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解读佛学五毒心

合集下载

漫说五毒

漫说五毒

漫说五毒
五毒,贪嗔痴慢疑。

贪者,贪也。

贪生贪死,贪苦贪乐,贪富贪贫,一切欲望离不开一个贪字;嗔者,怒也。

嗔其不争,嗔其不合己意,嗔其恶,嗔其善,嗔其生死,一切比较离不开一个嗔字;痴者,迷也。

痴情,痴意,痴悲,痴喜,痴所得,痴所失,一切执著离不开一个痴字;慢者,骄也。

我慢之心,人不如我,人之言皆错,我之意无爽,人皆不如我,而我高于人,一切狂念离不开一个慢字;疑者,疑也。

疑人,疑己,疑对,疑错,疑天,疑地,疑一切之事物,而无正知正见,一切慌乱离不开一个疑字。

五毒使人堕落世间,轮回六道,于正法而不识,于魔法而着迷,不知自性本空,妄想不断。

人之贪,贪图富贵,贪图享乐,乃至贪图淫欲,享一时之快,而不知因缘果报,非其不存,而其时不至,一旦大限到,生死之苦,自可尝之。

人之嗔,实更难消也,无时不起嗔心。

杀生之嗔,愤怒之嗔,嫉妒之嗔,恼恨之嗔,乃至一念之嗔,若能一念不起嗔心,离神仙之道不远矣!人之痴,痴迷于情,痴迷于意,恋恋不舍于世间,念念不忘于人情,自古多少痴男怨女为情所困,又有多少生离死别,泪洒灵堂?人之慢,慢之于心,持己之理,而不思己之过,自觉己之正义而言他人之非,譬如言礼,六祖曰:礼本遮慢心,头奚不至地?人之疑,源于不自知也,于正知正见不能得信,反入邪道,以一切事物持反面之思想,于人亦道是非,哀天怨地,日日不知所思是为何物。

故而说五毒是烦恼之源头,去除五毒方可自在快乐,方可走向人生之正途。

然何以去除五毒?于出家之人,持戒修福;于在家之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此之难,难至极也!贵在常问己心,“时时常拂拭,莫使染尘埃”。

常修己心,必能去除五毒,除烦恼之根源,得大利益,得大自在。

五毒

五毒

㈠、贪:佛法中说贪是于三有及资具(顺境)染著不舍。

三有是欲有、色有、无色有。

因为众生贪欲界、色界的种种事物,及贪无色界的种种心态,使他们继续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六道)中受生,再度轮回生死。

众生对欲界的种种事物有贪爱,则生在欲界;众生对色界的种种事物有贪爱,则生在色界;众生对无色界的种种事物有贪爱,则生在无色界。

当一个人无欲界的种种贪爱,就会生到色界;对欲界、色界之种种贪爱已断除,则在无色界受生;断除这三界的种种贪爱,就再也不来三界,叫做不受后有,再也不贪著这三有了。

贪著三有及资具是讲贪著三界中的种种事物。

我们生长在人间,贪求人间所享有的物资。

比如贪著住富丽堂皇的房子,睡高广的大床,穿华丽的衣服,坐舒适的椅子,此种贪著使我们再来欲界受生。

但是此贪心是过去的业习,它在我们过去业中形成了这种心理,就如一个人他本来没有抽烟,今生有人叫他抽,慢慢学习,对香烟染著,上了瘾,生起贪爱的心,看到香烟就想抽,以后没看到香烟也想要抽,我们说他对香烟有贪爱。

凡夫对三界的事物也好想染上烟瘾一样,没有在眼前,内心都想要,所以造成下一世再来三界中的任何一界受生死轮回,所以贪是三有之贪。

㈡、嗔:一般人对嗔的了解是:发怒,生气等,但佛法中说嗔是于三苦及资具(逆境)憎恶不能忍受。

苦有三苦:①、苦苦:既是身心之苦受。

生、老、病、死、怨憎会属之。

②、行苦:东西变化无常,我们做不了主。

五蕴炽盛苦属之。

③、坏苦:既是乐受变坏或得不到。

爱别离、求不得苦属之。

对于这三苦,凡夫不能忍受,不想要它,但业报又是如此这般做不了主,又丢不掉,所以对这三苦起嗔心,然后对引起三苦的东西也起嗔恨。

例如:某人嗔恨某某人,对仇人的东西也起嗔恨心。

又如有人驾一辆老爷车,半路抛锚了,不能准时赴约,结果苦恼起,嗔心生,连那辆老爷车也都被敲、被踢,这就是对此资具也讨厌。

贪是对于顺境起贪爱之心;嗔是对于逆境起嗔恚之意,它们所对的境是绝然不同的。

贪、嗔的心绝对不会同时生起,贪爱那个东西,绝对不会嗔它;嗔那样东西也绝对不会贪它。

佛学中关于五毒四心的解读

佛学中关于五毒四心的解读

细菌,在你的心上蒙上一层灰而已。所以要注意分别,时刻保持谦虚地心态,保持感恩的心态,保持对宇宙万物一家人的心态,保持付出的心态,那么不会存在什么虚荣心。感谢你的时候真心接受,并且把能量反馈给对方,开心的时候从心底深处分享这种喜悦和能量给别人。
痴——愚痴无明
指容易把自已的想法加到别人身上;痴迷;迷恋自己,觉得自已就是对的;一门心思、一相情愿地认为事情就会往自已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慢——骄慢自大
指怠慢;傲慢;轻慢;对外界不敏感,或者对外界没兴趣,只对自已的东西感兴趣;或者是惯性思维,原来我是对的,现在也应该是对的;缺乏激情,缺乏学习精神。
攀比心:攀比心与以上五毒和其他三心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如果没有贪,就不会有攀比,嗔也少了很多;没有痴,就不会有外在的诸多追求和攀比;没有攀比,就不会有慢的产生;没有对正知正见的疑,更不会产生攀比。只要内观自身,保持自己临在的状态,保持当下的觉醒,就不会有外在的攀比,不会有过去的攀比,不会有未来的期盼。修行人常犯的毛病就是比功能,比神通,比帮助了多少人,比捐了多少钱,比读了多少书,比上升的空间和速度,比拜的师父谁强谁弱,谁多谁少,比谁上的课多,谁写的书多,谁的粉丝多,谁的影响力更大。事实上,这些都是外在的虚幻现象而已,凡是外在的东西都不是评判一个人修行高低的标准。所以与其把注意力放在外在不实的东西上,不如回归自己的内心天堂,看看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疑——狐疑猜忌
就是怀疑、疑心重,不信任对方,老疑神疑鬼。
这五毒是有顺序的。“疑”排最后一位,表示这一“毒”危害最大。对于一个人来讲如果有“疑”,表示一个人疑心重,不信任任何人。一个家庭如果中了“疑”毒,表示夫妻之间不信任,老婆怀疑老公出轨,老公怀疑老婆出轨等。可见一旦中了“疑”,这个家离破碎就不远了。对于一个社会有讲,如果有“疑”毒,就意味着信用体系破产,大家互相不信任。现在的中国,大概就是因为“疑“,才导致各种假证、假学历、假论文、假货,各种各样的“假”泛滥成灾。同时,也因不信任,做交易时,希望靠关系、找熟人来完成交易,从而导致交易成本加大。所以,一旦整个社会有了“疑”,那么每个人的生活成本会很大,每个人活得都好累,事事都得小心,深怕上当受骗,把自已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最终影响生产效率,经济很难发展。

