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板定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31-340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案1

合集下载

永久避难硐室设计

永久避难硐室设计

第四章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图4-1 避难硐室部分图片第一节概述井下避难硐室是一个密封式避险避难室,可供灾变时期井下人员避险用,是一种与外界隔离、提供维持生命的安全环境空间,意在为井下的矿工在逃生成为不可能的情况下避难,以便让他们脱险或等待救援。

该产品能提供避难人员至少96h所需的氧气、水、食物以及所需的急救包、卫生设施、通信设备、环境气体监测设备等。

为了保证避难所内人员的健康生存,它具有氧气供给装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吸收装置、除湿降温空调系统。

根据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井下共设计1个永久避难硐室,位于井底车场附近,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之间,主要是为回采面、采区附近的瓦斯监测人员,维修人员,巷道中皮带等处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从采区就近逃出等作业人员提供避难场所。

第二节避难硐室布置要求一、避难硐室结构设计1、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

前后20m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永久避难硐室应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临时避难硐室应在服务期间避免受采动损害。

2、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

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过渡室内应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

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临时避难硐室不小于2.0m2。

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2.0m,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

生存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2.0m,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

(整理)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

(整理)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

峨眉山市八益煤业有限公司苗圃井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书四川省安全监管局(四川煤监局)安全技术中心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1)第一节矿井筒介 (1)第二节矿井灾害情况 (3)第三节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现状 (4)第四节避难硐室总体概述 (6)第三章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方案 (8)第一节系统概述 (8)第二节主要技术指标 (9)第三节硐室结构系统 (10)第四节环境控制及生命保障系统 (12)第五节供配电系统 (25)第六节通讯照明系统 (29)第七节相关接口 (30)第四章临时避难硐室设计方案 (32)第五章维护与管理 (38)第一节日常维护管理 (38)第二节救援应急管理措施 (39)工程概算 (42)前言峨眉山市八益煤业有限公司苗圃井(以下简称苗圃井)位于峨眉山市南西217°方向,距离峨眉山26.5km的龙池镇。

地理坐标东经103°19′50″~103°21′30″,北纬29°24′50″~29°26′50″。

主井口坐标X=3255370m,Y=34630328m,Z=+829m。

现有职工450人。

矿井始建于1958年,投改后矿井生产能力由90kt/a提高到150kt/a。

成乐(成都—乐山)高速公路,乐西(乐山—西昌)二级公路通过矿区两侧,北连峨眉、乐山、夹江、成都,南接峨边、美姑等地。

龙池镇距成昆铁路峨眉山火车站36km,交通方便。

根据2011年瓦斯鉴定情况,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3.48m3/min,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43.33m3/min,属于高瓦斯矿井。

但由于2012年5月5日苗圃井在+580米东翼采掘面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突出矿井。

故本次设计按照突出矿井来设计。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立完善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者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以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为了有效预防矿井安全事故或者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对井下员工的生命安全进行紧急避险。

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设计说明书

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设计说明书

大斗沟煤业公司永久避难硐室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①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②《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③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④《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晋煤救发[2012]149号);⑤《煤矿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标准化技术规范》;⑥《煤矿安全规程》;⑦矿井采掘现状平面图。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1、避难硐室的设计目的: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

2、避难硐室设计要求:本次设计按额定避险人数90人,额定防护时间96小时,备用系数20%。

避难硐室应与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避难硐室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避难硐室的安全防护能力。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3、本避难硐室的服务区域为14#层423、424盘区及11#层424盘区。

避难硐室入口20m范围内应采取不燃性材料支护。

通道外侧密闭门上应设置观察窗和调节风窗,密闭门关闭后应至少能承受0.3MPa的爆炸压力。

三、硐室内设备技术指标1、氧气供给系统(1)基本要求a.采用矿井压风供氧时,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MPa之间,供风量不低于每人0.3m3/min,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A)。

b.采用自备氧供氧时,供氧量不低于每人0.5L/min。

c.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内环境中O2浓度在18.5%~23.0%之间,空气压力始终高于外部环境空气压力100~1000Pa。

(2)主要方式避难硐室同时配备两套供养系统,分别为矿井压风自救系统供养、自备氧供氧。

永久避难硐室(1)

永久避难硐室(1)

