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水利现代化
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
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成果之一(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2004年3月19日前言: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
水利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水利是其基础、命脉和保障。
加快水利发展步伐,不仅对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中国水利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洪涝灾害频繁;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三是水污染与水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未来水问题将更加严峻和复杂,而难点将更加集中在体制、机制、法制,人口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等问题,难点集中在人与自然、水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改革,这是21世纪中国水利面临的最大挑战。
因此,在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认清形势,调整治水战略,加快改革。
要密切结合中国的国情与水情,以人为本、保障安全与提高舒适程度相结合,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开创水利建设新局面,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以水利现代化保障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了系统研究水利现代化的内涵、评价方法和标准,根据水利部领导的指示精神,2000年10月水利部办公厅、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成立了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水利现代化的调研和座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系统分析、研究测算和组织专题研究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完成了《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报告》并于2002年底通过了专家鉴定。
水利工程现代化及精细化管理方法
水利工程现代化及精细化管理方法
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及精细化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采集和监测:利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和远程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水利工程的相
关数据,包括流量、水位、水质、降雨等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及时调整
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理策略。
2. 模型建立和优化:使用水文水资源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利工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通过建立准确的模型,可以预测水库蓄水量、水位变化、洪水过程等,从而优化
水利工程的调度和运行策略。
3. 水资源配置和调度:基于精确的数据和模型,通过优化算法和智能决策系统,合理
配置水资源并实现精细化调度。
通过动态调整水利工程的启闭、泄洪和引水等操作,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需求。
4. 运维管理和维修保养: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
通过定
期巡检、设备状态监测和预防性维修等手段,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采用综合治理方法,保护水源地环境和水生态系统。
通过土地
利用规划、水污染防治、生态恢复等措施,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6. 多方参与与协同管理: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机制,促进多方参与和协同管理。
通过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
化管理。
总之,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方法需要结合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以数
据为基础,以模型为支撑,以智能决策为引导,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利工程的
可持续发展。
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_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即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
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实践,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水安全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谱写中国水利现代化新篇章。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9个方面的本质要求,紧密联系、内在贯通,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科学严密的有机整体,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生态危机不作为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前进的道路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5个重大原则,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历程与现代化趋势
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历程与现代化趋势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水利工程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水电工程,再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可持续发展、自动化、大数据分析等是关键趋势。
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环保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程的效率和可靠性。
另外,新能源整合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
这些趋势将有助于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减少碳排放。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自动化引言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关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关键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漫长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对水资源的驾驭和能源利用的不懈探索。
从古代文明时期的灌溉工程到现代科技的智能应用,水利水电工程不断演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环保挑战。
