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422中外教育史试题
复旦大学 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教育学 2003年(附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教育学 2003年(附参考答案)复旦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一、常识性问题上(每题5分,共40分)1.学生班级活动的类型:(1);(2)。
2.侧重于适应学生需要与个别差导的教学模式:(1);(2)。
3.侧重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1);(2)。
(3);(4)。
4.1984年,上海青浦县的教学改革所确认的六个教学步骤是:(1);(2)。
(3);(4)。
(5);(6)。
5.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至少写五种):(1);(2)。
(3);(4)。
(5)。
6.请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制中各层教育的称谓:(1);(2)。
(3);(4)。
(5)。
7.从历史看,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观主要有两派:(1);(2)。
8.请给教育下一个定义:。
请给学校教育下一个定义:。
二、简答题(要求适当展开,最好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每题15分,共60分)1.试述现代学校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
2.试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3.简述智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
4.简述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三、论述题(要求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和观点,加以较为详细的论述,并须有自己的见解。
每题25分,共50分):1.请联系当前的教育现象,谈谈你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的看法。
2.请结合现实,论述教育的公平效率问题。
参考答案复旦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一、常识性问题上(每题5分,共40分)1.学生班级活动的类型:(1);(2)。
2.侧重于适应学生需要与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1);(2)。
3.侧重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1);(2)。
(3);(4)。
4.1984年,上海青浦县的教学改革所确认的六个教学步骤是:(1);(2)。
(3);(4)。
(5);(6)。
5.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至少写五种):(1);(2)。
(3);(4)。
(5)。
6.请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制中各层教育的称谓:(1);(2)。
上海理工大学考研真题教育学2003答案
上海理工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一、简答题(30分)1.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5%)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请说明理由。
(5%)3.学生掌握知识有哪几个阶段?(6%)4.班级上课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5%)5.进行教学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4%)6.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5%)二、论述题(120分)7.论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10%)8.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吗?请阐述理由。
(10%)9.试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0%)10.请分析教育史上几种课程论的得失。
(10%)11.简述当代教学理论流派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15%)12.目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有的学校为了培养独生子女的吃苦精神,组织“吃苦夏令营”等活动进行“挫折教育”,而有一些学校为了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采取“零批评”的教育方式,即在学校教育中只采取鼓励、表扬等正面教育方式,请联系教育学有关理论针对“挫折教育”、“零批评”谈谈你的观点。
(15%)13.为什么终身教育会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方向?怎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15%)14.如何看待互连网对当代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15%)15.下面文章《为孩子们的童年写一份悼词》摘自《青年时讯》,对该作者的观点你持何态度?结合实际,谈谈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0%)为孩子们的童年写一份悼词潘采夫今天,我要写一份悼词,为刚刚被网吧赶出来的孩子,为渴望逃离学校的孩子,为所有不快乐的和不再像个孩子的孩子,写一份悲伤的悼词,哀悼他们被扼杀的童年。
孩子们,我要为你们默哀,你们本可以像我小时候一样,去麦地是放羊,去池塘里游泳,去泥地里摔跤,去月光下捉迷藏,但是你们不能,因为操场是水泥地,大街只有汽车,游泳池里有传染病,草坪禁止人“践踏”。
你们很可怜,只有在互联网上寻找虚幻的童年的自由,大人们说那里有凶杀,有色情,把你们赶出来。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03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科目代码:423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所有方向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一、论述题(每题25分,共125分)1.如何理解教学活动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2.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谈谈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4.怎样理解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5.怎样理解目前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提法。
二、请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白话,并做简要的解释:(翻译20分,解释5分)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
学则不恃已之聪明,而唯先觉之是效;思则不徇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吾之灵。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则思愈远;思正有助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参考答案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科目代码:423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所有方向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一、论述题(每题25分,共1254分)1. 如何理解教学活动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答:学生认识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获取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在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和信息,如磁带、录音带、电视和电影片等。
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儿童认识始于直接经验,并通过个人的直接经验不断扩大对世界的认识。
但个人的活动范围是狭小的,无论个人如何努力,仅仅是依靠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愈来愈不可能。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人类长期认识世界的水平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学为青少年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使之简约化、洁净化、系统化、心理化,组成课程,编成课本,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科目编号:325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4分)1.管理二重性2.管理跨度3.创新管理4.管理沟通5.管理控制6.监督7.异体监督8.线性规划二、判断题(先回答对或错,1分,并更正,1分。
