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法
傅合远:以书之法写汉字之美
傅合远:以书之法写汉字之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傅合远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以书法之美传承汉字的魅力。
傅合远擅长楷书、隶书等书体,其作品意境深远,笔墨潇洒,被誉为“以书之法写汉字之美”。
傅合远的书法作品以其端庄大气、雄浑刚健、意境深远的特点而著称。
他的楷书作品,端庄大方,气势磅礴,字体工整,行笔有力,端庄大方,仪态万方,字体稳健端庄,彰显出一种大气恢宏的艺术美感。
而他的隶书作品则更显雄浑刚健、刚柔相济,字迹洒脱自如,端庄庄重,朴茂古朴,其书法作品意境深远,给人以豪放、大气的感觉,其创作之道深深地吸引了一大批学书人。
傅合远的书法艺术受到了中外学者和书法家的广泛赞誉。
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览并获奖,其作品在国内外著名的书画展览上被收藏。
他的作品也多次出现在各类书法期刊、画册和课本上,被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喜爱。
傅合远以书法之美传承汉字之美,他深知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他的笔下,每一个字都有着生动的灵魂,每一划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他的作品中,汉字的美丽与书法的魅力完美结合,展现出汉字之美的无限魅力。
傅合远的书法作品包括《行书家谱》、《松风山月》、《水色山光》等。
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成为书法收藏爱好者们的心头好。
在当代书法界,傅合远以其独特的书风和深厚的书法功力,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书法大家。
傅合远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理解和热爱的学者。
他常说:“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书法之美与汉字之美。
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
傅合远以书法之美传承汉字之美,警示我们要重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和尊重汉字的魅力与美丽。
希望傅合远的努力能够引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让汉字之美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古人书法技法真言88句
古人书法技法真言88句1、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2、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
——唐·欧阳旬《用笔论》3、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
——元·解缙《春雨杂述》4、用笔之法:拓大指,偃中指,敛第一指,拒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此大要也。
——唐·卢携《临池诀》5、思翁言:坡公所书《赤壁赋》全用正锋,欲透纸背,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殊非石刻所能传。
此皆用墨到极微妙地位,亦书家莫传之秘也。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6、古之所谓实指虚掌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贴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紧握之说也。
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7、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8、卢公忽相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
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唐·林蕴《拨镫序》9、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
——清·刘熙载《艺概》10、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
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1、执笔之法,实指虚拳。
运笔之法,意在笔先。
——清·冯武《书法正传》12、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
”论书势:“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
”——明·丰坊《书诀》13、张长史折叉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风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
——黄庭坚《论书》14、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一外法在肘腕。
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
——元·郑铄《衍极并注》15、大字运上腕,小子运下腕,不使肉衬于纸,则运笔如飞。
傅合远:以书之法写汉字之美
傅合远:以书之法写汉字之美汉字是中国优秀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独特性的象征。
而对于汉字的书写,曾经有一种方法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傅合远。
傅合远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傅合远非常看重书法的内涵和意境,他认为,以书之法写汉字,可以展现出汉字之美。
