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作实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为了培养出具备良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引入高等教育,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
首先,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开设范围广泛的学科,包括机械设计、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相关专业,培养具有系统技术素养,具备机械、电子、计算机三大技术知识体系的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要根据行业需求,建立联合培养的混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要改进教学内容。
要结合最新的技术开发更新课程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充分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实际应用领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企业创造优秀人才。
再次,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要包括设计实习、实验室实习,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举办实习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此外,本科培养过程中应加强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提升科学研究工作的痛点,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更好的机电一体化从业者。
以上就是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让我们拥有更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具备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级技术人才。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满足行业对这方面人才需求的增长,我们制定了以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工科基础知识,具备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应对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时代要求的适应能力,善于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熟悉相关国家法规、规范和标准,能够进行机电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维修与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电气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4.专业拓展课程:包括行业热点课程、前沿技术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的深入了解和拓宽人才培养的广度。
三、实践实习环节1.实验课程:设置机械设计实验、电气控制实验、自动化控制实验、计算机应用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
2.设计实训:学生参与各类实际案例的机电系统设计与应用,加强设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到实际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了解和掌握生产现场的操作技巧和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实验室建设1.机械设计实验室:配备各类机械设计软件和硬件设备,让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验和仿真。
2.电气控制实验室:配备各类电气控制设备和实验平台,进行电气控制实验和控制系统仿真。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背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以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汽车、航空、航天、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等多个行业。
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这些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具有较强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2、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熟练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完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5、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课程设置方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而言,应该设置机械设计、电机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的课程。
此外,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方法方面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
“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电行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领域之一,其对高技能、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技工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机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在技师学院的教学中,通过一种机电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机电技术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经济中产生更大的价值。
本文就技师学院机电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相关方式作出了一些探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技师学院;工学结合;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对策机电行业是制造业的核心领域之一,其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电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机电行业在过去几年中的年均增长率不断攀升,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与此同时,机电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的机电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目前我国机电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高技能、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在机电行业的一些领域中,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高技能、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人才的缺口更是十分明显。
这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不仅严重制约了机电行业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目前,技师学院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机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探索一种更加适合实际工作需要,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技师学院机电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只有不断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机电技术人才,让他们在相关工作岗位上发挥价值,才能更好地解决当今机电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一、技师学院机电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目前技师学院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以及以实践技能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省内外多个企业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校企协同育人方式,因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出现新的变化,现将本专业人才模式特点总结如下。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介绍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社会调研、专家讨论以及企业反馈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情况,无确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三元互融、产学互动”。
本专业在机械工程学院教育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与鄂州德标机械、鄂州市合强机械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2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行企三方实现了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即“三元互融”。
1.实现人员互聘行业企业向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在学校课程教学、实习指导、教科研项目、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校专任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兼职工程师,在企业设立工作室,为行业企业的研究课题立项、专利申报、技术改造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智力支持。