李阳煤业避难硐室建设说明为了提高我矿抗灾能力,在发生事故时,减小职工的损失,我矿将“6大系统”中的紧急避险系统和压风自救系统做了进一步改善。

我矿于2011年建设两个永久避难硐室和两个临时避难硐室。

1号避难硐室和2号避难硐室分别建设在轨道大巷500米,650米处。

两个临时避难硐室分别建设离综采工作面500米处进风顺槽和回风顺槽处。

避难硐室:4个避难硐室净高为2m,长度和深度分别为3米,面积为9m2,能满足18个人的避难需求。

硐室的墙壁进行了喷浆、刷白,并在墙壁周围设长为2.5m的凳子。

避难硐室设置了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0.2m。

避难硐室外20米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

避难硐室采用了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结构,以形成风障。

隔离门按反向风门的标准构筑,高不小于1.5m,宽不小于0.8m。

密封可靠,开闭灵活。

隔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见硬顶、硬帮,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埋设于巷壁,避难硐室采用锚喷方式支护。

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悬挂有“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

避难硐室内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保证灾变期间的通讯可靠。

硐室内接有涂过防锈漆的钢质静压供水管路,并安装水质过滤器,以保证灾变期间为职工供给饮用水。

压风自救系统:采用ZYJ(A)压风自救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气源接头、输气管、压缩空气气水分离器、减压调节器、压力表、压缩空气开关(流量调节)、呼吸快速接嘴、流量计、隔离呼吸面罩、放水阀等组成。

隔离呼吸面罩的连接采用快速接头的连接方式,方便拆卸清洗。

在发生灾害事故时,给避难硐室的职工提供了压风,为下一步进行救援创造条件。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永久避难硐室编制说明

永久避难硐室编制说明

永久避难硐室编制说明一、概述同地店湾煤业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其建设的内容包括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同地店湾煤业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预先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睡,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一、设计依据1.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2.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有关的设计规范、安全规程、标准及技术规定。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设计原则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1.位置选择根据同地店湾煤业采掘计划的安排,在未来几年内,生产战场主要集中在12#煤层301盘区,因此设计永久避难硐室考虑到该区域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由于12#—13-1#—13-2#层间距为6米、2.5米,所以避难硐室布置在12#煤层301盘区轨道巷与回风巷之间,其与地面的对照位置如图。

避难硐室的设计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

前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2.人员安排根据规定,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不宜多于100人。

同地店湾煤业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为100人。

四、永久避难硐室设计1.硐室构成永久避难硐室应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

两道隔离门之间为过渡室,第二道隔离门以内为生存室。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演讲人
目录
01 紧急避险系统的重要性 02 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要点 03 紧急避险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紧急避险系统的重要性
保障矿工生命安全
紧急避险系统是矿工在井下遇 到突发事故时的重要逃生通道
紧急避险系统可以降低矿工在 事故中的伤亡率
紧急避险系统可以提高矿工在 井下的安全感和信心
培训与演练
1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紧急避险系统操作培训
2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3
培训员工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演练过程中,对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错误操作
5
定期检查紧急避险系统的完好性和有效性,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6
培训员工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维护方法和技巧,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信息沟通与反馈
压风自救系统:提供压 缩空气,供矿工呼吸和
灭火
供水自救系统:提供水 源,供矿工饮用和灭火
紧急逃生通道:提供快 速逃生通道,包括斜井、
竖井等
监测监控系统:实时监 测井下环境,及时发现
险情
通信联络系统:保证井 上井下通信畅通,及时
传递信息
救援装备:配备救援设 备,如救援机器人、救
援绳索等
培训演练:定期进行应 急演练,提高矿工自救
3
避难硐室:设置足够的避难空间,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
4
逃生通道:设计安全、便捷的逃生路线,确保人员能够快速撤离
5
救援设施:配备救援设备,如救生舱、救援机器人等,提高救援效率
6
安全防护: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防爆门、防火墙等,确保避难硐室的安全
设施设备配置
紧急避难硐室:提供避 难空间,配备照明、通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目录一、概述 (3)1.1、行业背景 (3)1.2、主要标准 (3)二、项目设计 (4)2.1、硐室位置 (4)2.2、硐室容量 (4)2.3、结构与功能设施 (4)三、功能设计 (6)3.1、隔离系统 (6)3.2、供氧系统 (7)3.3、净化系统 (7)3.4、降温系统(选配) (8)3.5、监控、照明及通讯系统 (8)3.6、动力保障系统 (9)3.7、生存保障系统 (9)3.8、其他 (9)四、技术参数 (9)五、配置分析 (11)5.1、气幕喷淋系统 (12)5.2、供氧系统 (12)5.3、净化系统 (12)5.4、环境监控 (12)六、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13)6.1 日常维护管理 (13)6.2 紧急避险设施救援应急管理措施 (15)一、概述1.1、行业背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要求着力建设的“六大系统”之一,它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而避难硐室是紧急避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

