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重点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学、代谢、遗传学、发育、系统学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照是否有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按照细胞形态可以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按照营养方式可以分为化能和光能微生物等。
2.细胞结构: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酸和细胞器等。
微生物的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重要结构;细胞壁可以提供细胞保护和形状维持的功能;细胞质是细胞内的基质,包含核酸、蛋白质和有机物等;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机器。
3.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主要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
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呼吸或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并将无机物或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无机物。
4.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方式在不同的微生物之间传递。
5.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二分裂、芽生、分生孢子和性繁殖等。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
6.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同时,微生物也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7.微生物控制与利用:微生物的控制包括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消毒和灭菌等。
微生物的利用包括发酵工业、废物处理、环境修复和生物农药等。
8.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以群落的形式存在,与环境相互作用。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对环境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等密切相关。
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生物的知识。
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
微⽣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章、细菌学概论细菌(bacteria):⼀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性⼆分裂⽅式进⾏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物。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p123-137)⼀)⼤⼩与形态1.⼤⼩:微⽶、光学显微镜2.基本形态(适宜条件、8-18h、主要有3种;观察选对数⽣长期最优)球菌Coccus 单、双、链、四联、⼋叠、葡萄球菌杆菌Bacillus 各种杆菌差异较⼤,排列分散、⽆⼀定形式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弧菌:⼀个弯曲、螺菌:数个弯曲3.多形性:细菌在条件改变时,出现不规则形态,呈梨形、⽓球状、丝状等,条件适宜,可以恢复。
⼆)细菌的细菌结构(10分)★★★★★1.基本结构(所有细菌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1)细胞壁:坚韧、有弹性;保护细菌;含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殊成分磷酸壁、脂多糖等。
A.⾰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含丰富肽聚糖,少量磷壁酸a.肽聚糖由40层左右的⽹格状分⼦交织成厚的三维⽴体⽹状结构,由聚糖⾻架和四肽侧链及五肽桥组成。
聚糖⾻架由N-⼄酰葡糖胺(G)和N-⼄酰胞壁酸(M)经β-1,4糖苷键交替间隔排列⽽成。
肽聚糖⽀架相同,肽链肽桥随菌⽽异。
b.磷壁酸(G+特有成分)酸性多糖,由核糖醇或⽢油残基经磷酸⼆酯键互相连接⽽成的链状聚合物。
分壁磷壁酸(核糖醇型)和膜磷壁酸(⽢油型)具重要⽣理功能:①.P-结合阳离⼦,Mg2+提⾼细胞表⾯酶活性②.细胞壁表⾯抗原成分③.噬菌体吸附的特异受体④.调节⾃溶素活⼒⑤.增加细菌粘附性,与致病性有关。
B.⾰兰⽒阴性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含量低。
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三部分a.肽聚糖b.外膜①.脂蛋⽩:⼀端以蛋⽩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端以脂质部分连接在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②.脂质双层:脂蛋⽩外侧,脂质双层结构。
含有外膜蛋⽩。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主要包括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和寄生虫学等分支。
微生物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类健康、医疗、工业生产和环境问题都有深远影响。
以下是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总结:一、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2.微生物的特征:微小、原核或真核、单细胞或多细胞、广泛分布、高度适应能力。
二、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核酸和细胞质等。
2.真菌的结构:菌丝、菌丝网和孢子等。
3.病毒的结构:核酸和蛋白质包被等。
4.寄生虫的结构:复杂的细胞结构和器官系统。
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分裂增殖和芽孢形成等。
2.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等。
3.病毒的生长和繁殖:依赖宿主细胞复制。
4.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宿主体内发育和生殖。
四、微生物的代谢和生态功能:1.细菌的代谢:厌氧和好氧代谢、光合和化学合成等。
2.真菌的代谢:异养和自养代谢、腐解和寄生功能等。
3.病毒的代谢: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
4.寄生虫的代谢:依赖宿主体内的代谢。
五、微生物与人类健康:1.细菌和人类健康:常见的致病细菌、感染机制和控制方法。
2.真菌和人类健康:真菌感染疾病和预防控制措施。
3.病毒和人类健康:病毒感染疾病和疫苗研发。
4.寄生虫和人类健康:寄生虫感染疾病和预防治疗方法。
六、微生物与医学和医疗:1.微生物的诊断: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诊断方法。
2.微生物的治疗: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等。
3.微生物的预防控制:消毒、灭菌、疫苗和卫生控制措施等。
七、微生物与工业生产:1.微生物的发酵:乳酸菌、酵母菌和曲霉菌等的产乳酸、酒精和抗生素等。
2.微生物的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重组DNA技术的应用。
3.微生物的环境修复:微生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中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八、微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1.微生物的能量循环: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对能量的利用。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分为真菌和酵母菌,对糖类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病毒是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的微生物,不能自主繁殖。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吸虫等,以细胞病原为主。
2.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培养微生物可通过无菌技术和培养基进行。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养基、选择性和差异培养基等。
