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精品PPT课件
肌纤维类型
第二章 肌肉活动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二、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二)代谢特征
1. 快肌纤维 无氧代谢能力高 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肌激酶的活性、肌酸激酶 的活性、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肌糖原的含量高
2. 慢肌纤维 有氧代谢能力高 线粒体数量多、体积大、蛋白含量高;氧化酶活性 高(细胞色素氧化酶、 琥珀酸脱氢酶、柠檬酸合成酶等);脂肪多、毛细
第二章 肌肉活动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三、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
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 1. 肌纤维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以维持身体姿势为主的肌肉,Ⅰ占优
势。以位相性工作为主的肌肉,快肌纤维占优势。 2.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性别差异(Ⅰ男为55.9%,女为49.1%) 3. 骨骼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年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加,慢肌纤维增多 4. 遗传因素对骨骼肌纤维类型分布的影响:男子 99.5%,女子92.2%
快A(Ⅱa) 快B(Ⅱb) 快C(Ⅱc)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二章 肌肉活动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二、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一)形态特征
1. 结构特点 Ⅱ(直径、肌浆网)
Ⅰ(Z带、M带的宽度、毛细血管、线粒体)
2. 神经支配:大α运动神经元
Ⅱ型肌纤维(快运动单位)
小α运动神经元 Ⅰ型肌纤维(慢运动单位)
第二章 肌肉活动
四、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男运动员肌纤维类型分布
? 女运动员肌纤维类型分布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肌肉活动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五、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一)训练引起肌纤维组成的改变
运动生理学肌肉活动PPT课件
9
粗肌丝和细肌丝的空间- 排列示意图
10
二、肌管系统
• 横小管系统:肌细胞 膜从表面横向伸入
肌纤维内部的膜小 管系统。
• 纵小管系统:肌质网 系统 。
• 终池:肌质网在接近 横小管处形成特殊 的膨大。
• 三联管结构:每一个
横小管和来自两侧
的终末池构成复合
体。
-
肌管系统结构示意图
11
三、肌丝的分子组成
• ②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 一部位产生,它就会间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 其幅度不会因为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 ③脉冲式。由于不应期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 作电位不可能融合,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 定间隔。
动作电位的意义: AP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26
(三)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Na+ Na+ Na+ Na+
Ach释放
Ach扩散至终膜
产生EPP(终板电位)
终膜去极化
R-Ach形成
发放动作电位 兴奋收缩耦联 肌纤维收缩
-
35
二.兴奋-收缩耦联 三个主要步骤:
①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指终池膜上的钙 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 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 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通透性↓、K+通透性↑恢复→ 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 复极化
• 动作电位本质是Na+平衡电位
-
29
钠钾泵在离子转运的作用 • 维持膜内外Na+、
K+浓度差
-
30
-
31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传导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 (一 ) 骨骼肌纤维 类型的分类 • (二)骨骼肌纤维类 型的形态、机能特点 和运动特征
一、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类
• • • • • • • • • • 1、根据色泽和机能划分:红肌又称慢肌;白肌又称快肌 2、根据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划分 根据肌纤维ATP酶染色方法,可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肌相当于慢肌,Ⅱ型肌相当于快肌。 Ⅱ型又进一步分为Ⅱa、Ⅱb、Ⅱc三种亚型。 3、根据代谢特征划分 慢氧化型(SO)、快氧化型(FOG)、快酵解型(FT)。 4、根据基因蛋白划分 根据肌肉收缩蛋白中肌球蛋白重链(MHC)的基因表达, 可将肌纤维的MHC分为Ⅰa、Ⅰc、Ⅱa、Ⅱac、Ⅱc、Ⅱab 和Ⅱb 7种类型。
骨骼肌肌纤维的结构
三种类型的肌肉结构模式图
排球运动简介
2001年04月05日 10:55
பைடு நூலகம்
