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这些规划和项目,地方政府纷纷以各种形式举债,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和提出对策建议。
1.地方政府规范逼迫:地方政府在面对各种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时,受到规模逼迫,急需筹集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
为了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发行债券、举债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的实施。
2.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与经济增长挂钩,部分政府官员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管理的风险。
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绩,在债务管理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问题。
3.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和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无序和管理混乱。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认识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存在较大的风险盲区。
在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时,有些政府官员没有深入研究债务管理的风险,导致了债务管理问题逐渐严重化。
5.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存在违法违规的债务行为。
以地方政府名义非法设立融资平台、变相扩大规模、隐性债务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债务限额和风险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应设立债务上限制度,确保地方政府的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立健全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2.加强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向社会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并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情况,使社会公众更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是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隐性债务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也可能对整体经济造成波及。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可以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隐性债务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暴露,进而引发金融风险传导,影响金融体系稳定。
加强隐性债务管理可及早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防范金融危机发生。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隐性债务的存在往往意味着政府财政透明度不足,监管不到位,容易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
加强隐性债务管理可以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治理效能,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是当前的紧迫任务,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确保地方政府财政稳健,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持和稳定的金融环境。
【2000字】。
2. 正文2.1 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但信息不透明。
由于隐性债务不纳入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许多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隐匿债务,导致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但信息不透明,难以全面掌握。
隐性债务增长速度较快,风险隐患较大。
地方政府在借款过程中往往存在审批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隐性债务增长速度较快,一旦市场环境出现变化,隐性债务风险积聚可能导致金融风险蔓延。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实体经济割裂。
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通过隐性债务融资,但这种融资方式并未直接投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炒房、股市等领域,增加了经济的泡沫化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履约责任不匹配。
由于隐性债务的性质不明确、风险较大,地方政府在借款过程中往往未能清晰界定履约责任,一旦出现偿债困难,可能导致相应的信用风险和声誉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满足公共财政支出需求而发行的债券,也包括地方政府委托的融资平台公司所发行的债券。
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管理债务,降低债务风险,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始于1994年地方政府税源和支出权问题改革之后。
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不足,而公共支出需求不断增加,地方政府开始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满足资金需求。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远远超出了地方政府实际财力所能支撑的范围。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总债务余额已经达到25.2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合计约为25.45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了40%。
高额的地方政府债务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也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二、问题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债务规模过大。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超过了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和还债能力。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中,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比例严重失衡,存在着偿还压力大、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3. 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容易产生财政风险。
4. 债务使用不规范。
部分地方政府将债务资金用于了违规的土地购置和投资项目,导致资金浪费和债务风险。
三、解决方案为了有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降低债务风险,确保财政稳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债务审批管理。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审批机制,确保债务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债务发行规模。
2.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债务用途等规定,强化债务偿还管理。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隐患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而在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现状1.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举债投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已达25.6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2. 违规融资问题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较多,地方政府违规融资问题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风险评估和审批限制,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渠道违规融资,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并且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3. 风险隐患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违规违约,部分政府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极力扩大投资规模,但又面临较小的财政收入,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矛盾。
为填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只得通过借债来融资。
2. 政府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直接介入市场经济活动。
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负债累累,形成了债务规模庞大的问题。
3. 建设项目收益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但一些项目收益不佳。
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债务无法得到有效偿还。
1. 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权和财政收入能力。