-鉴定微生物可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细菌通过侵袭性和毒性产生疾病,可以通过感染、产生毒素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途径。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复制自身基因组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来引发感染。
-真菌通过侵袭宿主组织或产生毒力因子来导致疾病。
-寄生虫通过宿主的体液或组织进行营养摄取和生殖,同时会导致宿主免疫反应。
4.常见微生物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等。
-胃肠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皮肤感染:如疖、蜂窝组织炎等,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淋病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淋球菌等。
-血液感染:如败血症、疟疾等,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疟原虫等。
5.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如抗念珠菌药物、广谱抗真菌药物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抗流感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寄生虫药物:如抗疟疾药物、抗寄生虫原虫药物等,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6.感染控制与预防:-感染控制重点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
-预防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环境控制等。
在复习医学微生物学时,应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常见微生物性疾病,以及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和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微生物重要基础知识点
微生物重要基础知识点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尽管微生物体积微小,但它们在生物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形态简单的微生物,可以根据其形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它们可以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并且具有多样的代谢方式。
细菌在大自然中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循环过程,比如氮循环和碳循环。
同时,细菌也可以分为有益细菌和致病细菌,有益细菌参与消化、免疫和生物工程等方面,而致病细菌会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
2. 真菌:真菌是一类以菌丝体形式存在的微生物。
它们通常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并以分解有机物为生。
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和菌丝菌两大类。
酵母菌常见于发酵过程中,如面包、啤酒和葡萄酒的制作。
菌丝菌则可以在土壤中分解落叶和木质纤维等有机物质。
此外,真菌也可以引起人类的感染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3. 病毒:病毒不同于细菌和真菌,它们不具备自主繁殖的能力,而需要寄生于其他生物细胞来进行复制。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可以感染动植物、细菌和人类等。
病毒可以引发许多疾病,如感冒、流感、艾滋病和乙肝等。
然而,病毒也可以被用作生物技术的工具,如基因工程和疫苗制备等领域。
4. 寄生虫:寄生虫是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并从其体内获取养分的生物体。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节肢动物等,它们可寄生在人类和动植物体内引发多种疾病,如疟疾、疥疮和蛔虫感染等。
寄生虫不仅对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农作物生产和畜牧业造成损失。
以上是微生物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对生命的认识,也对农业、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掌握)2.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4.噬菌体(了解)5.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物理及化学灭菌法(掌握)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8.病毒概述(掌握)9.真菌概述(掌握)10.其他微生物(了解)11.免疫学基础(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熟练)(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一、绪论(掌握)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②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举例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真菌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A.立克次体B.放线菌C.细菌D.真菌E.衣原体『正确答案』D二、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一)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外形呈杆状螺形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及功能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细胞膜功能: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参与细菌分裂细胞质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胞质内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核质无核膜、核仁,双股环状DNA和RNA聚合而成,亦称为细菌染色体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使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芽胞抵抗力强,耐高温。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归纳
绪论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个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分类:原核类:细菌(真菌类、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阮病毒、拟病毒)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3.微生物的发展史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消毒法,雁颈瓶实验)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科赫法则,证实了疾病的病原学说)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定义: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多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1. a细菌形态:球菌、杆菌(最常见)、螺旋菌b细菌细胞的构造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间体、核糖体、气泡、质粒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芽孢和伴孢晶体等。
细胞壁概念: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
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需;3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缺壁细胞四类缺壁细胞a.L型细菌: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L型细菌在固体平板上生长形成煎鸡蛋状小菌落b. 原生质体:用人为方法,在细菌生长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物质,如青霉素、丝裂霉素C,或用溶菌酶分解掉细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c. 球状体:用溶菌酶、青霉素等处理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的去壁不完全的近球状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种类多,数量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适宜环境中繁殖迅速,易变异。
