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雏形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读书报告
从异化劳动理论看马克思的早期经济理论——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在历史长河中是不起眼的一年:中英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两年,美墨战争还有两年才会爆发;但这绝不是一个平凡的年代:法国大革命的余波未平,工业革命如火如荼,民主与自由的思想在欧洲和世界蔓延。
这一年,卡尔·马克思26岁,距离他与恩格斯发表众所周知的《共产党宣言》还有4年,他脑中对于经济、哲学、共产主义的设想还在激烈地酝酿之中。
在这样一个变革的年代,马克思在巴黎写成了这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这本《手稿》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而是由三个相对独立、有所联系的手稿部分组成的,其中第一手稿和第三手稿比较完整,而第二手稿的大部分已经佚失。
在这部手稿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创新性的“异化劳动”理论,它指出了劳动产品、劳动者等多组对象之间的异化关系,以此试图揭开私有财产的本质,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萌芽。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指出人类应该走上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
此外,这部手稿也表达出了马克思的一些哲学观点,主要是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因为这些颠覆性的观点,这部手稿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第一个关键点。
如前所述,“异化劳动”是这部手稿中最重要的观点,它具有划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为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理解了异化劳动理论,就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大半。
为了说明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首先用了“劳动的对象化”这个概念。
马克思给出的定义是,“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第一手稿,XXII)然而,与这种理想模式相悖的是,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马克思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们反而越贫穷。
马克思发现,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则工人自身就越趋近于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度探讨卡尔马克思在其早期不朽巨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蕴含的共产主义思想萌芽与发展轨迹。
这部手稿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现实深刻剖析的产物,也是他后来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起点。
尽管该手稿在其生前未曾公开出版,但其内容对后世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异化劳动理论以及共产主义理想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继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勾勒出一种超越异化、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构想——共产主义。
他强调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属性,认为只有通过消除私有制和阶级对立,才能恢复劳动的社会性和人性,进而实现个人的真正解放和全人类的共同富裕。
本文的第一部分将首先回顾《手稿》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随后集中分析马克思在手稿中如何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剖析来展现其共产主义理念的逻辑起点,进而探讨这一早期思想如何预示并推动了马克思后期成熟共产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系统的梳理与诠释,《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力求揭示马克思对理想社会形态的初步设想,以及这一设想对于理解和实践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长远影响。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初步奠定了其日后成熟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这一时期,他不仅对当时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而且试图通过哲学的维度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及其对人的本质的影响。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共产主义思想植根于对异化劳动的深刻洞察之中,他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与其劳动产品之间存在着异化关系,劳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而是变成了奴役工人的手段,进而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异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强调了劳动对于人类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他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真正恢复其自由全面的劳动本质,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解
(二)、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立场在《1844年经济学哲 学手稿》中得到了理论论证。手稿揭示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异化,借助于异化劳 动理论,从哲学上证明了消除异化劳动、 扬弃私有财产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 然性。
1、马克思批判了四种共产主义学说
1)圣西门、傅立叶的空想共产主义: 看到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但只看到了特殊形式,比如 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时代背景 二、内容简介 三、重要思想 四、意义与影响
一、时代背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 完成于1844年4~8月间,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关于 古典经济学、共产主义和黑格尔著作的经济学哲 学笔记。《手稿》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 著作,但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直到1932年在 苏联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才首次公诸于 世,并由此引发了西方思想界长达几十年的 “《手稿》热”。
于是便出现这样的情况,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 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第二,劳动本身对劳动者的异化,即自我异化。
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本应是人的内在本质。但在 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并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劳动 成为一种强制性和被迫性的活动。劳动不属于劳动者自己, 而是属于别人。劳动成为一种对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劳 动的异化即是人的自我异化。
