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小学(城市)信息化评估标准(试行)

合集下载

陕西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陕西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4.实现教学督导智慧化:利用大数据技术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工作绩效,并实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常态化督导。

智慧育人与教师发展
(十四)智慧人才培育
1.为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和实验项目;
2.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开设信息化支持下跨学科的综合创新实践活动项目;
3.基于智慧学习系统,结合学校的特点,对学生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和解决措施。
(十九)社会效益
形成面向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名校+”教育联合体资源共享创新应用模式。围绕破解教育均衡和公平问题重大战略,通过名校与“+校”间的在线课堂、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同步教研等资源共享渠道,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模式,并产生实际效益。
陕西省智慧教育示范县(区)创建申报表
一、申报县(区)基本信息
县(区)名称

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
(六)智能管理
建立智能化办公系统,实现行政办公、教务与考务、财务和后勤等智能化管理,提高行政办公的效率,并基于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课程分析、考试分析等智慧化服务。其中智能化办公系统应包含(不限于)以下功能:
1.行政管理:实现文件流转、信息发布、审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学生与奖助管理、人事与档案管理、考勤与请销假等行政事务信息化,达到国家中小学数字校园标准,并具备高效、智能化特点。
(八)管理数据汇聚
1.用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发推广的管理信息系统,建有学校人、财、物等基础数据,数据维护方便录入、导入和归档整理,数据完整、准确、可用。
2.确定数据来源,开展数据汇聚与治理,按要求实现各类管理数据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对接共享。
(九)应用与服务融合
1.建设或改造智慧管理系统时,须具有前瞻性、兼容性和融合性,能够保证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区域之间、学校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系统和数据的互联互通。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08.28•【字号】陕教保[2012]13号•【施行日期】2012.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通知(陕教保〔2012〕13号)各市(区)教育局、韩城市教育局,各有关院校: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陕教保〔2012〕2号)要求,经前期申报、初审和专家评审,最终确定西北大学等15所大学为本科试点院校,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院校为职业试点院校,神木县等11个县(区)为区域综合试点,西安中学等39所学校为基础教育试点学校,西安市第五保育院等5所幼儿园为学前教育试点学校,《陕西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及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为专项试点(试点单位名单见附件1)。

各试点单位要以此为契机,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充分发挥科研先行、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总结试点经验,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单位的管理和指导,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

试点单位在项目开展期间,要及时将实施情况反馈给省教育厅信息与学校保障工作处。

省教育厅将组织相关专家(专家组名单见附件2)对试点单位进行检查评估和动态调整,并适时评选出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进行挂牌表彰和奖励。

联系人:黄建伟联系电话:************附件:1. 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2. 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专家组名单陕西省教育厅2012年8月28日附件1附件2: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专家组名单组长:傅钢善陕西师范大学成员:邸德海西安交通大学高东怀第四军医大学种兰祥西北大学袁新瑞西北大学李龙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荣芳西安石油大学陈永军西安外国语大学淡战平西北政法大学马力西安邮电大学马军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遆珠江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陕西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陕西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十二)智慧教与学模式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1.推动应用智能教学助手和智能学伴,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减轻师生负担。
2.开展“互联网+”教学模式探索,例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3.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增强和改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服务新模式,促进“课堂革命”。
(2)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智慧服务。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校园水、电、气运行状况感知监测,实现及时维修、节能控制等。对教学、教研、科研设备以及图书等感知监测,实现资产的智慧化管理。
(七)智慧家校服务
在遵守国家对网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打造智能化家校沟通平台,展示学校文化、教育教学成果,为家长提供学生作业、学业、德育、综合素养等方面的信息互动,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的管理信息系统,建有学校人、财、物等基础数据,数据维护方便录入、导入和归档整理,数据完整、准确、可用。
2.确定数据来源,开展数据汇聚与治理,按要求实现各类管理数据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对接共享。
(九)应用与服务融合
1.建设或改造智慧管理系统时,须具有前瞻性、兼容性和融合性,能够保证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区域之间、学校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系统和数据的互联互通。
3.汇聚、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校本资源库,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支持服务能力。
(十一)智慧学习服务
为学生泛在、灵活的学习方式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持服务。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和资源平台,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将课堂延展到课前、课中、课后,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泛在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学习空间管理自己的学习资源、作业、错题、师生间互动等,提供可处处学、时时学的个性化学习服务,让个性化学习随时、随地可以发生。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02.10•【字号】陕教保〔2012〕2号•【施行日期】2012.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各市(区)教育局、各有关院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精神和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需要,省教育厅决定开展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指导思想。

