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解表剂

合集下载

解表剂

解表剂

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 甘草炙,一两 (3g)[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

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

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

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风寒表实证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二、辛凉解表3、银翘散(辛凉平剂)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主治:温病初起发热。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4、桑菊饮(辛凉轻剂)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三、扶正解表6、败毒散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1、大承气汤(寒下代表方)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Ⅰ、阳明腑实证Ⅱ、热结旁流证Ⅲ、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功用:峻下热结2、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仁主治:肠痈初起。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二、温下3、大黄附子汤组成:附子、大黄、细辛主治:寒积里实证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4、温脾汤(温下代表方)组成:大黄、附子、干姜、芒硝、人参、当归、炙甘草主治:阳虚寒积证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三、润下5、麻子仁丸(润下代表方)组成:麻子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蜂蜜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四、逐水6、十枣汤(逐水代表方)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水肿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主治:Ⅰ、伤寒少阳证Ⅱ、妇人伤寒热入血室Ⅲ、疟疾/黄疸以及内科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功用: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2、四逆散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主治: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功用:透邪解郁,舒肝理脾3、逍遥散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三、调和肠胃4、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ppt课件-解表剂

--ppt课件-解表剂
恶寒,发热, 无汗,头身痛
喘 苔薄白,脉浮

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营卫首 当其冲,寒邪收引凝滞,使 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 郁滞,经脉不通
寒邪外束肌表,影响肺气宣 肃下行则上逆
风寒束表
恶 寒
方解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解表散寒,宣 肺平喘
解肌发表, 温通血脉
降利肺气,配伍麻 黄宣肺平喘
桂枝
常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羌活、苏叶、 防风等为主组成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
因寒邪束表,每致营阴郁滞,肺失宣降, 故此类方剂每配伍活血通脉的川芎及宣降肺
气的杏仁、桔梗等。
杏仁
桔梗
麻黄汤
《伤寒论》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 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症状 分析
论桂枝汤
• 解肌和发汗同中有异,二者不可混为一谈,这不只是一个 概念问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桂枝汤。 桂枝汤以桂枝为君,臣以苦酸寒而具补敛之性的芍药,更 佐以大枣.与麻黄汤以麻黄为君迥然有别。麻黄汤开泄皮 毛,峻汗无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肌。李时珍在《本草 纲目》中言:“麻黄通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 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 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对麻、桂之 见.亦可见麻黄汤之发汗与桂枝汤之解肌之一斑。解肌之 剂的桂校汤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即吸热稀粥)“以 助药力“,同时温覆,方可使汗出病愈。这便是桂枝汤用 于解表时为何要啜热稀粥的道理。
用法
• 注文作为解表药的服药法则,归纳言之,至少有 五个方面:一,服解表药后,要适当地令病人覆 衣加被,约2小时左右,达到全身微汗出,不要汗 出过多,以免耗伤正气而邪仍不解。二,要中病 即止,不必尽剂。三,要在6小时内将一剂药服完, 每隔2小时服一次,若第一、二次服后汗不出而病 不解,第3次服药时间可稍提前,这对临床尤为重 要。今人无论治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常习惯于 早、中、晚的日三服之法,甚或早晚各服一次的 日二服之法。不知这种日三服或日二服之法,对 于治疗杂病里证尚可,若用于治疗外感病

方剂:第一章解表剂

方剂: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章解表剂概述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属于“八法”中的“汗”法。

二、立法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肌表犹如人身之藩篱,是抵御外邪之第一道屏障,所以外感六淫伤人,一般首先侵犯肌表,出现表证。

此时邪气轻浅,当适时而治之,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病邪不能及时外解,必转面深入,变生他证。

是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因此,汗法居“八法”之冠,是寓有深意的。

三、作用:发汗、解肌、透疹。

四、适应范围:解表剂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而引起的表证,因其能开泄腠理,宣畅肺气,通调气血,透达营卫,故又可用于治疗疮疡初起、痹证初起、水肿病初起、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等见有表证者。

外感表证以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身疼,咳嗽,舌苔薄,脉浮为主要表现特征。

五、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剂:外感六淫有寒热之别,人体有虚实之异,故解表剂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1.辛温解表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表寒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香薷散等。

2.辛凉解表剂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表热证。

症见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常用辛凉解表药为主组成方剂,如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等。

