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间信仰

合集下载

同根同源的闽台民间信仰

同根同源的闽台民间信仰

同根同源的闽台民间信仰海峡之声网 2008-04-30 06:49:55海峡之声网专稿,(作者:黄伟华)进入四月,气温渐渐回升,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也随之日益“升温”。

十二日,台湾屏东里港双慈宫妈祖信众七十人赴妈祖故乡——湄洲岛朝圣观光;十七日,第三届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在厦门开幕,七千名来自两岸的信徒齐聚青礁慈济宫,共祭保生大帝;十八日上午,一千余两岸王氏宗亲身着汉服聚集在福州闽王陵前,焚香祝祷,同祭闽王王审知……闽台民间信仰同根同源。

台湾民众精神生活的民俗文化是民间信仰拜拜盛行,祖先崇拜诚挚深厚。

台湾的民间信仰不同于西方与世俗生活分开的“制度化宗教”,而是一种深层次精神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其内容经常与一般的生活混合,普及于文化的各方面。

明末清初,闽南、粤东移民到台湾,同时将各地民间种种神明信仰移植台湾,如土地公、妈祖、关帝、观音菩萨、三山国王等等,台湾成为“众神的殿堂”。

移民到台湾,在当时航海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要渡过风高浪急的海峡,凶吉难下。

于是,移民随船供奉妈祖,以求平安抵台。

到台后,自然把妈祖供奉于庙宇。

从此,妈祖信仰启蒙及台湾,形成许多以不同妈祖为中心的祭祀圈和大规模的供香、割香活动。

妈祖,原名林默,是宋代莆田湄洲岛的一位民间妇女。

据传,她通晓天文、医术,平素急公好义,扶老济困,民间流传着许多妈祖驱恶扬善、扶助百姓的故事。

她为救海而捐躯之后,乡亲们便在岛上为她修了一座庙宇奉祀。

老百姓出于对妈祖助人为乐、济世救民的向往,把她塑造成一位保佑平安的海神形象。

台湾的妈祖崇拜极为普遍,以妈祖为主神的庙宇多达509座。

每逢妈祖生日(农历3月23日),各地妈祖庙都在这一天前后举行隆重祭典,绕境游行,称之“迎妈祖”。

台湾最基层的地域神是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各乡村都有土地公庙保护各区域的安全,祈求土地平安,农作物丰收。

台湾有句话说:“田头田尾土地公”。

在乡村进村路边常见立一块宽30公分-40公分、高80公分-90公分的石碑,上面只刻土地公或福德正神字样,连神像也没有(闽南一带也同样可见),因有所谓“有土即有财”之说,福德正神也成为财神,被商人所信仰。

浅谈台湾新竹地区的哪吒信仰

浅谈台湾新竹地区的哪吒信仰

浅谈台湾新竹地区的哪吒信仰作者:洪小燕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4期摘要:本文简述台湾新竹地区的基本情况和哪吒信仰的基本由来,并列举新竹地区重要的哪吒信仰祭祀宫庙,分析这些宫庙的社会功能,并介绍其重要的宗教活动乩童起乩的基本过程,充分表现了台湾新竹地区哪吒信仰糅合儒、释、道三教源流和原始巫术信仰的本质。

关键词:新竹;哪吒;信仰中图分类号:C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7-0065-01一新竹,旧名竹堑,其所在的新竹平原是由头前溪和风山溪冲积而成,也因为受河口和四面环山的地形影响。

新竹地区的原住民有泰雅族、赛夏族和平埔道卡斯族等不同族系。

稍后为汉人的开垦时期,不同的时代,交织着多元化的民间信仰。

哪吒,一般民众也称之为中坛元帅、大罗仙、太子元帅等。

其缘起与佛教经典息息相关,其发展又受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两本小说的推波助澜。

哪咤,在佛教经典中早有记载。

《北方昆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昆沙门仪轨》和《哪咤太子求成就陀罗尼经》都有提及哪咤是密教经典中的护法神、北方昆沙门天王之子、药叉将军之属。

此外,哪咤信仰的兴起,也与李唐时期密教的盛行有很大的关系。

台湾民间信仰是一种普遍的信仰,糅合了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和原始巫术信仰,迎合民众最切身和最根本的精神需要,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富有地方色彩的、草根性的信仰体系。

台湾的民间信仰以家庭为核心向外扩展的。

台湾民众的宗教生活与社区、庙宇紧密结合。

只要有社区的形成,必定有庙宇的存在。

而这些庙宇的创建与发展,又必然与民众的生活丝丝入扣。

二二战后至今,新竹市的民间信仰水乳交融。

哪咤信仰,已经成为新竹地区的共同信仰,供奉有哪咤神像的宫庙遍布新竹地区的大街小巷。

台湾民间庙宇祭祀的哪咤,其雕像大多取7岁左右孩童的身材面貌,威严站立,又面露祥和。

东窑太子宫,位于新竹市东香里。

传说,1986年,有民众在新竹市郊外古奇峰上砍伐相思树,运至不远处的炭窑制炭。

浅谈台湾新竹地区的哪吒信仰

浅谈台湾新竹地区的哪吒信仰

庙。 分析这 些宫庙的社会功能 , 并介绍其重要 的宗教活动乩童起 乩的基本过程 , 充分表现 了台湾新竹地 区哪
吒信 仰 糅 合 儒 、 、 三教 源 流和 原 始 巫 术信 仰 的本 质 。 释 道
关 键词 : 竹 ; 吒 ; 仰 新 哪 信
中图分类 号 :C 5 文 献标识 码 : 文 章编号 :0 5 5 1 (0 00 — 0 5 0 93 A 1 0 — 3 22 当时的竹堑地 区 , 14 年 , 为闽台通航要地 , ̄ t Jl " T# 的竹堑 新竹 , 旧名竹堑 , 其所在 的新竹平原是 由头前溪和凤山溪 冲积而成 , 也因为受河 口和四面环 山的地形影 响。 新竹地区的 原住 民有泰雅族 、 赛夏族和平埔道卡斯族等不 同族系。 稍后 为 汉人的开垦时期 , 同的时代 , 不 交织着多元化的民间信仰。 哪吒 , 民众也称之为中坛元 帅、 一般 大罗仙 、 太子元帅等 。 其缘起与佛教经典息息相关 , 发展 又受 到《 其 封神演义》 西 和《 游记》 两本小说 的推 波助 澜。哪咤 , 在佛教经典 中早有记 载。 B 昆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 方 、昆沙门仪轨》 哪咤太子 和《 求成就陀罗尼经》 都有提及 哪咤是密教经典 中的护法神 、 北方 昆沙门天王之子 、 药叉将军之属 。 此外 , 哪咤信仰的兴起 , 与 也 李唐时期密教的盛行有很大的关系 。 台湾 民间信仰是一种普 遍的信仰 , 糅合 了儒 、 、 释 道三教 的源流和原始巫术信仰 ,迎合民众最切身和最根本 的精神需 要, 所形成 的一种特殊 的 、 富有地方色彩 的 、 草根性 的信仰体 系。 台湾的民间信仰以家庭为核心向外扩展的。 台湾民众 的宗 港舟楫频繁 , 商业兴盛 。郊商们集资在此建立庙宇 。 新 竹代天府五府王爷庙 ,位 于新竹市延平路。新竹代天 府, 始建于 16 9 9年 , 中殿 由李府千岁 、 池府千岁 、 吴府千岁 、 朱 府千岁和范府千岁这五府千岁坐镇 , 前殿神桌 中间奉祀哪咤 , 后殿配祀如来佛祖 、 五谷先帝 等。 天王宫 , 于新竹市北区民富街。 位 天王宫始建于 18 9 6年 , 主祀托塔天王李靖 , 也就是 民间传说中哪咤 的父亲 , 中奉哪 殿 咤、 金咤 、 木咤和观音菩 萨, 左右配祀关帝 爷和文 昌帝君 。 中清宫 , 于新竹市北 区中寮里 , 位 主祀朱府王爷 、 哪咤太 子和北极玄天上帝 。中清宫每周三 、 周六为 民众跳乩“ 办事” 。 无极太子宫 , 于新 竹市北区新民里 , 位 主祀哪咤 , 配祀王母娘 娘、 太岁爷和五 营将军。特别的是 , 无极大子宫的哪咤造型采 用 的是 “ 三头六臂” 的形象。 南天府太子宫 , 位于新竹 市千 甲里 。寺庙主祀哪咤, 配祀 关帝爷 、 济公和 尚、 五府千岁 、 普庵祖师 、 陀仙翁 、 华 清水祖师 、