傅合远在他的作品中注重以书之法写字,他认为,书法不只是书写文字,更是通过书写展现出人的情感和个性。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细腻而独特的线条,每一笔都流淌着他对汉字之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创造的热爱。
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傅合远都能运用自如,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韵味。
傅合远认为,汉字是一个非常神奇和复杂的符号系统,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和内涵。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通过书写汉字,可以传递出他内心的感悟和情感。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自然之美、人生哲理以及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书写汉字,傅合远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傅合远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书写,他注入了灵魂和情感。
他擅长运用线条的变化和组合,通过折笔、晕染等技巧,让汉字展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
他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和创新。
傅合远的作品在书法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获得了多项奖项和荣誉。
他的作品不仅仅受到了国内的赞誉,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书法作品被许多艺术收藏家和爱好者收藏,并成为他们收藏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傅合远通过以书之法写汉字的方式,展现了汉字之美,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创造,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傅合远的书法风格独特而精湛,他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汉字的独特之处和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傅合远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作品中展现的情感和意境,成为了中国书法界的瑰宝,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书法技法大全
书法技法大全书法技法大全一.草书章法草书有章草、小草及大草之分,大草又叫狂草、醉草、颠草、全草、连绵草、一笔书等。
大草以唐朝张旭为代表。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行书;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苏轼《寒食帖》。
小草;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智永《千字文》,狂草以;张旭《古诗四首》、怀素《自叙帖》以及黄庭坚的《诸上座》。
狂草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几乎字字缠带,二是摆荡起伏大,三是书写速度快。
它是一种特殊的书体,是纯艺术性的东西,最能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狂草最难识别,热烈奔放,气势纵横。
在草书中,章草求古朴,小草求闲静,狂草求奔放。
在史书上,大草有两个高峰期,一在唐朝,一在明清。
明清的代表人物是张瑞图、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徐渭、陈淳、王铎、傅山、黄道周、倪元璐等,现代主要有林散之、毛泽东。
大草有其规律,吃不准,查一查。
大章法相对小章法而言。
小章法又叫字法,结体、间架结构等。
大章法是研究字与字、行与行及整幅字之间的布局方法。
另有“杨图、布局、谋篇……”之称,还包含正文及落款盖章。
草书大章法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行无列式,一种是无行无列式。
至于有行有列式根本不适合草书。
第二种大章法又叫“乱石铺街法”、“雨夹雪”或“游蛇式”等,三条基本原则:呼应、对比、平衡。
讲究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对立统一。
一般大章法中常见病:1、作品漏字,繁简混用,行草混用字和错别字;2、作品笔画部首、折角、牵丝书写雷同;3、作品整体轻重失衡,疏密失调,如头重脚轻,头轻脚重等;4、作品气脉不通,杂乱无章,一盘散沙;5、作品整体缺乏变化,每根行轴线垂直,每个字立正,没有稍息的,行距、字距相近,字体大小、墨色、点画粗细相仿,整体变化不明显,整个作品显得平庸、死板或虽有变化,但很别扭,不自然;6、落款和盖章上有毛病。
大章法处理不好的原因有二:一是临帖过多关注点画与结体的形状与变化,忽略对大章法的临习;二是古今以来对大章法的论述很少,很笼统。
法无定法法非法
法无定法大道之门李胜洪汉字在几千年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起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等重要作用的同时,又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哲学思想和东方智慧,形成了一种世界上独特的造型艺术。
这就是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符号之一的书法艺术。
书法之法,狭义讲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广义讲,则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是书法家创作具有独特美感的文字艺术作品所遵循的书写规律、规则及方法。
顾名思义,“书法”离不开一个“法”字。
古有古法、今有新法;庙堂有经典之法,江湖有简捷之法;不同书体,各有各法。
小而言之,执笔有执笔法,运笔有运笔法,点画有点画之法,间架之内有结字之法,整章谋篇有布局之法。
而各种法度又有细分,甚至一横、一竖、一点、一撇、一捺都能道出许多书写的方法来,不一而足。
