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 上交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材(人教版)的全册教学计划。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想象力为主要目标,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2. 熟悉基本美术材料的使用,并能够灵活运用;3. 研究基本的美术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运用等;4. 了解和欣赏不同风格和时期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眼光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按照教材的各个单元划分了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的运用通过绘画不同线条的形状和走势,培养学生对线条的感知能力,了解线条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力。
2. 色彩的运用通过色彩的混合与运用,展示不同颜色的表现力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形状的表现通过绘画不同形状的物体,加深学生对形状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模仿能力。
4. 画家和作品欣赏介绍不同风格和时期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示范、学生互动、小组合作等。
通过观察、实践和欣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观察记录、作品评价、自评互评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步。
六、教学安排本教案从第1课到第12课,将每周安排2课时,共计6周完成。
七、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艺术作品图片等。
教师将根据教学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的简要内容介绍,教案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提升。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花衣裳》教案精品课上交教案
《动物的花衣裳》教学案例课题: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一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观察、感受动物斑纹的自然美,了解分析不同动物班纹的造型元素——点、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学会表现“花衣裳”的美术语言。
2.利用卡纸、剪刀、画笔等工具和材料,通过剪贴、绘画、刻、刮等手法改变动物的斑纹的形状和色彩,创新表现动物的“花衣裳”。
3. 在学习中树立爱护、保护动物的意识,在学会美化生活的基础上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发挥创意想象,尝试改变动物斑纹的形状或色彩,用剪贴、绘画、刻、刮等方法表现动物的新斑纹。
教学难点:巧妙给动物穿上“花衣裳”,通过对比发现“花衣裳”的美。
教学后记:《动物的花衣裳》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属于中年级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内容。
它主要是通过对动物的认识和对花纹、图案的观察进行联想,将造型元素点、线、面,经过剪、贴、画、镂空等各种制作方法为动物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绚丽的服装。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情境和游戏策略激发兴趣。
“邀请函”和“猜猜我是谁”的环节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
本节课中,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通过观察、对比、游戏、谈话、欣赏、评价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动物花衣裳的点、线、面、色彩和肌理的美,在探究中学会镂空方法。
(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增强了趣味性。
《动物的花衣裳》教学课件课件层次清晰,图片精美、知识点突现,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在多媒体课件中,可增加一些动画元素,说明对比色和近似色效果的不同,在设计动物花衣裳时,应多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点、线、色多彩的画面。
最新人教版pep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全册)
最新人教版pep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全册)
第一单元:猪哥猪弟买东西
第一课时:认识颜色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通过练分辨颜色,掌握颜色的名称;然后让
学生能够利用不同颜色的柿子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并且在画品
中注明颜色名称。
第二课时:构成彩虹
本节课通过制作卡片的方式,让学生对彩虹的逐渐形成有所了解,把卡片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能欣赏到这个“小彩虹”。
第三课时:研究压印
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压印”的概念,并利用不同形状的模具在
画纸上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第四课时:认识二次元色
通过观察、分辨屏幕上素材元素的色彩,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了解颜色的分类,并且通过实践运用,让学生有所感悟。
第二单元:让我们动起来
第一课时:线条的表现
线条是画的基本元素,本节课以铅笔、毛笔、颜料笔为主要工具,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线型和线条的方向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第二课时:卡通美术
本节课要展示卡通人物的基础构造形式,这是以后研究卡通、漫画等各种人物造型的基础。
第三课时:数码媒体的世界
数码媒体的世界充满着活力,本节课通过观察、感悟,认识到数码媒体的魅力,并且能够从中得到创作的灵感。
第四课时:一起跳舞
本节课以黑板画、简笔画和雕塑等多种方式,呈现几位中国优秀舞蹈家的肖像形象。
带领学生感知和理解舞蹈与艺术的融合,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活力。
三年级美术教育教案(全册)
三年级美术教育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主题:认识色彩第一课感受色彩- 目标:- 学生能够辨认基本颜色-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描述词语来描述颜色。
- 教学重点:- 认识红、黄、蓝三种基本色- 研究用色彩描述物体- 教学难点:- 对颜色进行整体的把握,并运用色彩进行描述。
第二课认识彩虹- 目标:- 学生认识彩虹的形成和构成- 学生知道红、橙、黄、绿、青、蓝、紫是彩虹的颜色组成。
-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认识彩虹的形成和构成。
- 能将七种颜色排列出来,形成彩虹。
- 教学难点:- 掌握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的对应名词。
第二单元主题:线条的应用第一课线条的分类- 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研究,把线条分类。
- 学生能够找到生活中的各种线条。
-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图片和实物,将线条进行分类。
- 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不同情景下的各种线条。
- 教学难点:- 掌握抽象线条的概念,并能将生活中的线条进行概括。
第二课线条的表现- 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线条,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 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有特殊意义的线条。
- 教学重点:- 熟练地应用线条,表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 发现生活中线条的多样性和意义。
- 教学难点:- 能够将生活中的线条进行观察,从而理解线条的表现力。
第三单元主题:造型的表现第一课造型的内涵- 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理解造型的内涵,从而认真对待考试,生活中的大小事。
- 教学重点:- 理解造型的内涵,达到想象能力。
- 运用不同的造型形成对比,感知变化。
- 教学难点:- 理解造型的形式与内容,融会贯通。
第二课动态造型- 目标:- 学生认识动态造型的形式和特点。
- 能够捕捉生活中的动态造型,运用线条形成动态造型。
- 教学重点:- 认识动态造型的形式和特点。
- 能够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动态造型。
-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动态造型的构成方式及线条的表现方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闽教版(2023)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
闽教版(2023)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认识颜色- 研究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点。
- 进行颜色分类和配对的练。
2. 第二课:观察和模仿- 观察并模仿简单的线条和形状。
- 练绘制简单的线条和形状。
3. 第三课:探索色彩- 研究并理解主要的色彩概念。
- 进行色彩实验和创作。
4. 第四课:画一片叶子- 研究并练画叶子的基本技巧。
- 创作一幅以叶子为主题的作品。
5. 第五课:欣赏水果静物- 欣赏并分析水果静物的画作。
- 通过模仿和创作,练描绘水果。
6. 第六课:绘制动物形象- 研究并模仿绘制简单的动物形象。
- 进行动物形象的绘制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和演示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2.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通过实际操作和练来提高绘画能力。
