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pollo】【公众舆论】【1605】
微博的勃兴——公众舆论的动力
成 民主监督的意义上并非始终都具 有充
一
心理 学 层 面 的 认 识 与 解 读 ,从 而既 可 治 分的理 性和推动公共事务正确发展 的力 场的束缚 ,当他们形 成总结性 的思考 , 量 。从 公 众 一开 始 出现 的简单 行 为 中 达 到 相 对 理 性 的认 识 时 ,就 形 成 了情 绪 标 又 可 治 本 。 富含 的情 绪性 原 子 可 以看 出 ,这 种 可 能 性 的 民主 监 督 和 相对 理 性 的 民 主监 督 同
三 、 由微 博 触 发 的公 共舆 论 与 民 主 思 考 的 公 众 是 因 其认 知 水 平 、能 力 、素 化 的 效 果 呢 ?基 于w b .平 台 的 技 术 控 e 2O -
观 察 微 博 语 境 下 的 公 共 舆 论 在 形 讲 ,可 能 出现 的 情 况 是 :知 识 水 平 达 到 治 久 安 ” 则 在 于 网 络 舆 论 意 见 的 发 布
一
开始那样 “ 裂” ,但这并不 意味着 系统中集成 的各类情感 因素也 随之潜移 爆
情 绪 舆论 浪 潮 期 。这 一 时期 的特 舆论 的价值 开始减弱 。反而 因为理 性思 默化地产生影响 。不论是在拟态环境还 点是 :由于大量情绪性 因素的植入 ,这 维模式 的普 及 ,舆论 的价值才 真正成为 是在拷贝世界 中 ,始终与符号 编码 系统
一
时 期 的 民 主 监 督 带 有 明 显 的 非 理 性 特 监 督 的有 效 支 撑 , 民 主监 督 也 相应 地进 同步运行的是编码者 的情感 系统 ,作为
征 。 伴 随 公 众 日益 增 长 的 公 共 意 识 和 人 了真正产生作用和发挥能量的阶段。 社会参 与意识 ,使得这一过程 中的情绪 性迅 速蔓延 ,造成大范 围的情 绪共 鸣 。 通过上述三个时期 的表述 ,由微博
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成功案例分享
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成功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危机频繁出现,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通过合理的危机处理和积极的公关策略,一些企业成功地化解了网络舆情危机,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本文将分享几个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成功案例,旨在为广大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案例一:美国航空危机处理美国航空是全球著名的航空公司,其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然而,在2017年,美国航空遭遇了一起严重的网络舆情危机。
一名乘客在飞机上遭到非理性对待,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起了公众广泛的不满和谴责。
面对这个危机,美国航空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首先是第一时间发布道歉声明,并对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其次,美国航空通过积极的沟通和解释,向公众传递了公司重视客户体验的决心。
此外,美国航空还加强了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美国航空成功地化解了网络舆情危机,恢复了公众的信任和声誉。
案例二:三只松鼠售假危机处理作为中国知名的网红品牌,三只松鼠在2016年遭遇了一起售假危机。
有消费者发现他们购买的某款产品过期并且存在质量问题,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不满的言论和负面评价。
面对这个危机,三只松鼠迅速以实际行动回应,首先是立即召回有问题的产品,并公开向消费者道歉。
其次,三只松鼠加强了产品质量监管和内部管理,承诺加大对售假者的打击力度。
最重要的是,三只松鼠还积极利用新闻发布会和微博等渠道,向公众展示了改进和提升的努力和成果。
通过这些积极的措施,三只松鼠成功地化解了售假危机,树立了品牌形象,赢得了公众的认同和支持。
案例三:联想电脑被官方媒体曝光事件处理2015年,中国官方媒体曝光了联想电脑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担忧。
面对这个危机,联想电脑毫不掩饰,勇敢地承认了存在问题,并积极与媒体沟通,准备了解决方案。
联想电脑迅速召回了有问题的产品,并公开向消费者致以深深的歉意。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联想电脑加强了内部的研发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舆情的英文术语
舆情的英文术语Public opinion refers to the prevailing attitudes, beliefs, and sentiments held by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n a particular issue or topic. It is often influenced by media coverage, social media,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and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ublic policy,business decisions, and societal norms.There are several key terms related to public opinionthat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relations. These terms help to categorize and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public sentiment and itsinfluence on various aspects of society.1. Public OpinionPublic opinion is the collective expression of attitudes, beliefs, and sentiments held by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n a particular issue. It can be shap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media coverage, social media discourse,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2. Sentiment AnalysisSentiment analysis is the process of us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text analysis techniques toidentify and categorize the sentiment expressed in a piece of text, such as social media posts, online reviews, or news articles. This can be valuable for understanding public opinion on a particular topic.3. Agenda-SettingAgenda-setting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the media to influence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which