2.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合作企业根据生产计划,每年划出一部分设备固定时段供我们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和学生生产性实训时使用;学校实验室为合作企业提供关键零件的性能试验和试制产品的性能检测评估,同时,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鄂州职业大学职业培训鉴定中心,为合作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
3.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引进企业的同时,也引进了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企业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4.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与实训体系将企业对人才的使用标准和技术标准引入课程,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骨干共同设计专业的教学与实训计划及教学环节和过程方案,把企业的技术标准引入作为课程评价标准。
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技能训练方面突出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共同实施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生产性实训和企业实践教学,实现校企互融,共同培养人才。
机电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探究与实践
机电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探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机电工程是一个涵盖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在现代制造业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机电专业的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目前,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技能培养不足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机电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实用的教育培养。
这种育人模式已在一些高等院校和企业中得到了初步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和实践机电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并试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机电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2 研究意义机电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其探究与实践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产学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有利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强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机电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也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机电专业人才供需矛盾,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探究机电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1.3 研究目的机电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和实践如何更好地整合校内资源和企业资源,培养适应工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研究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在机电专业中的应用,可以深入了解其中的优势和挑战,为该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模版(4篇)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模版实践单位:xx市路桥xx机电厂实践课题:机电一体化的实践实践内容:一、实习的认识与意义高校学生实习的重要性目前在人才市场上,许多高校的毕业生频频被用人单位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拒之门外。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多数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上岗还需培训。
但如果在校学习期间或毕业前期能妥善的进行实习的锻炼和培养将会极大地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和提高知识水平,调动学生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和为未来毕业求职打下良好实践基矗因此,开展高校学生的实习工作是高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
实习可以增强自己在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语言表达、领导组织等方面的操作能力,这些能力具有很高的可迁移性,毕业后直接到社工机构(公益组织)固然可以直接应用,然即使不到专业服务机构而选择到企业做业务、人力资源、基础管理等相关岗位,这些通过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得来的能力一样可以适用,而且因为我们在进行专业实习过程中从事的多是些非盈利、价值性强、运行难度和挑战性比较大的工作,反而可以从中磨练自己的抗压能力、协调统筹和人际沟通能力及意志力等;这些对个人较快适应复杂需吃苦耐劳的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实习内容在实习的期间我换了两份工作,在电子厂当过巡检,在金属制品厂技术部学制图和企业管理。
其间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这次我知道了不少用于生产的机器,一下列举一二。
1、线切割机车间里有几台线切割机。
它主要用于加工各种形状复杂和精密细小的工件,例如冲裁模的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等,成形刀具、样板、电火花成型加工用的金属电极,各种微细孔槽、窄缝、任意曲线等,具有加工余量孝加工精度高、生产周期短、制造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已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已占电加工机床总数的60%以上。
根据电极丝的运行速度不同,电火花线切割机床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其电极丝作高速往复运动,一般走丝速度为8~10m/s,电极丝可重复使用,加工速度较高,但快速走丝容易造成电极丝抖动和反向时停顿,使加工质量下降,是我国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机种,也是我国独创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模式;另一类是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其电极丝作低速单向运动,一般走丝速度低于xx,电极丝放电后不再使用,工作平稳、均匀、抖动孝加工质量较好,但加工速度较低,是国外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机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主导、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2009年3月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M ar..2009第8卷第1期J our nal of San m enx i a Po l yt echni c V01.8.N ol系部撷英霹辫黔”M”㈣聊啊婶唧w婴m、””””帮”Ⅻ4"Ⅻ”嘴即瞅猕瀚黪带弼渺麓”矾释勰惭释蹿滞碑嘲帮嗍姆黪帮嘲豫獬嘲器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时值我院蓍成立10周年暨建校63周年之际,本刊自2009年第1期起。
推出“系部撷英”栏目。
着力展现我奏院各系部之风采。
展示我院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
本期干口载“机电、电气工程憋曼苎缝釜纛懋竺冀,煮:辎蕊。
虢捂。
溉墙豁赫蕊赫撼巍龋粼泌溢漆戳涵酗燃醴麟醯蕊趟涵醢鬣斑螽螽淡罐辩氛讯x姝地瓠。
、蠢、。
;^槲蕞。
、秣m m麟屯““~川盟报。
瓣蠢汹虢是a;礤弑疑;南螭港i:l鹂滴S≤器醛;醢≤≤灞菇岛进酾;蹒盎豳妇鼬拯凇酷螽蛰黼醯叠涵蚓斑≤茜蠡滏舔;魏密懿蠹交簸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主导、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陈桂芳王凤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以机电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主导。
建立教学项目库,开发项目课程。
教学项目不能等同于工程项目,工程项目是零碎、无边界的工作任务,而教学项目是在工程项目的基础上。
结合现实情景因素,通过转化、开发来获得的系统、有边界的工作任务,能够普通使用和广泛可迁移。
关键词:岗位主导;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TH一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09)01-0113-04收稿日期:2008-07-20作者简介:陈桂芳(1965一),女,河南商丘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教学研究。
建构主义关于学生学习的含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I](P134-138)。
机电一体化实践报告
机电一体化实践报告一、引言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和电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机械设备与电子控制系统融合在一起,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机电一体化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以及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展望。
