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 元电荷
高中物理:静电场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静电场知识点归纳一、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1. 元电荷、点电荷(1) 元电荷:e=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其中质子、正电子的电荷量与元电荷相同。
(2) 点电荷:当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带电体视为点电荷。
2. 静电场(1) 定义: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2)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 电荷守恒定律(1) 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 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3) 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
二、库仑定律1. 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表达式:,式中k=9.0×109N·m2/C2,叫静电力常量。
3. 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三、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1. 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
2. 定义式:3.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4. 方向: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5. 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电场线1. 定义: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强弱及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曲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
2. 特点①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②电场线不相交,也不相切,更不能认为电场就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③同一幅图中,场强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场强小的地方电场线较疏.五、匀强电场电场中各点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相同,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些平行的等间距的平行线.六、电势能、电势1. 电势能(1)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A 静电现象 元电荷
静电现象 元电荷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哪个物体带正电,哪个物体带 负电,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我们了解 一下“摩擦起电”使物体带电的序列 见教材28页
玻璃、尼龙、羊毛、丝绸、棉花、纸张、硬橡胶、晴纶、聚 乙烯…….序列中两种物质摩擦时,前面带正电,后面带负电 玻璃 转移到_____ 丝绸 , 思考1: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电子从_____ 从而使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_____ 电。 负
静电现:你还能举出哪些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 元电荷
1、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摩擦起电
两 种电荷,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以下空格:自然界只有___ 正 电荷与____ 负 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别叫做___ _________, 吸引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 正 电荷 异种电荷相互_____ 负 电荷。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
3、关于摩擦起电,正确的说法是( B ) (A)只有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B)只有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电子与正电荷同时按相反方向转移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静电现象 元电荷
5、静电的产生和测量 (1)产生静电的设备有手摇感应起电机、 超高压电源、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等。
静电现象 元电荷
作业:
同步学典上22页 精炼A;精炼B
阅读练习册中要点分析及例题分析
静电现象 元电荷
例2: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 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a,d吸b,则 (B D)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小球带异种电荷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 电荷量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元电荷 带电体所带的最小电荷量,也就是一个电子所带 的电荷量。 e=1.6×10-19c
静电现象,元电荷,电荷守恒,库仑定律
知识点3 元电荷 电荷量为 的电荷叫做元电荷.质子和电子均带元电荷电量,但其内部的夸克 带电量可以比元电荷小.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正电,电子带负电.
②由原子组成的物体,若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则对外表现为不带电状态 ,我们称物体呈电中性.③呈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 负电.物体带电的实质就是电子的得失.
5.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和接触带电
知识点2 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静电现象,元电荷,电荷守恒,库仑定律
知识点1 电荷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物体带电的实质: ①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
【例3】 水平天花板下用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悬挂起来的两个相同的带电介质 小球 ,左边放一个带正电的固定球C时,两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且 A左B右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带正电,B带正电,且A带电荷量较大
B. A带负电,B带正电,且A带电荷量较小
C.A带负电, B带正电,且A带电荷量较大
D.A带正电, B带负电,且A带电荷量较小 【例4】 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带等量异种电荷,中间连接着一个轻质弹
【例1】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在图中, 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静电现象元电荷
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五.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 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具体应用: (1)物体不带电(呈中性)-------正负电荷电量相等 (2)关于两个完全相同小球带电接触后电量的分配: 若同种电荷: 平分所带的总电量 若异种电荷: 先中和再平分
思考:
把不带电的导体移近带电的金箔验电器金 属球,金箔的张角减小。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静电复印
静电复印是在一块厚度约0.05mm的光电
导体薄片的表面上完成的。 光电导体的特性是:光照下有良好的导 电性能;无光照时为绝缘体。 光电导体的薄片衬在接地的金属底板上。
充电过程:在无光照下进行。
请大家试分析一下这几种方式是如何使物体带上电的?
