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宇,浅谈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偏误

合集下载

留学生在汉语使用中常见的偏误分析

留学生在汉语使用中常见的偏误分析
留学生在汉语使用中常见的偏误分析
刘海峰
(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 ・ 曲阜
摘 要
2 7 3 1 6 5 )
对外汉语写作教 学是对外汉语教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相对于听、 说、 读 的教学, 写作教 学的发展 明显落后于其
汉 语使 用 错误 不 规 范 文献 标 识码 : A 致 语 意表 达 不 清 。 如 : ( 1 ) 爷 爷 在 学 校 门 口已经 等我 了。 ( 2 ) 这把钥匙应该我的是。( 3 ) 金青 岛很长时间住在。 以上 三 个 例 子 都犯 了语 序 混 乱 的错 误 , 在 第 一 个表 示 时 间的状语应该放在表示地点的状语之前, 应改为“ 爷爷已经在 学校门 口等我 了” 。第二、 三 出现的语序偏误则多是受母语语 序的负迁移影响, 韩语的基本语序是“ 主宾谓” , 所 以韩国学生 常常会根据母语的习惯来造句 。动词在汉语句子 中具有特殊 的地 位 , 可谓 是 “ 牵 一 发 而 动全 身” 。 能否 正 确使 用 动词 是 对 外汉语教与学 中的一大难题 。在留学生所写的句子中我们经 常 会 发现 动 词 使 用 错误 的句 子 。 如: ( 1 ) 年 纪轻 轻 的 我 , 一 点也


没有对学习感到兴趣 。可改为: 年纪轻轻的我 , 对学 习一点也 不感 兴 趣 。 ( 2 ) 因为 他 没 有 经过 面 试 , 所 以会 感觉 有 点紧 张 。 可 改为 : 因为 他 没 有经 历 过 面 试 , 所 以会 感觉 有 点 紧张 。 以上是一个 留学生的一篇习作 中出现的动 词偏误 问题 , 其他 留学生文章 中的类似的动词使用不当问题还有很多。可 见动 词 的 教 学应 细 致 而 到位 。 汉语 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量词, 且数量众多, 如: 个、 条、 张、 台、 把、 辆等等 , 面对不同的事物 , 如何正确选 用恰当的量词是 留学生汉语学 习的一大难 点。对于 留学生来说却十分不易 , 经 常 出现 量 词使 用 错 误 。 如: ( 1 ) 一 个个 绿 油 油 的小 草 , 在 和 煦 春 风和 温 暖 阳 光 的 关怀 下 , 正茁 壮 的成 长 。应 改 为 : 一棵 棵 绿 油油的小草 , 在和煦春风和温暖阳光的关怀下, 正茁壮的成长。 ( 2 ) 杨 老 师今 天 去 商 场 给 学 生们 买 了三 把 台灯 。 应 改为 : 杨 老 师今天去商场给学生们买 了三盏台灯 。 以上两例都是留学生写作中出现 的量词运用错误,由于 量词数量繁多, 识记较难 , 所 以在 留学生的写作中经常会出现 量词使用的错误。 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未能引起师生们足够的重视, 教师也较少在这方面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但留学生的习作 中却会经常 出现修辞失当现象。如: ( 1 ) 金彩姬非常坚固, 在 失败 三 次后 终 于 取 得 了 成功 。( 2 ) 当我 们 爬 到长 城 上 时 , 我禁 不 住 大 声 叫起 来 : “ 太过分了” 。 ( 1 ) 中“ 坚固” 是形容结合紧密, 不易破坏; 而形容人的毅 力、 意 志应 该用 “ 坚强” 。( 2 ) 中“ 过分” 的意 思 是 说话 、 做 事超 过 一 定 的程 度 或 限度 。 学 生本 来 想 表 达 的 是 ,登 上长 城 之 后 心 中激动, 抒发心中的感叹 , 却误用 了过分。 总之,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作为一种第二语言写作教学, 这 决定了它与母语写作的差别 , 决定了留学生习作 中的错误相对 于 中国学生来说 , 显得更多, 而且是多样的, 原因也五花八 门。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会出现一些习得偏误。

本文将分析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常见的偏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能出现的偏误是对成语的字面意思理解偏差。