本文将探讨其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现代化趋势,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自动化、新能源整合和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关键趋势。
这些发展趋势将引领未来水资源管理和能源供应的方向,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历程(一) 古代水利工程古代水利工程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期的文明,如古埃及和中国,依赖于灌溉系统来满足农业的水需求。
在中国,大禹治水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工程,它的建设有助于控制洪水,使土地更具生产力。
古罗马的尼米斯堡水道是另一个古代工程的杰出代表,将水从远处引入城市,满足城市和农田的用水需求。
这些早期工程的成功为古代社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现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水电工程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对机械动力和电力的巨大需求,引领了水力资源的工业化利用。
早期的水电站主要用于提供机械动力,如纺织机械和矿山设备。
然而,这些水力发电站的出现为城市电力供应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英国的新科曼水力电站是世界上第一座专门用于发电的水力电站,它标志着水电工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
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加之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水利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以期引导全国各地的水利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共同推动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思路本规划纲要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从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灾防治等方面,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需求的多元化和高品质化。
目标任务水资源高效利用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系统规划和全面施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
具体实现目标的任务如下:1.提高用水效率,更新改造老旧水管网,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有序;2.加强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灌溉体系,减少农业用水浪费;3.推进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双控”目标,落实水权交易制度,增强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绿色发展。
水环境保护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加快水环境治理,承担起生态保护和环保治理责任,具体实现目标的任务如下:1.加快重点流域和河流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2.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水产资源安全和生态系统平衡;3.加强水环境监测,完善水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水灾防治在水灾防治方面,我们的目标是科学防范水灾,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具体实现目标的任务如下:1.推进地质勘探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洪水、干旱、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2.发展智慧水利技术,提高预报预警能力;3.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做好水闸泄洪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支持保障在本规划纲要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各种资源的支持和保障。
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第一章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日益关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水利工程项目高质量、高效、高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成为当今水利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二章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2.1 前期调研和方案设计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在前期调研与方案设计阶段尤为重要。
前期调研要求充分考虑建设目标、区域特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因素,规避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各种不可预测因素,从而为后续的方案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方案设计阶段更要考虑节约用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设质量和稳定性等方面,以确保水利工程完美达成设计目标。
2.2 施工与监管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与监管阶段同样至关重要,这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效率、安全及生产的顺畅进行。
随着现代化施工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如土方、砌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和组装,材料的研发等均出现了许多创新性技术,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大为提升。
同时,强化监管也是现代化施工的重要一环,其作用是把控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保障工程实现设计目标。
2.3 设施运维随着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的完结,设施运维的工作就应该进入实施阶段。
设施运维的重点是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期间需要放弃付出较大的精力和成本。
合理安排工作维护计划,定时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处理隐患问题,保障设施的正常工作,从而实现保障工程效益投资,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第三章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3.1 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水利工程管理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来控制、预测、发现设备维护问题的方法。
支持设施信息化运维和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运维资源,使设施运维更加高效、快捷。
3.2 机构化管理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在机构化管理上更加注重流程化、规范化和规划化。
通过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始终保持工作的一致性和执行力,同时æ实现目标的科学性和清晰性,满足企业各方面的需求。