issues are most important. By highlighting certain topics and downplaying others, the media can shape the public agenda and influence public opinion.4. FramingFraming involves the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in a way that shapes how people interpret it. Different frames can lead to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an issue, and the media plays a key role in framing public discourse.5. Echo ChamberAn echo chamber refers to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individuals only encounter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thatalign with their own, reinforcing their existing beliefs and perspectives. This can contribute to the polarization of public opinion.6. Viral MarketingViral marketing is a marketing strategy that relies on individuals to spread a marketing message to others, often through social media and word-of-mouth. It can be effective in shaping public opinion and generating buzz around a product or idea.7. SpinSpin refers to the deliberate manipulation ofinformation or events to shape public perception in a particular way.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selective presentation of facts, framing, or other persuasive techniques.8. Crisis CommunicationCrisis communication is the practice of managing communication during a crisis or emergency situation. It is important for shaping public opinion and maintaining trust and credibility during difficult times.9. Public RelationsPublic relations is the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at builds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publics. It often involves managing public opinion and shaping the image and reputation of an organization.10. Media BiasMedia bias refers to the perception or reality of journalists and news outlets presenting news in a way thatis partial or prejudiced. Media bias can influence public opinion by shaping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presented to the public.舆情是指在特定问题或话题上,由普通民众持有的态度、信念和情绪的集体表达。
中国社交媒体政治参与的案例
中国社交媒体政治参与的案例中国社交媒体在政治参与方面有许多案例。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1. 2011年,广东维权活动在2011年,广东省发生了一系列的维权行动,其中包括了各种群体的不满情绪,涉及的问题包括土地征用、环境污染、警察暴力等。
这些事件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参与。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流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进一步推动了抗议活动。
2. 2012年,暴力抗议事件2012年,中国云南省某城市发生了一起土地拆迁引发的暴力抗议事件。
社交媒体在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众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互相分享信息,组织抗议活动,并对事件进行监督。
社交媒体的传播力量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应对该事件,并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事件的真相。
3. 2014年,马航失联事件2014年,马航MH370次航班在中国南海失联。
社交媒体成为了中国民众获取最新信息的重要渠道。
网民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分享消息、寻找失联航班的线索,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加强了民众的参与感和对事件的关注度,进一步推动了政府对事件的处理措施,并提高了舆论的透明度。
4. 2019年,香港抗议运动2019年,香港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运动。
社交媒体在该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香港抗议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组织示威活动、分享信息、记录警察暴力行为,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该事件的关注。
社交媒体成为了民众获取真实报道和对话的重要途径,帮助抗议者扩大影响力和凝聚力。
这些案例表明,中国社交媒体在政治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民众提供了表达声音、互相分享信息和组织行动的平台。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政治议题的讨论和决策中,提升了公众参与度和政府的透明度。
微博意见领袖在“东莞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作用
②格雷姆·伯顿著,史安斌译:《媒介与社会:批判的视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③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译:《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④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7
(作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3级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 All Rights Reserved.