佛家五毒

佛家五毒

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

①、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

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

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甚致心安理得地让它牵着鼻子走。

我们除了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于发财、享乐,同时又追求种种名誉、地位,有的还不择手段,不讲道德。

到了某一段年龄有对色欲(淫欲)有种种的贪求,为了追求感观享乐,可以不讲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

如果再广泛一点讲,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

②、嗔:就是生气的意思,生气有很多种类,比如人家骂我们,不能忍受,起嗔心,继而将矛盾升级。

虽然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

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③、痴:痴也称之为愚痴。

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

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比如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我们统统不理会,不以为然,甚致嘲弄他人对此有兴趣等都是痴。

对于真理、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无知,都是痴的表现。

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们讲对的,我们以为是错;人家跟我们讲错的,我们却以为讲对。

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④、慢:慢就是傲慢、我慢。

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

比如儿子做了官发了财后,做母亲的就觉得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卖弄。

或是有人养了一只漂亮的狗,觉得了不起,带着那只漂亮的狗招摇过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财产等,都称为慢。

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华洋溢,高人一等,结果看轻别人也是慢。

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这也是慢。

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

⑤、疑: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

五毒最毒为嗔恨心!

五毒最毒为嗔恨心!

五毒最毒为嗔恨心!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有七情六欲。

我们的情绪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自己会掌控,有时无法掌控。

有的人看着很好,就是爱发火,或是因为他火气旺,或是他有甲亢性病变等。

而我们要说的嗔恨,不是简单的发脾气。

很多时候,我们会耿耿于怀一些我们所不乐意的事情。

特别是在名利上,我们想要又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有不好的反响。

两个人争吵对骂,彼此用最恶毒的语言伤害对方,言语不带刀,却可以把人的心碎成一块块。

之后会不会继续造成伤害,就要看这个人有没有嗔恨心。

如果用梦想、回忆的方式,把跟人争吵时别人对你使用的表情、所用的言语、肢体动作全部表演一遍,然后又梦想他当时对我们的恶毒心态,就会让自己受到严重伤害。

这种伤害其实是我们自己复制和人争吵的情景造成的,又用幻觉增加了这种情景的杀伤力,最后把自己伤得精疲力竭。

其实伤害我们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

有嗔,有恨,不是别人伤害你,而是自己伤害自己。

嗔恨心的爆发力非常大。

历史上很多国家之间争端,有时候就是由两个人的冲突延伸出来的,最后变成国际范围的灾难。

有的人因为小小的口角,就剥夺了别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利。

当一个人被嗔恨冲昏了头脑,他的幻觉会让他酿成一场灾难。

佛教里形容嗔恨心就像火星一样,一个火星很小,但稍不注意,它可以把整个山都烧毁。

亲情、友情随时都可能被嗔恨摧毁。

有的人爱记仇,然而记仇燃烧的并不是别人。

心中有嗔恨的人大多不舒服,内心会煎熬挣扎。

有些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只是小事情,什么时候想起来他都咬牙切齿,就有可能造成犯罪,入狱受刑。

五毒中后果最严重的就是嗔恨心。

它的危害有时会扩展整个社会。

嗔恨心的根本在于自私。

佛教教导人要心胸开阔,多替别人想想。

我们必须经常提醒自己,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遇到问题要多几个层次的思考。

改变嗔恨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多想一想别人的需求、别人的心态。

如果多从别人的角度去想,用感恩的心多想别人,心胸就广阔了,受到伤害就比拟小了。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斤斤计较,一个小动作都会让他耿耿于怀,痛苦的是谁?是他自己。

佛教“五毒”:贪、嗔、痴、慢、疑

佛教“五毒”:贪、嗔、痴、慢、疑

佛教“五毒”:贪、嗔、痴、慢、疑对于出芸芸众生,佛教提出民不少总结人性的“概论”,如“四大皆空”“五毒”“六欲”“七情”“八苦”,将人性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方方面面总结得滴水不漏,不愧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教会。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五毒”,即贪、嗔、痴、慢、疑。

1.贪贪,即欲望。

是所有生物与之俱来的本能和天性,是无可厚非的,一个没有欲望的人,几乎是无法存活的,正因为有了欲望,人类不断地向前推动社会快速发展,不过掌握适度的分寸,尤为重要,因为过了头,就变成了“贪”。

贪欲,包含了对生理和物质上的满足。

一个人的毁灭,就是从他思想观念转变开始的,可一念成佛,也能一念成魔。

有一段名言:思想变则态度变,态度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结果变,结果变则人生变。

归而言之,思想改变结果,意识决定人生。

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不要一步步走向贪念欲望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2. 嗔嗔,是嗔恨。

就是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挫折、冤枉和苦痛的时候,只知道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甚至大发雷霆,怒火攻心,不能忍耐,没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

这种人,当困境来临的时候,想到的不是怎主动去奋发图强,攻克问题,化险为夷,而是消极应对,甚至有些人向相反的方向处理,把事情变得更糟糕,在正确化解矛盾的路上南辕北辙。

3. 痴痴,是愚痴。

是指智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智商上的差异不是很大,除非有些先天性的智商问题之外。

我觉得这个“痴”,也可以引申为佛家时常说的有没有“慧根”,有些人智商和情商都高,啥都可以心能神会,是有“慧根”,这种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有一些人,不管别人怎么劝说怎么讲解,始终只坚持他觉得是对的观念或行业,从而产生不好的结果,这些人是有“钝根”,只能靠天碰运气;还有一部分是介于两者之间,叫“凡根”,他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自告奋勇,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每一场意外。

