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常常会遇到学生朗读能力不佳、兴趣不高的情况。
为了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教师们需要在教学中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朗读观念和方法,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要想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1. 模仿朗读:在学生还没有掌握一篇文章的朗读内容时,可以通过老师或其他同学的朗读来进行模仿练习,让学生尽可能地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朗读模式。
2. 分段朗读:对于较长的文章,可以将其分成若干段进行朗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又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朗读的效果。
3. 反复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同一篇文章,直至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二、注重情感表达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和表达文章中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引导:1. 情感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情感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情感的线索,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3. 听音练习:可以让学生配合朗读的内容,通过音乐或其他声音的方式来增强情感表达,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的力量。
三、引导正确的语音语调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正确的语音语调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音语调,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朗读的效果。
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引导:1. 语音标注:在文章中标注重要的语音语调,引导学生注意语音的变化,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朗读文章。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朗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朗读朗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熟悉那些感性元素后,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背景和经验,进入对文章的深层的、整体的把握。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指导小学生朗读的几点策略(一)教学中指导朗读具体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必须介绍一些朗读方面的知识。
正像游泳教练不能只叫运动员在水里瞎扑腾一样,应该教授丰富的游泳知识。
而这种介绍决不能流于形式,应该让学生有实感。
概括起来,介绍朗读知识的方法大致有:提出有关知识点;举出丰富的实力;比较性示范;应用性练习等。
目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朗读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做的就更少了,这不能不说是遗憾的事情。
究其原因,决不是教师对这个问题不重视,可以说,几乎每一个老师都能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况且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了学生朗读必须达到的目标,比如,朗读应该“准确、流利、有感情”等。
可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使得学生总是泡在题海中无暇去朗读,教师也怕朗读会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但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一定都具备指导学生朗读的素质,不一定都能有一个=套好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特别是朗读的训练方法,有的教师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
朗读训练是一种很复杂的教学行为,它比讲授课文、作文训练、应试训练要复杂的多。
朗读的行为综合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正确发音的能力;理解文本的情意的能力;表现文本情意的能力;自我监听的能力;听知教师范读或录音的能力;模仿的能力等等。
教师应该具备:学生应具备的所有朗读能力;灵敏的听辨错误的能力;丰富的朗读知识;轻松实在的解说能力;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训练的能力等等。
其中训练能力就是关键,训练的能力最后必然要落实到一些列的训练方法上。
1、整体示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节语文课都可以当做一节朗读课来指导,讲授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完整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深刻的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朗读让学生感同身受,并且深深地被文章的优美文字或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所打动、所吸引,激发学生也要向教师一样来读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兴趣。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择生动有趣的课文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老师可以借助声音、动作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
通过给学生展示标准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听到优美的语音语调,了解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引导学生模仿正确的朗读方式,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三、分层指导,循序渐进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分层指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老师可以通过逐句朗读、逐段朗读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音语调。
然后,通过扩大范围,让学生整体朗读课文,提高表达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可以通过朗读比赛、朗诵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水平。
四、激励奖励,增强学生自信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激励奖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可以给朗读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可以给予其他学生积极的评价和肯定,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五、注重韵律,提高朗读效果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注重韵律,提高朗读的效果。
可以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韵文等特殊类型的作品,并通过练习和训练,达到提高朗读效果的目的。
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愉悦感。
六、培养习惯,持之以恒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培养朗读习惯,持之以恒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可以通过每日一读、每周一课、定期朗读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并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朗读的水平和能力。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下面我们就针对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提出一些指导策略,帮助教师有效开展朗读教学。
一、注重篇目选择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篇目的选择,选取一些情感鲜活、内容丰富、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文章进行朗读教学。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在朗读中获得愉悦的读书体验,激发朗读的兴趣。
还可以通过朗读一些名人故事、寓言故事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名人的风采,学习道德情操。
二、注意情感表达在朗读教学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学低段的学生情感表达比较单一,教师需要通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模仿不同语气、情感的朗读,并且帮助他们逐渐领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在朗读中表达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可以通过抓重点、抓情感、抓感情,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通过调整语速、语调等来表达文章的内在情感。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比如播放有声读物、有声教材、音频资料等,让学生听得更多、听得更多元。
在听力环节,多让学生聆听标准发音、优美朗读,通过模仿和跟读,在音、调、节奏上提高朗读素养。