约22000名加V用户参与讨论发表看法,
东莞本地加V用户微博言论数约830条。
②2月9日21:00拥有800万粉丝的某新
浪微博草根博主发出“东莞不哭”的微
博,2月10日其评论量已超过2万次,转
发量超3万次。
2月9日新浪微博关于
“东莞不哭”的相关微博为7万条,2月
10日相关词汇微博数量飙升至17万条。
微博时代的到来,某一意见领袖的意见通。
药品安全问题引发公共舆论事件的关注指标——以“长春长生”问题
2019.5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业界探讨媒介融合时代改变了传播环境的生态结构,自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批判意识和责任意识,众多网民可以就某一个现象、某一个事件、某一个话语甚至某一个观点集中讨论,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另一方面,公众在传播链条中就某一事件的争论会超越事件本身,媒体话语与被报道的事件构成了社会生活现场中的复合文本,在被称为具有流动的空间性和无时间的时间性的网络社会里,某事件被人们在网络上传播和评论之后,往往会出现该事件被放大的情形。
在媒体话语场域中,公共舆论事件的社会意见主要集中在,对所关注事件(一般都会对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群体造成一定损失)责任主体的分析、官方信息发布的满意度、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速度,以及处理结果的满意度等指标上。
当然,对于不同的公共舆论事件,社会意见对这些指标的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样本事件的选取本项研究选取的是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2018年7月,属于食品药品安全类公共舆论事件,相关舆论在传播链条上持续了一个多月,一方面是由于事件本身的叙事链条较长,另一方面与接踵而至的旧疫苗问题报道形成关联,使得舆论声量再次被触发,两个事件在7月末的时候在舆论现场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导致连锁效应。
(一)对样本事件的介绍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疫苗的通告》。
7月17日,“长春长生”发表声明并致歉。
7月19日,吉林食药监局针对此前的“百白破疫苗事件”罚没长春长生344.29万元。
7月21日,微信公众号“兽爷”发布文章《疫苗之王》,经过十几个小时传播后形成舆论效应。
7月22日,山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辐宽要求,组织得力人员对问题疫苗进入山东进行调查。
7月22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出要求严查的批示。
7月22日晚,国家药监局负责人通报:已责令企业停产,收回药品GMP 证书,召回尚未使用的狂犬病疫苗。
申论公文网络舆情报告范文
申论公文网络舆情报告范文【中英文实用版】English:Title: Model Sample of a Propaganda Report on Online Public Opinion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platforms has given birth to a new phenomenon -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This new form of public opinion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ociety, shaping people"s views and even influencing policy-making.As a result,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to monitor and analyze online public opinion.Th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 propaganda model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to understand and manage online public opinion.中文:标题:网络舆情宣传报告范文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催生了一种新现象——网络公众舆论。
这种新形式的公众舆论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塑造人们的观点,甚至影响政策制定。
因此,监测和分析网络公众舆论对政府机构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旨在为政府机构提供理解和管理网络公众舆论的宣传模型。
English:The first step in monitoring online public opinion is to gather data.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various means such as web scraping, APIintegration, and manual collection.Once the data is collected, the next step is to analyze the data to identify trends and patterns.This can be done us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中文:监测网络公众舆论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
