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识第册教案(浙教版)2
常识小学的教案
常识小学的教案常识小学的教案一、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4、使学生领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二、重点: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三、过程: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一、引入(1-2分钟)1、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上一门新的学科《科学》。
师:同学们一定会问,《科学》是学什么呢?它有哪些内容呢?我告诉你们,科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气、植物、动物、人体、电、光等。
现在我先把《科学》第一册的内容用小图标来表示,你们猜猜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内容。
师∶同学们一定要问,这些内容怎么学呢?我告诉你们,每个单元都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组成。
我们学科学就是要亲自参加、经历这些活动。
比如观察蚂蚁的身体,测测蝗虫跳多高,看看蜗牛是怎样爬的。
通过这些活动长知识、长才干、长智慧。
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2、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这里有一幅图,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然后告诉大家我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1、引入――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2、引入――激发看树的兴趣。
二、看图片上的树1、出示一张树的图片估计。
请你先看1分钟,估计你能发现多少点情况?还有更多的吗?2、组织学生交流、倾听。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能一口气说多少点情况。
注意:做到不重复的补充介绍。
3、再次估计。
你们再估计一下,看这幅图你最多能一口气说出多少点情况?1、看图先估计数量――激发起想看得更多的欲望。
2、老师用手势、用问题――鼓励发言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倾听发言。
3、对图片中能发现的内容作一个上限估计,为后面活动得到的数字作好比较的准备。
小学常识活动教案模板
年级:三年级学科:常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及其用途,能够区分和认识不同种类的物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培养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认识。
2. 物品用途的区分。
教学难点:1. 不同种类物品的区分。
2. 物品用途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
2. 日常生活物品实物或图片。
3. 课堂实践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和用途。
2.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物品?它们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餐具、家居用品、学习用品等。
2. 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认识不同种类的物品。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日常生活物品,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和用途。
2. 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品及其用途。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物品?它们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一些不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用途。
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实践操作1. 教师发放课堂实践材料,如废旧物品,要求学生发挥创意,将这些物品改造成有用的物品。
2.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四、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及其用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y w(浙教版教案两篇)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y w(浙教版教案两篇)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声母y w 整体认识音节yi wu yu及其同声。
了解整体认读音节yu书写时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2、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师:小朋友们,我们这几个星期在知识的果园里游戏、学习,多快乐啊!现在我们就去摘知识果子,比比谁摘得最多。
(读正确的同学就奖一种小水果图形)(二)引出课题1、过渡:秋天到了,秋风吹起来,天气变凉了。
瞧!屋子里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呢?那屋外的树上有什么呀?他们又在干什么呢?师:多么温暖的情景呀!所有的妈妈都是那么爱他们的孩子,那我们小朋友一定也要爱爸爸妈妈呀!2、我们一起来读首儿歌,夸夸他们教学语境歌: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
(三)学习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人?你从哪儿知道的呀?师:衣服的衣”和这个声母读音很像。
教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看看这个y像什么?你能自己编一句顺口溜记住它吗?3、这个y和我们以前学得哪个拼音字母读音很像?(1)师:这声母y和单韵母I读音差不多,他们就成了一对很好的朋友,整天在一起,变成了一个音节yi,它呀就是整体认读音节跟老师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读(2)瞧,戴上帽子后该怎么读呢?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3)咦!这个音节一闪一闪的,干啥呀?原来他要我们小朋友帮他找个朋友,为他组词(四声组词)师:呀!这些词语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原来拼音朋友一直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开动小脑筋就会发现(四)学习w 及1、图上画了什么?师:房屋的屋”和我们学的这个读音又差不多教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看w像什么?你能自己编一句顺口溜记住它吗?3、w和我们以前学的哪个字母读音很像?(1)师:这两个拼音字母又成了一对好朋友,也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教师领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2)那戴上帽子后又怎么读?自由练读教师领读齐读(3)为这些闪动的音节找个朋友,看谁找得多!(四声组词)(五)教学1、师:小能()见I和u都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成天在一起,还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很羡慕,他呀也想的找一个好朋友,也组成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这天,他看到了y,他很想和他成为好朋友,他会怎么做呀?……(小朋友上台表演)2、小结:原来很懂礼貌,把墨镜摘掉了,和y手拉手成了好朋友,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跟读开火车读齐读3、谁来读读戴上帽子后的音节?指名读分组读齐读4、这个闪动的音节好想有朋友?帮帮他们吧!(四声词)5、比比谁最棒,能把三组连起来读!男女比读分组读6、巩固,游戏看,我们又来到果园,比一比,谁的收获大!(六)教学书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现在我们要比一比,谁能把这朋友写神气!出示,笔顺图(1)请同桌互帮互助,一起学习教师指导①由几笔组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②每一笔写在哪个位置。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身体;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第三节植物的生长环境。
