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及指标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1. 介绍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用于统计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并提供各种经济指标。

本讲义将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知识,包括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目标、核算方法和核算指标等内容。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活动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并通过收入、产出和支出等指标来统计和分析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大小的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由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个人消费支出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投资支出是企业和政府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是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际收入和转移支付。

国际收入包括从国外获得的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和民间机构之间的收款和付款。

3.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是为了解和分析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增长趋势,并提供政府决策和企业管理所需的信息。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动力等问题。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目标包括:•衡量经济总量: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大小,从而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分析经济结构: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等。

•掌握经济增长: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和速度。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分析

二、国内生产总值
(五)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生产法/部门法/增加值法
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也是最常 用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二、国内生产总值
(五)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2.收入法/分配法/成本法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在支付个人税和各种 非税支付以后可用于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收入。
公式: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及非 税支付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主要分析指 标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一)概念
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当期平 均人口数的比值。
(二)意义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也是进行国际间对比的重要指标。
(五)恩格尔系数 :是反映一国居民生活质量高低及一国富裕
程度的指标。
(六)基尼系数:是反映社会成员收入或财富分配公平程度的重
要指标。
END
(二)国民经济统计
通过建立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 系,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客观反映 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揭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 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
原苏联、东欧包括我国等计划经济国家采用。
(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一)概念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是一国(或 地区)的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 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和,是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
(二)构成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分析国民经济核算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水平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体系。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情况。

正确理解和分析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对于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增长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主要是以GDP为代表的经济总量指标。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通过观察GDP的增长速度和趋势,可以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

如果GDP持续高速增长,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为快速。

另一方面,如果GDP增长速度放缓,说明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可能存在经济下行的风险。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人均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人均GDP是一个国家的GDP与人口总数之间的比值,它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观察人均GDP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良好的咬合。

如果人均GDP持续增长,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反之,如果人均GDP较低或增长缓慢,可能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此外,还有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两个指标也是对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分析的重要内容。

消费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费者支出的情况,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通过观察消费水平的变化,可以洞察到一个国家内需的强弱情况,以及消费者信心的变化。

投资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本积累与投资活动的情况。

通过观察投资水平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情况。

在分析国民经济核算指标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通货膨胀率、劳动力市场状况、国际贸易状况等都是对国民经济核算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

只有综合考虑不同指标的变化,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在实际分析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品价值后的余额。 •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
出。
22
生产法计算的中国GDP
年 份
1980 1984 1989 1992 1997 2001 2002 2003
国民总收 入
国内生 产总 值
4517.8 4517.8
7206.7 7171.0
16917.8 16909.2
26651.9 26638.1
1590.0 2468.6 6095.0 6444.0 9636.0 28457.6 29545.9 37460.8 42304.9 51382.7
-14.8 1.3
-185.5 510.3 275.6 2857.2 3051.5 2204.7 2794.2 2686.2
投资率 (%)
34.9 34.5 37.0 35.2 37.3 38.0 37.4 38.0 39.2 42.3
8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收入法 部门法(生产法) 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
1.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 • 又称最终产品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
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
不重复出 售、转卖 或进一步
加工
最终产品通常包括: ①消费品、军工产品; 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库 存增加); ③净出口(进出口差)。
作投资用的产品,看似用于 生产别种产品的中间产品,但 由于不再出售,故属于最终产 品。 企业年终库存货物,可以看 作是企业自己最终卖给自己的 最终产品。
4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第四、
年末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
月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5个,下降的为5个;
月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46个,比年内高点减 少19个,持平的为4个,下降的为20个。
第五、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0105亿美元, 比上年末减少3198亿美元。 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423元人民币 比上年贬值6.2%。
2015 2016
9.2
9.0 8.6
42.6
40.5 39.8
48.2
50.5 51.6
第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2.0%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0%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3.4%。 第三、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
两种体系框架的比较(见23页)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基于MPS模式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从MPS模式向SNA 模式的转换阶段 基于SNA 模式的发展阶段
具体为四阶段
★ 20世纪80年代以前:适应计划经济管理需要, 采用 MPS。
★ 1984—1992年:为了体制转换的需要,依照1968年SNA, 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既采纳 了 SNA的一些内容,又保留了 MPS的部分内容,于 1992 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 1993 年联合国新修订的 1993SNA 正式出版,针对这套标准, 1999 年我国开始对《试行方案》进行修订,采纳了 1993 年 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2002 )》—CSNA( 2002 )。该方案取消了 MPS 内容,基本上与新国际标准衔接。于2002年在全国实施。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的记录、计量和分析的一种统计方法和工具。