二、背景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解决传统机械生产方式带来的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
它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元件与机械结构紧密结合,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
机电一体化应用广泛,包括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医疗等领域。
三、实践内容1. 实践项目选择在机电一体化实践中,我选择了设计并制作一台自动化生产线的项目。
该生产线主要用于制造电子产品,并通过机械手臂和传感器实现自动化装配和质量检测。
2. 设计与制造过程首先,我进行了生产线的整体设计,包括工作站布局、传送带设计、机械手臂选择等。
然后,我根据设计图纸制作了所需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并进行了装配和调试工作。
最后,我编写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功能。
3. 实践成果通过机电一体化实践,我获得了以下成果:- 设计并制作了一台功能完善的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掌握了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
- 熟悉了编写控制程序的方法,能够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协调运作。
- 增强了对机械和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在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继续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几个主要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具备自学习、自适应和自主决策能力。
2. 网络化:机电一体化系统将与互联网和物联网融合,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 环保节能:机电一体化系统将注重节能减排,通过智能控制和优化设计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4. 人机协作:机电一体化系统将更加注重人机协作,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和人机合作机制,实现人与机器的无缝衔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优化实战化培养综合技术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优化实战化培养综合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涵盖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在当前社会对技术人才需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本科阶段教学方法,实现实战化培养综合技术人才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本科阶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技术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方法需要具备以下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战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需要不仅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应该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教学、实际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实战能力的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科技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真实工程项目,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
四、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为了增强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邀请业界专家,让他们分享真实的工程案例和技术经验,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或研究方向,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深入发展。
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活动。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报告导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更加早的适应好这个社会,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报告文章,仅供参考!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工作实习加深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认识,巩固了专业思想,激发了学习热情。
2.熟悉公司工作流程、专业涉及的工作要领。
为以后走上更好的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3.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了专业知识,锻炼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拓展了更广的知识和业务。
通过现场的工作实习和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深入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情况介绍:1.公司简介:岗位介绍:专案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
专案是台湾惯用名词,在国内专案相当于项目。
专案包括三层含义:(1)专案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2)在一定组织结构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3)任务是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和技术指标等要求。
对照IT企业的工作内容,基本都可以称之爲专案,因此对这些工作的管理,均可以采用专案管理的方法。
专案就是要完成的一个具体任务,一旦这个任务完成,这个专案的使命就完成了。
专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环境对专案的执行有一定的约束,例如考虑到和其他专案的相容,必须采用的技术和开发理念等等。
为了完成专案的任务,必须要组建一支团队,团队成员分工合作以完成各个分目标,进而实现总体目标。
专案对资源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人力资源的技术能力和数量要求,配备什麽样的设备和数量,完成专案目标需要多少费用,以及这些资金的分配情况等。
3.工作介绍:主要工作是协助公司完成后勤规划管理的项目。
主要分为(1)机械手配件统计管理;(2)机台定位环统计管理;(3)技术员用备品管理请购;(4)备品室进出管理。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扩大。
为满足市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设计原则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适应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市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市场的要求。
2. 突出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通过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4.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电一体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他们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具备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训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从事机电一体化工程实施和管理的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改进,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
4.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内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电一体化理论基础:包括机械基础知识、电气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机电一体化相关实验和项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新兴科学技术,其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机电一体化领域发展与繁荣的基础。
为满足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是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战略发展的重要工作。
要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转变传统的知识型理论教育模式,探索能够真正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此基础上,首先应重视改革教学组织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组织和课程安排,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贴近性,推进具有从业培训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其次,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引路作用,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紧凑性;第三,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性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今后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终身发展。
同时,要真正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应加强培养环境的建设。