3.自然界微生物的种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活细胞内繁殖,只有一种核酸(DNA\RNA)——病毒(virus)。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是一类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细菌(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类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真菌(fungus)。
4.微生物学(补充)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5.医学微生物学(补充)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6.二分裂分裂無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对存在,两者都只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分裂叫二分裂,以区别于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缢裂,然后细胞质分裂。
原核生物的二分裂不会有核延长缢裂的过程。
7.细菌与病毒的大小与类型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以微米(μm)为单位细菌的外部形态比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并据此而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大小:直径1微米杆菌:长2-3微米宽0.3-0.5微米螺形菌:2-3微米或3-6微米病毒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电子显微镜观察。
测量单位:纳米(nm)。
<50 nm 小型病毒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8.细菌的四个基本结构1.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无色透明、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微生物学重点
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G+ 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4.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答:菌落即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因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故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现象,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尤其是球菌通常都形成较小、较厚、边缘圆整的半球状菌落;长有鞭毛、运动能力强的细菌一般形成而平坦、边缘多缺刻、不规则的菌落;有糖被的细菌,会长出大型、透明、蛋清状的菌落;有芽孢的细菌往往长出外观粗糙、“干燥”、不透明且表面多褶的菌落等等。
5.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6、基内菌丝:是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壮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菌丝。
7、原体与始体:具有感染力的衣原体细胞称为原体,呈小球状,细胞厚壁、致密,不能运动,不生长,抗干旱,有传染力。
原体经空气传播,一旦遇合适的新宿主,就可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在其中生长,转化为无感染力的细胞,称为始体。
8、菌苔: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菌密集的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面积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已相互连成一片即称菌苔。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2、半孢晶体:指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3、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4、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5、假菌丝:当它们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地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6、半知菌:只发现无性繁殖过程而未发现有性繁殖过程的菌株。
7、前噬菌体(原噬菌体):指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
8、选择性培养基:指一类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9、半组合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10、生长因子:指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1、溶源菌:是一类能与温和噬菌体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有害影响的宿主细胞。
12、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13、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这类微生物能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生长,能以硫化氢、硫代硫酸钠或其他无机硫化物等还原态无机化合物作为氢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14、异型乳酸发酵: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及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称为异型乳酸发酵。
15、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糖酵解后全部生成乳酸一种发酵。
16、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7、同步培养:指设法使某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然后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来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应变化规律。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1. 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生物群体,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以及一些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2. 生物分类地位:微生物涵盖了多种生物分类,其中包括:- 原核生物界: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蓝藻菌(蓝绿藻)等。
- 真核生物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界中的原生动物和部分藻类。
- 病毒界:非细胞生物,仅含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依赖宿主细胞复制。
3. 生物学特性:- 体积微小:大多数微生物大小在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
- 结构简单/复杂:原核微生物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真核膜和复杂的细胞器;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结构有所不同,前者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后者结构更为简化。
- 种类繁多:地球上已知微生物种类数以百万计,且随着技术发展还在不断增加。
- 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生态系统中,包括极端环境如极寒、高温、高压、酸碱极端等地都有微生物存在。