因为汉语成语往往是由多个汉字组成的固定搭配,其中每个字的意思和拼音可能与整个成语的意思相去甚远。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留学生可能会认为它的意思是“失去的羊补上了牢”而不是“为了防止更大的损失而补救已经发生的损失”。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阅读成语的相关故事或者例子,了解成语的实际用法和意义。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能会出现的偏误是无法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留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无法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误解成语的真正意义。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留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劳动和创造的精神,仅仅将其解读为“等待机遇到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多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与中国人交流和互动来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能会出现的偏误是语用错误。

成语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中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含义,留学生可能会将成语应用在不适合的语境中,造成语言交流的困扰。

在正式的场合中使用粗俗或者幽默的成语,会给人留下不礼貌或者不成熟的印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多进行语言实践和书面练习,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成语的使用方式和含义。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能会出现的偏误是语言习得的困难。

汉语成语的词汇和结构与其他语言有很大的差异,留学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练习来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练习,多参加语言交流和讨论,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习得偏误。

要解决这些偏误,留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和例子来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进行语言实践和书面练习来掌握成语的语用方式和含义,以及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练习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教育文档资料.docx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教育文档资料.docx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对外汉语教学在中高级阶段惯用语往往会成为学习的重点,因为惯用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掌握及熟练运用惯用语是衡量留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

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都会碰到惯用语。

比如说课堂提问时,老师常开玩笑说学生们在下面都像“霜打的茄子”。

HSK考试中,会给定惯用语,让学生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惯用语语义的隐蔽性以及结构的复杂性,使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中会出现大量的偏误,并且偏误的类型比较多。

本文是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中搜集到的近400条偏误语料出发,对惯用语的语义、句法和语用进行了仔细考察,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对策。

一、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语义偏误分析惯用语中蕴含丰富的历史积淀、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其整体含义并不仅是语言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蕴含了丰富的抽象意义。

尤其是对外国人来说,文化背景的差异,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惯用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对留学生使用惯用语因语义造成的偏误分析如下:1、将字面意义当做实际意义惯用语的意义并不是构成惯用语的各个成分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大都是它的语源意义,组合成为惯用语,字面意义往往不起什么作用,抽象的虚指、遍指或泛指才是它的实际意义。

大多数惯用语主要通过比喻、夸张和借代等修辞手段体现出实际意义,而这种实际意义往往与虚指意义相差甚远。

但没有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如没有接受过惯用语教学,就很难将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联系起来,使用时也往往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

1)在我们国家,很多人都喜欢三天打鱼,两天上网的工作。

2)这鸡肉真硬啊,真是铁公鸡。

在例1)中学生表示很多人都喜欢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休息的时候好好娱乐和休息。

但是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理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用来比喻做事不能坚持、持久的比喻意义。

在2)中,学生想表达的是鸡肉很硬,吃起来费劲,但是不理解“铁公鸡”是用来比喻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09级二班王苗苗一,语料来源(以下句子来自一位韩国留学生,中级汉语水平,这些句子是该留学生在做HSK五级模拟题的作文题时出现的)1,“太”VS“很”(1)别人对我说:“你的准备已经太好了。

(不用再复习了)”(2)这家健身房费用不贵,还有运动环境也太好,所以年轻人去这个地方锻炼自己的身体。

(3)你买的这件衣服太好,我很喜欢。

2,“不能”(1)我觉得自己没有担心,没有紧张,但是现在我不能睡觉了。

(2)(别人对我说:“你的准备已经太好了。

”)可是,我不能停止,一直准备。

(3)你的声音太小了,我不能听见。

二:鉴别偏误由以上句子看出是有规律的偏误第一组,“太”的用法都是不正确的,应用作“很”。

你的准备已经很好了;运动环境也很好。

这件衣服太好了,或者是这件衣服很好,我很喜欢。

第二组,“不能”用的不准确,“没有”和“不”的用法不准确,应为“不担心,不紧张,但是现在我睡不着觉了”,“不能停止”改为“没有停止”“不能听见”改为“听不见”。

三:偏误分类第一组属于词汇方面的偏误,没有正确掌握“太”的用法,“很”的用法,以及“太”和“很”在语用上的区别。

第二组的(2)也属于词汇方面的偏误,没有掌握“没有”和“不”表示否定时的区别。

而第二组中的(1)(3)则属于语法方面的偏误。

同时,这两组偏误也属于语内偏误,由于学习者对“太”和“不能”的用法不全面,才产生这种偏误的。

四:解释偏误的原因这两组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fion)或者过度泛化。

第一组,可以看出该生没有掌握好“太”和“很”的区别。

属于副词“太”的多度泛化。

“太”和“很”都是副词,在程度上,“太”比“很”更深一些。

“太”表示程度高是“过分”的意思,即这种程度高已经超高常规标准或程度,超过适当的承受限度,难于接受。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汉字作为中文的核心部分,是留学生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之一。