由此足见“书”与“法”的血肉关系。
可以说,书法是一门特别讲究和重视“法度”的艺术。
有“法”或无“法”,从古到今皆被认为是书匠与书法家的根本区别。
古人还进而把文字书写方法与做人做事联系起来,提升到社会道德、伦理的高度,体现了古人对书写法度的高度重视。
“法”当为书法之生命。
无“法度”便无“书法”。
这种法度,“指挥”着“东方魔块”及其神秘的空间建构及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体现出中国人因文字书写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美学感悟与哲学思考,并经过几千年的积累而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
从社会发展来看,正是我们的前人知“法”、用“法”、守“法”,才创造了无数至今我们读来仍然激动人心的美好图式,如千古绝唱王羲之的《兰亭序》,如颜真卿的《祭侄稿》、如米芾的《研山铭》……而我以为“书法”,应该还只是一个泛称,或者说是“书”、“法”、“道”三个层面的合称。
“书”,即社会大众书写的层面。
书即写,人尽可为;凡写字、人各有法。
个人虽有书写之自由,然而不谙法度、不守规则、随心所欲,虽自满意得,终仅是可辨或不可辨的汉字“书写”而已,又惶论艺术?“法”即“法度”,在继承传统、掌握技法和书写规律基础之上进行艺术实践与创新。
书法的十大技法
书法的十大技法一、概述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为了能够写出优美的字体,书法家们总结了许多技法。
本文将介绍书法的十大技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书法艺术。
二、笔画的运用书法中的笔画运用至关重要,它包括了字的横、竖、撇、捺、点等基本构造。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笔画技法:1. 点画法点画法是通过点的运用来表现字的结构和形态。
例如,在书写方块字时,可以用点画法来表现字的四个角。
2. 撇捺法撇捺法是通过撇和捺的运用来表现字的形态。
例如,在书写“人”字时,可以运用撇捺法来表现人的轮廓。
3. 横竖法横竖法是通过横和竖的运用来表现字的结构。
例如,在书写“山”字时,可以用横竖法来表现山的形状。
三、结构的处理书法作品的结构处理直接影响着整体的美感。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结构处理技法:1. 上下呼应上下呼应是指上下两部分的字体在结构上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例如,在书写“心”字时,上半部分的“忄”和下半部分的“心”要形成一个整体。
2. 左右对称左右对称是指左右两部分的字体在结构上对称,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
例如,在书写“门”字时,左右两边的“门”要保持对称。
3. 空白的运用空白的运用是指在书法作品中合理运用空白,使字体更加通透、自然。
例如,在书写“水”字时,可以适当留白,表现出水的流动感。
四、笔画的运动和力度书法中的笔画运动和力度直接影响着字体的形态和气势。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笔画运动和力度技法:1. 钩画法钩画法是通过用力和力度的变化来表现字的形态。
例如,在书写“鸟”字时,可以用钩画法来表现鸟的尾巴。
2. 起落法起落法是通过运用笔画的起点和落点的变化来表现字的气势。
例如,在书写“风”字时,可以用起落法来表现风的势头。
3. 点抑法点抑法是通过用笔的轻重来表现字的形态和气息。
例如,在书写“云”字时,可以用点抑法来表现云的轻盈感。
五、墨的运用墨的运用是书法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字体的质感和效果。
书法境界经典句子
书法境界经典句子1.行书有真行,有草行。
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心粗气浮,百事无成。
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4.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5.握笔之法,虚掌实指。
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6.逆笔起,最得势。
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7.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8.不见真迹,不知妙境;不观古刻,孰辨败笔。
9.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
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10.用笔最忌妄发笔力。
笔锋未着纸,而手已移动,则浮而轻,盖力在外故也。
11.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12.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13.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
真至理名言也。
作书亦当知此意。
14.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书亦如之。
15.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
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16.“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作书须有此气象。
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17.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
18.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
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
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
19.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
惜余未之能也。
20.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