台湾的尪公信仰与地方文化记忆传承:以台北木栅忠顺庙为例

台湾的尪公信仰与地方文化记忆传承:以台北木栅忠顺庙为例
台湾的尴公信仰与地方文化诅忆 传承:以台北木跚崽颐庙为例.
刻.~-
肉.....f...t...t....甜忽Ò)ofl 骨事"曲'..t.Lt且,唱'属是地刽Il 串 ._ll..t.曲 a展..."".ot.~...揭.t.lI屠曲'祀锚'越精槐退,酣且 .骨息,晶胃俯章.帷"岛血也记忆倚永.起...t.危民在啻品血 E 也盛It .量晏崎铺"种融之-.平Aa由草地 E 崎也矗移民'&11("事 h 品..晶 • •...悻..~到血曹遭"'A.量损且.~民R.钟....IIt...舍*..品.槐 但~...晴朵....崎'"窜11'.总&也..t.-植武坤,平'危民岛单位民 "战都*~鼻拯晶. ~晴阜.阜且剥.阜a带血 a过母 .O~点....扉 S "'&.越岳错押在 .A晶.II:.t晶,曹份a 立也..t.崎记忆.但值...~崎都市 也、居住鼻...章,瞄且A'"也膏...直排工皇位舍'‘.. iI:.~ι具布' .......饱的神凰#钟且位远街精兔It阜于'晶....琦晶$骨 e坞. .钳 晶骨..梅地章..也曲也骨馆fP.且也如何a且.晶;t费圃 *a崎馆骨...~审立
百余年来,台北地区的迎起公一直是文山区、信义区及大安区颇负盛名的 民间信仰活动。有鉴于此,本文将阐明尴公信仰在台湾的多元发展,特别是地 域性和宗族性上的发展脉络,也将叙述台北木栅忠顺庙起公信仰的概况,并述 及台北木栅忠顺庙相关的祭祀活动。如同格尔茨 (Clifford Gee血)所强调的, 地方上的文化现象必须从地方性知识来获得解答。因此,笔者在本文最后讨论

明清以来台湾移民中的关圣帝君信仰

明清以来台湾移民中的关圣帝君信仰

i丑旦●罨驰明清以栗台湾移民中的关量帝君信仰张泽洪摘要:关圣帝君是道教尊奉的民间俗神,在台湾社会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

明清以来台湾移民关圣帝君信仰的形成。

既承袭大陆关圣帝君信仰传统又有台湾地域特色,台湾的关帝崇拜反映出儒释道三教的影响。

并与地方民俗信仰紧密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以中华传统的关圣帝君信仰为纽带。

有助于增强海峡两岸人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关键词:明清时期;台湾移民;关帝庙;关圣帝君信仰中图分类号:B98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3—0080-06由关羽崇拜升格形成的关圣帝君.是在中国社会中帝神像,是从福建漳州东山岛关帝庙分灵。

由明宁靖王影响广泛的民间俗神。

明清以来随着华人在海外的移民。

恭请关帝神像来台供奉。

关圣帝君信仰随之流播世界各地。

现在台湾民间流行的台南市香火旺盛的开基武庙,创建于明郑永历二十关帝信仰.是东南沿海移民进入台湾的历史过程中生成三年(1669年).由郑成功部下将领兴建。

此庙供奉的的。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宗教运动中.台湾的关两尊关帝神像,来自福建泉州府晋江县涂门关帝庙。

奉帝信仰达到空前的高潮。

有关台湾关帝信仰的研究,台请的两尊关帝神像来台后.最初在承天府西定坊港口前湾学者曾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I)2002年7月22日至8搭寮安座奉祀.此_芙帝庙位居港口要津而焚香者众.后月7日,笔者应邀在台湾作宗教民俗田野考察.亲赴高来该港口俗称为关帝港。

由于关帝港是台江内海的重要雄、台南、台中、彰化、南投、屏东、新竹、桃园、台港口,云集于此的商人崇信武圣关公,因影响最著而名北、宜南等地数十座关帝庙实地观察.通过访谈收集关为开基武庙。

明郑时代台湾虽属开辟初期。

但台南府已圣帝君信仰的民俗资料。

因此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有安平镇关帝庙,天兴县关帝庙,万年县则有五座关探讨明清以来台湾移民中的关圣帝君信仰。

帝庙.由此台南府共有九座关帝庙。

台湾的开发史是自台南向台北,因此关帝庙的修建也以台南最早。

台湾传统风俗习惯

台湾传统风俗习惯

台湾传统风俗习惯及注意事项一、语言目前,台湾普遍使用普通话,台湾民众口中的“国语”。

主要方言是闽南语与客家语。

台湾政界人士说话比较传统,常用敬辞。

①与台湾人打交道常用的16个客套词: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征求意见说“指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宾客来临用“光临”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了解工作用“高就”,看望别人用“拜访”中途离开说“失陪”,归还物品叫“奉还”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②常用的敬辞: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二、信仰台湾民间信仰普及与盛行,是个“多神之岛”。

教堂寺庙扁布,信徒众多。

①神明信仰。

台湾庙宇数量众多,民间信仰非常广泛。

信仰对象绝大多数是从祖国大陆传入的。

台湾民众供奉的神明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我国民间普遍崇拜的对象,如玉皇大帝,尧、舜、禹三官大帝、关公、五福大帝等;二是对台湾有大功者,如开台圣王郑成功、开漳圣王陈元光等;三是行业保护神,如为了航海安全,崇拜妈祖,为了保佑健康,信仰保生大帝,为了保胎育儿,信仰临水夫人等。