3)共产主义是人本身的解放,不只是单纯的物的占有,只有 人和人的活动的解放,才会有人对对象世界的真正占有。
4)共产主义在理论形态上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和谐统一。
(三)、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在手稿中,马克思吸取了L.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成果,从唯 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充分肯定了 他的辩证法的巨大意义。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析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观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析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第一次比较完整系统的阐述了共产主义理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转向国民经济学的一个标志,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的两条轨迹:一是从“自我意识”出发,经由《1844年经济学哲學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到物质生产;二是从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蜕变出来转化为革命民主主义,最后走向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
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是两条思想最早的结合点。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背景以及思想来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于1844年1月到8月,马克思为解决在《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形成的问题而研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当时的英国和法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社会生产力不断的提高,资产阶级占据社会中的绝大部分财富,相反工人却一贫如洗。
导致当时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社会革命的风起云涌。
当时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也是不断兴起,但马克思持“审慎”的态度,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西方思想传统这四个思想来源批判性的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
私有财产即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是劳动的异化,从此来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的本质。
1、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一章的内容专门分析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整个哲学,因为在马克思看来青年黑格尔派都太着眼于黑格尔的逻辑学,但是对于辩证法的实质并没有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想继承、质疑和批判中完成的,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的辩证法“表面上看来是形式的问题,而实质上是本质的问题”。
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所以费尔巴哈也是马克思在实现哲学革命历程中的重要环节。
他认为费尔巴哈不仅仅“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而且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解释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读后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联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在马克思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也是他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初步探索。
在此篇文章中,马克思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
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美和美感的起源,为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它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光辉起点。
手稿的发表,引起了西方人研究马克思主义转向,不断从政治学和经济学转向哲学,促使了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是由三个笔记组成:一是马克思在研读了让·巴·萨伊的《论政治经济学》和亚·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两部著作,并写了摘要。
马克思把斯密学说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三个经济范畴加以比较分析,揭示了斯密学说的矛盾。
他把笔记本I分作三栏,各栏分别加上标题《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
是马克思对约·拉·麦克库洛赫《论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发展特殊对象和重要性》(法译本)及该书译者吉·普雷沃写的《译者对李嘉图体系的思考》作了摘要。
把“现代国民经济”即“李嘉图、穆勒等人”的观点同斯密、萨伊的观点相对照,看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内部的差别。
是马克思的思考与笔记1和2的补充。
补充一:《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先就有产和无产的对立向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发展作了简短补充,然后以比较长篇幅论述通过扬弃私有财产来抛弃人的自然异化。
补充二: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补充三:是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以上这些含有从书中的摘选和百度百科的诠释,我自己把它归纳为:(1)以异化劳动学说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2)以人的本质为思考中心的哲学批判;(3)以扬弃异化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批判;(4)对黑格尔哲学的全面清算:批判已不再局限于黑格尔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而是对黑格尔一般辩证法的批判。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历史背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亦称《巴黎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年4-8月在法国巴黎写的一部手稿。
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即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该著作标志着马克思已最终地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并开始了向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接近。
《手稿》的写作是马克思旱期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曾经历了两次决定性的转折。
第一次是在《莱茵报》被查封后,马克思回到克罗茨纳赫。
