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题(含答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题一、单选题1.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2.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遭到破坏D.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导致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3.据统计,到1921年2月,苏俄工人的工资中实物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93.7%,国家银行也被取消。
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A.推行实物配给制度B.流通货币严重短缺C.国内金融危机严重D.采取了新经济政策4.十月革命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采取的政策是A.推行集体农庄制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5.赫鲁晓夫改革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针对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完全为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所取代C.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种种表现及严重后果,D.当时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严峻的农业形势6.1921年列宁提出“以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要求国有工业“适应市场条件和市场竞争的方法”。
这说明列宁A.反对建立管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B.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制度C.认识到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7.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
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A.试图打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B.主动修复同西方国家的关系C.抓住经济危机的契机发展工业D.已经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8.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解析:选B。
牛顿力学体系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的意义,A、C、D三项所说的人物不符合题意。
2.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
”“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A.经典力学B.自由落体定律C.量子理论D.相对论解析:选A。
根据“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可以排除B 、C、D三项。
自由落体定律、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属于16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科学成就。
3.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他是()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从材料“提出了相对论”可推断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但同时也发展了牛顿力学。
故选D项。
4.量子论的创立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对此,首先意识到量子概念的普遍意义并将它运用到其它问题上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解析:选C。
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与识记能力。
首先可排除A、B两项,他们都是生活在17世纪,而量子论是20世纪诞生的;普朗克是量子论的提出者,因此也可以排除;只有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而答案是C项。
5.科学理论是在继承中发展的,同时又是在否定中发展的。
下列科学家对科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后者对前者既是否定又是发展的是()A.牛顿——爱因斯坦B.普朗克——爱因斯坦C.拉马克——达尔文D.瓦特——法拉第解析:选A。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个方针是()A. 区域合作B. “另起炉灶”C. 反对霸权主义D. “求同存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故D项正确区域合作是在20世纪80、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反对霸权主义明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中日之间经济往来和民间交流一直存在但政治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处于不正常的敌对状态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B. 日本追随美国C. 朝鲜问题D. “文化大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是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影响中日邦交的因素与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无关故排除A朝鲜问题出现时中日邦交就已经处于不正常状态故排除C“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是国内问题与中日邦交无关故排除D故选B3.下列所示图示中能够准确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可知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是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故B正确AC具有片面性故AC错误D不符合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4.“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主张能够于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并被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主要得益于中国提出()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B. “另起炉灶”的方针C. “一边倒”的方针D. “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D【解析】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有权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外来的干涉这与选项中“求同存异”相一致故D正确 ABC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不符合题意5.有专家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美国领导下的单极格局这是美国一直凭借其“超强”的地位而谋求的二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希望的多极化格局对其最准确的解读是()A. 世界格局朝“一超独霸”发展B. 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C.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政治多极化D. 政治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答案】B【解析】对材料关键信息“单极格局”“多极化格局”分析可知“最准确的解读”必须体现这两个信息故B正确“一超独霸”是美国谋求的单极格局与材料信息和史实不符故A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政治多极化”只能体现绝大多数国家的希望并不能反映美国谋求的单极格局故D错误故选B6.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 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 (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一条线”主要是指()A. 与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B. 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广泛外交关系C. 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D. 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答案】D【解析】根据时间信息“70年代”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可知“一条线”主要是指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故D项正确A项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C项是新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7.英国议会于2017年3月13日投票通过“脱欧”法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已签署“脱欧”法案并授权首相特雷莎•梅启动“脱欧”程序对这一事件分析错误的是()A. 英国作为欧盟创始国缺乏大国担当B. 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曲折而漫长C. 英国可能错失了借助欧盟发展的时机D. 欧盟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被削弱【答案】A【解析】英国“脱欧”说明英国注重维护国家利益但并不能说明英国缺乏大国担当且英国不是欧共体的创始国故A分析错误符合题意故A正确英国“脱欧”说明欧洲一体化的道路曲折而漫长故B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英国“脱欧” 失去了欧盟的支持可能错失了借助欧盟发展的时机故C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脱欧”使欧盟力量削弱降低了欧盟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故D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8.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 “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 “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 “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答案】D【解析】9.早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大多把它看作美国式慷慨的范例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不少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欧洲崛起的联系并不密切此外有欧洲社会主义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这说明马歇尔计划()A. 遏制了苏联全球扩张步伐B. 有助于欧洲经济的复兴C. 在史学界未形成历史定论D. 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手段【答案】C【解析】A项中“遏制了”说法绝对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有助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材料中“不少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欧洲崛起的联系并不密切”不符故排除B依据材料“早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大多把它看作美国式慷慨的范例”“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不少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欧洲崛起的联系并不密切”“有欧洲社会主义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可以得出马歇尔计划在史学界未形成历史定论 C项符合题意美国称霸世界的手段只符合“有欧洲社会主义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 理解片面排除D故选C10. 