代表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

3.扶正解表剂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此时艰苦要解表,又要虑其阴阳气血之不足,汗源不充,虽用解表剂,但正虚无力驱邪外出,也是服药无效的原因之一。

所以虚人而有表证,当扶正解表。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
20
6、寒闭失音
赵守真医案:汪某以养鸭为业,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 冷茶一大钟,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既而语言失音。 曾煎服姜汤冲杉木炭末数钟,声亦不扬。晨间,其父伴来 就诊,代述失音原委。因知寒袭肺金,闭塞空窍,故咳嗽 声哑。按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疼无汗,乃太阳表实证。 其声暗者,非金破不鸣,是金实不鸣也。由于贼风外袭, 玄府阻闭,饮冷固邪,痰滞清道,治节失职之所致。治宜 开毛窍宣肺气,不必治其暗。表邪解,肺气和,声自扬也。 疏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
按:此例患者受严冬风雪之寒气侵袭,致肺失宣降、寒凝气滞、耳窍不 通而致耳聋,故用麻黄汤发散风寒。风寒祛、耳窍通,耳聋自愈。
-
22
8、胸痹
刘某,男,56岁,1980年12月诊。胸闷,气短,胸痛彻背, 动则尢甚,时常发作一年余。近月余发作频繁。刻诊:气 短声低,气急而咳,痰少色白,畏寒怯冷,面色白光 白, 四肢欠温,舌暗苔白,脉细数无力。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心绞痛。此乃胸中阳气不振,不能贯通心脉,则胸闷胸痛; 不能达于四末则四肢欠温;不能温分血肉则畏寒怯冷,时 时恶风。宜麻黄汤主之:炙麻黄6g,桂枝15g,杏仁6g, 炙甘草30g,薤白6g,附子30g(另包先煎)。服药3剂, 诸症消失。


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常配:

1、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2、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
-
3
麻黄汤《伤寒论》
学习 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 基础方典型结构
-
4
主证病机分析:

感(
风太

阳 伤
表 实
寒 )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章-解表剂

67
• 以上九味.虽为一方然亦不可执.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 • 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其效如神.(即此是口传心授)
2020/12/8
68
• 太阳证.头痛发热.自汗恶风.脉当缓而反紧.伤风得伤寒脉也. • 太阳证.头痛发热无汗恶寒.脉当急而反缓.伤寒得伤风脉也.
2020/12/8
49
• 产后发热 《中医方剂选讲》:某女,28岁。产后2个月内,反复发作3次外感, 第二次感冒时合并 支气管炎,体质甚弱,不禁风寒,前医曾以小柴胡汤治之,每有见 效,但头重,恶风,自汗等症状 不解。就诊时,病者眼睑微肿,精神不振,发热,声 重,穿衣不少。自诉肢体沉重,乏力,不渴, 每有自汗。脉浮而细数,舌质淡润。处 方:桂枝9g生姜12g、白芷9g、当归9g、羌活9g、防风12g、 白芍12g、大枣12g、 甘草6g。服药后,大有好转,继续服药1剂,诸症消失。
2020/12/8
71
• 太阳证.发热恶寒自汗脉缓.太阳证.发热恶风无汗脉缓.此易老元将麻黄一桂枝二治上二证后复 改用羌活汤.
王好古《此事难知》
2020/12/8
72
用法 : 原方九味,水煎服,若 急汗热服,以羹粥之; 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 (粥)投之也。
2020/12/8
57
• 本方都制定打破了麻、桂剂一统解表方都局面,开创了解表方都另一模式——羌、防剂。至此,解 表方有了“经方”与“时方”的区别
2020/12/8
59
临床表现:
• 风寒表实证 • 四肢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 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2020/12/8
60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病机】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里。