public opinion,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internet
外文出处:Savigny H. Public opinio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internet[J]. Politics, 2002, 22(1): 1-8.公共舆论,政治沟通与网络Heather Savigny引言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通常能够介导公共舆论,其中包含了在哈贝马斯所指出的“公共领域”。
现如今这一领域的一大特点是由政治家和媒体之间利益竞争所产生的市场和民主原则的冲突。
信息的演绎因为冲突中的争辩变得扭曲。
“公共”的观点的提出不再经过深思熟虑,而是在沟通系统环境下,与那些寻求保留控制信息传播的政治行动者产生的冲突中所构建而成的。
不断膨胀的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交流渠道,对传统媒体的首要位置和政党对公共舆论创造者的身份提出了潜在挑战。
公共舆论对政治行动者保持其合法性和政治权威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代自由民主社会中,公众舆论通常为大众传播媒所介导,无论是通过民意调查的方式,或是更多的在于对舆论产生的反思。
于尔根•哈贝马斯提供了一个框架,并通过其分析了媒体和公众舆论形成二者的关系。
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中的公共舆论概念的典范是以理性批判、无偏激争论和普遍确定为前提的。
当代大众传媒包括公共领域,但这一领域的特点是市场和民主原则间存在的冲突,即媒体焦点曲解成追求关注的获得而不是提供信息。
“公共”不再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而是通过通讯系统在与那些寻求保留控制信息传播的政治角色发生的冲突中构建而成。
然而设定组成公共舆论的争论的环境与背景因素通常都在政党的职责范围,在当代政治中,不考虑政治性策略在媒介下的表现与作用,几乎很少有行动者会去追求它们。
技术进步对政治活动的性质和政治消息本身有一定影响。
每一次通信技术的发展都会引起在对公众舆论的冲击和影响方面的担忧。
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并且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传统的精英控制。
这一媒介为个人参与和应对现存辩论论坛的挑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网络环境下“意见领袖”在国际舆论引导中之运用
指 外国媒介上 的言论 ” 3 。{ l 前者侧重强调国家在国际舆论 中的 菲 尔德(a l ・ aasel 等人提出 “ P u・ L z rfi) F d 二级传 播论” 开始的。
主 体 地 位 , 后 者 更倾 向于 大 众 媒 介 在 国 际舆 论 中 的主 体 地 而 14 9 0年 , 氏在 美 国俄 亥 俄 州 伊 利 县 进 行 了一 项 关 于 拉 位 。事 实上 , 了国 家和 大 众 媒 介 之 外 , 人 亦 是 国 际 舆 论 引 大 众 传 媒 竞 选 宣 传 如 何 影 响 选 民在 总 统 选 举 进 程 中 投 票 意 除 个
显得 尤为重要 。 目前 , 公认 的国际舆论 引导之主体主要有二 : 国家和 大众传媒 。然而 , 个人 , 尤
其是 其 中的意见领袖 亦国际舆论 引导中不容 忽视之 因素。随着 网络技术 的发展 , 这一 因素之
影 响 更是 不 断增 强 。基 于此 , 文 试 从 此 角度 切 入 , 图探 讨 网络 环 境 下“ 见领 袖 ” 国 际舆 本 试 意 在
同治理 的模 式 , 这使得个人这一要素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 ,
中, 首次正式 提出 “ 舆论领 袖 ” 念及 与其密切相 关的 “ 概 二级
20 0 8年 “ 奥运火炬在 国外传 递遭破坏 ” 过程 中 , 国外 华人、 华 传 播论 ”wo s pfw) ( — t o 。那些 经常接触传播 媒介热衷选举 t e l
侨在维 护我 国国际舆论 形象中发挥 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他们 和 关心政治 问题 的人 能够在 人际交流 中对周 围选 民的态度
《舆论》赏析讽刺
《舆论》一书(英文为Public Opinion),自1922年出版至今,关于其书名该作何翻译的争论至今不休。
一些学者建议将其译为“公众舆论”、“公共舆论”,从而突出其“公共(public)”的内涵,也有一些学者从语法角度坚持认为,舆论一词原本就有“公共”的含义,若再加“公共”,就造成了同义反复,而且英文的“public opinion”一直也是作“舆论”意思来用的。
本文参照的是常江的译本《舆论》,也赞同“同义反复说”,故文中提及该书时都选用《舆论》,而非《公共舆论》、《舆论学》、《民意学》等。
本书作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年出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编辑、作家,一战时曾担任美国陆军部部长助理。