每题2分,共20分)1.自从有阶级社会以来,就有了管理存在。
( )2.高层次管理者的工作本质就是要抓:“例外”。
3.管理目标与一般所说的目标在涵义上是相同的。
4.巴纳德认为权威的存在必须以下级的接受为前提。
5.实施是决策、计划的执行,在实施中往往渗透着决策。
6.管理信息是管理执行的依据。
7.目标管理是综合了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8.“运筹帷幄“就是对计划职能的最形象的概括。
9.受控客体必须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要进行控制。
10.从一定意义上说,程序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规则所组成的。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1.简述泰勒对管理学的贡献。
2.什么是领导,简述其职能。
3.简述管理决策的基本过程。
4. 什么是目标管理?简述其在管理中的作用。
5. 简述外部选聘的优点和不足。
6.简述管理闭环控制原理及其程序。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威廉·大内的Z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内容,你认为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它。
五、案例题(每题10分,共20分)1.金苹果公司是美国南部一家种植和销售黄橙和桃子两大类水果的家庭农场式企业,由老祖宗格雷夫50年前开办,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和明媚的阳光,特别适合种植这些水果。
公司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水果存贮、运输和营销经验,能有效地向海内外市场提供保鲜、质好的水果。
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公司已初具规模。
老祖父十年前感到自己体衰,将公司的管理大权交给了儿子约翰逊。
孙子卡尔前两年从农学院毕业后,回到农场担任父亲的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助手。
《中外教育史》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中外教育史》课程考试卷_______ 级_________ 县(市、区)_______层次专业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称()A.辟雍B.泮宫C.东序 D.上庠2.中国古代的私学产生于()A.西周B.汉代C.春秋后期 D.商代3.下列观点,由荀子提出来的是()A.性无善无不善B.性三品C.性善论D.性恶论4.“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确立于()A.秦朝B.西汉C.东汉 D.西晋5.“五经”是指()A.《诗》、《书》、《易》、《论语》、《孟子》B.《诗》、《书》、《易》、《礼记》、《春秋》C.《诗》、《书》、《易》、《孝经》、《春秋》D.《诗》、《书》、《易》、《周礼》、《尔雅》6.国子学创设于()A.汉朝B.东晋C.西晋 D.南北朝7.南宋四大著名书院是指()A.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B.岳麓、白鹿洞、丽泽、石鼓C.岳麓、白鹿洞、丽泽、茅山D.岳麓、白鹿洞、丽泽、嵩阳8.《师说》、《进学解》的作者是()A.颜之推B.董仲舒C.韩愈 D.柳宗元9.朱熹编著的教材中,影响最大的是()A.《四书集注》B.《小学》C.《近思录》D.《性理精义》10.《海国图志》一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部书的作者是()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冯桂芬11.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新式学校,它的创立者是()A.太平天国B.洋务派C.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D.资产阶级维新派12.1872年―1875年有120名幼童留学美国,率领他们赴美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丁日昌 D.容闳13.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了万木草堂,它的创办人是维新派人士()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 D.谭嗣同14.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是在()A.1901年B.1903年C.1904年 D.1905年15.壬戌学制规定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制结构是()A.5―4―3B.7―3―2C.6―3―3D.5―3―416.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当是()A.军人B.哲学家C.手工业者 D.农民17.在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A.主教学校B.座堂学校C.社区学校 D.堂区学校18.“骑士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中世纪的一种特殊形式的()A.学校教育B.宫廷教育C.教会教育 D.家庭教育19.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创办“快乐之家”的教育家是()A.维多里诺B.佛杰里奥C.委基乌斯 D.瓜里诺20.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是在()倡导下设立的。
2003年教育基本原理(附参考答案)试题已全部筛选
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比较教育学考试科目:教育基本原理研究方向:各方向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理性主义道德哲学2.元认知3.现代教学4.品德5.格塞尔爬梯实验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2.你怎样理解教学中现时生活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3.你怎样理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4.列举您读过的重要教育论著并对其中之一做简要评述。
三、论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1.结合当今时代特点论述终身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2.结合时代特点评析当今教学改革运动。
3.试论述现代教育的社会文化基础。
参考答案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比较教育学考试科目:教育基本原理研究方向:各方向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指一种哲学理念。
在人性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往往会导致产生怎样的教育教学主张。
诸如人性自然论者,坚持教育依循自然的法则;人性本善说,强调教育爱护引导的原则;人性本恶说,主张教育趋利避害的原则等等。
而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开创者们,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是建立在对人的主体性本质观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如古代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人性问题的看法,没有囿于从性善性恶论来研究人性问题,而是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分析人的本质的。
与古典理性主义者苏格拉底、柏拉图思想一脉相承的是近代理性论者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
笛卡尔是近代第一个把上帝的意识本质还原为人的意识的哲学家。
在人的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的关系上,笛卡尔更重视人的心灵实体,把思维、理性看成人的本质。
现代的马克思主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统一了体现在人的主体性本质中的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的矛盾。
2.元认知:指近二十年来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包括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2003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
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教育学原理科目代码:422
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所有方向考试科目:中外教育史
一、概念、名词或命题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科举制度
3.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
4.《大教学论》
5.“毛雷尔法案”