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21.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22.“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此两句极尽书法之妙。
意到笔随,不设成心,是上句景象也;无垂不缩,欲往仍留,是下句景象也。
23.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书法技巧
书法技巧1.笔断意连2.匀称“匀称”,是指按照字形笔画,对每字、每笔作适当安排,而不是“均匀“的意思。
因为字形有长短、大小的不同,笔画有多少、斜正的不同,如每字都依方格,四平八稳地写成同样大小,每笔都写得一样长短,均匀是均匀了,可是看上去不顺眼。
总的说,笔画多的,宜写得瘦些;笔画少的,宜写得肥些;每个字里,点画的安排要长短合宜。
3.平正“平正”,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平竖直”,这是点画结构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要注意,“横平竖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带斜势的平。
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横画真正画得平了,由于眼睛的错觉,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
所以横画必须稍带斜势,但又不可斜得过分。
4.章法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5.书法作品的布局: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
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
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
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
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
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
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
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
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
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
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
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6. “用笔”方法谈“用笔千古不易”,一句名言,道出了书法“用笔”的真谛。
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还得从这个“易”字开始。
“穿插:凡上下叠合而成的字,其上下段之间,应相互挪让穿插,避免点划不当相接重叠。
书写之法与人类生活之法——《书法有法》的书学方法论启示
风 凰国际书城主题 讲座、2 】 0I年4
家家传的笔法
竟垒是 自己 “ 从来没有想过的 。这使 得作者的=
要解开此等大惑。于是按庄子所言 . “ 请循其本 ,就 中国书法自 的手势,书写 的姿势 .到毛 笔的构造 .一路 探寻传统 招写的 墨 捷规律出发 ,列举了史上 “ 分书 的 三种 解释 接着 对 “ 八 永聿 法—— 不是 平面所能见的形状.而是八种动作的过程 -进而 大胆 法有规律地 来回转动毛笔,令笔画纵横 自如的方法 ,即是 笔法 。 用笔法写成的字才是书法。”一言以蔽之.古人是 转着毛笔写字 的 笔法的两种动机 然而 ,古人为何要 使用转动笔杆的方法写字呢?究竟有什么t
发展 又有何关系呢?作者需要解答接下来的困惑 。
一 l -一 ● 一
-. .
2 巾目簧采・ R I CHN 8 A T N IA
无 论是 古 希腊 先贤 普洛 泰戈拉 所说 的 中所讲黄宾虹 私授 学生画石 图的 笔画顺序和 书法的新的 研究方法 ,在 肯定其针对 『统 书 击 “ 人是万物的尺 度”,还是车 尔尼雪 丧斯基 齐白石画虾的转 笔传闻中,得到了确证。 所说 的 “ 美是生活 ”.都给人们解 答艺术研 书 学的创新与 困惑 写之法取得 独到见解之后 ,征当前人类新的 书写习惯下 ,我们显然叉将 面临新的问题 。
l L 隋
’ 法 -
f
f
地 一央1 * 5 嚣 中 6 ‰ 0 营
/o 20 l9 o
/ 56 7 0 8 57 2 I6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I
}
f
书法家孙晓云女士的书论著作 书法有法》推 出已有1 年仍 O 再印。分析其受读者欢迎之道 ,除 了散文 笔调 的叙述吸 引人、最j 作者作品^ 书惧佳水准服 众之外 ,本书在书法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上 对书法传统审美的解释 ,如书中所言 ,大致有 三: 一是从 几何学诸角度 二是以中国道家 、佛教 、禅 宗、日本书道所特有
篆隶运笔的篆籀之法
篆隶运笔的篆籀之法1.引言1.1 概述篆隶运笔的篆籀之法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书法艺术。
它源于中国,起初用于刻写印章,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书写体系。
篆隶运笔的篆籀之法以其雄浑有力的笔触和独特的书写风格而著称,被誉为中国书法中的瑰宝。
篆隶运笔的篆籀之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篆隶运笔的基本原理是以篆书和隶书为基础,运用特定的笔法和构图规则来书写文字。
篆书是古代印章上所用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线条雄浑而遒劲。
而隶书则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笔画细长而稳定。
篆隶运笔的篆籀之法不仅要求具备熟练的笔法技巧,还需要对文字的结构和构图有着深入的理解。
在运笔过程中,书法家需要根据文字的意义和表达的要求,灵活运用笔法和布局,以展现文字的美感和表达的力量。