四、注重节奏感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节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节奏性的文学作品,比如韵文、诗歌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音乐般的节奏感,培养学生对语言节奏的敏感度。
也可以通过朗读一些节奏感强的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韵律美,提高他们的朗读表现力。
五、注重朗读技巧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教授学生一些朗读技巧,比如呼吸技巧、语音语调技巧等。
通过训练学生的呼吸技巧,让他们可以在朗读时做到自然舒展、声音洪亮;通过语音语调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准确地把握句子的停顿、语气、重音等。
六、多角度评价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朗读流畅度,还要关注学生对文章情感的表达、语音语调的准确性等。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有系统的指导策略,以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针对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特点在进行朗读教学前,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特点。
通过听一段文字的朗读,可以了解学生的语音、语调、速度、语气等方面的表现情况。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朗读。
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可以通过播放优秀朗读的范本、讲述朗读的好处、引导学生发现朗读的乐趣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朗读不仅是为了考试或表现给别人看的,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提高他们对朗读的热爱和积极性。
三、注重听力训练在进行朗读教学之前,老师需要做好学生的听力训练。
通过听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听懂文章的内容和语音语调,并能够准确地模仿范本。
听力训练可以包括听音辨字、听音连词、听音连句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语音准确性。
四、指导正确的读音和语音语调在朗读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读音和语音语调。
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读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要素。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句子的语音语调,让他们能够根据句子的语气和情感进行正确的朗读。
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朗读范本、模仿老师的朗读、进行纠音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五、培养文章理解和表达能力朗读不仅是为了模仿文字的语音语调,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调和情感进行表达。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文章理解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课文、进行课文解读、讲述课文背景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调进行表达。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策略既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语言的魅力。
合理有效的朗读指导策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朗读指导策略的重要性、朗读指导策略的内容以及朗读指导策略的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朗读指导策略的重要性1. 文学作品的选择朗读指导策略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力量。
2. 课文的解读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需要对课文进行逐句解读。
通过解读,让学生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和运用,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更加自然地进行朗读。
3. 语音语调的指导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指导。
学生在朗读中需要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包括声调、语气、语速等,使朗读更加地自然和流畅。
4. 情感表达的引导朗读不仅是对语言的演绎,更是对情感的表达。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来表现出来,让朗读更加生动有趣、情感真实。
5. 组织朗读活动在朗读指导策略中,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朗诵会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自信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 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营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享受朗读的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音乐、画面、情景、声音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 示范朗读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来向学生展示标准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听到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模仿,提高朗读水平。
3. 分层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朗读水平,进行分层指导。
对于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细致耐心的指导,多次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对于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提高水平的指导,拓展朗读内容和形式。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朗读乏力、语音不准、情感表达不到位等。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应对策略呢?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问题分析1. 学生朗读乏力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一些学生存在朗读乏力的情况,表现为声音无力、模糊不清等。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语言训练和体育锻炼,导致声音无力。
学生可能对朗读内容缺乏兴趣,也会导致朗读乏力的情况出现。
2. 语音不准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语音不准。
学生在朗读时,可能会出现音调不准、语速过快或过慢等情况,导致朗读效果不佳。
3. 情感表达不到位在小学语文朗读中,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学生往往在朗读时无法表达出文章中的情感,让整个朗读效果变得平淡乏味。
二、应对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文章,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文章。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朗读游戏,来增加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 针对性的训练针对学生朗读乏力和语音不准的情况,我们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通过口型练习、气息训练等方法,提高声音的韵律和力度。
我们也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发音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语音准确度。
3. 情感表达训练在朗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情感表达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情感表达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
4. 多角度的评价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我们也可以采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朗读不准确、声音单调、缺乏表情等。
为了改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朗读不准确。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一些学生朗读时发音不准确,读音杂乱,不够流畅,甚至出现断音、漏音等问题。
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声音单调。
在朗读时,学生的声音单调,缺乏变化,缺乏生动感,听起来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鸣。
3. 学生缺乏表情。
在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表情呆板,缺乏情感表达,无法将文章的情感传达给听众,使朗读变得枯燥乏味。
二、改进策略1.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朗读中来。
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故事情境、音乐声效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2. 注重发音训练。