摩擦
电子的得失
电荷的转移
接触
感应
电荷重新分布
方式: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接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相同金属球 平分总电量 电荷的转移
感应起电:
不带电导体在靠近 带电体时,近端带 异种电荷,远端带 同种电荷的现象 等量的异种电荷 电荷的重新分布
现象: 摩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规律: 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 电子的得失
实践与拓展
把塑料笔套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让 它慢慢接近桌面上的碎纸屑。观察并解释 所发生的现象。
六、一般静电的特点
维姆胡斯感应起电机
电压较高, 电荷量小
七、静电现象的防范和利用
静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科技 的进步,人类对静电的利用不断发展,并扩展 到许多领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些防范和利用 静电的例子。
静电现象元电荷
带正电
失去了电子
5
8 10 14 失去电子数为: 5 10 ( 个 ) 19 1 6 10
思考: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是不是任意的?
2、元电荷
密立根(192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油滴实验测定了 元电荷的电荷量。
实验结论:一般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总是等于 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量 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 e=1.60×10-19 C 一个电子电量: -1e 一个质子电量: 1e 一般物体带电量:ne(n∈Z)
第八章 A
静电现象 元电荷
一、人们对静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历史记载:
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 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在东 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 问题,所谓顿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 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西汉末年,有关于“玳 瑁吸细小物体的记载,以及“元始中(公元三 年)……矛端生火”,即金属制的矛的尖端放电的记 载。晋朝(公元三世纪)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 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 光者,亦有咤声。
练习: 1、 粒子(42He 氦原子核)所带电荷量 为 C。
8.010-19C , 16 C电 2.5个元电荷的电荷量是________ 11020 个 元电荷. 量等于________
3.碳原子核,带电量为9.6×10-19 C,碳原子核 中有几个质子? (6个)
4.
某带电体带正电,且所带电量是 8×10-5C,则该带电体 ——(填“失去” 或“得到”)了 ———— 个电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已知验电器上带正电荷后,验电器上的金箔张 开了一定角度,如果用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 属球,金箔张角更大,则可以判定带电体一定带正 电 B、让两个带电体接触后分开,两个带电体都不带 电,则两个带电体原来一定带等量异种电荷 C、电荷能够通过摩擦方法创造出来
高二物理静电原理知识点
高二物理静电原理知识点静电现象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指的是物体之间发生的带电现象。
静电主要与电荷有关,电荷是物质所带的属性,分为正负两种。
在静电现象中,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这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电场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一、电荷和元素电荷在电荷的概念中,我们引入了元素电荷的概念。
元素电荷是电荷的最小单位,通常表示为e,其数值约为1.6×10^-19库仑。
原子核中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都是具有元素电荷的粒子。
质子的电荷为+e,电子的电荷为-e。
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的净电荷为零。
二、静电荷和静电力当物体带有静电荷时,我们称其为带电体。
根据电荷的性质,带电体可以分为正带电体和负带电体。
同种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不同种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
这种相互作用称为静电力。
三、电场和电场强度电荷周围存在一个影响区域,称为电场。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可以通过电场力线表示。
电场的强弱取决于电荷的大小和距离,离电荷越近电场越强。
电场强度E定义为单位正电荷在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
四、高斯定理高斯定理是电学中的重要定理之一,从数学上描述了电场的情况。
高斯定理表明,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等于该曲面所包围电荷的代数和的1/ε₀(ε₀表示真空中的电介质常数)。
五、电场中的电势能和电势差在电场中,电荷具有电势能。
电势能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发生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电势差是指单位正电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时,电势能的变化。
电势差等于单位正电荷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时所做的功。
六、电容和电容器电容指的是电荷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电容器是能够存储电荷的装置。
电容是指电容器对单位电压的响应能力,其计量单位为法拉(F)。
七、静电感应和静电屏蔽静电感应是指当一物体靠近带电体时,由于电荷重新分布,使物体上的电荷分布发生改变。
静电屏蔽是指用导体将带电体与外部环境隔离开,以减少或消除电荷对外界的影响。
八、静电除尘和静电喷涂静电除尘是利用带电粒子对灰尘进行吸附和收集的方法。
1、静电现象_元电荷
条件: 真空中、点电荷
Qq 公式: F k 2 r
k 9.0 10 Nm / c
9 2 2
常量:
应用
例题1
某带电体带正电,且所带电量是 8×10-5C,则该带电体 “失 去”或“得到”)了 子。
——(填
————
个电
例题1
分析与解答
带正电
失去了电子
5
8 10 14 失去电子数为: 5 10 ( 个 ) 19 1 6 10
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
点 电 荷(理想模型)
忽略带电体的大小
L 》R
Mm F G 2 r
限定: 真空中 类比: 万有引力定律
库仑扭称
Qq F k 2 r
库 仑 定 律
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 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不变。(四大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三、电荷量 元电荷
1.电荷量