排球运动是用双手做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等动作来组织进攻和防守的球类运动项目之一。排球英文“volleyball”的原义是击空中 球或“空中飞球”。排球分为室 内排球和沙滩排球两种。 排球运动于19世纪末始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市基督教男子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认为当时流行的篮球运动过 于激烈,于是创造了一种比较温和 的、老少皆宜的室内游戏。1896年,美国普林菲尔德市立学校的艾特哈尔斯戴特博士把摩根游戏起名为“volleyball”,并沿用至今。 1896年在斯普林费尔德体育专科学 校举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排球比赛。1897年,摩根制订了排球比赛规则,它有力地推动了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运动约在1900年传到印 度,1905年传入中国,1906 年一名美国军官约克把排球带到了古巴,1908年传到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亚洲最早的排球比赛是在1913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 的。1947年,排球运动 世界性组织——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1964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912年排球场的规格发生改变,改为35英尺宽,60英尺长。排球的尺寸和重量统一:周长26英寸,重量在7盎司至9盎司之间。另外还 有两项重要的改革:球员的 人数被确定为每队6人,发球轮转制同时开始实行。 6 1994年9月国际排联对排球规则进行修改。新规则规定运动员可以在底线后任何位置发球;防守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来球都不算 犯规;取消接发球持球的规定等。 1998年,国际排联决定增设自由人的位置,并改用蓝、黄、白三色排球进行比赛。 排球比赛场地长18米、宽9米,由一条中线分为两个均等的场区。中线架有一定高度的球网。比赛双方站在两边,每队上场队员6人, 分前后排站立。在发球队员击球时, 双方队员(发球队员除外)必须在本场区内站成两排,前排三名队员的位置为4号位(左边)、3号位(中间)和2号位(右边);后排 队三名队员位置必须比其相应的前排队员 离网更远,其位置为5号位(左边)、6号位(中间)和1号位(右边)。排球的阵容配备的组织形式一般有“四二”配备、“五一”配 备和“三三”配备三种。 排球比赛采取5局3胜制,在每局中一个队赢得15分并至少领先对方2个球时,该队胜1局;如有第5局的比赛,则两队每次胜1球均可直 接得分。队员根据规则规定将球 击过球网,使球落在对方场区内的地面上或使对方犯规从而得分。发球方胜1球时方可得分。如果发球方犯规、失误或接发球方胜1球 则双方交换发球权。比赛中队员按顺时针方 向轮转位置,在后排1号位的队员负责发球。 沙滩排球在本世纪20年代初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海滩兴起。在1930年,圣莫尼卡举行了第一场双人配合的沙滩排球赛,这种阵形 成为现在最普及的打法。1996 年沙滩排球首次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解读
1、训练对肌纤维有氧能力的影响耐力训练不仅使慢肌纤维的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明显增加,亦使快肌纤维中该酶的活性明显增加,说明两类肌纤维均具有提高氧化潜力的适应性,因而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通过训练,仍可获得极高的氧化能力。
2、训练对肌纤维无氧能力的影响田径运动中不同项目的优秀运动员的乳酸脱氢酶活性,以短跑运动员为最高,长跑运动员最低,其他项目介于两者之间,说明人体的无氧能力明显地随运动专项、或所经受的训练形式而改变。
邢台学院体育系张贵婷
6名成年男受试者进行5个月长跑训练:在训练前后测定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慢肌纤维百分比、慢肌纤维面积、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和磷酸丙糖激酶等指标发现,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慢肌纤维面积、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和磷酸丙糖激酶在训练后都显著提高了,但慢肌纤维百分比却没有明显提高。
邢台学院体育系张贵婷
(五)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 1、划船运动员多用臂,臂部慢肌纤维相对面积高达 74.5%,腿部却只有57.5%。
2、游泳运动员由于臂腿并用,故其腿和臂部慢肌纤维相对面积分别为84.4% 和73.7%。
3、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在最多活动的肌肉中最高。
无训练者腿部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较臂肌高25%;①耐力训练可明显提高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表示获得很高的有氧氧化能力; ②力量和速度训练引起的无氧代谢产能力变化,幅度不很显著。
邢台学院体育系张贵婷
思考题 1、比较分析快肌和慢肌的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2、总结两类肌纤维对训练适应的特征。
邢台学院体育系张贵婷。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共26张PPT)
肌纤维的百分比分布范围很大:慢肌纤维百分比最低的 为24%,最高的为74.2%
具有项目特点:
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从事耐力项 目运动员和一般人高;
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 和一般人;
在运动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参与工作的程度依运动强度而 定。
高耐克等人让受试者以2/3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发现慢 肌纤维中的糖原首先被消耗,继而转向快肌纤维。甚至当 慢肌纤维中的糖原完全空竭时,快肌纤维中还有糖原剩余。 而以15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快肌纤维中的糖原首 先被消耗。这说明:在以较低的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首 先被动员;而在运动强度较大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在运动训练时,采用不同强度的练习可以发展不同类型的肌纤维。为 了增强快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必须包括大强度的练习;如果 要提高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就要由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 的练习组成。
