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6.4 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新版)沪科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第四节,主要涉及地球的力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定义: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重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点、方向。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计。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悬挂的重物、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如书包、课本等),感受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知识讲解:(1)介绍重力的定义、作用点、方向和计量单位。
(2)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演示实验证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悬挂的重物,如何测量其质量?”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定义2. 重力的作用点3. 重力的方向4. 重力的计量单位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答案:3kg物体受到的重力为29.4N(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2. 题目:一个悬挂的重物,如何测量其质量?答案:可以通过测量悬挂重物的重力(使用重力计)和已知的重力加速度,计算出重物的质量。
计算公式为:质量 = 重力 / 重力加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6.4来自地球的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6.4来自地球的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方向。
难点:物体重心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悬挂重物的绳子、平衡尺、物体(如苹果、铅球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着物体(如苹果),向上抛出,观察苹果落回手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实验演示:用悬挂重物的绳子和平衡尺进行实验,展示重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如:一个物体从空中自由落体,求它在落地前的速度。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例题,自行解答类似问题,如:一个物体从高处抛出,求它在落地前的速度。
6. 知识巩固: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悬挂重物的绳子和平衡尺测量物体的重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板书设计:板书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方向,以及物体重心的判断方法。
8.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体,求它在落地前的速度。
答案:根据自由落体公式,物体在落地前的速度为v=√(2gh),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下落的高度。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方向,以及物体重心的判断方法。
6.4 自地球的力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4 自地球的力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核心素养1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水往低处流散开的渔网落到水里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作用把这些物体“拉”向地面?因为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作用。
八大行星为什么能绕着太阳转,那是因为宇宙间任意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微粒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同样,地球对其表面的一切物体都有这种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的一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重力。
二、新课引入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苹果总是从树上向地面下落衣服上的水总是往下滴物体向地面降落的原因: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的时候都要向地面降落。
这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能把它们拉向地面。
重力的大小(重量)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猜想: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既有质量,又受到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之间有无关系呢?我们用什么来证明物体的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呢?设计:仪器:弹簧测力计、钩码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50g、100g、150g钩码所受的重力。
并填在相应表格内。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 质量m(kg)0.05 0.1 0.15 重力G(N)0.5 1 1.5数据分析:实验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的公式及符号g mG 或G=mg G ——重力——牛顿(N )m ——质量——千克(kg)其中 g =9.8N/kg ,读作“9.8牛每千克”。
表示的意义是: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
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以取g=10N/kg 。
易错警示:1. 区分重量与质量:(1)两者定义不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6.4 来自地球的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作用点。
2. 让学生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重力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器、悬挂装置。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地球的引力,例如抛物线运动、物体自由下落等现象。
2. 知识讲解:介绍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重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运用重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力、质量等。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来自地球的力——重力板书内容:1. 重力的概念2. 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3.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的重力。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例如研究抛物线运动、物体自由下落的规律等。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6.4来自地球的力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了解重力来自地球的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讲解法,使学生认识到重力的存在,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了解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
二、学生分析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相关的力的概念,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描述方法、力的测量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很自然地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课程的设置基于学生的基本经验出发,注重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理解难度应该不大。
但对于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不同,应重点讲解,列举典型图例,来加以说明,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原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难点:重力的方向的和作用点。
四、教法分析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若干钩码、细线、小重物、铁架台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教学中应以引入大量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为基础,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突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重力方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重垂线的制作,检查教室的标语、宣传画、墙角、门框等是否竖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心的寻找,重点介绍不规则物体重心的判断方法,可通过图示和实验让学生加深认识。