中医方剂学课件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课件解表剂

甘草:调和药性 ---------- 使
2019/9/23
方剂学
四、主治—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之证
1、病机:风寒湿邪郁表,经络气血不利、
蕴热传里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
酸楚重痛,口苦而渴,脉浮紧。
如何体现分经论治?
2019/9/23
方剂学
桑菊饮 银翘散
一、共性
1、来源:《温病条辨·上焦篇》
方剂学
二、分类: 1、辛温解表剂:
特点:辛散温通,味辛能散,性温祛寒 2、辛凉解表剂:
特点:辛凉轻清,轻宣透散 3、扶正解表剂:
特点: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2019/9/23
方剂学
三、注意事项: 1、不宜久煎: 2、服法及护理方法:①②③④⑤ 3、因时因地而用方: 4、治疗原则: 5、禁忌:
2019/9/23
热闭于肺,无汗而喘: 热壅于肺,有汗而喘: 3、用于小儿麻疹合并肺炎。 4、还可用于大叶性肺炎
五、附方:越婢汤
2019/9/23
方剂学
败毒散《和剂局方》
一、异名:人参败毒散、活人败毒散
二、方名:《医方考》:“培其正气,败 其邪毒,故曰败毒散”
三、组成:1、包括用法中的薄荷、生姜。
2、人参现代多开党参、量宜轻。
2019/9/23
方剂学
五、方解: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药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臣药 杏仁 :下气平喘,与麻黄配伍,复肺气之宣降 炙甘草:兼佐药使之用。
佐药
为什么说麻黄汤是发汗的峻剂
2019/9/23
方剂学
六、临床应用
1、 适应证:
A、 辨证要点:
B、本方为峻汗之剂,在南方相对应用较少。

中医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中医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中医方剂学笔记分享收藏第一章解表剂概说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二、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三、功用: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

四、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

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别,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异,故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六、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一章 解表剂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一章  解表剂

4,服用方法: 1),药后啜粥法, 2),温覆取汗法, 3),获效停药法, 4),守方继进法, 5),药后忌口法
5,加减: 素体虚,加——黄芪 风寒重,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兼项背强几几加——葛根。 素有咳喘,又感风寒,加——厚朴,杏
仁、苏子,桔梗。
余(段富津教授)曾治一女,1982年9月 因运动汗出,卧湿冒雨而发病。始则恶 寒发热,身体疼痛,医以感冒论治,表 证虽轻,但身痛不减。半月之后,膝踝 关节逐渐肿大,步履艰难。医家以为风 湿在表,而令其服药取汗,病者初汗即 觉痛减体舒,遂加盖衣被,直至全身汗 出如水流漓方止。翌日虽肿痛均减,但 未几,关节又渐肿大,身痛加重,以至 不能行路,又经中西药治疗月余不效。

连 翘 ——清心肺而除上焦热毒
臣:薄荷,牛蒡子——发散风热,利咽

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邪
佐:桔梗——宣肺止咳化痰

竹叶,苇根——清热生津。
佐使:生甘草——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风热袭表,热毒偏盛。 2,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温
病条辨》称之为“辛凉平剂”。
[重点,难点]
1,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营弱 卫强)。“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 汗自出”。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 证的基础方。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3,配伍特点: 桂枝发汗散风寒,去卫分之邪。 芍药敛阴养阴,补营阴之虚,治营弱。

