涉及传统的新闻传播领域,还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网络通信、数据分析、传播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要求。
这就要求新闻传播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计算机科学、网络通信、数据分析等相关领域的教育。
可以与其他专业院校合作,开设跨专业的双学位课程,以提供学生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跨界思维。
媒介融合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会,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跨界思维,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融合和创新。
新闻传播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跨界思维,开设创新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跨领域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跨界思维能力。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作者:张晨曦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23期摘要:当前,各种媒介蓬勃发展起来,并且在不断趋于融合。
各种各样的媒介融为一体,向同样化方向发展。
因此,在这样潮流之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不能单一化,需要向复合型方向转化。
只有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潮流、新的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从容应对新的媒介,从而把新闻传播知识发挥到极致,让更多的媒介服务于新闻传播,使新闻传播呈现出更加靓丽的特征。
这篇文章首先介绍媒介融合的必然和必要性,然后再介绍媒介融合趋势之下如何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从而使新闻传播人才跟上形势变化,力争做一个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媒介融合;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8) 23-0-02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介呈现出多样性。
各种各样的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比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等,这些高科技媒体悄悄进入到每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异彩纷呈。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从全面性出发,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这是新媒体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二、媒介融合概述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80年。
它指的是网络、手机、数字等相互支撑和协作的文化联盟。
它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在传播方式上,更加人性化。
媒体更加从人们的需求出发,生存的主要焦点就是主动迎合人们需求。
在这样的要求之下,人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更多的是对媒体信息的参与。
媒体需要从他们需求出发,实行更加人性化的传播方式。
第二,在传播主体上,更加多样化。
在媒体融合之下,媒体的经营方式逐渐走向联合。
各种媒体联合在一起,比如网络、手机、数字等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功能一体化,真正体现了媒体的共性。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新闻传播行业的趋势之一。
传统的新闻媒体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而新媒体的兴起也给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培养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
传统的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新闻写作、采访报道、编辑制作等。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这些传统的技能已经远远不够了。
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具备跨媒体的能力,比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新闻传播平台,比如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也要能够灵活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体平台。
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化能力,比如数据分析、信息搜集、网络安全等技能。
为了培养这样一批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校应该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媒介融合趋势的理解和把握。
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学校需要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加入跨媒体运营、数字化技能等新的内容。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比如校园媒体、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
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
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学校可以和新闻媒体、广告公司、互联网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训资源。
通过实习和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行业的竞争已经变得非常激烈,学生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校应该在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摘要】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强调了多媒体技能、跨学科知识、创意思维和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提升。
随后,文章指出了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文章强调了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的关键性,以确保新闻传播人才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背景下具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为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提供指导和思路,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媒介融合、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多媒体技能、跨学科知识、创意思维、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重要性、未来发展、策略、培养计划设计、实施。