4. 慢慢,是傲慢。

傲慢与偏见是人之常有的两种想法或看法,傲气也是人固有的特性,但当遇到一件事一个人的时候,怎么面对,就显得极其关键。

佛教五毒

佛教五毒

佛教五毒收藏人:纪天择关键点法2011-09-02 | 阅:5498 转:35 | 来源| 分享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举报壹、前言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

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本文将详述五毒心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也要说明业障的意义及消除业障的方法,希望能对各位的修行有所助益。

本文很多见解为个人的看法,若有不对之处请来函指教。

贰、五毒是无明与五智的结合先说无明,无明是众生轮回六道不能成佛的主因,它是心的不明(也就是昏),它使“真心”起分别执著,因而妄见“实有”明暗、色空、寿命、名色、现象等种种分别境界。

“无明”依其粗细不同而有无始、业相、转相、根本、尘沙与枝末六种,除枝末无明属第六识的障碍外其余皆属第八识的障碍。

次说“五智”,五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与“真如缘起智”(或称法界体性智)。

当修行者进入菩萨位时即逐渐成就“五神通”,到成应身佛位时才圆满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并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当由应身佛位进入报身佛位时,妙观察智圆满成就而且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

当最后修成法身佛时第八识才转成大圆镜智而圆满成就佛的三身四智。

大圆镜智如明镜可彻照宇宙恒河沙的种子(即形成一切有情、无情诸世间的种子);平等性智了知诸法的体性不二(即空),因此不生“我相”;妙观察智善观诸法的差别相状;成所作智即是成就五大神通,故能圆满成就所要做的事;真如缘起智能明白了知宇宙一切现象都是由“真如”(即本体)起“无明”而“如幻缘生”。

五智是众生本有,但因无明遮蔽而无法现出,要经过长时间修行后,慢慢转识成智才会现出。

最后说五毒心的本质,五毒心是属意识心(即众生心)的层次,意识心是根尘与八种识共同作用所产生的。

从佛教的五毒,聊聊培训机构的教练式

从佛教的五毒,聊聊培训机构的教练式

从佛教的五毒,聊聊培训机构的教练式管理有五毒,贪、嗔、痴、慢、疑。

所谓五毒,是指这五种烦恼覆盖众生心识,使之不能明了正道,往生极乐。

这五毒对于一个一心求佛的人来讲,是必须要克服的。

五毒到底是什么?贪:贪婪贪欲嗔:嗔恚(hui四声)痴:愚昧自恋慢:傲慢自大疑:猜忌多疑这“五毒”是佛家大忌,他们一旦进入我们日常的管理中来,造成的破坏力也是非常惊人的。

贪:贪得无厌。

吃着碗里瞧着盘里惦记着锅里。

今天想着新校区扩张,明天惦记着新项目上马。

青少市场做的不错,就盲目想往成人市场钻,不顾运营成本以及已有资源整合难度。

这个月营收做的不错,下个月马上调高,置团队战斗力和当期市场环境于不顾。

这些都是贪婪的表现。

冷静分析市场,合理设定目标,过程中稳健微调,才是正道。

嗔:抱怨,埋怨。

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下属顶包。

这个部门有问题,那个部门有问题,唯独自己没有问题。

这种做法极为消极,尤其培训行业,下属多是80、90后,崇尚个性价值,自尊心强,一味的抱怨会极大的伤害下属的心,破坏团队的战斗热情。

同时这种做法更给下属树立了不好的榜样,要么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要么各扫门前雪,只管好自己一摊事,只完成自己的KPI,多说无益。

要想让这样的一个机构部门间协同合作,简直是痴人说梦。

我们的建议是管理者先根除这种不良管理习惯,从绩效激励上下手,梳理好部门间的KPI联动,引入教练式管理和目标管理模式,及时激励,过程把控,做好辅导和监督工作。

痴:愚昧自恋。

在早期培训行业管理者身上,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早期培训业,坦率的讲,钱多人傻,开个班就能赚钱。

谈不上什么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大家也顾不上去想这些问题。

行业发展至今,钱赚没赚到不知道,但自心底升腾起的那股自恋之气,却越来越高涨。

然时过境迁,无论是互联网大潮、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行业冲击,还是市场竞争中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竞争手段,都让管理者措手不及。

眼看生源越来越少,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暗自焦虑。

佛学中关于五毒四心的解读

佛学中关于五毒四心的解读

佛学中关于五毒四心的解读在佛学的深邃智慧中,“五毒”和“四心”是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我们理解人性的弱点、心灵的困扰以及修行的方向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五毒”。

所谓“五毒”,指的是贪、嗔、痴、慢、疑。

贪,是对物质、情感、权力等过度的渴望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贪的表现无处不在。

比如,对金钱的无休止追求,为了积累财富不择手段;对名利的痴迷,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人际关系;对情感的贪婪,总想拥有更多的爱和关注,却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

贪让人陷入无尽的欲望漩涡,永远无法满足,从而带来痛苦和烦恼。

嗔,指的是愤怒、怨恨、嫉妒等负面情绪。

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者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时,嗔心就容易产生。

比如,在交通拥堵中,因为他人的插队而怒火中烧;看到别人比自己成功,心生嫉妒和怨恨。

嗔心不仅伤害自己的身心,也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引发冲突和矛盾。

痴,是指愚痴、无明,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人们常常被表象所迷惑,看不清真相,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比如,追求短暂的快乐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盲目跟风,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考。

痴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陷入迷茫和困惑。

慢,指的是傲慢、自负。

当一个人取得一定的成就或者拥有某种优势时,就容易产生慢心,看不起他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这种心态会阻碍我们的进步,让我们失去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疏远。

疑,是指怀疑、不信任。

过度的疑会让我们对一切都充满怀疑和猜忌,无法建立真诚的关系,也难以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

在修行中,疑会阻碍我们对佛法的信心和领悟。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四心”,分别是慈心、悲心、喜心、舍心。

慈心,是对一切众生的关爱和仁慈。

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不期望回报,希望他人都能幸福快乐。

当我们拥有慈心时,会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悲心,是对众生的苦难感到悲悯。

看到他人遭受痛苦和不幸,内心不是冷漠和无视,而是充满同情和想要减轻他们痛苦的愿望。

如何化解五毒对我们身心的危害

如何化解五毒对我们身心的危害

如何化解五毒对我们身心的危害如何化解五毒对我们身心的危害之——火情绪,火的一个体现在就是恨情绪的产生,因为我们知道化解这个五毒,实际上是来认识它,对我们的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这种毒是无处不在的,它在情绪中有恼、怒、怨、恨、烦。