2016年6月英国“脱欧”沉重打击了面临欧元、难民、恐怖袭击等诸多危机的欧盟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危机欧洲一体化开始于()A.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C.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D.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答案】C【解析】11.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A. 体现了欧洲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B. 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C. 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D. 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戴高乐主张欧洲应独立与苏联进行接触、交流这体现了欧洲在经济复兴后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 A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是“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 B项错误法国是战后初期冷战政策的受益者和支持者 C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 D项错误故选A12.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主张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 这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主义”的提出表明()A. 法国反对欧洲体化B. 法国对美国霸权的挑战C. 法国与美国矛盾重重D. 欧洲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答案】D【解析】13.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 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 1949年中国全国解放时C. 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D.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美苏对抗是全球性的既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材料中“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14.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举行多次谈判达成了中英两国互派代办的建立半外交关系的协议随后在英方邀请下中国还组织代表团对英进行了贸易访问这一活动反映出当时我国外交方针()A. 由一边倒转向多边领域B.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 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准则D. 跳出了意识形态的范畴【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坚持一边倒政策的前提下又同英国建立了半外交关系体现了外交方针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中英两国的外交活动没有体现多边外交领域 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英两国开展外交活动的过程没有涉及谈判的具体内容体现不出平等互利的基本准则 C项错误“半外交关系”说明还没有完全跳出意识形态的范畴 D项错误故选B15.据统计 1960年中国粮食净出口265.4万吨主要出口对象为苏联、东欧 1961年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445.5万吨这一转变体现了我国()A. 产业结构的优化B. 外交政策的剧变C. 经济体制的转型D. 发展战略的调整【答案】B【解析】“1960年中国粮食净出口265.4万吨主要出口对象为苏联、东欧 1961年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445.5万吨”主要是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故B正确ACD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6.图中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A. 马歇尔计划B. 杜鲁门主义C. 经济互助委员会D. 欧洲共同体【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和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经济受到很大破坏 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来达到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的目的在马歇尔计划作用下欧洲经济慢慢复苏由此可知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指马歇尔计划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17.(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例论证该观点并分析美苏关系起伏变化的根本原因17.(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17.(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表现出更加负责的特质”的含义并分析世界可能构筑起相对均衡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条件【答案】(1)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欧洲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原因美苏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洲、欧洲角度各举两例即可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是美苏两国在不同时期综合国力的变化【答案】(2)态度由孤立主义到支持欧洲一体化原因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遏制苏联和防止德国的复仇主义的危险实现战后大国霸权的需要美国自建国以来的救世主情结和自信所致减轻西欧对美国的依赖成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帮手为达到解放“东欧” 增强资本主义阵营实力的目的【解析】(2)从“长期以来美国的孤立主义盛行”与“二战后不久……积极支持欧洲联合”可知态度从孤立主义到支持欧洲一体化原因从“二战后苏联的实力与日俱增”“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实现大国霸权采取‘借力’的方式”“美国人自认为肩负着由上帝安排的拯救全人类的使命”“以达到‘解放’东欧的目的”等材料中分析作答【答案】(3)含义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条件各国在处理分歧时应求大同、存小异实现利益共享各国领导人均衡政治理念的增强国际和平与民主势力的壮大各国、特别是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的均衡增长【解析】(3)通过“政治均衡与政治失衡都以新的形式出现”可知是多极化趋势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18.(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世界”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18.(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的具体表现18.(3)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答案】(1)原因社会制度的对抗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 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可知原因为社会制度的对抗和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答案】(2)变化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或中国的振兴)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可以得出变化为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现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或中国的振兴)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答案】(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因素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于筹备新的联盟条约的谈判已经进入死胡同各共和国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客观进程和成立独立国家联盟已经成为现实”可知影响为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素为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比较图一、图二、图三提取其中任意两项有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这些信息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信息1 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对立转变为合作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一度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孤立改革开放后通过招商引资、加人世贸组织等行为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经济的联系与合作信息2 中国由融入世界市场到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初期的改革与调整逐步融入世界市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不仅加强了与世贸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等国际组织的合作而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图片中描绘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找出三幅图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国内外环境进行解读20.如图,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图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婢毗长母图三:毛泽东会见尼克松行图四:联合国安理会6个常住理事国百脑会唔请回答:(4)根据图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个实例来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答案】(3)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上海公报》影响:中美邦交开始走向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6分)(4)①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③)2001年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活动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影响;第二问主要考查了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第三问主要考查了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2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方面所取得的外交成就21.(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拓“新型国际关系”的特点及具体表现21.(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当代价值【答案】政策一边倒成就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析】【答案】特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开展全方位外交合作共赢表现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解析】【答案】当代价值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22.