按照《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10〕10号)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坚持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工作目标。

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试点工作的实施原则(一)统筹部署,分类指导。

试点选择的地区和学校应有代表性,统筹考虑不同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兼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

根据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二)需求导向,注重应用。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性应用,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解决各级各类教育实际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中的作用。

(三)协同创新,特色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教育相关机构、学校、企业和社会力量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使用“陕西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通知-陕教基二[2012]10号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使用“陕西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通知-陕教基二[2012]10号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使用“陕西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使用“陕西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通知(陕教基二〔2012〕10号)各市(区)教育局、石油普教管理中心:为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行为,增强学籍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按照《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和《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省教育厅决定于2012年9月起在全省统一使用“陕西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学籍管理系统”),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使用范围我省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举办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和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在读学生的学籍信息均应纳入“学籍管理系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使用“学籍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学籍管理,以保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的全省共享和一体化管理。

二、工作步骤1.启动阶段:2012年3月完成“学籍管理系统”安装、部署任务后,2012年4月开始在试点地区(周至、武功、扶风县和杨陵区)进行系统试运行,目前已完成试点工作。

2.培训阶段:在2012年5月,全面开展市、县(区)系统培训工作。

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各市教育局学籍管理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各市教育局负责所属县(区)学籍管理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各市、县(区)教育局负责所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学籍管理员培训。

3.运行阶段:从2012年6月开始,各市、县(区)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填报学籍数据。

8月底前,各市必须完成所有在读学生的学籍数据填报任务。

4.完善阶段:2012年9月底前,各市完成所有新入学学生的数据填报工作,全面规范中小学学籍电子化管理流程,逐步建立长效的管理、监督和应用机制。

陕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陕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20
36.学校有卫生保健室,建设符合规定,按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质监测和健康教育,医务工作规范有效,为卫生防疫部门认可;按规定对学生进行体检和相关的健康教育。
20
37.校训、校旗、校徽、校歌等具有文化内涵,能体现学校特色,内容和形式为师生所熟知和喜爱。
10
六、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评估结果降级处理
38.未按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
30
21.建立了切合学校实际、合理科学的班主任培训制度,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良好,有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
50
22.教师业务培训形成制度,有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校本培训计划切实可行,成效显著。
20
23.设立教师培训提高专项经费;建立了鼓励教师进行教育学研究的表彰奖励制度,教师教研积极性高;有教研论文见诸报刊。
20
二、学校管理与
教育教学
二、学校管理与
教育教学
6.校长经过岗位培训,作风正派、业务精熟。领导班子和中层成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团结协作;校务公开,实行校长负责制,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得到落实。
20
1.考察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及工作运转情况;
2.查阅班子成员个人业务档案、学校办公会议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有关档案资料;
四、教育质量25—29 5项110分
五、办学条件30—37 8项170分
共:37项1000分
扣分:38—41 4项100分
档次划分:
优秀档次:900分以上(包括900分)
良好档次:850分—899分
合格档次:600分—849分
不合格:600分以下
20
五、




30.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有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能严格执行。近三年在各种财务审计中无违纪违规现象,按照国家或省市有关规定收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化建设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化建设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化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7.06.11•【字号】陕教基[2007]33号•【施行日期】2007.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化建设方案》的通知(陕教基[2007]33号)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石油普教中心:现将《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化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六月十一日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化建设方案为了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实施,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准备工作实施意见》(陕教基〔2006〕36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教基〔2007〕7号)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为目标,为培养和造就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和任务(一)根据《陕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评估标准(试行)》(陕教基〔2006〕2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益,切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努力提高我省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重点建设实用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高速快捷的陕西省教育专网和全省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加强省、市、县、校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陕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