如果按照五行来说,火对应的是什么?是恨,火水金土木,这五个对应的,火对应的是我们说的是恨,水对应的是烦。

金对应的是恼,土对应的是怨,木对应的是怒。

在我们人生的过程中,恼、怒、怨、恨、烦,以及这种贪妄的不平的一个心,是危害我们身心健康和破坏我们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和因素,那这个恼、怒、怨、恨、烦,这五毒怎么化解?怎么来去消除?首先要知道,恼对我们身体有什么伤害?恼对应身体会伤肺,怒通常都知道会伤肝,怨会伤我们的脾,也是脾胃,恨会伤我们的心,心脏,烦就会伤我们的肾脏,就是我们说的肾器官,这个我们知道了,它对应伤害我们的身体,伤害我们的心里,就是让我们的情绪会特别的不好,所以说我们原本每个人的命,都是好命,只是因为人的这个性,我们说的性,心,身,身就是我们的健康,心就是我们的说这个心情,感受,性就是我们本性。

如果作为五行来说,五行具体在每个人的心中,它不是单一的,我们通过学习五行都知道,五行是一个里面都具足了五个。

但是他这个在五行的这个先天去测的时候,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大,有的小,这是有偏的,和主的,就是有偏有移,有主有次。

所以说我们通常来说,阴阳这种和五行的结合,它这种关系非常的复杂,就会形成千差万别的说这个人的性格和气质。

所以说我们说,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不一样的,就是有的人性格急,有的人性格慢,有的人容易发火,有些人不太发火。

通过学习认识到,恼、怒、怨、恨、烦,对我们都是五毒,能伤害到我们的身体。

那如何来化解五毒?五行对应火的五毒,它对应的是恨,五脏对应我们的心脏,五个颜色是红色,五德对应的是礼,这叫“达天时”。

我们学习从这七个方面来学习,化解五行无毒,对我们身心的这种伤害,这个就是我们所学习的,先认识它,知道它的变化,它的运行,然后如何来取,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把它化解掉?认识到了,如何做到?这就是我们说学习用五行思维工具来解决。

佛家修心(一)心有静,知善恶

佛家修心(一)心有静,知善恶

佛家修⼼(⼀)⼼有静,知善恶⼀个⼈静静地站在佛前,凝神端详,佛⼀脸慈悲,嘴⾓轻扬,那种微笑让⼈⼼静神凝,让⼈徒⽣歆慕。

也许只有拥有⼀颗清静如⽔的⼼,才能拥有那样的微笑。

或许只有悟⼊佛的知见,去除贪,嗔,痴,慢,疑五毒之⼼,降服其⼼,不执我、法⼆见,⽅能⼼⽣慈、悲、喜、舍四种⽆量⼼,⼝出爱语,⾝⼊正道吧。

⼼有静,知善恶佛法的修⼼,是向⾃性内求。

内是分析⾃⼰、观察⾃⼰。

晓得观察⾃⼰,你才能成就。

所以佛家讲究⼀个“悟”字。

“⽆善⽆恶⼼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句话概括就是“知善恶”。

诵经也好,念佛也好,主要是为了改善并净化我们的⾝、⼝、意三业。

所有从贪、嗔、痴出发的⾏为,都会形成不善的业⼒。

所以说,凡夫的起⼼动念都在造业。

当我们产⽣⼀念贪⼼时,内⼼贪的⼒量就增强了⼀分;当我们产⽣⼀念嗔⼼时,内⼼嗔恨的⼒量⼜增强了⼀分;当我们起⼀念我慢⼼、嫉妒⼼的时候,内⼼中我慢的⼒量、嫉妒的⼒量也在随之增强。

如果我们不断地贪婪、嗔恨、嫉妒,烦恼就会渐渐地形成强⼤的⼒量,甚⾄完全左右我们的⾝⼼;如果我们不断地听闻佛法,慈悲、智慧的菩提种⼦总有⼀天会开花结果。

听闻佛法,慈悲、智慧的菩提种⼦总有⼀天会开花结果修⼼⼜叫静修。

环境要安静,⼼⾥要平静,⼼理要纯净,“静”字⼀⾄,浮躁⾃去。

原来修⼼就这么简单,⼼有静,就可以修⼼,保持⼼态,就可以养性。

万物都可修⼼。

佛,⽆需远寻,都在⼼⾥佛⽈:⼈⽣在世如⾝处荆棘之中,⼼不动,⼈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动则⼈妄动,伤其⾝痛其⾻,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可见最⾼深的禅意便是⼼的净化,不畏过去,不念将来⽅能淡然处世,随遇⽽安。

佛是觉悟的⼈,⼈是未醒的佛。

学佛就是学做⼈,佛法亦是种活法。

“世间本⽆事,庸⼈⾃扰之”。

世事纷扰,每个⼈的内⼼都渴望有⼀⽚宁静之地。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是在⼼中给灵魂安⼀个家。

接受,⾯对,更要懂得放下,⽣活本⾝就是⼀场修⾏,修⾏就要修⼼,⼼修好了,⼀切都好了。

实修干货:如何去除五毒(敲重点)

实修干货:如何去除五毒(敲重点)

实修干货:如何去除五毒(敲重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在不断练习觉察之中,心才能变得更加敏锐,才能更加快速的抓住每一个心念。