第二节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一、一般人的肌纤维组成
研究方法:常常用针刺活检取样法、开放性活检取样法或尸 检法来获得身体中骨骼肌肌纤维组成的数据。
三、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 (一)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形态学特征
在一肌肉中的位置 肌纤维的直径 肌纤维数量 肌浆网(内质网) 突触小泡 α-运动神经元 神经肌肉接点 终板面积 肌节Z线宽度(埃) 毛细血管网 血液供应 神经支配
Ⅰ型(慢肌)
深部 细 少 不发达 少 小 无皱 小 800-1000 较丰富 多 少
耐力训练能使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目和体 积增大,有氧代谢酶(琥珀)活性增加, 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耐力训练也使慢肌 纤维中该酶的活性增加。即快、慢肌纤 维均有提高氧化潜力的适应性。通过训 练可获得高的氧化能力。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课件
03 训练方法对肌纤维类型的 影响
有氧训练对慢肌纤维的影响
慢肌纤维是耐力型肌纤维,主要 负责长时间的持续运动,如长跑、
自行车等。
有氧训练可以提高慢肌纤维的氧 化能力,增强肌肉耐力,提高运
速度力量运动
关系
中速肌纤维在速度力量运动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因为它们能够提供快速的 爆发力和力量,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的 耐力。
速度力量运动是指需要快速爆发力和 力量的运动,如举重、投掷等。
快肌纤维与爆发力运动
快肌纤维
快肌纤维是一种肌肉纤维类型, 具有较快的收缩速度和较低的耐
力。
爆发力运动
爆发力运动是指需要快速爆发力 和高力量的运动,如短跑、跳跃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营养补充
蛋白质补充
根据肌纤维类型的特点, 选择适合的蛋白质来源和 补充方式,以满足肌肉生 长和修复的需要。
碳水化合物补充
针对不同类型的肌纤维, 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的摄 入量,为运动提供能量并 促进肌肉恢复。
脂肪补充
根据肌纤维类型和运动需 求,适量补充脂肪,以满 足运动员在长时间高强度 运动中的能量需求。
慢肌纤维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 氧化酶,能够有效地利用氧气 进行有氧代谢,产生能量。
中速肌纤维
中速肌纤维也称为ⅡA型或白肌纤维,介于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之间,具有中等速度 的收缩能力。
中速肌纤维既具备慢肌纤维的有氧代谢能力,又具备快肌纤维的快速收缩能力,通 常在中等强度的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速肌纤维含有较少的线粒体和氧化酶,但含有较多的糖原和酵解酶,能够进行快 速的无氧代谢。
慢肌纤维是一种肌肉纤维类型, 具有较慢的收缩速度和较高的耐
第6讲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 符合专项要求的肌纤维配布只是取得良 好成绩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而不 是唯一因素。
100
90
80
慢肌纤维百分比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马拉松
优
长跑运动员
秀
越野滑雪
运
竞走运动员
动
自行车运动员
员 肌
800米跑运动员
纤
无训练者
维
举重运动员
构 成
短跑运动员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肌纤维类型的检测
快肌中包括三种亚型
快A、快B和快C 快B是典型的快肌纤维 快A在收缩速度方面同快肌,但代谢特征兼有
快肌和慢肌特征 快C为过渡性纤维,具有未完全分化特征,其
数量较少
二、两类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特征
(一)形态特征
1.快肌纤维
①直径较粗、呈苍 白色。
②线粒体容积密度 小,肌质网发达。
由于弹性成分的伸展特性可吸收一部分力, 从而使收缩成分产生的张力变化趋于缓和, 防止肌肉发生损伤。
A、等长收缩时,肌肉的收缩成分和弹性成分变化示意图 B、等长收缩时,张力变化示意图
《人体生理学》
三、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
肌肉超负荷运动后,在引起肌肉肥大的 同时,肌肉中结缔组织也相应增加。
运动训练可提高肌腱的抗张应力,特别 是肌腱与骨结合区的结合能力和力量, 从而使肌腱能承受更大的拉力。
在强度低的耐力性运动中,优先动用慢肌 在大强度运动中,优先动用快肌
不同用力水平肌纤维募集百分比
(三)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
03-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PPT
肌肉活动第一章01骨骼肌纤维的分布特征人体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分布是混杂的,不同肌肉中快慢肌纤维的比例有较大差异。
骨骼肌纤维的分布特征骨骼肌纤维类型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骨骼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年龄变化。
遗传因素对骨骼肌纤维类型分布的影响。
0102030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以维持身体姿势为主的骨骼肌中慢肌纤维所占比例较高。
以动力性工作为主的骨骼肌中慢肌纤维所占比例较低。
骨骼肌纤维类型男子的I、Ⅱ型肌纤维较女子粗大,尤其是Ⅱ型纤维;男子的Ⅱ型纤维较1型纤维粗,而女子则相反。
研究发现,从青少年时期到老年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加,I 型肌纤维的比例增加,而Ⅱ型肌纤维百分比相应减少。
02运动单位募集运动单位募集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一组肌纤维。