篆隶运笔的篆籀之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殷商时期。
当时,篆字作为印章上的字体,被广泛使用。
随着时代的推移,篆字的书写方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篆字的形态雄浑有力,充满了古朴的韵味,被人们所喜爱和推崇。
在篆籀之法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书法家对于字体的演变和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们通过勤奋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使篆隶运笔的篆籀之法逐渐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总而言之,篆隶运笔的篆籀之法是一门需要熟练掌握笔法和构图规则,同时具备对文字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艺术形式。
它在中国书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书写方式和艺术表达形式。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相信篆隶运笔的篆籀之法将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创造更多的艺术惊喜和美好的书写体验。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其中包括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通过这些内容引导读者进入全文的主题和目标。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篆隶运笔的基本原理和篆籀之法的起源与发展。
在篆隶运笔的基本原理部分,将详细介绍篆隶运笔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规则,并解释其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书法结体之法,避就、相让、呼应、
书法结体之法,避就、相让、呼应、。
(一)结体1.结字法书法属于造形艺术,水平高低,最直观地表现便是字形结构。
字形结构,即结体,又称为结字、间架结构等,就是安排笔画的法则、规律。
结构合理,间架巧妙,字形就耐看,否则,非丑即俗,这是毋庸讳言的。
传唐欧阳询《欧阳率更结字三十六法》,明人李淳进《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人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
结体之法,若大小、高低、垂曳、排叠、避就、相让、朝揖、顶戴、覆盖、包裹、附丽、缓急、穿插、回抱、救应、向背、偏侧、意连、呼应、主次、疏密、粘合、管领诸法,均需随宜消息、因地制宜。
结构,当然是针对若干部件而言。
一个字,因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品字结构等区别,结体之法随之而成。
这些结字之法,大多针对楷书体而言,但对于行草等书体,虽不密切,也有借鉴作用。
2.中宫法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云“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处,是为字之中宫”,而“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内之中宫”,此结字之秘法。
一个字的中宫,不是确定的,虽然结字有一定法则可遵循,但是,把中宫设计在什么位置,是每个书家的自由,从中可以看出他造型的能力。
在心中有一个中宫的位置以后,下笔之时,所有笔画都要围绕于它,它虽然不是可以看见的,但是你心中眼中它的位置却是明摆着的,你要关注于它。
妙的是,一字有一字之九宫,九个相邻的字有一个字做中宫,而一整篇字当中,也有一个字作为中宫,这个作为中宫的字,似乎就是全盘之眼、之神。
按照包世臣的说法,“九宫之学”,乃是妙道,古人如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三家最密,“降至唐贤,自知才力不及古人,故行书碑版皆有横格就中”。
唐人的书碑画格子,无疑就降低了书写布置的难度,时至当代,小学生描红时偶讲“九宫格”,至于书家创作,大概能知“九宫学”、能有意识地应用“中宫法”的就寥寥了。
3.形而生态结体,可以体现出一个书家的造形能力。
孙过庭《书谱》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之所以说“务追”,是因为,能在“平正”的结字基础上兼备“险绝”,使字有态、有势,是很难的,并不是轻易所能实现的。
论董其昌的书法用笔观
论董其昌的书法用笔观话题:兴趣爱好书法一、书法之法,首在用笔中国的书画家,凭借着手中的一杆笔,濡墨挥毫,幻化出了一个同自然之妙有的生生世界。
古人有论:“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纤纤柔毫,在纸绢上可以行云流水,可以高山坠石,可以腾挪跳跃,也可以喜怒哀乐一寓于书。
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赵孟頫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应须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书法与绘画,形貌是二,用笔则一,所以中国的绘画不是画出来的,是写出来的。
画与书虽意象有别,但是内在之理却是一致。
书法的神采、气韵、骨力、筋肉、血脉等,书法家的性情、修养、学养等,最终都要落实到用笔,通过手中的笔来完成。
正因如此,黄庭坚说:“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写便如人意。
古人工书无它异,但能用笔耳。
”?赵孟頫说:“书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在这样一个大传统的背景下,董其昌—这位深研中国书法与绘画传统的艺术家,也同样把用笔问题放在法之首位。
我们看他的《画禅室随笔》,卷一即是“论用笔”,可见用笔问题在董其昌书学中之重要。
董其昌的书法学习道路,走的是米芾那样的“集古字”法,取法对象甚为广博,二王以来的晋、唐、宋名家均有涉猎。
正是在深入前人书法中,他悟到了用笔之理,以及用笔在书法技法中的核心地位,故在《画禅室随笔》中专列一卷谈用笔。
董其昌重视用笔,还有另一层重要原因:用笔与他的生命修养有关。
董其昌是南禅的笃行者。
书法的书写过程,也同时是他生命禅修悟道、层层升进的过程。