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独特性,留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偏误。

本文将对留学生汉字书写中的偏误进行分析。

认识到汉字的复杂性是理解留学生偏误的第一步。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结构。

对于非汉字母语族的学生来说,学习汉字就像是学习一种全新的“图案语言”,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观察来熟悉和理解每个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则。

留学生在学习和书写汉字时,经常会出现结构不准确、笔画顺序混乱等方面的偏误。

语言背景的差异是导致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的书写和语音并不完全对应,对于非汉字母语族的学生来说,学习和书写汉字就像是学习两种不同的能力。

在西方国家,英语的字母表有大小写之分,而在汉字中,字形是固定的,没有大小写之分。

这就导致了一些留学生在书写汉字时会错误地使用大写或小写的形式,或者在一些字形上出现差异。

文化背景的不同也是引发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原因之一。

汉字有着丰富的象征和文化内涵,很多汉字的形状和意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于非中国文化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内涵和文化背景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学生可能会将一些字形中的一些细节或相似的字形混淆,在书写中产生错误。

一些常用的汉字和词组在语义上留学生也会产生混淆,导致书写时产生错误。

学习方法和态度是解决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重要因素。

在学习汉字时,留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反复巩固。

随着练习的深入,他们应该能够渐渐熟悉每个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则,减少错误的发生。

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成功学习汉字的关键。

学生应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向教师请教和讨论,对于书写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

留学生在学习和书写汉字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偏误。

这些偏误的产生主要源于汉字的复杂性、语言背景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知识。

由于汉字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偏误。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他们的汉语水平和交流能力,也反映了汉字学习的难度和挑战。

本文将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语音转写造成的偏误许多外国留学生的母语与汉语完全不同,他们在学习汉字时会受到自己母语语音体系的影响。

一些外国留学生将自己的母语语音转写成汉字,导致汉字的发音和书写与汉语实际语音不符。

“珍惜”可能被误写成“真西”、“正吃”可能被误写成“政吃”。

2.缺乏汉字笔顺知识汉字的书写顺序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汉字的结构和形态。

许多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字笔顺教育,导致他们在书写汉字时无法掌握正确的笔顺,出现笔画顺序颠倒或者错位的现象。

3.语义误解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很容易产生语义误解,将汉字的意思和自己母语的字面意思进行对应,造成偏误。

“激动”可能被误解为“激热”、“滑稽”可能被误解为“滑鸡”。

二、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解决方法1.加强汉字笔顺教育为了解决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教育机构需要加强对汉字笔顺的教育,使外国留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每个汉字的书写顺序。

可以通过示范写、比划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帮助外国留学生牢固掌握汉字的正确笔顺。

2.语音和语义的结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语音转写和语义对照的方式,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通过将汉字的发音和实际语音进行对照,帮助外国留学生正确理解和书写汉字。

3.注重语言和文化的交融教育机构还应该注重外国留学生对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综合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日常生活,避免在学习汉字时出现语义误解和偏误。

三、总结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汉字是一个非常特殊和复杂的文字系统。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已成为全球文化、经济和教育中心。

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中文,并决定留在中国进行长期研究。

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可能会遇到许多挑战,包括汉字偏误。

本论文旨在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可能出现的偏误,并提供相关建议。

1. 误用近义词和同音字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汉字的复杂性和相似性是一个挑战。

当他们学习新字时,通常会将类似或相似的汉字混淆。

例如,外国留学生可能会混淆“着”和“著”、“带”和“怠”等等。

就连学习汉字较早的学生也会出现这种错误。

解决方法:建议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应多加警惕,刻意加强对错误汉字的区别学习,以避免词意混淆。