浅谈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浅谈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摘要:水利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部分。
建立中国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加强建设和管理我国的水利现代化建设,对于及时调整和监督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1水利现代化特征1)节水优先,以水定需的节水型社会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障。
水利现代化建设,应节水先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控制水资源消耗量和强度,维持水资源的平衡,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资源支撑。
2)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关键点。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理念实施河道整治、堤防及蓄滞洪区建设,提升抗旱应急水源和地下水储备能力,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和灾后薄弱环节建设,构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工程支撑。
3)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水安全与保障体系,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所在。
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安全保障尤为重要。
水利建设应统筹防洪、防潮、供水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利用。
应加强防洪工程的建设,加快生态河道的治理、山洪灾害的防御治理,病险工程的除险加固、城市防涝防洪,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工程安全保障等,减少洪水灾害,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
4)建设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水和谐共生的水生态体系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水利工程的建设应秉承保护生态环境,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的理念,应控制源头污染物,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实现水源地保护;应建设生态湿地,采取防治水污染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构建陆域、水域相互结合的可持续水生态保护系统;应突出水利工程的文化功能,提升美学价值,注重人文关怀,按照“景观节点、河流景观文化廊道、水利风景区”的空间组合构建网络式的水景观文化格局;应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河道岸线资源,实现岸线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全面发挥河道岸线的综合功能,统筹推进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现代化案例
水利现代化指的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提高水资源的调度、利用和保护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管理。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的水利现代化案例:
1. 荷兰水利:荷兰以其优秀的水利工程和管理体系而闻名。
通过建设大型水坝、堤防和抽水站,荷兰成功地控制了海水和河水的涌入,并实施了高效的排水系统。
同时,荷兰也借助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实现了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水环境保护的综合管理。
2. 以色列滴灌技术:以色列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但通过滴灌技术的应用,以色列成功地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滴灌系统将水以滴水的形式点对点灌溉到农作物的根部,减少了水的损失和浪费。
以色列滴灌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其他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 韩国水资源管理:韩国建立了先进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建设大型水库、修建防洪设施、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实施水资源监测和管理等。
韩国通过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并提高了农业、工业和城市的供水能力。
4. 美国洛杉矶水务改革:洛杉矶地区在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水务改革。
改革包括建设并扩大水资源储存设施、促进水资源再利用、推行水资源定价和用水限制等措施。
这些改革帮助洛杉矶地区提高了水资源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案例都展示了水利现代化在不同地区的成功实践。
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协调和社会参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管理可以实现,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并保护环境。
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含义和标准
②以效率和公平为原则,强化管理思想,使管理团队可履行自身职责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对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强化员工的管理 思想,让管理人员在团队中行使自身的管理权利,让水利工程达到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
2.4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的设定
水利工程管理想要实现现代化,首先需要制定的就是其管理的目标,这是进行水 利工程管理的核心,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来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进行设定。
从以下三个方面设定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①对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需要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转变,将现代化作为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 应当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改
1.5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特征
特征: 管理体制规范化、 运行机制制度化、 安全管理优先 化、 管理评价标准化、 技术手段信息化、 生态环境 优美化、 工程效益最优化。
特征的理解
是对十九大报告所要求的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和新时代治水方针贯彻的明确体现, 》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 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迈出的坚实一步。 》竖起了一副现代化的标杆。 》既有现代化内涵的实意,又是现代化目标的显现, 也是现代化内容的总括。 》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指南