②宗教信仰。

台湾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是是由外国传入的,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又名清真教、回教。

教徒别名穆斯林)。

三、饮食类似粤、闽,但加以变化而有台湾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酱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汤炖煮。

①讲究菜肴的丰盛吉祥,注重菜肴的鲜、嫩、滑、爽。

②口味一般口味喜清淡,爱微甜味道。

③主食一般以米为主食,也很喜欢各种面食品种。

台湾地区均有不同的特产,质量优异,可适量采购纪念,如珊瑚、珍珠、茶叶、灵芝、玉辟邪、琉璃、牛肉干、凤梨酥、话梅、化妆品等。

唯有服饰则较香港价高。

四、礼赠人和人之间往来,按国内的习俗都需要带一些礼物,在台湾俗称“带伙手“,有些东西不能作为礼物相赠的:毛巾、扇子、刀剪、年糕、棕子、鸭子禁赠月内产妇、雨伞。

五、礼仪1、在不清楚台湾人的政治立场的前提下,不谈论中国大陆和当地的政治问题。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 走近台湾的“拜拜文化”素材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 走近台湾的“拜拜文化”素材

走近台湾的“拜拜文化”“有烧香,有保庇”,走进台湾传统庙宇,焚香祭拜的烟雾袅袅,必定扑鼻而来;你或许不知道,在台湾的民间信仰里,“香”既是人与上天、与祖先沟通的媒介,也是神明灵力附托传递的工具,一柱清香,就是“拜拜(祭祀)文化”的缩影。

光是关于“香”的起源传说,就有许多版本,一说是随着佛教传自印度,当初释迦牟尼讲道时,为了驱逐蚊蝇及汗臭而焚烧木材,后来才发展出檀香与沉香.台湾新港香艺文化园区制香老师傅涂桎嘉表示,“制香业相信,发明香的祖师爷是号称‘香妈'的九天玄女,而最早的用香是拿来当作药品”;宋朝文人雅士将香应用到“品香"上,而目前礼佛敬神的祭祀用香,则是晚近才盛行。

延续香火家族大事台南的老店新万芳香铺创立于日治时代,老板郭清芳认为,“制香的由来原为消除秽气及疫病。

香在中国社会中,除了烟气袅袅升空可与神明沟通,也代表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也因如此,华人社会对于子嗣“延续香火"一事,才会视为家族大事.在台湾的民俗中,无论线香、香气与香灰,都蕴含着信众心中的感恩祈愿,希冀获得神明的灵力保佑.因此,小孩收惊时,要倒拿着衣服,让香气环绕氤氲;祈求平安符时,要持符在香炉上绕三圈“过炉”;大年初一凌晨,庙宇信徒就要争着“抢头香”.就连新盖庙宇的神只,也能透过分香、割火,分享大庙神佛的灵力。

因此,神明进香或遶境时,最重要的是“香担里的香不能中断、不能熄灭”,有些进香队伍还设有“香担组”保护香火,香担不但不能随便放在地上,也要避免香火任意流出,降低神圣性。

纸钱习俗超越政治除了香火,金银纸钱是另一种与神灵沟通的工具,无论是烧给神明的金纸、烧给祖先的银纸,这种浸泡竹子、碾压晾晒后,再依不同种类裁切、盖印或贴上锡箔的纸钱,已经陪伴台湾人走过数百年,甚至反映出日治时代的辛酸。

一九三五年左右,日治政府为了强化统治,开始所谓“寺庙整理运动”,包括不准制造及使用纸钱,当时苗栗竹南等地已是产地中心,商家为了逃避查缉,刻意在纸钱上印制错误的地址、或以麻布袋挑担偷偷贩售;因为取得不易,有些民家还自行刻印,盖在作业纸上,权充纸钱,由此可见,民间对于焚烧金银纸的心理依赖,远大过政治力量的束缚。

【城市名片】台湾妈祖文化

【城市名片】台湾妈祖文化

【城市名片】台湾妈祖文化【城市名片】台湾妈祖文化妈祖作为一种民间信仰文化,在我国南部临海十分受到推崇。

妈祖在民间被认为是海上的神灵,能保佑出海平安。

而在台湾,由于特殊的条件形成的妈祖信仰文化既具有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特点,也具有其特殊性。

下面就跟随店铺一起走进台湾文化,看看具有宗教色彩的台湾妈祖文化吧。

妈祖是台湾的主要民间信仰之一。

清康熙五十九年台湾县志关于妈祖的记载有四条:一为大妈祖庙,即宁靖王故宫改建的妈祖庙;二是小妈祖庙,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间,位于西定坊水仔尾;三为鹿耳门妈祖庙,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前殿祀妈祖,后殿祀观音;四是澎湖的妈祖庙,那时这一地区各港口几乎都建有妈祖庙。

各种史料记载,清康熙五十年以后的台湾妈祖庙多分布在水路要道,尤其是在各个港口比较普遍。

日据时期,尽管日本侵略者控制较严,但妈祖信仰早已深入民间。

20世纪50年代以后,妈祖信仰在台湾持续发展。

从台湾妈祖庙的分布来看,由南向北中心点分别为台南市的大天后宫、云林县的北港朝天宫、彰化市的南瑶宫、台中县的大甲镇澜宫等,构成了一条妈祖信仰的中心线。

从妈祖信仰在台湾的发展历史来看,台湾民众中信仰妈祖的人越来越多,祭奉仪式也愈来愈繁杂;妈祖庙的规模不一,有民间的小寺小庙,也有颇为壮观的宫院;妈祖被誉为“天上圣母”,又被视为“东方的维纳斯”。

台湾各地妈祖庙宇名称不一,主要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天后寺、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天后祠、安澜厅、双慈亭、纷丽殿等名称,又因各地祭奉的妈祖神像来自大陆的不同地方而有不同的称谓。

例如,来自湄洲的称“湄洲妈”,来自泉州的称“温陵妈”,来自同安的称“银同妈”。

台湾妈祖信仰热潮在清代福建移民大量入台后就逐渐形成,此后呈日益增长的趋势。

在近百年的间里间里,仅台湾大甲一地的进香团便从数十人发展到5万多人。

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指出,妈祖信仰随闽粤汉族移民入台后,以若干源始的庙宇为中心形成很多信仰圈与祭祀圈,并且因而盛行进香,割香的仪式活动,至今仍是台湾民间信仰的重要现象。

闽台王爷信仰源流考-2019年文档资料

闽台王爷信仰源流考-2019年文档资料

闽台王爷信仰源流考“王爷信仰”是闽南和台湾最为独特的习俗。

王爷信仰在闽、台地区十分普遍,并且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台湾,设庙祀神最多的是福德正神,即土地公, 居第二位的就是“王爷”。