通过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分配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2. 规范政府债务融资严格规范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划定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范围和融资担保责任,限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债务风险逐渐显现,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全面深入推进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进程与热点,有助于深入了解债务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多个部门针对地方债务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债务管理、规范债务融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现状、进程和热点,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探讨其研究进程和热点,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包括债务规模、增长速度、债务结构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探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进程,了解此问题研究的历史渊源、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3. 分析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热点,包括政策研究、风险评估、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重点问题,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4. 总结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启示,包括政策建议、风险预警、监管改进等方面的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5. 展望未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视角、提升研究水平等方面的建议,为学术界和政策界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现状分析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截至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2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占比不容忽视。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迅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通过借贷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然而,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如债务违约风险、债务滚动风险和财政可持续性风险等。
因此,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对于保持经济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自2010年起,地方政府债务快速累积并呈指数级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推行的刺激计划。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达到25.92万亿元,相当于中国GDP近40%的规模。
而债务结构方面,绝大部分为一般债务,少部分为专项债务。
这种债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灵活性,但也孕育了一些隐患。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 债务违约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是指地方政府不履行约定的借贷合同,如无力偿还本息或延迟支付债务。
这可能会导致债券市场的恶性循环,使投资者陷入恐慌情绪,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2. 债务滚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大规模集中偿还的时间节点集中在2022年至2025年左右。
这段时间内,地方政府需要面临大规模新债的发行和旧债的偿还,从而增加了债务滚动风险。
如果新债发行受阻,地方政府可能面临严重的偿债压力。
3. 财政可持续性风险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借贷来填补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缺口。
然而,这种做法对财政可持续性构成了挑战。
过多依赖债务来负担支出可能导致债务负担过重、融资成本上升,从而对地方政府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地方政府债务治理1. 强化监管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发行、运营和管理的监督,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信息透明度。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市场化发行机制,规范和规制债务的发行及使用行为。
2. 完善财税体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财税体制,减少地方政府债务的依赖性。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研究及应对策略推荐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研究及应对策略推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资日益增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债务的方式融资。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不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增长,风险也不断增加。
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增加,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 土地出让金下降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获得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
始于 2016 年8 月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房价的不断下跌已经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土地出让金的下降。
土地出让金的减少减少了地方政府获得收入的渠道,导致地方政府需要更多的资金去负担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投资,这也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政策刺激过度为了落实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地方政府往往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刺激经济。
政策刺激虽然能够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但是也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过去的几年中,地方政府过度的推出各种刺激政策,导致谁地政府负担过重,而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并不显著,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大幅增长。
3. 债务融资透支能力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债务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财政收支压力。
但是如果债务融资超过了政府承受能力,会形成一定的债务危机。
近年来,地方政府未能对债务融资进行有效控制,导致了债务规模大幅增加,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
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不仅对地方政府自身产生了极大的风险,也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具体表现如下:1. 影响国家的信用等级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特别是部分地方政府的违约事件频频发生,国家的信用等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投资者由于担心国家不偿还债务,减少了对国内市场的投资,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2. 增加普通民众负担地方政府债务的危机不仅会影响国家的信用等级,也会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态。
增加的债务数额会转嫁到普通民众身上,导致民众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增加。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筹集资金,隐瞒债务规模、通道以及偿债安排的一种债务行为。
这种行为包括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债务、地方企业债务等,并且常常以政府担保为背书。
隐性债务不仅可能导致政府财政风险,而且还可能成为金融系统风险的根源。
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不仅事关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也关系到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 规模庞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在获取资金时,有时会采取隐瞒负债规模的行为。
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借债行为缺乏透明度;另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不高,存在很多不为人知的债务隐患,这就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条件。
2. 风险隐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使得地方政府面临很大的财政风险,同时也给社会和金融系统带来了风险隐患。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存在不但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还债违约,同时还可能成为金融系统风险的根源。
3. 治理难度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治理难度很大。
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认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力等方面。
这些都使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治理变得异常复杂。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深化和完善。
包括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的来源、用途和偿还责任,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和审计力度等。
2. 增强地方政府财政自律意识地方政府要加强债务管理,增强财政自律意识,杜绝隐性债务。
要遵循财务公开透明原则,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行为公开透明、规范合法。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责任制度,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债务管理职责,切实做好相关事项的审批、管理和监督。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政府的刺激计划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推进经济建设,大量发行债券进行融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债务开始积累并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风险。
一、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到了21.37万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
相较于2018年,增长了10.3%。
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中的一半为隐性债务,即政府默认担保的债务。
此外,从2020年起,财政部开始统一核算地方政府债务。
根据数据,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各级政府债务总额31.15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22.54万亿元,其中债券借款10.38万亿元。