6.要素主义教育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如果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2.朱子读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学记》是怎样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
三、论述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评述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及经验教训。
2.试评论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论。
3.试述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西北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
西北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科目名称:古代汉语科目代码:412适用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共6 页除古文标点答在试题纸上外,其他一律答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音韵简答(共22分)(一)解释名词(共8分)1、三十六字母(4)分2、《切韵》(2分)3、破读(2分)(二)、玄奘《大唐西域记》:“祥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云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
”“印度”的諸異名,反映了什麽語音特點?這一理論是誰首先提出的?請具體説明。
(3分)(三)、康熙字典“功”的字条:“《唐韵》古红切《集韵》《韵会》沽红切并音公……有《韵補》葉姑黃切音光……有葉居銀切音巾”。
請具體解釋此處用了那些注音方法,並説明其中的錯誤和原因。
(5分)(四)、下面四個句子中某些詞語反映了哪兩類用字現象?請分類並詳細解釋兩類用字的不同(6分)莫春者,春服既成。
陽貨慾見孔子,孔子不見。
歸孔子豚。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二、分析漢字結構(共30分)(一)説明下列漢字的組成結構(要具體説明每個字是如何表意或表音的)。
脩子來題兵适寸所勝豆北婦(二) 簡述會意字和形聲字的特點。
在會意與形聲之間有些難以斷然華貴的某一類的字,某些文字家怎麽定義他們?請擧兩例説明。
(6分)(三)漢字簡化的方式有一種是同音替代,即原本是兩個、三個甚至四個不同漢字,簡化后共用其中某一個字的形體。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與“血氣方剛,戒之在斗”中的兩個“斗”字,本為不同的字。
請寫出此二字原來的字形,並結合各自的造字結構説明他們的不同。
(6分)(四)教材《燕昭王求士》“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嘿”注:嘿同“默”。
《張褰傳》“褰爲人彊力”注:彊,後來多寫作“強”。
請説明“嘿”與“默”,“彊”與“強”是什麽關係,兩种註釋的區別是什麽?(6分)三、詞義解釋(30分)(一)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綫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其中在句中用的是本義還是引申義(6分)1、絕雲氣,負青天。
中外教育史习题解答
中外教育史习题解答中外教育简史-模拟试题中外教育简史-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和《_______ 》,简称三、百、千。
2、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以《_______ 》最为流传。
3、康有为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对儿童实行“公养”、“_______”制度。
4、近现代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_______ 。
5、为了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福禄倍尔为幼儿设计了被称为_______ 的一系列玩具。
6、伊拉斯谟斯提出了“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主张采用_______ 教具来改进教学。
7、_______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
8、麦克米伦姐妹是英国_______ 学校的创办人。
9、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_________ ”。
10、__________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11、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了“从__________中学”,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
12、陶行知曾指出,旧时的中国幼稚园害了“三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___________。
13、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于三个方面: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___________ 。
14、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__________ 。
15、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是《___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 )A. 三少B. 三公C. 三母D. 三太2、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三字经》的撰写人是宋末( )A.周兴B. 吕得胜C.李瀚D. 王应麟3、《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新学制”或( )A.“壬子学制”B.“癸丑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4、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是古希腊的(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5、提出“开发教育方法”的英国19世纪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是( )A.维尔德斯平B.欧文C.福禄倍尔D.威廉·哈里斯6、《教育漫话》以“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为开篇语,其作者是( )A.卢梭B.洛克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7、福禄倍尔1826年出版的教育著作是( )A.《人的教育》B.《普通教育学》C.《林哈德与葛笃德》D.《爱弥儿》8、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了一所招收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命名为( )A.“儿童之家”B.“幼儿园”C.“托儿所”D.“白天的母亲”9、古代对年轻一代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 )A.雅典人B.斯巴达人C.印度人D.希伯来人10、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 )A.子师B.慈母C.保母D.养母11、“泛智论”的提出者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 )A.维吉乌斯B.伊拉斯谟斯C.夸美纽斯D.福禄倍尔12、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开端是奥柏林的( )A.“保育学校”B.“编织学校”C.“托儿所”D.“母育学校”13、俄罗斯近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的代表作是( )A.《教育漫话》B.《人是教育的对象》C.《幼儿教育论》D.《大教学论》14、皮亚杰认为,在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成熟B.物体经验C.社会经验D.平衡化15、清末的蒙养院与民初的蒙养园所使用的蒙童教学方法都是属于( )A.日本式的B.美国式的C.欧洲式的D.教会式的中外教育简史-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千字文2、蒙求3、公育4、教会式(或宗教式)5、恩物6、直观7、福禄倍尔8、保育9、三母10、壬戌11、做12、富贵病13、自然的教育14、英国15、颜氏家训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B2、D3、D4、B5、A6、B7、A8、A9、A10、A11、C 12、B13、B 14、D 15、A中外教育简史-模拟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______ 类和知识掌故类。
200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圣才出品】
200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清政府正式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是在()。
A.1911年B.1905年C.1898年D.1902年2.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3.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