1914年,年仅25岁的李普曼已出版两部著作《政治序论》和《趋势与主宰》,并引起强烈反响,《舆论》一书在1922年出版时,李普曼也才33岁。
1958年,李普曼获普利策新闻奖。
《舆论》虽出版距今近100年,但其中的许多观点今天看来仍未过时,如“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为不同学科提供了灵感和参考。
政治学、社会学将本书奉为圭皋,传播学研究将其定为专业必读之作,甚至有学者提出:“大众传播的研究大多不过是李普曼《舆论》的注脚”。
01外部世界与头脑想象柏拉图《理想国》中所提到的“洞穴隐喻”被人所熟知,他描绘了被镣铐束缚的囚徒将影子看成现实世界的情境。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就如被困住的囚徒一般,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真实世界,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外部投射在墙上的影子罢了。
叔本华也说:“每个人都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
”在他看来,世界是作为“我”的表象而存在的,真正能揭示本质的,是“意志”。
这即是说,世界那么大,重点在于作为主体的“我”如何去看它,世界唯我为转移。
李普曼对舆论的剖析和他们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叔本华的反理性一样,李普曼也认为舆论是非理性的,公众是非理性的。
舆论定义
舆论定义越基本常见的概念往往因现实的运用扩展变得复杂,从而越难定义。
“舆论”就是一个这样司空见惯的词汇。
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的加快和网络运用的普及发展,人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字眼——“舆论认为···”“形成了···的社会舆论”······提到舆论这个词,人人都有点理解,然而那理解又如雾里看花怎么也不确切,大家的意见也许又有偏差,千人千面,学者们从各自研究的方向来看也会有不同的定义···因此便有了众说纷纭的舆论定义。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舆论学家威廉·艾尔贝格就曾指出——尽管人们广泛使用舆论这个概念,但对于什么是舆论,并没有一致的意见。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分歧?学者们又是在哪一方面争执不下,各执己见呢?首先我们来看舆论的主体。
毫无疑问,舆论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公众,而且是对某一个相同话题感兴趣的,具有自主思考、判断、表达等精神自由的公众。
他们是舆论的发生者、承担者和传播者。
除此之外,群体压力,沉默的螺旋,第三人效果等等非限制性因素也会对舆论主体造成影响。
然而,虽然影响舆论主体的因素千变万化,对于舆论主体本身是没有多少争议的。
舆论的客体也很明确。
国家社会的公共事务以及产生社会影响的个人事务都能成为舆论的客体。
我们知道,价值、利益、兴趣是人们参与舆论的根本动力,因此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社会热点以及社会矛盾是比较容易成为舆论焦点的事务。
譬如说最近发生曝光的多起所谓“爸爸”事件,为什么一句“我爸是李刚”或“我爸是某某县长”能够引发舆论风暴,被公众口诛笔伐,议论纷纷?更有甚者,一些普通的交通案件肇事者也被安上一个莫名的“好爸爸”?其实,我认为正是因为所谓特权阶层的存在有时危害了广大公众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因为他们的特权而使普通公众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公众才会纷纷参与舆论的发展以保障自身的权益,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舆论,这是公众权益得不到保障而公众奋起放抗的后遗症。
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中的中国形象构建研究——基于阿尔及利亚媒体对华舆情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中的中国形象构建研究——基于阿尔及利亚媒体对华舆情分析赵济鸿【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阿尔及利亚三家主流新闻媒体对中国抗疫持关切、肯定和支持态度,具有大量事实支撑的中国官方信源和话语在其涉华疫情报道中占据较大优势,对华质疑“病毒起源”和“隐瞒疫情”的少量负面报道也呈现迅速自我纠正的现象。
相较之下,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话语未占优势。
这些报道清晰诠释了中国一贯秉持“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勾勒出中国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国外宣工作者在今后的外宣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夯实对外宣传工作的基础,大力提升对外传播的软硬件实力,提高我国“媒体外交”的质量和影响力。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舆情分析 话语权 中国形象建构 中阿关系本文选取《曙光报》(ECHOROUK)、《国家报》(EL WATAN)和阿尔及利亚通讯社(Algérie Presse Service,后简称“阿通社”)三家媒体的官网新闻作为考察阿尔及利亚主流新闻媒体对华疫情报道的研究样本,前两家为阿尔及利亚最大的阿语和法语私营报纸,阿通社则属于国家官方通讯社。