- 繁殖迅速: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繁殖速度,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 易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微生物种群具有较高的进化速度和广泛的适应性。
4. 应用与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地球物质循环、氮素循环、碳循环等生命过程。
- 在医药工业上,微生物用于抗生素生产、疫苗研制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
-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发酵被广泛应用,如酿酒、制醋、乳制品加工等。
- 在环保领域,微生物可用于废水处理、有机废物降解、生物能源生成等方面。
- 在农业生产上,有益微生物可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等。
5. 具体微生物实例:- 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不利条件下形成芽孢保护自己,条件好转时又能恢复生长。
- 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菌,只能在缺氧环境下生存,其感染会导致破伤风病症。
-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既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也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体的结构、生理、遗传、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以下是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细菌: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形态大小各异。
根据形状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细菌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部分细菌还具有鞭毛或纤毛。
细菌可以根据需氧性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2.真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真菌。
真菌具有细胞壁和真菌膜,通过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真菌可以分为担子菌、子囊菌、接合菌和无性菌等。
3.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可以是DNA或RNA。
病毒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细菌等宿主。
4.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体型较小。
原生动物根据运动方式可以分为鞭毛虫、纤毛虫和变形虫等。
原生动物可以通过分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5.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遗传主要通过DNA进行。
细菌的遗传方式主要有共轭、转化和噬菌体介导的转导。
真菌的遗传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病毒的遗传方式主要有无性复制和有性复制。
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包括呼吸作用、营养代谢、酶、酶系统、光合作用等。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包括化学营养、光合营养和异养等。
7.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既包括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酿酒酵母等,也包括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
微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健康、环境和工业生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8.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微生物的控制包括消毒、灭菌、抗菌药物等控制方法,确保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微生物的利用包括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总结起来,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的遗传和生理特性,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等方面。
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们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2.谁是微生物学初创期的代表人物?列文虎克3.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谁?巴斯德、科赫4.什么是科赫氏法则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
可能题型:试述科赫氏法则和其在当今的可用与不合理(科学)之处5.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几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何故?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一个,由它可发展出一系列其他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
7.试分析微生物五大共性对人类的利弊。
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的这个特性为它们的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活的化工厂”的作用。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的这一特性在发酵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
对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它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减少、效率提高。
对于危害人、畜和植物等的病原微生物或使物品发生霉腐的霉腐微生物来说,它们的这个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严重的祸害。
微生物重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重点知识总结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常见的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中,也存在于人体和其他生物体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产业有着重大影响。
以下是一些微生物的重点知识总结。
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有圆形、杆状、螺旋形等等。
它们可以根据需氧情况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细菌可以由分裂方式繁殖,繁殖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
有些细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有益,如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而有些细菌则会引起疾病,如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等。
2. 真菌(Fungi)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它们以吸收有机物为食,主要通过孢子繁殖。
真菌在自然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分解和循环有机物的作用。
人类对真菌有着复杂的关系,有些真菌可以用于食物加工、制药,如面包、啤酒、酸奶等;而其他真菌则可以引起感染,如念珠菌、皮癣等。
3.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非细胞生物,只能依附于细胞内寄生。