为了反思在《莱茵报》期间亲身接触到的现实社会的政治斗争,解决因现实与黑格尔理性哲学的矛盾所产生的“苦恼的疑问”,他阅读并研究了有关法国、英国、德国的20多部历史著作,写出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得出了法的关系如同国家形式一样决定于“市民社会”,而“市民社会”的解剖侧应求之于政治经济学的结论。
这既标志着马克思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也说明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马克思思想深化的必然结果。
第二次是1843年10月底,马克思迁往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巴黎。
在这里,马克思亲自参加了工人的革命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到物质力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意义,写出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两个转变,为了进一步揭开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市民社会”的秘密,马克思搜集了大量的材料,细心地研究了法国革命的历史,打算写一部《国民公会史》.然而,这种研究使他认识到,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而阶级斗争又是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
这时,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也给马克思很大启发,使他进步认识到只有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础上,才能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改造方式。
于是,马克思放弃了《国民公会史》一书的写作,并改变了他原定的既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又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庞大计划,开始系统地研究从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经过斯密和李嘉图到萨伊、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从对政治法律的批到深入到对经济的批判。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一、本文概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哲学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著作,标志着其哲学思想的早期形成和经济学研究的初步探索。
本文旨在探讨《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分析其对马克思后续思想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在整个哲学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手稿》主要探讨了劳动、异化、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等核心概念,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人的本质异化。
这一思想的形成,为马克思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唯物史观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手稿》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
它标志着马克思从早期的人本主义哲学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同时也是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社会问题的开端。
因此,本文将从《手稿》的核心思想出发,分析其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通过对《手稿》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演变过程,还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内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不仅展示了他对经济学和哲学的深入思考,更预示了其后续理论发展的方向。
该手稿主要围绕三个核心内容进行阐述: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劳动实践在历史进步中的作用,以及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借鉴。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等经济现象背后的不平等和剥削。
马克思指出,这些经济现象不仅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的体现,它们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在手稿中强调了劳动实践对于人类文明和历史进步的伟大意义。
他认为,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简介资料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简介资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哲学手稿,首次出版于1932年。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试图以批判和反思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方式,揭示出人类社会的真正本质和规律。
这部手稿不仅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背景与成书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背景是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然而,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经济不平等和劳动异化。
这些问题引发了马克思对于经济哲学的思考。
这部手稿是在马克思流亡法国期间创作的。
在法国,马克思接触到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哲学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潮,这使得他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在创作过程中,马克思借鉴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家的思想,并将其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想体系。
二、主要内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探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哲学等方面的问题。
在经济方面,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是导致经济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计。
而资本家则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这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在政治方面,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体制是虚伪的。
他指出,资产阶级政府口头上宣扬的是普遍的利益和平等的机会,但实际上却代表的是少数资本家的利益。
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法律体系也存在着不公和不平等,它往往保护的是资本家的利益而不是工人的权益。
在哲学方面,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哲学家的思想对于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他指出,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探究人类社会本质的两个基本方法。
