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实施方案(最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实施方案(最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保障我市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X〕24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X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函〔X〕63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省下达我市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的划定任务是: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48.69万亩(全部为水稻)、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8万亩(全部为天然橡胶)。

各地要从X年开始全面推进划定工作,X年10月底前完成划定任务,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

在完成划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两区”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服务健全、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提高我市水稻和天然橡胶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粮食生产功能区。

要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以水土资源环境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水稻优势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为重点,划定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48.69万亩。

具体分解划定任务见附件。

(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全市划定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1.8万亩,划定工作由X农垦局负责。

二、全力推进“两区”划定(一)划定标准和条件。

各地在开展“两区”划定工作时,要优先将具备以下标准和条件的地块划入。

1.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1)已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土壤较为肥沃,耕地质量等级在五等以上的水田,近年来基本种植水稻的田块;(2)相对集中连片,原则上平原地区连片水田面积不低于300亩,丘陵地区连片水田面积不低于30亩;(3)农田水利灌排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灌溉条件较好,排灌能力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生态环境良好,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4)周边涉及农业生产的河道水系通畅、灌溉条件保障、交通相对便利,农用输电线路等设施能满足生产需求,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符合生产质量安全要求的田块(划入粮食禁止生产区域的,不得划为粮食生产功能区)。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方案(最新) (2)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方案(最新) (2)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X府发〔X〕48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X府发〔X〕24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我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的划定、建设、管护等工作,充分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提升粮油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X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X粮于地、X粮于技战略,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划定、长效发展原则,以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成果为基础,选择优质地块划定“两区”,划足数量,划优质量,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初步建立“两区”农田空间管理信息系统。

二、划定原则(一)坚持依法依规、科学划定。

“两区”划定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和重要农产品自给保障水平,综合考虑消费需求、生产现状、水土资源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和油菜籽生产保护区,落实到田间地块。

(二)坚持统筹兼顾、持续发展。

围绕保核心产能、保产业安全,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建设合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坚持政策引导、农民参与。

大力宣传中央、省市政策,充分尊重农民自主经营的意愿和保护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两区”划定、建设和管护,鼓励农民发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四)坚持完善机制、建管并重。

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两区”建设和管护工作,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植面积,保持种植收益在合理水平,确保“两区”建得好、管得住,能够长久发挥作用。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项目实施方案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项目实施方案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项目实施方案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技术规程要求,为规范有序、保质保量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目标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按照“市统筹、县主体、第三方作业、分级考核”原则,由市组织技术指导,县协调本区域乡镇、村级组织及中标作业单位,有序开展划定工作。

二、年度目标严格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技术规程》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全区64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碑立界,数据汇交,资料归档和检查验收任务,完成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平台搭建。

三、分阶段任务1.建牌立界。

对通过各县初步检查验收的功能区,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标识牌设立规范》要求,统一建立标识牌和界桩。

标识牌须标明粮食生产功能区类型、编号、面积、建成年份、建设地点、建设与管护单位、责任单位和立牌单位,标注粮食生产功能区标识。

2.检查验收。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采用统一的数据质量检查软件,按照县级自验、市级验收的程序,开展数据资料和图件质量检查。

在县级全面自验的基础上,市按照每个县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总面积的50%以上比例进行检查验收。

3.数据汇交。

以县为基本单元,按照《“两区”划定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对划定工作成果进行全面汇总,确保图件、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衔接,并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任务完成进度情况和划定成果。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县上报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查,并及时汇总有关文档、电子数据等资料。

4. 归档管理。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各县及时应会同档案管理部门,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收集、规范管理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

划定工作结束后,将档案资料移交当地档案馆。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县资料归档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验收。

四、责任分工1. 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落实划定工作经费;指导督促划定工作有序开展;协调各部门工作;开展划定工作督查、验收和考评。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2023最新版)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2023最新版)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一、引言该文档旨在规范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的相关内容和指导原则,以促进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生产保护,确保粮食和农产品的供应、质量和安全。

二、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质量,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⒈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的目的和意义⒉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的原则和方法⒊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标准和级别⒋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的程序和部门职责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的效益和影响评估四、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⒈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的目的和意义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的原则和方法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标准和级别⒋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的程序和部门职责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的效益和影响评估五、其他相关事项⒈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和措施⒉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监测与评估⒊划定期限和调整机制六、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但不限于: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的图表或地图⒉相关数据和统计报表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粮食生产功能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指划定的具有农田集中连片、农产品生产集约化程度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的区域,用于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