(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至7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范围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时期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22.(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答案】(1)变化提出时主要强调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逐步推广到处理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适用于处理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美国试图缓和并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美国企图利用相关原则限制和谴责苏联霸权的扩张【解析】(1)根据材料“中国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时更多强调的是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1956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时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样就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到处理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适应于处理世界上一切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分析变化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社会背景可知尼克松时期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美国试图缓和并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美国企图利用相关原则限制和谴责苏联霸权的扩张【答案】(2)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承认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承认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A. “一边倒”方针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方针D. 不结盟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的表述可知处理的是与邻国的关系进而发展成处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准则可知B正确 A是苏联 C是在万隆会议上不符合”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D是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新内容2.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关键因素是A. 中国重返联合国B. 中美邦交正常化C.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 中美关系的缓和【答案】D【解析】3.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开始走向国际舞台C. 确立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 开创了外交新局面【答案】D【解析】4.如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 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D. 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知 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绝大部分是亚非国家故A错误美国放弃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故B错误C是1971年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正确5.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49个增加到111个其中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A. 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B. 使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直接受益于中美两国建交D. 说明中国外交开始走向成熟【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增加而且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在提高故A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B项错误中美两国建交是在1979年故C项错误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D项错误故选A6.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这表明中国()A. 积极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D. 重视多边经济领域合作【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联合国” 材料“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故选A7.1954年周恩来总理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 “求同存异”方针B. 不结盟政策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答案】C【解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据题干信息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C8.20世纪60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 边境局势持续紧张B. “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D. 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性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文革” 客观原因则是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导致边境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社会安定故A项正确排除B项中苏关系恶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排除C项当时朝鲜半岛的冷战局面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排除D项故选A9.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干涉中国内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用频率图中变化反映了我国A.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趋于缓和B. 强烈反对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C. 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D. 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报纸上“干涉中国内政”的使用频率呈波浪式起伏“维护世界和平”使用频率在1953年后迅速增多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之后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等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图示信息反映了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故D符合题意1949-1956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未缓和故排除A 1949-1956年正值苏联援助中国时期且材料不能体现“干涉中国内政”是针对苏联故排除B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明显故排除C.10.2013年1月6日美国举行了前总统尼克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尼克松的长女帕特里夏认为尼克松的真正遗产是倡导自由、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材料中尼克松“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的做法()A. 宣告美国对华孤立政策破产B. 助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C. 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D. 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D【解析】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B.尼克松并没有助推中国重返联合国C.关系正常化应该是1979年中美建交尼克松时期没有实现D.材料所反映的应该是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11.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法国外长乔治·皮杜尔曾表示法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急于找到“恰当解决方案”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表示“解决印支问题能给法国最好帮助的是中国”这表明()A. 苏联极力推动中法建交B. 中国主导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C.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D. 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核心【答案】C【解析】印支问题是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问题从材料看它的解决需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在此问题上有着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有利于中法两国发展关系但是没有涉及中法建交问题排除A项新中国在远东地区并不具备政治优势排除B项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D项所述不准确故选C12.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展70周年之际为感谢中国等主要维和人员派出国联合国使用多种语言制作了一批图片和音视频作品“谢谢中国感谢您的服务和牺牲”是维和驻地民众对中国维和部队的深厚情谊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A. 始终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B. 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 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明中国为世界维和行动作出的贡献维和行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特点 C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 A错误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建国初期 B错误材料体现出是新时期外交活动不是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D错误故选C13.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A. 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 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D. 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是外交活动并且还是多个国家参加的外交活动即多边外交活动所以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选B14.