它们具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简单结构,也可以通过寄生细胞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是引起各种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虽然病毒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威胁,但研究病毒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4.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与微生物进行抗争的重要防线,它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层次。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通过皮肤、黏膜等自然屏障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并通过巨噬细胞、炎症等机制来杀灭微生物。
特异性免疫是指免疫系统通过抗原递呈细胞和T、B淋巴细胞的配合作用,识别和灭活入侵的微生物。
5.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的能力。
在抗生素过度使用的情况下,细菌通过基因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等方式,逐渐产生对特定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生素耐药性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威胁,使得一些传染病的治疗变得困难甚至无效。
微生物重点整理
微生物重点整理1、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系统间的作用规律。
2、人工主动免疫:3、人工被动免疫:采用人工方法向机体输入由他人或动物产生的免疫效应物,如免疫血清、淋巴因子等,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达到防治某种疾病的目的。
4、类毒素:一些经变性或经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毒素5、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
6、外毒素: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主要是一些革氏阳细菌。
7、消毒:到消毒的作用。
8、灭菌: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9、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10. 诱变育种:使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子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突变率。
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
11.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稳定,一般可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12、生物制品:在人工免疫中,可作为预防、治疗和诊断用的来自生物体的各种制剂13、非特异性免疫: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既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
14、特异性免疫:是相对非特异性免疫而言,其主要功能是识别飞自身和自身抗原物质,并对他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证体内环境稳定状态。
15、沉淀实验;可溶性抗原在合适比例下和适当条件下与相应抗体反应,并且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实验。
16、凝集实验:是指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在合适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
17、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酶联法):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在载体上进行免疫酶染色,底物显色后用肉眼或酶联免疫测定仪判定结果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大小、主要结构和某些功能上差异?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分别为原核、真核或其它什么类型微生物?1)核、核膜、染色体原核微生物(细胞无细胞核,只有原核或拟核,无核膜,核区DNA裸露,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无核膜,核区集中了主要遗传物质,由一条与类组蛋白相联系的双链DNA构成的染色体组成。
;真核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及复杂的内膜系统.)由一条或一条以上双链DNA与组蛋白等结合成的染色体,由核膜包围。
2)代谢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独立的内膜系统,与代谢有关的酶如呼吸酶等位于细胞膜上,因此它的能量代谢在质膜上进行。
真核细胞有独立的内膜系统,还有细胞骨架,呼吸酶在线粒体中,有专用的细胞器来完成各项生理功能,如线粒体、叶绿体。
3)核糖体的大小和分布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70S,常以游离状态或多聚体状态分布于细胞质中。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80S,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细胞或结合于内质网上。
线粒体和叶绿体内有各自在结构上特殊的核糖体。
11、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以及繁殖方式?酵母菌细胞呈卵圆形、圆形或圆柱形。
大多数与细菌相似,表面湿润,粘稠,易挑取,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颜色多白色,少数红色,若培养时间太长,其表面可产生皱褶。
在液体培养时,有的生长在底部,有的生长均匀,有的则在表面形成菌醭。
1、无性繁殖芽殖出芽繁殖是酵母菌进行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
芽裂母细胞总在一端出芽,并在芽基处形成隔膜,子细胞呈瓶状。
这种方式很少。
裂殖少数种类的酵母菌与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分裂而繁殖。
2、有性繁殖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进行有性繁殖,一般情况下都以营养体状态(单倍体,也可双倍体)进行出芽繁殖。
12、真菌门分为哪五个亚门?每个亚门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孢子是什么?半知菌亚门的(2)只发现无性阶段,没发现有性世代(3)1)无性繁殖:菌丝体和菌丝片段的增殖;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是霉菌进行繁殖的主要方式)2)有性繁殖靠产生有性孢子进行。
14、病毒的一般大小、特征?试图示病毒粒子的典型构造?病毒大小从10~300nm之间,通常大小在100nm左右。
①缺乏细胞结构②只含有一种核酸③繁殖方式特殊(复制核酸的方式增殖)④绝对的细胞内寄生⑤有侵染能力⑥比其他生物更加多样化第三章5、按物理状态的不同来划分,培养基分为哪几类?不同类型培养基中凝固剂琼脂的用量是多少?琼脂的主要特点(凝固点和熔点)?液体培养基:不含任何凝固剂,常用于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以及实验室微生物生理代谢的研究。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凝固剂,通常加入1.5-2.0%琼脂制成。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少量凝固剂,通常加入0.2%-0.5%的琼脂制成。
脱水培养基又称脱水商品培养基或预制干燥培养基,指含除水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养基,使用时只加入适量水并灭菌即可,是一类成分精确又使用方便的现代化培养基。
96 406、按用途划分,培养基分为哪几类?一般地,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基础培养基是什么?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的区别?7、培养基的高压蒸汽灭菌是如何进行的,灭菌的温度和时间?如何维持灭菌温度?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哪个效力更大,为什么?121℃,30min。
灭菌器主要有卧式、立式、手提式(实验室最为常用)。
是一种最有效、使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
因为:①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水,使蛋白质易于凝固;②湿热的穿透力更强;③蒸汽与被灭菌物接触冷凝成水时,放出热量,使其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增强了杀菌能力9、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对同一底物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是否相同,为什么?12、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一般认为,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物质的过程。