王爷是地方性、乡土性的神,通过探求王爷信仰的源流,可以看出闽台文化和民间信仰双向互动交流的图景,王爷信仰的传播与反向传播的互动,彰显出了闽台文化同源一体的关系。

王爷与郑成功的关系闽台民间十分流行的王爷信仰,学者认为与郑成功有关。

台湾学者连横认为王爷是台湾民众对郑成功的崇祀,因在清朝高压政策下不敢公开祭祀,故仿花蕊夫人假借梓潼以祀故君之法,暗中祭祀郑成功。

连横《台湾通史》中说道:呜乎!是果何神,而令台人之崇祀至于此极耶?顾吾闻之故老,延于郡王入台后,辟土田,兴教养,存明朔,抗满人,精忠大义,震曜古今。

及亡,民间建庙从祀,而时已归清,语多避忌,故闪烁其辞,而以“王爷”称,比如花蕊夫人之祀其故君,而假为梓潼之神也。

亡国之痛,可以见矣!其言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灭,而王开府东都,礼乐征伐,代行天子之事,故王爷之庙,皆曰“代天府”,而尊之为“大人”,为“千岁”,未敢昌言也。

台湾蔡相辉先生在《台湾的王爷与妈祖》一书中说道:“可知明郑时代台湾王爷祀之概略情形,即民间或政府基于崇功报德之心理,于郑成功逝世后建庙祀之,其庙称将军庙。

至郑经逝世后,郑克拜表请谥成功为武王、经为文王,两王合葬,合祀两人之庙,遂称二王庙……不旋踵郑克逝世,因克生前未袭王爵,而民间均欲称其为太子,故其庙称为太子庙,合祀成功祖孙三人之庙,则称大人庙或三老爷庙……而三位老爷之脸色,深褐色者为郑成功,赤红色者为郑经,白色者为郑克,亦符合三人之生前活动背景。

”台湾所祀王爷主要分别为池王爷、朱王爷、李王爷,神态各异。

池王爷浓眉大眼,深棕肤色;朱王爷脸色红润;李王爷年轻英武。

池朱王爷留有长须,李王爷则无,故而根据神像判断,池王爷乃郑成功化身,朱王爷是郑经之化身,李王爷乃郑克化身。

妈祖文化对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性

妈祖文化对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性

妈祖文化对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性摘要:妈祖文化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在很多海外华人中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民俗文化对于维系海峡两岸民众深层感情、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台湾妈祖信仰的概况出发,研究妈祖文化在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并提出弘扬妈祖文化推进两岸统一的建议。

关键词:妈祖信仰闽台渊源和平统一一.台湾妈祖信仰概况(一)湄洲妈祖是台湾妈祖信仰的源头。

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宋朝福建莆田湄洲岛,生前乐于助人,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传奇故事不断被神化,在沿海渔民心中有着重要地位。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

目前,全球共有妈祖庙五千多座,信众两亿多人,台湾岛上有三分之二的信徒。

(二)台胞对妈祖文化的认同。

历史上随着福建人大量移民到台湾,妈祖信仰也被带到海峡东岸,而妈祖作为故乡请来的保护神,就成了移民们忆土思乡念根的重要寄托。

现今台湾岛上有妈祖庙800多座,信众超过1400万,约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台湾同胞凭借奉祀妈祖来怀念大陆故土,妈祖文化已经成为台湾同胞“民族认同”的精神力量,表现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特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妈祖文化与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

妈祖信仰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深刻而强烈。

千余年,妈祖广泛在台湾落户扎根,妈祖文化也得到不断传播和演绎,并逐步发展成为台湾地区的主导信仰文化。

妈祖信仰已成为岛内最为典型,能够超越人群意识、超越社会阶层、超越政党意识、超越区域界限的民间信仰。

二.妈祖文化在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一)妈祖信仰的重要纽带作用。

妈祖文化的弘扬有利于更广泛地团结包括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台湾道教的简介

台湾道教的简介

台湾道教的简介台湾道教台湾道教,属于中华道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台湾居民多为大陆移民,认同继承中华道教文化,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又有所不同,带有一定的闽南地方色彩,特色信仰是对妈祖的崇拜。

台湾常见的道教符箓台湾道教近现代道教信仰人口与就其影响力至今还影响着台湾居民,而台湾在来说亚洲区为道教最兴盛的地区之一。

从日治时代至今道教宫庙一直深入民间宣扬,而道教也一直气势如虹发展着。

台湾信仰组成今天中国台湾的居民,只有少数属于土著的中国高山族同胞,大多数是由祖国大陆的福建、广东等省移民而来。

移民们来到台湾,自然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宗教信仰。

台湾群众信仰道教非常普遍,大的城镇建有众多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几乎每个村庄都有道教小庙。

据1994年12月9日台湾《中华日报》报导,台湾道教庙宇共有八千余座。

台湾的宫观中供奉的神仙主要是天上圣母妈祖、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和关圣帝君关羽。

现今台湾有三分之一的同胞都信仰妈祖,全岛共有妈祖庙500余座,也有不少民间道教结缘结构,如易算杏林,玉京混元等知名组织。

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有400余座,供奉关圣帝君的庙宇有300余座。

下面简要介绍几座台湾的著名道教庙宇。

台湾首庙天坛坐落在台南市。

原称天公庙天公是台湾民众对玉皇大帝的称呼,1983年改定为现名。

郑成功当年收复台湾时,就是在天坛原址上祭告天地的。

此后台湾官民集资在此建庙,主祀玉皇大帝,同祀斗母、三官、北斗等。

全庙建筑为三进宫殿式。

前殿龙柱为清咸丰五年1855年所造,正殿龙柱为同治年间1862-1875年所镂。

石材来自大陆,雕刻细密,造型古朴,堪称精品。

正殿无神像,置神龛一座,内奉玉皇大帝圣位。

殿外楹柱上悬有「一」字匾,为台南古都三大名匾之一。

后殿主奉三清,是道士举行日常宗教活动的地方。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玉皇大帝圣诞,这里均有隆重的祭祀活动。

宜兰三清宫位于宜兰县冬山乡。

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道祖。

1971年开工建造,1983年正殿工程正式完成。

一脉相承的泉台民间信仰是维系两岸关系的纽带

一脉相承的泉台民间信仰是维系两岸关系的纽带

一脉相承的泉台民间信仰是维系两岸关系的纽带作者:王秀华丁玲玲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9期摘要:泉台民间信仰一脉相承,民间信仰的交流是维系两岸情感的纽带,是沟通两岸文化的桥梁,是促进两岸经贸往来的独特优势。

发挥泉台民间信仰一脉相承的优势,有利于推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同的文化背景、一脉相承的民间信仰,在两岸的“多来往、多了解”中,将进一步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泉州;台湾民间信仰;两岸关系;纽带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249-02福建泉州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台湾在1684年设府之前,一直隶属于泉州府。

泉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神缘相承,每一点滴无不是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真实写照。