教育部门应加大投资,加快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实践设施,在专业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智能工厂实验室等方面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同时,要拓宽学生学习方式,丰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实施课外辅导等教育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制度和文化完善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搭建和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环境,进一步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是推动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国家级战略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环境的构建,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机电类专业实施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机电类专业实施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1、机电类专业办学的主要问题从机电类专业近几年的发展进程来看,部分专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多次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总体来看,大多属于浅层次的协作与实践,对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很少。
1.1教学设备配置不合理目前,部分机电专业学校的机电配置在实际操作时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重点是职业院校所配备的教学设备较为单一,随着机电专业的不断发展,大多数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过程的实际需要,购买先进设备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部分学校为了节省成本便选择了不更新教学设备。
1.2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目前,机电专业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一些学校尽管聘请了高校研究生,但这些教研人员大多都是毕业后直接就进入了教育岗位,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企业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少确切把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无法切实贯彻机电操作的先进理念与鲜活案例。
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能力单一,尽管掌握多项教学技能,但却无法做到多技能的适时转换,无法有效实现企业经营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
2、实施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机电专业的重要意义随着高职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机电专业的实践与研究持续深化,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模式也越来越明确。
机电类专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为基本导向,走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学校与企业构建的深度融合长期合作机制对于机电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根本保障,也是机电类专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智能化盛行的今天,企业对于劳动者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机电类专业作为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重点专业,应在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开创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机电类专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3.1加快校企对接,打造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学模式职业院校应坚持产学研与校企合作相融合的新型教育观念,大力建设校企融合共享平台,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并开发适合本地区学校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创新型合作模式,要和企业、机电行业协同建造校企融合基地、学生创业中心以及定向教育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工程技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子、自动化等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的出现,既是对传统单一学科教育的突破,也是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回应。
一、培养目标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模式应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能力的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实习、项目等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和管理技能。
3.创新思维的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的创新培养,通过科研项目、创新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模式的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程设置的改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可以将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学科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让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应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2.实践环节的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环节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
可以设置实验课程、实习项目、工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和管理。
3.创新项目的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项目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可以开展科研项目、创新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科研和创新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的评估和改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和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可以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培养模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2023(5篇)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2023(5篇)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2023(5篇)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和经过的过程,正确认识实习对大学生的意义,对以后的就业和工作都会起到非常有利的推进作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2023,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2023(一)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制造和原理、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目前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
一、实习目的1.通过工作实习加深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认识,巩固了专业思想,激发了学习热情。
2.熟悉公司工作流程、专业涉及的工作要领。
为以后走上更好的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3.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了专业知识,锻炼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拓展了更广的知识和业务。
通过现场的工作实习和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深入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矗二、实习情况介绍1.公司简介:岗位介绍:专案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
专案是台湾惯用名词,在国内专案相当于项目。
专案包括三层含义:(1)专案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2)在一定组织结构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3)任务是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和技术指标等要求。
对照IT企业的工作内容,基本都可以称之爲专案,因此对这些工作的管理,均可以采用专案管理的方法。
专案就是要完成的一个具体任务,一旦这个任务完成,这个专案的使命就完成了。
高职机电+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全文)