针对学生朗读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发音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汉语拼音接龙、绕口令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3. 引导学生感情投入。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解读作者用词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情投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情感。
4. 多角度培养表达能力。
除了纯粹的语文朗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话剧表演、朗诵比赛、自编故事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5. 加强练习的反馈与指导。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学生朗读质量参差不齐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学生朗读时声音过大、过小、快速、慢吞吞,甚至懵懂不清,质量参差不齐。
这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学生缺乏积极性由于一些学生朗读时感到害羞,不敢大声朗读或者没有自信,导致朗读教学效果差,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3. 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有限,往往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导致朗读表达欠缺情感和语气的转换。
4. 老师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调整教学内容,选用适合学生的课文教师在选择课文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课文,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满足学生的理解能力。
2.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积极、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放开心扉,自然、真实地朗读课文。
3. 分层次、分组教学针对学生朗读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差异进行教学。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充分准备课前准备对于一些学生缺乏积极性、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加强课前准备,提前对课文进行解读和讲解,通过词语的解释、情节的展示、背景的介绍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集体朗读、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速读、慢读、感情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的效果。
6. 引导学生注重情感表达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情感表达,情感的渲染对于语文朗读至关重要。
通过情感的表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的质量。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指导一、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1.创设宽松的音乐环境:选择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2.营造平等的互动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朗读,同时也要积极参与朗读,并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建立适合学生的朗读目标1.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确定适合他们的朗读目标,使朗读指导更具针对性。
2.逐渐提高难度: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逐步提高学生朗读的难度。
三、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1.进行朗读测试:通过给学生朗读不同难度的文本,了解他们的朗读水平。
2.观察学生的朗读行为:观察学生的呼吸、语调、语速、停顿等朗读行为,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四、运用合适的朗读教学策略1.分段朗读:将文本分段,让学生朗读其中的一段,然后逐渐增加难度,直到完成整篇文章的朗读。
2.渐进式朗读:教师先朗读一段或一句,然后学生模仿朗读,再逐渐减少教师的朗读,让学生独立完成朗读。
3.合作朗读:分成小组,学生在小组中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技巧。
4.分角色朗读:将文本中的人物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根据人物的特点进行朗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5.音频朗读:利用音频资源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可以听到标准的朗读声音,并模仿音频进行朗读。
五、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1.正面鼓励: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增加学生朗读的自信心。
2.清晰明确的指导:指出学生朗读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3.提供示范: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朗读示范给学生展示正确的朗读方式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4.分层次引导: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六、定期组织朗读活动1.朗读比赛:组织学生之间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
2.朗读剧演出:将朗读与剧演相结合,让学生在模仿角色的语音和语调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本的意义。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1.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录音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在家庭和课余时间多阅读,扩大阅读面。
2.融入情境:教师可以将语文朗读融入到情境当中,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朗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逐步提高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逐步提高朗读的难度。
一开始可以选择简单易读的文本,随着学生的进展,逐渐引入更难的文章和课文。
4.强调节奏和语调:语文朗读不仅仅是读出文字,还要注意节奏和语调。
教师可以示范给学生正确的读音、语调,同时引导学生模仿并进行练习。
5.理解内容并表达:朗读不仅是为了正确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进行表达。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并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表达。
6.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独立朗读、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朗读形式。
7.听读结合:在朗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听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听他人的朗读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可以让学生听录音、听教师或同伴的朗读等。
8.练习口语表达:朗读不仅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也是为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例如让学生模仿录音进行跟读、进行角色扮演等。
9.听力训练:语文朗读是听力与口语的结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听力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让学生听音频并回答问题,或进行听写等。
10.多元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表现应该给予多元化的评价,不仅从语音、词汇等方面评价,还要从内容理解、语速流畅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总之,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需要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变得越发重要。
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审美情趣,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对朗读的态度和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朗读能力。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愿意去朗读。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故事或者朗读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参与并且享受到朗读的快乐。
二、注重课文朗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设计的,因此是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朗读的素材。
通过让学生诵读课文,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意境与情感。
也可以通过课文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改善他们的语音语调。