这一数据显示出地方政府债务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经济增长放缓,环保和城市化政策持续加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如何应对债务问题,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1.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紧张在财政收支规划之外,地方政府融资的渠道也受到了约束。
许多地方政府在运营自己的资产时,受限于贷款额度、信贷政策等因素。
同时,由于中央财政的相关规划,有许多政府项目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融资。
这些限制条件导致地方政府需要寻找新的财政渠道,如发行债券或设立隐性债务等方式。
2.官员的个人政绩导向地方官员具有个人政绩的考量,在官场中,地方官员晋升通常需要通过在官场上争取部分或者所有的资金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也导致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和财政管理上的不同需求。
有时,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会大力投资,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急剧上升。
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方案1.加大债务监管力度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加大监管力度。
在2014年,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债务进行规范,推出债务审计和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协调工作。
随着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划出台,以及新型联合融资等新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得到了控制。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较快、隐性债务较多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财政稳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财政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的巨大压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难以满足这些支出的需求。
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就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低,融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融资渠道上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举债严重缺乏管制我国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过度举债和风险隐患。
而且,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们所关注,这就给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
还应当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减少财政支出的浪费,提高财政效益。
2.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应当优化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种途径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防止过度举债和风险蔓延。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在过去的几年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此背景下,我的文章将探讨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和原因,并尝试讨论其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地方政府对债务的实际状况。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政府债务总额(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达到了42.4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1万亿美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占据了63%。
按照中国官方的分类划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
前者包括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公共领域的融资,后者则是政府为特定用途发行的债务。
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的规模呈增长趋势,是推动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增加的主要力量。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归结如下几点:1、多样化的政府融资方式政府融资是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的一个必要手段。
政府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政府发行债券或筹款,而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等中介渠道向债权人融资。
由于政府间接融资的成本比较高,近年来多数地方政府采用了直接融资,即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2、资金需求的增加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随之增加。
当地政府计划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经济发展项目时,政府融资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地方政府开始大量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3、地方政府奖励机制过去几年里,中国地方政府之间一直在竞争,争相引入外来投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地方政府推出了大量奖励制度,鼓励当地民众或外国企业投资地方经济。
地方政府通过给予税收优惠和低成本的借款,以此来吸引投资。
这导致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承租人的风险管控能力,极易导致债务问题的产生。
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及风险研究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及风险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筹集资金,从而形成的隐性债务。
这些隐性债务往往并不反映在地方政府的正式财政预算中,但却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和财政风险产生着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及其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相关的应对措施。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方式1. 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各种融资平台,进行债务融资活动,从而形成隐性债务。
这些融资平台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城市发展投资公司、土地出让金融资平台等。
地方融资平台往往以地方政府背书或关联企业信用为依托,通过发行债券、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并用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项目。
2. 政府担保债务地方政府还通过政府担保形式为相关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债务也被视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一种形式。
由于相关企业难以获得融资,地方政府为其提供担保,使其得以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从而形成隐性债务。
3. 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土地征收等方式获取大量土地收入,从而形成土地财政。
由于土地财政的运作机制不够透明,导致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收入作为隐性债务的来源,进行各种不透明融资活动。
以上这些形式,都成为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重要来源。
这些隐性债务并不反映在地方政府的正式财政预算中,因此往往被忽视,但却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1. 银行体系风险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往往通过银行体系进行融资。
隐性债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其逾期违约的可能性上。
由于融资平台、政府担保债务、土地财政等渠道形成的隐性债务不受贷款额度和融资成本的限制,存在着大量违约风险,从而可能对银行体系产生重大冲击。
2. 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庞大,不仅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杠杆,还给地方政府的财政空间带来了严重挤压。
当隐性债务违约时,将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性产生重大冲击,进而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运转和经济发展。
324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都希望在基建等方面大力投资,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然而,为了这些投资,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会依赖于债务负担,这给地方政府及经济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笔者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融资平台的融资活动。
由于投资资金有限,地方政府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负债扩张。
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9.9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达13.3万亿元,地方政府期末结转债务规模为6.6万亿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1.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不仅仅来自于债券,还有很多隐性债务,如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政府本级债务和公众场合债务等。
这些隐性债务并不容易被发现,也更难以处理。
2.债务到期日逐渐逼近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多以短期债券为主,到期后需要续借或偿还。
这意味着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将导致巨额违约风险。
3.债务风险随着央行加大对国内信贷的监管力度,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正在走向紧缩。
这将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服务成本增加,债务风险也会进一步上升。