定义——物体所含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用Q或者q表示; 国际单位:库仑,简称库,单位符号C; 常用更小单位微库,符号μC;
1μC=10-6C
2.元电荷
定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量e 叫元电荷(不是一个电子也不是一个质子,无正负号)
自然界只有2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性相斥,异性相引)。
起 电 方法
摩擦起电 接触带电
感应起电
一个不带 电的导体 靠近带电体
一个不带
静电现象元电荷
8 、库仑定律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与哪些因数有关? A、电荷间的距离 B、两电荷所带的电量 (2)点电荷 当带电体的形状、大小、电荷分布对电 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带电体可以看成带 电的几何点,这样的带电体叫点电荷。 (3)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在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 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A静电现象 元电荷 1、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排斥, 吸引。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 规律: 规律: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 实质:电子的得失 (2)接触起电:相互接触的物体带上电荷的现象。 )接触起电:相互接触的物体带上电荷的现象。 规律:相同金属球平分总电量; 规律:相同金属球平分总电量;不同金属球比例分配 实质: 实质:电荷的转移
⑶感应起电:导体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 感应起电:导体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 规律:若原来不带电, 规律:若原来不带电,近、远端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 实质:电荷的重新分布 3、电量Q或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库仑 、电量Q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库仑C 4、 元电荷 自然界中的最小的电量。用e表示 、 元电荷:自然界中的最小的电量 自然界中的最小的电量。 表示 e=1.6×10-19C × ※一切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5、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 的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的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6、产生静电的设备:手摇感应起电机、超高压电源、范得格拉 、产生静电的设备:手摇感应起电机、超高压电源、 夫起电机等 7、测量静电的仪器:验电器、电荷量表、静电电压表等 、测量静电的仪器:验电器、电荷量表、
静电现象 元电荷(含答案)
静电现象元电荷1.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都是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未改变B.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是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电子D.物体不带电,是因为物体中没有电荷3.古人发现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
这种现象称之为摩擦起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琥珀带电是因为摩擦创生了电荷B. 琥珀带电是因为摩擦使电子发生了转移C. 带电的琥珀吸引了羽毛是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D. 带电的琥珀吸引了羽毛是因为羽毛与琥珀带异种电荷4.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一个塑料小球时()A. 若塑料球被硬橡胶棒吸引,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正电B. 若塑料球被硬橡胶棒吸引,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负电C. 若塑料球被硬橡胶棒排斥,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正电D. 若塑料球被硬橡胶棒排斥,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负电5.科学家在研究各种物体相互摩擦带电的实验基础上,按物体在相互摩擦后的带电情况进行了如下排列:玻璃、尼龙、羊毛、丝绸、棉花、纸张、硬橡胶、腈纶、聚乙烯。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摩擦时带电现象最显著,摩擦后带负电的是___________。
6.很多物理量的取值,可正可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取负号,说明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B.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5焦耳说明重力一定对该物体做了负功C. 物体A带电+2C物体B带电−3C,说明物体A带的电荷量多D. 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强度是矢量7.任何物体的带电量都是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量称为__________,其大小e=_____________C,是由___________实验测定的。
8.关于电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电荷只有两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B. 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C. 电荷守恒定律在各种变化中都成立D.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负电9.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使任意实数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C.物体带正电荷1.6×10-9C,这是因为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是1.6×10-19C10.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就是原子核D.元电荷目前认为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其大小是1.6×10-19C11.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A. 6.2×10−19CB. 6.4×10−19CC. 6.6×10−19CD. 6.8×10−19C12.已知 粒子是氦原子核,则其所带的电荷量为____________C,氖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量为_____________C;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_____C,8C电量相当于____________个元电荷。
有关静电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关静电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电荷电荷是产生静电现象的基础。
