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对策
学生自我意识不足和自我认同缺乏的原...
学生自我意识不足和自我认同缺乏的原...第一篇:学生自我意识不足和自我认同缺乏的原...浅析大学生自我意识不足和自我认同缺乏的原因及对策学生姓名:专业:学号:指导老师:【摘要】就现在这个社会而言,大学生数目众多,社会竞争巨大导致了学生压力过重,从而出现自暴自弃、自我认同缺乏的现象。
也有因为自我意识不足,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面对现实和理想差距往往倍受打击从而一蹶不振。
也有自我意识不足,对自身了解不到位,导致选择错误,遗憾一生。
大学生是一个让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对大学生自我意识不足和自我认同缺乏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字: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认同,对策一、问题展现大学生自我意识不足和自我认同缺乏的社会现象日趋严重,大学生因自卑而垂头丧气,自我否定,感到前途渺茫,最终对人生失去信心,走上厌世轻生的道路;大学生过于追求完美,力图塑造完美的自我形象,但现实总是与想象存在着偏差,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无法实现目标时,对自己产生怀疑,否定自己的心理,在无法排解的焦虑下,最终走上了自杀之路。
社会中这样的案例是屡见不鲜的,这不知让祖国失去了多少有用的人才,让多少幸福家庭从此一蹶不振。
而这种问题在现在社会大学生中还有很多,时不时就会有媒体新闻会报道某某高校某某学生跳楼自杀等事件,搞得人心惶惶,影响社会安定。
二、原因分析(一)自我意识不足的原因1.自我意识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
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一般意义上,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个人对自己的存在、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当大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开始关注的时候,对这些自我的变化会十分敏感,从而开始到许多未曾注意到的“自我”,这些会让他们感到很惊奇,但同时也会让他们发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的差距,引发自我意识矛盾。
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
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
由于自我意识的分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冲突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大学生迅速走向成熟的集中表现。
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会使大学生感到焦虑苦恼,以致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他们设法解决矛盾,从而实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悦纳自己,完善自己,树立自信,走向自强。
然而,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自省,其心理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如出现虚荣、自卑、自负等心理。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足表现
大学生自主意识的不足表现(一)思想和行为的不独立从个体生命历程来说,高校学生应当是独立自主的群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高校学生普遍走入独立性的对立面,在思想和行为上处处依赖父母、朋友或者是老师,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不足,这就体现出高校学生自主意识的不足与缺陷。
一些大学生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在进行专业选择、工作选择等方面的抉择时,总是希望他人替自己做决定,而并非是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决定,自我意识处于缺失与失位的状态。
当下,已经全面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这为大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弊端,大学生遇到专业学习或是生活中的问题时看,不能独立思考,习惯性的依赖网络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解疑答惑。
另外,很多高校新生在报道之时,其父母帮助学生置办学习与生活用品,让学生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
这些问题都共同指向一个问题,即高校学生缺乏独立意识与能力,依赖性的人格特征极为突出。
并且,高校学生生活能力的不足也体现了高校学生自主意识的缺乏与不足。
例如。
某些大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或者是父母辞掉工作来照顾学生的起居,或是某些学生发帖求助如何缝补衣服与扣子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体现出高校学生在学习或是生活中思想和行为的不独立,人格独立性的现实状态。
(二)行为上的不自控个体具备自主意识,在生活与学习中,高校学生的自主意识日渐降低,更是直观表现为在行为上的不自控。
在大学生群体中,自持、自律、自我控制的良好品质极度去缺乏,已经成为一种大学生群体中的稀缺资源,特别体现在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中。
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律、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校期间过分沉迷于网路,生活与学习不能自理,这是当前高校学生群体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经常有一些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这些都将对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高校学生之所以出处在事实失控的状态,不仅不能左右自己的思考,同时也不同控制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造成的,所以在网络诱惑上难以抵御。
大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教育管理
大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教育管理大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问题意识是指对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敏感性和认识能力,并能够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然而,许多大学生却缺乏问题意识,对于社会问题缺乏认识和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教育体制缺失目前大学教育过度注重知识传授,而缺乏对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视。
教育体制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使得问题意识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2.课程设置不当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过分注重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大学只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发展,而忽视对于综合素质和社会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对于问题意识的缺失成为常态。
3.就业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和竞争,他们往往注重绩效和成绩,而忽视了问题意识的培养。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薪酬,而忽略了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关注。
二、对策措施1.改革教育体制应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意识,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程中增加对社会问题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感受社会问题的存在和解决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意识,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4.提高问题意识教育学校可以开设问题意识教育课程或者在其他课程中渗透问题意识教育。
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认知和思考水平。
5.加强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质疑。
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对策
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八九零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其自我意识有新的特点。
而自我意识是个体心理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会对个体生涯抉择或行为倾向产生重要影响。
大学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面对八九零后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针对他们自身自我意识的特点,注意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认识自我,重塑或者完善自我。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对策1自我意识及其作用我国心理学家对自我意识的涵义比较普遍的认识是: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是指对自我概念、对自己的存在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以及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识。