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指划定的具有农产品生产重要性、农产品品质安全需求高的区域,用于保护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区域。

八、结束语本文档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帮助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生产的质量与安全。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本文档的要求,积极开展划定工作,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

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

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农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因此,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的实施,对于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方案1.建设目标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高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合理利用农业用地,提高农产品产出价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区划依据和划分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以土地质量、水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发展潜力、农业规模经济等因素为依据,制定区域划分方案。

3.建设内容(1)完善基础设施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质量,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水利、灌溉、农业机械等。

(2)加强科技创新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

重点推广新型高效种植方式、耕作技术、早期诊断技术以及新品种等。

(3)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在区域内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多元化和经济结构调整。

(4)强化监管管理加强对区域内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

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地退化和污染,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农业生产标准。

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1.建设目标保护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出价值,并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区划依据和划分原则根据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发展潜力、生态要求、资源环境保护需要,制定划定方案。

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现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区域和范围。

3.建设内容(1)控制建设用地开发通过限制农业用地向非农化方向发展,控制农村建设用地,保证重要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地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确保土地质量、水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

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

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1. 简介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是为了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2. 目标•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品质;•保障粮食供给安全;•优化粮食生产布局;•促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发展。

3. 规划内容3.1 区域界定将某县划分为若干粮食生产功能区,包括主粮食生产区、特色粮食生产区、转型更新区等。

3.2 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粮食生产发展目标,确定粮食产量、产值、质量等指标,并划分不同功能区的发展重点。

3.3 产业布局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合理布局粮食生产基地、科研实验站、加工厂等,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提高综合效益。

3.4 技术支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质量。

3.5 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实施土壤改良、水资源管理等措施,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4. 实施步骤4.1 制定规划方案由政府部门会同相关专家制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

4.2 资金投入投入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技术推广、粮食产业发展等方面,确保规划落实。

4.3 推动实施政府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推动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

4.4 风险防范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5. 效果评估5.1 监测指标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实施效果监测指标体系,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及效果。

5.2 调整完善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规划措施,完善规划内容,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6. 结语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是促进粮食生产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实现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需求量极大。

然而,城市化进程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带来了挑战。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

2. 原则:- 合理规划:根据土地资源合理规划,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区位选择合理,充分发挥各地农业资源优势。

- 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 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 农业技术创新: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

- 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农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1.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制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结合各地土壤条件、气候因素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制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

- 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根据地方上下达的任务,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

-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提升市场流通效率,确保农民的利益。

2. 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 确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范围:根据地方资源和农产品特点,确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范围。

- 强化农产品品质管理:建立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 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 加强农产品供需对接: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率,减少粉尘和外踏污染。

四、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1. 资源投入: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土地、水资源和资金投入,提供多元化的扶持政策。

粮食生产功能区相关政策文件

粮食生产功能区相关政策文件

粮食生产功能区相关政策文件粮食生产功能区(以下简称粮区)是指我国农业部门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发展需要确定的,保障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农田区域。

为了保持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推动粮区建设和保障粮食安全。

下面将就其中几项重要的政策文件进行详细介绍。

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规划(2016-2020年)》该文件是我国粮食安全领域的基础性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的总体粮食安全目标和重点任务。

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力措施,保持和提高耕地质量,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确保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和保障。

二、《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意见》该文件侧重于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在粮区建设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

要求各级政府按照国家要求,明确粮区范围,规划粮食生产布局,加大对粮区的保护和支持力度,推动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要加强对粮区经营者的管理和指导,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协调发展。

三、《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指引》该文件是农业部门对粮区划定工作的具体指导文件,明确了划定粮区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文件要求根据土地质量、气候条件、物种分布等因素,确定适合粮食生产的优质农田,并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

同时,还要加强对粮区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关于建立和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机制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强调了加强粮区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粮区保护机制的具体措施。

其中包括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责任主体,加强对粮区的监测和评估,规范粮区周边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粮食安全意识等。

同时,也要加强粮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粮食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以上是我国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方面的几项重要政策文件。

这些政策文件为粮区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指导,为保障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粮食功能区实施方案

粮食功能区实施方案

粮食功能区实施方案粮食功能区是指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为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特定功能的区域。

实施粮食功能区管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为此,我们制定了粮食功能区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粮食功能区划定原则。

1. 依据粮食生产潜力和资源禀赋,科学确定粮食功能区划定范围,充分发挥各地区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理布局。