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清解。
臣: 桔梗——宣肺止咳化痰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苔白 滑,脉浮。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目录第一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拗汤新加三拗汤华盖散)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葛根汤麻桂各半汤葱豉汤(杏前葱豉汤活人葱豉汤葱豉桔梗汤六味葱豉汤)苏羌达表汤第二节辛凉解表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新加麻杏甘石汤荷杏石甘汤桑杏石甘汤) 银翘散(加减银翘散银翘透疹汤)桑菊饮祛风涤痰汤五叶菰根汤防风解毒汤加减普济消毒饮竹叶柳蒡汤解肌透痧汤第三节扶正达邪剂一、益气发汗剂参苏饮人参败毒散(仓廪汤荆防败毒散)二、滋阴发汗剂加减葳蕤汤(葳蕤汤)黑膏汤(加减黑膏汤)青蒿鳖甲汤三、养血发汗剂葱白等七味饮四、助阳发汗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第二章涌吐剂第一节实证涌吐剂瓜蒂散救急稀涎散第二节虚证涌吐剂参芦饮第三节探吐法盐汤探吐法第三章通下剂第一节寒下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解毒承气汤犀连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陷胸汤十全苦寒救补汤陈氏四虎饮清凉攻毒汤第二节温下剂附子泻心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半硫丸第三节逐水剂控涎丹舟车丸己椒苈黄丸疏凿饮子三花神佑丸十枣汤神芎导水丸第四节润下剂麻仁丸通幽汤陆氏润字丸千金地黄煎济川煎第五节攻补兼施剂陶氏黄龙汤增液承气汤承气养荣汤益血润肠丸苁蓉润肠丸三仁丸苁蓉润肠汤第四章双解剂第一节解表清里剂栀子豉汤(栀豉芩葛汤)大青龙汤(越婢汤)柴葛解肌汤葛根芩连汤三黄石膏汤(增损三黄石膏汤)六神通解散白虎加桂枝汤葱豉白虎汤缪氏竹叶石膏汤双解加葱豉汤石膏大青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第二节发表攻里剂大柴胡汤(加味大柴胡汤)大青消毒汤《删繁》香豉汤凉膈散(加减凉膈散)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增损双解散)大黄饮子第三节解表化痰剂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许氏麻黄等十味丸第五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泄气热剂一、轻清气热剂新加栀豉汤六花苇茎汤陈氏清肺饮二、辛寒清气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新加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石膏汤)三、苦寒清热剂黄芩汤黄连汤《古今录验》青木香汤白头翁汤(秦皮汤)犀角大青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第二节清热凉营剂一、清营泄卫剂犀地透营汤犀地桑丹汤羚地清营汤凉血解毒汤二、清透营热剂犀角地黄汤清宫汤(加味清宫汤)犀羚救焚汤犀羚三汁饮加减服蛮煎神犀透络汤拔萃犀角地黄加金汁、元明粉三、凉血散血剂凉血散瘀汤清热行血汤第三节清气凉营剂犀羚白虎汤化斑汤(人参化斑汤)陈氏四虎饮陈氏夺命饮清瘟败毒饮第四节清热解毒剂三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消毒活血汤第五节滋清虚热剂葳蕤等五味饮白薇等十味丸青蒿鳖甲煎(黄芪鳖甲煎)秦艽鳖甲散清骨散三甲白薇汤洒沥汤两地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地骨皮饮四逆散合白薇汤第六节甘寒清热剂一、清养气液剂生芦根八味饮子麦门冬汤参燕麦冬汤三参冬燕汤新定五汁饮二、清养血液剂千金生地黄煎竹叶地黄汤顾氏八汁饮第七节清泄脏腑剂导赤散(导赤合犀连汤导赤清心汤加味导赤散导赤合加味虎杖散导赤散冲四汁饮)加减导赤泻心汤(导赤泻心汤)清心莲子饮泻青丸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泻黄散清胃散玉女煎(新加玉女煎)泻白散(黄芩泻白散加减泻白散)陶氏逍遥散救阴滋任汤加味白头翁汤养阴清肝汤玉屑无忧散玉雪救苦丹第六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第二节调和肝胃剂黄连汤(进退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崔氏疗胃反方第三节调协肝脾剂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黑逍遥散清肝达郁汤)四逆散芍药甘草汤痛泻要方第四节透达暮原剂达原饮(加减达原饮柴胡达原饮)清脾汤柴胡桂姜汤第五节截疟理疟剂常山饮截疟七宝剂首乌鳖甲汤陈氏四獸饮何人饮第七章祛暑剂第一节轻宣暑邪剂薷杏汤青蒿饮雷氏清宣金脏法五叶芦根汤清络饮第二节祛暑散邪剂香薷饮新加香薷饮黄连香薷饮(加味黄连香薷饮)《广济》扁豆汤第三节清暑利湿剂三石汤甘露消毒丹桂芩甘露饮六一散(鸡苏散碧玉散)雷氏清凉涤暑法第四节清暑化湿剂苍术白虎汤藿朴胃芩汤(胃苓汤藿朴夏苓汤)加减六和汤(六和汤)清暑辟秽汤雷氏芳香化浊法第五节清暑益气剂王氏清暑益气汤(东垣清暑益气汤)薛氏参麦茯神汤雷氏却暑调元法第六节清暑敛津剂吴氏连梅汤人参乌梅汤第八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剂一、疏散风邪剂小续命汤川芎茶调散川芎散防风散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已地黄汤二、搜风通络剂牵正散苍耳散止痉散正舌散玉真散五虎追风散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第二节平熄内风剂一、熄风和阳剂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千金排风汤钩藤饮钩藤汤撮风散二、滋液熄风剂加减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阿胶鸡子黄汤大定风珠三、养血祛风剂大秦艽汤地黄饮子羚羊角散秦艽散第九章开窍剂第一节凉开剂紫雪丹(碧雪绛雪)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犀珀至宝丹)牛黄清心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神犀丹飞龙夺命丹玉枢丹犀黄宣窍汤炼雄丹行军散第二节温开剂苏和香丸妙香丸飞马金丹第三节豁痰开窍剂白金丸集成太极丸抱龙丸小儿回春丹涤痰汤菖蒲郁金汤沈氏六神汤玳瑁郁金汤第四节宣郁开窍剂苏合香丸第十章祛寒剂第一节温经散寒剂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当归四逆散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第二节温中祛寒剂理中汤(理中加附子汤延年增损理中丸治中汤)附子粳米汤白术附子汤(近效白术附子汤)茵陈附子干姜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厚朴温中汤大顺散来复丹冷香饮子第三节回阳救逆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回阳救急汤参附汤(参附龙牡汤)真武汤附子汤黑锡丹(二味黑锡丹)三生饮第十一章却湿剂第一节宣散湿浊剂恙活胜湿汤鸡鸣散豆卷藿香荷叶汤苏叶黄连汤神术散第二节温化寒湿剂平胃散(香砂平胃