2. 忽略不同汉字的笔画结构每个汉字的笔画结构都不尽相同,但对外国留学生来说,这并不常常被注意到。

学生有时会忽略汉字的细节,从而在书写时创造出新的汉字。

例如,当学生试图写“车”时,他们可能会在上部写一个“十”的符号,而忘记写“日”字在下部,从而写成了“十车”。

解决方法:鼓励外国留学生注意汉字的笔画结构,在学习新字时预留一些时间,努力描述汉字的组成部分,查看并修正偏误。

3. 欠缺汉字的上下文语法汉字的使用不限于单词,而是整个句子。

外国留学生通常要花时间学习汉字的语法结构以及不同的用法,否则就可能导致汉字的误用。

例如,学生可能会将“激动”错写为“激通”或“激好”,或者将“菜市场”错写为“菜市集”。

解决方法:建议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新字时学习其正确用法,在片语、句子以及段落的上下文中查看和运用语法结构。

4. 无法正确定位汉字在汉字词组中的地位在每个汉字词组中,每个字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如名词、形容词、动词等。

如果外国留学生没有正确确定每个字在词组中的特定位置,则会导致汉字的错误使用。

例如,“电视剧场”可能会误写为“电视场剧”或“剧场电视”。

解决方法:建议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新词组时专注于汉字在其中的作用,正确理解每个汉字的词性及其对整个词组的影响。

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分析

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分析

一、引言
一、引言
副词是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类,它们通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 副词,表达程度、时间、方式等含义。然而,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掌握汉语副 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在使用副词时常常出现各种偏误,影响了语言表 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偏误分析
1、副词使用不当
1、副词使用不当
3、替换偏误:这类偏误主要是指学生在表达时将某些成分错误地替 换为其他成分,导致句子不符合汉语表达规范
3、教师指导:对于韩国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教师应当及时给予 指导和纠正。可以采用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交际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找出偏 误的根源,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错误。
3、替换偏误:这类偏误主要是指学生在表达时将某些成分错误地替 换为其他成分,导致句子不符合汉语表达规范
谢谢观看
韩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副词时,往往会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例如,他们可 能会将“非常”和“很”混淆,或者将“有点”和“比较”等同起来。此外,还 有许多留学生过分依赖一些高频副词,如“也”、“然后”等,导致语言表达不 够准确。
2、重复使用副词
2、重复使用副词
另一种常见的偏误是重复使用副词。许多韩国留学生在使用副词时,会不自 觉地重复同一个副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这在汉语中是不被允许的。例如,“他 非常非常喜欢这个礼物”这句话中,“非常”就被重复使用了两次,这是不正确 的。
4、教材选择:选择适合韩国留学生的汉语教材非常重要。应当选择权威机构 的、针对外国学生的专用教材,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中韩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韩国学生选择学习汉语。然而, 在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他们常常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在副词的学习 方面。本次演示将围绕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 案。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摘要】随着留学生人数增加,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本文分析了汉语成语的特点与习得困难,探讨了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存在的偏误及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策略,包括增加语境学习、加强交际能力培养等措施。

通过实证研究案例的分析,探讨了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的解决对策,并提出了提高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效果的建议。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解决偏误有助于提高汉语水平,增进跨文化交流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水平、重要性、特点、困难、原因、改进、策略、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解决对策、提高效果、建议1. 引言1.1 留学生汉语水平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成语习得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大部分留学生在掌握基础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往往会遇到成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的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留学生在运用成语时常常出现习得偏误,导致表达不准确甚至误解他人意图。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留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也影响了他们与中国人的交流和理解。

分析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现状,特别是成语习得方面的问题,对于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和运用汉语成语,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们在成语习得过程中存在的偏误,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通过进一步研究实证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留学生的成语习得问题,为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1.2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的重要性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成语作为汉语的独特表达方式之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之一。

在中国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成语的使用频率极高,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象征意义。

留学生掌握和运用成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功底,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中国文化。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

学习汉语是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汉字是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之一。

由于汉字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误。

本文将对外国留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常见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常出现以下几种偏误:1. 混淆同音字和同形字:汉字的发音和形状往往不同,但在外国留学生的学习中,由于母语的影响,他们往往容易混淆同音字和同形字。

“青”和“情”、“心”和“忍”等。

这种偏误会导致他们在写字和阅读时出现错误。

2. 错误的笔顺和笔画:汉字的书写有严格的笔顺和笔画要求,但外国留学生由于缺乏对这些规则的了解,常常出现错误的笔顺和笔画。

他们可能会把“氵”写成“⼦”、“⼦”写成“⼦”等。

3. 忽略部首和偏旁:汉字的构成往往与部首和偏旁密切相关,但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忽略了部首和偏旁的作用,导致他们无法准确理解和识记汉字。