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总体要求,避难硐室的建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加快推进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先后出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及《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两份通知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监管部门也正在出台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标准细则。

1.2、主要标准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4)《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二、项目设计2.1、硐室位置避难硐室设置在+1250m副斜井下车场和+1250m人行斜井下车场之间稳定的岩层中。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

XXXX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一、采掘区域人员分布情况:永久避难硐室考虑一个综采工作面及三个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

综采工作面按照25人/班,掘进工作面每个面按照9人/班进行计算。

其中,各个工作面均配备安、瓦检员一名。

南部永久避难硐室人员总人数为:60人。

中部永久避难硐室按100人计算。

二、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1、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10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2,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计算:S生=1.0×100.0=100m2S过=7.0m2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5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防爆墙、隔离墙设计宽度为1.0m,计算其长度:a生=100×1.2÷3.5=34 m;a过=7.0÷3.5=2.0m;a=a生+2a过34+4+4=42 m2、南部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6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2,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计算:S生=1.0×60.0=60m2S过=7.0m2.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0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防爆墙、隔离墙设计宽度为1.0m,计算其长度:a生=60×1.2÷3.5=20.57 m;a过=7.0÷3.5=2.0m;a=a生+2a过=20.57+2+4=26.57 m根据永久避难硐室施工需要,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时,中部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34 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42 m;南部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21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23即可满足要求。

三、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永久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矿区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围绕煤矿井下可能出现的矿井火灾、煤尘爆炸、瓦斯爆炸等灾变情况,使井下人员在应急避难装置的掩护下成功避险或等待救援,保障井下人员生命安全;2、紧急避险系统与煤矿原有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实现井下各避难所与井上指挥中心平台实现双向信号传输;3、在符合相关要求,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工程投资;4、因地制宜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5、尽量利用原有的巷道、不增加开拓费用;6、避难所及各系统设备选型留有余地,能充分满足区域避难人数的需求,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按规定留有一定备用系数;7、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

紧急避险系统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三、设计原则1、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2、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3、紧急避险设施的总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临时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4、紧急避险设施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5、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牢靠的标识;6、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1、综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安全避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颁布了15号文件,文件明确规定:所有井工煤矿应按照规定要求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并符合“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甲烷、一氧化碳等)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

紧急避险系统由三级避险构成:第一级紧急避险:井下作业人员配备能够提供45分钟到一小时的自救器为灾变发生后人员快速脱离灾害影响范围或到达安全避灾地点提供支持。

第二级紧急避险:采掘工作面附近应设置移动式避难硐室或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配备一定数量的食物、饮水和呼吸支持系统,使逃生人员能够就近快速进入安全环境紧急避险。

第三级紧急避险:在采区上下山附近或井底车场建设固定式避难所,利用贯穿岩层达到地面的钻孔或井下自生氧装置以及压风、供水、通讯等系统为避难所内持续地输送氧气和洁净水,实现通讯、环境监测等功能,具备最可靠的等待救援能力,为整个采区或矿井避灾人员提供应急避难空间。

国家安监局颁布的15号文件明确指出优先建设避难硐室,也可采用避难硐室与可移动式避难硐室有机结合的方式。

市场上的避难硐室配置了压风和压缩氧供气、空气循环净化、温湿度调节、环境监测与传输、通讯、照明和指示、动力保障、污物收集、生存保障(水、食物和急救药品等)等功能系统,目前我市场上具备批量生产20人到100人的避难硐室成套设备的能力。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定稿最终版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定稿最终版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定稿最终版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以及河南煤化集团相关文件规定,结合××煤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设计。