八年级物理全册《6.4 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6.4 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新版)沪科版6、4 来自地球的力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的产生以及它的施力物体。
2、掌握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会确定物体的重心。
重点: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重心的确定。
难点:掌握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方法。
学习过程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新知导学,合作探究自学指导先认真预习课本111-115页内容,勾画出重力大小,重力方向,重力作用点的相关内容。
依据发现的问题在研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探究一]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什么?2、重力的方向如何?请举出生活中应用重力方向的例子![探究二]实验:研究重力与什么有关。
1、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什么有关系?2、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_____有关。
当堂检测(5分钟每空5分)班级姓名小组分数1、重力的大小用来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可以写作,其比值约等于,在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以取、2、对于g=9、8N/kg的理解,正确的是()A、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NB、1kg=9、8NC、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D、受力为9、8N的物体其质量一定是1kg3、人们常在细线下挂一个重锤,可以做成,建筑工人可以用它来检查墙壁是否,它是利用了的原理制成的、4、重为2N的小球抛出后的运动轨道如图所示,画出小球在A 位置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作业知识点一:1、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而苹果不吸引地球B、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大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C、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等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D、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小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知识点二:2、质量为5kg的铅球,被运动员推出去后在空中飞行,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铅球受__ 力的作用,其大小为N,方向是,作用点在上,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知识点三:3、一个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有人在地球上的质量是60kg,到月球上他的体重是多少?直击高考: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6N,则物体的重力()A、一定等于6NB、一定小于6N、C、一定大于6N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3、器材:4个钩码(每个质量为0、05kg)弹簧测力计4、实验步骤:①、分别把1个、2个、3个、4个钩码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6.4来自地球的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课型课时】:新授,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⑵知道g= 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⑶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⑵尝试用重垂线校准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养成独立动脑动手的习惯。
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是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对重心只作一般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动画】牛顿的猜想1、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2、扔向空中的石块,很快下落到地面【小结】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二、新课教学:【阅读课文P111】1、重力的定义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的时候都要向地面降落,这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 能把它们拉向地面。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对重力的理解(1)重力通常用字母G来表示。
(2)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受力物体: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4)重力是非接触力, 在空中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原来相同。
(5)在空中运动的物体,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6)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把物体悬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下端的挂钩上,当测力计和物体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7)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实验探究】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实验操作】分别把1只、2只、3只……6只钩码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并填在下表中。
【重力与质量关系图象】【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
对实验结论的进一步理解:①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②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沪科版第五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教案【教学课型】新授◆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感受重力,知道重力的施力者。
⑵.探索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 N/kg 的物理意义⑶. 弄清楚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重心。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互助合作等实践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在活动中, 让学生体验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快感。
⑵. 通过语言表达实验现象、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难点:理解公式:G=mg 。
【教学工具】质量50克的钩码6个、量程5N的弹簧测力计1个、乒乓球1个、不同形状的重心板、T型支架1个、细棉线3段、三角板、直尺。
(每组一套)◆教学情景导入【教师活动1】复习提问上一节的内容:(1)弹力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常见的弹力形式。
(2)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构造、制作原理。
(3)复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回忆上一节的内容。
【教师活动2】组织一系列实验:分别把粉笔、纸片、小石块、杯中水抛向空中,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1)抛出的不同物体最后状态怎样?(2)它们开始都是向上运动,为何最终都向下运动,落回地面?(3)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谁?生答:地球。
师述: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来自地球的力即重力。
板书课题:来自地球的力【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思考师的问题并做回答。
根据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一).感受性试验实验一∶感受重力材料:乒乓球(或笔、书等)步骤:(1).让手中的乒乓球离开手。
(2).让乒乓球在桌面滚动直至落地。
联系生活∶熟了的荔枝落向地面、抛出去的物体总是回到地面、水往低处流。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2.实践操作: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分析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或滑轮组,观察并描述力的作用效果,如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
3.分析与应用:
-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解答题,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深入分析和拓展,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力的作用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重难点三:力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解析:力的测量和数据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教学设想:分步骤指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分析一个运动场景,如运动员跳高、掷铅球等,运用力的知识解释运动过程中力的变化和作用。