4. 语义歧义:由于外国留学生对汉字的语义理解常常不够准确,他们在阅读和书写时常会出现语义歧义,导致错误理解和应用汉字。

1. 通过多听、多读、多练习,加深对同音字和同形字的理解,同时可以通过音、形、义结合的方式来记忆和区分这些字,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

2. 在教学中注重对汉字的笔顺和笔画的讲解和示范,同时引导学生多写、多练习,加强对笔顺和笔画的记忆和应用,帮助外国留学生正确书写汉字。

3. 引导外国留学生重视部首和偏旁的作用,多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汉字的结构和构造。

通过以上解决方法,相信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克服偏误,提高汉字识字水平,为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偏误,但只要我们引导他们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加强实践和练习,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偏误,最终掌握好汉字,提高学习水平。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导言: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学习汉语。

汉语的成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也是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

在学习汉语成语的过程中,留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

这些偏误源于对成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将母语语法结构直接套用到汉语成语上,导致了成语使用的不准确和误解。

本文将从语言学视角分析留学生在汉语成语习得中的偏误现象,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一、语言深层结构差异导致的偏误一、成语意义的误解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时,由于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往往会出现对成语意义的误解。

“画蛇添足”是一个常用成语,表示做多余的事情,但是有些学生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是“画蛇,又加上了足”,认为是做了正确的事情。

这种误解源于对成语的字面意思看待,没有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

为了解决这种偏误,留学生应该多与母语人士交流,多阅读汉语经典文学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真正意义。

二、成语搭配的误用由于母语和汉语之间的语法结构不同,留学生也会出现成语搭配的误用。

“不可思议”这个词在英语里表示“惊人的”、“难以置信的”,但是当留学生将其直译为“unbelievable”时,却与汉语成语“难以置信”有一定的区别。

这就是典型的语法结构差异导致的偏误。

要解决这个问题,留学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多接触汉语语境,提高对汉语成语的搭配用法的敏感度。

二、对比分析及改进建议一、对比分析以上述例子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的过程中,会受语言深层结构差异的影响,出现成语意义的误解和成语搭配的误用。

这是因为母语与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导致了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成语的时候产生偏误。

二、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提高汉语成语敏感度。

留学生应该通过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接触汉语成语的用法,提高对成语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2. 深入了解汉语文化。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的问题。

在介绍了留学生汉语学习和汉语成语在其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了汉语成语习得的难点,探讨了偏误的原因,列举了常见案例,并分析了影响因素。

最后提出了解决方法。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汉语成语学习的重要性,给出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对汉语成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提升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难点、原因、案例、影响、解决方法、加强学习、注意事项、研究方向1. 引言1.1 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在留学生汉语学习中,汉语成语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汉语成语作为中国特有的语言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是了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掌握汉语成语不仅可以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还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提升语言能力、融入社会生活、了解文化传统和拓展职业机会等。

在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重视汉语成语的学习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的深入探讨也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发展和提高。

1.2 汉语成语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汉语成语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通过学习成语,留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词组,掌握成语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与中国人交流时,使用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地地道,让对方感受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成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通过学习成语,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着一个或多个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处世哲学等,可以启发留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成语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留学生在使用成语上常常会出现各种偏误,本文将进行分析。

一、直译思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常常会产生直译思维,即将母语的用法、句式、语法以及惯用表达方式运用到目标语言当中。

例如,成语“一鸣惊人”,直译为“make astartling sound”,显然这种直译的方式在语义上已经离原意相差甚远。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直译思维所带来的影响,学生需要对目标语言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要通过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去理解其表达方式以及用法。

二、语感不同成语是汉语的特有表达方式,有许多成语和外国语之间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语感。

例如,“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这个成语在汉语中表达的意思是,做事情还是要把现实中能够掌控的事情做好,不要贪求其他的不确定的东西。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外国人来说,他们无法理解这种抽象的概念,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在他们的母语中根本就不存在。

因此,要想学好成语,就需要对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三、形式割裂在汉语成语中,有很多成语应当根据成语的内涵要求搭配特定的格式或者语言表达方式去使用,而留学生很容易出现形式与内涵割裂的现象。

例如,在使用“天下太平”的时候,有的留学生会直接成“下落不明”,这显然是错误的用法。

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天下太平,人心才能安定下来”,这种搭配方式不仅表达了成语内存的意义,也体现了汉语语言的优美性和独特性。