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
这两种电荷之间有三种基本作用:引力作用、静电力和磁场作用。
电荷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电荷。
通常情况下,电子携带负电荷,质子携带正电荷。
静电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不同物质上获得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的正负电荷。
二、电场电场是指空间中任何一点上的电荷所受到的力的状况。
电场的作用是可以对其他电荷产生作用力。
等效的,电场也可以通过作用力来确定。
它有方向和大小。
电场的方向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电场强度则表示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力大小。
静电现象是由于不同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三、静电现象的产生静电现象是由于物体中的电子向其他物体转移而形成的,这种转移会使得物体带上电荷。
静电现象的产生通过摩擦、感应和电离三种方式来实现。
摩擦:当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摩擦而接触时,电子就有可能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上,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出现一种带正电荷,另一种带负电荷。
感应:当有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未带电的物体时,它的电场会对未带电物体产生影响,使得未带电物体带上电荷。
这种情况下,未带电物体通常会带上与带电物体相反的电荷。
电离:高温或高压条件下,物质中的原子可以氧化或还原,使得电子脱离了原子而形成离子,这也是产生静电现象的一种方式。
四、静电放电当带有静电荷的物体接地时,电荷就会迅速的散失,这就是静电放电。
这种放电会产生刺耳的声音,同时也会使得被带电的物体失去电荷,成为电中性体。
五、静电除尘静电可以用来除尘。
这是因为灰尘一旦与带电体接触,就会带上一定的电荷。
带有静电荷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会使灰尘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离开物体表面。
六、静电危害静电也可能造成危害。
例如,汽油、涂料和其他易挥发性的物质在输送过程中,可能会由于静电放电而引起爆炸。
七、静电用途静电有很多用途,比如静电复印机、喷粉沾附、喷漆涂层、静电干燥、静电加速器等等。
这些都是静电在工业上的应用。
静电现象 元电荷
例1:两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带电量Q,B带电量-Q, 今用第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C,先后与A、B接触后 移开,这时A、B分别带多少电量?
QA =Q/2 QA =Q/4
第八章 电场
A.静电现象 元电荷
雷电现象
球形闪电
雅各布天梯
一、电荷的基本属性
1、两种电荷
(1).规定: 与毛皮磨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2).自然界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电荷: 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的基本性质:
电荷与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 斥,异种电荷相吸。
六、静电的产生和测量
1、产生静电的设备 (1)感应起电机。
(2)超高压电源。
(3)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2、检测静电设备
1.验电器(是否带电)
2.电荷量表(定量)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可测量电荷极性和电量
指示:偏角大表示电量多。
3、静电电压表
例题4、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验 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
例题2、如图所示,Q是一个绝缘金属导体, 把一个带正电的绝缘金属球P移近Q,由于 静电感应,A端出现的感应电荷量大小为qA, B端为qB,同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D)
A、导体Q上,qA>qB B、导体Q上,qA=qB C、用手触一下Q的A端,拿走P后Q带正电 D、用手触一下Q的B端,拿走P后Q带负电
q = ne ( n=1,2,3… )
2、e最验测定。
e=1.6×10 - 19 C
《静电现象 元电荷》 知识清单
《静电现象元电荷》知识清单一、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例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
2、接触起电一个带电体与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电荷会从带电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
3、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在带电体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使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冬天脱毛衣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并看到火花,这就是静电放电现象;用梳子梳头发后,梳子能够吸引小纸屑;在干燥的天气里,手触摸金属门把时可能会有电击的感觉等。
静电现象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方面,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漆、静电除尘等;不利的方面,静电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和损坏等。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例如,一个带正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后,它们的总电荷量等于原来带正电物体的电荷量。
三、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
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用 e 表示。
实验表明,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 e,或者是 e 的整数倍。
元电荷 e 的值为:e = 160×10⁻¹⁹C。
电子和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元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
四、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 q 与其质量 m 的比值叫比荷。
比荷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反映了带电粒子的电学性质与其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对于电子,其比荷约为 176×10¹¹ C/kg。
五、静电的防止与利用1、静电的防止在一些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如加油站、面粉厂等,要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静电现象 元电荷(含答案)