2. 兼顾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划定粮食功能区需考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农业生产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

3. 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合理划定粮食功能区的空间结构,促进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二、粮食功能区规划管理。

1. 制定粮食功能区规划,明确各区域的发展定位、重点任务和保护措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

2. 加强粮食功能区土地利用管控,科学规划农田布局,合理划定农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生产用地。

3. 推动粮食功能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4. 加强粮食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农田水土保持工程,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5. 加强粮食功能区农业产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三、粮食功能区政策支持。

1. 加大粮食功能区投入力度,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粮食功能区建设。

2. 完善粮食功能区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粮食功能区管理体系,强化监督和考核。

3. 加强粮食功能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4. 加强粮食功能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粮食功能区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四、粮食功能区实施效果评估。

1. 建立健全粮食功能区实施效果评估体系,定期对粮食功能区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2. 加强对粮食功能区实施效果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应用,及时调整和完善粮食功能区管理政策。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简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这些区域的划定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农业基础设施等,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粮食和农产品的产出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原则、划定方法以及划定后的作用和意义。

划定原则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遵循以下原则: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划定区域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优先选择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地。

2. 合理利用气候条件:区域的划定应结合气候条件,选择适宜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地区。

3. 考虑农业基础设施:划定区域应考虑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灌溉设施、排水设施等。

4. 保护环境生态:划定区域时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5. 保护和改善农田质量:划定区域应优先选择土地质量好、耕地贫瘠化风险小和农田资源保护开发潜力大的地区。

6. 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划定区域时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农业产业链。

划定方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2. 划定指标制定:制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指标,根据各项指标对区域进行评价。

3. 区域划定:利用GIS技术等工具,根据划定指标对区域进行划定,并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4. 划定审核和评估:对划定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划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作用和意义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1. 保障粮食安全:划定区域有利于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促进农产品优质发展:划定区域有利于优化农产品产地的选择和布局,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一、引言此文档旨在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进行详细说明和规范化。

本文档包含以下内容:划定目的、划定原则、划定标准、划定程序、划定结果等。

二、划定目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旨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产品生产环境,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划定原则1.综合平衡原则: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平衡,确保划定结果科学合理。

2.产能优先原则:优先划定具有较高农产品产能和潜力的区域作为重点划定区域。

3.生态优先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尽量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4.公众参与原则:通过公众参与机制,听取农民、居民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四、划定标准1.土壤条件:优质农田土壤、土壤肥力等指标。

2.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3.水资源条件:充足的灌溉水源和水利设施,保证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4.农产品品质:产区所产农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家和地方质量标准。

5.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无重污染源。

五、划定程序1.划定范围界定:根据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现场调查等手段确定划定的范围。

2.划定标准制定:制定划定标准,包括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条件、农产品品质、生态环境等指标。

3.数据分析和评估: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划定区域的初步划定结果。

4.公众参与和意见收集:组织农民、居民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参与划定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5.划定结果确定: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公众参与意见,确定最终的划定结果。

6.划定成果公示:将划定结果进行公示,确保社会各界了解划定的范围和目的。

六、划定结果划定结果将在附件中详细列出,包括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具体划定范围、划定标准完成的程度、所涉及的作物种类等信息。

附件:附件1: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结果图附注:1.本文档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管理办法》制定。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X〕24号)和《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农计发〔X〕99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意见》(X府发〔X〕48号)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任务来源粮食生产功能区包含:水稻、小麦、玉米;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包含:大豆、棉花、油菜、糖料蔗、天然橡胶(以下简称“两区”)。

X省“两区”划定任务为4620万亩,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划定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合理布局、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

“两区”划定采取第一年试点探索、第二年总结推广、第三年全面完成的方式进行。

X省安排在都江堰灌区7个市、30个县(区)开展“两区”划定百日行动,阿坝州、X州以外其他12个市(州)各选1个县(区)试点推进“两区”划定工作,X县被列为X市“两区”划定试点县。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兼顾、科学划定。

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以水土资源环境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优势产区为重点,选择优质地块划定“两区”,划足数量、划优质量、图地挂钩,切实将“两区”落实到田间地块。

划定的具体地块要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要建档立卡、登记造册、上图入库、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并统一编号,标明“四至”及拐点坐标、面积以及灌排工程设施、作物类型、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情况等相关信息。