四、应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对策1.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建立债务信息公示系统和地方政府债务红线制度,以遏制地方政府随意扩张债务。
2.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政府应当进一步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债券市场,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安排的合理管理。
3.优化财政投资支出通过优化财政投资支出,使公共领域和社会领域的重大项目能够获得优先投入。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避免增加债务风险。
五、结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应该得到重视。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债务的监管,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优化财政投资支出,使地方政府债务得以合理运作,既保证经济发展的速度,又能有效控制其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也开始大规模举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
而土地出让收入的下降、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增长等原因,也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上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那么,地方政府债务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呢?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据中国政府债务网站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66.6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8万亿元。
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186.16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80.49万亿元。
债务余额总额创下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1%。
尽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但其在国家债务总额中的比重并不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政府债务总量为49.4万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债务为22.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为26.6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占政府债务总额的比例为53.8%,较2019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并不在于其规模,而在于其管理方式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1. 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但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疫情等因素,导致土地市场疲软,收入下降,进而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2. 融资平台债务增长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债务规模已经逐年增长。
这些融资平台有的是负责配套基础设施的开发公司,有的则是承担城市扩容、工业转移等任务的投资公司。
一些融资平台的运营效率低下,导致了大量债务的积累。
3.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度我国地方政府喜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经济发展,投资规模往往巨大,而一些融资平台未能有效监管和控制,从而导致债务规模扩大。
此外,过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财政负担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建议1.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应该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明确债务政策和法规,规范债务融资行为,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有效防范地方政府举债风险。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隐匿或外包形成的债务,通常不纳入当地政府债务限额之内,但实质上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责任。
近年来,隐性债务问题在我国各地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透明度不足、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以及债务规模失控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否则将给地方政府财政带来严重隐患。
为了应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财政透明度,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合理控制债务规模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只有全面加强隐性债务管理,才能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的稳健运行,确保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2 问题提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庞大,但信息披露不足,缺乏透明度。
隐性债务往往是以各种名义存在,难以被外界所察觉,导致投资者和公众无法准确了解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增加了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容易出现危机漏洞。
部分地方政府借款过多,往往是为了填补财政收支缺口,缺乏必要的资金用途审查和资金运用监管,容易滋生腐败和浪费,导致隐性债务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借债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没有明确的问责机制,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任意举债,以致债务规模失控,严重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市场信任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且容易被忽视。
隐性债务通常不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报表,因此很难被监管和控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备受关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引发了诸多争议与担忧。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问题成因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地方政府债务背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应对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增长而进行的大规模基建投资。
地方政府债务包括一般债务和隐性债务两部分。
一般债务是指依法发行的债务,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隐性债务则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关联性融资平台、特殊目的主体等渠道进行融资,以规避法律法规对融资的限制。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因1. 属地困境:根据我国财政体制,地方政府负责许多社会事务的运行,但财政收入却相对较少。
面对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压力,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债务融资来满足经费需求。
2. 政绩压力: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与考核多与地区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为实现高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大规模基建项目来推动经济增长,而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迫使地方政府不断扩大债务规模。
3. 财政体制问题:我国财政体制存在分税制、划税权、转移支付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债务成为了地方政府的“剩余财政手段”。
4. 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普遍采取投资驱动模式,形成了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开发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在经济下行时存在较大的风险,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债务来填补经济增长的缺口。
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影响1. 财政风险:高额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使得许多地方政府财政状况承受巨大压力,难以偿还债务。
这对地方政府财政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风险。
2. 宏观经济稳定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势必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宏观经济波动和风险。
3. 社会不稳定因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牵动广大民众利益。
如果债务危机爆发,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与不稳定。
四、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途径1. 改革地方政府财政体制:完善分税制、划税权等相关制度,确保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适度增加,并提高财政独立性。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性债务飙升,已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成因1. 受限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限,地方政府无法直接进行融资,只能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融资。
2. 土地财政局限。
土地财政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但土地市场波动较大,使得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不稳定。
3. 政绩观念导致的举债经营。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风险。
4. 审计监管不力。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另一个成因是审计监管不力,许多地方政府借债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和约束。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债务违约风险。