三家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囊括了阿尔及利亚官方与民间的言论视角。
本研究基于数据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通过观察新冠肺炎疫情下阿尔及利亚新闻媒体对华报道及其话语产出的特点,深入解读其对华舆情背后的国内国际因素。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北非地区主流媒体中呈现出中国形象的建构特点与规律,还能为完善中国形象的海外传播与塑造提供相应的实证基础,最终为相关决策者作出准确的政策判断提供依据。
一、数据结果解读笔者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和“中国”(Chine)为关键词对三家新闻官网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20年2月16日至6月17日,对应时段分别为阿尔及利亚进入疫情期、中国“解封”前后及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召开期间。
通过去除重复项和无意义项,筛选出与目标内容相关性强的新闻样本共112篇。
舆论节制资本的例子
舆论节制资本的例子
1. Facebook对不实信息的限制:Facebook是社交媒体平台,为了控制谣言、虚假新闻等错误信息,引入了事实检查方案。
它在新闻来源可信程度上使用警告徽章,这有助于消除伪造新闻的影响,并促进更多的准确报告。
2. Twitter的推文标记:Twitter是一家微博网站,它使用了与Facebook类似的
方法来限制虚假信息。
在某些情况下,它会标记推文为“误导性”或“争议性”,提醒
用户这些信息可能不准确。
3. Google的排名:搜索引擎巨头Google采用复杂的算法来决定它有关搜索结
果的排名。
这鼓励网站所有者提高其内容的质量和相关性,而不是使用“黑帽”技术,例如隐藏信息或使用不准确的链接,达到排名提升的目的。
4. Airbnb评论的信用评估:AIRBNB是一家在线住宿预订平台。
为了维持租赁
的信誉,它依靠了评论的认证机制。
通过积极评价租客或房主,让未来的用户更容易找到诚实和可靠的住宿和租赁。
5. 纽约时报新闻标准:阅读一个新闻故事时,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是,纽约时报和其他著名的出版公司需要遵守新闻行业的严格准则。
这些规则协调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公正性。
从传播学角度解读网民狂欢现象--以“帮汪峰上头条”事件为例
理论视野35青年记者·2014年3月中● 刘 慧从传播学角度解读网民狂欢现象——以“帮汪峰上头条”事件为例安德鲁·基恩在《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一书中用简洁有力的论述提醒众人:勿沉醉于民主理想,却扼杀了专业主流媒体存在的意义。
在信息社会,网民一改过去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既是传者亦是受者。
但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中,不少网民理性缺失,容易被某些敏感信息激发,从而引发网民狂欢现象。
本文以“帮汪峰上头条”事件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狂欢现象进行分析解读。
“帮汪峰上头条”事件回顾2013年9月13日,汪峰在微博中透露离婚消息,但当天王菲宣布与李亚鹏离婚。
11月9日,汪峰在演唱会上对章子怡公开表白,但当晚恒大足球夺亚冠。
11月13日,汪峰首发新歌,但偏遇几位明星宣布喜讯,部分网友直呼“心疼汪峰”,甚至不少网友嘶喊着“全世界都欠汪峰一个头条”等等。
“帮汪峰上头条”引发网友热议,大家纷纷呼吁让汪峰上一次头条,并在微博中制造话题,于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疯狂转发支持。
事态进一步的扩大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不少纸媒将头版给了汪峰,媒体的大肆渲染使网民的情绪再度高涨,逐渐演变为网民狂欢现象。
传播过程解读“帮汪峰上头条”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不少网民通过疯狂转发制造出更加劲爆的新闻和热点。
对于这种网民狂欢现象,笔者从起始、发展、衰落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起始阶段:“帮汪峰上头条”最初是从微博平台发起的,微博草根大V“使徒子”等发表言论,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要来源。
同时,“有图有真相”已经成为舆论在网络环境下爆发和传播的重要特征。
⑦在新浪微博中,热点事件、突发事件往往会因为配有图片或视频而被人们认为是“真相”,争相评论、转发,图片、影像信息成为微博传播的一大助力。
但是,有图就一定有真相吗?学者王志勇、杨蕾在《网络视觉传播的批判与反思》一文中提出了“技术霸权”和“视觉霸权”的说法。
他们认为,随着技术倾向对文化的逐步深化和渗透,信息网络化技术的滥用已经开始侵蚀视觉文化人文价值观的社会建构。
公共舆论