同时,马克思也指出了这些哲学思想的局限性,并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构建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1844年4—8月于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写的著作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现在的名称是后人加的。
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现部分原稿已轶失。
1927年,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达·梁赞诺夫将《手稿》第3部分整理后,发表在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卷上,后重印于192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3版上,标题为《〈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
1929年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法文杂志上以《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和《关于需要、生产和分工的札记》为标题发表了一些片断。
1932年,德国社会党人S·朗兹胡特和J·P·迈耶尔对手稿进行整理后,用原文发表在《卡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第1卷中,标题是《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这个版本略去了《手稿》的第一部分。
同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第1部分第3卷首次用原文全文发表了《手稿》,标题是《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中译文编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现在出版的《手稿》的结构是编者加工整理而成的。
《手稿》中的有些篇章(《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等)的标题是马克思原稿就有的,另一些篇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
《手稿》是马克思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研究工作的记录。
它主要由马克思在阅读过程中对原书的摘录、概括的转述、批判性的注释以及马克思自己在研究中产生的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组成。
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手稿》共27页。
在这27页稿纸上,马克思每页都分为“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三个纵栏。
前16页,马克思在这三个标题下主要摘录了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并作了批判性的分析。
从第17页开始,马克思只写“地租”一部分。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作用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作用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以“实践”为核心概念,克服了近代哲学无法克服的心物、主客二元对立,也对克服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二元对立有相当的启示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手稿》奠定了成熟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预示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雏形。
通过分析马尔库塞和弗洛姆对《手稿》的曲解,可以一步说明《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手稿;思维方式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几百年里,近代哲学毫无疑问的孕育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成就。
但是,伴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它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矛盾,这种缺陷和矛盾最终导致了近代西方哲学的破产。
这种哲学的危机源于:第一,近代哲学对人的理性的高扬,这种高扬由于走向极端而变成了对理性的迷信,理性的万能论导致了理性的独断论;第二,近代哲学用理性主义精神构建的哲学体系往往成了凌驾于科学和现实之上的形而上学的体系,形成“科学的科学”;其结果是:理性的反省思维虽然克服了古代哲学的朴素性和直观性,然而近代哲学以主客、心物分离为前提又往往使人忽略了二者的不可分割性,最终导致了无法解决的二元论,产生了与理性精神相悖的独断论与怀疑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志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产生。
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突破了所有近代哲学的流派所代表的旧的思维方式,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的终结和开启了西方现代哲学。
如上所述,近代西方哲学是从心物、主客分离为理论前提来分析哲学问题的,这决定了他们要么以物质或客体出发,要么从精神或主体出发,归纳或演绎出一个形而上学的“科学的科学”的体系来,而最终他们仍然不能超越心物、主客的二元论。
这一点,明显的体现在康德的“二律背反”之上,即使是黑格尔这样的形而上学的大师,他也不过是把哲学之外的心物主客二元论转移到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之内而已,本身没有超越二元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方法论研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创作的重要哲学著作之一,这部手稿揭示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思想的雏形。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还探讨了人的本质与解放的问题,并提出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本文将重点论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方法论研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方法论研究体现为对人的解放问题的探讨。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解放的概念,认为解放是人类求解全部问题的根本途径。
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种逐渐解放的过程,人们需要通过解放自己的劳动来实现自我解放。
这种解放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解放,对被压迫阶级的解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解放。
这种解放是一种彻底的解放,解放劳动者不再受到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束缚。
在研究方法上,马克思采用了一种批判性的方法。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私有制、商品社会和剥削关系,并揭示了这些制度中的矛盾和不合理。
他通过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对劳动者的剥削,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范畴,用批判的眼光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问题。
马克思还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即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成因和发展。
他认为,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结果。
他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了设想。