2.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特征;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认识常见动物及其特征,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征及行为。
2.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实物展示。
2.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1)植物的身体:教师展示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
(2)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讲解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等过程,结合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3)植物的生长环境:讨论植物生长需要的水、阳光、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常见的动物:教师展示动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
(6)动物的行为:讲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如捕食、繁殖、迁徙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身体:根、茎、叶、花、果实(2)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3)植物的生长环境:水、阳光、空气、土壤2.动物的生活:(1)常见的动物:猫、狗、鸟、鱼等(2)动物的特征: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3)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画出你最喜欢的植物,并注明其生长过程。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教案-第10课 管理好文件的“家” 浙教版
让文件有个“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是继上一课建立文件夹与移动复制文件到文件夹之后的一堂课,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对建立的文件夹进行重命名,并会有选择的删除一些无用的文件和文件夹,从而有效管理个人计算机的目的,培养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本课从“我的电脑”入手,进一步强化文件夹的概念,井把文件夹与计算机的存储设备(软盘、硬盘、U盘、光盘等)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存储概念。
教材接着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其它操作——文件和文件的重命名及删除,同时引入“回收站”。
二、教学目标知识:了解“我的电脑”及软驱、硬盘、光驱等设备。
技能:学会给文件夹及文件夹重命名,删除文件及文件夹。
情感: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使用管理电脑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文件夹重命名与删除文件及文件夹难点:提高学生合理使用管理电脑的能力,有效管理个人计算机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六、教学过程(一)了解“我的电脑师:你了解自己的电脑吗电脑中的“我的电脑”,你知道些什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认识各个磁盘驱动器。
1.驱动器认识: (通过图标认识)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
师:一个硬盘可以分出多个分区,电脑中看到就有多个硬盘驱动器。
电脑也可以装多个硬盘。
光盘驱动器2.文件与文件夹。
出示多种文件图标,学生指认是什么文件文件可以是名种图标表示方式,但文件夹一般是一种图标方式(二)、取个有意义的名字1、已经有建立好的文件夹,你可以给它重新起个名字。
对“我的文档"中的图片改名为我的画图作品。
2、学生操作演示(1)文件或文件夹图标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2)在快捷菜单上选择“重命名”。
(3)在文件或文件夹下面的文本框中输入新的名字3、学生操作,同时对“作文”文件夹改名方“我的记事本"(三)删除无用的文件、文件夹1、打开“我的文档",还有其它许多无用的文件,有的甚至还是病毒文件,怎么办2、删除操作:(1)用鼠标单击,以选中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2)单击工具栏上的“删除”按钮。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小学一年级下数学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时间: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数。
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突破方法:讲解法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数位表写13问:这个数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十九是由几个十组成的?20里面有几个一?二、新授:1、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我们以前所学的数都没有超过20的,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了20怎么办?所以我们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认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的任务是要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数的组成。
2、例1、(1)引导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10根捆一捆。
说明:10个一是一十。
(2)100根小棒有几捆?一捆是几根?(3)10根10根地数小捧,数完后把10捆小棒用小绳捆在一起。
说明:10个十是一百。
3、例2(1)数小棒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32根小捧是几捆?又几根?刚才数小棒数到二十九的后面是数多少?(2)从八十八数到一百八十九数完数多少?九十九数完数多少?(3)完成例2下面做一做4、例3出示35根小棒有几捆几根?3捆是几个十?5根是几个一?(2)完成2页的做一做三、练习完成1-4题。
板书设计: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十个位位3 5 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第二课:读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3页例4,4页做一做,练习一的5-7题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
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能力:能正确的读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小学常识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常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常识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常识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常识的基本概念。
2. 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常识的内涵。
2. 常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常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常识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常识问题?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讲授1. 常识的基本概念(1)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常识的定义。
(2)教师讲解常识的基本概念,如:自然常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等。