它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经济数据,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支撑宏观调控和决策制定,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经济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是衡量经济增长、发展水平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经济统计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分为总量、按产业分和按用途分等不同角度,能够反映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消费投资状况等。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在人口数量上的平均表现。

它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差距。

三、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购置和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额。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厂房、机器设备等,是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可以反映投资活动的规模和动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

四、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间内用于购买消费品和享受服务的总支出。

它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刺激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五、贸易额与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活动时的进出口总额。

而贸易顺差/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活动中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贸易额和贸易顺差/逆差是衡量贸易活动和外部经济联系的重要指标。

以上只是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指标,如劳动力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各行业增加值等。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监测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办法共94页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监测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办法共94页
•一、国民经济核算内容及指标 计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就是通过一
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
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
有机的组织起来,为复杂的国民
经济运行勾画出简明的图像,以
利于决策机构和人们了解和把握
经济运行好和快。
• 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指标,是国 内生产总值(GDP),在诸多的 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是近年来 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尤其是在 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宏观监 控以及宏观经济分析等方面最受 关注的经济指标。也是衡量国民 经济发展情况和各级政府加强宏 观调控所采用的最重要指标。
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
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如
此,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
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
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
国际上一般认为误差在3%左右是可
以接受的区间。我国目前以生产法
GDP为准。

由于GDP涵盖了国民经济
活动的各个部门,所以其计算是
建立在专业统计及部门统计与会
• 清理了基本概念,修订了基本框 架,充实了核算内容,调整了有 关表式的指标设置,形成了《中 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19)》。新方案广泛地征 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已于 2019年3月份正式出版,目前应 用的就是这个方案。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概 念
•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 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 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一般按市场价格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 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 态。
• 第二部分是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和 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金融、保险、 各种运输(航空、铁路、公路、水 路)、邮政电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 料和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统计资料; 第三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 政决算资料、税务、工商管理资料 等;除此以外,对于未能纳入常规 统计报表和不易取得的资料,还要 到相关的系统、行业处搜集替代指 标进行补算和估算。

《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章教学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章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

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以理查德.斯通1947年撰写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量”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即SNA-1953。

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完成了两次系统修订,即SNA-1968版本和SNA-1993版本。

(二)SNA-1993的特点和作用1.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2.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3.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并建议以附属账户等工具来扩展其分析功能。

4.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三)两套核算体系的并存和一体化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MPS),另一个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生产总值(GDP)、消费水平、投资水平、贸易状况等情况。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以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核心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生产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各产业的产值进行累加得到总值。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高速增长可能意味着经济活力强劲,而低速增长则可能暗示经济发展疲软。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将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相除得到的指标。

它反映了平均每个人创造的经济价值,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较高可能意味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生产效率更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

然而,人均GDP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因为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三、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购买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资金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投资增长意味着经济活跃,而投资下滑则可能暗示经济疲软。

四、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额。

它反映了人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会促进生产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相反,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可能暗示经济不景气或者居民收入减少。

五、进出口贸易状况国际贸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程度和贸易竞争力。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与计算方法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与计算方法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与计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它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增长状况,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涉及的指标和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基础,对特定区域内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计算。

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国内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简称GNI):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有居民的收入总和,包括国内企业在国外取得的收益。

3. 国内总消费(Fi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简称FCE):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有居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4. 国内总投资(Gross Capital Formation,简称GCF):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有企业、政府和居民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的购买或增加值的总和。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计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有三种计算方法,分别是: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 产出法(Output Approach):根据不同产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方法将经济活动按行业划分,通过累加各行业的产出,得出国内生产总值。