1. 引言1.1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媒介融合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正在被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新形式所取代,这也催生了对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专业领域,而是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能够适应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和技术。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往往注重新闻写作与采编技能的培养,但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这些传统技能已远远不够。
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多媒体技能,包括视频制作、摄影、排版设计等能力,以应对多样化的传播需求。
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也是关键,要求学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文化、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育机构的责任,也是新闻传播行业的需求。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2. 正文2.1 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变革,传媒业已经进入了媒介融合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亟需从传统的单一媒介技能转向多元化、综合性的培养理念与路径。
首先,多元化的培养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点是传统媒体技能的深度拓展,例如相机的拍摄、编辑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技能。
第二点是多元化的媒体技能学习,即通过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学习,掌握不同的媒体技能。
第三点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要掌握新媒体特有的传播技能,例如微信运营、社交媒体营销等。
其次,综合性的培养路径也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点是理论知识的教育,如媒介传播理论、媒介融合理论、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
第二点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验室实践、新闻采访、案例研究等。
第三点是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如文学、哲学、艺术、外语等方面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符合媒介融合时代的实际需要。
首先,需要注重信息获取和输出的能力,学生应该掌握各种渠道的信息获取技巧,如搜索引擎的使用、社交网络的维护等。
其次,应该注重数字媒介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数字媒介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数据分析、搜索引擎优化等。
最后,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
总之,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从传统的单一技能转向多元化、综合性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技能的多元化掌握,充分满足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际需求。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五大转型
养更广泛综合的实践能力发展。
新时代的传媒人才要从新闻工作者的角色逐渐向信息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这意味着当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要在巩固采、写、编、评为核心的基本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加强对信息传播的纵向研究,深入探讨其与国家治理、全球治理、政府转型等之间的内在逻辑,加强理论整体性和系统性建构,进而提升新闻人心、以教学为主导来进行统筹人才培养过程。
“教学范式”强调世界的结构性和可认识性,要求教师将实在的知识精准传授给学生,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迁移。
这种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学生普遍较为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由于缺乏交互反馈活动,直接造成了课堂双向互动不对等,而且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在离不开技术工具的支持,技术是知识建构与反思的核心工具,因此,认知工具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媒体环境不断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尤其近些年,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有关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与探索开始成为学界热点,如在学习环境、移动学习环境、探究式学习环境、合作式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等的设计与实践。
总之,学习环境设计强调技术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作用,强调学习者的核心地位以及自主性,这些要素恰恰是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关五、学习方法:从学习者内部活动向多元化学习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由最开始的行为主义转变为当前的人本主义,期间还经历了认知主义和建联达到优化自身知识网络的目的。
联结主义突破了传统学习理论的一元性特点,结合网络时代的独特语境,强调网络的开放性、知识的共享性和学习的动态性。
同时,联结主义的知识观重视知识的现时性,认为“学习即网络形成”。
联结主义教学观主张以开放的、多样的、交互的教学环境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支持,以提高学习效率。
这意味着,融媒体时代教学必须要以交互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与技术之间的多维互动。
可以说,联结主义理论无疑是当前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指导与思想支撑。
媒介融合下传媒人才能力转向培养
媒介融合下传媒人才能力转向培养作者:袁超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1年第02期媒介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运营模式,使信息的传播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
不仅具有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公信力、专业性和舆论影响力,还拥有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型媒体传播渠道。
因此,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够形成高度资源共享的信息处理中心,使信息产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信度。
并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将信息传播给广大受众,使信息得以高质量传播。
这是媒体整合的优势所在,但从媒体人才的角度来看,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为在如此庞大的媒介融合组织结构中,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这必然成为未来媒介融合的瓶颈。