觉察使我们的心不再麻木,时时觉察只会让我们的心,更加准确的觉知到当下的每一个心念,迅速的捕捉到内心的五毒。

觉察需要不断的训练,才能一次比一次更加快速。

贪、嗔、痴、慢、疑,每一个五毒都可以滋生当下无数的心念。

五毒总是穿着心念的外衣,不断出现在你的头脑之中。

如果你的心不够敏锐,就很难分辨这个心念,原来就是自己心里的五毒。

如果你的心沾满灰尘,同样被五毒包裹得密密麻麻,你也很难去分辨当下的心念。

要想扫除人类的习气,清洗心里的五毒。

就需要使我们的心,时常保持在一个平静的状态。

用一颗中道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心念的生发,每一个五毒的升起。

如果我们的心不能保持中道,就很难去辨别五毒和心念。

烦恼即菩提,每一个烦恼背后便是一个心念,每一个心念背后便存在一个五毒。

跳脱出自身,以中道的心,俯看自己的心念是如何升起,以便能够探测到自己最深层的五毒。

一个心念背后都有一块宝藏。

当你能透过心念挖出五毒,你便能拥有这块宝藏。

当同样的五毒穿着心念的外衣悄然来袭时,你便可以用上一次挖宝的经验更加迅速的,将这个五毒铲除,寻得更大的宝藏。

这便是深挖自己五毒的诀窍。

当你看到自己内心的五毒,五毒便无处遁形,自投罗网。

你只需要去看到。

带着中道的心去观察内心的五毒,不要带任何评判,不要带任何自责,不要带任何情绪,只是去看,平静的去看。

这么多的毒,并不会因为你的憎恶而减少,反而会因此不断的增多。

你的憎恶便是来自于你五毒中的“瞋”。

客观的平静的去看待你的五毒,不是真正的要愤恨和急切的把它抓出来,而是保持当下一颗清明、安稳、平静的心,去看待每一个五毒与心念的升起,看着它们自动息灭。

当下的每一个发生都有可能激发你的五毒和心念的升起,记住在每一个当下回归本心,检视自心。

这便是不落入五毒和心念的陷阱,唯一的方法和诀窍。

这便能使我们的心逐渐由沾满五毒的灰尘,变得明澈透亮,净无暇秽。

五毒与十福

五毒与十福

五毒与十福人生在世,不外乎为五种志意所驱使,曰:财名权色气。

亿万人中有几人能逃之?试观阁下周围的人,你即可明白此言非虚。

志不在财者,则或好名,或慕权,或好色,或任气。

本来有些许此五种志意,也无可厚非。

但既然要研究命运,则此五种志意是令人生命运直接发生影响与变化的根源。

因此不可不费些笔墨来叙述一下。

凡事最难控制的是欲望初起时的炽热心,最难把握的是对于人事物的适度(可控制之度),最难驾驭的是自身的怨忿之气。

古人说温饱生淫欲,又曰万恶淫为首。

淫,并非单指色欲也,凡是各种欲望产生过多、超过道德心理身体承受之限度的,皆是不恰当的。

对于学问、技艺,则曰浸淫其中,乃指用功努力获益之谓。

而对于物质名望之企盼,则往往为损。

醴酒甘冽,及其败也,臭不可闻;名高爵盛,及其陷后,功反为罪。

所以快尔口腹者,伤尔身体;资我财利者,劳我形神。

有得必有失,有舍乃有得。

要安稳、保险,那就得慢慢走,但是人们都嫌好事来得太慢了。

走捷径,迅疾,就得冒着摔倒的风险,祸事来临的时候人们却嫌太快了。

这就叫做:安行者迟,疾走者扑。

由此,则知五种志意,可谓是五毒。

看得破,不容易;忍得过,更不易。

圣人为腹不为目,为何?裹其腹则足矣,恬淡无争。

一旦为目所炫,则心为目驰,神为眼疲。

有了忧患心,就难怪会悒悒不乐了。

所以人皆以为有利的,当虑其有害;人皆以为祸患,当虑其可为。

五毒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舍弃,那么就从可以入手,容易的地方慢慢舍弃一点点。

使用智能手机,你都懂得要经常清清RAM,难道我们的心灵系统,不是更应该每天要清清堆积的灰尘吗?既知去五毒,然后攒十福。

何谓十福?窃以为十字可当之: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此十字能参证明悟并实行,则可以远一切忧患利害、修饬身心,培我福气。

更可以改变性格、命运,使自己获得美好的、心理坦然的人生。

或许很多人对此十字并无深刻之印象,也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好的,那么我略说说与此十字相反者是什么,相反者乃是:不仁、不义、无礼、不智、无信、暴、劣、骄、奢、争。

转换五毒成五慧

转换五毒成五慧

转换五毒成五慧我们由于⽣⽣世世思想的执着与⽆明,造成⼈与⼈之间对⽴的关系,累积诸多不好的因,产⽣贪、瞋、痴、慢、疑五毒,摧残、阻碍彼此⽣命,破坏⽣命的和谐,制造诸多恶业,使得⽣命之间产⽣阻碍,痛苦不堪。

五毒是苦的根源,贪⼼会产⽣悭贪不给,造成侵占,使⼈际关系发⽣裂痕,结下诸多恩怨,累积彼此不好的记忆;瞋恨⼼会产⽣对⽴、毁灭的关系,造成⼈我之间的冲突与破坏;痴⼼会产⽣⽆明、愚昧的关系,不明事理变化,容易迷惑,产⽣执着,使彼此之间产⽣⽭盾,造成阻碍,让我们⾝处轮回不知道脱离;慢⼼会产⽣骄傲⾃⼤,看不起别⼈,⼈缘就不好;疑⼼会产⽣猜忌怀疑,让我们结恶缘,产⽣烦恼。

五毒就是我们的缺点,我们不去治疗、转换它,它就天天给我们制造恩怨、对⽴、仇恨、猜忌,产⽣不好的缘。

所以,我们为了让周围的缘都很好,就要学习怎么去消除五毒。

其实,⼈的烦恼就是⼀个思想问题,思想弄对了就清爽、健康;思想弄不对就迷糊、恼热。

我们要如何把思想弄得清爽、健康?就是要「⾃净其意」,也就是要净除我们常常变来变去、饱受五毒染浊的⼼。

如何净除?要靠转识成智,将五毒转换成五种智慧。

对治瞋恨⼼就要⽤慈悲、怜悯⼼来⾯对⼈我的对⽴关例如,对治贪⼼就要做布施对治贪⼼就要做布施,培养⾃⼰能舍的⼼,转换贪的习⽓;对治瞋恨⼼就要⽤慈悲、怜悯⼼来⾯对⼈我的对⽴关对治痴⼼就要多读经、听闻善知识说法,开智能,培养⾃⼰敏锐的观照⼒、觉察⼒,转换愚痴的习系,转换瞋恨的习⽓;对治痴⼼就要多读经、听闻善知识说法对治慢⼼要培养谦卑,谦卑⼼可以让我们学习很多、结交很多朋友,让善缘变多,转换慢⼼带来的恶缘。

对治疑⼼就是对治疑⼼就是⽓。

对治慢⼼要培养谦卑要相信因果,因为在因果⾥⾯⼀切都是平等的,⾃⼰作⾃⼰受,没有什么分别,所以我们会⽣起正念,不会猜忌别⼈、结恶要相信因果缘。

学佛就是学习转换,转换五毒成五慧,⽣起般若正念,让⾝⼝意都是清净⽆染,学习对⼈恭敬、慈悲、关怀,学习怎么关⼼别⼈,让四周的⼈都能变成善缘,相信因果、分享佛陀法教,为了⾃⼰未来的命运打拼。

如何正确理解佛家的“贪嗔痴慢疑”五毒之说?