3. 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作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议,评价学生的绘画成果和发展情况。
2.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1. 闽教版(2023)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材。
2. 绘画工具和材料:颜色画笔、绘画纸、颜色笔等。
六、教学安排第一课:认识颜色第二课:观察和模仿第三课:探索色彩第四课:画一片叶子第五课:欣赏水果静物第六课:绘制动物形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学会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 学会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耐心、细心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 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 学会用色彩、线条等元素表现祖国的美丽风景和文化特色。
2. 第二单元:我眼中的世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 学会用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包括人物、动植物、建筑物等。
3. 第三单元:走进大自然-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学会用绘画表现自然之美。
- 学会用色彩、线条等元素表现树木、花草、山水等自然景观。
4.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艺术- 让学生了解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美术方式美化生活。
- 研究制作手工艺品、设计图案等,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法、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 利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绘画技能、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 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尝试。
五、教学安排- 每个单元安排4-6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每课时安排40分钟,包括课堂讲解、示范、练和总结环节。
六、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
- 绘画工具和材料: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画纸等。
-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七、教学建议-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相欣赏、互相研究的良好氛围。
-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培养创新精神。
-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人教版全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人教版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掌握人教版全册教案的编写方法和组织结构。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认识画笔和颜料2. 第二单元:认识色彩的基本属性3. 第三单元:认识点、线、面4. 第四单元:认识形状和空间5. 第五单元:认识水彩画6. 第六单元:认识素描画7. 第七单元:认识中国画8. 第八单元:认识油画三、教学方法1. 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每个单元的内容有直观的认识。
2. 运用讲解、示范、练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美术技法和基本概念。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和描述一幅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让学生了解将要研究的知识。
3. 示范演示:用具体的实例和示范作品,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法进行艺术创作,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归纳:对每个单元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和听取他们的表达,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采用个别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研究反馈和意见。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他们在美术方面不断进步。
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材2. 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3. 艺术作品和示范作品4. 美术工具和材料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获得更多的综合素养。
3. 不断更学资源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兴趣。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人教版全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人教版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理解美术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美术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3. 美术的基本技巧和材料。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3. 示范:展示美术的基本技巧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5.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强调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第二课:线条与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
2. 线条和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 线条和形状的创造和变化。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线条和形状构成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线条和形状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和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展示线条和形状的创造和变化方法。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以线条和形状为主题的作品。
5.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强调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第三课:色彩与构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和构图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构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色彩和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和构图精美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和构图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示范:展示色彩和构图的应用方法。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以色彩和构图为主题的作品。
三年级上册全册美术教案
三年级上册全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画面的构成1. 学习如何构图,使画面饱满、和谐。
2. 学习使用不同的线条、形状、颜色来表现画面。
第二单元:描绘自然1. 学习观察自然,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2.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自然美。
第三单元:人物描绘1. 学习观察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进行描绘。
2.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绘画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绘画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评价:从画面构图、绘画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画面的构成1. 学习构图技巧,使画面饱满、和谐。
2. 学习使用不同的线条、形状、颜色来表现画面。
第二周:描绘自然1. 学习观察自然,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2.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自然美。
第三周:人物描绘1. 学习观察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进行描绘。
2.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人物形象。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展览,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自信心。