三、重视声音的熏陶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我们要重视声音的熏陶,让学生感受音韵之美。
可以通过朗读诗歌、古文、现代散文等方式来进行声音熏陶,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表现形式和韵律感。
还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美的音乐、歌曲或者戏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喜爱和热爱。
四、注重情感诠释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通过情感的诠释来传达文字的深层含义。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文字的理解与感悟。
可以通过课堂朗读、小组合作朗读、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老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录音设备、语音软件等工具,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多次听取自己的朗读作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朗读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往往面临一些难题,例如学生朗读的流畅度不够、情感表达不足等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包括发音准确、语调自然和语速适中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文学作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内容有趣、语言简练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认知:在朗读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对话或者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分层次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分层次进行教学,提供不同难度的文学作品,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三、教学方法1.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利用录音设备,录制标准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模仿录音,帮助他们提高朗读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2. 分角色朗读: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角色情感,提高朗读的表现力。
四、教学评价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水平、阅读兴趣以及表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听力测试、朗读评分和课堂观察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作品集、阅读笔记等来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选择和运用。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提升表演能力。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部分。
小学低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朗读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
针对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关于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一些指导策略。
一、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学生对朗读没有兴趣,就难以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选择生动有趣、内容新颖、情感真挚的课文和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有趣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朗读者来给学生表演朗读,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向往。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学生的语文朗读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选择安静、整洁、明亮的教室作为朗读的场所,保持教室的安静,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和装饰,营造朗读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音乐、自然声音等方法,营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引发学生对朗读的热情。
三、注重朗读技巧的培养朗读是一项需要技巧的活动,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够朗读得流畅、生动。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帮助学生克服朗读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情感色彩,帮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表达出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配音、朗诵比赛等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四、精心设计朗读教学活动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特点,精心设计朗读教学活动,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课文或故事,设计一些朗读小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参与,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经典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以下是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一、目标与意义目标: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意义:经典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精髓。
诵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对日常语文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步骤选择经典作品:按照年级段的不同,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经典作品。
低年级可以选择《三字经》、《弟子规》等浅显易懂的作品,高年级则可以选择《论语》、《诗经》等内容较为丰富的作品。
制定诵读计划:每学期制定详细的诵读计划,明确每周、每月的诵读篇目和进度,确保有序推进。
课堂诵读活动: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安排5-10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让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和朗读经典作品。
通过领读、齐读、分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课外诵读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也进行经典诵读,可以通过家庭亲子诵读、录制诵读视频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开展诵读比赛、经典诵读展示活动等,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热情。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经典诵读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诵读经典作品。
借助网络平台,建立班级诵读交流群,分享诵读心得和经验。
三、评价与反馈形成性评价:在日常的诵读活动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通过观察学生的诵读表现,了解他们的进步情况,并适时调整诵读内容和方法。
总结性评价: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经典诵读的综合评估,可以通过诵读比赛、诵读测试等形式,全面检验学生的诵读成果。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激励他们继续坚持诵读经典。
四、家校合作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来,共同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随着国家“双基”教育的推广,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朗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所以,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提出了几种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一、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1.音节练习法音节练习法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重要的一种策略。
通过让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方式来加强他们的拼音能力和音节意识。
要求学生不仅要分清单词里的每一个音节,还要分清每个音节的拼音,并加以练习和训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流畅朗读训练法流畅朗读训练法是指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能力,让他们在阅读时速度逐渐加快,流畅度也逐步提高。