陕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
二、发展规划
3. 将信息化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信息化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4. 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任务明确,落实措施得力。
5. 学校有效落实省级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的措施得力,圆满完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工
作任务。
三、制度建设
6. 制定信息化业务人员绩效考核办法,绩效水平不低于学校管理岗位平均水平,并在职称评聘中与教师
22. 按要求使用了省平台或完成学校自有系统管理数据与省、市、县级平台的对接,省、市、县(区)可
动态获取需要的管理数据。
注:省建系统将逐步完成,基本满足各学校对人、财、物等管理需要,学校特色系统需自建。
教学应用与推广
十、应用能力
23. 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提升制度并有效执行。
注: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100学时。要健全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摩课等方式,促进学用结合。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13. 为每位教师配备备课、授课必需的终端设备。
注:教师备课、教学用终端设备是指台式机、笔记本或系统开放、可以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可以与各类终端显示设备相连接的平板电脑等,各类终端要保证教师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开展备课和教学活动。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按照信息化设备的淘汰规律,坚持应用需求导向的思路,可配备功能更完备的、使用更为方便的终端设备。
附件
陕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
建设标
目标要求
管理体制与机制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县(区)复查评估验收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县(区)复查评估验收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县(区)复查评估验收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7.10.12•【字号】陕教基[2007]54号•【施行日期】2007.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县(区)复查评估验收办法》的通知(陕教基〔2007〕54号)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石油普教移交中心:为了确保我省“普实”复查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保证“普实”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现将《陕西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县(区)复查评估验收办法》(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附件:陕西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县(区)复查评估验收办法陕西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县(区)复查评估验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引导学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合理配置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指导学校有效的使用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全面开展实验教学等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陕教基〔2005〕84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巩固“普实”成果,提高“普实”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我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县(区)复查评估验收办法。

第二条复查评估验收的依据是: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陕西省教育厅2006年颁布的《陕西省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和《陕西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普通高中的教学仪器配备参照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调整意见》以及省教育厅2007年5月颁布的《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规范(试行)》(陕教基〔2007〕27号),结合我省课程改革实际,坚持“实用、适用、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市级教研室评估办法(试行)》和《陕西省市级教研室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市级教研室评估办法(试行)》和《陕西省市级教研室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市级教研室评估办法(试行)》和《陕西省市级教研室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7.01.10•【字号】陕教基[2007]2号•【施行日期】2007.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市级教研室评估办法(试行)》和《陕西省市级教研室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陕教基[2007]2号)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石油普教移交中心: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陕教基(2005)88号)精神,加强全省教科研队伍和教研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在教育创新、教育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作用,省教育厅决定从2007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开展教研室标准化建设评估工作。

现将《陕西省市级教研室评估办法(试行)》和《陕西省市级教研室评估标准(试行)》印发你们。

开展教研室标准化建设评估工作是发挥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指导教育教学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同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在所辖县(市、区)和学校开展标准化教研室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服务功能,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附件:陕西省市级教研室标准化建设评估组织机构名单二○○七年一月十日陕西省市级教研室评估办法(试行)一、目的和意义开展市级教研室标准化建设评估工作,是实施“科研兴教”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全省教科研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对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科研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教育决策的能力和水平,繁荣我省教育科研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原则和内容1. 评估的原则坚持方向性、实效性、发展性原则,应有利于促进教研室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教科研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科研领域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陕西省第八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名单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陕西省第八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名单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陕西省第八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名单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4.09.18
•【字号】陕教信办〔2024〕19号
•【施行日期】2024.09.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陕西省第八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名单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韩城市教育局,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和体育局,厅属中等职业学校,有关直属单位: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陕西省第八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安排,经学校报送、县区初赛、市级复赛、省级评审和网上公示,共评选出一等奖33个、二等奖91个、三等奖170个。