2. 邀请家长参观学生的美术作品,增进家长对美术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3.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比赛,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2. 绘画工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铅笔、橡皮等3. 教学图片:自然景物、人物图片等4. 教学视频:绘画技巧教程、自然景观视频等八、教学进度安排:每周一节美术课,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5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活动一: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
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
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1、同样是一位学生,我们站在教学楼上看她,在近处看就比较大而清晰,如果她在操场上我们再看她,就小而且模糊不清楚了。
2、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3、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们站队做操的场面,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同学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教学反思:还没等我把要求讲完,就有的同学开始绘画了,他把前大后小、近大远小的规律弄混了,画出了在一个平行线上大小的排列的画面了,经过我拿其他同学作品的对比,使他明白前后的空间感和左右的排列感是不一样的,他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在动手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汇总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汇总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帮你更好的准备好老师的备课。
下面是店铺为您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汇总,供您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魔幻的颜色》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万花筒》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前前后后》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天然的斑纹》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校园里的花》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最受尊敬的人》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今天我值日》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有趣的鞋》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团包手工》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巧巧手》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变废为宝》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梦幻中的城堡》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星空的联想》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新颖的电脑》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电脑美术》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会响的玩具》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美术小记者》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迷人的动画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电子教案
第一课: 小鱼变变变
本课主要讲解素描和色彩的基础知识,通过在小鱼身上进行练,让学生了解如何画出有立体感的物体以及简单的涂色技巧。
第二课: 小兔子送礼物
本课主要讲解如何画出简单的动物形象和场景,同时让学生练
色彩的运用,培养观察细节的惯。
第三课: 椰子树
本课主要讲解如何画出自然风景和植物形象,引导学生观察自
然界的颜色和形状,同时研究色彩的混合与运用。
第四课: 风筝
本课主要讲解如何画出风筝和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要素和人物比例的关系,同时练色彩的运用。
第五课: 纸杯蛋糕
本课主要讲解如何画出简单的食物形象和剪纸艺术,通过研究小手工的制作和配色,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第六课: 天气预报
本课主要讲解如何画出天气和季节特征的图形,让学生了解四季的颜色和气氛,并练色彩的深浅和明暗的表现。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的全册电子教案,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提高画画的技巧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好的事物。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2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2篇)三年级上册篇1课题:校园里的花课时:1课时施教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
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大小不同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加完整。
3.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
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枝、叶、杈的形态及前后穿插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在美术教室每一组的桌上摆上一盆植物,再准备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活动一: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如此美丽。
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二:观察自己组桌子上的植物,通过讨论说一说:植物的枝叶是怎样生长的?叶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
有的茎干粗壮,有的很细弱,有的叶肥厚。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活动三:教师以讲台上的芦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简单示范构图与如何写笔写生,着重于绘画的先后、各部分的枝叶、花瓣;根据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
画面的背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学生作业:对自己桌子上摆的植物进行写生。
活动四:展示作品,讲评。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启发学生用纸和其他材料通过剪、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和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记:孩子们对校园里常见的花还真是没怎么观察过,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认真地观察并表现了校园里的花,这才感叹道:“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的花呀,原来这些花都这么美呀!”我借机告诉他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色彩基础- 课时一:认识主要颜色-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红、黄、蓝三种主要颜色,并能够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 教学内容:介绍红、黄、蓝三种主要颜色,呈现相关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
- 教学活动:观察颜色,说出颜色名称的游戏。
- 课时二:认识色彩的明暗变化- 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辨别色彩的明暗变化,并能够简单运用。
-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明暗程度的颜色,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辨别。
- 教学活动:绘制明暗色块,运用明暗变化为图片增添立体感。
...第六单元:色彩运用- 课时一:认识冷暖色-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冷暖色,并能够在绘画中灵活运用。
- 教学内容:介绍冷色和暖色,呈现相关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
- 教学活动:绘制冷暖色调的风景画。
- 课时二:认识色彩的情感表达-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同色彩所代表的情感,并能够运用在绘画创作中。
-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色彩的情感表达,呈现相关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
- 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情感表达的绘画创作。
...第十单元:创意构思- 课时一:认识线条表现形式-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线条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能够在绘画中运用。
- 教学内容:介绍直线、曲线、动态线条等不同线条表现形式,呈现相关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
- 教学活动:绘制不同线条表现形式的图画。
- 课时二:培养创意思维- 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创意思维,提高绘画创作的独立性。
- 教学内容:介绍培养创意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 教学活动:进行创意绘画创作。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的概要,每个单元包含多个课时,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年级美术教案(上)