A.科学技术状况B.社会生产力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价值观念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5.提出“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思想家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D.卢梭6.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A.教学大纲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教学参考书7.发现教学、探究教学和问题教学属于()。
A.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方法B.以训练技能为主的方法C.以陶冶情感为主的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8.以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为显著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B.班级授课制C.贝尔一兰卡斯特制D.分组教学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儿童青少年的()。
A.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B.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C.接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D.接受五年义务教育的权利10.间接的道德教育就是()。
A.在各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B.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渗透道德影响C.学校道德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D.以上三者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和互补性。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来实现,一条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另一条是()。
3.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中的“教学生活实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三是社会实际。
4.教学工作以()为中心环节。
中外教育史考研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1、国学, 大学, 小学, 乡学2、《学记》3、设科射策4、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5、《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6、童生试7、农民兼军人8、快乐之家9、 187010、职业教育11、泛爱主义12、《学制令》13、等级性14、瑞士15、儿童二、选择题1、 A2、 C3、 C4、 A5、 A6、 C7、 B8、 C9、 C10、 D三、简答题1、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1)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全面发展。
(2)教育要指导学生过正常而全面的生活。
(3)"全人生指导"不但对学生的在校生活要指导, 对学生的校外生活也要指导。
应该指出, 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是以"革命的人生观"为核心的, 其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参加革命, 过革命的人生。
着眼于"全人生指导", 教育的视野就不会局限于狭隘的书本, 学校工作就可扩张到青年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样一个广泛的视野上就更容易唤起青年对社会的责任, 引导青年对革命的向往。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2、简述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 其主要做法是: 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 创行分斋教学制度。
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 属”明体”之学, 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 属”达用”之学, 培养专业人才。
学生能够主修一科, 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
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 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3、为什么说英国教育长期具有双轨的性质?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英国教育一直具有明显的双轨性质。
初等教育历来属于宗教、慈善事业。
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 政府才广设公立学校, 逐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一般劳动者的子弟从中受到的宗教教育和粗浅的文化教育, 是不足以升学的。
考研《中外教育史》考研真题解与考点归纳
考研《中外教育史》考研真题解与考点归纳中外教育史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部分中国教育史第1章先秦时期的教育1.1考点归纳一、教育的起源和古代学校的萌芽1.原始社会生活与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起源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从一开始就和人、社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对教育的起源,曾经有不同的观点:①“生物起源说”与“模仿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过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过“模仿起源说”。
这类理论的主要缺陷就在于离开了人,离开了社会讲教育,否定了教育是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从而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
②“劳动起源说”前苏联教育界依据恩格斯思想提出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为我国教育理论界所赞同和接受。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对其提出不同看法,虽未取得共识,但对进一步认识问题是很有益处的;而其中关于探讨问题的方法,更是值得重视,例如强调人类社会劳动、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等在教育中的作用,联系人类的诞生、社会的形成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原始社会的教育①教育特点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因此教育也没有阶级性,除了年龄、性别和初步的社会分工引起的差别外,没有阶级的界限。
②教育目的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常识,包括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对自然、图腾、鬼神、祖先的崇拜)、原始艺术教育(歌唱、舞蹈、绘饰、雕刻等)、体格武力训练等。
③主要途径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教育手段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古代学校的萌芽(1)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学校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按照一般规律,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于是产生了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研究生考试综合考试(含经济学基础、国民经济管理)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研究生考试综合考试(含经济学基础、国民经济管理)试题招生专业:国民经济学考试科目:综合考试(含经济学基础、国民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部分(4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经济发展2.产业资本循环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时,为什么要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如何理解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8分)在新世纪如何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7分)西方经济学部分(40分)一、(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2)证明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3)结合埃奇渥斯盒状图,说明实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是否可以保证社会效用(消费者效用之和)最大,其原因是什么?(20分)二、试分析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的货币数量论及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异同,并说明为什么新货币数量论被认为是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20分)国民经济管理部分(共7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国民经济监测2.战略目标3.国民经济管理模式4.经济增长方式5.非政府组织6.恩格尔系数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因素。