高职机电+治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BXX:1671-489X(20XX)16-0066-031 信息化环境下“机电+治理”复合型人才备受企业青睐复合型人才顺应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随着产业经济进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正向产业链的高端进展,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系统中大量采纳CNC、DNC、机器人以及CD、CM、FMS、CPP等先进技术,云制造、绿色制造、敏捷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随之而来,企业要求员工具备综合应用机械、自动操纵、计算机等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运用ERP原理、MRP原理等建立起计算机治理系统,企业的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价值流等,都转变成各种信息流并入信息治理系统中。
与此同时,零缺陷治理、全面质量治理、六西格码治理等先进治理方法越来越多地得到企业重视和应用,JIT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CIMS生产方式等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治理的进展和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企业呈现出先进制造模式与先进治理模式交叉融合的局面,具备机电专业能力和企业治理能力的“机电+治理”(以下简称“机管”)复合型人才顺应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机管”复合型人才就业竞争力强随着现代生产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企业调研和毕业生毕业信息反馈,企业治理人员特别是生产治理人员大部分来自企业一线技术工人,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治理人员很难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很难将治理理念和方法落实到位;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有治理知识背景,并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就业竞争力强,进展潜力大。
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符合高职办学理念《GJ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指出,目前“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有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所谓复合型人才,其核心仍然是“人才”,而复合型人才与其他人才的本质区别在于“复合”二字。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及方案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11月28日.....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制与招生对象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540301学制:三年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行业背景分析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
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
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一方面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开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开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
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
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
为充分满足科技开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领导带着有关专业老师调研了一些大中型企业公司,还走访了一些很有开展前景的科研单位及兄弟职业学院,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开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
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
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局部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1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
光机电算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可行性
光机电算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可行性
詹亚歌;邢怀中
【期刊名称】《创新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4(12)2
【摘要】光机电算复合型一体化人才是指掌握光电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深度交叉结合而成的综合性高技术人才,是人才发展战略的核心。
本文概述了光机电算复合型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
建与实践可行性研究的总体思路(以东华大学为例),从思政教育培养体系构建对一体化人才培养引领和助推作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督导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多学科融合建设对于光机电算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总页数】4页(P620-623)
【作者】詹亚歌;邢怀中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线桥隧一体化”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基于\"一平台、二融合、三承接\"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为例3.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体化\"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拓展——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4.双元融合全程进阶——农村职高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5.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主要负责同志就《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增刊2008年12月 光学技术OPTICAL TECHN IQU EVol.34Suppl.Dec. 2008 文章编号:100221582(2008)S2*******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作实践Ξ萧泽新,黄美发,陈宁,莫秋云,刘惠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摘 要:据调研,社会急需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在“回归工程”和“大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人才市场的需求启迪出了培养规格,加上对人才培养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入,催生了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通过培养方案,建立起了培养模式的运作机制。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论文是教学改革成果的总结。
关键词: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运作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Study of comprehensive optomechatronic talent trainingstyle and the style operation practiceXI AO Ze2xin,H UANG Mei2fa,CHE N Ning,MO Qiu2yun,LI U Hui2juan (School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alents of optomechatronic are keen needed in our society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s.Under the guidance of “Returning of engineering”and“Universal Engineering”education concepts,talents culturing specification is enlightened,inno2 vational culturing style of comprehensive optomechatronic talents is catalyzed also because of the deeper cognition to the talents culturing objectivity.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culturing styl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culturing plan.The education reform has been proved relatively successful with more than two years practice.This article is a summing2up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fruits.K ey w ords:optomechatronic;comprehensive talent;training style;operation mechanism1 社会呼唤高校又快又好地培养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光学、机械、微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其他相关技术交叉与融合而构成的综合性高技术。
光机电一体化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
发展以光机电一体化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将对传统产业的全面优化升级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支撑、拉动和提升作用。