此外,在方法的运用上,马克思还运用了辩证法的方法。
他从矛盾和斗争的角度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它们将促使资本主义代替为社会主义。
他的辩证法思想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矛盾的揭示以及对社会主义替代的设想中。
总的来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方法论研究是一种综合运用批判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方法的分析模式。
通过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通过辩证法预测资本主义体系的未来发展。
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者:王艳来源:《求知》 2018年第6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著作,它第一次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联结起来,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雏形,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创立的开端。
写作背景1.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双重需要。
理论上,马克思虽然向往黑格尔思辨哲学,但他在反思如何实现无产阶级解放乃至人类解放的问题时,感到现有的理论难以胜任,只能通过理论创新的方式实现理论发展,而理论创新的实现必须首先突破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传统,并且将研究视角返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由此,马克思认为,要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体系进行革命性变革,不去研究现实的经济问题、研究政治经济学是不可能完成的。
实践上,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进而导致社会迅速分化,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
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越来越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要完成这个任务,离开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不可能的。
2.遇到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马克思凭借《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获得耶拿大学的博士学位,但他在《莱茵报》工作期间,发现自己对于经济学的知识还很缺乏,以致第一次遇到了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正如他自己所说,对林木盗窃法和摩塞尔河地区农民状况的研究,推动自己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马克思曾一度认为,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国家和法的原则决定社会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发现,物质利益比思想观念和法的原则更有力量。
带着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苦恼疑问”,马克思转向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3.深受恩格斯经济学观点的影响。
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马克思称其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
恩格斯在大纲中批判地研究了私有制的合理性,认为要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仅靠抽象的理论和人道主义的批判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要从经济问题入手,寻找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运动规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初次融合-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初次融合-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也叫《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到巴黎后在阅读大量经济学着作的基础上于1844 年4-8 月写成的。
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它所包含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马克思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在这里实现了初次融合。
这是马克思思想整体性形成的标志性着作,显现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统一的雏形。
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形成的基础,它是马克思首先进行研究的理论,它为整体性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形成的工具,它是马克思一生中研究时间最长的理论,它为整体性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科学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形成的目的和归宿,同时也是马克思视之为生命的理论,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一、《手稿》中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形成的基础《手稿》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尽管它在很多地方还不是很成熟,但这些哲学思想却已体现出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手稿》中的哲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形成的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并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具体说来,这主要体现在:《手稿》中的思想初步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一)在《手稿》的论述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手稿》中主要是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实现的。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主要针对其唯心主义展开,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要批判了黑格尔将人当作客体,而将绝对精神看作支配客体的主体;第二,批判了黑格尔没有将现实感性看作本质体现,而将其理解为现象,并批判了其将精神的运动过程当作辩证运动;第三,批判了其完全在精神领域理解劳动。
形成了完整的资本主义论雏形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形成了完整的资本主义论雏形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早期著作,它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雏形。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维度来看,《手稿》作为马克思“两个转变”的结合点,哲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的第一次尝试,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三者统一的“原生态”,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根基所在;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发展史的维度来看,《手稿》不仅是马克思生态思想逻辑起点的诞生地,而且是马克思把生态哲学思想、生态经济思想、生态政治思想融会贯通为有机统一整体的初次尝试。