4.创新设计:
-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利用力的原理的小发明或小游戏,可以是实际的物品或虚拟的情景,并简要说明设计原理和用途。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整合,结合数学、工程等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学生互评练习,交流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力的种类、作用原理和二力平衡条件。
教用原理。
-强调二力平衡条件的判断方法和应用,提醒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力现象。
-跨学科整合,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4自地球的力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6.4 自地球的力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核心素养1.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实验能力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丽的瀑布,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是不是应该珍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什么力使得瀑布飞流直下?是什么力使蹦极的人急速下坠?这是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由于地球的吸引,小汽车对地面有压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飞机投出的炮弹落向地面。
由于地球的吸引,翠鸟俯冲入水中捉鱼儿。
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的时候都要向地面降落。
就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产生的重力的作用,能把它们拉向地面。
二、温故知新1.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而产生的力,这种力就叫弹力。
2.弹力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方向:始终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4.弹力大小:取决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现象吗?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倾泻而下的瀑布落地的铅球回落的海浪三、新课讲解重力抛出去的物体最终会落向地面,这是因为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图中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下落,这说明了重力的方向是什么?重力的方向:物体自由落向地面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全册 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新版)沪科版
6.4来自地球的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难点(1)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若{:个钩码。
演示实验:重垂线、汤匙、木球。
教学过程一、复习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2.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二、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以下三种不同情况木球运动:1.把一只木球举到一定高度放手让其自由下落。
2.把一只木球斜面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滚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
师:以上三种木球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生:都是落向地面。
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生:这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师:你讲得很好,说明你很善于观察、思考。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种来自地球的力。
板书: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三、新课内容1.重力的概念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1重力,看图6—19。
生:阅读。
师:通过以上阅读,你知道了什么?生甲: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生乙: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
生丙: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成熟的苹果会竖直下落。
师:大家阅读很认真,而且抓住了要点,讲得很好。
据说正是下落的苹果打在牛顿的头上,激发了他的灵感,打开了揭示引力迷宫的大门。
希望以后下落的桔子、梨子打在你们的头上,你们也能产生灵感,再打开一个个科学迷宫。
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重力的认识也一样,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信息窗”。
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师:对,地球是否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根据是什么?生:根据物体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球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教案1新版沪科版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g=9.8N/Kg和它的物理意义;能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重力大小”的过程;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比例、推理等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意观察学生探究的过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适时评价。
学习重点: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探究“重力大小”的实验过程及通过比较两物理量而引出其他常数或物理量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生动手实验、测出数据的过程;物重跟质量成正比且比值为常量的推理过程。
知识链接: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等几个方面,它是学生学习前面知识的一个应用,是一个特殊的事例,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力学中其他特殊的力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学习的基础。
学法指导: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学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编排中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学习过程应充分体现这一科学理念,培养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去探究世界的意识。
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时,实验操作过程,也是收集证据的阶段,是这次探究活动的关键。
因此,提醒学生:操作过程应协同合作,严格执行弹簧秤的使用规则,读取数据应细心、认真。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重力的产生填一填:阅读P88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5——20,可知重力是受到的力,它是产生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备注: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二、重力的大小活动2:实验探究: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课本P88-P89)。
1.知识准备:阅读P89加油站,物体叫质量。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符号为:,此外还有、等单位,换算关系为: 1Kg = g 1t = Kg 2.观察你身边的物体,它们受重力吗?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和什么因素有关?3.探究实验:实验器材:、质量为50g的钩码若干实验过程:分别把1只、2只、3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填在下表中:填一填: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1)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八年级物理全册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6。
4 来自地球的力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3)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预习范围教材第6章第四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___________.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3.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1。
(多选)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C.有些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D.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2。