2. 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1)举例说明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环保知识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常识解决问题?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常识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常识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常识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常识概念和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如何提高自己的常识水平?二、新课讲授1. 常识的内涵(1)教师讲解常识的内涵,如:知识、技能、道德、习惯等。
(2)举例说明常识的内涵在生活中的体现。
2. 常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1)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常识解决问题的实例。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运用常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常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常识的认识,并提出提高常识水平的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常识概念的理解程度。
小学生常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现象与科学知识相结合。
2.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记录观察结果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图片,如水沸腾、彩虹、雷电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科学现象?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 水沸腾: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变成水蒸气,形成沸腾现象。
- 彩虹:当太阳光穿过雨滴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形成彩虹。
- 雷电: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剧烈放电现象,产生雷电。
2. 教师结合图片和实物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现象。
三、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组同学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科学现象,并记录下来。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思考,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判断这些现象是否属于科学现象。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2. 提醒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记录下来。
2. 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教具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教案《第10课 管理好文件的“家” 》浙教版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教案《第10课管理好文件的“家” 》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管理好文件的“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文件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学会创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文件和文件夹,以及使用回收站。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常用的办公软件和计算机操作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文件管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不会正确地移动、复制和删除文件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文件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学会创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学会使用回收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文件管理的能力。
–学会整理和归纳文件,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件管理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以及文件的创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2.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和删除操作,以及回收站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文件管理技能。
2.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讲解法:教师讲解文件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4.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件管理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安装有教学软件。
2.教学PPT。
3.教学素材(如图片、文档等)。
4.回收站模拟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整理书桌,引入文件管理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整理物品的?计算机中的文件又是如何整理的呢?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以及文件管理的操作方法。
小学常识普及类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我国著名景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景点名称。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景点所在的地方吗?它们代表了我国哪些方面的成就?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等方面。
2.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的基本国情,并分享讨论成果。
三、活动体验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为祖国献爱心”活动,让学生为我国的发展献上一份力量。
2.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如: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为环保事业做贡献等。
3. 活动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观看我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了解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活动体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祖国发展的关心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浙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识2
浙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识2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二堂课,教材是《语文》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本节课是教材中的第三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别汉字“一、二、三、十”。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平凡生活中用到的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汉字“一、二、三、十”。