3.管理队伍 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提升管理水平,所以在水利现代化的管理中, 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提升与水利工程实现现代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 用。 在管理的过程中,水利部门应该对管理人才进行人才的培训,传授现代化的 管理理念、并进行现代化的技术培训。
水利现代化技术及应用--“3S”技术及其在水利中的运用
仿真预演。
2021/6/10
数字水利
水利政务、防汛减灾、水资源监控调度、水环境 综合治理、大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大中型灌区的综 合管理等都迫切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 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S技术等一系列 高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我们把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 心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全面技术升级和 改造这一过程形象地称为数字水利。
27
2021/6/10
数字水利
“数字水利”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防洪抗旱, 它还能够为流域内水量调度、水土流失监测、
水质评价等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能够为水利工程运行、水利电子政务和水利勘
测规划设计等提供信息服务; 能够为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能够为人居环境、社区规划、社会生活等方面
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8
2021/6/10
数字水利
水利行业自80年代初开始应用遥感(RS)技术, 即通过对地观测获取信息。
对GIS的使用则始于80年代后期,在经历了认 识了解和初步应用这两个阶段后,现已步入深 入应用的阶段,且很快就与生产实际紧密地结 合起来。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始于90 年代初,但发展非常迅速,在地面及水下地形 测绘中使用已很普遍。
数据库建设是构筑"数字地球"的基础,数据的 采集、处理、使用都要强调规范化、要有统一 的数据交换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21
2021/6/10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数字地球的主要信息源来自对地观测,当前, 全球已经具备制造和发射卫星能力的各国在高 分辨率遥感卫星的研制与发射方面竞争激烈。
现在民用卫星对地观测的最高分辨率可达到1m, 可以满足包括1∶1万以上比例尺的测图、农业、 资源、环境、交通等多方面的应用,是构成数 字地球的最基本的空间数据。
水利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体系有哪些
水利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体系有哪些水利现代化是指在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水灾害防控、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现代化的状态。
在水利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和指导水利发展的各项工作。
本文将介绍水利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体系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环境保护、水灾害防控和水利设施建设。
第一部分: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水资源利用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的水资源利用量。
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水资源利用率、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绩效指标。
1.水资源利用率:衡量单位时间内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与总水资源量的比值。
高水资源利用率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益高,实现了水的节约与集约利用。
2.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包括节水型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在各个领域实现节水目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水资源开发利用绩效指标:衡量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包括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
第二部分: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是维护水生态平衡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措施。
水环境保护标志着一个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水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体系包括水质状况、水生态状况和水环境管理指标。
1.水质状况:衡量水体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
指标包括水体中的溶解氧、水温、pH值、电导率、营养盐浓度、悬浮物浓度、重金属含量等。
2.水生态状况: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
指标包括湿地的面积、水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3.水环境管理指标:评估政府对水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监测和管理水平。
指标包括水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完善程度、水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等。
第三部分:水灾害防控水灾害是水利现代化中需要高度关注和有效应对的问题。
水灾害防控的主要指标包括水文监测能力、防汛设施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
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评价和展望
展望
Hale Waihona Puke 1、中国水利现代化的未来发展 方向
展望未来,中国水利现代化将朝着加强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发 展、优化水利体制机制等方向发展。首先,将进一步加强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完 善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其次,数字化智能化 发展将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方向,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水资源管理 效率。最后,优化水利体制机制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将深化水资源管理、 水权制度等改革,促进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