人才需求的情况表明,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这给高等教育提出了如何又快又好地培养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问题。
鉴于这一技术背景、社会背景及其发展趋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从2001年成立光机电一体化研究所起就着手培养光机电一体化硕士研究生,从2003年起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招收“光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的本科生。
我们从2006年起探索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该课题获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 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模式的探索与提炼源于对光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的内涵有较深层次的了解和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
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准工程:大通才、少精深;强综合,重能力”。
具体的内涵是:在“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光、机、电、算”宽厚的“大工程”背景上,淡化机械、电子、光学各专业界限,优化知识结构,培养适应性强、专业基础厚、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复合型的“大通才”;而“少精深”是为了对人才专业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含实践环节)与知识技能体系。
主要通过光、机、电、算少量针对专业能力培养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实践性强的设计类课程进行深入精讲、精练,达到工业应用层面的深度。
“大通才+少精深”使之“宽”中有“专”,“广”中有“深”。
模式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大通才”强调工程综合能力;而“少精深”侧重工程专业能力,以增强其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3 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3.1 以需求为导向,界定人才培养规格通过走访调研和对贵阳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需求为导向,界定光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规格是:具有较广博光机电一体化相关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具备某一专业领域较为精深专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毕业生可在企业、研究所、高校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设计、制造以及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
3.2 人才培养模式运作保障体系———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我校光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确定了为泛珠三角经济圈、环北部湾经济圈以及西部广大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而培养713Ξ收稿日期:2008210218 E2m ail:gjd@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作者简介:萧泽新(19432),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学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的研究。
复合型人才的宗旨,努力践行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培养方案为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本专业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光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除了传统的机械电子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外,必需完成“应用光学”等光学技术基础课,以实现在机电结合基础上的扩展为光、机、电三个领域主干课程的有机整合,力求:留精华,去重复,实现机电、光电、光机电“边缘”创新与“磨合”,实现“大通才”的专业基础培养。
在掌握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后,强化光、机、电综合设计和某专门化领域设计能力的提升。
为此,开设了重要的相关课程,如《工程光学设计》、《光电精密仪器设计》和《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在培养目标中“大通才”的通才教育基础上,达到“少精深”的目标,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技术能力较高的要求,使学生具有光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设备的测试与控制、设备的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对“大通才,少精深”的具体体现如表1所示。
表1 培养方案中相关的层次联系专业领域“大通才”培养“少精深”培养光《应用光学》等,培养光学初步设计能力《工程光学设计》和《工程光学CAD实训》,培养光学设计能力机《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光电精密仪器设计》等精密机械CAD设计能力的培养电模电、数电和控制类课程基于单片机的电路设计及实训 “强综合、重能力”方面,通过光机、光电、机电类课程的开设,加强光、机、电三个专业领域的综合培养。
并通过开设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
综上所述,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运作,对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起保障作用,具体体现见表2。
表2 培养方案的内容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表通才课程(大通才)基础必修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B、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应用光学;限选课:计算机控制技术、光电传感与测量技术;任选课:系统建模与仿真、光电成像、激光技术、光电子器件与技术、红外技术专才课程(少精深)限选课:工程光学设计;任选:激光加工与精密加工强综合限选课:光电精密仪器设计、机电液一体化;任选课:智能机器人、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微机电系统重能力实验,实践教学环节4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举措4.1 特色教材建设———以满足培养模式运作之急需加强教材建设是落实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学内容整合、知识重组均反映并落实到教材建设上。
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所用的教材的质量有相当大的关系。
为此,我们一方面尽量选用国内名牌大学的经典教材,双语教学教材则选用国外较好的原文教材;另一方面抓教材建设。
课题组成员编写出版了《工程光学设计(第2版)》(2008.3)、《现代光电仪器共性技术与系统集成》(2008.6)、《金工实习教材(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12);这三本教材集中体现了“务实”和“创新”两个鲜明的特色;书中实例大部分出自作者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实践,从而增强了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2 进一步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力度,提升多媒体教学的档次和水平课题组制作完成了《应用光学》、《工程光学设计》、《工程光学CAD实训》、《液压与气压传动》和《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等5部多媒体课件,其中《液压与气压传动》于2006年获广西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大赛3等奖。
萧泽新主持研发的“自动正置金相显微镜”,获得2007年梧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该成果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构建了“工程材料显微分析多媒体互动实验教学平台”,由自动正置金相显微镜(教师用机)、中级正置金相显微镜(学生用机)、自动调焦与图像采集处理软件和实时互动教学软件等组成。
利用该互动平台已开设出《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与钢的热处理组织观察与分析》等4个实验,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贯穿其间,充分地调动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
该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的研发成功,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多媒体教学的档次和水平,而且在广西高校开创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自主构建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的先河。
4.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设立创新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光机电一体化综合应用能力光机电一体化是集成了多门学科前沿的高新技术,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尤为重要。
课题组修改和制定了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新增开设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如:《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光机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和《光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等大型综合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