静电现象元电荷1.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都是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未改变B.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是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电子D.物体不带电,是因为物体中没有电荷3.古人发现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
这种现象称之为摩擦起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琥珀带电是因为摩擦创生了电荷B. 琥珀带电是因为摩擦使电子发生了转移C. 带电的琥珀吸引了羽毛是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D. 带电的琥珀吸引了羽毛是因为羽毛与琥珀带异种电荷4.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一个塑料小球时()A. 若塑料球被硬橡胶棒吸引,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正电B. 若塑料球被硬橡胶棒吸引,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负电C. 若塑料球被硬橡胶棒排斥,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正电D. 若塑料球被硬橡胶棒排斥,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负电5.科学家在研究各种物体相互摩擦带电的实验基础上,按物体在相互摩擦后的带电情况进行了如下排列:玻璃、尼龙、羊毛、丝绸、棉花、纸张、硬橡胶、腈纶、聚乙烯。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摩擦时带电现象最显著,摩擦后带负电的是___________。
6.很多物理量的取值,可正可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取负号,说明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B.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5焦耳说明重力一定对该物体做了负功C. 物体A带电+2C物体B带电−3C,说明物体A带的电荷量多D. 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强度是矢量7.任何物体的带电量都是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量称为__________,其大小e=_____________C,是由___________实验测定的。
8.关于电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电荷只有两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B. 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C. 电荷守恒定律在各种变化中都成立D.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负电9.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使任意实数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C.物体带正电荷1.6×10-9C,这是因为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是1.6×10-19C10.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就是原子核D.元电荷目前认为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其大小是1.6×10-19C11.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A. 6.2×10−19CB. 6.4×10−19CC. 6.6×10−19CD. 6.8×10−19C12.已知 粒子是氦原子核,则其所带的电荷量为____________C,氖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量为_____________C;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_____C,8C电量相当于____________个元电荷。
A.静电现象元电荷
一般现象的静电值:RH相对湿度
静电产生的方法
静电电压(V)
10%RH 40%RH 55%RH
1.人在地毯上行走
35000 15000 7500
2.人在塑料地板上行走
12000 5000 3000
2.坐在椅子上的工人
12000 5000 3000
3.从包装箱上拿出泡沫
26000 20000 7000
4.无接地措施时人体的运动 6000 800
400
5.穿着合适的脚带在防静电地
<15
板上行走
注意:静电的电压非常高,一般从几千伏 到十几万伏,但所带的电荷量不一定很大。
5、静电产生的设备
• 手摇感应起电机 • 超高压电源 •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6、测量静电的仪器
• 验电器: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验电 器所带电荷量的相对大小。
0类:0~200V 1类:0 V~1999V 2类:2000V~3999V
静电防护电压应小 于200V
3类:4000V~15999V
N类:16000V以上,非静电敏感元器件
MOTOROLA通信设备选用的敏感器件,其敏感性 范围大多数为0类~N类共存混装于印制电路板上, 故对其的静电防护必须按 0类 静电敏感器件进行。
• 电荷量表:可以测量带电体所带电荷的正、 负电性和电荷量。
• 静电电压表:测量带电体电压的数值
7、密立根油滴实验 • 测定元电荷的电荷量 • e=1.6x10-19 C
静电防护电压应小于200v静电电压静电产生的方法10rh40rh55rh人在地毯上行走35000150007500人在塑料地板上行走1200050003000坐在椅子上的工人1200050003000从包装箱上拿出泡沫26000200007000无接地措施时人体的运动6000800400穿着合适的脚带在防静电地板上行走15验电器
静电现象元电荷
k
Q1Q2 r2
1、距离不变,电量都加倍,静电力变为几倍?
2、电量不变,距离加倍,静电力变为原来 多少倍?
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静电现象元电荷
一、两种电荷
1、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 的电荷叫正电荷。
2、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 的电荷叫负电荷。
二、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的原因: 电子转移
2、带电情况: 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Q1
Q2
9 3 C 2
3C
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 与它们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 方成反比,方向在连线上。
F
k
Q1Q2 r2
k 9109 Nm2/C2 叫静电力恒量。
只要带电体的距离远大于它们的大小,
就能看成点电荷。
例、真空中,点电荷A所带电量为-4×10-8C, 点电荷B所带电量为+2×10-8C,它们相距r=0.2m, 在A、B连线的中点放一点电荷C,C带电量为 1×10-8C。求: (1)A对C的静电力。 (2)B对C的静电力。 (3)A对C的静电力与B对C的静电力。
FAC
K
QAQC rAC 2
9109 4108 1108 0.12
N
3.6104 N 方向指向A。
FBC
K
QBQC rBC 212
N
1.8104 N 方向指向A。
FC FAC FBC 3.6104 N 1.8104 N
5.4104 N 方向指向A。
F
例、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物体摩擦后, 带电-8×10-17C,它得到多少个电子?