谢谢观看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化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实现的。在新中 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推进现代化建设,包括工业 化、农业集体化、科技和教育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同时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西方现代性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成就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建设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需求与实 际建设情况的差距日益明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不 断增大,而实际建设情况难以满足需求,如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等。 其次,建设质量还有提升空间。部分水利设施的质量标准不高,易出现损坏、老 化等问题,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
参考内容
中国水利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展 望
水利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 次演示将详细阐述中国水利建设的成就、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 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关键成就包括:一是大规模的水 利枢纽工程建设,如三峡大坝、丹江口水利枢纽等,提高了防洪、灌溉、发电等 多方面的能力;二是农田水利建设,如灌区改造、节水灌溉等,有效提高了农业 产出和效益;三是水能资源开发,如水电站建设等,
中国水利现代化发展方向及实现途径
水 利 工 程 体 系 ,统 筹 城 乡 协 调 发 展 ;要 求 以 更 加 优 良 的水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体 系 ,改 善 和 恢 复 河 湖 健 康 生 命 ; 要 求 以 更 加 快 捷 的 水 信 息 化 管 理 和 更 高 水 平 的 涉 水 事 务 管 理 能 力 ,建 立 有 利 于 水 利 科 学 发 展 的 支 撑 保 障体 系 。
济 社 会 持 续 稳 定 快 速 发 展 ; 要 求 以 更 高 标 准 的 农 田
济 社 会 发 展 特 征 不 一 样 , 不 同 国 家 和 区 域 有 着 不 同
的 现 代 化 路 径 和 战 略 选 择 。我 国始 终 坚 持 现 代 化 进
程 与探 索有 中 国特色 的社会 主义 道 路 结 合在 一 起 ,
全 面 加 快 水 利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以期 化 解 水 利 对 经 济
向 工 业 社 会 转 变 的 必 然 选 择 ,是 对 人 类 文 明 发 展 和 进 步 的 一 种 衡 量 和 认 定 ,反 映 了在 一 定 的 历 史 发 展
阶 段 、一 定 的 区 域 或 范 畴 内 ,社 会 经 济 及 其 相 关 领 域 所 达 到 的相 当先 进 的 发 展 水 平 。 因 自然 历 史 及 经
的社会 主义 现代化道 路 。 1 . 2 水 利 现 代 化 内 涵 辨 析
水 利 现 代 化 的 主 要 内 涵 体 现 在 思 想 观 念 现 代 化 、 基 础 设 施 现 代 化 、 技 术 手 段 现 代 化 和 管 理 服 务 现 代 化 等 四 个 方 面 。 在 治 水 理 念 上 突 出 现 代 化 导
全力开创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合防汛 、 、 抗旱 抢险三类专业 队伍。强
化对全省专业技术 队伍 常规化训练 , 提高 队伍应急抢险的实战能力。
四 、 实 加 强 水 利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切 组 织领 导
合治理 , 全面建成走马塘工程并发挥
效益 ,基本完成东太湖综合 整治 , 开 工建设新沟河工程。 加快实施 长江治 理, 继续实施南 京长江堤防能力提升 工程 , 抓紧推进滁河 水阳江治理工程 建设 。加 大沿海水利建设力度 , 加快 泰东河 、 卤汀河 拓浚工 程 , 开工 建设
水减排专项行动 , 在全 省 1 多所 学 万 校 、2 0万名学生中开展节水型学校 15 创建活动 , 创建 8 个水 资源管理示 范 县 ;完成首批 8个水源地达标创建 , 全省 已建成 应急备 用水 源地 3 6个 ;
也 是新 一轮水利大建设 、 大发展 的起 始之年 。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 门紧紧围 绕 中央和省委 、省政府 的部署要求 , 进 一步 加大水 利建 设力 度 、管理 力 度、 投入 力度 , 利服务 发展 和 民生 水 的 能力显 著增强 ,为 全省粮 食生 产 “ 八连增 ”保 障经 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 、 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 。 主要体现在以下
6 0万 亩 。全 面 完 成 4 个 小 型农 水 重 4
点 县及 3 4个专 项工 程建设任 务 , 解 决 了 2 0万农村居 民饮水安 全问题 , 8
会议 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 , 回顾
总结 2 1 年全省水利 工作 ,研究分 01
国家核定 我省 16 . 人农村饮 水 37 6万 安全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 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利建
依法有序利用 。在依法管理上 , 加大
了共 同加快 推进 水利 现代化 建设 的
论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过程及途径
同的侧 重点 ,如 何从 系统 的 角度合 理调 度 、
综 合起 来考 虑一 个 区域 的水 战略 问题 实 发 挥工 程的 综合 作用 ,在这 里 要避 免工程 的
关键词 :水利 发展 道路 关系
分 析一 些发 达 国家所 走过 的水 利 发展 道
质上 就是 要 处理 好 区域 内社会 、经济 、环境 重 复或者 工程 运 用功 能的 冲突 ,甚至 对流 域 等各要 素之 间的关 系。
・
5工程与管理的关 系 . 人 类改 造 自然 ,现阶 段最 重要 还是 通过
工程措 施 ,然而 工程 作 用的发 挥是 通过 管理
二 水 利现 代化 发展 要 处理 好的 基本 关 i 实现 的 。在一 个 区域 内不 同工程 措施 有不 来
提 出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必须要处理好 系
得以充分发 挥。
辅 助工具 ,主 要 用于 通讯 联络 、文 字编辑 、 : 间上 ,南 方水 多 ,北 方水 少 ,东 部水 多 , ; 空 安排 不能 前后 矛盾 ,要 体 现一种 自然 和谐 的
水 利 发展 过程 ,实 际上 是人 类与 自然 之
面普 及和 应用 ,其 技术 特性 和 系统效 益不 能 ; ,南方发 生 干旱 、北 方发 生洪 水 的灾 害情 间从 不适 应到 适应 的过 程 ,我 国 目前 水利 发 水 况并 不少 见 。对于 发展 经济 来说 ,洪水 与干 展模 式仍 然处 于征 服 自然 、向大 自然 索取 的
一
方面 ,就 是考 虑在 发生 超标 准 洪水 时的 安 不 同区 域的 特 点 ,分 析水 利开 发对 环境 生态
工 作方 式 ,处理 工程 建设 管理 的 各类 图表绘 全 问题 ,这 就是 减灾 。要 正确 处理 防洪 与减 的影 响 究竟 有 多大 。实际 上 ,不同 区域水 利 灾的 关 系 ,要 双 重兼 顾 ,做好 经济 效 益 、环 开发程 度对生态 系统 的影响是有 区别的。 8 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 今天 的发 展 不能 以牺牲 后 代的利 益 为代 和远 期的 关 系。工 程 的规 划与流 域水 功能 的
水利现代化研究评述与展望
摘 要 :从 7- 现 代 化 的 概 念 和 基 本 特 征 、 水 利 现 代 化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流 域 和 区 域 水 利 现 代 g利
化 、 信 . 化 和 水 利 现 代 化 等 四 个 方 面 , 对 水 利 现 代 化 的 研 究 情 况 进 行 了 梳 理 和 评 述 ; 根 据 g -
2 1年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精 神 , 依 据 《全 国 水 利 发 展 “ 二 五 ”规 划 》所 提 出 的 发 展 目 标 , 为 走 出 一 01 十
条 中 国 特 色 水 利 现 代 化 道 路 , 提 出 “ 于 协 同 学 的 流 域 水 利 现 代 化 ”、 “以 信 . 化 带 动 水 利 现 代 基 g - 化 、 实 现 ‘ 化 ’ 合 ”、 “ 务 管 理 视 角 下 的 水 利 现 代 化 管 理 创 新 ” 水 利 现 代 化 研 究 重 点 和 两 融 服 等
利 现 代 化 的 最 终 目 标 是 水 资 源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和 水