本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建设。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以及河南煤化集团相关文件规定,结合××煤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设计。

本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建设。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

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以及河南煤化集团相关文件规定,结合××煤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设计。

本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建设。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

目录第一章建设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 1 - 第二章矿井概况 ................................ - 2 - 第三章采掘地区分布情况 ........................ - 8 - 第四章紧急避险设施分布依据及地点 .............. - 9 -4.1 紧急避险设施分布地点依据 ............................................... - 9 - 4.2 紧急避险设施数量及分布地点 ......................................... - 14 - 4.2 紧急避险设施数量及分布地点 ......................................... - 14 - 第五章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 ................. - 18 -5.1 永久避难硐室 ..................................................................... - 18 - 5.2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 - 20 - 第六章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 ........ - 26 -6.1 紧急避险设施施工进度指标............................................. - 26 - 6.2 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 - 26 - 6.3 紧急避险系统整体性设计 ................................................. - 32 -第七章维护与管理 ............................. - 45 -7.1 建立管理制度 ..................................................................... - 45- 7.2 定期维护和检查 ................................................................. - 45 - 7.3 建立紧急避险设施技术档案 ............................................. - 46 -第八章培训与应急演练 ......................... - 47 - 第九章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 - 49 -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以及河南煤化集团相关文件规定,结合××煤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设计。

永久避难硐室改造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改造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方案根据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矿山救护规程》、《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等相关规定要求。

由于公司采掘系统变化,井下采掘活动已全面进入二采区,原有永久避难硐室一与永久避难硐室二已不能满足井下职工避难要求,现需将永久避难硐室二(以下统称避难硐室)改造成100人。

具体方案如下:一、选址井下原永久避难硐室二为“一”字型,额定避难人数为40人,可以选择利用原上出口处的斜巷进行改造与扩容,使其成为“凹”字型。

上下安全出口处于3000轨道大巷,距离不小于20m,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硐室内底板高度高于巷道高度不小于0.2m,符合要求。

斜巷墙体两侧均由不燃性材料进行永久支护,可满足要求。

上出口处巷道净高3.4m,下出口处巷道净高4.2m,可满足要求(要求不低于2m)。

因此,通过改造永久避难硐室二上出口处斜巷,可以满足永久避难硐室构筑标准,且通过扩容,额定避险人数可以达到100人,满足二采区人员避难要求。

二、施工流程拆除气瓶室和机电设备硐室→修齐3200轨道大巷1号密闭、3104上分层进风顺槽2号密闭与墙面平直→拆除原避难硐室后门过渡硐室→拆除避难硐室后门密闭门→平整11#烤房对面斜巷地面→在11#烤房对面斜巷修筑新过渡硐室(沿3200斜巷1号密闭后退50cm)→砌筑隔爆墙→安设隔爆门→连接供水、供气管路→对墙体进行抹平、抹白→布线连接各类传感器、照明等装置→生活保障等用品摆放→系统调试运行三、构筑要求1、避难硐室前后20m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

2、隔爆墙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5米,墙体用红砖砂浆砌筑,墙体厚度为0.8米,并与岩(煤)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方案

前言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生产安全的迫切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云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安监总煤矿【2010】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以及集团公司,矿务局相关文件规定,结合云庄煤矿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方案。

本建设方案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全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以及其他“五大系统”的对接;室和舱内紧急避难设施由供氧、动力、坏境监测、排泄物处理、空气幕联动和通信等各个系统组成,规划合理的避灾路线,补充应急预案等。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

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并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对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第一章紧急避险设施分布依据及地点1.1 紧急避险设施方案设计依据1.11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5—2005。

1.12 《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1.13 《MTT 5026—2009》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

1.14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媒安监司办2010第9号)。

1.15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修2010‟146号)。

1.1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1.17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媒装…2011‟15号)及重庆中梁山煤电公司井下避难硐室设计方案。