上海市高二物理第八章-静电现象和元电荷
静电现象和元电荷知识要点梳理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我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要点诠释:(1)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
原子包括原子核(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
通常情况下原子所带正负电荷都能精确平衡,所以整个原子对外表现为电中性。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荷,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上等量的负电荷。
所以摩擦起电的本质是得失电子。
因此: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摩擦起电的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感应起电(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例如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导体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
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
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2)感应起电的原因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可见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即:感应起电的本质是电荷在物体中的重新分布。
(3)接触起电还有一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是接触起电:一个不带电的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导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
马井堂-静电现象-元电荷-上海
静电现象---元电荷知识要点【要点1】电荷、电荷量、元电荷1.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2.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用Q或q表示,电荷量的单位:库仑(C)。
3.元电荷:物体所带电荷的电荷量不是任意的,而是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量叫做元电荷,它是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用e表示,e=1.6×10 -19C,最小电荷量最早是由密立根用著名的油滴实验测定的。
【要点2】三种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可以使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或失去原有的电子;得到多余的电子带负电,失去多余的电子带正电。
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电荷相异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电荷相同的电荷。
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电荷从带电体转移一部分到不带电的物体上。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分。
【要点3】毫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量代数和不变。
【要点4】静电的产生和测量1.产生静电的设备有手摇感应起电机、超高压电源、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等。
2.测量静电的仪器有验电器、电荷量表、静电电压表等。
例题精要【例1】下列几种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在数值上不可能的是( )A.3.2×10 -19CB.8.8×10 -19CC.6.4×10 -19CD.1. 92×10 -18C【解析】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在数值上是元电荷g =1.6×10 -i9C的整数倍,所以B项是不可能的。
【答案】B【例2】有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A、B、C,A带电荷量+7Q,B带电荷量-Q,C不带电。
静电现象 元电荷
测量静电的仪器
验电器
电荷量表
静电电压表
验电器的原理
观察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
密立根油滴实验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从1909到 1917年所做的测量 微小油滴 上所带电荷的工作,即所谓油 滴实验,在全世界久负盛名, 堪称实验物理的典范。他精确 地测定了电子电荷的值,直接 证实了电荷的不连续性,所以 说,密立根油滴实验在物理学 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密立根由于测定了电子电荷和 借助光电效应测量出普朗克常 数等数项成就,荣获1923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
静电现象 元电荷
苟士波 2008.9
静电现象
富兰克林的费城风筝实验
富兰克林(1706-1790),美 国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 和社会活动家.他首先将 两种电荷定名为正电和负 电;提出单流体说;提出电 荷守恒原理;做了著名的 费城风筝实验,统一了天 电和地电;发明了避雷针.
静电现象
起电方式-摩擦起电
例题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测得玻璃棒 的电荷量是6.4×10-9C,试估算从玻 璃棒转移了多少个电子到丝绸上?
n
Q e
6.4 10-9C 1.6 1019 C
41010 个
产生静电的设备
手摇感应起电器超高压电源源自范德格拉夫 起电机为什么上万伏的电压却电不死呢?
虽然电压比较高,但是所带电荷 量比较少,不会长时间形成大电 流,所以不会发生危险!