散加味平胃散加减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太乙神术散)藿香正气汤醉香玉屑丸芩桂术甘汤实脾饮第三节清利湿热剂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藿香左金汤(蚕矢汤)连朴饮(燃照汤)昌阳泻心汤清热渗湿汤二妙散(加味二妙散三妙丸)第四节利水渗湿剂一、利水通淋剂八正散萆薢分清饮五淋汤石苇散神效琥珀散瞿麦汤海金砂散火府丹小便饮子童便四草汤红白散二、利水消肿剂禹余粮丸五苓散猪苓汤五皮饮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千金鲤鱼汤天仙藤散香附散全生白术散第五节祛风胜湿剂巴戟天汤地龙汤防己汤蠲痹汤秦艽散三痹汤四斤丸第十二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剂二陈汤(加味二陈汤藿朴二陈汤)导痰汤(加味导痰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加味温胆汤)指迷茯苓丸第二节润燥化痰剂润肺饮降痰奔马丸金水六君汤百花汤雪梨膏第三节清化热痰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柴胡陷胸汤加味小陷胸汤)节斋化痰丸滚痰丸雪羹第四节温化寒痰剂理中化痰丸(理中降痰丸)珍珠滚痰丸紫金丹第五节蠲化风痰青州白丸子三生丸半夏白术天麻丸金栗丹竹沥五汁饮第六节止咳化痰剂杏仁煎延年贝母煎延年疗气嗽煎方紫菀饮延年紫苏饮止嗽散三子养亲汤金沸草散紫苑汤降气化痰汤第七节化痰软坚剂内消瘰疬丸海藻昆布玉壶汤第十三章润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剂一、苦温平燥剂杏前葱豉汤杏苏散二、辛凉甘润剂桑杏汤(沙参杏仁汤)萎薤六仁汤清燥救肺汤润燥渗湿汤第二节滋润内燥剂一、清润肺胃剂麦门冬汤(加减麦门冬汤广济麦门冬汤宣明麦门冬饮子)五汁饮韭汁牛乳饮叶氏养胃汤(益胃汤)甘露饮(小甘露饮)桑白皮等十味煎消渴方(延年天门冬煎黄芪汤千金茯神汤)地黄引子百合固金汤琼玉膏(张氏医通琼玉膏)沙参麦冬汤二、滋养肝肾剂集灵膏滋燥养荣汤(清燥养营汤)润肺饮雪梨膏第十四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四七汤)桔姜薤白半夏汤(桔姜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良附丸(橘核丸)天台乌药散(三层茴香丸暖肝煎)金铃子散启膈散五香散正气天香散瘦胎饮解肝煎十香丸紫苏饮延胡索汤槟榔汤第二节降气剂旋复代赭汤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竹茹汤丁香散)四磨汤(五磨饮)橘皮竹茹汤苏子降气汤(沉香降气散)茴香散第十五章理血剂第一节祛瘀活血剂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大活血丹回生丹失笑散生化汤抵当汤抵当丸桃核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大黄蛰虫丸下瘀血汤当归芍药散清热行血汤宣郁通经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丹参饮旋覆花汤泽兰汤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紫苏饮三甲散增损三甲散三虫二甲汤七厘散清经散第二节止血剂十灰散四生丸槐花散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胶艾汤温经摄血汤小牛角腮散平肝开郁止血汤第十六章补益剂第一节益气剂一、益气固脱剂独参汤人参蛤蚧散二、益气摄血剂归脾汤炙甘草汤举元煎三、益气健脾剂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参术膏参燕异功散慎柔养真汤资生丸四、益气升陷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保元汤七珍散第二节养血剂四物汤(四乌汤过期饮地骨皮饮桃红四物汤艾附暖宫丸)圣愈汤补气解晕汤小营煎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泰山磐石散当归补血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天真丸)第三节滋阴剂一、滋养肺肾剂人参固本丸保阴煎补肺阿胶汤(月华丸)两仪膏二、滋养肝肾剂石斛夜光丸一贯煎滋水清肝饮七宝美髯丹二至丸桑麻丸三、滋养肾阴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都气丸八仙长寿丸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左归丸新加六味汤)左归饮吉祥丸虎潜丸(大补阴丸滋任通阴煎通关丸)三才封髓丹滋阴大补丸无比山药丸大造丸龟鹿二仙膏第四节壮阳剂一、温煦肾阳剂肾气丸(右归丸十补丸)右归饮鹿茸散巴戟天酒二、温柔濡润剂还少丹赞化血余丹斑龙丸异类有情丸内补丸元武豆三、温补脾肾剂四神丸脾肾双补丸生脉散(全真一气汤)第十七章消导剂第一节消导化滞剂保和丸(大安丸)廓清饮大和中饮(小和中饮)枳实导滞丸(木香导滞丸)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橘半枳术丸曲麦枳术丸)健脾丸(啟脾散)第二节消痞磨积剂枳实消痞丸葛花解醒汤蟾砂散枳实丸鳖甲煎丸耆婆万病丸化瘀回生丹第十八章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敛汗剂牡蛎散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第二节敛肺止咳剂九仙散第三节涩肠固脱剂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訶子散(訶子丸)真人养脏汤地榆丸刘松石猪肝丸第四节涩精止遗剂治浊固本丸秘元煎(苓术菟丝丸水陆二仙丹)固阴煎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补脬饮巩隄丸第五节固崩止带剂固经丸惜红煎完带汤鹿角菟丝丸侧柏樗皮丸第十九章安神剂第一节重镇安神剂朱砂安神丸生铁落饮珍珠母丸磁朱丸第二节宁心安神剂半夏秫米汤酸枣仁汤定志丸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丹平补镇心丹)孔圣枕中丹黄连阿胶汤交泰丸琥珀多寐丸甘麦大枣汤第二十章痈疡剂第一节外疡一、内服丸散汤饮(一)阳证诸方仙方活命饮真人活命饮五味消毒饮连翘金贝煎会脓散醒消丸内补黄芪汤透脓散(心悟透脓散代刀散)消瘰丸六神丸蟾酥丸(二)阴证诸方阳和汤小金丹二、外用膏、丹、散剂如意金黄散回阳玉龙膏红升丹(白降丹八将丹)生肌玉红膏(八宝生肌散)第二节内痈苇茎汤桔梗杏仁煎古今录验桔梗汤大黄牡丹皮汤锦红汤(锦红片锦红新片)清肠饮红藤煎肠痈秘方薏苡附子败散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第二十一章治虫剂乌梅丸槟黄丸下虫丸理中安蛔汤化虫丸使君子丸万应丸(下虫万应丸)追虫丸前言尝读《灵枢·逆顺肥瘦篇》言“圣人之为道也,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度检押乃后传言。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方歌2009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方歌2009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方歌2009-04-08 17:30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贵姓?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温 表 肺 散 化 寒 饮