1 国 内水 利现 代 化 主 题 的研 究 评 述
水 利 现 代 化 发 展 既 是 一 个 理 论 课 题 ,更 是 一 个
利 的可 持续 发 展 。 21 0 1年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关 于 加 快 水 利 改 革 发 展 的 决 定 》, 从 党 和 国 家 事 业 全 局 的 高 度 , x 水 - , t 利 改 革 发 展 作 出 全 面 部 署 。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提 出 了 加 快 水 利 改 革 发 展 的 指 导 思 想 , 并 明 确 了 一 个 方 向 ,即努 力 走 出一 条 中 国 特 色 水 利 现 代 化 道 路 。
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2 0 1 3・ 3
度 等 ; 准 则 层 反 映 水 利 现 代 化 的 宏 观 发 展 、 水 利 与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之 间 关 系 和 水 利 现 代 化 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保 障 支 撑 程 度 的 定 性 指 标 ,包 括 水 利 基 础 设 施 、水 利 安 全 保 障 、水 利 生 态 环 境 、水 利 科 学 技 术 、水 利 经 营 管 理 等 ,每 个 准 则 由若 十 个 定 量 指 标 构 成 ;指 标 层 是 水 利 现 代 化 评 价 的 具 体 量 化 指 标 。将 选 取 的 2 1项 水 利 现 代 化 评 价 指 标 根 据 准 则 进 行划 分 ( 见表 1 )。
相 处 ,与 经 济 、人 口 、环 境 的 协 调 发 展 。水 利 现 代
化具 有 1 0个 主 要 特 征 , 分 别 是 先 进 性 、 科 学 性 、 可 持 续 性 、 高 效 性 、 安 全 性 、 公 平 性 、 规 范 性 、 创 新 性 、超 前 性 和 地 域 性 等 。
此 ,急 需 探 讨 建 立 适 合 我 国 国 情 和 水 情 的 水 利 现 代
化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和 评 价 方 法 , 为 全 面 推 进 我 国 水 利 现 代化发 展进 程提 供科 学依 据 。
2
水 利现 代化 评价 研 究
1 水 利 现 代 化 的 基 本 内 涵
观反 映辽 宁省 水利现 代化 发展 水 平。 关 键 词 : 水 利 现 代 化 ; 指 标 体 系 ; 评 价 方 法 ; 动 态 权 重 ; 辽 宁 省
中图 分 类 号 :T V 2 1 3 ( 2 3 1 )
文献 标 识 码 :A
智慧水利-驱动水利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度好文)
智慧水利-驱动水利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度好文)智慧水利是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更高阶段,是落实水利十大业务需求分析、补短板和强监管的重要抓手,是水利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的驱动引擎、水利工作模式创新的技术支撑,也是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本报告从智慧水利的定义与内涵特征入手,结合国内的优秀实践案例分析智慧水利的发展概况、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新时期智慧水利总体框架,提出新时期智慧水利五大重点建设内容、发展策略及推进步骤,为国内智慧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1、智慧水利面临的问题。
水利信息化工作近些年虽取得了显著成效,智慧水利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水利行业总体还处于智慧水利起步阶段,与智慧社会建设的要求相比,与交通、电力、气象等行业智慧化进程相比,与推进国家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2、智慧水利机遇。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必将促进水利传统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基础设施数字化,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改造更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与完善水利传统基础设施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与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国家信息化战略对水利信息化提出新要求,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对水利信息化提出新需求。
3、新时期智慧水利总体框架。
根据智慧水利总体目标,面向各层级水利业务智能化,以水利感知网和水利信息网为基础,以“一云一池两平台”构成的水利大脑为核心、以智能应用为重点、以网络安全体系和综合保障体系为保障,形成智慧水利总体框架。
4、新时期智慧水利实施建议。
利用传感、定位、视频、遥感等技术,实现感知范围全域覆盖。
扩大江河湖泊水系、水利工程设施、水利管理活动等实时在线监测范围,补充完善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土流失、工程安全、洪涝干旱灾害、水利管理活动、等监测内容。
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方案
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方案一、前言。
咱都知道,农田水利就像是农田的“血管”和“心脏”,水要是流得不畅快,那庄稼可就没法茁壮成长啦。
所以呢,咱得搞个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建设,让咱的土地变得更有活力,农民伯伯的收成也能像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
二、现状分析。
1. 现有水利设施。
咱先看看现在的情况哈。
有些地方的灌溉渠道,那都破破烂烂的,就像老爷爷的破衣服,到处漏水。
还有那些水泵,年纪比我爷爷还大,一工作就哼哼唧唧的,效率低得很。
2.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也没被好好利用起来。
有时候干旱的时候没水用,一下雨又到处积水,水都白白流走了,就像个不懂节约的小娃娃,把好东西都浪费了。
三、建设目标。
1. 高效灌溉。
咱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滴水都用到刀刃上。
不管是种小麦还是种水稻,都能想浇水的时候就有充足又合适的水,就像给庄稼请了个贴心的小保姆,随时伺候着。
2. 防洪排涝。
遇到大雨洪水的时候,农田也能安安稳稳的,水都乖乖地流走,不会把庄稼都淹了。
就像给农田穿上了一件防水又透气的雨衣,再大的雨也不怕。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得学会把水资源循环利用起来,就像大自然的水循环一样。
今天用了的水,经过处理又能再用到农田里,这样水就一直够用,永远不枯竭。
四、具体建设内容。
1. 水利设施更新改造。
(1)渠道。
把那些破渠道都拆了重新建,建成那种结实又光滑的渠道,水在里面流得又快又稳,一滴都不漏。
就像给农田修了一条条超级高速公路,让水可以快速到达每一块田。
(2)泵站。
把那些老掉牙的水泵换成新的、高科技的水泵。
新水泵力气大,抽水速度快,而且还特别节能,就像换了一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干活。
2. 智能化管理系统。
(1)传感器安装。
在农田里到处装上传感器,就像给农田装上了小眼睛和小耳朵。
这些传感器能知道土壤里的水分有多少、庄稼是不是缺水了,然后把消息传给控制中心。
(2)远程控制。
控制中心的人坐在屋里,就能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控制那些水利设施。
比如说,在城里逛街的时候,发现农田缺水了,手指一点,水泵就开始抽水了,是不是超级酷?3. 雨水收集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信息技术加速向水利行业渗透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 加速向水利行业渗透:
远程遥测自动化技术为 水资源监测提供了千里眼
计算机主频的不断提高 使得对大面积水流进行 快速实时模拟成为可能 如火如荼的GIS技术将 水资源与自然界的交互 作用真实地再现在人们眼前
不断发展的数据库技术使得 大量有关水资源的各类数据 存储检索变得容易, 卫星遥感技术使大面积灾害 27 监测和评估成为现实等等
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完美的结合!