综合而言,留学生在汉语成语的习得过程中,需要不断练习,加深对汉语语言的理解和对于成语背后文化内涵的分析。

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感和语言能力,逐渐适应汉语成语的表达方式,才能在汉语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与发展。

汉语成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肯定会出现一些误解和偏误,本文将对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字面意思理解偏误汉语成语的意思,往往不能直接从成语的字面意思中得出,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然而,很多留学生无法完全抓住汉语成语的意思细节,就会出现字面意思理解偏误。

例如,“步步高升”这个成语,本意是“一步步往上爬”,表示事业或生活越来越顺利。

但是,有些留学生只看到“高升”这两个词,就误解成是“上升”、“往上爬”的意思,并没有抓住成语的完整含义。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引发的偏误汉语成语的形成和演变,与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紧密相关,因此,其意义和内涵也与中华文化紧密关联。

然而,许多留学生来自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明显的国家,他们对于中国的语言与文化尚未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容易产生理解偏差。

例如,“饮鸩止渴”这个成语,本意是“为了解渴而喝下毒药,结果反而丧命”,但有些留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便会误解成“喝下毒药会解渴”,这严重违背了成语的本意。

三、成语习得缺乏上下文语境成语的使用往往与上下文语境密切相关,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因此,缺乏上下文语境的成语学习可能会导致理解的偏误和误解。

例如,在“以和为贵”的语境下,这个成语表达的意思是“通过和解、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是最好的选择”,而在“以硬为尊”的语境下,该成语的意思则是“强者为尊,以强硬的方式制约他人”。

因此,在成语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应加强对上下文语境的了解,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四、语言表达差异带来的偏误汉语成语的表达方式往往与外国语言存在差异,例如构词、形式、结构等方面。

这些差异会导致理解偏误和词汇误用。

例如,“家喻户晓”这个成语中,“户”字的意思是“人家、世家”,而在英文单词“family”或“household”的意思中,并没有这种语言结构的设计。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误。

本文将分析几种常见的偏误,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外国留学生常常将汉字的笔画顺序弄错。

汉字的笔画顺序对于正确书写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外国留学生可能会习惯以自己国家的书写习惯来书写汉字,比如由上到下或者由右到左。

这种习惯会导致汉字的结构和形状出现问题,影响读者的理解。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给予外国留学生一定的训练,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汉字书写习惯。

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字时常常会出现音近字的混淆。

由于汉语拼音的音节系统相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他们往往很难区分那些拼音相似的汉字。

“舅”和“咎”、“犬”和“劝”在发音上非常接近,外国留学生容易混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鼓励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拼音的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力训练来提高对汉字发音的敏感度。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常常将汉字的意思理解错误。

由于汉字的多义性,一个字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意思,这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果”可以表示水果,也可以表示结果。

外国留学生容易将一个字的意思简单地理解为它在母语中的对应词义,而忽视了汉字的语境。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给予外国留学生更多的语境来帮助他们理解汉字的真正含义,例如提供一些相关的词组或者句子来帮助他们理解汉字的用法。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书写错误。

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外国留学生往往在书写时容易出现错别字。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汉字的结构和笔画不熟悉,或者是由于拼音输入法的自动纠错功能导致了他们对汉字书写的依赖。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注重练习和纠正错误来提高写字的准确性,同时鼓励外国留学生多参与书法和绘画活动,提高对汉字结构的理解。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偏误。

这些偏误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笔画顺序的错误、音近字的混淆、意思的错误理解以及书写错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提高对汉字发音的敏感度、通过语境帮助理解汉字的含义以及注重练习和纠正错误。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