三年级美术教案(上)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3.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使用。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绘画技巧和材料使用的介绍。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讲解:讲解绘画技巧和材料使用的介绍。
3. 示范:示范绘画技巧和材料使用的实际操作。
4. 练习: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其掌握绘画技巧和材料使用的程度。
2. 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其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章:线条与形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形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线条和形状的分类和运用。
3. 示范:示范线条和形状的绘制方法。
4. 练习:学生进行线条和形状的绘制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绘制作品,评价其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 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其对线条和形状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色彩与构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和构图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色彩和构图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构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色彩和构图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色彩和构图的分类和运用。
3. 示范:示范色彩和构图的实际操作。
4. 练习:学生进行色彩和构图的绘制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绘制作品,评价其对色彩和构图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 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其对色彩和构图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人物绘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物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人物绘画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课课题:魔幻的颜色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让学生认识三原色。
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
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四、课后拓展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三年级第一课教学参考资料】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蒙德时安 [荷兰](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
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
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
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14年回到和来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
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
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
”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均衡。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6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Mn and Mrs,Armand P,Bartos 收藏。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三原色,理解原色的含义。
并通过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个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学生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他们涂抹成一副绘画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课题《魔幻的颜色》中的魔幻二字来做文章,用魔术的方法揭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是对它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因而刚接触调色,对它充满了好奇,我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观察,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并理解原色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询问,使学生发现色彩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然后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图画。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调色非常感兴趣,都愿意亲手尝试用颜料调配出各种颜色,我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实践自我发现,我适时给予引导和示范,使学生在实践中既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学到了美术色彩知识。
但是因为初次使用颜料绘画,所以学生绘画时还不够大胆,绘画内容比较局限。
第2课课题:万花筒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
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
(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
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
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三年级上第二课教学参考资料】万花筒:一种光学装置。
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
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
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
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
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
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
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教学反思《万花筒》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描述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用各种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由两个课时完成。
课堂上,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万花筒里图案的形状和花的特征,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万花筒里的图案由于镜面的原因会产生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纹样,比较抽象,孩子是很难看出来的,因此我准备来帮助学生进行观让学生观察万花筒,这样,难度着实增加了许多,在这一步中耽误了许多的时间。
在绘画的过程中,有很多形象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可见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为了保证大家的创作时间,我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开心的根据万花筒的特点编故事,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
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
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一节课下来,我把重点放到了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上,感觉收获也挺大的,虽然在上课时和备课时的环节有所调整,但因为学生创作的作品如此丰富,心里还多少有点安慰感在互动中交流激励学生体验美术的乐趣。
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第3课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
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三、小结:表扬优秀作业四、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己研究解决的办法。
表现到大人国与小人国时的情景和感受。
想象、创作出有特色的"大人国与小人国"。
通过电教欣赏、示范讲解、来感受和完成教学目的及目标。
第4课课题:前前后后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探究性教学在本课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
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