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 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 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 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答案】B【解析】注意限定信息“国际因素”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对中国外交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故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故A项错误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是在197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不是因素是影响应排除15.《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A. 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推断此次国际会议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项正确1953年处理中印边界问题时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故选B16.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 “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 “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 “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答案】D【解析】17.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这样说是因为()A. 美国在越南战场取得了初步胜利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 美苏争霸中美苏互有攻守的局面D. 美国战前生产关系调整弊端凸现【答案】D【解析】由题意及所学可知此时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深故D项符合题意此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A项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B项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故排除C项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采取的措施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尼克松谋求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答案】(1)措施努力促成日内瓦会议的召开谋求通过和平协商来缓和朝鲜半岛和印度支耶半岛的紧张局势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友好协商逐步同周边国家解决边界纠纷实现睦邻友好中苏结盟构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参加万隆会议增进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从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苏结盟及参加万隆会议进行回答【答案】(2)原因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陷人侵越战争的泥潭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想借助中国来牵制苏联【解析】(2)根据材料二”美国失去了长期保持的对苏核优势…...尼克松不得不调整美国的越南政策……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从国际环境及美国国内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即可19.(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9.(2)请指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19.(3)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出什么新特点?【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1)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解析】(2)结合所学可得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方面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答案】(3)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解析】(3)结合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的特点为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对中美建交的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因素20.(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立场坚持平等原则保持务实审慎影响因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独立地位的需要)“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指导世界格局的影响美国执行对华敌视和封锁政策【解析】(1)根据材料“就得按平等原则进行建交谈判”得出坚持平等原则“若是条件尚不成熟宁可把它放在下一步再说”体现了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保持务实审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了“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的政策美国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答案】(2)策略合作与斗争相结合历史意义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关系在波动中前进中国积极地合作共赢但是面对祖国统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的斗争策略根据所学知识中美建交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中国更多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国合作更好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达标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
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
”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2.1870—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增长4.6倍,法国增长1.6倍,英国仅增长1.3倍;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英国从30%下降到14%,法国从10%下降到6%,德国从13%上升到16%;英国殖民地人口有3.9亿人,法国为6 235万人,德国为1 307万人。
这意味着( )A.英法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B.欧洲局势可能出现重大危机C.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D.广阔殖民地制约了英国发展3.一战爆发后,法国总理和参众两院主席号召法国人民为“拯救文明、自由、法国和欧洲”而战。
该号召( )A.延缓了战争的进程B.反映了人民的心声C.阐明了参战的目的D.掩盖了战争的性质4.法国对巴黎和会没有彻底肢解德国感到不满,继续采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政治、经济上支持德国,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
这反映出( )A.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B.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D.战后世界秩序已经确立了5.国际联盟成立后,其实权被英、法两国所掌握。
这一现象说明( )A.美国经济实力不如英、法B.美国反对英、法争夺霸权C.美国无意操纵国际联盟D.欧洲仍是世界格局中心6.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
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图中标注的地区既是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第一批口岸又是新时期中国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福建②宁波③武汉④是天津改革开放开设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厦门、福建、汕头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A2.经过新中国初期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私营企业的大多数……不再是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性质而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同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了这种状况()A. 说明国民经济恢复收到良好效果B.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础C. 确立了人民政府的经济领导地位D. 把私营企业纳入了计划经济轨道【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私营企业的大多数接受人民政府的管理建立了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联系并接受工人监督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这就为私营企业走向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的成效故A项错误人民政府从成立之日起就具有对经济的领导权故C项错误新中国初期三年尚未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故选B3.自1958年戴高乐再次执政后不顾美国的阻挠派代表赴华谈判建交事宜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一事件被西方媒体称为是“外交核爆炸” 其主要的背景是()A. 中、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B. 美、法两国间关系的变化C. 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 “一边倒”理论的提出【答案】A【解析】1958年之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所以为了与苏联对抗中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间的关系故答案选A虽然这时候法国同中国建交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但是美法同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关系并未发生实质变化故B错误美苏仍处于争霸时期关系也未发生实质上的变化故C错误“一边倒”是建国初期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故选A4.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是指()A. 国家统一B. 所有制问题C. 民族关系D. 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需抓住关键信息“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 联系80年代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的史实可知这里的和平共处指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即一国两制故A项正确 B、C、D都不符合题意5.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 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A.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 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C. 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 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答案】D【解析】A.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B.材料是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没有涉及应对苏联的威胁C.中苏关系当时还没有破裂D.从材料可以看出中日两国之间有了明显的贸易联系这体现了和平共处的特点故选D6.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6~10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A. 