现将获奖作品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希望获奖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本学校、本区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学校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信息化教学创新活动为抓手,重视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与示范带动,为全省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联系人:李婷刘新刚
电话:************附件:陕西省第八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名单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4年9月18日。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创建评估指标体系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创建评估指标体系
2.0
校内房屋出租管理规范,校园内无违章建筑
1.0
校内经批准设立的服务师生的经营性场所管理规范,文明服务,无跨门(出店)营业情况,无游商摊点,校园内秩序良好
1.0
周边治理
3分
主动反映、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治安、交通、文化、市容、环境卫生等治理工作,校园周边秩序良好,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紧急疏散通道设计合理安全、畅通
3.0
建立应对各类意外事故的排查分析机制,及时消除学校各类不安全因素
2.0
建立应对各类意外事故的处置工作预案
4.0
妥善处置各类意外事故,确保校园安定有序
1.0




8分
校园治理
5分
依法治校,依规管理,无乱办班、乱收费和使用盗版教材、教辅读物等行为
1.0
禁止将校园场地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活动
2.0
建立创建项目台帐,创建工作各类文件、档案等资料齐全
3.0




29分
治安防控
15分
建立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完善校园报警点
1.0
严格落实24小时校园治安巡逻、巡查制度,巡查日志和工作记录详实工作机制
1.0
配有专兼结合、适应工作需要的安全保卫干部和门卫人员
1.0
舆论管理
3分
学校讲坛、刊物、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管理有序,社团管理引导有力,无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
1.0
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1.0
严格落实网络管理责任和措施,及时封堵、删除各类有害信息,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信息化验收标准(均衡发展)

信息化验收标准(均衡发展)

A3-B11教育信息化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标准十项指标中信息化占3项,即学生机、教师机、多媒体。

具体评估检查验收分别是6项指标,即:学生机、教师机、班级多媒体、功能教室多媒体、校园网、县具有统一的教育城域网和资源平台。

(工作手册106-110)一、学生用计算机1.计算机室口数:中学每18个教学班1口微机室,小学每24个教学班1口微机室,所有微机均具备上网条件。

(计算机室面积中学96㎡/口,小学86㎡/口)2.计算机室微机个数:有1口计算机室按照开设信息技术课年级中最大班额数量配备,其他计算机室台数不低于平均班额。

(计算机室教师机不在学生机统计之列)3.城区中学不超过60台,小学不超过54台,农村中学不超过55台,小学不超过50台。

(工作手册94-95)4.不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点可不配备计算机室(没有4、5、6年级)。

二、专任教师人手一机1.专任教师人手一机配备到教师办公桌;2.学校管理用计算机和教师自带计算机不计算到专任教师用机中。

3.所有教师用机必须入学校固定资产账,若教师机采取学校借教师款方式购置的,学校应逐年偿还;若教师用机采取学校补贴方式购置的,使用一定年限计算机归教师个人所有,必须在规定年限以内方可认定。

4.所有专任教师用机必须有教学内容。

三、所有班级配备多媒体班级多媒体包括计算机和大屏幕显示终端,若教师全部配备笔记本电脑的,教室内可不再重复配备计算机,但必须有方便连接线。

(注:之前配备多媒体缺少讲桌和计算机的学校自行配备)四、功能教室多媒体1.实验室、史地教室、音美教室、多功能教室(综合电教室)技术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终端设备。

中学:至少理、化、生实验室、技术、史地、音乐、美术、多功能室等各配一套。

小学至少科学、音乐、美术教室、多功能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各配备一套。

(12个教学班以下的学校按,照合并后功能教室数配备)2.一般学科专用教室配备多媒体与教室相同。

陕西省中小学(城市)信息化评估标准(试行)