泉州被誉为“宗教博物馆”,而台湾几乎具有相同的特征,特别是民间信仰,泉州有什么样的神庙,台湾几乎也有相同神庙。

泉台两地民间信仰盛行,庙宇香火旺盛。

相同的民间信仰神祇、庙宇遍布两地的大街小巷。

它是泉台两岸手足情深的历史见证,也是沟通泉台宗亲心灵的一座桥梁。

一、泉台民间信仰一脉相承(一)泉州神灵崇拜产生的自然历史渊源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边陲,背山面海。

一年四季暴雨、台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气候炎热、潮湿,瘴雾弥漫,疾病瘟疫极易流行,地理环境对民众的健康生活构成严重的威胁。

在科学技术、医药条件落后的古代,民众对这一恶劣的自然条件产生了敬畏感和神秘感。

为了生存,他们在积极开发生产的同时,亦不得不寄托、求助于各种超自然力量的神灵的保佑,以此克服心理上的不安与恐惧。

这正如恩格斯说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1]同时,泉州又是人多地少且土地贫瘠之地。

这正如《泉南歌》所言的“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处辟。

台湾妈祖信仰的民俗发展及其功能(社会功能)

台湾妈祖信仰的民俗发展及其功能(社会功能)

./






!""# 年 # 月
到妈祖庙烧香祭祀。船航行于海上每遇险情, 人们 总是虔诚地跪拜在妈祖龛前祈求庇护。在渔村, 几 乎每个家庭都供奉妈祖神位, 当男人出海时, 女人 天天在家烧香拜妈祖, 祈望家人一帆风顺、 平安归 家。在这一类台湾民众家庭中, 一般都有厅堂, 堂 上设案供奉神位并祀祖先,而神位一般是妈祖并 祀以观音、 土地公, 这成为普遍俗例。今日台湾居 住环境, 不管是都市或是乡村, 多渐趋西 化 , 传统 居住环境以及建筑风格则日趋消失,但家庭设案 奉神祀祖, 并未因居住格局改变而废止。 台湾还有一种俗例—— —占卜。所谓占卜, 是用 一对半月形竹片或木块做成一面凹一面凸的正反 两面的卜器,每个妈祖宫都备有二至三对卜器供 人们使用、 占卜总是和祭祀联系进行, 行卜前须先 祭祀, 其意在于先将妈祖“ 请” 出。这种占卜不须专 门的卜师判别, 每个人都可自行问卜, 凡人们有所 求都可用占卜进行。渔民造新船, 新船下水, 渔民 出海择日、婚丧节庆、新屋奠基与落成都要烧香 问卜。
&&
习俗方面。 还有以红色为瑞的习俗。 传说妈祖
升天后显灵时常穿“ 朱衣” , 为此, 妈祖的诞生地莆 仙人有以红色为瑞之习俗,认为红衣裳是妈祖赐 予的, 穿红衣的习惯是纪念妈祖。这种习尚在台湾 也存在, 据连横《 台湾通史》 卷 二 十 三 第 ’!( 页 记 载, 在“ 台湾以红为瑞, 每有庆贺, 皆着红裙, 虽老 亦然。嫠妇侧室, 则不得服” , 只有丈夫健在的妇女 才享有穿红衣的权利。每当家里操办婚嫁祝寿等 喜事, 有权穿红衣的妇女必定要穿起红衣红裤, 这 反映了人们希望更接近妈祖的心理特征。 祭典仪式。如今在台湾, 凡“ 妈祖生日” 和“ 妈 祖升天” 两个祭祀节日, 其祭祀活动从供品、 服饰、 仪仗、 程式、 规范都有定制。祭典仪式古朴典雅, 这 是在历代妈祖祭祀典礼的基础上,吸收 “ 祭黄” 、 “ 祭孔” 仪式之精华, 精心编创而成。祭典场面气势 恢宏, 庄严隆重。有的地方如北港朝天宫, 还举行 “ 绕境” 活动。所谓“ 绕境” , 就是人们把 妈 祖 神 像 “ 请” 出宫, 并妆置在神轿里, 由四个轿夫抬起绕村 游行, 在圣轿前排列乐队、 锣鼓队、 彩旗队, 浩浩荡 荡组成游行队伍。每逢“ 绕境” 活动, 人们要准备祭

台湾民间对郑成功的崇拜

台湾民间对郑成功的崇拜

台湾民间对郑成功的崇拜【缅怀英雄文章加入时间:2002年5月24日10:36】——许维勤近年来,海峡两岸民间往来日益密切,与台湾同胞交谈,不经意间问起他们的祖居地,常常就听到他们自述祖先是从福建某地迁去的,有的人还很自豪地说:“我祖先是参加郑成功收复台湾去的。

”说起郑成功,他们总是无比景仰。

郑成功这位两岸共同认同的民族英雄,在台湾民间所扎下的根,真是牢不可破。

台湾居民有80%祖籍地在福建,他们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是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将士或受郑氏政权招徕前往开发台湾的移民的后代。

在他们世代相传的祖先故事中,郑成功有着无比尊荣的地位。

同时,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台湾人民免受异族统治,重新成为堂堂正正中华子民,从此谁也无法否定台湾归属中华国土的事实。

在郑氏政权的经营下,台湾经济和文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社会面貌起了很大变化。

清朝统一台湾后,施琅大力主张台湾单独设立府一级行政机构,以加强管理。

他在给朝廷的报告中说:“臣奉命征讨,亲历其他,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博。

耕桑并耦,渔盐滋生。

满山皆茂树,遍处俱植修竹。

硫黄、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

向之所少者布帛尔,兹则木棉盛出,经纬不乏。

且舟帆四达,丝缕踵至。

饬禁虽严,终难杜绝。

实肥饶之区,而险阻之域也。

”清朝初年到过台湾的《裨海纪游》作者郁永河,也对台湾的富庶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写道:“……市中百物价倍,购者无吝啬。

贸易之肆,期约不愆。

用人计日百钱,趑趄不应召;屠儿牧竖,腰缠常数十金。

”这些记载,均从侧面反映出郑氏政权治理台湾的实绩。

中国老百姓向来有崇贤文化传统,大凡有德施民、劳定国、死勤事的动人事迹,都能族英雄,崇祀更是长盛不衰。

台湾民间对郑成功的崇拜,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经很普遍。

郑成功去世之后,台湾同胞悲痛万分,许多人在家中设灵位烧香祭祀,这种悼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把郑成功当作神明来供奉。

郑成功去世没有多久,台湾就出现了纪念郑成功的祠庙,岁时亨祀。

台湾的四大丛林

台湾的四大丛林

台湾的四大丛林台湾的宗教信仰是十分普遍的,也是多元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天主教等,都有广泛的信徒。

据说,信众最多的是道教,也就是信奉保佑出海平安的天后妈祖,这对于身居海岛、世代与海相接的台湾人来说,当然是很好理解的。

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等西方宗教的信徒,近年来似乎有增多的趋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金碧辉煌的佛寺和妈祖庙之间,不时也能看到高悬十字的尖顶教堂。