积极改善中美关系B. 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 推动中日两国建交D.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答案】A【解析】材料“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表明此时中苏关系恶化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共同应对苏联很有必要 A 项正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苏发生交战”没有直接关联 B项错误中日两国建交是在1972年直接推动因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 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项错误故选A7.中国政府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 高度重视周边外交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提出和制定了“睦邻、安邦、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下列能体现“周边是首要”的相关史实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 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答案为A项美国、英国不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B、D项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不属于“周边外交”的内容排除C项8.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实现首次战略对话中俄战略贸易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中韩贸易额不断增加在东南亚地区中国继续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在中亚地区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加强对话这说明21世纪以来中国()A. 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大国关系B. 外交手段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多元化C. 多边外交理念的不断发展深化D.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答案】D【解析】9.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数量接近于零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1.8倍这说明新时期我国()A. 开始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B. 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C. 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D. 成为国际组织的主建者【答案】B【解析】10.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相同点是()A. 一定程度上受“左”倾思想影响B. 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C. 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D. 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分析选项 A、B是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不符合D是改革开放后的情形与“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不符故选C11.2009年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决议呼吁立即在加沙地带实行“持久的、受到全面尊重的停火”后中方敦促有关各方全面有效落实决议立即实现停火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一贯原则B.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C.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实行不结盟政策【答案】C【解析】1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 促进了中国与新兴民族国家建交C. 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彻底打破D. 西方国家开始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13.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其由对话机制转变为地区合作组织从解决边界问题转为反对恐怖主义等从注重内部整合转向发展对外关系这说明上海合作组织()A. 应对外部能力强化B. 注重维护地区稳定C. 职能定位较为模糊D. 合作程度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14.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A.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C. 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第一次”、“大国”、“地区冲突”、“亚洲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判断是日内瓦会议再回忆该会议的成果即可得出B正确A是在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是提出故排除C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排除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是在2000年故排除D1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A. 缔结军事同盟B. 坚持独立自主C. 加强友好磋商D. 结伴而不结盟【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的是军事同盟《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是一个区域多边合作组织主要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合作的组织不是政治军事组织也不是区域经济集团属于结伴而不结盟故A项错误 D项正确坚持独立自主始终是我们的外交方针不属于差异 B项错误加强友好磋商属于相同之处 C项错误故选D16.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战略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建立军事战略关系对于任何国际问题总是根据其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以此决定自己的政策和立场此一外交战略()A. 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B. 是新时期发展我国经济的需要C. 使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领导者D. 放弃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实行与苏联结盟政策所以材料中所述政策并不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成就突出国际影响力增强在外交上我们更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故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没有放弃意识形态分歧故D选项错误故选B17.20世纪60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 边境局势持续紧张B. “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D. 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性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文革” 客观原因则是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导致边境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社会安定故A项正确排除B项中苏关系恶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排除C项当时朝鲜半岛的冷战局面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排除D项故选A18.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 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 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 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答案】A【解析】”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表明当时新中国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相结合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A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错误CD材料未体现排除19.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A. 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B. 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C. 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D. “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因此中国能够利用外汇从美日等国购进成套技术设备说明外交环境影响经济发展 C正确对外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的排除A“序幕”不符合史实 1964年中法建交排除BD项中“彻底”表述绝对 20世纪70年代初“文革”尚未结束排除故选C20.对于下图支持中国票数持续增长情况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 美苏对中国的战略“扶持”【答案】D【解析】A是新中国成立初提出的外交方针推动了支持中国的票数持续增长B1955年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有利于中国得到支持C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推动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时的票数持续增长D表述有误 60年代初开始中苏关系恶化 1972年中美关系才开始正常化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21.(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答案】(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解析】(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可结合材料“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和所学知识回答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答案】(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解析】(2)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22.(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2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答案】(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解析】(1)特点由材料一中的“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可得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由材料一中的“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可得出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结合所学近代前期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外交转型的相关史实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即可具体来说从积极影响看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从思想上来说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从具体实践来说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从外交了理论来说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从中国的发展来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从局限性看中国近代外交转型虽然实现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答案】(2)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解析】(2)理念需要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回答具体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开始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并提出和平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由材料二中的“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可得出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由材料二中的“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可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由材料二中的“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得出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单元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