米芾曾谈及书法的书写:“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
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书写就是放笔一戏空,一个“戏”字呈现了米芾在放笔书写过程中的大自在、大自由,直与怀素的“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相接,书道通于禅道正在于此。
董其昌对米芾的“戏”深有契合:“醉后磨墨一斗,以三文钱鸡毛笔书此篇。
迅疾如追风逐电,略无凝滞,皆是颜尚书、米漫士书法得来。
书法的笔法
书法的笔法——运笔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称用笔或运笔,即用笔毫在纸上运行。
毛笔在纸上究竟应该处于怎么样的状态来书写比较理想?这是书法技法的关键,也是笔画写得好坏的最基本的法则规律。
笔法是我国书法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据传早在东汉时期,蔡邕(yong)就著有《笔诀》传世,并一直被书家视为至宝引用至今。
笔毫在纸上运行或笔锋运动的形式,是指笔毫锥体在书写时所进行的各种运动。
一切运动都是在三维空间进行,如上下移动(提按)、平面移动、旋转等;同时伴随着时间范畴内进行的变化,如疾、涩、迟、留等。
用笔方笔法包含笔的笔锋使用部位、笔毫与表现载体的接触部位、笔的竖立程度、笔锋在笔画中所处的位置、笔的上下运动、笔的平面运动和笔的转动状态、笔的运行方向、笔的运行速度等。
用笔方法是由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来体现的。
一、用笔的分数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
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也称笔心),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
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
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
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
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
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见图):笔尖(锋颖处)、笔肚(中间部位)、笔根(与笔杆相接处)。
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靠笔尖的三分之二这一段称二分笔(见笔位图)。
显然,显然,使用一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轻盈、灵动、纤细、瘦劲。
书法中的五法
书法中的五法包括:
笔法:笔法是书法的灵魂,不会用笔,那就谈不上什么书法。
王羲之的这句话就是说你要会用笔,才可以说是会书法了。
那怎么用笔呢?他在这句话也都剧透了。
十迟五急,迟就是缓,慢,涩,用笔不许太飘,要感觉到有阻力的前行,出来的线条才有厚重感。
十曲五直,就是用笔要如舞蹈般,有曲折感,不可过于平铺直叙。
十起五伏,也是一般美妙的舞蹈,踮起脚尖,舒展胸怀,让人心旷神怡。
理法: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理论存在,学习书法亦如此。
要练好书法必须首先要在理上清楚一些练习要领和基础知识;如“左小右大、左低右高、上紧下松”等等理论知识。
只有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够在以后的书法路上越走越远。
观法:对每个具有代表性的笔画、偏旁、部首和独体字要认真观察并认真思考。
笔画与笔画之间、部首与部首之间、笔画与独体字之间等等不同结构组合的字进行观察,要明白到底“谁左谁右?
导法: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灵魂。
创法: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特点的作品。
重新认识书法之五势
重新认识书法之五势古代笔法体系包括:1执笔 2永字⼋法 3五势 4九⽤笔 5异势 6结裹法 7章法。
《⽟堂禁经》据传是李世民时期辑纂⾃秦汉⾄唐代世传关于⽤笔技术法度的⼀部书学⽂献,⾄开元年间张怀瓘修订,是唐代翰林院“翰林供奉”精习书法的⾼级教科书。
张怀瓘,海陵(今江苏泰州)⼈,唐代开元(713-755)⾄乾元(758-759)间的书法史家、理论家。
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
南宋陈思《书⼩史》称其善正、⾏、草书。
他对⾃⼰的书法⼗分矜恃,⾃称:“正、⾏可⽐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
”但其⼿迹⽆存。
北宋学者朱长⽂在《续书断》中就有提到:“张怀瓘,字未闻也”,表⽰“⼯书之外⽆闻焉”。
在《六体书论》中,张怀瓘说将⾃⼰的真、⾏、草三体书并弟怀瓌⼤篆、⼩篆、⼋分合成六体《千⽂》。
则真⾏草必怀瓘所擅长。
在《⽂字论》中,张怀瓘说⾃⼰真⾏⼆体可以与欧虞相颉顽,⽽草书则欲独步数百年间。
《续书断》⼀书⾥说他:“⾼⾃矜饰,谓真、⾏可⽐虞 (世南)、褚 (遂良),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
”吕总《续书评》分列唐代善篆书、⼋分、真⾏和草书者,其中“草书⼗⼆⼈”⾥有张怀瓘之名,评⽈“继以章草,新意颇多”。
张怀瓘的书法评论著作,有《书断》、《评书药⽯论》、《书估》、《书议》、《⽟堂禁经》、《⽤笔⼗法》、《书诀》、《六体书论》、《⽂字论》等⾏于世。
⼜著有《画断》,可惜久已亡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有部分逸⽂。
陈振濂先⽣认为:“张怀瓘或许是古代书法理论中最系统的⼀个理论家了,唐代的‘法’论,到了张怀瓘,的确作了⼀次总结。
”在张怀瓘的理论著述中,总结了六朝以来关于执笔法、⽤笔法、点画之势、结构之势的各种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整套有利于进学的技法理论,这也使他成为书法技法理论的集⼤成者。
韩⽅明《授笔要说》⽈:“张旭始弘⼋法,次演五势,更备九⽤。
”“永字⼋法”⼝诀讲笔运⾏的⽅向,五势讲⽤腕的⽅式,《⽟堂禁经》中五势分别是钩裹势、钩弩势、衮笔势、儓笔势、奋笔势五类笔势。
书法约言原文及译文
书法约言原文及译文《书法约言》为清代宋曹所著,全文如下: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