(二)划定条件。

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坡度在15度以下的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连片,原则上平原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0亩,丘陵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X县属于盆周山区,连片面积不低于10亩)。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1、引言本文档旨在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原则、范围和管理措施,以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划定目的和背景2.1 划定目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目的是为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优质、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2.2 划定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加强对粮食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的管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成为必然选择。

3、划定原则3.1 空间分布原则根据当地的土地、气候和地形条件,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空间分布,以满足当地农产品生产的需求,并确保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

3.2 产业结构调整原则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升级。

3.3 支持政策倾斜原则对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给予相关支持政策倾斜,包括财政资金、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以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和保护生产区的发展。

4、划定范围和细化措施4.1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根据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土地质量、灌溉条件等因素,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范围和界限。

可细化划分为核心区、重点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4.2 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根据当地的重要农产品种植区域、质量和安全问题,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范围和界限。

可细化划分为特色农产品保护区、有机农产品保护区等,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5、管理措施5.1 制定专门管理方案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后,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包括种植结构调整、技术培训、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以保障生产区的可持续发展。

5.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执法机构和考核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和破坏生产区的行为。

县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方案

县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方案

县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方案县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方案一、背景与意义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县粮食生产功能区是指为确保粮食产量和质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而划定的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特别保护区域。

优化整治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对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体原则1.政策导向。

依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县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方案。

2.科学规划。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核心,结合农作物适宜地域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区域。

3.区域整合。

强化区域内资源整合,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效益,形成高效、有机的农业生产格局。

4.生态保护。

合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力和质量。

6.鼓励创新。

支持农民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三、整治优化工作目标1.提高粮食产量。

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3.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抗灾能力。

4.改善农村环境。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环境美化和农民生活质量提升。

5.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民种植收入和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四、工作重点与措施1.粮食种植结构优化。

(1)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推广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质粮食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2)培育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加大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覆盖面积和灌溉效率,推动农田现代化。

(3)加强农户技术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2.农田环境保护与草地建设(1)大力实施农田水土保持工程。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正文:一、引言为了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农产品的安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2·1 划定目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了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而确定的特定区域。

2·2 划定原则(1)地理位置:粮食生产功能区应位于物质条件较好、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地区。

(2)气候条件:粮食生产功能区应具备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年降雨量、平均气温等。

(3)土地质量: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土地应具备较好的肥力和适宜的土壤类型。

(4)水资源:粮食生产功能区应具备充足的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和降水等。

(5)交通条件: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交通条件应便利,为粮食生产和运输提供保障。

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3·1 划定目的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促进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3·2 划定原则(1)农产品特性: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应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性来确定,包括生长周期、生长环境等。

(2)市场需求: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确定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区域。

(3)品质要求: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应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标准,确保产品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4)环境保护: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应重视环境保护,保护生态平衡和农产品的有机生产。

附件:1·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地图2·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地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粮食安全:指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和人民日常粮食消费需求的稳定和可达到性的重要任务。

2·农产品:农田、林地和渔场中生长、繁殖和采集的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花卉、蔬菜、水生野菜、林下野菜、水生植物、水产品、蜜蜂产品、丝织品、畜、禽、蛋、奶及其加工品等。

粮食农业园区建设方案

粮食农业园区建设方案

粮食农业园区建设方案前言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粮食供给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必须加强农业的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本文将探讨建设粮食农业园区的一些方案和建议。

粮食农业园区的概念粮食农业园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利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先进的生产管理和有效的市场推广,集中发展粮食生产、加工和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粮食农业园区的建设目的1.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和品质。

2.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技术的创新。

3.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建设粮食农业园区的方案选择合适的区位1.选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

2.选址周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发达的地区。

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1.建立种子繁育、土壤改良、植保控制、机械化收获等农业生产要素的支持体系。

2.发展粮食加工、仓储物流、市场销售等服务业配套。

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管理1.按照先进的科学技术、规范的生产管理方式和一定的操作标准进行生产。

2.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1.开展农技推广、职业培训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养一批科技骨干和农业专业人才。

2.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研发应用。

结论粮食农业园区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在建设粮食农业园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科学规划、细致管理、市场营销,并注重人才培育和科研创新,形成科技驱动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最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最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为规范有序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根据《xxx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x〔x〕21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x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x第x次党代会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针,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选择水资源条件好、相对集中连片、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具有粮食种植优势的耕地划为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动粮食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工作原则(一)突出重点,择优划定。