因为小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所以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指导,让他们在逐渐提高流畅度的同时,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脱口而出法脱口而出法就是让学生在大声阅读时,能够自然而然的念出正确的声音和语调,并且让他们在朗读时流露出情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这种方法适合于小学生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语调单调等问题。
通过脱口而出法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朗读更加流畅。
1.模仿发音法模仿发音法能够让小学生在模仿大师的时候学到正确的发音方法,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这种方法适合于声音单薄、发音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小学生,通过模仿大师的声音,让他们逐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使语言更加清晰、流畅。
朗读短文法是指让小学生读短文,通过大声朗读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不仅要注意发音准确,还要注重声音语调,让课文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还可以加强训练,要求学生朗读时有自己的情感表达,增强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短文意义。
三、增强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1.寓教于乐法寓教于乐是一种让学生在愉悦、放松的情况下,能够乐于学习,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1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范读法即示范性朗读,它的作用是给学生的读书做出样子,为理解课文内容引出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范读可由教师读,也可由学生读;可读全文也可读某段,某章,某节。
如果课文内容比较难理解,情节距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在授课开始时,由教师范读效果会更好。
在课程进行中,个别段落学生不易读懂,也应进行范读。
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范读,一定要能起到示范作用,起到指导朗读的作用。
在范读中,可用比较朗读法,变换着语气、腔调进行读,让学生鉴别哪种方法好,引导学生进行反复仿读。
2、领读法即由教师或学生领着学生读。
此法适用于低年级教学或在学生对文章讲述的内容似懂非懂的朦胧状态中,有的语句读起来拗口时实行。
此时领读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注重重音及停顿,读出感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内容。
3、指名读法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指名让某一个同学读,指名读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这也是具体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个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运用指名读的方法能起到“投石问路”,“抛砖引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在指名读法的运用上,教师要克服“读得好的学生老师总让读,读得差的学生老师总也不让读”的倾向,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练读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指名找学生读课文时,很多同学“颠着屁股”高举着小手争取读,他们的心情是那么的迫切,但有的老师就是因为他读得不好而不给他读的机会。
我们做老师的应理解学生的那份心情,应给他们一次锻炼的机会,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
4、齐读法就是师生或学生齐声朗读,齐读的作用是可烘托课堂气氛,渲染文章感情,创造一种人文氛围。
课文的开头或结尾,或文章中精彩的片段、精辟的句子,比较宜于齐读。
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指导目标和策略
一、指导目标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指导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增强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指导策略1.培养正确的发音和语音语调小学低年级朗读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音语调。
教师可以通过多听、多模仿、反复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语音规则去发音,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发音,提高朗读准确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层次、分步骤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读单个字到读词语、读句子,最终达到读篇章的目标。
2.培养流畅自然的朗读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模仿好的朗读示范、鼓励学生逐渐提高朗读速度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流畅自然的朗读。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阅读中大声朗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增加朗读的机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共同反思提高。
3.培养有感情的朗读朗读不仅仅是机械地念出文字,更要带有感情,让文字有生命。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感受文字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并通过课文内容、文字描写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情感变化、揣摩人物性格,进而表达出相应的语音语调。
4.培养合理的停顿与抑扬顿挫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唱歌、教儿歌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节奏感、韵律感,培养学生合理的停顿和抑扬顿挫的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阅读时处理词语之间的连接与边界,使朗读更具有韵律感和鲜明的表现力。
5.培养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导入课文的背景知识、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验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6.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朗读离不开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活动。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语文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表达和语音语调训练的有效手段。
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朗读教学?以下是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一、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应从基本功开始,强调正确的语音语调,让学生在朗读中提高语音表达能力。
应该重点训练以下几个方面:1.发音准确: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发音,并且在日常朗读中要逐渐锤炼语音准确的能力。
2.声音优美:在语文朗读中,既要达到语音准确,同时也要让声音听起来优美动听。
3.语调得当:语言的语调是其情感表达和说话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调,让学生能够在表达意思的同时,还能有效的传达情感。
二、把握朗读节奏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还应注重节奏的把握。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尽量标明段落,强化语句结构,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自然的掌握节奏。
三、加强语感训练语感是指对语言节奏、语气和语法的敏感程度。
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语言的韵律和特点,让学生有敏锐的触觉和感受力。
四、加强意境感受语文朗读不仅仅是把文字念出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意味。
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抒情的意境和特点,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技巧。
五、细节训练的重要性六、巩固任务式训练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最好是以任务式学习进行,让学生学习语言和情感的具体表达,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和实际生活体验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理解和积累,也更容易记住所学知识和技巧。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除了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度,还应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注重意境感受和细节训练。
另外,教学方法中也应该以任务式学习为主,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妙和强大威力。