陕西省中小学(城市)信息化评估标准(试行)
2.本校45岁以下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并获得等级证书的人数不低于学校教师总数的80%;
3.能够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
4—3
教育技术
专(兼)职
人员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的原理与应用;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了解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方法;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
1—2
发展规划
与计划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和年度(学期)计划,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明确。
发展规划与计划符合学校实际,落实较好,有阶段和年度(学期)实施情况总结。
1—3
管理制度
1.各种管理制度健全;
2.机构职责、成员分工明确,并实行岗位责任制;
3.教育技术工作列入学校教学考核、评奖范围;
3.中学每12个班配备1座教室;小学按三年级以上(含三
年级)班数计每12个班配备1座教室。
满足教学要求
2—3
多功能电
教室
1.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机1台;视频展示台1台;DVD光盘播放机一台;音响设备1套;大屏幕1幅;有中央控制系统;
2.接入校园网;
3.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设置个数(1个以上)。
满足教学要求
3—1
录像带、VCD、DVD光盘
语文、数学、外语每学科不少于120小时,其它学科每科不少于60小时。
1.所有教学软件必须是《陕西省中小学电教教材目录》中推荐的品种,严禁未经审定的软件进入学校,逐步建立起能满足教育、教学及改革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陕西省普通高级中学标准化学校评估标准及实施细则(试行)

陕西省普通高级中学标准化学校评估标准及实施细则(试行)
20
1.听取负责人汇报;
2.查阅档案资料;
3.实地查看;
4.召开教职工、学生、家长座谈会。
C2.学校办学特色明显,教职职工和学生熟悉学校历史,能够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各项工作不断创新。
15
目 标
〔30分〕
C3.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部门有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及实际行动,并取得显著成绩。
10
1.查阅教师业务档案等有关档案资料,抽查本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
2.召开教职工、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
3.听课评课。
整体素质较高
〔40分〕
C19.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0
C20.教师能够胜任高中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所有教师到达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其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部分教师应是教研教改骨干或省级学科带头人。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 估 要 素
标准分
评估方法
得分
A2