媒介融合对媒介人才能力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介形态的不断变化,不仅激发了传媒业的活力,使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也对相关的传媒教育业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需要从媒介融合的角度,及时研究媒体人才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挑战中形成相关的培养理念,真正培养出一批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高端传媒人才。
传播立场模糊。
随着新媒体平台和自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媒体传播者和受众的形象互相转换,导致媒体传播者的定位模糊和重叠现象。
与此同时,媒体传播者之间的模糊和重叠也使得一些媒介人立场呈现模糊的态势。
受众地位上升。
媒介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使信息突破了传播的时空障碍。
即使一条消息发生在地球的另一端,受众也能在几秒钟内通过网络知道,这在媒介融合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受众在享受媒介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信息传播“快速”方面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新时期,随着媒介的融合,受众舆论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会影响事件的走向和法律的公允。
2019年,中国砥砺前行。
这一年中,发生了许多对中国进程影响深远的受众舆论事件,其中,张扣扣案的情法之争、正当防卫“反杀案”、“奔驰女”维权、江苏无锡高架桥侧翻、淘宝店家“果小云”被网红“薅羊毛”事件等,一度成为关注度最高的热搜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交叉与媒介融合语境下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作者:何志武来源:《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11期摘要:学科交叉和媒介融合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时代语境,根据媒介类型划分专业及过度细分已越来越不合时宜,弱化媒介界限、强化学科内专业融通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必然趋势。
本文指出,通识课程组群+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有助于搭建新闻人才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突破类型化培养的局限;媒介技术应用与批判精神培养,则在适应媒体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坚守传播教育的精髓之间找到了平衡。
关键词:学科交叉;媒介融合;传媒人才培养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一直是新闻传播教育界的常议话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复合型人才就成为新闻教育界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然而,教育界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却有着不同的理解,特别是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把复合型人才定位为“全媒体人才”的取向越来越普遍。
这种定位是否准确?传媒人才教育究竟处于怎样的时代语境?这个时代语境对传媒人才提出了哪些要求?传媒教育界进行了哪些探索?这些都是我们探讨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必须厘清的问题。
一、学科交叉与媒介融合:传媒人才培养的时代语境弱化专业界限、强化学科间交叉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知识的交叉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专业细分已越来越不合时宜。
大类招生就是顺应这种趋势的改革举措之一。
然而,学科交叉远不止于此,其交叉的范围已突破了学科大类的界限,触角延伸到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
对于传媒人才的培养来说,这种学科交叉同样早已突破了文科大类,而是延伸到管理学科、理科和工科。
有资料显示,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新闻学一直在与其他学科交融,较早的是与人文科学与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交融,而近些年则与信息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融合。
这种融合旨在适应媒体对“适应性专门知识”人才的需要。
所谓“适应性专门知识”,指的是“新闻学与大众传播的知识、创造性、独立与批判性的思想、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就是要培养学生特殊而广博的知识[1]。
以培养传媒人才为己任的新闻传播教育,之所以强调与理工科、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艺术学科的交叉融合,主要是因为:第一,新闻及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丰富性依赖于传播科技手段的运用。
新闻传播从一开始就与传播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传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
现代传播技术的革新更是如此。
如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信息传播几乎与事实发生同步,且日趋常态。
与此同时,从文字记录到现场同期声音视频记录甚至动画制作等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和综合呈现,也直接反映了传播科技的进步及其应用的程度。
第二,新闻传播对于事实信息的选择、分析都不是单一的新闻传播学知识所能实现的,它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加以认识和判断。
比如作为新闻记者最基本的批判思维和批判精神的培养,有赖于哲学的训练;而任何事实的出现,其原因、价值影响都不会是单一指向,没有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就无法形成科学的认知和准确的判断。
第三,新闻传播的研究对象除了以真实为诉求的新闻事实和以便捷为诉求的信息产品外,还包括大量的以真、善、美为诉求的艺术作品,由于传播过程都事关传播对象是否愿意接受,因而产品及传播方式的艺术性就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基于此,许多新闻院系都对开设了艺术类课程,意在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
弱化媒介界限、强化学科内专业融通是当今新闻传播教育的又一趋势。
以往的新闻传播学科内的专业设置,基本是按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不同介质而区分的。
如今,媒介融合已成趋势,全媒体战略成为各类媒体的共同选择。
无论身处以何种介质为主的传媒集团,任何记者编辑都不会只为一种媒介提供或制作信息产品。
就记者而言,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借助移动通讯工具通过微博等形式在网络上发布简要事实信息之后,以记录现场同期声的形式发布音频新闻、记录现场声画信息的形式发布视频新闻,然后再采写报纸所需的文字新闻稿,若有可能,还为新闻周刊撰写深度分析的文字稿。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只能为单一媒介提供新闻产品,就难以满足媒介融合时代对记者的要求。
所以,新闻传播教育必须打破按媒介介质划分的新闻、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广告专业界限,将这些同属新闻传播学科的不同专业打造成强化学科平台的专业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内,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进入学科内的小平台,成为各专业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
比如,电视画面与摄像、电视编辑、电视编导是传统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专业基本不开设。
如今,它必须成为新闻传播学科内各专业的基础课程。