引 动
方剂学
【配伍特点】解表散寒与温化水饮并行, 内外合治,相互促进;辛散温燥与酸 收润敛相合,散不伤正,敛不留邪。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水 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以恶寒发 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
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
方剂学
【典型病案】
陈某,女,40岁。咳嗽7月,哮喘发作3月,近半月 加重,病由感冒后反复咳嗽不已致喘息不得卧,经 服激素、抗菌素喘息未平,前医曾投定喘、小青龙 汤等不应,请王文鼎老师会诊,曰:“此由外感风 寒袭肺而致咳喘,患者恶风咳喘,汗出夜间尤甚, 多泡沫痰及稀痰。苔薄滑边有齿印,此为寒饮。用 小青龙汤:麻黄根30g,桂枝9g,白芍18g,甘草6g, 炮姜、五味子、细辛各6g,半夏12g。”药进2剂, 喘息得平。(王琦等.经方应用. 第1版.宁夏:人民出 版社.1981:117)
方剂学
【典型病案】张某,女,36岁,1983年12月 7日初诊。患者1年前作人流术后,不慎淋 雨,渐作头痛,经医治无效,现头顶重痛, 遇冷加剧,身重腰酸,面黄,耳鸣眼花, 食少腹胀,大便稀塘,白带量多清稀,月 经量少色淡,周期延后。小便清,舌体胖,
色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方剂学
治以散寒除湿,养血温经,方用九味羌活 汤加减:羌活、干姜、半夏各l0g,防风、 苍术、白术各12g,川芍15g,细辛、肉桂、 甘草各6g,鸡血藤、鹿角霜各30g。4剂后
舒 不思饮食
方剂学
【配伍特点】配伍特点:解表与理气化湿 并举,宣肺与疏肝醒脾共行,祛风散寒, 调气活血,药性平和。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气 滞的常用方。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无 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
点。
方剂学
【典型病案】夏某,女,29岁。素有胃脘痛病史 10年,时轻时重。1周来病情加重,胃脘胀满 疼痛,呃逆,恶心呕吐,纳差乏力,无矢气, 二便尚可。舌淡苔白,胃脘部压痛拒按,脉弦 细。西药用庆大霉素、654-2等治疗,效不佳。 查血、尿常规正常,大便脓球+、潜血-。胃 肠钡餐透视诊断:①胃下垂(胃下界在两侧髂 嵴连线之下方8cm处);②慢性胃炎。投补中 益气汤加木香、枳壳、延胡索无效。证属饮食 伤胃,肠胃内伤,久治不愈,脾气日虚,气虚 血运无力,血必瘀滞,血瘀气亦滞。
2.组方特点: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 枝、荆芥、防风等为主组方,再根据表 实表虚、轻重缓急以及兼证配伍用药。。
方剂学