〔120分〕
领导班子的
整体素质适
应素质教育
的需要
〔40分〕
C7.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并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具有基本的电脑操作能力,能够组织参与实施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10
1.查阅班子成员个人业务档案、学校办公会议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有关档案资料;
3.召开学生、教职工、家长座谈会,个别访谈;
4.查看近三年学科教师教育教学计划和备课笔记、教育教学工作笔记及总结等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应用情况
序号
内容
要求
实施要点
5—1
设备设施
使用情况
普通教室电教设备能在教学中普遍使用,微机教室、多功能电教室、语言实验室利用率较高,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1.每个教室有每周电教设备分学科使用情况记录;
2.有多功能电教室、微机教室、语言实验室每周使用时数统计资料;
3.有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情况记录;
3.中学每12个班配备1座教室;小学按三年级以上(含三
年级)班数计每12个班配备1座教室。
满足教学要求
2—3
多功能电
教室
1.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机1台;视频展示台1台;DVD光盘播放机一台;音响设备1套;大屏幕1幅;有中央控制系统;
2.接入校园网;
3.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设置个数(1个以上)。
满足教学要求
4.有数字卫星多媒体接收系统资源接收记录。
5—2
设备设施
使用率
应用教育技术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过程中作用明显。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学科覆盖率达100%以上;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课时覆盖率达50%以上;
2.应用与研究: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能结合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实际,进行德育信息化应用研究;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1.参加各级教育技术培训每学年不少于4次;
1.充分利用“天地网”和光盘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与学方法的改革;
2.能够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理解新课程理论,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水平;
3.能够运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理论,选择、整合、运用光盘及卫星数字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4.能够解决处理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3.有教师使用软件资源进行学科教学的档案材料;
4.有本校教师开发的课件及应用情况档案。
3—2
软件开发
具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工具软件,教师应适当自制课件课例。
3—3
数字化素材库
200G以上。
四、队伍建设
序号
内容
要求
实施要点
4—1
管理人员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4.建立学校管理系统,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
2—6
教学软件制作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
计算机数量不低于教师数1/6,且配有3种以上制作软件工具和音视频素材采集设备。
满足教学要求
教学软件制作室、电子备课室和电子阅览室可以合并使用
三、资源建设
序号
内容
要求
实施要点
2.学校应订阅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相关报刊杂志;
3.学校有激励教师参与实验课题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比活动的措施。
4—2
教学人员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2.应用与研究:能够设计与开发本校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能够收集、整理已有学习资源并设计与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能够为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够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够对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能够参与制定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
4.学校教育技术人员工作量考核及职称评定与学科教师考核及职称评定同等对待。
1.有电教器材保管、使用、借还、保养、维修、损坏赔偿等制度,并执行良好;有校园网管理制度,并执行良好;有微机室、多功能电教室、语言实验室使用情况记录;电教设备和教材(软件)明细账清楚,账、卡、物相符;
2.机构职责、成员分工张挂上墙,并执行良好;
附件1:
陕西省中小学(城市)信息化评估标准(试行)
一、组织管理
序号
内容
要求
实施要点
1—1
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教育技术中心(可并入教导处)或成立电教处(单列),由1名校长分管并配备一定数量专、兼职教师。
专职教育技术教师数量(业务工作量不少于满工作量2/3的为专职教师):50个教学班以上的不少于5人,30至49个教学班的不少于4人,10至29个教学班的不少于3人,9个教学班以下的不少于1人。
2.本校45岁以下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并获得等级证书的人数不低于学校教师总数的80%;
3.能够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
4—3
教育技术
专(兼)职
人员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的原理与应用;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了解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方法;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
2.应用与研究:能够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教育状况,宏观调配学习资源,规划和设计教育系统;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学校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1.校级管理人员每学年参加省、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少于2次;
1—2
发展规划
与计划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和年度(学期)计划,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明确。
发展规划与计划符合学校实际,落实较好,有阶段和年度(学期)实施情况总结。
1—3
管理制度
1.各种管理制度健全;
2.机构职责、成员分工明确,并实行岗位责任制;
3.教育技术工作列入学校教学考核、评奖范围;
3—1
录像带、VCD、DVD光盘
语文、数学、外语每学科不少于120小时,其它学科每科不少于60小时。
1.所有教学软件必须是《陕西省中小学电教教材目录》中推荐的品种,严禁未经审定的软件进入学校,逐步建立起能满足教育、教学及改革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2.电教教材(软件)档案齐全、账目清晰、管理规范;
2—4
闭路电视
系统
1.演播室:36米2以上、演播系统(含摄像机、监视器、调音台、灯光设备、无线话筒等)1套;
2.编辑室:有后期编辑系统;
3.卫星地面接收系统1套(可接入有线电视系统);
4.接通各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实验室。
满足教学要求
2—5
校园网
校园网建设应坚持适用、好用、够用的原则,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特性。
1.采用国际通用TCP/IP协议,宽带接入互联网,到达桌面带宽不低于10M。
2.使用全省统一推荐的网络交换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和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并就近点对点接入市教育信息中心,与陕西教育网联通;学校建有网站或主页。
3.网管中心根据需要配备有关服务器及管理员终端、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不间断电源等。
3.学校有将教育技术工作列入教学考核、评奖的政策。
1—4
培训制度
1.建立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业务技能、新课程改革等内容的校本培训制度,建立相关制度保障培训经费;
2.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育技术培训、观摩、研讨活动。
1.应用技能培训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
2.集中培训与考核结合起来;
3.学科培训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二、环境建设
序号
内容
要求
实施要点
2—1
普通教室
1.按学校实际教学班数配备;
2.DVD光盘播放机一台;彩色电视机1台;
3.多媒体计算机1台(带DVD光驱);投影机1台;视频展示台1台;投影屏幕1幅;
4.接入校园网。
满足教学要求
2—2
多媒体计算
机网络教室
1.宽带接入互联网;
2.每个微机室保证学生上课时一人一机;
4.每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电影电视片或开展其它德育活动的次数不少于1次。
5—3
应用研究
有市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并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工作。
1.有相关实验研究成果;
2.有10%以上的骨干教师懂得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40%的教师参与过课题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