1.2 紧急避险设施布置依据根据安监总媒装【2011】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中第5条“永久避难硐室是值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方案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方案
a)第一道防爆门:防爆门的设计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 则。门体要求能够抵御瞬时 1260℃的高温、1.70 MPa 的爆炸冲波。为了加强 其抗冲击波能力,安装时在门框上整体灌注混凝土墙体,四周掏槽深度不小于 0.3m,门前设不少于五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 装手动阀门。门体的结构设计采用绕流和分流技术,防爆门上设观察窗。
备用电池充电等的动力。当灾害发生后外部电源中断时,备用电源自动启动; b)舱体内置先进可靠的隔爆兼本安型型锂离子蓄电池为救生舱内的设备提
供至少 120h 的动力支持,总容量达 1800Ah(单台容量 60 Ah); c)备用电源具备自动充电、电量显示、均衡充电、均衡放电等电源管理和
过充、过放等安全保护功能; ⑦通讯系统:
a)设置有直通调度室的固定电话; b)具备与井下无线通讯网连接的接口及设备; c)在每个避难硐室的入口处放置人员定位系统--动态目标识别器,和矿方 的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对接,对硐室的人员进行管理。 ⑧室照明及室外指示系统: a)室内采用本质安全型 LED 灯照明,为入室人员提供一个柔和的环境; b)室内应配备额定人数 0.5 倍的矿灯和 1.5 倍的自救器,以供能安全出舱 逃生时使用; c)室内外采用反光标志作为硐室在黑暗环境下的逃生指示,指引硐室的位 置所在; d) 室外放置两个本质安全型的频闪灯,具有超高亮度和高穿透性,为遇险 人员提供逃生指示; ⑨生存保障和附属系统: a)室内储有食物、饮用水、急救药品苏生器等备用物品,满足避险人员额 定防护时间内的生命供给; b)配备必要的应急维修所需工具箱、灭火器、担架等; c)舒适的座椅、免冲水打包厕所 、垃圾箱等; d) 具有自动苏生器、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工具箱、灯光指示牌。
c) 供氧量不低于 0.5 升/分钟•人. ③环境净化系统 :由隔爆型风扇调速器和矿用浇封型电动风扇(必须有安标 证)、净化箱和处理药剂等组成。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一、井下概况我矿开拓方式为三立井,主井深300米,地面标高254、36米,副井深271米,地面标高239米。

井下开采二1煤层和戊9-10煤层。

现开采二1煤层,最远工作面为11030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165米,采高2米。

另一采煤工作面13020,走向长度570米,采高2米。

二1煤采完后,戊9-10煤层主、副井还需建避险硐室各一个。

二、避险硐室位置的选定(一)避险系统建设标准基本要求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防护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离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险硐室。

(二)自救器情况我矿在自救器防护时间内避险人员不能安全撤出地面。

(三)避险路线11030采煤工作面:11030采煤工作面(按50米计算) 机巷(160米) 进风巷避难硐室。

13020采煤工作面:13020采煤工作面(按70米计算) 机巷(200米) 进风巷避难硐室。

(四)避险硐室位置选取由上可知,11030工作面距运料巷250米,因此,避险硐室位置应选取在距副井底200米左右,小于1000米。

13020采煤工作面工作人员能在自救器防护时间内安全撤出地面。

三、避险硐室设计方案(一)按全矿入井人数计算面积全矿井每班最大入井人数按100人计算,考虑10%系数,人数取110人,根据规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平方米的面积。

人员占有面积不小于:110×0.5=55平方米。

(二)设备、设施占有面积自救器架、避险物资、饮食保管点、监控设施安置点、人体排泄收集物收集室面积各占5平方米,室内占地总面积为25平方米。

硐室面积应不小于:55+25=80平方米(三)硐室参数的选取宽度的选取:3.5米长度为80÷3.5≈23米,考虑一定的富裕系数,取30米。

避难硐室(四)辅助硐室避险硐室两侧辅助巷道各10m,垂直于硐室,巷道宽度取2m,半圆拱。

辅助硐室参数表主、副井两个避险硐室及辅助硐室、生活设施计划资金600万元。

永久避难硐室说明(应急救援预案附页、处理计划附页)

永久避难硐室说明(应急救援预案附页、处理计划附页)

附件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一、井下永久避难硐室位置、结构组成井下永久避难硐室位于原5300一号联络巷处距主井底130米处。

避难硐室由硐室本体(生存硐室、机电硐室、过渡硐室)、生命维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动力系统、通讯系统等组成。

生存室内可容纳100人,无外部动力供应条件下生存时间96h。

二、永久避难硐室适用范围永久避险硐室主要适用于井下发生各类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冒顶、外因火灾等事故时,造成缺氧、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高温烟气环境,人员不能及时升井,被困人员可进入避难硐室临时避险。