2.学生能够在老师带领下学会正确的书写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一、二、三、十”这几个基本汉字。
教学难点在认识这几个基本汉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同时掌握笔画的书写技巧,从而增强学生的书写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 ppt、工具书等。
2.教师准备相关教材与练习册。
3.教师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文字、漫画等。
导入新课1.导入教学,通过提问让学生们思考,谈谈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字是什么,例如:购物时用的几元、数学学习中用到的几个数等。
2.让学生看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出画上的数字,试问学生们这几个数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讲解教材1.讲解汉字的基本写法:横画、竖画、撇画、捺画。
2.对照课本,带领学生快速认识汉字“一”。
–和学生一起读出“一”字的发音和笔画;–按照顺序,手抓手的演示写“一”字,并让学生跟着一起写;–让学生自己练习写“一”字,并一边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笔画;–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写几遍“一”字,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3.将上述步骤重复一遍,让学生用相同的方式学会“二”、“三”、“十”四个字,并且要学会识别和书写这几个基本汉字。
课后作业1.让学生在课后认真回忆和复习,反复练习汉字“一、二、三、十”。
2.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上写几遍这几个基本汉字,将自己写的字交给老师检查,以便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实施以及随堂测验,检查学生对于基本汉字“一、二、三、十”的识别和书写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浙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识2
浙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识2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识认并书写“几”字的汉字形态和发音;•理解“几”字的基本意思;•运用“几”字进行简单的问题提问和回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识写“几”字的形态;•掌握“几”字的基本意思;•运用“几”字进行简单交流。
教学准备•教材:浙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黑板、白板;•教学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几个朋友和几个手指,引导学生思考数数的概念。
学习新知(15分钟)1.展示“几”字的形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形状特点。
2.示范正确的书写方法,引导学生跟写,注意结构和笔画。
3.领读“几”的发音,让学生模仿读几遍。
4.联想词语:“几个”,提问学生“几个手指”,让学生回答并展示相应的手指数量。
操练掌握(15分钟)1.制作卡片,卡片上分别写上数字,让学生用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操练,回答问题“有几个手指?”。
2.分小组进行游戏,每个小组成员依次说出“几个”物品的数量,其他小组成员用手指、卡片或口头回答。
3.小结巩固,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巩固学习内容,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表演和解答问题。
拓展应用(15分钟)1.布置任务:回家时观察家中有几个家人,并写下观察结果。
2.下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奖励表现好的学生。
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复习“几”字的形态和发音。
2.学生回答问题:“你在家里有几个家人?”。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册上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2.练习用“几”字造句;3.继续观察家中的人员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识写“几”字的形态,并理解其基本意思。
学生通过操练和游戏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几”字进行简单的问题提问和回答。
但是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可以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活动的难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常识第册教案浙教版
小学第九册常识备课学期授课计划一、本册教材主要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地球概况、祖国的地理位置、疆域、面积、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及其人口、民族、政区等自然、社会内容,了解各地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和各族人民探索、利用、改造、保护自然的活动,知道我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和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初步会看地图。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社会调查能力,初步学会看地球仪和读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人口密度、地形图等,并在读图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填图能力,重视和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责任感。
二、本册教材分析(包括重点、难点):本册教材内容广博,包括地理、物理、生物、现代科技等知识单元,其中地理单元分三块:1.太阳系,2.地球概况,3.祖国地理,其中第三部分是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对祖国地理概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物理单元分为三块:1.力,2.机械,3.航空航天本册教材除以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粹调查能力以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初步看地图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双基”、智力及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本学期我所教的2个班级中,一班同学思想活跃,好追根究底,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基础较好,二班同学双基水平一般,但学习兴趣不如一班,偶尔有几个同学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
这2个班有一个共同特点,每个同学都喜欢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如果能合理地加以引导,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可以在不脱离大纲的要求下,培养部分同学进行小发明、小论文、调查等活动。
四、学有困难学生情况分析: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不如其他同学,上课专门做小动作,作一些无谓的事情,对这种学生需要降低要求,督促检查,反复教学,增强学习目的性。
小学常识第册教案浙教版
1、人们的衣服一、教学目标1、认知说出衣服的主要作用:保暖、御寒、保护皮肤、吸汗等。
确认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人们需要不同的衣服。
2、技能初步学会在不同的季节,场合选择不同的衣服。
3、情感培养在衣着方面的文明习惯二、教具准备:挂图各类衣服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1、出示挂图,请学生补充衣服夏天,小明穿_______,冬天,小明穿_______问题:不穿这样的衣服行吗?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呢?(二)引入新课,研究问题1(1)谁能根据图中情况,说说带可以穿什么衣服?那么这都是一些怎么样的衣服?(2)想一想,家里你自己的脱衣服都一样吗都有哪些脱衣服(30你为什么需要这些各类衣服呢?(4)小结板书:为了适应不同的季节,人们需要各种不同的衣服。