运动单位募集是运动过程中不同类型运动单位参与活动的次序和程度。
运动单位募集为了增进快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内容必须由大强度的练习组成,才能够保证快运动单位在训练中充分活动。
要增强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必须由强度低、持续时间长的练习组成,才能保证慢运动单位在训练中优先使用。
运动时人体骨骼肌运动单位募集的特征就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而言,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就少:产生的张力大,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就多,此乃运动单位募集的大小原则。
低强度运动,Ⅰ型肌纤维被优先募集;运动强度增大,Ⅱa型肌纤维被动员参加活动;最大强度运动,Ⅱb型肌纤维成为主要活动纤维。
以上不同类型纤维随运动强度增加而表现出来的募集模式也称为肌纤维类型的选择性募集(顺序性募集) 。
运动单位募集肌肉接受刺激收缩时,并不是以整块肌肉为单位参与工作,也不是以单个肌纤维为单位参与工作,而是以一个神经元及其支配的一组肌纤维(也就是运动单位)为单位参与活动。
如果支配的是快肌纤维,就叫快运动单位,如果支配的是慢肌纤维,就叫慢运动单位。
03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力量、速度型项目:FT%高耐力型项目:ST%高速度耐力型项目:慢肌、快肌各一半04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运动训练会引起骨骼肌纤维类型产生适应性变化肌纤维面积肌肉酶活性(1)肌纤维选择性肥大是指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可优先造成主要运动肌内部某类型肌纤维的肥大。
(2021)第四节肌纤维类型完美版PPT
第二章 肌肉活动
一、人类肌纤维的类型
慢肌(Ⅰ(Ⅱb) 快C(Ⅱc)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二章 肌肉活动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二、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一)形态特征 1. 结构特点 Ⅱ(直径、肌浆网)
Ⅰ(Z带、M带的宽度、毛细血管、线粒体) 2. 神经支配:大α运动神经元 Ⅱ型肌纤维(快运动单位)
六、运动时肌纤维的动员
第二章 肌肉活动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三、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
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 1. 肌纤维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以维持身体姿势为主的肌肉,Ⅰ占优
势。以位相性工作为主的肌肉,快肌纤维占优势。 2.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性别差异(Ⅰ男为55.9%,女为49.1%) 3. 骨骼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年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加,慢肌纤维增多 4. 遗传因素对骨骼肌纤维类型分布的影响:男子99.5%,女子92.2%
小α运动神经元 Ⅰ型肌纤维(慢运动单位)
第二章 肌肉活动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二、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二)代谢特征
1. 快肌纤维 无氧代谢能力高 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肌激酶的活性、肌酸激酶 的活性、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肌糖原的含量高
2. 慢肌纤维 有氧代谢能力高 线粒体数量多、体积大、蛋白含量高;氧化酶活性 高(细胞色素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柠檬酸合成酶等);脂肪多、毛细
第二章 肌肉活动
四、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男运动员肌纤维类型分布
• 女运动员肌纤维类型分布
第二章 肌肉活动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五、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为:Ⅰ型和Ⅱ型 Ⅱ型中分为:Ⅱa、Ⅱb和Ⅱc三个亚型。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一、肌纤维的形态、功能特征
(一)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
形态学特征
在一肌肉中的位置 肌纤维的直径 肌纤维数量 肌浆网(内质网) 突触小泡 α-运动神经元 神经肌肉接点 终板面积 肌节Z线宽度(埃) 毛细血管网 血液供应 神经支配
快肌纤维中的糖原首先被消耗。 这说明: 在较低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在运动强度较大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在运动训练时,应采用不同强度的练习发展 不同类型的肌纤维。 1、为了增强快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 必须包括大强度的练习; 2、要提高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就 要由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组成。
受试者 男(19) 男(11) 女(10) 男(8) 男(14) 男(14) 男(9) 男(69) 男(23) 男(10) 男(14) 女(4) 女(4)
肌肉 股外肌 腓肠肌 腓肠肌 腓肠肌 腓肠肌 三角肌 股外肌 股直肌 股外肌 股外肌 股外肌 三角肌 三角肌
ST%
变化范围
57.7
±2.5
52.6
Ⅰ型 (慢肌)
Ⅱ型 (快肌)
深部 细 少 不发达 少 小 无皱折 小 800-1000 较丰富 多 少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表浅 粗 多 发达 多 大 后膜有皱折 大 400-500 不Hale Waihona Puke 丰富 少 多(二)代谢特征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三)生理学特征 1.收缩速度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三)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