2、简述“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
3、可持续发展要求如何处理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三、论述题(16分):试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总供求状况,阐述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必要性,以及主要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格局。
政治经济学部分(4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经济发展的一般含义除了经济增长外,还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改变投入与产出结构,把生产的基础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有了迅速增长,但是它们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人民群众的贫困、事业和社会收入不均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因此,经济学家才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分别开来。
西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2003年
西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2003年
一、填空
1. 孔子的“六艺”是。
答案:礼、乐、射、御、书、数
2. 渐与集是在教学上提出的重要观点。
答案:荀子
3. 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
答案:鸿都门学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时兴时废,使学术和教育中心转移到了。
答案:私学
5. 韩愈的师道观主要体现在一文中。
答案:《师说》
6. 北宋三次兴学的重点是兴办。
答案:官学
7. 王守仁从“心学”出发,主张的学习观是。
答案:知行合一
8. 元代地方首创的基层教育机构是。
答案:社学
9. 清代阮元创办的代表性书院是。
答案:诂经精舍和学海堂
10. 洋务振的教育方针是。
答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1.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时期。
答案:戊戌维新
12. 蔡元培主张大学的办学方针应该是。
答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3.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批判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答案:《呐喊》
14. 大力倡导和兴办职业教育的中国近代教育家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422中外教育史试题(2011-12-25 16:24:17)转载▼标签:分类:北京地区大学考研真题中外教育史试题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教育性大教学论教育适合专业:教育学原理一、概念、名词或命题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科举制度3.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4.《大教学论》5.“毛雷尔法案”6.要素主义教育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如果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2.朱子读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学记》是怎样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三、论述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评述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及经验教训。
2.试评论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论。
3.试述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一、概念、名词或命题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中的《阳货》,是孔子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证教育作用时提出的一个观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得;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这句话表明孔子承认了在人的成长中教育起着决定作用。
长期以来,奴隶主贵族迷信天命,坚持先天决定论或血统论。
孔子能够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是顺应并且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尤其为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
但是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这说明他的思想中确实还为旧的传统观念保留着一块地盘,没有抛弃上智下愚的老调,这使他的思想陷于混乱和自相矛盾之中。
2.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的选士制度,大概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
它是从汉代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发展过来的,以隋炀帝创设进士科作为其正式产生的标志,在唐宋时期得到完善强化,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极致即八股取士,在清末即1905年8月被清政府废止。
科举考试的特点是录取标准专凭试卷,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所谓声名德望已不再是主要的依据了。
科举制度一方面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并以客观标准选拔人才,比较公正合理,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要求;把选才与育才的标准和要求统一起来,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对日本、朝鲜、越南都发生过较大作用,对欧洲的文官考核制度也有一定影响。
但另一方面科举制度使学校教育完全屈从于科举的要求,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束缚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导致教育呆板僵化;造成名利贪贿之风就公开泛滥起来,败坏着学校和社会的风气;还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3.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项重要思想,是贯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
陶行知曾赴美国留学,就学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
归国后,在反对传统教育,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他提出了“生活教育论”。
生活教育论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穷人的教育,成为他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他的生活教育论包括三个论点,即(1)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
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
当大众没有解放之前,社会是大众惟一的学校。
(3)教学做合一。
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教。