当它走近“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
这种现象导致(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帝国主义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C.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说:“1905年后,国际危机通常都是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C.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D.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
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以外,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B.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4.1914年,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圣诞节回家”的口号。
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管里插着鲜花,脸上露出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这些现象( )A.反映了军国主义的泛滥B.体现了狂热的战争情绪C.说明双方都稳操胜券D.表明战争进程异常顺利5.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万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
这一事实说明( )A.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B.社会主义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C.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的影响D.战争加剧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综合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事件都倾向于发展成两个阵营之间实力的较量。
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奥匈帝国弗朗西斯·费迪南大公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
据此可推断,当时( )A.集团对抗助推了一战的爆发 B.欧洲各国关注世界和平发展C.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悬殊 D.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矛盾激化2.( )A.欧洲的经济逐渐被美国控制 B.欧洲经济优势地位依然牢固C.美国与同盟国矛盾不可调和 D.美国必然会倒向协约国阵营3.1918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称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然而不久之后,陈独秀又认为威尔逊“好发理想的大议论”,其实“多不可实行”,决定送他一个浑名,叫他作“威大炮”。
这一现象( )A.说明威尔逊受到中国知识界欢迎 B.反映陈独秀对美国抱有一定幻想C.缘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4.1921年,国际联盟成立了“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任命挪威人弗里德约夫·南森为难民事务高级专员,他发明了难民的临时身份证“南森护照”,为此后建立保护难民的国际法开创了先例。
据此可知( )A.战后国际救助彰显人文关怀 B.国际联盟抑制了战争的发生C.国际联盟旨在解决人权问题 D.国际联盟加强了国际间合作5.欧洲本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众却期待着美国总统威尔逊和列宁的指导。
西欧民众热烈欢迎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布尔什维克主义也越来越为欧洲普通民众所接受。
这从本质上体现出一战( ) A.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 B.导致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C.激化了欧洲内部矛盾 D.阻断了极端民族主义传播6.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
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
(word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冷战”局面,“冷战”一词中“战”的准确含义是( ) A.全面战争B.对抗 C.局部战争D.孤立2.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3.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美苏“冷战”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④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二战”后的美苏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
下列事件中,对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有(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②欧洲共同体形成③不结盟运动兴起④华沙条约组织建立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5.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
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
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6.“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评论马歇尔计划说:“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段话表明马歇尔计划( ) A.包含军事援助的内容B.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揭开了“冷战”序幕D.转变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
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 )A.“一边倒”的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D.“不结盟”的政策8.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测试第七单元的历史课程是高中必修二中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
为了确保学生对于这一单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老师会安排一次单元测试。
本文将以《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测试》为标题,探讨这次测试的内容和重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第七单元所涵盖的主题。
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
这个时期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包括刘宋、南斯楚和北朝等。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一些可能会在这次测试中出现的问题。
测试的问题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南北朝时期的起源和背景:这个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的起源和产生的背景。
学生需要了解此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并解释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南北朝时期的国家和政权:这个问题涉及到南北朝时期的各个国家和政权。
学生需要知道各个国家和其统治者的重要信息,如刘宋和南斯楚等。
3. 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回顾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他们需要了解以刘宋为例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这个问题涉及到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学生需要了解此时期的重要经济和文化发展,如农业、手工业、文学、美术等。
5.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这个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
学生需要知道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等级、家庭、婚姻等方面的信息。
在准备这次测试时,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1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20世纪初,埃及人民反英斗争取得一定成果的原因主要是( )A.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保障作用B.华夫脱党领导多种形式斗争C.武装斗争和合法斗争相结合D.英国政府迫于压力做出让步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3.1938年9月,三个普通的英国人罗斯利、金柏和兰塞姆倡议并发起成立了“联邦协会”。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苏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秦山核电站建立3.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
此卫星被命名为( )A.“东方红” B.“神舟” C.“嫦娥” D.“银河”4.“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包括(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5.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6.下列科技成就中,标志着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D.“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7.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
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和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七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七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青岛问题未决,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