2.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通过统计国内居民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各种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再加上对外经济收入和转移支付,得出国内总收入。

3.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根据经济主体的最终支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方法将经济活动按最终需求划分,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等。

国民经济核算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1. 概述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中重要的核心工具。

它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经济数据,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的一种方法。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涉及到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国民收入、国民支出、储蓄和投资、贸易平衡等。

2.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包括四个部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收入总和,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和其他各类补偿。

2.3 国民支出国民支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为购买消费品和服务、投资或支付政府开支所支出的总和。

2.4 储蓄和投资储蓄是指个人、家庭和企业将收入中没有消费掉的部分持有起来,用于未来的消费或投资。

投资则是指将储蓄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建设工厂、购买房地产等用于生产或增值的行为。

2.5 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体平衡状况。

如果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称为盈余;如果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逆差;如果两者相等,则为平衡。

3. 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和作用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了解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

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总体规模。

3.2 制定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核算可以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国民收入、国民支出、储蓄和投资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政府可以了解到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政策制定。

3.3 监测经济运行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了解经济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社会经济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社会经济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社会经济 统计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综合指标 第三节 社会经济统计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两种核算体系 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 ) 三、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两种核算体系
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般定义 2. 两种生产核算范围
•“市场性”生产:SNA体系 •“限制性”生产:MPS体系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1900 :50:210 0:50Oc t-2019- 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0:50:2100 :50:210 0:50M onday , October 19,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 1920.1 0.1900:50:2100 :50:21 October 19,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19 日星期 一12时5 0分21 秒00:50:2119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2时5 0分21 秒上午1 2时50 分00:50:2120.1 0.19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 1920.1 0.1900:5000:50 :2100:5 0:21Oc t-20
一、社会经济统计的意义
1. 国力分析的基础资料 2. 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 3. 统计法
返回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1920 .10.19 Monday , October 19, 2020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进行统计、核算和分析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核算的结果以统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下面将对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国民经济核算按照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总量核算和各行业、各部门核算。

全国总量核算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体系的总量关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支出、人均收入等指标。

各行业、各部门核算则研究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各产业增加值、各行业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按照产出部门的方式来计算GDP,收入法是按照国民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所得来计算GDP,支出法是按照国民经济中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通过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GDP数值。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实际取得的收入总额。

国民收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经营者盈余、固定资本消耗、税收和补贴等几个部分。

国民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要略低于GDP数值。

国民支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为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所采取的支出,包括政府支出、个人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

国民支出的水平对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国民支出超过国民收入会产生财政赤字,国民支出低于国民收入会产生财政盈余。

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总额和人口总数的比值,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人均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民生福利状况的重要标准。

第1讲 第一章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及重要指标1-2012企业管理

第1讲 第一章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及重要指标1-2012企业管理

2012年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企业管理知识分册》第一章宏观经济基础知识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是2010年开始增加的章节。

本章是对宏观经济基础的介绍,从考试要求来看,以熟悉为主。

本章是2010年新增加的章节,但本章内容很可能出现在2012年的考试当中,所以考生应重点复习。

本章知识结构本章内容精讲: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是国民经济的总量、结构、机制和绩效,以及政府怎样运用经济政策来提高经济的绩效。

这些内容一般设计以下一些基本问题:(1)实现充分就业的问题。

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研究的基本问题。

(2)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

(3)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

(4)经济增长问题。

(5)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问题。

(6)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问题。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绩效。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及重要指标【考点一】国内生产总值【熟悉】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用GDP表示。

对国内生产总值定义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基本问题:(1)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计算的是一个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时也是为了其他需要而计算一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这里强调了市场价值,也就是说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所依据的市场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

因此,存在以下公式:式中,p i、qi分别为市场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3)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因此不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和劳务不在计算范围之内。

这无疑会导致依照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结果与真实国民经济活动的偏离。

(4)国内生产总值应当包括劳务的价值。

如果在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只计算产品价值而不计算劳务价值将难以准确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