大要执笔欲紧,运笔欲活,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运。
右军曰:“意在笔先。
”此法言也。
古人下笔有由,从不虚发;今人好溺偏固,任笔为体,恣意挥运,以少知而自炫新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究于古人妙境,茫无体认,又安望其升晋魏之堂乎!凡运笔有起止,(一笔一字,俱有起止。
)有缓急,(缓以会心,急以取势。
)有映带,(映带以连脉络。
)有回环,(即无往不收之意。
)有轻重,(凡转肩过渡用轻,凡画捺蹲驻用重。
)有转折,(如用锋向左,必转锋向右,如书转肩,必内方外圆。
书一捺必内直外方,须有转折之妙,方不板实。
)有虚实,(如指用实而掌用虚,如肘用实而腕用虚,如小书用实处,而大书则用虚,更大则周身皆用虚。
)有偏正,(偶用偏锋亦以取势,然正锋不可使其笔偏,方无王伯杂处之弊。
)有藏锋有露锋,(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
藏锋高于出锋,亦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截铁之意方妙。
)即无笔时亦可空手作握笔法书空,演习久之自熟。
虽行卧皆可以意为之。
自此用力到沉著痛快处,方能取古人之神,若一味仿摹古法,又觉刻划太甚,必须脱去摹拟蹊径,自出机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遂使古法优游笔然后传神。
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忘神之所托也。
今人患在空竭心力,总不能离本来面目,以言乎神,乌可得乎?古有云: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所谓离者,务须倍加工力,自然妙生。
既脱于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
(笔笔摹拟不能脱化,即谓右军习气。
)鲁公所谓趣长笔短,常使意势有余,字外之奇,言不能尽。
故学子敬者,画虎也。
学元常者,画龙也。
余谓学右军者,因无画之迹,亦无画之名矣。
译文:学习书法的方法,在于专注,心灵能够带动手腕,手腕能够带动笔。
大体上,执笔要紧,运笔要活,手不主动运笔而靠手腕运动,手腕虽主动运笔但要听从心灵的支配。
右军说:“意在笔先。
”这就是方法。
书法八法
中国书法史至清代,出楷书二家一为黄自元,一为嘉庆帝十一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惺.黄有[间架结构十二法]传世,
[成亲王"书法指南"]
文章虽好,书法为先,欲知字值千金,须用心通八法。
点如瓜子,中含万象之光;捺似钢刀,有斩三军之势;捧阳鸟而出海,驱渴马以奔泉;直似悬针,穿破九霄之云雾;画如横剑,劈开太极之阴阳;有往皆收,无垂不缩;撇钩快锐,胜斧凿之锋芒;挑剔飞腾,赛鸾凤之体势;左右若群臣顾主,转折如万水朝东;笔画均匀,务要不疏而不密;间架端正,须教无歪与无斜;字字若星辰之磊落,行行如锦绣之铺陈;草书百丈之龙蛇,直绝半空之风雨;造处神惊鬼哭,写时凤翥鸾翔;颜筋柳骨,钟情王态,兼此诸家之格,取其字体之中,精通未易,端楷尤难,能仿法斯,方为妙手。
书法行书十六法
书法行书十六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在我国历史上被人们高度重视和推崇。
行书是“八大书法”之一,又称“行草”,是书法中最难掌握和最具挑战性的一种。
为帮助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更好地掌握行书技巧,传承和发扬中华书法文化,书法家综合各种书法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特点,总结出了“书法行书十六法”。
一、“低头看字”的技法这种法子要求书写时,先要牢记要书写的字,然后把头垂下去,直到看到自己要书写的地方。
这样有利于书写时的集中注意力,以准确、流畅地写出书法。
二、“安定心神”的技法书写时,必须要心神安定,集中精力,让手、眼、脑协调。
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字都写得准确、稳定、流畅。
三、“大步流星”的技法书写时要用大而自然的动作,让笔画自由挥洒,以表现书法的灵动和秀美。
四、“发掘特点”的技法要写好一篇行书作品,就要具有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观察力,发掘字体的特点与特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字体的设计上有所创新,使作品具有独特性。
五、“观照祖师”的技法传统的书法是我们的创作榜样,我们应该认真观照祖师,领悟其精神和技法,从而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六、“思虑布局”的技法书法作品在排版组合时一定要进行精心设计,每个字的大小、粗细和间距都要经过精心的思考和安排,从而营造出和谐美妙的版面效果。
七、“旗帜鲜明”的技法书法作品应该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用自己的表述来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审美观。
八、“执笔用力”的技法行书的笔画中,厚重、激励的笔力是不可或缺的。
能够通过在文字的书法美感上更具感染力。
九、“点画相得”的技法在行书中,点画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点勾点填,画曲画直不要马虎,只有关注到每个字的细节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行书。
十、“指法独特”的技法每一个手指的使用都具有独特性,要在书写时根据需要运用好每个手指,建立书写技能,营造出不同的书法风格。
十一、“挑逗出墨”的技法挑逗出墨是书写技术中的精髓之一,通过一定的手法,让砚台中的墨汁在适当时候排出,造成墨汁的肥厚与浅深变化。
有关学习书法的心得感悟
有关学习书法的心得感悟不知不觉,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涯就快结束了。
身为墨阁社中一份子,我感到非常开心和荣幸。
这个学期主要是学习欧阳洵的欧体,但是练得时间短,成效并不太大,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长时间勤奋的练习。
小时候接触过书法,确切地说,是拿起笔写过字。
当时小孩子心性,自然不会在写字之前观察字的结构、笔法,反而信心满满地认为硬笔书法写得还算工整,这毛笔字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到现在才发觉我彻底错了!真正动起毛笔来,写起来,简直不成样子。