2、(1)夏天到了,同学们打算穿什么衣服?( 2 )夏天的清晨,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小明穿着合适的夏天穿的衣服--汗背衣,你认为有什么问题那么应该穿什么衣服参加升旗仪式,才适合这个场合( 3 )小明有两套春天穿的衣服,(茄克衫长袖汗衫)在下面两个场合中应怎么穿?并说明理由(在家里在学校上课)( 4 )六一节到了,小明打算外出游玩,你认为他应该穿怎么样的衣服?( 5 )上体育课了,小明是穿儿童西装,皮鞋上课的,老师认为他穿得很漂亮,同学们有什么意见?( 6 )讨论:穿衣服除了要注意季节不同选择不同的衣服之外,还应注意什么?3 、( 1 )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穿的衣服一样吗、这些衣服有共同的地方吗?(2)你能在其中把解放军、警察认出来吗根据什么认出来的(3)其它你还知道哪些人穿的衣服都是相同的?(三0巩固新课,应用生活1、像大人们也有很多衣服:这些衣服在不同的季节应如何穿着?3、在不同的场合应如何穿着?为什么这样穿(四)研究问题,实际应用通过今天我们的研究,你知道了穿衣服的哪些学问?2 、衣服的制作一、教学目标1 、认知说出棉布、绸缎、呢绒分别是什么原料制成的,说出衣服的两种制作方法。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教案《第6课 美丽的公园》浙教版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教案《第6课美丽的公园》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公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欣赏美丽的公园风景,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使用信息技术查找和欣赏公园风景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能够使用电脑进行基本的操作,如上网、查找信息等。
但他们对公园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拓宽他们的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查找和欣赏公园风景的方法。
2.提高学生对公园风景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查找和欣赏公园风景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公园风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丽的公园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查找和欣赏公园风景的任务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欣赏公园风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美丽的公园风景图片或视频。
2.准备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以便学生进行查找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公园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公园,如颐和园、苏州园林等,让他们初步了解公园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查找和欣赏更多的公园风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欣赏公园风景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保护公园环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欣赏美丽的公园风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第五册常识备课学期授课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认知水平,重视技能训练,发挥常识课德育功能。
根据这样的编排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认知目标了解家乡的工厂、政府、城市等知识;了解植物花、种子的构造和功能;了解动物的吃、运动、保护自己的方法等。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家乡、自然、社会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唤起他们建设家乡的历史责任心。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教材共20篇课文,就全册内容看可分三部分如下:1、对社区的认识,从学校扩大到家乡的认识,从一般到个别运用演绎的方法,认识家乡的工厂、政府、名胜古迹、特产、风俗等;2、对动物、植物的认识,已从外部形态的比较扩大到构造功能,同时加强了概念的教学。
3、植物的器官的构造和功能及分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打算1、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吃透教材;2、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3、把握主线,全面达成教学目标;4、重视各课联系,使知识系统化;5、增强技能训练,使之能力和谐发展;6、知识、技能、思想三结合渗透德育教育;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使之生活化。
教学进度表课时授课计划1、家乡的工厂一、教学目标l、了解家乡的主要工厂和主要产品。
2、培养对产品的选择能力。
二、教学重点产品的选购三、课前准备1、了解家乡的主要工厂和主要产品。
2、搜集当地常见产品的商标、合格证及包装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是工厂生产的?(二)、授新1人们需要的物品中,哪些是工厂生产的?(1)人们需要的物品中,有的是农业生产直接提供的,如青菜、萝卜;有的是由工厂生产出来的,如服装多数是由服装厂加工而成的。
(2)选择2~3组学生“开火车”,每人说一种工厂生产的物品。
学生说,教师板书。
(3)提到的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哪些是我们家乡的工厂牛产的?学生汇报由教师补充。
2了解家乡的工厂。
(1)了解家乡工厂的名称和产品。
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工厂?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厂名和产品有什么关系?最后归纳出;工厂的名称常常与主要产品有关。
(2)学生讨论:家乡工厂的规模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
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工厂的规模较大,自动化程度较高?3产品的选购。
(1)工厂的产品在出厂前都要经过检验。
多数产品供应市场时,都要在产品的包装材料上标明几项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包装材料上应该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然后小组汇报,教师归纳。
(2)哪些产品必须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为什么?(3)教师出示搜集到的商标和包装材料(有条件的呵每组一套)。
请大家看后说说,它们当中,哪些是符合要求的,哪些还不符合要求?(4)我们家乡有哪些名牌产品?(5)自己用过的产品中,哪些产品质量好?为什么?(6)教师小结:工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产品质量,与我们关系更为密切。
为了进一步了解工厂,可组织学生参观。
4布置作业。
教后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2、家乡的政府一、教学目标l、了解一些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知识。
2、培养遵守人民政府法令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政府的构成和职责。
三、课前准备了解家乡政府的主要工作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写信的时候,我们这里的地址是怎么写的?(二)、授新1 、家乡的各级人民政府(1)教帅提问:谁能说出我们家乡各级人民政府的名称?你知道它们分别设在哪里?家乡的各级人民政府分别由谁负责?(2)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家乡各级人民政府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1)教师提问:乡(镇)人民政府巾哪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市等各级人民政府由哪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执行同级人民代表在会通过的各项决议,说明了什么问题?3、家乡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l)教师提问:家乡各级人民政时的主要工作任务有哪些?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叙述的人民政府的立项工作,进行逐项的讨论。