依此培养的学生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媒介。
当然,这是否意味着专业之间就没有界限了呢?专业界限的弱化并非意味着专业界限的消失。
学科平台内的专业融合主要体现在基本培养规格的一致性,而专业界限的区分主要靠专业特色的凸显。
这就需要明确各专业的特色定位和设计体现专业特色的方向课程模块。
这种课程模块的“精心设计”和“精耕细作”,则有助于保持和增强专业的特色。
二、通识课程组群+专业课程模块: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探索面对学科交叉和媒介融合的现实语境,一些新闻院系陆续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
我们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闻学院)的实践探索为例,分析这些探索的有效性。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是全国理工科院校最早创办新闻学专业的院系,迄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依托该校的理工科特色和优势,提出“文工交叉、应用领先”的办学理念,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独树一帜。
进入新世纪以来,基于媒介融合对于有思想的复合型全能新闻人才的需求和国际传媒教育界全面性人才的培养理念,我院将早期的“文工交叉”推进到“学科交叉”,即包括文工、文文、文艺(文科与艺术学科)等多学科交叉,拓展传媒教育改革的思维空间,实现了传媒教育的转型与升级。
其“学科交叉”之路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83年到1998年,当时传统媒体快速增长,人才匮乏,我校率先在工科院校办新闻教育,提出了“文工交叉”的特色定位。
通过课程拼盘,在全国文科专业首开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Basic语言、数据库、网络编辑与策划等课程,在全国起到了示范效应。
1998年,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网络传播专业,受到市场热捧。
二是1998年至2005年,面对传媒转型及市场化、集团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在学校文科通识平台课的基础上,建立了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平台,打破新闻、广电、传播、广告等专业间的壁垒,设立各专业核心课程包,各专业之间互选。
三是2006年至2011年,面对媒介融合的浪潮、传统媒体开始萎缩、新媒体涌现的大势,实行各专业间的大跨度交叉,通过与计算机学院合作开设网络传播第二学位课程,联合培养网络传播专业人才,全面选修理工科课程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文科课程,立足全媒体的传播流程,致力于培养具有思想高度的复合型全能新闻人才。
由于学科交叉的办学理念落实在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上,经过多年探索与调整,我校已形成稳定的课程体系:通识课程组群+专业课程模块。
通识课程组群包括学校层面的大通识平台课程群、学院层面小通识平台课程群。
大通识平台课程群包括哲学导论、经济学原理、社会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法学导论、政治学原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也包括微积分、大学计算机基础、VB语言程序设计以及6个学分的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结构。
纳入大通识平台课程群的课程基本都是不同学科的基础导论,引导学生进入该学科领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
这是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深刻的思维品质的基础支撑。
新闻记者的重要使命是认识事实和呈现事实,进而呈现社会的完整图景,这需要多学科的广博知识作基础。
这其中,基于哲学学习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对于新闻记者的培养而言至关重要。
作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新闻记者承担着监测社会环境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冷静审视的思维习惯,“批判性思维”等课程的设置为培养和提升学生这一方面的素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而微积分等自然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理工科思维方式,大学计算机基础、VB语言程序设计则体现了计算机时代对一个人最基本的技术素养要求。
小通识平台课程群包括新闻学院内所有专业共享的必修课+专业互通的选修课。
新闻学院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五个专业,除播音与主持艺术因属于艺术类专业,其他专业的概论课都进入小平台,加上新闻传播类的基础课,构成了学科小平台必修课程群。
这些必修课包括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原理、传播研究方法、中外新闻史、传播科技史、媒介管理、传媒伦理与法制、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等。
这些基础课是新闻传播类各专业学生的基础必备课,构建了新闻传播类学生的专业知识框架。
与此同时,为打破各专业之间的壁垒,弱化各专业之间的界限,各专业选出专业核心课3~4门,纳入全院的小通识平台,供院内各专业互选。
比如,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电视画面与摄像、电视编辑、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及电视编导等4门课程进入小通识平台,供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专业的学生选修。
其他专业的学生若对广播电视专业有兴趣,通过这几门核心课程的学习,基本能掌握该专业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基本能满足这些专业的学生进入广播电视媒体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互选正是顺应了媒介融合时代对全能型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
专业课程模块是各专业核心特色的方向课程。
这种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一般不会太多,除了纳入学院小通识平台可供其他专业选修的课程外,还有数量不等的特色课程。
如广播电视学专业2009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以培养视听新媒体人才和出镜记者作为专业方向特色,因而分别设置了体现这两个方向特色的课程模块。
视听新媒体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视听新媒体导论、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等,出镜记者方向的主要课程为播音与节目主持、出镜记者报道、优秀出镜记者研究、视听评论等。
这些核心特色方向课程模块构建了各专业之间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差异。
三、媒介技术应用与批判精神培养: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与坚守新闻传播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媒介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媒介技术的进步直接改变了传播的范围、内容来源、内容构成、传播形态、传播时效、便捷程度等,因而新闻教育界对于媒介技术的迅猛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改变倍加关注。
一些研究者提出加强传播技术类课程设置,或对将传统新闻学专业的基础性核心专业课程(新闻采写、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与基于数字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方面的专业课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信息传播、网络新闻编辑、网络互动管理、移动信息传播、新媒体管理等)相结合,力图通过这种课程体系的整合,培养具有“全媒体”技能的新型新闻人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