如何正确理解佛家的“贪嗔痴慢疑”五毒之说?

如何正确理解佛家的“贪嗔痴慢疑”五毒之说?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

会遇见一个互相吸引的人,会开心的谈恋爱,你侬我侬,然后慢慢便平淡,直到某天其中一个人说累了,没感觉了,不开心了,分开吧。

于是,失恋了,痛苦,悲伤,思念,生气,责怪,期待,心寒,绝望。

慢慢,恢复了,感悟,安静,开始平淡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爱,这个字,该如何经营?贪嗔痴慢疑,这五个字自始至终贯穿于爱的过程,也贯穿于不爱的过程。

佛家说,人的烦恼主要是由“贪、嗔、痴、慢、疑”五毒造成的。

“贪”就是不限制自己欲望的边界,不断地多拿、多占、多要,没有界限,无节制。

“嗔”就是怨恨,就是分别,这是你的,这是我的,就是较真,你看那个字一个“口”、一个“真”。

“痴”就是总是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别人的身上去,要是他跟我想得一样就好了。

我都对你这么好了,凭什么你不对我这么好?我都帮你把早餐准备好了,凭什么你就不能帮我准备一次早餐呢?诸如此类。

是吧?对,这就是“痴”。

“贪、嗔、痴、慢、疑”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五毒俱全,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谈恋爱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状态都是很美好的,“关关雎鸠”,是吧?纯粹是互相喜欢在一起。

对。

然后就是所谓渐入佳境,也是渐入恶境。

因为一旦距离拉近了以后,就没有界限、没有节制了,这些原来藏在内心里面的毒就出来了。

很多爱情歌曲里头唱的其实都是“贪”,天长地久、地老天荒,总是希望这个东西要永远存在下去。

要永远那么肉麻。

年轻的时候一天说一次“我爱你”就可以了,到老的时候也要一天说一次,这不就疯掉了吗?对,这就是“贪”。

“嗔”在爱情歌曲里头大量地表现为怨恨。

对。

“你说过两天后来看我,一等就是一年多。

”大量的“嗔”的东西就不说了。

“痴”就是痴男怨女,就是流行歌曲唱的,“没有星星的夜里,我用泪光吸引你”。

这是很美好的词,但是有很多都是一门心思、一相情愿用自己的想法来规范两个人的关系,这都叫“痴”。

就是贪婪心、分别心和执著心。

人生五毒:贪,嗔,痴,慢,疑

人生五毒:贪,嗔,痴,慢,疑

人生五毒:贪,嗔,痴,慢,疑火花观点本栏目作者:立冬01 人生五毒:贪,嗔,痴,慢,疑佛教讲的五毒,指贪、嗔、痴、慢、疑五种习性,这五种习性不是毒药,但对人的危害甚于毒药,是人各种痛苦、烦恼的根源。

劝君莫食春夏鱼,万千鱼籽在腹中。

劝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

劝君莫烹夏螺贝,满肚都是小宝贝。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劝君莫食三春鲫,万千生命在腹中。

劝君莫食抱卵蟹,百万蟹卵在腹中。

劝君莫食抱卵虾,百千虾卵在尾中。

劝君莫食春秋生,伤母连子悲同义。

万物产子慎莫动,折损阴德在其中。

一切唯心造,心空了,毒就没了!贪吃、贪睡、贪喝、贪玩,大到贪财、贪权、贪名、贪色,都是贪之毒的表现。

贪是人的本性,要抛掉很难。

02 人生五毒:贪,嗔,痴,慢,疑贪、嗔、痴、慢、疑!多少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他们的一生。

人,要从愚痴迷梦中觉醒,才能认识生命的真谛;人,要从向外贪求中回头,才能找到内心的宝藏。

贪:贪念一生,万物损。

人的贪念有很多种类:贪美色、贪美食、贪金钱、贪物品、贪功能等等贪世间一切虚幻之物。

嗔:嗔指生气,生闷气,生大气,内心责怪别人,口语埋怨人、事、物等等。

嗔的时候,心和肝的能量场会遭到干扰和损害。

痴:世上多少痴迷事,唯有情字最要命。

痴表现最突出的是情痴,尤其是沉浸在失恋中的人,失去一个人,等于失去了整个世界。

慢:所谓慢,就是傲慢,骄傲的意思。

很多人都会不知不觉产生傲慢或者骄傲的情绪。

这是每个人貌似利于生存的情绪。

疑:是怀疑正知正见,怀疑别人撒谎,疑心病最容易破坏团结,产生裂痕,怀疑这些灵性存有的存在,凡是怀疑一切本源的东西都属于疑的部分。

03 人生五毒:贪,嗔,痴,慢,疑在现实生活中,梦想总是与现实拉开距离,口、行、心总是很难交汇到一处,因此也就产生了口是心非、心口不一、阴奉阳违、口不对心等等词语的产生。

很多时候嘴能达到的高度,心和行是很难达到的,永远跟不上嘴的速度,所以,口无遮拦、有口无心、虚伪造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等词句也就随之而来。

心医147:人生五毒丸

心医147:人生五毒丸

心医147:人生五毒丸这第五堂课我们讲万病之源,讲完贤人愚人我们下面来看,病人病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你如果找不到病因,那吃一吨药都白费啊!《清静经》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就是说众生所以会得病的原因,那是因为有妄心,有妄心然后心神就不安,容易受惊,心神不安就容易被万物所转,外面吵一点你就烦,外面顺一点你就乐,你的心完全变成外物的提线木偶,这就是病人为物所役。

为物所役的时候,他就会生贪求之心,记住百病都是从这贪求开始的,《大藏经》上讲,诸苦皆源自于贪欲。

各类病苦都从贪欲起。

贪什么呢?无非就是贪功名利禄养,还有财色名食睡。

如果贪不到呢?贪不到就生烦恼。

哪些烦恼?就是怨恨恼怒烦。

你看如果一个人贪求一样东西,得不到时,是不是这五种情绪就起来了,这叫五毒啊!这五毒非常厉害,怨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半颗要你病,吃一颗要你命。