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桌面是否水平.当把它在桌面上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方观看,重垂线偏向左方;当把它在桌面上南北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的西边观看,重垂线偏向右方,说明此时桌面情况是()A.东北高,西南低 B.西北高,东南低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南高,东北低3。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C. D.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重力的大小提出问题:重力有大小吗?你如何感受到重力是有大小的?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假设:学生通过刚才的讨论很容易得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6.4 来自地球的力》教案(物理)
2、有一块砖先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砖块侧放在地面上,最后竖放在地面上,则其重心位置()
A高度不变B高度减小C高度增大D不能确定
3、某初中生的体重是下面数据的一个,则应该是()
A 4N B 40N C 400N D 4000N
学生汇报
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
查找自己的得失。
二、不足:概念中“物体”“物质”“所含物质”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质量、重量、重力的区别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
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
三、再教设计:加强自身提问的水平,大胆放手给学生,使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通过改进,效果应会更好
学生练习完成
二、新知识预习
P881、2、3、4、5、6
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
一、亮点: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重力有些模糊的认识,但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故本教材以“模拟引力”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以牛顿的研究成果作启示,启发认识神秘的宇宙间存在的万有引力,再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事例,进一步说明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研究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设计成探究实验,侧重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并掌握一般的探究方法。
三.重力的方向
实验演示一:用手悬挂拴着重物的细线,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二:将手中的静物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重力的方向。
课件展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对竖直向下的理解:竖直向下就是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教案2新版沪科版
来自地球的力课标与教材分析重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难点:明白得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位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通过实验探讨,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明白g=9.8N/㎏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明白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和重垂线的普遍应用。
进程与方式整个教学设计进程中,第一以实验引出话题,即温习了前面的知识要点,也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对物体运动状态的转变得出重力的概念,并依照前面所学过的研究力的方式即研究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来研究重力。
在那个进程当中,教师慢慢引导学生注意观看和试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维持在兴奋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探讨活动,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探讨“物重与质量的关系”时,让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直接去做讲义上的实验。
如此安排既能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讨进程,又能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温习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2.如何画力的示用意。
自主学习:1. 重力是2.物重是概念:符号:单位:与重力的关系:公式:方向作用点自主探讨:完成讲义P89页的图表试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地球是不是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依照是什么?地球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怎么可不能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知识运用:【例】张华同窗的质量是50Kg,他的体重是多少牛?王芳同窗的体重是392N,她的质量是多少克质疑问难:课堂达题目:一、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它的大小能够用_____________测量。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
2.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其中g=9.8N/kg表示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
3. 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下测量以下物理量,哪个物理量与在地面上相较是不同的是()A.长度 B.质量C.密度D.重力4.关于物体受到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B. 物体的质量跟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C. 重力的方向老是垂直向下D. 地球上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5. 有一砖块先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砖块侧放在地面上,最后竖直放在地面上。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教案4 (新版)沪科版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教具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二、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地球的某一局部。
如果在宇宙空间里看地球,地球近似是圆球型。
北京在北纬40°左右。
一棵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请同学画出苹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
海南省盛产椰子,椰子落下来沿着什么方向?南半球上果树上落下的水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教师: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沿着黑板上所画的方向落向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重力的产生教师: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
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四、重力的方向教师: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
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
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五、重力的大小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
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这两个砝码的重力都是0.5牛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找自己的得失。
二、不足:概念中“物体”“物质”“所含物质”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质量、重量、重力的区别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
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
三、再教设计:加强自身提问的水平,大胆放手给学生,使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通过改进,效果应会更好
师:这里请大家注意:人们常说“这一袋米的重量是10kg"或“买10kg的大米”都指的是质量,质量习惯称为重量。然而,人们在生活中也常把重量理解为所受重力的大小,特别是还有不少的物理书、科普书也把重力称为重量。为了回避这些模糊不清甚至彼此矛盾的提法,我们教材中将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称为物重,质量就是质量,不提“重量”这个词。
例题1:课本P113。
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指出:一道题目中有两个质量,两个重力,应用角标以示区别,如m1、m2,G1、G2。
例题2:一块钢锭质量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已知:m=4t=4×103kgg=9.8N/kg
求:G=?