……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与这首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维新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青岛问题未决”“强邻无理”等语句可知与诗词相关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故选D项。
2.在6月3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是革命知识分子,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斗争,跃进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胜利。
可见,五四运动()A.是北伐战争重要组成部分B.打击了封建军阀腐朽统治C.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故C项正确。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出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一些北洋军阀也参与了进来。
上述现象表明五四运动属于()A.资产阶级运动B.社会主义运动C.民族主义运动D.自由主义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的民族主义运动,故C项正确。
4.“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
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
”上述歌词直接体现的历史现象是()A.马克思主义传播B.五四爱国运动C.中国共产党诞生D.第一次国共合作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故选A项。
5.(2020·北京西城期末)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下列属于促进发展的条件是()A.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B.军阀混战造成广大民众流离失所C.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D.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赢得了市场,故选D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之下,排除A项;政局动荡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排除B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排除C项。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七)俄国农奴制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单元质量检测(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农奴制下,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
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农奴大都目不识丁,生活十分贫困。
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这说明了( )A.农奴制下农民生活很安逸B.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C.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贫穷落后的根源D.农奴制勉强能够适应俄国的社会状况解析:选C 材料主要反映出在农奴制下,俄国生产力难以发展,农奴制成为俄国落后的原因,故C项与题意相符。
2.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他是( )A.十二月党人B.地主阶级革命派C.守旧派知识分子 D.激进派知识分子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思想主题是要求废除农奴制度,因此答案只能从A、D两项中选择,同时材料表明这是一位知识分子的言论,因此可以排除A项。
3.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X是(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解析:选A 做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的主旨:废除了农奴制就会出现许多负面问题,反映了他维护农奴制度的基本观点,故A项符合题意。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此后,俄国通过改革( )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C.解决了农民暴力反抗的问题D.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解析:选D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农奴,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因而推动了工业化,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综合训练
本题考查华夫脱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夫脱党将国家事务诉诸全民支持,尊 重民众意愿,反映了埃及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华夫脱党倡导的民权斗争 并未完全成功,英国在埃及的特权没有因此被废除,A项错误;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 治和民族权益的愿望不能直接抑制外国资本在埃及的扩张,C项错误;使埃及最终获 得民族独立的是纳赛尔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D项错误。
第七单元综合训练
刷小卷
9.[山东潍坊2021高一期中]下表为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 C )
A. 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利益 B.都以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 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
时间(年) 1918
探索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1
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
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刷小卷
13.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
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D )
A. 苏英避开美国瓜分东欧
B.英国仍然保持霸主地位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C.冷战在事实上已经开始
D.带有明显大国强权色彩
苏联
90% 10%
50%
50%
保加利亚 75%
解析
本题考查“非暴力不合作”原则。“非暴力不合作”首先意味着不采取暴力手段, 1922年2月乔里乔拉村村民冲击警察局明显是暴力行为,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 不符,B符合题意;A、C、D符合“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七单元综合训练
刷小卷
12.[山东聊城2021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其深刻原因,“第一 次世界大战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实际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一 个事件造成了另一起事件”。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 ) A.经济危机导致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强权政治下建立的新秩序埋下了冲突祸根 C.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爆发 D.法西斯的侵略导致大战阴霾再次笼罩欧洲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七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解析】“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表明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故B正确;退出一战、执政地位、和平过渡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
故选B。
2.对巴公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 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C. 是19世紀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高峰D.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政策措施的失误【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巴黎公社是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排除A;巴黎公社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以巴黎公社的失败从侧面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排除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制的伟大尝试,是19世纪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高峰,排除C;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此时仍处于上升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能容纳当时快速发展的生产力,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非要突破生产关系的程度,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故选:D。
3.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热情地向公社社员致意”,但公社很快以失败告终。
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A.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C. 由农民阶级领导才能取得革命胜利D. 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答案】B【解析】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此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七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2016年11月,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907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
这样评价的依据是()A. 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C. 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D. 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答案】C【解析】现代法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不可能肯定巴黎公社采取的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故A项错误;肯定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与现代法国国体相违背,故B项错误;当代法国认可巴黎公社是“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肯定的是其所表现出来的抵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肯定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也与当代法国国体相违背,故D项错误。
故选C。