而这个学期,在师兄师姐点拨下,我似乎窥得了隐藏在书法背后的东西。
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就是从点画用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规律。
历代大家都很重视写楷书,所以我这个学期学习的楷书。
首先是打好基础,打好基础就是学好各种笔画,点横竖撇捺等等。
不管写哪种字体。
行笔必须自然,动作必须连贯,笔势要畅,势圆笔方,势方笔圆,整个动作就像打太极一样,动作要有节奏,要合于自然。
行笔要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笔要留得住,杀进纸去,用笔尤其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地方。
学习书法就是学习做人,练习书法就是磨练自我性格,提升人格。
虽然现在只是短短的一个学期,但足以让我受益匪浅!岁月如梭,新的一年不可逆转地又要结束了。
或许是逢年多思的缘由,书法与人生这一看似互不相干的命题,却时常萦绕于心,并且有了以笔留痕的冲动。
人生难,学书亦难。
人年少时,言谈举止常常无所畏惧。
而到中年,无形中就变得有所顾忌甚至小心翼翼了。
究其原因,大概是真正领略到生活的不易与人生的艰辛吧。
对于学书,可以说是“童心便有学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因之获得不少夸赞与奉迎。
而窃喜之余,甚至以己之长较他人之短,内心不免生出些许的轻浮与自傲。
当聆听了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田蕴章教授的三百余集书法讲座之后,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方知什么叫大、什么叫家、什么叫风范。
羞愧之余,庆幸自己被田老适时地导引向“书法人生”的“中年“,开始变得理性而自知了。
按照古人通论,成一画家得需十年,而成一书家得需二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字的形体有大小、疏密、肥瘦、长短。
字的点划有仰覆、屈伸、变换、浩繁纷坛。
故作书须进求结构法。
明李淳曾取陈绎曾、徐庆祥二家之著作,增添己见,撰《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其主要内容为:
1.天覆宇宙宫官要上面盖尽下面法,宜上清而下浊。
2.地载直且至里要下划载起上划,宜上轻而下重。
3.让左助幼即却须左昂而右低,若右边有谦逊之象。
4.让右晴蜴绩峙宜右耸而左平,若左有固逊之仪。
5.分疆体辅愿顺取左右平而无让,如两人并相立之形。
6.三匀谢树卫术取中间正而勿偏,若左右致拱揖之状。
7.二段銮响需留要分为两半,较其长短,微加饶减。
8.三停章意素累要分为三截,量其疏密,以布均停。
9.上占地步雷雪普音要上面阔而划清,下面窄而划浊。
10.下占地步众界要禹要下面宽而划轻,上面窄而划重。
11.左占地步数敬刘对要左边大而划细,右边小而划粗。
12.右占地步腾施故地要右边宽而划瘦,左边窄而划肥。
13.左右占地步弼办衍仰要左右瘦而俱长,中间肥而独短。
14.上下占地步鸾莺衅业要上下宽而微匾,中间窄而勿长。
15.中占地步潘华冲掷要中间宽大而划轻,两头窄而划重。
16.俯仰勾趯冠寇宓宅要上盖窄小而勾短,下腕宽大而勾长。
17.平四角国固门阑要上两角平,而下两角齐,法忌挫肩垂脚。
18.开两肩南丙雨而要上两肩开,而下两脚合,法忌直脚卸肩。
19.匀划寿噩书量黑白喜得均匀。
20.错综馨声繁击三部怕成犯碍。
21.疏排爪介川不疏排之撇须展,不展则寒乞孤穷。
22.缜密继绣缠缚缜密之划用蹶,不蹶则疏宽开散。
23.悬针车申中巾悬针之字,不用中竖,若中竖则少精神。
24.中竖军年单毕中竖之字,不用悬针,若悬针,则字不稳重。
25.上平师明杜野上平者,则小者在左,而莫错方隅。
26.下平朝叙叔细下平者,则小者在右,而勿差地位。
27.上宽宁可亨市上宽者,下面固然难大,惟长趁而方佳。
`
28.下宽春卷夫太下宽者,上面已是成尖,用短蹶而方好。
29.减捺变癸食黍减捺者宜减,不减则重捺难观。
30.减勾禁埜戋懋减勾者宜减,不减则重勾无体。
31.让横喜娄吾玄让横者,取横划长而勿担。
32.让直甲干平市让直者,要直竖正而勿偏。
33.横勒此七也乜横勒者,但放平而无势。
34.均平三云去不均平者,若兼勒以失威。
35.纵波丈尺吏更纵波之波,惟喜藏头收尾。
36.横波道之是足横波之波,先须拓颈宽胸。
37.纵戈武成几夷纵戈之戈,但怕弯曲力败。
38.横戈心思志必横戈之戈,尤嫌挺直勾平。
39.屈脚乌马焉为屈脚之勾,须要尖包两点
40.承上天文支父承上之撇,宜令叉对正中。
41.曾头曾善英羊曾头者,用上开而下合。
42.其脚其具兴典其脚者,用上合而下开。
43.长方罔周同册长方者,喜四直而宽大。
44.短方西曲回田短方者,贵两肩而平开。
45.搭勾民衣良长搭勾者,勾须另搭,不则累苟笔之态。
46.重撇友及反菱重撇者,撇须宛转,不则犯排牙之石。
47.攒点采孚妥爰攒点之点,皆宜朝向,不则为砌石之样。
48.排点照点然热排点之点,须用变更,不则为布棋之形。
49.勾努菊葡蜀葛勾努之字,不宜用裹,若用裹,字便不方圆。
50.勾裹甸句勾勺勾裹之字,不宜用努,若用努,字最难饱满。
51.中勾东束小未中勾之字,但凭偏正生妍。
52.绰勾乎手予于绰勾之字,亦喜妍生偏正。
53.伸勾乪巴旭勉伸勾之字,惟在屈伸取体。
54.屈勾鵷鸠辉俯屈勾之字,要知体立屈伸。
55.左垂笄并亦弗左垂者,右边不得太长。
56.右垂升卉拜卯右垂者,左边须索要短。
57.盖下会合金舍盖下者,左右宜乎均分。
58.趁下琴谷吞吝趁下者,两边贵乎平展。
59.纵腕风凤飞气纵腕之腕宜长,惟怕蜂腰鹤膝。
60.横腕见毛龙兔横腕之字嫌短,不宜鹤膝蜂腰。
61.纵撇尹户居庶纵撇之撇最忌短,仍患鼠尾牛头。
62.横撇考老省少横撇之撇偏喜长,惟怕牛头鼠尾。
63.联撇参彦形彤联撇之法,取下撇之首,对上撇之胸。
64.散水沐波池海散水之法,超下点之锋,应上点之尾。
65.肥土止山公肥者止许略肥,而至于浮肿。
66.瘦子卜才寸瘦者但须少瘦,而休反为枯瘠。
67.疏上下士千疏本稀排,乃用丰肥粗壮。
68.密赢斋龟鳌密虽紧布,还宜自在安舒。
69.堆晶品磊儡堆者累累重叠,宜重累处以铺匀。
70.积灵靡爨嚣积者总总繁紊,用繁紊中而取整。
71.偏入八乙已偏者还须偏称。
72.圆辔峦乐栾圆这则喜围圆。
73.斜母勿乃力斜者虽斜,而其中要取方正
74.正主王正车正者已正,而四方无使余偏。
75.重哥昌吕圭重者下必大。
76.并竹林羽弱并者右必用宽。
77.长自目耳茸长者原不喜短。
78.短白日臼四要写得短些
79.大霸霎囊攘大者既大,而妙于攒簇。
80.小厶口小工小者虽小,而贵在丰严。
81.向妙舒纠好向者虽迎,而手足亦须回避。
82.背孔乳兆非背者固扭,而脉络车自贯通。
83.孤一二十丨孤者划孤,而惟患于轻浮枯瘦。
84.单日月弓乍单者形单,而偏重于俊丽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