浅析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析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语文朗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呢?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要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
只有让孩子对语文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朗读练习。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背后的故事、鼓励学生表演朗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去朗读。
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从小便养成朗读的习惯。
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一些精美的语文读物,让他们在家里也能体会到朗读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
二、注重基础训练家长在孩子课外的辅导中也可以重点关注孩子的朗读基础训练,帮助他们加强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基础扎实。
三、多样化的朗读方式除了正常的朗读练习之外,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引导小学生尝试多样化的朗读方式。
比如让学生尝试口语朗读、情感朗读、速度朗读等不同的方式,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加自如和灵活。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艺术水平,还能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课外朗读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比赛和活动中感受到朗读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朗读练习中。
四、及时纠正错误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发音不准、断句错误等。
老师和家长都要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错误。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指正学生的错误,让他们及时改正,避免错误形成习惯。
而在家长的辅导中也要重视错误的纠正,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及时加以改进。
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是非常关键的。
朗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学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提高朗读能力。
老师和家长都要鼓励孩子坚持不懈地进行朗读练习,从一点一滴中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从现实来看,在语文课程学习体系中,朗读这一项目前没有较为全面的考核方式,这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一块短板,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朗读的指导不足,课堂的朗读活动往往也停留在表层,甚至是形式,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此,只要提升对朗读的教学重视程度,勇于突破声音带给人的热闹与浮躁的表面现象,真正潜心钻研和挖掘出朗读文本的深层内核,才能在实际的意义上锻炼并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断章取义,内涵感知表层化
在新课改之后的新课程体系中,在关于语文文本的朗读指导上,不能仅仅让学生读出文本的表层意义,必须从文本的精神实质出发,深入其中,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采用断章取义、望文生“情”的方式,是错误的,同时也挤压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例如,在引导学生朗读《少年王冕》这一文本中,对于“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这一段,很多的学生从“心里倒快活些”的词句中得出王冕不愿意到学堂读书的结论。
这实际上就是望文生“情”。
但在实际上,“心里倒快活些”等词句的表述,
进一步凸显了王冕对读书的渴望与追求,只是在此过程中采用的较为委婉的表达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时,必须注重文本的精神实质,特别是对于一些含蓄和委婉的表达方式进行解读,使那些隐含于文本之中的内在涵义能够被学生真正领会。
二、借图助解,情韵体悟表层化
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科学理论以及生动现实来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多还只是达到一个形象认知初级阶段,对于一般文字理解能力较弱。
对此,教师应从小学生这一学习实际出发,依托图片、影像等形象化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此项教学策略的运用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特别地,不少教师是仍然在缺乏朗读引导的时候就简单地提前展示了教学图片,这中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认知水平大多还只是达到一个形
象认知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对于文本的感悟变得越来越表面
化和单一化,另外这甚至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而忽视了文本的实际内容。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教学案例。
在小学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的教学当中,学生刚刚初读文字,教师就直接出示了一棵郁郁葱葱的樟树的真实图片,并立即追问:从文章中的哪些语言描写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樟树的鲜活生命力?然后,学生尝试着从原有文本里面的“枝干粗
壮”“稠密的树叶”“伸得远远”几个显而易见的关键词去努力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生命力。
从表面的教学进程上来看,不仅教师完成了对于学生的真实有效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向的引导,而且学生也按照教学程序及时做出了较为准确合理的回答。
但这类互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却丝毫没有意义。
进一步来说,在朗读文本和分析文本之前,教师过早的出示了相关的图片,实际上已经将答案直接占据了学生的思维,而学生的回答和体悟也并非来自于文本的理解,而是直观的从图片中提取。
这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范围。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教师在开展关于教学文本朗读的指导的时候,首要的一个策略就是要扎实于教学所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上,在尽最大能力去深入了解文本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审美地赏析语言文本
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要加上图片和影像等方式的技术支持,如此一套富有层次的组合拳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刻板记录,技巧指导表层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对于朗读的指导往往过于的死板和生硬,甚至让学生在书本上标注各种重音、停顿的标记符号。
这种方式表明上是在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但实际上不仅挤压了大量的学习空间,还使学生失去了对语言文字内涵的深入洞察,剥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的体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起不到丝毫的效果。
如在小学课
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新课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理解文本语句:“经过20 多年的奋斗……”
师:同学们要想把这句话读懂,掌握一些科学正确的停顿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朗读技能,请同学们用“/”将你认为合理的停顿画下来,并自己尝试着读读,切实感受一下语言朗读的魅力所在。
这种课堂活动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训练方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都集中在各类符号上,对于朗读文本的内核涵义以及精神实质做不到实际理解,更不用说去真正提升所谓的朗读素养这种高层次教育目标了。
四、丧失标准,个性解读表层化
在新课改的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是各个科目当然也是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重视并且要深入贯彻的一条科学的教育准则。
但是如果从现实的教学情况和教育效果来看,很多教师不仅存在着对该项准则的理解不够充分的情况,甚至矫枉过正,结果就是造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训练主体的整体异化的后果和现状。
若举例来说,在教学《诺贝尔》时,部分学生朗读“人们慌忙赶来……诺贝尔完了”这句话时,居然读得嘻嘻哈哈,他们只是浅显地联想到了诺贝尔被实验火药炸得满脸漆黑的样子,却无法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文本深意。
然而有一些当堂教师对此却不加以纠正和引导,反而认为是学生想象力丰富的体现。
从上述课堂案例可知,缺乏必要的引导,很可能使学生
对文本产生错误的认识,无法把握其中故事人物的切实心理。
实际上,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文的第8 自然段,让学生紧扣课文中人物的神态描写来解读,他们就会深深地被诺贝尔的高贵品质所震撼。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充分结合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对文本的精神实质加以引导与点拨,就一定能够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