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较复杂的化合物。
据作用,将其分为抗生素、激素、毒素及色素等类型。
第四章:2、了解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稀释平皿分离法(混菌法、涂布法)、平皿划线分离、选择培养分离混菌法:待分离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稀释,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熔化且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可能出现在平板表面的单个菌落,该菌落可能是由一个菌体繁殖形成。
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涂布法: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更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人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平皿划线分离: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选择培养分离;通过选择培养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培养分离,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对于从自然界中分离、寻找有用的微生物。
5、了解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这类方法是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此法的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4000×l000×稀释倍数间接计数法:此法又称活菌计数法,其原理是在高稀释度下,微生物细胞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存在,每一个活的单细胞均能繁殖形成一个菌落,因而可用平皿培养的方法使每个活细胞生长并形成一个单独的菌落,通过统计长出的菌落数来推算待测样品中的活菌数。
第五章:2、微生物遗传的特点1、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真核:DNA,原核:DNA或RNA。
2、特点:①遗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保守性;遗传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②易于变异,易于自然选择或人工培养。
③便于建立纯系,或长久保存大量品系。
3、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①质粒:原核微生物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是质粒;②真核微生物的主要是在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上(细胞器基因组)。
③转座因子:具有在染色体上不同部位间移动能力的遗传成分,原核和真核细胞都有,在遗传变异中起重要作用。
现已知有三类可转移的因子:插入序列、转座子和某些病毒第六章:2、在C、N、S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微生物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C;CO2固定;生物多聚物的分解。
包括,淀粉的分解:通过微生物产生复合酶(淀粉酶、磷酸化酶),降解成葡萄糖。
好氧微生物进入CTA将其彻底氧化分解;厌氧微生物进行发酵。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系将其分解。
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都能分解纤维素,研究最多是木霉,有好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等。
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都能分解半纤维素,且有许多种类能分解半纤维素而不能分解纤维素。
土壤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能力相当大。
果胶质、木质素(木质素的分解主要是真菌起作用;放线菌中的链霉菌和诺卡氏菌,以及某些好氧性细菌可能对木质素有解聚作用)、脂类分解(脂肪的微生物具有脂肪酶。
除蜡质外,生物残体的脂类物质进入土壤后容易被分解)。
(6) 甲烷的形成的转化(甲烷产生菌:属古菌,严格厌氧性。
4H2+CO2 —>CH4+2H2O 甲烷营养菌:氧化甲烷得碳源和能量。
都是好氧性的。
)N:氮循环由6种氮化合物的转化反应所组成,包括:固氮作用、氨化(脱氨)作用、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与反硝化作用S: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还原态无机硫化物的氧化,异化硫酸盐还原,同化硫酸盐还原,硫化氢的释放(脱硫作用)。
微生物参与所有这些循环过程。
4、土壤微生物和大气微生物在数量和种类上的特点;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对人类来说,是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一般来说,在每克耕作层土壤中,各种微生物量之比大体有一个10倍递减规律:细菌(~108)>放线菌(~107)>霉菌(~106,孢子)>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
通过这些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可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提高它的肥力。
但一般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繁殖速率极低,当可用的营养物被加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它们的代谢活性迅速增加直到营养物被消耗,而后微生物活性回复到较低的基线水平迄今,能培养和发现的微生物几乎都能在土壤中找到,因土壤肥力的不同,每克土有几亿~几十亿个;且种类多。
所以土壤具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是微生物的大本营,最大的基因库。
主要种类是霉菌和细菌,霉菌常见种类是曲霉、木霉、青霉、毛霉、白地霉和色串孢(Torulasp)等。
细菌有球菌、杆菌和一些病原菌。
数量:微生物在大气中的分布很不均匀,所含数量取决于所处环境和飞扬的尘埃量。
5、菌根对植物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菌根的作用及其根与真菌的关系:菌根共生体可以促进磷、氮和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尤其是磷。
真菌和植物根形成的共生体增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它们能占据它们原来所不能占据的生境,促进植物的生长。
根为真菌的生长提供能源。
菌根菌为植物提供矿物质和水,产生植物间抑制物质使生长植物对其他植物存在偏害关系,削弱外来者竞争,以保持占据的生境。
结合后的共生体不同于单独的根和真菌,它们除保留原来的各自的特点外,又产生了原来所没有的优点,体现了生物种间的协调性。
简述培养基的制作原则&制作过程?配制培养基的原则: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控制pH条件、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原料选择、灭菌处理(消泡乳酸发酵:许多细菌能利用葡萄糖产生乳酸,这类细菌称为乳酸细菌。
根据产物的不同,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双歧发酵简述M生长的条件?(1)营养条件。
微生物也需要营养,才能正常生长,营养物质的供应是微生物生存的首要条件。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不同的微生物彼此所需要的营养条件有或多或少的差别。
(2)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微生物有各自的最适温度,一般是在20~70℃左右。
个别微生物可在200~300℃的高温下生活。
(3)酸碱度。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酸碱度。
(4)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
必要的气体环境—氧气(依据是否需要氧)(5)有毒物质、辐射、超声波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M通过什么方法实行基因重组的?转化、转导、接合作用在液体中群体细菌的生存会有哪些形式?随密度不同或者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膜(轻)、使培养液混浊(中)、或产生絮状沉淀(粘重,如菌胶团、活性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