也可作为日常的矿井气体监控设施、矿难时井下临时指挥与调度场所。

三、永久避难硐室功能井下发生事故时,避险人员无法升井可以佩戴自救器进入的避难硐室。

避险硐室启动后,可与外部灾变环境相隔绝,形成新的密闭生存环境。

避险人员在硐室内可以免受外部爆炸冲击波、火焰、高温、窒息等伤害,硐室内生命维持系统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和水,并能处理CO、CO2、H2S等有害气体。

硐室内设备在断电的情况下可自动转换为内部电池供电,同时可以监测硐室外环境,主动待援。

四、避难硐室单位岗位责任制(一)调度室职责1、负责非灾害情况下避难硐室内异常情况的协调处理。

2、当井下发生灾害事故且人员无法撤到安全区域时,负责协调相关人员撤到避难硐室内。

(二)安全科职责负责对遇险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工作。

(三)机电区职责全面负责避难硐室的日常巡检、维护和管理工作。

对硐室内供电系统、供氧系统、喷淋系统、生存保障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密闭系统的日常巡检、维护和记录工作(包括设备故障的排查与处理)。

对硐室的其他系统负责巡视和记录工作,有问题汇报调度室由调度室安排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四)通风区职责主要负责监测监控、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空气净化系统、自救器的日常巡检、维护和管理(包括设备故障的排查与处理)。

主要负责硐室内摄像系统、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系统和监测监控(监测分站至地面段)的日常巡检、维护(包括设备故障的排查与处理)。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xx公司二O一二年三月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 - 4 - 第二章采掘地区分布情况 ........................ - 9 - 第三章紧急避险设施分布依据及地点 .............. - 9 -3.1 紧急避险设施分布地点依据.................................................................................... - 9 -3.2 紧急避险设施数量及分布地点.............................................................................. - 15 - 第四章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 ................. - 15 -4.1 永久避难硐室.......................................................................................................... - 15 -4.2 临时避难硐室.......................................................................................................... - 18 -4.3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 19 -第一章矿井概况矿井地层走向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走向近南北、倾向东。

煤层厚度2.1m~7.2m,平均5.1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乐平矿务局沿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31-340永久避难硐室实施方案编制:黄文军助理工程师校对:黄良勇助理工程师审核:蔡正华助理工程师总工程师:陈虹高级工程师矿长:吴庭龙高级工程师江西省乐平矿务局沿沟煤矿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矿井概况 (3)二、3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的构建 (3)三、工程概算 (12)四、进度安排 (14)五、方案比较 (15)沿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31-340永久避难硐室施工方案根据省煤集团公司十月份召开的煤矿井下紧急系统会议精神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要求,2011年确定沿沟煤矿为井下紧急避险建设试点单位,根据我矿实际情况,决定在31采区施工一个紧急永久避难硐室,便于以后示范建设完善其他采区的紧急避险系统。

一、矿井概况沿沟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0万吨/年,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两翼对角式抽出式通风,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急倾斜煤层群,煤层倾角52°~65°,可采煤层平均厚2.4m,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

2011年矿井瓦斯鉴定,绝对瓦斯涌出量31.69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8.47m3/t。

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7.81m3/min。

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6.00m3/t。

布置有六个采区,其中23、25、30、31、32采区为生产采区,36采区正在开拓阶段。

采煤方法为伪俯斜柔性掩护支架后退式,爆破落煤,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

历史上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火灾事故、顶板事故和透水事故,事故类型复杂、事故灾害严重。

因此,要构建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改善矿井安全防护水平,提高井下生产抗灾变能力,切实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躲得开、救得快,把灾害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充分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3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的构建避难硐室的选址与设计《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规定:井下有人工作的地点均应有避难所为其服务,避难所距工作地点的距离,以矿工在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或矿井火灾等灾害事故应急避险情况下,佩戴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能够安全到达为确定原则,一般不超过1000m。

井下避难所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

突出矿井的井底车场应设置固定式避难所,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所,掘进距离超过500m的巷道应设置工作面避难所,确定在31采区-340中部车场距-340石门27m处设置1个永久避难硐室。