A.静电现象元电荷-沪科版高二物理上册教案
A. 静电现象及元电荷一、静电现象的产生当两个物体进行摩擦时,由于表面的不规则性,摩擦作用会使得物体表面电荷的分布不均,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也就是说,当物体表面的正电荷数目等于负电荷数目时,物体是不带电的,但当正电荷或负电荷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数量有所改变时,就会出现静电现象。
二、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时,不带电物体的分子重新分布,使物体的某些区域带上相反的电荷。
这种现象被称为静电感应。
我们可以通过静电感应来给带电物体充电,只需要将物体放入一个外部电场中,并让其与地面接触即可。
三、元电荷的性质在研究静电现象时,元电荷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元电荷指的是电子或质子具有的最基本的电荷单位,它的大小为e=1.60×10−19C。
根据实验验证,元电荷是电荷守恒定律的基本单位。
另外,元电荷也具有量子化的性质,它们只能以整数倍的形式存在。
这就意味着,当带电体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其电荷变化只能是ne,其中n为整数。
四、元电荷的测定方法我们可以利用 Millikan 油滴实验来测定元电荷的大小。
Millikan 油滴实验是通过观察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来测定元电荷大小的实验。
要进行 Millikan 实验,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1.在装置中充入一些稀薄的油雾粒子,使得它们可以在灯光下看到。
2.将油滴置于电场中,测量它在重力与电场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3.根据测量到的电场信息及油滴的质量、半径等参数,计算出元电荷的大小。
经过多次实验,可以得到元电荷大小的准确数值,从而更好地研究静电现象。
五、元电荷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元电荷的测量是当代物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它在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理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元电荷的存在可以解释许多物理过程,如电子转移、电子激发和光激发等。
除此之外,元电荷也在电力工程和电子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元电荷来控制电路中的电荷积累和放电,更好地保护电子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A 静电现象元电荷一、教学任务分析电,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此已有初步感受。
初中虽然学过电流、电压、欧姆定律等知识,但对静电现象却没有深入学习。
而人类关于电的研究正是从神奇的静电现象开始的。
学习本节,需要学生以电荷的属性和原子结构的知识为基础。
本节知识也是今后学习有关电流、电磁感应等规律的基础。
本设计从“感觉静电”和雷电入手,扣动学生的心弦,通过介绍人类认识静电现象的过程,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根据实验得出摩擦起电的概念,介绍摩擦起电序列。
通过定义电荷量,得出元电荷的概念。
根据实验演示介绍产生和测量静电的方法。
本设计以雷电现象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介绍负电荷使人快乐等设计,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物理学并不枯燥,它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电产生的原因。
(2)知道电荷量的意义、符号、单位。
(3)知道元电荷。
(4)知道产生和测量静电的仪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静电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感受通过实验认识物理现象的方法。
(2)通过人类认识静电现象的过程的介绍,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对静电现象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
(2)通过观察、分析各种静电现象和实验,养成透过现象揭示物理规律的意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3)通过雷电的危害建立生命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静电现象;元电荷概念。
难点:静电实验中的电荷泄漏;验电器的检验功能。
四、教学资源:1.器材:(1) 演示实验:感觉静电——手摇感应起电和氖泡、静电的产生——凡德格拉夫起电机。
(2) 学生实验:研究摩擦起电——验电器,丝绸和玻璃棒,毛皮和橡胶棒。
说明:湿度大时,课前需对所用实验仪器进行干燥处理,尽可能减小实验过程中的电荷泄漏现象。
2.课件:我国古代对静电的认识(PPT)。
3.录像:雷电的威力。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静电现象,二是摩擦起电,三是电荷量和元电荷,四是静电的产生和测量。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感觉静电”和避雷针为引入,扣动学生的心弦,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激发爱国热情。
在摩擦起电原因的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怒发冲冠”的学生实验而达到高潮。
课后自制验电器的小实验,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物理学并不枯燥,它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静电现象和元电荷的概念。
方法是:以“感觉静电”小实验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应用化学学科所学的物质结构的知识,将化学学科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物理学科静电现象的电子得失进行类比,了解物体带电的原因,从而顺利建立元电荷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静电实验中的电荷泄漏和验电器的检验功能。
方法是:采用性能优良的绝缘材料作隔离物;课前做好实验仪器的干燥工作。
本设计要求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应用多种感观直接体验,与日常生活中的感受相吻合,经历科学家认识静电的过程。
了解雷电的危害建立和富兰克林的雷电实验,体验生命的可贵。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1课时。
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教学流程图说明情景I录像演示,设问1雷电是怎样产生的?雷电有什么危害?怎样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利用多媒体手段给予感受上的冲击,引出本章的课题。