数字地球指的不仅仅是以往的数据, 它还包括如下技术:
一定的标准(包括表示全球 地理数据的一般形式)
通信技术----数字地球需要新的技术 来克服通讯带宽的限制。
数字地球所需的 制图技术
虽然卫星影像 覆盖了大面积的地球, 但是地形的信息在数量等级 和可用性上变化很大。
水利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 初开始应用遥感( RS)技术.即通过 对地观测获取信息.
31
对GPS的使用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在经历了认识了解和初步应用这两个阶段后,现己步入深入 应用的阶段.且很快就与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全球定位 系统(GP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始于90年代初,但发展非常迅 速在地面及水下地形测绘中使用己很普遍.
24
渠系建设
施工
工程雏形
4.新的治水思路已经形成:
•新的治水思路核心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心内容是水利要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 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5
新的治水思路-能够客观准确地 把握了人与自然、水
利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 系统的关系,以及现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脉搏, 将对水利政务改革、建 设、管理和水利科学的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中 国水利全面走向现代化 提供了行动的指南.
“数字地球”计划是美国继“星球大战计 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乊后推出的又 一全球性战略计划。
9
•在所有以往的工作中,主要是精 确地模拟和粗略地模拟地表或 近地表特征. 数字地球 是一个新的描述地球的方向。
10
美国宇航局(NASA)认为:
“数字地球”是关于我们的地球的数字化表达, 它使得人们能够体验和利用大量的、集中的、 有关地球的自然、文化、历史等数据;
目前,我国各地纷纷提出建立“数字城市” 的设想和觃划,国民经济各行业也提出“行业数字化” 的设想与觃划,如“数字农业”、 “数字水利”等。
30
问题分析
“数字水利” 水质
•由于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 •都是在地球表面及表层修建的. •水利包括的水资源、水环境、防洪抗旱、水上保持、 •农田水利、河道整治、水利工程等无不与 •空间地理有密切关系.
工程规划与管理
灾情评估 水资源水环境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
32
日前正在启动的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 将在数据传输方面 采用通信卫星和 安全的网络技术; 用遥感技术监测 洪涝灾害;
在七大江河流域建立的 以GIS技术为支撑的 包括社会经济、水体、水利工 程、地形、土地利用、 行政边界、交通、通信、 生命线工程等数据层的分布式 防洪基础背景数据库 或数据库; 完善水文及灾害预报 这些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 虚拟地球的技术;
这样就需要强大的 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和需要合适的 组织机构来协调它。
19
数字地球的应用:
20
第事节数字水利与 中国水利现代化
一、对当前水利发展形势的估计
1.水利亊业处于前所未有的 发展好时期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 大洪水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 关注,水利发展从此步入了 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尽管作为“数字地球”技术基础 的3S ( RS ,GIS,GPS)技术 在水利行业的应用还进进没有发挥 它们的潜力,但己经发挥了重大作 用.利用RS和GIS技术,快速准 确地为决策部门提供了以下有关灾 害、资源、水利觃划与管理方面的 调查统计数据: 除了提供调查、监测和统计数据 外,3S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 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还在防 灾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 利工程觃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美国“数字地球跨部门协调机构” 认为:
“数字地球”是对于我们的地球的虚拟表 达,它使人们可以发掘和交互使用有关 地球的自然和人文信息; “数字地球”是为全人类服务的,是现在 和将来的全球化商业和政府活动自然演 变的结果,是需要通过政府和商业组织 进行有选择性的培植,以赋予其满足整 个人类需要的属性。
•和信誊的社会公共机构的问题; •知识产权和保密性的社会问题等等。
3.数字地球中的模糊信息的问题, 由于在支持协同工作服务中重要的 作用,必须被解决。 4.如以上所提到的,数字地球必须 应用符号和图标来表示。
17
虽然数字地球环境是一个沉浸式的 虚拟的环境,但是数字地球的原理 可以同样很好地用在传统的结构上, 即由用户,键盘,屏幕显示器,和 按键设备所构成的结构。
6
第一节 数字地球的概念
数字地球-----地球的模型
是包括地图和描述地球整治 过程的数学模型。
7
8
1998年1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最早 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
戈尔在他的 文章里指出:“数字地球” 是一种关于地球的可以嵌入 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 率的三维表示”。
}
其核心思想有 两点:一是用数字化 手段统一性地处理地 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 利用信息资源。
计划学时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6
2
本章主要内容:
水利现代化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与数字水利 数字水利与数字流域
数字水利
3
教学目的及要求 :
让学生了解数字地球、数字
水利、数字流域等重要概念。
4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数字地球;
(2)数字水利.