现在为何短命多病的人越来越多,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就是天天吃这五毒丸都不知道啊!世界上最毒的不是砒霜,而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这五种情绪啊!古人讲,最毒妇人心,这妇人并不是指女人,妇人是指阴暗的人。

如果男人也存在这怨恨恼怒烦,那么他也属于阴人型,这五毒伤五脏,然后让你身体显示出五衰相。

大家听了今天的课后,回去就不敢轻易制造毒品了。

为何呢?因为情绪之毒,《伤寒论》都没解,那可是绝症啊!所以我们现在来看,究竟这五毒怎么伤五脏的?怒,伤的是肝!肝伤后就会露出着急,急忙的衰相。

大家看为什么现在小儿多动症,精神分裂躁狂症越来越多呢?你看小孩子在干什么?在打电子游戏,都是打打杀杀,你想一下,这将军之官肝天天打打杀杀,能不着急躁狂吗?能不出现肝炎,一派硝烟战火的状态吗?所以肝炎的孩子越来越多。

我们再看,有句话叫什么?怒发冲冠,现在营养条件这么好,怎么还那么多掉头发脱发的人?你一看那脾气就像鞭炮,一点就着,这个头发每天都被愤怒之气拔掉,这叫怒拔肝木啊!你想想你用再止脱生发的药有用吗?我们再看,怒火中烧,你们看食道癌,乳腺癌,肝癌,觉得心胸中像一团火在烧,着急得不得了,是谁点的火,除了你自己能点火,没有人能点得着你的火。

古人常说的修身,其实是修心,这五个修心的途径,不可不知

古人常说的修身,其实是修心,这五个修心的途径,不可不知

古人常说的修身,其实是修心,这五个修心的途径,不可不知佛家说,人心有五毒,贪、嗔、痴、慢、疑是也。

途径一:去贪心,修知足心。

孔子说,人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贪。

人往往到了老年,眼看自己时日无多,容易起贪心。

贪欲一起,便容易丧失底线,便不容易刹车。

这时候就要提醒自己:天之道,损有于而补不足。

当你的钱多到一定程度,权利大到一定程度,天就会一把收走。

既然忙活半天还是落不到自己口袋里,还不如早点收手。

早点修自己的知足心,知足不是甘愿平庸,是不产生多余欲望。

老婆,有一个就好。

房子,够住就好。

钱财,够花就好。

途径二:去嗔心,修包容心。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既然提醒大家不要怨天尤人,说不好他自己也怨过。

他的创业计划书写的那么完美,就是没人采纳。

他给人说你给我三年时间,我还你一个太平天下。

可是还是没人理他。

知道后来他终于明白了,他知天命了。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不是做治世能臣,他的使命是做万世师表。

于其在哪里抱怨消耗时间,不如早点包容放下重新出发。

包容不是丧失原则。

无关痛痒的话,不听。

无足轻重的人,不交。

不伤大雅的事,不记。

途径三:去痴心,修放心。

世间万物,都要历经成、住、坏、空的过程。

你看那树,从一颗种子到参天大树,最后枯萎倒下腐朽。

你看那尘,从一粒细末堆积为土堆,最后被雨水带了去。

你看那人,从孩童到美少女到嫁为人妇到老太婆最后死去。

既然都是一闪而过,又何必痴心执着呢。

就算痴心得到了,还不是在手里暖暖,谁又能留得住呢?到不如早些修出一颗放下的心。

损失了的钱财,放下。

丢失了的权利,放下。

走了的人,放下。

途径四:去慢心,修谦心。

曾国藩说,古今之能人,皆败给了一个“傲”字。

《尚书》上也说,满招损,谦受益。

《周易》谦卦里也暗藏者一个“坎”卦,提示我们只有谦才能迈过坎。

六十四卦里也只有谦卦六爻皆吉,提示我们谦虚永远没有错。

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又如何呢?傲视群雄的关羽又如何呢?傲慢伤人又伤己,何不早些修一颗谦虚之心。

五毒感悟五戒(一)

五毒感悟五戒(一)

五毒感悟五戒(一)佛说世间有五毒,贪、嗔、痴、慢、疑。

五毒实乃个人修身养性的最大障碍。

人不要贪心,贪就会丧失判断力,因为一心只钻进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里了,再也看不见别的东西。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穷尽的贪欲是多么愚蠢事情啊。

平平淡淡才是真,安安乐乐才是福。

不要嗔怒,愤世嫉俗,怨天尤人跟愤青似地,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觉得这也不公平那也不顺心,就容易丧失理智,不理智就容易做出冲动后悔的事情.保持一个平常心,道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则不易嗔怒。

不要愚痴,别把无知当有性格。

更不能自以为是,自以为不同于自己的做法都可笑,其实自己并不理解。

痴便会迷失本性,无法辨明是非,最终只会被众人抛弃。

兼容并包,像大海一样容纳一切,沉淀杂物,轻浮之物置于水外。

鉴古明今,像海绵一样的吸取更多的知识,知识丰富了,视野也就更开阔,人才能变得开明。

不要傲慢,地球没了谁都能转,谁也没有比谁强多少。

傲慢会让人失助,被人愤恨。

傲慢则听不进不同的意见,阿谀奉承反而变得很受用,长此以往真话听不见,尽是些假仁假义。

拒他人于千里,老子天下第一,最终成了孤家寡人,众叛亲离后还能有什么可以骄傲呢?人要一直保持谦逊的态度,只有这样成功的时候才有人分享,失败的时候才会有人出手相助。

近贤臣,远小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要多疑,不能相信别人的人也很难被别人相信。

多疑便会失信,多疑便会让人变得斤斤计较,反过来处处也会被人算计,不计得失的人反而关键的时候有很多人帮助。

多疑其实怀疑的不是别人,而是对自己缺乏自信。

总认为不要把别人当成傻瓜,难道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谎言是换不来真诚的,相信自己的判断就应该对别人有信心,上帝不是说信者得救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心中产生冲动、报复、愤怒等 负面情绪 时 ,要学会 “ 接纳”这些想法 ,将它作为一
种 客观 的 反应 去 接 受 。当然 ,这 并不 是 叫 人