一旦债务违约,将引发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经济不稳定。
2. 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大量的债务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导致了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影响国家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影响国家整体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债务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国家财政产生严重冲击。
为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1. 加强财政管理。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使用范围合理。
2. 完善审计监管。
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有效监督和约束债务融资行为。
3.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缓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4. 加强债务风险评估。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提前发现存在的债务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债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5. 提高政府债券市场化水平。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影响着民生和社会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各方面对该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分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进程及研究热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现状1.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
经济学、财政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2. 政策研究在政策研究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防范风险。
各级政府还加大了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以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社会研究在社会研究方面,各界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媒体、智库、NGO等机构纷纷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活动,旨在揭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实际情况,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
二、研究进程1. 问题阐述在研究进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阐述。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指地方政府出借资金形成的债务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且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债务规模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券资金使用不透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 形成原因其次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土地财政依赖、财政体制不完善、金融运行不畅等。
这些原因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长期存在,并且难以有效解决。
化解政府债务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政府债务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严峻形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我们组织开展了此次政府债务化解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二、调研背景1. 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70.77万亿元,其中国债余额30.03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40.74万亿元。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形势严峻。
部分地区债务规模较大、风险等级高,容易造成风险隐患。
同时,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地区融资收益平衡能力不足。
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组织开展此次政府债务化解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了解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理论和实践。
2. 实地调研法。
赴部分地方政府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具体情况。
3. 访谈法。
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等开展访谈,了解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难点和问题。
四、调研结果(一)政府债务风险现状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
部分地区债务规模较高,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短期债务,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3. 债务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部分地区债务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存在薄弱环节。
4. 部分地区融资收益平衡能力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盈利能力较弱,融资收益难以覆盖债务成本。
(二)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难点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识别难度大。
债务风险涉及多个领域,识别难度较大。
2. 债务化解政策落实难度大。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政策难以落地,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化解债务调研(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为全面了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债务风险成因,探索化解债务的有效途径,本调研报告对全国范围内多个省份的债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二、地方政府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庞大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1.5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赤字为5.8万亿元,专项债券余额为25.7万亿元。
从债务规模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以政府债券为主,其中,专项债券占比最大。
然而,专项债券投向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中,隐性债务占比较高,加剧了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显部分地区债务风险较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债务负担率过高。
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超过100%,甚至超过150%,债务风险较大。
(2)偿债压力较大。
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不断增大,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债务违约的风险。
(3)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刚性较强,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三、债务风险成因分析1. 政策因素(1)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支出,但税收收入来源有限,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2)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支持力度,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经济因素(1)经济增长放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地区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导致债务风险加大。
(2)产业结构调整。
部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导致地方经济增长乏力。
3. 管理因素(1)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违规举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2)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摘要]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指挥棒的引导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快速发展经济,破解资金层面瓶颈,纷纷建立地方融资平台,大肆举债。
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高企,放大了整个国家主权信用风险,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及由此带来的债务风险,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这成为未来我国发展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挽救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具体成因,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化解策略。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策略
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2011年欧洲爆发的欧债危机给我国大规模举债发展的模式敲响了警钟,而2013年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于我国主权信用等级下调更是使得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问题进一步升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讨论。
潜在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尽快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化解债务风险成为国家未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11债务规模巨大