5
本章主要目的:
了解数字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更深一个层次地说: 数字地球”应该是与空间有关的 所有数据的数字化了的有机整体,涉及对这些数据的 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检索、决策分析 和表达的所有相关理论和技术。
13
它不同于以往地球的描述方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它是全球性的. •将地球的所有信息 •归于一个单一的计算机环境中;
2. 它是数字化的. 所有的信息均以数字形式表示。
•党的十五届三中 •全会、十五届五中全会 •强调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高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的战略高度 1998 -2000年 三年中中央水利基建投资 总规模达1000亿元. 投资强度是一般 年份的3 -4倍.
21
•2.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明确:
十五届五中全会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 五年计划的建议》 中明确提出:
造成中国特有的三大水问题:
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污染
2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防洪、解决 水资源短缺及改善水环境的任务将更加繁重.
因此, 对水的问题要 “全面规划,统筹 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 开源节流并重 防洪抗旱并举”
•防洪减灾、 •解决水资源 •短缺和改善水环境 •是全体水利同仁面临的 •三大工作任务,一切 •水利工作都要围绕 •这三大中心任务 •展开.
以下是构筑解决数字地球 问题基础的几个关键技术:
首先:沉浸式环境提供了一个信息存储和 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的非常丰富的形式. 不但没有因为其中一媒介的约束而受到 阻碍,而且没有因为可视化渠道或是狭义 的地图概念的限制而受到制约。
15
其次: 视觉将多种类型的 数据合成在一起. 通过将这些数据信息 译成它们真正所代表 的外形形式以便于交流. 例如地形图和地 面覆盖物数据. 地图制作者 熟悉混合这两种类型的问题, 凭他们的经验用符号 来强化正射投影图片。 数字地球更为根本的体现了 一个新颖的数字信息组织形 式和用户界面的构建方法。 数字地球通过用户界面将整 个地球呈现在办公室中。从 这种意义上讱,它通过地理位 置或地理图乢馆有力地推动 了信息查询。
•数字地球是组织信息的一个比喻, •是关于所有地球数据的分布式收集, •是所有数据库之母;由于大多数GIS数据 •只是有代表性的时间碎片,用于提供事实, •而理解地球则必须集中考虑过程;
•因此,“数字地球” 必须是动态的, •是关于地球动力学知识的收集,它应包括 •模型仿真库,具有对地球过去与未来的模拟能力; •它是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的工具。
武汉章节安排
第一章 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 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 水利与社会经济发展 第四章 国内外调水工程建设 第五章 水利信息化建设 第六章 数字水利建设 第七章 "3S"技术原理 第八章 "3S"技术应用 第九章 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第十章 国内外水利现代化进程及展望 课堂讨论 考试 合计
28
当年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 在中国科学院第九届院士大会 接见两院院士时提到了“数字地球” 充分肯定了它的战略意义.
江泽民主席说: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迚步日新月异,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 •前几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知识经济, •最近美国又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真可谓日新月异。”
可以迚行异地会商和进程教育.
33
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 可以在灾前作洪水预报 及对未来各种降雨情况下的水情迚行模拟; 可以针对洪水预报作出多个调度预案,迚行后效与损失比较, 为决策提供依据;可根据决策,优化分洪区居民撤离、抢险物资及救灾物资 的输运路线;可对灾情的发展作出空间与时间上的预测;可对灾后重新 迚行觃划.总而言乊,将在真正意义上做到防洪减灾, 把损失减少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