由1.教案由老师准备。

2.作业由学生做。

3.你们由我请吃饭。

4.做饭由姐姐处负责。

5.国家的大事儿由总统处理。

6.公司的生产由经理带头管理。

7.养孩子由父母处负责。

8.买单由大家付钱。

并1.做作业我有无奈的选择并现在我的汉语水平较高。

2.我每天看电视并是一个好办法放松。

3.谁都不会预知未来并我觉得是最好谁都没有这么能力。

4.今年的留学生都要考HSK 试并我期待着他们都考好。

5.蔬菜对我们的身体好极了并给身体很多营养。

6.如果你去外国该入乡随俗并让自己快快地适应。

非。

不可Inevitability, Necessity1.如果我没有钱非付不起学费不可。

2.要获得奖学金非认真地学习不可。

3.每次他迟到了,这次他非失业不可。

4.要买那么贵的东西非有很多钱不可。

Determination, Wish1.她听说我今年失恋了非去我那儿安慰我不可。

2.我去中国留学非认真地学习汉语不可。

3.他的手机被偷走了所以他非把小偷抓住不可。

4.林娜非嫁给她的男朋友不可。

不得了1.不得了了,地震使得大多日本人死了。

2.去外国旅游你应该有保险,要不,出什么祸也没有保险可不得了了。

3.不得了了,一个大火把我的邻居的家烧了。

4.有癌症的小孩子一天比一天多,可不得了了。

或。

或1.在课堂里学生的个子或高或低。

2.学习一个外语时很自然遇到或多或少问题。

3.我的同屋的东西或前或后放在我的床下。

4.不用说世界上的地方都有问题,或大或小。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华文。

汉语成语是汉语中独特而丰富的一部分,但对于留学生来说,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他们在学习和运用汉语成语时往往存在一些偏误。

本文将就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中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字面理解错误许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往往将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义混淆。

比如“井底之蛙”,直译过来是指井底的青蛙,但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指见识狭隘的人。

许多留学生会错误地理解成这个人在井底,而没有理解其寓意。

这种字面理解错误造成了他们在使用成语时的不当使用和误解。

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强调汉语成语的实际意义,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

可以通过教学材料、语境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避免他们陷入字面意思的误区。

二、误解成语的来源和历史背景汉语成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古代的故事或典故。

许多留学生对汉语成语的来源和历史背景了解不深,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准确理解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天下》的一个故事,意思是指做多余的事情,但是很多留学生并不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造成了误用和误解。

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介绍汉语成语的来源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故事和起源,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典籍和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三、语境不当使用成语在学习汉语成语的过程中,许多留学生经常不注意成语的语境使用,容易造成成语的不当使用。

一方面,他们可能会在不恰当的语境下使用成语,导致了误解和混淆。

他们可能会选择不适当的成语来表达某种含义,造成了语言不通顺或不自然的情况。

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成语的语境使用,让学生了解成语的适当使用场景和语境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和练习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正确使用成语,加深他们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四、缺乏实际运用和实践汉语成语是词汇的一种,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它们。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汉语成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学习汉语,并涌现出了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留学生汉语爱好者。

然而,由于汉语成语的特点和语言环境的不同,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误。

本文将就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中常见的几种偏误进行分析。

一、音形意混淆汉语成语的意义往往与成语的音形有关,而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时,常常会因为音形相似而混淆其意义。

例如“满载而归”、“满腹经纶”、“满城风雨”等成语,由于音形上的相似,留学生很容易将其混淆,误以为它们的意义相同。

另外,一些汉字自带的义项也容易让留学生混淆,如“快马加鞭”和“马不停蹄”,其实前者是形容加速,后者是形容不停的迅速行动,但因为都含有“马”字,留学生容易将其混淆。

二、语用不当汉语成语不仅仅是词汇,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用特点。

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成语时,常常会出现语用不当的情况。

例如,留学生常常会将成语当做普通词汇使用,而忽略了其特殊的语境和用法。

另外,留学生由于语言母语不同,对成语的用法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容易出现错误的表达情况。

汉语成语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情况,进行变通和运用。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往往将其当做死板的词汇来使用,无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导致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例如,“黄鹤楼”应该是用于表示文学艺术的高峰,但留学生却将其用于表示一个餐厅名字。

四、混淆成语汉语成语的数量极其庞大,而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时,常常会将不同的成语混淆在一起,造成语义混乱。

例如,“半斤八两”和“八两半斤”虽然都是用于表示两者相等或相似,但是前者更多用于贬义,表示两者都不值得推崇,后者则多用于中性或褒义。

综上所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需要注意音形意的正确区分,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语用特点,灵活进行运用。

同时,需要有意识地纠正自己在学习中的偏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经常会出现语义理解不准确的偏误。

汉语成语的语义常常和字面意思相差甚远,“画蛇添足”并不是指真的在画蛇的时候还要给它加上脚,而是形容做一件多余的事情。

留学生可能会被字面意思所迷惑,而产生误解。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留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成语的来源、故事或者背后的寓意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通过讲解成语的来历和使用场景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

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成语时常常会出现语境不当的偏误。

汉语成语的使用受限于特定的语境和情景,如果留学生不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很容易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不当的使用。