突出我县产粮大县优势,综合考虑各乡镇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等因素,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为重点,选择相对集中连片、四至清晰的耕地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

(二)运用成果,整体推进。

充分利用全县空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科学划定标准,自上而下分解任务,以乡镇为单位精确落地,整体推进,做到数量划足、质量划优、图地挂钩。

(三)统筹兼顾、形成合力。

围绕保核心产能、保产业安全,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改善。

(四)农民主体、确保安全。

充分尊重农民自主经营的意愿和保护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建设和保护,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及广大农户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三、目标任务(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

从x年起,力争利用2年时间,在全县的永久基本农田内,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64万亩。

其中,水稻20万亩,小麦14万亩,玉米30万亩,并落实到田间地块。

原则上单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相对规模不低于500亩,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占6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和县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索引号:002654358-01-2010-0001 生成时间:2010-04-05 发布机构:云和县农业局目录1.前言 (3)1.1规划背景 (3)1.2规划编制依据 (3)1.3规划范围 (4)1.4基准年、水平年 (4)2.基本情况 (4)2.1地理位置 (4)2.2土壤类型及面积分布、立地条件 (4)2.3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 (5)2.4粮食生产现状 (7)2.5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9)2.6粮食生产的主要潜力因素 (11)3.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12)3.1指导思想 (12)3.2原则 (12)3.3规划目标 (13)4.总体布局和重点建设内容.................................1 5 4.1总体布局 (15)4.2重点建设内容 (16)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8)5.1投资估算依据与方法 (18)2010-2017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投资汇总表 (20)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分年投资计划表 (21)2010年云和镇、沙铺乡、赤石乡、大源乡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投资汇总表.........................................................2 2 2011年崇头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投资汇总表 (23)2012年云坛、安溪乡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投资汇总表 (24)2013年云丰乡、黄源乡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投资汇总表 (25)2014年大湾乡、朱村乡、紧水滩镇、石塘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投资汇总表………………………………………2 65.2资金筹措 (27)6.功能区管理 (27)6.1建设管理 (27)6.2严格认定验收 (27)6.3加强责任考核 (28)6.4建后管护 (28)7.效益分析 (29)7.1经济效益 (29)7.2社会效益 (29)7.3生态效益 (30)8.保障措施 (30)8.1加强组织领导 (30)8.2强化政策扶持 (30)8.3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31)8.4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33)8.5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34)附表1:云和县2010-2014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区块表 (35)附表2:2010-2014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具体目标表 (36)附表3:2010-2014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表 (37)附表4:2010-2014年功能区机具配置表 (38)附表5:2010-2014年服务组织建设表 (39)10 附图附图1:云和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分布图(缩略图)附图2:云和县13个乡镇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图(缩略图)1.前言1.1规划背景:为切实增强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编制《云和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计划在地势平坦、田面平整、耕地相对集中连片、适宜水稻种植的标准农田内,选择30个区块,规划建设1万亩粮食功能区,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2规划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2.2政策文件(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一号文件”)(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粮食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7号)(3)《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粮食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浙农专发〔2010〕29号)(4)《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标准及验收认定办法》(5)《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6)与本规划有关的政策和其它资料1.2.3相关规划(1)《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3)《云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云和县“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5)《云和县崇云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

1.3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县域内标准农田项目区。

涉及全县13个乡镇,30个区块,要求功能区平原连片面积100亩以上,山区连片50亩以上,规划建立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

1.4基准年、水平年:规划基准年:2009年。

规划水平年:2014年、2018年。

2.基本情况2.1地理位置:云和县地处瓯江上游,浙西南山区,位于东经119°21/—119°44/,北纬27°53/—28°19/,东邻丽水,西接龙泉,南靠景宁,北与松阳毗邻,境内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38公里,总面积984平方公里,是个山多地少的山区县。

2.2土壤类型及面积分布、立地条件: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以及人类长期的生产劳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展而来的。

由于地形地貌不同,生物条件、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土壤发生不同的发育方向,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分布。

我县整个地形西南部狭窄,东北部较宽广,以中低山为主,多狭谷和山间小盆地,按地形地貌可分为云和盆地、低山、中山区三种类型。

云和盆地指海拔在130-200米之间,主要包括现在云和镇的大部份土地面积,面积2.5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7%,耕地面积1.3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47%;低山区指绝对海拔在800米以下,除盆地外的土地面积,总面积109.4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4.6%;中山区指海拔在800米以上地区,面积34.6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3.6%。