解:G=mg=4×103kg×9.8N/kg=3.92×104N
答:钢锭所受的重力是3.92×104N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
课
教
学
一、什么是重力
学生阅读课本P111第一自然段和“信息窗”的内容,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
问:通过阅读,你知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重力是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的力。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教师:刚才我们看见的粉笔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那么,静止的物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吗?
二.重力的大小
教师: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想一想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它们哪个所受到的重力大?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
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1个、2个钩码的重力。
猜想:物重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提示:用大的金属球和小的金属球进行比较,物重的大小和这个物体含金属的多少有关。
学生讨论交流.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进行简单的换算
查看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讨论且回答
根据自己自学感悟,自制重垂线,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重力的方向发表自己的看法。
会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能说出天平的构造
教师讲解利用重垂线判断水平工作面是否水平和挂在墙的画是否竖直的方法。
教师:重垂线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能举出一些重垂线应用的例子吗?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方向:竖直向下。
3.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4.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
作
业
布
置
一、本节知识巩固:
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
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水桶受到_________和_________力
质量m/kg
重力G/N
学生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后讨论“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课件展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
列举生活中有关重力的例子
同学试着拿起书桌上现有的不同物体,感受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并交流感受,发表观点。
提出猜想,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器材。
根据构想分组动手实验探究,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课件展示:提高稳度的诀窍是:增大支面,降低重心1
协作交流,进一步体会重力的方向严格为“垂直向下。”
讨论、思考,发表观点
动手找形状规则的直尺,物理教科书的重心,讨论发表观点和猜想
协作讨论,动手验证猜想,做汇报
能说出相关名称
课
堂
小
结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三要素: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 = mg。
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学习方
法指引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及媒体
1.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实验完毕,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整理、分析、概括,向同学汇报自己的成果
使学生了解重力现象
学生能小结质量的属性
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或G=mg
问:g=9.8N/kg读作什么?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g=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学生练习完成
二、新知识预习
P881、2、3、4、5、6
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
一、亮点: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重力有些模糊的认识,但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故本教材以“模拟引力”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以牛顿的研究成果作启示,启发认识神秘的宇宙间存在的万有引力,再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事例,进一步说明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研究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设计成探究实验,侧重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并掌握一般的探究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P114图6-23以及配文。
课件展示: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教师:质量不均匀、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怎样确定。
实验演示:将一汤勺平衡地稳定在手指上。
结论:汤勺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汤勺的重心。
学生阅读课本P115“信息窗”,了解提高稳度的诀窍。
学生通过阅读,说出“提高稳度的诀窍”。
来自地球的力
课标要求
本节课主要是想通过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数量关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重力相关的词语,前几节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学习了里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描述以及力的测量,本节学习来自地球的力——重力,对于重力学生并不陌生学生能说出物体受到重力,但对于用力的三要素来描述重力,学生原来不曾这样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有兴趣,也比较容易接受。结合重力的计算,信息窗的知识。学生会较好的达成课标要求。
三.重力的方向
实验演示一:用手悬挂拴着重物的细线,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二:将手中的静物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重力的方向。
课件展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对竖直向下的理解:竖直向下就是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
学生阅读课本P114图6-22,了解重垂线的应用。
课件展示: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工作的。
2.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1学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测量工具,为学习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知道水从高处向低处流、苹果或衣服上的水滴降落地面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利用这几幅插图引入新课很自然。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重力的作用点是怎样确定。
实验演示:将一把刻度尺平衡地稳定在手指上。
教师:刻度尺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课件展示: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教师: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实验探究: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根据课本P112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完成学生实验(测质量为50g、100g和150g的钩码的重力):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展示在屏幕上。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
的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有一块砖先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砖块侧放在地面上,最后竖放在地面上,则其重心位置()
A高度不变B高度减小C高度增大D不能确定
3、某初中生的体重是下面数据的一个,则应该是()
A 4N B 40N C 400N D 4000N
学生汇报
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