成语“力挽狂澜”常常用来形容在危急时刻挽救危局,但是如果留学生将其用于其他情境中,便会产生语境不当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者实际应用来讲解成语的使用场景,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适用情景。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有时还会出现音近形远的偏误。

由于汉语中拼音和汉字的对应关系较为复杂,留学生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很容易将音近的成语混淆。

“狐假虎威”和“狐假之名”在发音上有较大的相似性,而留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将两者混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通过语音教学或者多重复练习的方式帮助留学生加强对成语的掌握,提高应对类似情况的能力。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容易出现语义理解不准确、语境不当、成语用法错误和音近形远的偏误。

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汉语成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成语的来历和使用场景、案例分析和多次操练等方式,让留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汉语成语,从而提高汉语的应用能力。

留学生自己也要多加练习和积累,多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汉语成语,才能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留学生在汉语成语的学习中能够突破自身的语言障碍,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中。

【20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成绩:
教师签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课程论文
学院名称:文学院
姓名:荆宇
学号:104754110161 学习方式:全日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论文题目:浅谈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偏误课程名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
任课教师:马慧玲
完成日期: 2011年2月17号
河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浅谈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外国留学生闹笑话说一些让我们啼笑皆非的语句。

当然汉语是博大精深的,对于这些把汉语当做第二外语来学的留学生来说犯这些错误是情有可原的。

虽然我没有实际教学汉语的经验,但是从电视上或者也听说过一些相关例子。

作为我们这些学习对外汉语的学生来说从平常生活中收集相关事例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参考了许多优秀的论文和课堂学习,再结合生活中一些小例子让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常见的汉语表达错误
1、因为有误会她不要交钱。

2、没办法了,你只好一定要去补考。

3、妈妈生病住院了,集中精力起来真不容易。

4、幸亏你快回来,要是你晚回来寝室就不给你开门。

朱德熙认为留学生所含的大多汉语学习的偏误属于杂糅,又叫结构纠缠、结构混乱,这是第一语言习得中常在的语病。

杂糅是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是两种结构都用了。

杂糅偏误是一种语法形式上的偏误类型,杂糅主要有语序错误、词语残缺、词语误加、词语混用、句式杂糅五大类。

以上我列举了几个常见的问题。

例1中和“因为”搭配的“所以”没有出现导致整个句子讲不通。

汉语中关联词是成对出现的,因为必会有所以和它搭配,否则就是一个病句。

例2中“你只好一定要补考”同样有两种改法,你只好补考或者你一定要补考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可是将两种句式合在一起用就是不伦不类了。

当然还有一些句型,句式表面上看起来语义差别不大,其实只是语义中心不同。

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人应选择合适的句式,对一类句子的区别选择,是偏误重点。

如例3中语义中心是不同的,所强调的重点是有区别的。

这些偏误只有在上下文的情况下才出现,也应该是写作课上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要适应语境条件。

而例4就很明显是语序错误。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
1.母语的影响和文化心理因素的不同
有人做了20个人小调查,当你用汉语表达时候,你主要:A.用汉语直接思考。

B .用母语思考然后翻译成汉语。

调查结果是,回答B的有13人,占65%。

我们把这种影响叫做语言迁移。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其中积极地影响我们称之为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

那些语用偏误大多数都是由于根据我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会对第二语言产生影响。

比如“我知道这个原因的问题。

”正确的应该说是“问题的原因”,很多留学生会受母语的影响而逐个翻译的造句。

还有就是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

我们中国高度注视血缘关系和具有极强的等级观念。

对长辈说话时要尊敬有礼貌,对年纪相当的或者比自己小的就比较随意。

2.缺乏汉语修辞学相关知识。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有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方法。

一旦留学生掌握不好这些儿又滥用的话就会难免老出笑话。

例如“她的年红得像猴屁股一样”。

像这样的造句就不合适。

在我们中国,猴子屁股是带有贬义色彩的,用了不礼貌。

一般指人做错了什么事情难堪不自在才脸红。

有些时候留学生刚会了点中文就会想卖弄下,结果却弄巧成拙了。

3,应对策略
其实无论学习什么语言都会出现这种语言迁移的情况,我们在学习英语是也是如此。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有耐心的去引导教学,循序渐进。

另外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这些汉语教师应该引导多于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差别教学的策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有区别的教学方法;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等等。

这次写作的宝贵的经验不仅让我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