节,三两(9g) 桂枝去皮, 二两(6g) 杏仁 去皮尖,七十个(6g) 甘草炙,一两(3g) 【方歌】麻黄汤有杏桂草,发汗平喘主解表, 风寒表实用此方,寒热无汗喘咳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 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剂学
【配伍特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
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表邪未尽, 肺
气失宣而致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
以咳嗽咽痒 、 微恶风发热、 苔薄 白为辨证要点。
方剂学
方剂学
急则治其标,应以调理胃肠气血为主,适 当加健脾益气之品。方用香苏散加味:香附、 苏梗、陈皮、枳壳、大腹皮、党参、茯苓各 15g,延胡索、川楝子、佛手、白术各12g,甘 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3剂症减,6 剂而痛止胀消纳增。后以补中益气汤合理气活 血药治疗1月余,胃肠钡餐透视:胃下垂上升 4cm,胃黏膜皱襞正常,病愈出院。[白家温. 香苏散加味治疗胃肠道疾病举隅.浙江中医杂 志.2006,41(1):36]
【方歌】小青龙汤麻桂草, 干姜辛味半芍药, 解表散寒化水饮, 表寒内饮康复早。
方剂学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头
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
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
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
脉浮。
方剂学
【方解】
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 肌表紧束 无 汗 咳嗽喘息 寒饮犯肺 肺失宣降 痰涎清稀 舌苔白滑 遇寒易作 外 寒 内 饮 证 白 内停水饮 饮溢肌肤 肢体浮肿 使 芍 五味子 甘 草— 调和诸药 收敛肺气 防耗气阴 君 麻 桂 干 细 半 佐 黄 枝 姜 辛 夏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化气行水 温肺化饮 解表祛邪 燥湿化痰 和胃降逆
脉浮。
方剂学
【方解】
风寒湿邪 困 滞 气血不利 肌表经络 阳 气 不 得 经气不舒 外 达 头痛项强 肢体痠痛 腠理闭塞 卫阳被遏 恶寒发热 无 汗 防风 臣 外内 感有 风蕴 寒热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黄芩 生地 阴津略伤 — 口苦而渴 祛风散寒 君 羌活 除湿镇痛 助 羌 活 发汗祛湿 祛风散寒 宣痹止痛 清泄里热 兼以养阴
地黄一两(6g)黄芩一两(6g) 甘草一两(6g) 【方歌】九味羌活白芷防, 辛苍川芎草二黄, 发汗祛湿清里热, 药备六经止痛强。
方剂学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头
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
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
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
头昏身热,汗孔突起,西医诊为“汗腺闭
塞症”,服中西药物未效。近因天气炎热,
诸症加重。诊见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方剂学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生姜各15g、生石 膏30g(先煎30分钟)、党参20g、甘草10g、 大枣4枚,水煎20分钟后取汁分2次服。若一服 汗出,不必尽剂,避风寒。服药1次,未汗, 但感身热灼手,烦躁益甚。过了3 小时又服余 药,服后20分钟开始汗出,逐渐增多,全身皆 汗自觉异常舒适,惟乏力。改用桂枝汤加味2 剂,汗出较多。 停药观察,随访月余,汗出 正常,病告痊愈。[李秉洁.一药而愈25年汗闭. 中医杂志. 1988;29(5):68]
炙甘草—调和诸药
方剂学
【配伍特点】麻、桂相须,开腠透营,发
汗解表之功益彰;麻、杏相使,宣降相
因,利肺平喘之效更著。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
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
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方剂学
【典型病案】 赵某,男, 50 岁。自述于 1961 年夏季大 汗出时用冷水冲浴,此后未再出汗。虽盛 夏或剧烈运动后仍无汗出,伴心中烦躁,
方剂学
香 苏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学
【组成】香附子炒香,去毛 紫苏叶各四两(120g) 甘 草炙,一两(30g) 陈皮不去白,二两(60g)
【歌诀】香苏散有陈皮草,苏叶香附君臣药,
外感风寒气郁证,理气解表效果好。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
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
或微有恶风发热 , 舌苔薄白 , 脉浮缓。
方剂学
【方解】
咳嗽咽痒 咯痰不爽 风 邪 犯 肺 证 宣 疏 利 风 肺 止 气 咳 臣 佐 君 紫 菀 百 部
风 邪 外 袭
肺失宣降
止咳化痰
桔 梗—开宣肺气 白 前—降气化痰 荆 芥—疏风解表 陈 皮—理气化痰
卫气不舒
微有寒热 脉浮苔白
使 甘 草— 调和诸药
方剂学
【方解】
风邪在表 风 邪 袭 表 肺气不利 胃气不和 鼻 干 鸣 呕 卫气浮盛 与邪抗争 腠理不固 营阴外泄 营弱 卫强— 发 热 自 汗 恶 风 外 感 风 寒 表 虚 证 君 桂 枝—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解调 肌和 发营 表卫