2.“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 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B. 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D. 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是强调十月革命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本题的十月革命的意义是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故A符合题意;B项是对俄国自身的意义,而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排除;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而非十月革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强调的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D项错在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2.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上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朝鲜B.苏联C.印度D.日本3.某年的除夕,据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报道最有可能是在( )A.1940年B.1950年C.1960年 D.1970年4.下列哪一外交成就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和发展( )A.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C.“求同存异”方针被与会各国接受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响应,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提出这些原则的历史场合是( )A.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 B.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会谈C.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6.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7.下图为周恩来代表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某次重要国际会议的情景,该会议是( )A.不结盟会议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26届联合国大会8.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9.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D.26届联大10.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会议达成了一系列精神和原则。
陈毅同志曾赋诗赞誉万隆精神和原则: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
这里的“万隆精神和原则”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A.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精神B.“求同存异”的原则C.亚非国家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精神D.“另起炉灶”的原则1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12.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尼克松对这次访问非常重视,除了派安全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和先遣组来华磋商访问事宜外,他对访问细节也作了精心的安排。
临行前,尼克松和夫人翻阅了不少介绍中国的书籍,学用筷子,还专门学习了中文。
他特别吩咐秘书要选好赠送毛主席的国礼。
经过多次精选,尼克松选定大型烧瓷天鹅艺术品作为珍贵国礼。
尼克松这样做意在( )A.承认以前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缓和中美关系,联华抗苏13.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这最能说明(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14.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得到恢复和发展。
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着广泛共同利益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15.对以下三幅图片中领导人的“握手”解读正确的有( )图一(20世纪50年代初) 图二(20世纪70年代初) 图三(21世纪初)①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意义是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②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卡特与毛泽东,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图三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6.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主题与材料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的有关材料B.中美外交关系正式建立——收集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的有关材料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的有关材料17.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18.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对世界的看法由“战争革命”转为“和平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党和政府正确认清了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C.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成败中得出的教益D.从一些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中得出的教益19.我国在中美关系上一贯主张:“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
中国对解决中美间分歧的态度是真诚的、积极的,但也是讲原则的,任何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的做法,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
”这段话主要强调( )A.中国不谋求霸权,也不与任何国家结盟B.中美两国之间没有利害冲突C.我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我国政府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中美关系20.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领导人关于“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息是( )①“冷战”后传统不安全因素不再对和平构成主要威胁②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是威胁而是机遇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④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和平崛起成为可能21.图片是历史的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震撼了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中国的关系,考虑中国即将对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
有的国家立即伸出友谊之手,有的国家心存疑虑,还有的国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银瓶乍破”的局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材料三 新时期中国外交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的哪些重大成就?各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指出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及取得这些成就的国际背景。
(6分)(3)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5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 皮影表演 图二 1919年巴黎和会会场材料二周恩来会见 周恩来在万隆 1971年中国印度代表团 会议上的发言 代表团在联合国材料三2004年11月5日上午,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内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广西人民会堂举行 2004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在北京饭店会谈请回答:(1)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
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我国外交上有哪些建树?(不得简单罗列材料中的事实)(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新网12月30日电(记者王岩) 30日上午,曲阜一扫几日前的阴雨,晴空万里。
正在访华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抵达他“迎春之旅”的最后一站——山东曲阜。
在宾馆进行短暂休息后,他便迫不及待地与夫人及随行人员来到了他一直“很期待”的孔子故居——孔庙。
材料二谈及历史问题,福田说:“我认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有过这样、那样不幸的时期,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不折不扣地去正视它,并传给子孙后代。
”他表示,只有认真地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
——福田康夫在北大演讲词材料三中国改革开放后,日本给予中国的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甚至无偿的援助,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显增加了中国的购买能力,在中日贸易中,中国出现了巨额逆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日本走出了经济徘徊不前的困境。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的资本大量涌入中国,日本大量的工厂从东南亚迁往中国,又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1)福田康夫为什么“很期待”到孔子的故居——孔庙?(5分)(2)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确曾有过“这样,那样不幸的时期”,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6分)(3)根据材料分析,中日和平友好有何重大影响?(4分)参考答案1.C 2.B3.B [本题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史实,1940年时二战尚未结束;1953年斯大林逝世。
故B项正确。
]4.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和发展发生在1954年之后,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1950年以前发生的,所以时间上不吻合。
]5.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在会见印度和缅甸等国代表团时提出的。
]6.B [从“国际间的冲突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可以看出处理国家间的关系运用和平手段,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B8.B [由“有色人种”、“首届洲际大会”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二战后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是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召开的,是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宗主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性的会议。
]9.B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亚非各国……自己的命运掌握……平等……友好合作”,就可判断出这个会议是指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10.D 11.D12.D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朝鲜、越南战争等影响,美国国力大为削弱,其全球战略由进攻转为防御,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