而台湾的佛教,不仅信众少于道教,历史也不及道教悠久。

当然,实际上很多人既信仰道教,同时也信仰佛教。

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众多高僧的弘法,几十年来台湾的佛教有了长足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大丛林”,即:证严上人的慈济功德会;星云大师的佛光山;圣严法师的法鼓山;惟觉老和尚的中台禅寺。

这四大丛林,几乎都有庞大的僧侣组织和百万信徒、广袤的庙宇和巨额的资产,还兴办了学校、医院,并拥有自己的报纸、网站、电视台等,在岛内和两岸三地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大丛林,就其在台湾的地域分布而言,恰好南、北、中、东各一。

法鼓山在台北县,位于台湾北部;中台禅寺在台中的南投县,即台湾中部;佛光山在高雄县,号称“台南佛都”;慈济在花莲县,居台湾东部。

当然,每大丛林在台湾各地乃至海外还有各自的分支机构。

就其承继祖庭与弘法方式而言,四大丛林既各有所宗、各具特色,又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弘扬“人间佛教”,也就是推动佛教面向人间,服务社会。

一证严上人是一位瘦弱而坚强的女性,也是四大丛林中唯一一位比丘尼佛教领袖。

她出生于台中一个富裕家庭,因父母多病,自幼出入寺庙,为父母消灾祈福。

25岁自行剃度出家,后皈依印顺长老为师,秉持师命“为佛教、为众生”,于1966年在花莲县创办“慈济功德会”。

从最初竹筒里省下的五毛钱到今天募集的上百亿善款,从最初只有30多个信徒到现在的400万会员,从最初花莲起步到如今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证严上人和慈济人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

台湾的民间信仰之开台圣王与开漳圣王

台湾的民间信仰之开台圣王与开漳圣王

台湾历史文化台湾的民间信仰之开台圣王与开漳圣王专业年级:12级社会工作学号:S0*******姓名:贺宇社会与政治学院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台湾的民间信仰之开台圣王与开漳圣王台湾民间信仰普及与盛行,是个“多神之岛”。

教堂寺庙遍布,信徒众多。

明末以前,大陆移民台湾基本上还处于盲目的、零星的迁移状态,许多人往往半途而废,因而在岛内远未形成一个移民社区,精神信仰活动自然也无从谈起。

直到明万历年间,澎湖岛由于开发比较早,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社区,有关的宗教信仰活动才得以逐步展开,其显著标志是澎湖最先建造妈祖庙,将渔民所信仰的海上女神供奉在岛屿上。

而后至嘉庆年间,台湾从移民社会逐渐转化为定居社会后,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的兴起,民间信仰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般来说,台湾的信仰对象绝大多数是从中国大陆传入的。

台湾民众供奉的神明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我国民间普遍崇拜的对象,如玉皇大帝,尧、舜、禹三官大帝、关公、五福大帝等;二是对台湾有大功者,如开台圣王郑成功、开漳圣王陈元光等;三是行业保护神,如为了航海安全,崇拜妈祖,为了保佑健康,信仰保生大帝,为了保胎育儿,信仰临水夫人等。

由于台湾民间信仰内容非常广泛,在此仅介绍有关对台湾大功者,并以“开台圣王”郑成功和“开漳圣王”陈元光为例。

开台圣王“开台圣王”为台湾广泛崇祀的神明,同时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台湾崇拜的“开台圣王”就是明末清初抗清名将郑成功。

原名森、乳名福松,1645年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人称“国姓爷”;1655年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

台湾人感念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建立汉人政权、屯垦台湾、发展贸易、大兴文教,奠定台湾物质与精神双向发展基础,对台湾影响深远,因而被冠上“开台圣王”的神明称号,俗称尚有“国姓王”、“国圣王”、“国圣公”等。

郑成功,其驱荷复台,开发宝岛的行动,为台湾殚精竭虑的死亡事实以及有关郑成功相关传说的广泛传播,这三者为郑成功在台湾人民心中的神格化奠定了基础。

民间信仰的“媒介化”传播及其意义——以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传播为例

民间信仰的“媒介化”传播及其意义——以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传播为例



文化 , 指依靠 口头传承在 民间社会世 代相 传、 民众 日常 是 与 生 活和精神 世界息息相 关的文化形 态。从传播 学 的角度来 看, 它主 要 以 口头 传 播 为 主 要 的 传 承 手 段 , 有 鲜 明 的 地 方 具 性和草根性特点 。在传统社会 里 , 文化传承 常常以 口头语言 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 , 这也形成 了许多 民间文化传播的主 要 形 式 , 如 民 间 故 事 的 传 播 、 间信 仰 的传 承 , 及 人 们 日 比 民 以 常 礼 仪 和 习俗 的传 播 等等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人 们 通 过 祖 祖 “ 辈辈 的口头传承记住 了关于节 日的神话传 说及 内涵 , 记住了 节 日的种 种 仪 式 及 操 作 过 程 , 时 也 记 住 了作 为本 民 族 的 一 同 员应该遵循 的道德操 守和行为规范。” 以妈祖 文化 的传播为 例, 在漫长 的封建社会 里 , 祖文化 的传 播主要 是通过 各种 妈 各 样 的 民 间 故 事 和 传 说 、 此 改 编 的 传 统 戏 剧 戏 曲 、 及 各 据 以 种 形 态 的 民间 祭 司 和 庆 典 等 等 , 海 峡 两 岸 以及 世 界 范 围 内 在 广 为流 传 , 最 终演 变成 一种 民 间宗 教 信 仰 。应该 说 , 绕着 并 围 位 中 国 东 南 沿 海 农 村 的 普 通 妇 女 , 生 了如 此 巨大 的传 播 产 效 应和信仰力量 , 能不说是 民间文化传播领域里 的一个奇 不
民间信 仰 的“ 媒介化 " 传播及 其意义

以海峡 两 岸妈祖 文 化 的 传播 为例
连水兴
(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 学院 福 建 福 州 30 0 5 1 8)
而妈祖 文化也 随之扩展到世界范围。据统 摘 要 :当前 ,传统 民间文化在现代社会遇到的种种 困 亚一带十分普遍 , 境和危机 。 其生存境况 日益受窘迫。产生 于传统 文化语 境 中 计 , 祖 信 仰 已经成 为世 界上 几 大 主 要 的 宗 教信 仰 之一 。 妈 中 国 学 者 钟 敬 文 认 为 ,传 统 社 会 的 中 国 文 化 有 三 个 千 的民 阍信 仰 在 这 个 高度 蝶 介 化 的社 会 里 如 何 生 存 和 发展 , 已

台湾妈祖的历史渊源

台湾妈祖的历史渊源

台湾妈祖的历史渊源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妈祖是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

无论大庄或小庄、山村或渔村、乡镇或市街、港口或内山,都可看到妈祖庙。

有些妈祖庙甚且是跨乡镇或区域性的信仰中心。

有些地方即使没有妈祖庙,也会有祭祀妈祖的活动。

有关妈祖的祭祀活动除了“妈祖生”为妈祖庆贺诞辰之外,进香与迎妈祖的活动是最普遍的。

我们不妨从妈祖的相关活动来看妈祖信仰的社会、文化与历史意义。

主神与客神一起参与巡境神明都会有圣诞,妈祖生日为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所有的祭祀活动都环绕在其生日前后举行。