联系近几年来家乡人民政府的工作实绩,具体说明。
(2)学生朗读课文中有关家乡人民政府主要工作。
4、我们要服从人民政府的领导,遵守人民政府发布的各项法令。
(1)教师提问:人民政府为人民,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实际行动听从人民政府的领导。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教后感: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不足,不一定能够理解性地掌握3、县城和城市一、教学目标l、初步发解县城与城市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关心县城与城市建设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县城与城市的作用三、课前准备本地政区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教师提问;你知道我们县城的名称吗?出示本省政区图,在政区图上找到自己所在县的县城,并说说它在全省中的地理位管。
(二)授新l、县城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临平是县城,这里有什么特点,与余杭区的其它城镇有什么不同?县城与农村相比有什么不同?(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县城是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这个内容展开讨论,着重讨论县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问题:①县城能为农村提供哪些工业品?②为什么说县城是县的商业中心?③县城是县的交通运输的枢纽,这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启发学生讨论。
2、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1)让学生在本省政区图上找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及周围的县、市。
(2)指导学生看课本第8页的两幅图,并联系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比较城市与农村的不同,概括出城市的特点。
(3)教师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9页的一幅图,说说城市与它周围地区的各种联系。
接着提问:在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各种联系中,城市处干什么地位?为什么?教师可参照课文中对县城的地位和作用的叙述,引导学生认识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3布置作业。
教后感:县城的概念已经有点脱离实际,建议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处理4、家乡的名胜古迹一、教学目标l、知道家乡的主要的名胜古迹,了解名胜古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2、培养热爱、保护名胜古迹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家乡的名胜。
三、课前准备1、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四、教学过程1、什么是名胜古迹?(1)说说游览过哪些有名的自然风光和古代遗迹。
(根据学生的问答,出示有关图片)(2)像杭州的西湖、安徽的黄山、桂林的漓江等都是风景秀丽阿的自然风光,叫做名胜。
像北京的八达岭、故宫,回安的兵马桶坑,杭州的六和塔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叫做古迹。
名胜和古迹统称名胜古迹。
2、家乡的名胜古迹。
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
(1)我们家乡有哪些名胜占迹?(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的导游图或图片)(2)家乡的名胜古迹中,哪些是古迹?哪些是名胜?(3)用各种方法调查余杭的各种名胜古迹?如地图,上网等。
3什么是游览区?(1)出示和课文内容配套的导游图成家乡的游览区导游图。
(2)说说这张导游图中有哪些名胜古迹。
(3)这些名胜古迹周围有哪些主要设施?教师小结:有的地方名胜古迹比较多,就把这些天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奇山秀水、异方怪洞、名刹古塔等连接成一个游览区。
游览区的交通一般比较人便,并有旅社、商店等服务设施,以方便游客游览。
4、人人都应爱护名胜古迹。
教师叶用以下一些问题来组织此部分的教学。
(1)杭州西湖有条苏堤,谁知道为什么叫苏堤吗?(2)谁来说说关于家乡名胜古迹的动人传说?(3)自己喜欢哪些名胜古迹?为什么。
(4)政府部门规定对重要的名胜古迹进行重点保护,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名胜古迹呢?5布告作业。
教后感: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比较高,特别是亲身去过的地方5、家乡的特产一、教学目标l、知道特产的含义。
2、培养关心县城与城市建设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县城与城市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
你的爸爸妈妈出差时有带回过特产吗?(二)、授新1、什么是特产?让学生看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什么样的产品为特产。
然后教师通过介绍本地区一种特产的地方特色,让学生理解特产的含义。
2家乡的特产。
教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然后组织讨论以下问题:(1)我们家乡有没有这些方面的特产?这些特产有什么特色?(2)我们家乡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特产?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逐一出示家乡特产的实物或挂图,并作具体介绍。
讲授力求具体、形象、生动,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比如说,临平甘蔗、小林黄姜、超山杨梅、塘栖枇杷等3、我国的特产非常丰富。
教师提问:你知道在本地销售的产品中,哪些是外地特产?教师在学生讨论中,穿插介绍一些外地的著名特产,及它具有丰富本地人民生活的作用。
如:食品特产、四季鲜果特产、饮料的特产、日常生活用品的特产、工艺品的特产、各地的风味小吃4、布置作业调查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特产?教后感:6、家乡的风俗一、教学目标l、知道家乡的一些风俗,知道一些各地各族的不同风俗。
2、培养热爱家乡和和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各个民族的风俗三、课前准备1、了解家乡的风俗四、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当地的茶一风俗习惯,引出课题。
(二)、授新1、风俗的地方性与民族性。
教师提问:我国各地各族的风俗是不同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第1自然段,然后进行讨论。
着重说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使学生初步厂解生活在共同地域内,这是一个地区或民族形成共同风俗的原因之一。
2、说说家乡的风俗。
(1)学生逐一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由教师参照课文中的图介绍各地各族的风俗。
(2)在学生初步了解风俗的几个方面后,让学生说说家乡的风俗。
教师提问:①我们家乡的人们,在吃、芽、节日、出生、结婚、安葬、文体娱乐等方面有些什么风俗习惯?②我们家乡的人们还有哪些风俗习惯?例如居住、生产等方面的风俗习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相关资料,3、我们要尊重各地各族的风俗。
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当地和其他地区、民族的风俗?(2)为什么要移风易俗?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实际行动参加移风易俗的活动?教师要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例如把压岁钱捐给希望工程,不参加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
亦可介绍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前,在遗嘱中要求把骨灰撒到祖国河山上的感人事迹,以增强学生的移风易俗的意识。
(三)、布置作业。
教后感:7、怎样认识岩石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