味地忍受屈辱 ,而是理性分析情绪 中 “ 自 以为 是 ”的 部分 。心浮 气 盛之 人 不 妨平 时 多
千 顷 ,不 过 日食三餐 ;广厦干 间 ,不过夜 眠
心。因缺斤短两与小贩争执不下、被人 “ 穿 小鞋”而心生怨怼 、夫妻吵架指责对方一无 是处 ……凡此 种种 ,如果不 能及 时忍让退
出 ,都 可 能使 矛 盾升 级 ,引发 口角 、诅 咒 , 甚至 是 争 斗 。佛 教 有言 “ 嗔恨 可烧 毁 一 切 功
德 ” ,要 避 免嗔 心 的恶果 。
滚打 ,沉溺于贪婪带来的快感 ,不能自拔。从 心理学分析 ,贪源 自过去的创伤 、现实的不满 和未来的担忧 ,因贪而严重 “ 脱离现实” ,迷
失于舒 适 的 、概 念化 的过去 和未 来 。 金 钱 权 势 ,声 色 犬 马 ,很 多 人 心 甘 情 愿 成 为 它 的 奴 隶 。 电视 剧 《 人 民 的 名 义 》 中 的 小 官 赵 德 汉 ,就 是 因为 “ 过 去 穷 怕 了 ,才
心理 学 家
解读 佛学五毒 心
0 高 阳
曲 学认为,所有烦恼有六大根源,包括
I P “ 五 毒 ”和 “ 我 执 ” ,正是 这6 种 障
碍 遮 蔽 了 心 智 ,导 致 内心 无 明 。五 毒 指 贪 、
八 尺 。幸 福和快 乐从 来不是 贪来 的 ,知足
才 能 常 乐 。去 嗅一 朵花 的芬 芳 ,品味 一颗 果 子 的 甘 甜 ,和 家 人 促 膝长 谈 … … 不 妄 取 、 不 妄 予 、不 妄 想 、不 妄 求 ,以 佛 教 的 “ 布 施 处 理 生 活 中 多 余 的 部 分 ,通 过 与 他 人
有敛财2 f z 多的疯狂 ;剧 中 “ 大反派”高育良
早 就 和 原 配 妻 子 离 婚 了 ,却 为 了各 自的利 益
仍然住在 同一屋檐下 。现实生活中 ,小到美 食、购物 、吸烟 、酗酒 等成 “ 瘾 恶 习 ,大
到 追 求 升 职 加 薪 ,沉 迷 交 际 发 财 ,都 是 贪 。 为 了 金 钱 ,为 了地 位 ,有 人 甚 至 不 讲 道 德 、
被 表 面 事 物 或 文 字 所 迷 惑 ,容 易 “ 痴 心 妄 想 。心 理 学 上 , 这 是 一 种 “ 头脑认,认为 自己
“ 已 经 最 好 ” ,不 再 需 要 进 步 。所 以 ,行 为层 面 ,要 有 梦 想 、 目标 和 价 值 方 向 ,制
不了、摆脱不了、控制不住的 ,所以会嗔。
嗔来 自两 方 面 ,一 是 外部 世 界 没 能满 足 自己 的 需 求 和 计 划 ,二 是 自己 回 避 不 了 的
痛苦 和不满 。 由此 ,人就会产 生好斗 、好 胜的 嗔恨 之 心 。 当我们 的 身体 受伤 或 尊 严被
羞 辱 时 ,就 会 产 生 想 要 报 复 或 伤 害 对 方 的
忍一 时 风平 浪 静 ,退 一 步 海 阔天 空 。 当
不 择手 段 。然 而 ,名 为 锢 身锁 ,利是 焚身 火 。这 些控制不 了的欲望 ,最终会吞噬掉我
们 的健 康和 善念 。 贪 欲 太 强 的人 应 当 多 接 触 现 实 生 活 ,增 强 五 官 的 感 知 ,品 味 生 活 的 真 正 内 涵 。 良田
“ 痴 有程度之分 ,结果也有好有坏 。
例如,单纯地痴恋某人 ,醉心于摄影、绘画
等 爱好 ,痴 迷 于追 求人 生 梦想 ,这些 都可 以
疑 ,信仰缺 失下的 自我迷 失
疑主要指犹疑不 决 ,毫无道理和根 据
就 怀 疑 、 否定 一切 。佛 学 中 的 “ 疑 ”并 不 是指 “ 怀 疑 精 神 ” ,怀 疑 精 神 是 我们 探 索 未 知 和 未 来 的动 力 ,而 “ 疑 ”则 是 一 味 相 信 自己 。
嗔、痴、慢、疑5 种心理 ,这5 种心毒就像毒药

样妨碍人们修行。只有破解这五毒 ,才能明
中 国科 学 院 心理 研 究 所 祝 卓 宏教 授 为 您
心见性。佛学被视为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宝藏之

分享获得快乐来弥补 因贪婪产生的空虚 。

解读 佛 学五 毒 ,破解心 中的迷 惑 。
嗔 ,无法逃离 的情绪 宣泄
读一 些隐喻性 的故事 ,比如掉进 泥沼 中的
7 0 快乐养生 2 0 1 7 . 0 8
人 ,越挣扎陷得越深 。特别想发火的时候 , 可以 “ 跳出情绪看情绪 ,使 自己学会 “ 宠
辱 不惊 ,看庭 前花 开 花落 ;去 留无 意 ,望天 上云 卷云 舒 ” 。
有 些 富 二 代 ” “ 官 二 代 ” 自恃 高 人 一
等 ,到处炫富 ;生活中常见的攀 比行为 ,
自认 为 比别 人 了不 起 等 。这 些 不 仅 会 引 起 别 人 的 不 满 ,还 会 蒙 蔽 自 己的 心 智 ,最 终 伤 害 的 还 是 自 己 ,因 为 它 让 你 看 不 到 别 人
的优 点 。
痴 ,虚实之间的认知混淆
痴也称为愚痴 ,是把想法等同于现实 ,
和 “ 客观现实 的虚幻融合 ,不明事理 ,是
非 不分 ,执 着 于 自己的想 法 ,听 不进 他 人意
见。
订清晰的规 划 ,不 受某种欲望影响 ,按照 自己的价值 方向前 进。用谦虚心 替换傲 慢
心 ,保持 空 杯心 态 ,这样 能 消 除 自大 心 、 涵养 谦虚 心 ,也 学 到 了更多 的知 识 。
嗔与贪 刚好 相反 ,贪是遇 到快 乐的 情 境 ,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 的情境 。嗔是 愤怒生气 ,当我们遇到不高兴 、不喜欢的情
形 ,想要 逃 离和 控 制 它 ,但又 有 很 多是 拒 绝
贪 ,沉溺过 去和 未来
贪有很多种 ,通常来讲有 财、色 、名 、
食 、睡 五欲 之贪 。人的 一生 无不 在贪 欲 中摸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