我县土壤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5个土类、11个亚类、33个土属、61个土种。

其中红壤面积89.61万亩,占土壤面积62.11%;黄壤面积36.26万亩,占土壤面积25.13%,岩性土面积0.19万亩,占土壤面积0.13%,潮土面积0.43万亩,占土壤面积0.30%,水稻土面积17.79万亩,占土壤面积12.33%。

境内地形相对坡度以大于25度为主,有120.58万亩,占总面积的82.21%。

由此可见,我县平畈少,陡坡多,要十分珍惜平畈土地和保护缓坡山地。

2.3 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2.3.1 耕地资源现状全县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结构和各类土地的比例较为合理,但区域间分布不平衡。

根据2009年云和县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县土地总面积146.7万亩,其中农业用地137.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93.7%。

在农业用地中,林地119万亩,占全县农业用地的86.6%;耕地11.49万亩,占农业用地的8.34%;园地3.93万亩,占农业用地的2.86%;其他农用地面积2.96万亩,占农业用地的2.15%,其中耕地面积中水田面积11.13万亩,旱地面积0.36万亩,人均拥有耕地1.04亩。

2.3.2 标准农田布局与现状根据云和县国土资源局统计资料显示,云和县标准农田建设从1999年开始到2007年底,全县共完成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9个,分布在14个乡镇,整理耕地总面积8.81万亩,整理后建成标准农田2.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17万亩。

据地力监测调查,我县27962亩标准农田,分等定级以二等田为主,占标准农田的51.4%,其中二等三级6077亩,占标准农田总面积的21.7%,二等四级8321亩,占标准农田总面积的30.6%;没有一等田,三等田12773亩,占标准农田的48.6%,其中三等五级8888亩,占标准农田总面积32.7%,三等六级3885亩,占标准农田总面积14.3%。

标准农田布局与环境:从地域分布看,标准农田主要分布在高丘和低丘,面积分别为7378亩和19793,占27.15%和72.85%;从坡度情况看,平坡(<3°)和微坡(3°-6°)面积分别为10439亩和3670亩,分别占38.42%和13.51%,坡度15°-25°面积8908亩占32.78%;地下水位50—80厘米的14323亩占52.71%、100厘米以上占45.15%;抗旱能力小于30天易旱田17506亩。

标准农田物理性状:全县标准农田全土层比较深厚,剖面发育良好,耕层较浅薄,耕层厚度12-16厘米的面积14272亩,占52.52%;16-20厘米的11091亩占40.81%;质地以壤土、粘壤土为主,分别占79.07%和19.27%;耕层土壤容重在0.9-1.1 g/cm?占13.37%,1.1-1.3 g/cm?占70.63%,大于1.3 g/cm?的占16.00%。

标准农田养分状况:有机质平均含量36.02g/kg,有机质大于30 g/kg标准农田面积占66.67%;有效磷平均含量72.09 mg/kg,其中缺磷和严重缺7670亩,占28.2%;速效钾平均含量59.7 mg/kg,其中缺钾和严重缺钾的22036亩占81.0%;土壤阳离子代换量较低,平均为8.50cmol/100g,其中小于等于15cmol/100g的占97.27%。

标准农田土壤以微酸性PH5.5-6.5及酸性PH4.5-5.5为主。

2.4粮食生产现状2.4.1 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云和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是浙江省最小县之一,面积小,耕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全县辖10乡4镇、170个行政村、842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1.09万。

其中新安江、紧水滩、石塘等库区移民2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

全县面积98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9万亩,耕地11.49万亩,水域5万余亩。

1991年粮食播种面积最大为13.5万亩,实现总产量3.9万吨。

近年来,随着农田结构调整,茶叶、水果、蔬菜、吊瓜等高效经济作物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水果、茶叶的迅速发展,导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下滑。

200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0万亩,亩产331公斤,粮食总产2.67万吨,与1991年相比,种植面积减少40.7%,产量减少31.5%,全县约50%口粮需要外调。

粮食生产主要构成:春粮(蚕豌豆、马铃薯)0.82万亩、单季晚稻4.62万亩、旱粮2.9万亩、油菜0.2万亩。

主要种植模式,以“马铃薯—春玉米(毛芋、西瓜、绿肥)—杂交稻”三熟制、“香菇(马铃薯)—单季稻”两熟制等粮经型种植模式为主。

2.4.2 粮食生产条件情况气候与土壤:云和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春早夏长,温暖湿润,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