(5)国内生产总值只包括本期产出的市场价值,只计算当期的产出,不包括以前或以后的产出。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及指标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及指标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及指标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法律顾问企业管理知识国民经济核算及重要指标(2)

法律顾问企业管理知识国民经济核算及重要指标(2)

2014法律顾问企业管理知识:国民经济核算及重要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用GDP表示。

ﻭ(二)价格指数、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ﻭ1.价格指数ﻭ消费价格指数(CPI)告诉人们的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在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2.基尼系数ﻭ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O~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则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的贫富差距越大.基尼系数在0.2之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在0。

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

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

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3.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越**。

ﻭ(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ﻭ(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ﻭ1。

国内生产净值ﻭ国内生产净值也被称为国内净产值,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所生产出来的新增价值量.NDP=GDP-折旧。

ﻭ2.国民收入敎育网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所有国民所获得的收入总和.=NDP—企业间接税。

3.个人收入个人收入用Pl表示,是指一国之内所有个人在一年内从**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

PI=N1—企业未分配利润—所得税-保险税费转移支付. ﻭ4.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所有可以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用PDI表示。

PDI=PI—个人所得税。

ﻭ(五)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重要的恒等式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及指标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指常住住户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按市场价格计算,即按居民支付的购买者价格计算。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取得货物所支付的价格,包括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

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之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

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其中的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

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等于它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加存货的变动,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和文学艺术品原件等获得减处置。

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

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

它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等存货等。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

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因此服务的进出口业务并不发生出入境现象,一般把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本国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

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

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并计入成本费中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只能采用上述办法。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直接消耗系数指某一个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需要直接消耗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称为投入系数。

它反映该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直接依赖关系。

完全消耗系数指增加某一个部门单位总产出需要完全消耗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它是全面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技术经济的全部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的主要指标。

机构单位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根据机构单位在生产、消费、融资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资金流量核算将常住单位区分为如下四类机构单位: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单位、住户和国外。

机构部门将相同性质的机构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机构部门。

资金流量核算中区分了如下几类机构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

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指主要从事市场货物生产和提供非金融市场服务的常住企业,它主要包括各类法人企业。

所有非金融企业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融中介以及与金融中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

所有金融机构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政府单位指在我国境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一特定区域内对其他机构单位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法律实体及其附属单位。

政府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利用征税和其他方式获得的资金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通过转移支付,对社会收入和财产进行再分配。

它主要包括各种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所有政府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政府部门。

住户与住户部门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集中使用、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消费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

所有住户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住户部门。

非常住单位与国外部门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机构单位都是非常住单位。

将所有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非常住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国外部门。

初次分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指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及财产收入等形式对增加值进行的分配。

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余额为初次分配总收入。

经常转移指部门间以实物和资金方式实现的单方面转让。

包括社会保险付款、社会补助、侨汇、无偿捐赠、赔偿等。

可支配总收入指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总收入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后所获得的收入。

这部分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和储蓄。

总储蓄指可支配总收入扣除最终消费后的余额。

资本转移指一个部门无偿地向另一个部门支付用于资本形成的资金,是一种不从对方获取任何对应物作为回报的交易。

资本转移具有不同于经常转移的两个特征,一是转移的目的是用于投资,而不是用于消费;二是资产所有权的转移,而不仅仅是使用权的转移。

资本转移包括投资性补助和其他资产转移,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投资性补助是指财政投资性拨款,即财政拨款中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

净金融投资从实物交易角度看,它是指总储蓄加资本转移收入减资本转移支出减资本形成总额后的余额。

从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资产的增加额减金融负债的增加额之后的余额。

通货指以现金形式存在于市场流通领域中的货币,包括辅币和纸币。

存款指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所有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住户储蓄存款、财政存款、外汇存款和其他存款。

贷款指金融机构向非金融部门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所有贷款,包括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财政贷款、外汇贷款和其他贷款。

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

保险准备金指对人寿保险准备金和养恤基金的净权益、保险费预付款和未结索赔准备金。

结算资金指银行的汇兑在途资金。

金融机构往来指各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包括同业存放款和同业拆借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