从债务规模来看,根据审计署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在1789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到同期GDP的30%,而2013年全面财政收入在129万亿元,债务规模约为15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人均负债12万元。
而这一统计数据很多学者认为比较保守,如果算上国有企业、高等学校、信托机构等负债,这一数据很有可能要远远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庞大的债务规模对于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目前我国债务占GDP 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如果不能够遏制债务规模快速上涨的势头,爆发债务危机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12债务结构不够合理
债务结构不够合理也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典型问题,从地方政府债务构成情况来看,银行贷款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模式,这一比例占到全部债务总额的8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高达100%,除此之外还有债券、信托等。
从债务周期来看,还债周期比较集中,超过30%的债务都要在2018年前还清,而2014年需要偿还的债务的高达24万亿元,地方政府未来几年债务压力巨大。
从债务风险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债务风险要远远高于东部发达地区,其偿债意愿以及能力也相对较低。
13债务平台管理混乱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管理混乱,虽然国家《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依然采取各种间接隐蔽的方式进行举债,例如通过委托方式、通过担保方式、建设融资平台等。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的管理,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以及监督制度,结果导致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没有一个准确统计,不同统计口径相差较大,也没有措施来对与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进行评价,没有风险预警以及监控机制,债务平台信息不透明。
14债务偿还能力不高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高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根源,无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多大,只要能够按时还债,自然不会发生债务危机,而当前关键的问题是我国地方政府在偿债能力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基本上就是财政收入、卖地收入等,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收的空间有限,而土地这些年也基本上被地方政府卖光,所以说政府在偿债能力方面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2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1阻碍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结构失衡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意味着粗放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但是地方政府因为有着巨大的债务压力,在创新不能够成为政府经济增长引擎的情况下,必然还会严重依赖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来扩大税收,从这一角度来讲,地方政府债务将会严重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变。
22拉大居民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对于社会所带来的危害非常大,政府在收入再分配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再分配可以减少居民收入差距。
但是在债务压力下,政府就会有强烈的动机扩大收入,从而出现与民争利情况,事实上我国宏观税负在40%以上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为了还债政府在收入再分配方面的作用被削弱,这会进一步拉大居民收入差距,从而对于社会和谐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23挤占私人投资份额
在社会总投资一定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增加必然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占作用,私人投资以及政府投资之间存在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投资效率要远远低于私人投资,政府大量举债进行一些项目的投资建设,必然会出现效率不高的情况,尤其是在政府地进入一些非公共产品领域进行投资的时候。
24带来金融体系风险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权人以金融机构为主,政府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银行,政府利用自身信用土地进行债务担保,而在房地产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土地担保效力已出现了下降,大规模的政府债务违约将会直接将我国整个银行业拖垮,从而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3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因
31财税体制不合理
财税体制的不合理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主要原因,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财政收入在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进行重新分配,中央政府的财权进一步集中,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事权有所减少,而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比例下降的同时,事权有所增加。
导致地方政府出现了严重的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问题,不仅收入下降,而且支出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选择了举债来弥补收支之间的缺口,从而形成了大量的负债。
32预算约束不到位
尽管地方政府每年都有财政预算以及决算,但是预算并没有起到刚性的约束作用,地方政府一旦出现财政危机,中央政府不会做坐视不管,正是在这种预期下,地方政府举债少了一层顾虑,导致地方政府出现了举债冲动。
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大部分都是国有控股,地方政府与这些金融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地方政府以自己的信用作为担保,因此在给地方政府贷款的时候,一般都会放松审查条件,导致政府比较容易获得贷款,这实质上是对于预算约束是一个削弱。
33发展理念有偏差
在目前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基本方针下,地方政府在发展理念层面出现了偏差,片面地将发展中心放在经济上,为了能够持续的以投资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举债,投资一些大项目,应对上级政府的考核。
在这种发展理念下,地方政府往往不顾本地区的实际财政状况,大肆举债建设一些面子工程,这些工程项目本身投资巨大,回收周期比较长,这就会给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34债务制度不健全
债务制度不健全也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成因,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专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而各级地方政府在举债冲动下,也不会去进行债务制度的设计,结果就使得地方政府债务处于一个失控的状态。
地方政府目前债务有从显性向隐性转变的发展趋势,政府债务主要在银行间的托管市场,债务结构、品种等都不够规范,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重要诱因。
4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化解策略探讨
41规范地方融资平台
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混乱问题,国家要建立健全融资平台的监管机构以及监管制度,规范统一地方政府债务统计口径、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定期对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进行摸底清查。
同时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举债权限,利用市场机制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提升债务平台透明度以及市场化。
42建立债务预警机制
我国要尽快出台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引入精算模型来分析地方政府最大举债规模,同时根据地方政府还债能力来进行债务结构调整,设置债务规模、结构等各种预警指标,强化预警指标的硬性约束作用,一旦出现地方政府债务超过预警指标,必须要坚决叫停,同时根据预警指标来评价风险大小,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43转变政府考核方式
在政府考核模式方面,要尽快转变现有经济为中心的考核模式,避免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甚至可以将地方债务规模、偿债能力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纳入考核范围,对于地方债务过高以及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地方政府官员给予责任追究,在负强化激励下有利于地方政府控制债务规模,减少负债,降低政府债务危机风险。
44进行财税体制改革
分税制改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分税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化解方面,需要通过财税体制改革来实现地方政府财权以及事权之间的一致,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投入由中央政府负责,中央政府要提升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财政余缺调剂方面的作用。
辩证来看,地方政府举债对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阶段的推动作用,但是过高的债务对于地方政府未来的持续发展潜力是一个投资,对于整个国家的和谐稳定也是一个潜在隐患。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及还债能力,合理确定债务额度,确保债务规模适度、债务结构合理。
同时国家还需要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管理、转变考核模式、变革财税体制,从而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飞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运行态势调查及政策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13(7).
[2]陈凡,王海成财政分权框架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2013(3).
[3]尹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