所以《手稿》是马克思整体性生态思想的“秘密和诞生地”。
马克思整体性批判论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马克思整体性批判论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张振鹏;许仲举
【期刊名称】《榆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18)003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整体性批判的基本论纲.他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新基点,以哲学批判为导向,以原始共产主义批判为旨归,确立了整体性批判的基本架构.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张振鹏;许仲举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榆林学院,政治经济与历史学系,陕西,榆林,7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11.1
【相关文献】
1.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对象化理论的批判及其理论旨归——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解读展开的一项研究 [J], 崔晨;
2.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视角的初步形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J], 徐世煜
3.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视角的初步形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J], 徐世煜; 高云涌(指导)
4.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之知识论立场的批判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J], 王伞伞
5.马克思的"道德批判"及其方法论启示
——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J], 张兴国;杨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践 中改造 自然 。“ 社会 是人 同 自然 界 的完成 了的本质 的统 一 , 是 自然 界 的复活 。 ” 【 2 j 马 克思评 价 自己的哲学
《 手稿》 中的哲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中具有十
分重 要 的地 位 , 可 以说 , 是 马克 思 主义 整 体性 形 成 的 基础 ,它为 马克 思 主义 整体 性 的形成 打 下 了坚 实 的 根基 并提 供 了正 确 的方 向。具 体说 来 ,这 主要体 现
( 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以下简称《 手稿》 ) 也 叫《 巴黎手稿 》 , 是马克思到巴黎后在 阅读大量经济 学著作的基础上于 1 8 4 4 年4 — 8 月写成的。 尽管其 中 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但它所包含的思想是十分丰富
的 ,马克 思理 论 的 三大 组成 部 分在 这里 实 现 了初 次
要 的理论 价值 , 尽 管 它 在很 多 地方 还不 是 很成 熟 , 但 这些 哲学 思 想却 已体现 出很 多马 克思 主 义哲 学 的基 本原 理 , 为 马克思 主义 哲学 的 形成 提供 了必要 条 件 。
没有对 自在 自然和人化 自然进行区分 , 现实 、 感性都 没有表现出人的实践作用 。 马克思认为 , 人与 自然是
的雏形。{ 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 思的哲 学理论 、 政 治经济学理论 和科 学社会 主义理论在 这里 实现 了初 次融
合, 其 中, 哲 学理论是 整体性形成的基础 , 政 治经济学理论是 工具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则是其 归宿。 [ 关键 词] { 1 8 4 4年经济学哲 学手稿》 ; 整体性 ; 哲学 ; 政 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文献标I R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1 6 7 6 ( 2 0 1 4) o 5 — 0 0 0 4 — 0 3 [ 中图分类 ̄ - ] A 8 1 1 . 2 1
L I L UN TAN SUO
{ 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雏形
高世朋
( 南京 政治 学 院 , 江苏
[ 摘 要]
南京
2 1 0 0 0 3 )
{ 1 8 4 4年 经济学哲 学手稿》 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 中非常重要的早期著作 , 它是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而 将其 理解 为 现象 ,并 批 判 了其 将精 神 的运 动 过程
先进行研究 的理论 ,它为整体性 的形成打下了坚实
的根基 ;政 治 经济 学 理论 是 马克 思 主义 整 体性 形 成 的工具 , 它 是 马克 思一 生 中研 究 时 间最 长 的理论 , 它 为 整体 性 的形 成提 供 了独 特 的视 角 ;科 学 社会 主 义
融合。 这是马克思思想整体性形成的标志性著作 , 显
现 了整 个 马克 思 主义 理论 有 机 统一 的雏 形 。哲 学 理
论 是 马克 思 主义 整体 性形 成 的基 础 ,它 是 马克 思 首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 马克思主要批判了黑格尔 将人当作客体 , 而将绝对精神看作支配客体的主体 ; 第二 , 批判了黑格尔没有将现实感性看作本质体现 ,
当作辩证运动 ; 第三 , 批判 了其完全在精神领域理解 劳动。马克思 同样肯定 了黑格尔辩证法 中的积极因 素, 并对其有选择地进行 了吸收和改进。 辩证法思想
在 马克 思这 里 得到 进一 步 发展 ,为 马克 思 主义 唯物
辩证 法 的形成 奠定 了基础 。 马克 思 对 费尔 巴哈 的批 判 主要 是 围绕 其 直 观进 行 的 。费尔 巴哈的唯 物主义 对早 期 马克思 影响 很大 ,
理论则是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形成 的 目的和归宿 , 同 时也是马克思视之为生命 的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
最终 目的是 实 现全 人类 的解 放 ,这 为马 克思 主 义 整
个理 论 的形成 提供 了不竭 的动力 。
一
、
《 手 稿 》 中 的哲 学理 论是 马 克思 主 义理 论 整
体性 形成 的基 础
列宁曾评价 “ 马克思经过费尔巴哈直接走上 了反唯
心 主义道 路 。 ” f l 在 费尔 巴哈那 里 , 尽管 他 已经 在一 定程 度上 认 识 到 了人 的伟 大作 用 ,并 将 其提 到 了一 定 高度 , 但在 他 的哲 学 中并 没有 突 出人 的能 动作 用 ,
《 手稿》 中蕴含 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 具有 十分 重
在: 《 手稿》中的思想初步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 唯物 主义 的统一 。 ( 一) 在《 手稿》 的论述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马克思 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 手稿》 中主要是
通 过对 黑格 尔 和 费尔 巴哈 的批判 实 现 的 。马克 思 对 黑 格尔 哲学 的批判 主 要 针对 其 唯心 主义 展 开 ,这 主
[ 作者简介 ]高世 朋( 1 9 9 1 一 ) 男, 辽 宁海城人 , 南京政 治学院 1 4队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 义理论 。
・
4 ・
中共 山西省 直机 关党校 学 报
是“ 既不 同于 唯心 主义 , 也 不 同 于唯 物 主 义, 同时 又是
治 。( 2 )国民经济学认识不到工人的地位 和历史作 用。 在资产阶级社会中, “ 把工人当作劳动的动物, 当 作仅仅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 【 】 ( 3 ) 国民经济 学对劳动、 分工以及工资的本质认识不足。 特别是认 识不到工资的本质 ,无法说明工资理论与现实之间 的矛盾 。第二点 ,资产 阶级国民经济学本身存在矛 盾_ o 资产 阶级 国民经济学的的出发点就是私有财产 , 他 们认 为私 有财 产是 一直存 在 的 。因此 , 它 无法 解释 私有财产的本质特征 ,更认识不到资本主义 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