一般会选在生日之前举行进香的活动,以便在圣诞之前妈祖可以回到本地,接受本地信徒为她庆贺生日。

生日当天和一般“神明生”一样会有巡境的活动,在妈祖自己的辖境内巡绕,以保佑境内平安。

有时自己的妈祖还不够,还要到外地请别的妈祖来当“客神”,因此巡境之前往往举行请妈祖或迎妈祖的活动,以便主神和客神一起参与巡境。

特别原本没有祭祀妈祖的村庄,也常在“妈祖生”时从外地请一尊妈祖来迎闹热并绕境。

“迎妈祖”的巡境活动所谓的“迎妈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渊源的妈祖来参与巡境的活动。

不管自己村里或是共同举行迎妈祖的区域是否已有一尊“在庄妈”或“在地妈”,都可能会往外地去迎妈祖。

通常是往地域层级高一点的地方去迎妈祖。

例如,台中县雾峰﹑乌日与大里地区有一个“东保十八庄”迎妈祖的活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共有十八个村庄参与,这十八个村庄并没有共有的庙,但却有一尊共有的妈祖称为“十八庄妈”。

每年三月初一开始把附近的旱溪妈祖、南屯妈祖、台中妈祖、彰化妈祖通通请来,参与绕境,队伍当中,“十八庄妈”在前领路,各庄依一定的顺序,逐日在庄内迎神绕境并请客。

“进香”表达对该神明的敬意“进香”则是到远处的、有名的、历史悠久的、香火旺盛的寺庙去朝香,表示对该神明的敬意。

与迎妈祖的差别是进香并不会把对方的妈祖之神像请回来,只是去分沾她的香火,因此自己的神明是要出去的,到了进香对象的妈祖庙,神像也要进去,放在神殿上,有时是用“掬火”的方式,有时是用交香的方式,沾取对方的香火。

论道教对台湾民间信仰的影响

论道教对台湾民间信仰的影响

Impact of Taoism on Folk Befiefs in Taiwan
作者: 李国梅[1];卿希泰[2]
作者机构: [1]中华道统出版社,台湾台北;[2]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出版物刊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67-73页
主题词: 道教;台湾省;民间信仰
摘要:无论从神明对象看,还是从仪式、载体看,道教对台湾民间信仰都具有重大影响。