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1、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系统的运动训练,可 使骨骼肌组织壮大,肌肉功能得以改善。
肌肉组织壮大的原因与肌纤维增粗、肌原纤 维增多有关。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肥大似乎与 运动训练的形式有关,即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 可优先造成主要运动肌内部某类型肌纤维的肥 大,这种现象叫作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 2、在运动训练能否引起肌纤维增生方面,目 前的研究尚无定论。
二、运动时快肌和慢肌纤维的募集: 在运动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参与工作的程
度依运动强度而定。 1、受试者以2/3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
慢肌纤维中的糖原首先被消耗,继而转向快 肌纤维。
甚至当慢肌纤维中的糖原完全空竭时,快肌 纤维中还有糖原剩余。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2、以15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
快肌纤维中的糖原首先被消耗。 在较低的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先被动员; 在运动强度较大时,快肌纤维先被动员。 3、在运动训练时,应采用不同强度的练习发展不同
38.0-73.2
51.0
27.4-72.0
46.7
±3.7
43.9
24.0-72.9
45.2
33.5-58.3
43.8
26.0-60.6
53.9
±12.2
46.0
±13.0
44.0
--
46.3
28.2-74.2
57.5
40.1-68.3
邢35台.4学院体育2系7.2-张4贵2.婷1
作者 Burke等 Costil等 Costil等 Coyle等 Gollnick等 Gollnick等 Green等 Jansson等 Komi等 Thorstensson 等胜田等 Prince等 Prince等
4、人骨骼肌中肌纤维类型的分配:
一般人的肌纤维组成:
常用针刺活检取样法、开放性活检取样法或尸检法来 获得身体中骨骼肌肌纤维组成的数据。
男女上下肢肌肉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平均为40-60%。 肌纤维的百分比分布范围很大:
慢肌纤维百分比最低的为24%,最高的为74.2%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一般人的肌纤维组成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二)运动时快肌和慢肌纤维的募集:
在运动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参与工作的程度依运 动强度而定。 1、受试者以2/3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
慢肌纤维中的糖原首先被消耗,继而转向快肌纤维。 甚至当慢肌纤维中的糖原完全空竭时,快肌纤维中还 有糖原剩余。 2、以15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
2.收缩力量
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无训练者(A)和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运动员(B)的力量-速 度曲线。
快肌纤维百分比高者,力邢台量学-院速体度育系曲张线贵向婷 右上方转移
3.抗疲劳能力 和慢肌纤维相比,
快肌纤维在收缩时 能产生较大的力量, 但容易疲劳。
快邢肌台纤学院维体和育系慢肌张贵纤婷维与疲劳的关系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四)训练对肌纤维代谢能力的影响:
类型的肌纤维。 (1)为了增强快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必须
包括大强度的练习。 (2)要提高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就要由
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组成。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三、肌纤维类型与运动成就
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具有项目特点:
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从事耐 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高; 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非耐力项目运 动员和一般人; 既需要耐力又需速度项目运动员(中跑、自行车等): 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男运动员肌纤 维类型分布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女运动员肌纤 维类型分布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一)训四练、能肌否纤引维起类两型类对肌纤训维练互的变适:应
多数生理学家认为:长期训练可引起肌纤维变 化(Ⅱa⇄Ⅱb),但慢红肌与快白肌之间是不可 转变的; 少数生理学家认为:慢红肌与快白肌之间,通 过训练后是可转变的。
第三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肌纤维类型的划分: (一)按颜色
肌纤维红色的为红肌,呈白色的为白肌。 如长途飞行的鸽子胸肌是红肌,家鸡的胸肌呈白色
的为白肌。 红白肌主要和肌纤维内肌红蛋白含量的多少相关。
(二)按肌肉收缩的速度
按其收缩快慢不同,划分为慢肌和快肌两种类型。
邢台学院体育系 张贵婷
(三)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 慢、氧化型(SO); 快、糖酵解型(FG); 快、氧化、糖酵解型(FOG)三种类型。 (四)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