2013-7-8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公共舆论的主要特征
1、社会转型期的公共舆论形态特征 媒介舆论的迅速扩张和主导地位的强化 人际舆论的广泛性穿透力增强 舆论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2、社会转型期舆论的价值取向特征――多元性和 矛盾化 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趋势 价值取向的矛盾化倾向
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
2013-7-8
13
四、现代社会中的公共舆论共舆论的形成 资产阶级公共舆论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舆论基础 上发展而成的,他主张天赋人权、民主自由、契约、 秩序与责任, 2、社会主义公共舆论的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标志着共产主义舆论 的正式诞生。它是同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相对 立的、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的一种崭新舆论。 3、对资产阶级公共舆论的质疑
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 29
2013-7-8
什么是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指道德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约束 力,它是在社会规范中最重要、最普遍,也 是最基本的价值规范,是判断“好”与“坏” 的最重要的标准。 道德是人的自我竞争和自我超越,是人类掌 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 14
2013-7-8
舆论的形成
研究舆论的若干纬度 纬度是事物的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对 事物的观察和评价的角度。 研究舆论的纬度一般有五个: 1、理性主义纬度 2、现代心理学纬度 3、社会学纬度 4、社会心理学纬度 5、综合研究纬度
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 15
2013-7-8 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 4
态度和意见的差别: 意见一般被认为是对于某个具体刺激(某个问题) 所作的语言上的或者其它的明显反应,而态度是更 基本的总体倾向,它对于一般性的刺激作出有利或 者不利的反应。意见主要是取决于当时的形势,而 态度对于一个人在多种形势下更持久地发挥作用。 其次,意见被认为具有更多的感性,并且在其构成 中多少缺乏情感;态度是一种直接的、直观的定向, 而意见是在一个社会母体里在各种选择性方案之间 经过慎重考虑后产生的理性抉择 。 简要地说,态度是反应的倾向,而意见则是某种反 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舆论》读后感
大众传播学发展史上曾经有一种魔弹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体,听风就是雨,没有反抗能力。
乍一听这种说法太过幼稚,但是大众究竟是否能够能自由思考?思考所依赖的信息是否准确?随着信息媒介的延伸发展,我们就不在是乌合之众?虽然媒介的发展早就超出了李普曼先生对报纸的想象,但是如今读来这本《公众舆论》仍然有很好的探讨和梳理作用。
本书出版时正好一战中宣传起着很大作用,李普曼投身他热爱的新闻与政治事业,研究舆论的作用与影响。
李在本书中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也是触类旁通的。
李认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并不是真实的世界环境,而是通过各种外部媒介,以及自身心理的映射而形成的独特环境。
由于外部媒介传播的影响,信息会或快或慢,或准确或歪曲地传播到我们周围。
外部因素会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尤其是超出我们关注范围的地方,媒介传播的影响就更强烈了。
刻板成见,是另外一个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的因素。
成见是心理上的一种快捷方式,因为有了成见来归纳统一一类人,一类事,一个地方,一种职业等等,我们能把精力集中在处理更重要的事情上。
但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成见的存在,时刻惊醒,这可以避免让你乱开地图炮。
在判断一个超出我们注意范围的事物时,传播的信息的大众媒介尤为重要。
如何让媒介在各自的领域给出可信权威的信息,李在本书中探讨了很多。
不过,他大概没有想到现在的网络环境让信息传播如此迅速,而其准确性又如此不稳定。
传统的大众媒介还有商业的驱使,有政府的监督,而如今的信息源却太各异了。
所以到了今天,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懂得如何去伪存真成了一件非常必要的生活技能。
公众如何能够拥有理性的能力,自行思考与判断。
或许这不是简单地说一个全国性的舆论机构,一个权威的媒介能够解决的问题。
舆论的监管和新闻的自由,平衡与酌情是件永恒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