A、选址选址一:第一个选址:31采区-340中部车场顶底板均为粉砂岩,围岩稳定性较好,无地质构造、应力异常及透水等威胁,距炸药库非常远,为采区运输线,上可直达-270运输大巷,下可直达-475运输大巷,且处于进风流中,最大距离采掘工作面开门口320米,是个设置永久避难硐室的理想地点。

如图1所示位置,主要服务于该采区工作面作业人员及周围零散人员,硐室标高高于巷道0.2m左右,防止水害。

图1 31-340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位置示意图选址二:第二个选址:31采区-340石门五煤底板38m至三煤顶板13m处均为粉砂岩,围岩稳定性较好,无地质构造、应力异常及透水等威胁,距炸药库非常远,为采区运输线,上可直达-270运输大巷,下可直达-475运输大巷,且处于进风流中,最大距离采掘工作面开门口320米,是个设置永久避难硐室的理想地点。

如图1-2所示位置,主要服务于该采区工作面作业人员及周围零散人员,硐室标高高于巷道0.2m左右,防止水害。

图1-2 31-340石门永久避难硐室位置示意图B、功能隔离环境:密封;防护类型:矿用防爆、耐高温、密闭隔离、耐腐蚀;供氧方式:井下压风管供氧、氧气瓶供氧;通讯联络:井下有线和无线电话、监测监控和通信系统;食物储存量:舱内备有足够最大承载人数天数的食物和水;动力供应:保证硐室内电力供应时间不少于96小时;其他:照明、卫生、医疗系统等。

C、构建1)区域划分根据硐室内给区域功能的不同,将硐室内部分为缓冲区、避难区和应急区,如图2所示。

缓冲区的功能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伴随避难人员的进入而污染硐室内部的空气,区域内设有气幕隔离系统、卫生设施;避难区的功能是为避难人员提供氧气、水、食物等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区域内设有压风布气系统(包括地面压风和井下压风)、密闭缓冲系统、供气系统等;应急区的功能是为受伤的避难人员提供简单的医疗救治,安全地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区域内设有简单医疗药品和设备和担架等设施。

图2 固定式避难硐室区域分布图2)规模尺寸31-340采区永久避难硐室规模尺寸:a规模:31采区人员分布包括作业面工作人员40人左右、安检员1人、瓦检员1~2人,因此服务于3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可以构建成50人规模。

b尺寸:根据31采区-340m石门水文地质、矿压分布情况,结合设计规模,保证人均面积不小于0.5m2,将该处临时避难硐室设计为应急区及避难区总长度15m;硐室避难区断面尺寸为8.7m2,总高3.6m;缓冲区长度为5m,缓冲区断面尺寸为6.3m2,总高3.6m;通风口长度为11.5m,断面尺寸为3.2m2,总高2.7m,具体尺寸及内部布置情况如图3所示。

3)支护方式根据选址处岩体的硬度及矿压情况,整个避难硐室截面形状初步设计成直墙圆拱形,根据截面形状和以往支护经验,避难硐室由岩体向避难硐室内部支护方式分别为锚杆、锚网和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喷浆层;混凝土层,具体支护层分布如图4所示。

由于沿沟煤矿避难硐室拟建在岩巷内,坚固系数较高,若为降低成本可考虑将混凝土层改为砖砌层,但推荐使用混凝土层保证更好密闭性。

7图3 31-340采区避难硐室内部结构图图4 31-340采区避难硐室支护断面示意图D、系统组成为了保证避难硐室内人员的生存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共设置了8大系统,分别是防火防爆系统、密闭缓冲系统、气水幕隔绝系统、供氧系统、通信系统、监测监控系统、CO2处理系统及附属系统。

1)防火防爆系统避难硐室的防火防爆系统包括防火防爆密闭门和防火防爆密闭墙,分别设置在避难硐室的两侧,要求该系统能够高温和抗冲击波的破坏。

要求防爆密闭门的开启应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则,如图4所示。

图5 防爆密闭门示意图2)密闭缓冲系统避难硐室内的密闭缓冲系统包括外层防爆密闭门、墙;缓冲空间内的二道密闭门;避难硐室四周的密闭缓冲层。

该系统能够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缓解矿压和周围采动对硐室整体结构和支护的破坏,如图6所示。