白 芍—敛阴和营 生 姜—助桂解表 和中益胃 大 枣—助芍和营
脉浮缓

使
炙甘草—调和诸药
方剂学
【配伍特点】 一是发中有补,散中有收,祛 邪而不至过汗,和营使发汗有源;二是既 能辛甘化阳,又能酸甘化阴,阴阳并补, 调和营卫。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 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治法的代表方。临 床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 点。
方剂学
【类方比较】
白,脉浮。
方剂学
【方解】
风寒束表 风 寒 外 束 气 机 不 畅 腠理闭塞 太阳经气 头 不 疏 胸脘痞闷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痛 发热恶寒 无 汗 外内 感有 风气 寒滞 芳香化浊 君 苏叶 理气宽中
疏 理 散 气 风 和 寒 中

香附 — 行气开郁 理气燥湿

陈皮 调畅气机 健脾和中
脾胃气机 不
痛减,再以原方合当归、杜仲、续断、黄 芪等出人20剂,头痛消失,余症均好转。 [陈列.九味羌活汤临床应用举偶.实用中 医药杂志.1999,15(7):43]
方剂学
小 青 龙 汤
《伤寒论》
方剂学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
两(6g) 两(9g)
干姜三两(6g) 甘草炙,三两 (6g) 桂枝去皮,三 五味子半升(6g ) 半夏洗,半升(9g )
方剂学
【方解】
卫阳被遏 — 恶寒发热 风 经气不舒 — 头痛身痛 寒 腠理闭塞 袭 表 营阴内郁 无 汗 外 感 风 寒 表 实 证 使 君 麻 黄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解肌发表 桂 枝 温经通阳 透营达卫 杏 仁 降气平喘 温散风寒
发 宣 臣 汗 肺 解 平 表 喘 佐
表寒较盛 — 脉 浮 紧 肺失宣降 — 喘 咳
方剂学
2004年6月告服药后汗出少,很少感冒。
[颜惠萍.张立老师
临床应用桂枝汤举
隅.甘肃中医学院学
报. 2004;21(4):4]
方剂学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方剂学
【组成】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一两半
(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香白芷一两(6g) 生
麻黄汤 桂枝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