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总之,生活教育理论成为陶行知实践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理想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4.《大教学论》:17世纪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继承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成果、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系统论述的一部巨著,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在这部书中他对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原则、教学组织形式、学年计划、学校制度、教师和教科书等方面都有系统论述。
《大教学论》在教育目的论述上同时渗透着宗教和现实目的,但现实性在其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作用上把教育看做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同时也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适应自然”这一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此外还对普及教育、学前教育、教学原则、分科教学、道德教育、教育教学管理都有精辟论述。
总之,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
它把反映教育这一负责社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的概念范畴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以往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进一步转向理论的论证,使教育学的理论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5.“毛雷尔法案”:1862年,美国国会批准的美国职业教育的第一法。
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
各州应将这类土地的出售或投资所得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在5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艺有关的知识”的学院。
从此,在美国开始了联邦政府资助高等学校的历史。
而当时这个方案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通过加强农业和技术教育来促进美国农业和技术的发展。
因为同当时的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在这方面明显处于落后的地位,美国要提高其国际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和技术,培养这方面的大批人才。
《毛雷尔法案》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
农工学院的发展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推动了美国科技和科技教育的发展,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
6.要素主义教育: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
1938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
巴格莱被视为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为适应与苏联争霸的需要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教育界逐步兴盛,60年代的代表人有科南特和里科弗。
从70年代起,要素主义教育逐渐失去其优势地位,但仍有一定影响。
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包括:(1)烈批判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2)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3)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4)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5)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要素主义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曾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其不失时机地提醒人们认识到学校应该关注的目标是高深的教育和严格的学业标准,而不是教育方法上的花样翻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它在西欧和苏联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由于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逐渐失去其优势地位。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如果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答:“教育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1)“教育性教学”的含义。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
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
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
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强调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
他指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他不承认有“无教学的教育”,同样也反对“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教育性教学”的实施要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
因此,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
但他又认为,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教学还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兴趣就是指智力活动的特性。
赫尔巴特认为多方面的兴趣具有一种道德的力量。
学校教育一方面是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知识传授进行智慧的启发,但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密切相关地体现在形成学生观念体系的整个过程之中。
赫尔巴特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把自己的全部教育学说也概括为“教育不能离开教学”。
(3)“教育性教学”的意义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
而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深刻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他提出了革新的教育学,使教育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而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范例。
他的突出贡献就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他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
但在另一方面,赫尔巴特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
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这不能不说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2.朱子读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因此关于怎样读书他曾提出过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
这“六条”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
这六条依次是:①循序渐进,②熟读精思,③虚心涵泳,④切己体察,⑤着紧用力,⑥居敬持志。
(2)这六条读书方法中每条都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内容。
①循序渐进。
这是强调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
所谓“循序”,就是必须遵循所读之书内容的客观顺序和读者的主观能力、条件,按此而规定的读书的进程;“渐进”指的则是像流水盈河而后进、音乐成章而后达一样,量力而逐步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