活动I 学生实验,设问2利用氖泡和手摇感应起电机从视觉,听觉,触觉三方面感受静电,引导回忆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静电现象。
情景II 观察1,设问3观察相关物理实验,通过“设问3”,对实例进行讨论和分析,运用已有的知识,归纳出电荷的基本属性和摩擦起电的原因。
问题设问5结合化学学科所学的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得到元电荷的概念。
活动II 演示试验演示凡德格拉夫起电机“怒发冲冠”实验,介绍产生和测量静电的设备。
活动III 学生实验,简单应用自制验电器的小实验让本设计的内容可以学以致用。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本环节既是本章节的引入也是本节内容的引入,利用录像和实验充分激发对神奇的静电的兴趣。
第二环节,应用已有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课堂实验现象得出摩擦起电的原因,建立元电荷概念。
第三环节,通过自制验电器的小实验,巩固所学。
七、教案示例1.情景引人中世纪的欧洲,最高的建筑往往是当地教堂的钟楼。
人们认为在暴风雨来临时敲响教堂的钟,可以赶走电闪雷鸣,给人们带来平安。
不幸的是,闪电往往击中钟楼,夺走敲钟人的生命。
设问1:雷电是怎样产生的?闪电为什么选择钟楼?怎样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相信经过这一章的学习,大家会对这些问题有新的认识。
2、导入新课小实验:尝尝静电的滋味儿。
学生代表2人一组,一人摇动手摇起电机(注意,摇动不要过快,过剧烈),一人手持氖泡,接近起电机的电极,然后迅速拿开。
学生好奇,兴奋。
设问2: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静电现象?我国古代对静电现象早有记载。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记述了:“顿牟掇芥,磁石引针”。
西晋张华《博物志》中写有“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也有咤声”。
我国古代的电知识,多是由经验得出的,比较零散。
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直到十九世纪才建立起了完整的电磁理论演示PPT演示带电小球互相排斥和吸引的动画。
设问3:自然界存在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呢?(1)电荷的基本属性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分别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迪费首先将两种电荷称为玻璃电和树脂电。
弗兰克林将其改为正电和负电。
我们沿袭历史上的规定:如果物体所带的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是同种的,则该物体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若与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电荷是同种的,则叫做负电荷。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
(2)摩擦起电学生实验:摩擦起电。
设问4: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学科学过的相关知识,必要时可以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进行类比,当然两者的本质还是不同的。
)在正常状态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数目,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因此每个原子所带的负电和正电都相等,每个原子都呈电中性,物体对外界不显示电性。
换句话说,在一切不带电的中性物体中,总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同时存在。
不同物质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随物质的不同而有强弱。
如果一个物体,由于外来原因,失去若干电子,则它所带的正电荷多于所带的负电荷,于是,它们带正电;反之,另一个物体,由于外来原因从外界获得了若干个电子,则它所带的负电荷多于正电荷,于是,它们就带上了负电。
摩擦就是引起电荷转移的外来原因,摩擦使两种物体充分接触,从而有机会实现电荷的转移。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以下是一个常见物质的静电序列表:玻璃、尼龙、羊毛、丝绸、棉花、纸张、硬橡胶、晴纶、聚乙烯……序列中两种物质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后面的物质带负电。
这样序列说明这些材料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有何不同?(3)电荷量和元电荷我们利用电荷量反映带电体带电的多少。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伦,简称库。
设问5: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是不是任意的?就这个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现一般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是任意的,而是某个最小电荷量e的整数倍——元电荷。
这个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e=1.6×10 - 19 C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用油滴实验测定(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工作从1907年开始,直到1913年才最后完成。
1964年盖尔-曼提出一些基本粒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预计夸克和反夸克的电荷量为±13e,±23e,但是这一假说迄今未得到证实。
演示实验:凡德格拉夫起电机——电发实验。
发动学生发现其中的各种静电现象。
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本设计推向一个高潮。
(4)静电的产生和测量有哪些设备可以使物体带电?结合实物介绍:手摇感应起电机,超高压电源和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怎样可以知道出物体带电了?使用验电器或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教师请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靠近泡沫塑料小球,小球被吸引。
玻璃棒接触验电器小球,金属箔张开。
使验电器复原。
工业上利用电荷量表和静电电压来测量带电体所带电荷的正、负电性和电荷量多少。
3、简单应用自制验电器的小实验作为本设计的作业,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