道教已融入台湾民间信仰生活之中。

这既是华族社会移民习俗延续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包容文化的精神结晶。

以道教为大宗的台湾民间信仰,表现出浓烈的寻根意识,成为民间社会相互联系的文化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稳定社区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生日(俗稱浴佛節)。
12.四月十二:蘇府千歲千秋統一例祭日。
13.四月十四:孚佑帝君.呂仙祖誕辰
14.五月初二:保生大帝昇天紀念日。
15.五月初五:端午節,祭祖和祭房舍的守護靈地基主。
16.五月十八:張府道陵天師聖誕千秋。
17.六月十三:巧聖先師聖誕千秋。
18.六月十九:觀音菩薩得道日。
重要祭典儀式
茲列舉如下(下列日期除特別標記外皆為每年農曆日期):
1.正月初一:新正,為「元旦」、「歲首」,按禮俗進行「開正」、「賀正」儀式,祭拜天地眾神明、列祖公媽與地基主。
2.正月初五:財神玄壇真君下凡日,商家多在此日迎財神、開始營業。
3.正月初六:清水祖師誕辰。
4.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萬壽日(俗稱天公生),民間於子時起祭天。
19.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誕辰。
20.七月十五:中元普渡真君(普渡公)誕辰。(祭典由七月初一日至七月三十日)。
21.八月十五:中秋祭太陰星君、福德正神和祭房舍的守護靈地基主。近年又流行在中秋節前後烤肉慶祝。
22.九月初九:重陽節,祭祖,中壇元帥聖誕千秋。
23.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日。
24.十二月初八:釋迦佛得道日。
岳飛(岳武穆王、岳府元帥,例如碧霞宮)
王善
張單
瘟神信仰
五福大帝
五年王爺
保儀尊王
八家將
高僧信仰
達摩祖師
清水祖師
顯應祖師
普庵祖師
三坪祖師
慚愧祖師
泗州古佛
扣冰古佛
定光古佛
濟公活佛
弘法大師
與原住民有關之信仰
地基主
阿立祖
尪姨
吉貝耍孝海祭
陰廟
有應公
水流姑娘
大自然
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四方四象、四季日夜、山川湖泊、花草樹木、龍虎狐蛇、金石古物
參考資料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灣民間信仰
王志宇,《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13其他
14參見
15註解
16參考資料
緣起
閩、粵移民渡海來臺時,大多迎請海神、故鄉地方神祇,分靈事奉。由於移民渡海需面對莫測的海象變化,到臺墾殖後,因水土不服,瘟疫四起,又須與臺灣原住民族及不同的墾殖團體相互械鬥,爭奪土地、水源、商業利益等等,又時常危及生命財產,分靈而來的原鄉神祇,成為移民的心靈寄託,而信奉同一神明也產生了同鄉之間的意識形態認同,渡海來臺的海神、鄉土神、瘟神(王爺)等信仰,並逐步發展為無所不能的地方守護神。
拆除工程業:孟姜女等
自行車、司機:中壇元帥等
保全業:門神等
宗教界
道士:三清道祖、法主真君、臨水夫人、太上老君、張天師、普庵禪師等
算命業:諸葛武侯、鬼谷子仙師、袁天罡真人、管公明仙師、朱建平仙師、劉伯溫仙師等
堪輿業:八卦祖師、鬼谷子仙師、嚴君疾仙師、賴布衣仙師、劉伯溫仙師
其他業界
娼妓、酒店業:管仲仙師、白眉神仙師、豬八戒仙師等
18.七月十四:雞籠中元祭。
19.七月廿:客家義民節。
20.八月十五:南鯤鯓代天府朱府千歲誕辰祭典。
21.八月:東港東隆宮迎王祭典(東港迎王祭)。
22.九月初九:高雄三鳳宮太子元帥誕辰祭典、馬祖天后宮媽祖昇天祭。
23.九月十五:南鯤鯓代天府吳府千歲誕辰祭典。
24.十月廿二:艋舺青山王館青山王誕辰祭典(俗稱「艋舺大拜拜」)。
目錄[隱藏]
1緣起1.1鄉土神簡表
2重大祭典與民俗活動2.1重要祭典儀式
2.2臺灣各地重大活動
3職業守護神3.1醫藥界
3.2軍公教
3.3農畜界
3.4工業界
3.5商業界
3.6服務業界
3.7宗教界
3.8其他業界
4觀音信仰
5海神信仰
6王爺信仰
7恩主公信仰
8瘟神信仰
9高僧信仰
10與原住民有關之信仰
11陰廟
12大自然
除了人格化的地方守護神外,也有因為各種職業不同,而奉祀不同職業的保護神。另外主要源自道教、本來流行於泉漳一帶的正一派、閭山派道教來臺後,經過一段時間與佛教、儒教摻合,逐漸變成「民間基層人口的傳統信仰及文化現象,只求個人與家庭之富貴財子壽」的臺灣多神格「民間信仰」。
尚有一種民間信仰被專家把它歸類為「儒宗神教」,因為就其信仰內容來看,大都是藉著神明持筆揮鸞來闡述儒宗孔教的倫理道德教化,相容聖人、佛祖、神仙的三教合一思想,強調修身、齊家、行善、勸化;即以勸化世人,挽救人心,導正社會頹風惡習為宗旨。
司法官、檢、調、安:包公、城隍爺等
軍人:九天玄女、關聖帝君、玄天上帝、岳武穆王等
警察:關聖帝君、玄天上帝、土地神等
消防隊:火德星君、水德星君、玄天上帝、關聖帝君等
農畜界
農業:神農大帝、后稷大帝、土地神等
茶業:陸羽仙師、雙忠公、清水祖師、法主真君等
漁業、航海業:天上聖母、玄天上帝、水仙尊王等
肉品業、屠宰業:玄天上帝、張飛將軍、樊噲將軍等
泉州府同安籍移民:保生大帝、霞海城隍
泉州府晉江青陽籍移民:武惠尊王(又稱順正大王、俗稱紅祖公)
興化府籍移民:媽祖(不分閩、客,漢人普遍信奉媽祖,視為海神。興化人視為鄉土神)
福州府籍移民:照天君、董真人、裴真人、扣冰祖師、開閩聖王、白馬尊王、五福王爺、臨水夫人、懿德夫人
汀州府籍移民:定光古佛、伏虎禪師
樹王公
茄苳公
石頭公
其他
義民爺
日本王爺(義愛公)
飛虎將軍
荷蘭公主(又稱八寶公主,荷蘭公主廟位於屏東)
弁財天
新北市新店區無天禪寺供奉李師科塑像。民間傳說要中樂透彩,得先拜李師科;也傳說,搶匪下手前會上山膜拜。
參見
臺灣宗教
中國民間宗教
民間信仰
註解
1.^《臺灣宗教》,高賢治,眾文圖書公司,1995年
2.^玄天上帝聖誕香客湧入受天宮
畜牧業:廣澤尊王等
園藝業:百花仙子等
工業界
礦業界:正陽真人、孚佑帝君、火德星君、當地的山神、土地神等
建築、木工界:巧聖先師、荷葉仙師等
機械、鐵工界:太上老君、尉遲恭將軍、李鐵拐真人等
紡織業:織女娘娘、嫘祖等
陶瓷業:女媧娘娘、樊仙、孫臏等
紙業、金紙業:蔡倫仙師等
傘業:女媧娘娘、多聞天王等
鞋業:孫臏等
線香業:九天玄女等
6.三月廿三:全臺各地天上聖母-媽祖誕辰祭典。
7.四月十二:金門迎城隍古地城隍喬遷慶典。
8.四月十五:西港慶安宮十二瘟王誕辰祭典,每三年一科的國定民俗西港刈香(俗稱西港香)。
9.四月廿六:三重先嗇宮神農大帝誕辰(俗稱「三重大拜拜」)。
10.四月廿六:南鯤鯓代天府李府千歲誕辰祭典。
11.四月廿七:南鯤鯓代天府范府千歲誕辰祭典。
5.正月十五:元宵節祭天官大帝(三官大帝)。
6.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做頭牙(很多商家公司行號改在頭牙宴請員工,尾牙只有拜拜祈求而不宴請)。
7.二月十九:觀音菩薩誕辰。
8.三月初三:上巳節,祭祖,玄天上帝聖誕萬壽。
9.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聖誕千秋。
10.三月廿三:媽祖誕辰,各地的媽祖常有遶境活動,如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笨港進香、西螺社口媽徒步往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及桃園龍德宮徒步謁祖進香。
25.十一月初一:東港東隆宮溫府千歲誕辰祭典。
26.十二月廿三:臺南東山碧軒寺恭送觀音佛祖正二媽回火山碧雲寺過年(俗稱「東山迎佛祖」)。
職業守護神
醫藥界
醫藥業:神農大帝、保生大帝、孫天醫真人、扁鵲祖師、華佗祖師、李時珍等
婦產科醫界:註生娘娘、臨水夫人、織女娘娘、張仙等
軍公教
教師、公務員:五文昌尊神、文昌帝君、魁星星君、至聖先師、倉頡先師等
2.正月初十:臺南東山碧軒寺恭迎觀音佛祖正二媽回駕碧軒寺(俗稱「東山迎佛祖」)。
3.正月十五:臺東縣天后宮、玄武堂串聯臺東境內各廟宇的「元宵遶境」、「砲轟寒單爺」、馬祖各廟宇的元宵節擺暝。
4.三月初三:南投縣名間鄉(松柏嶺)受天宮玄天上帝進香潮[2],及全臺各地玄天上帝誕辰祭典。
5.三月十五:大龍峒保安宮臺中元保宮保生大帝誕辰祭典。
潮州籍移民:三山國王、慚愧祖師
其他客家籍移民:義民爺
重大祭典與民俗活動
就信仰人口而言,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最大的信仰人口。若依類別分,則佛教與道教為臺灣兩大宗教。據美國國務院2003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中,全臺灣有454.6萬人為道教徒,其中被認定為「道教」的臺灣民間信仰,應佔大多數。該報告甚至於頁末表示,「若將崇奉祖先、巫術、鬼神和其他神靈及動物崇拜算入此信仰,臺灣民間信仰的人數更高達全國民眾的八成」。大部分臺灣人同時信仰佛教與道教。這種融合佛、道的民間宗教對社會生活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各地也有各地盛行的神明祭典。每逢這些節日皆有許多民俗活動傳承舉辦著,熱鬧者更可達兩三天甚至更久[1]。
臺灣民間信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著名廟宇艋舺龍山寺。
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人的傳統信仰,包括揉合中國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漢人移民信仰以及臺灣原住民傳統信仰,前者隨著閩南、粵東移民由華南地區渡過臺灣海峽東來,於臺灣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後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而部分信仰(如阿立祖信仰)則有漢化的情形。
商業界
商業:財神、土地神、關聖帝君等
銀行業:財神、福德正神等
運輸業:中壇元帥、九天玄女等
服務業界
酒業:杜康仙師、李太白仙師、濟公禪師等
餐飲業:灶君等
糕餅業、麵包業:灶君、諸葛武侯等
豆腐、豆漿業:淮南尊王等
理髮業:孚佑帝君等
檳榔業:韓愈仙師等
戲曲界:田都元帥、西秦王爺、孟郎君等
溫泉:不動明王
徵信業:佛祖等
12.五月初一:新莊大眾廟大眾爺誕辰祭典(俗稱「新莊大拜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