图6 31-340采区避难缓冲硐室支护断面示意图3)气幕、水幕隔绝系统外层防护门入口处上方设置的气幕、水幕系统能够有效防止毒害气体伴随避难人员的进入而污染避难硐室内部的空气,防止火苗进入避难硐室。

4)供氧系统自供氧式避难硐室采用“多级供氧”方式,保证硐室内部的氧气需求。

包括井下压风供氧和氧气瓶供氧:井下压风供氧,即通过引入井下现有压风管路,与硐室内部的压风控制系统和布气系统相连接为避难硐室内供氧,满足避难硐室内人员的氧气需求,同时形成内外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

井下压风供氧采用弥散式布气方式,通过回风管路实现避难硐室内的空气循环。

避难硐室内始终保持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

压风系统将压风管道中的气体降压到常压,保证硐室内外压差处于100以上正压。

4台氧气瓶供氧,即通过氧气瓶与压风管道连接,在释放氧气的同时去除空气中多余的CO2、水和有毒有害气体,达到供氧、除毒的目的,该系统的启动可保证避难硐室内避难人员96h的氧气需求。

两种供氧方式的启动原则是:优先采用井下压风供氧,若井下压风系统中断或破坏,立即开启氧气瓶向硐室供氧,如图7所示。

图7 弥散式供风5)通信系统保证硐室内至少两种有线和无线的通讯方式,矿用电话2台,矿用红外线摄像仪2台,利用现有的电话,并结合灾害报警系统,及时汇报避难硐室内的人员情况,听从指挥,等待救援的到来。

6)监测监控系统避难硐室内多合一监测监控设备能够同时监测硐室内部及外部的CO、CO2、O2、CH4、H2S、温度和湿度的含量变化,并在以上环境参数超限时发出警报功能,提醒硐室内的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环境的稳定。

设置数据接口,与井上监测平台对接,将检测到的舱内气体环境参数传输到井上。

各项环境参数标准如表1所示。

设置人员管理系统终端2台,以监控避难人员数量。

7)CO2处理器对于人员集中的避难硐室,通过采用硐室专用的吸收CO2设备,在避险硐室内设置6个CO2处理器,降低硐室内的CO2浓度。

8)附属系统附属系统能够保证救援人员到来之前,维持硐室内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照明系统、动力系统、水、食物、卫生设备、标志标识、急救箱、灭火器、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压风自救器和自救器等。

照明系统:硐室内主要采用4盏矿用萤光灯为避难人员提供照明;动力系统:硐室内部设有大功率蓄电池,当外部电源切断时,可保证用电设备运行96小时;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呼吸器使用时间不低于2h,配备4台;水:人均每天500ml配备,500m l×60×4=120000 m l(即﹥162L;)食物:人均2000kJ,配备军用压缩饼干,两块/人·天配备,不少于480块;卫生设备:备有机械打包式马桶,可对人体排泄物打包密封;标志标识:硐口标识牌、巷道指示牌、硐内操作指示牌清晰可见,各设备张贴使用说明,并张贴避难硐室操作规程和应急响应流程,指导避难人员进行自救;急救箱:内配有体温计、包扎带、止痛药等,可对伤员进行简单的救护;压风急救袋:60个,便于紧急自救;矿灯:50人×25%﹥13盏;储备逃生;自救器:隔绝式自救器80台,额定防护时间45min,便于紧急情况下转移。

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

埋设或保护距离在避难硐室设计中明确,但至少不得低于200米(压风、供水主管道距避难硐室不足200米的,分支管道必须全部埋设或保护)。

4、避灾路线的设置避灾路线指示牌采用荧光材料制成,可在黑暗的环境中清晰地显示指示信息,指示牌包含方向指示箭头、距前方救生舱的距离等信息,信息简洁明了。

遇险人员按避灾路线逃生,可避免由于灾变后矿井环境混乱和人员惊慌失措而导致的盲目逃生。

5、应急预案与演练为提高抗灾能力矿应组织进行应急预案演练,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井下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职工学习应急预案,工作地点发生变化后或有新工人调入时,都必须进行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2)所有井下人员必须学习并掌握井下避难硐室的使用方法及称作规定,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3)由调度室按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演习,对演习中发现的问题,由演习单位通知应急预案编写单位,对预案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并保存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