简言之,即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认识。
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来看自我意识。
首先,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含了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形式,我们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其次,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是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对主体及其从事的各项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主体认识、行为的前提,还决定着主体认识的对象、方向和范围,而且对主体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1)自我中心。
这个自我意识方面的偏差比较明显。
在主观上,当代大学生发展至青年初期,越来越多的把注意力投向自己,考虑问题总是注重以自我的视角,而忽视他人或者客观情况,不能比较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
外加,比较强的自信心、自尊心故比较容易出现自我中心。
在客观上,当代社会的大学生基本上出生和成长于八九零年代,多为独生子女,在从小的家庭教育背景下被呵护和照顾得都比较全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自身需要为出发点,不懂得顾及他人感受。
这种自我中心意识突出表现就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个人喜恶为动机,会导致不能得到他人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易受挫折等情况。
2)自负或自卑。
自负指的是个体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情绪表现。
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研究
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研究一、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的表现1.1 自我评价不准确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许多自我评价不准确的情况。
有些学生过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自己的能力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在实际情况下却难以达到这种期望,导致自我评价与实际表现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另一些学生则是过于严苛地对待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过于悲观,导致自我评价偏低,缺乏自信心和动力。
1.2 对外部评价的过度依赖大学生群体对外部评价的依赖性较强,他们往往过分关注外部的评价和认可,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过分依赖于他人的认可和评价。
这种过度依赖外部评价的行为也是自我认知偏差的一种表现,它使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外部压力和评价时显得过于脆弱和敏感。
1.3 自我意识过强自我意识过强是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一些大学生过分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过分解剖和评价,这种过度的自我关注使他们变得过分焦虑和自卑,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二、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的成因2.1 家庭和教育环境家庭和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认知偏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大学生在家庭中得到的教育方式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厉,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偏差较大。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知和理性评价,往往容易受到父母的情感影响,形成了自我认知的偏差。
而在教育环境中,一些老师通过过于严厉或者溺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使得学生的自我认知也受到了影响。
2.2 社会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是导致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的重要原因。
在当今社会,成功和成就被过分夸大,许多大学生往往受到这种社会舆论的影响,对自己过分苛求,过度追求成功和成就,导致对自我的认知出现偏差。
与此一些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片面化、极端化的倾向,他们往往以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问题,缺乏中立客观的态度,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也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
自我意识的偏差_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共2页]
5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都可找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最佳结合点,关键在于本人的努力及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4.2 自我意识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或者过于自卑,或者过于自傲、自恋,或者自暴自弃,或者自相矛盾,没有形成自我同一性,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4.2.1 自我否定型自我否定型学生对现实自我评价过低,理想自我远远高于现实自我,经过努力仍无法拉近距离;或者虽然距离不大,但缺乏驾驭自我的能力,不能通过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努力去实现理想自我。
只能通过简单的努力实现理想自我,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往往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结果更加缺乏自信,更加自卑。
一位重点大学二年级学生吴某,父母为了供儿子上大学,负债累累。
进入大学后,吴某妄图以借钱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贫困,但是,他对在上海的生存问题进行了错误的估计,发觉并不如自己预期的可以通过打工补贴生活那么理想化。
当然,也曾想过一些措施提升自己的素质,但多半均是半途而废。
吴某过分夸大地看待了这种经济上的落差,从而感到自己脱离不了贫穷,自己不会有好的前途。
导致严重的挫败感,以偏概全地看待自己的未来,意志力下降,自卑感越来越强。
4.2.2 自我扩张型与自我否定型相反,这类学生高估了现实自我,以致形成虚妄的判断,建立一个不切实际的甚至错误的理想自我,并认为实现理想自我轻而易举。
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是虚假的统一。
如有的学生常以幻想的我替代真实的我,自认为与众不同,不肯面对现实的自我;有的学生常常自吹自擂,目中无人,盲目自尊,爱慕虚荣,在毕业应聘时常常碰钉子。
例如,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人事经理陈博雅明确表示:“我们不聘用所谓学习好的‘尖子生’的理由,多集中在不踏实、眼高手低、团队协作能力差、易跳槽等方面。
他们有的进来以后总感觉自己很了不起,其实连进门、打电话的礼貌规矩都不懂,企业对他们的培训往往要从最基本的礼仪开始,真是很无奈。
当代大学生偏差行为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Vo l.32No .4Apr.2011第32卷第4期2011年4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人的行为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生活中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表现的一切活动。
它包括吃饭、休息、求偶等生理活动,也包括工作、玩乐、人际交往等社会性的活动,是人的思绪、情绪、能力、需求等各种因素在某一目标的具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个体在一般的、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心理状态正常,其行为与社会约定俗成相符,被称为“常规行为”。
而当他们遇到了困扰,社会适应不良、心理失常、生理病变或需求畸形,无法以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去适应和解决问题时,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便可能是“偏差行为”。
一、当前大学生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大学生行为变化较大,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大学生们,基本上还看不到自身的主体性和目的性。
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学生受到国内改革浪潮的冲击和西方理论的蛊惑,形成了这么一种特征:个体独立的我。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大学生的主体自觉的行为特征中渗透了许多功利性、实用性和浮躁心态。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大学生行为选择的自由度在增加;由于文化的多样化,青年学生接触和感受到的政治、文化观念、个体价值观念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互联网的普及,在网络这一虚拟的世界里,主体的个体自由度可以发挥到极致,甚至于社会主导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评价准则对他们来说都可以失去意义。
近几年大学校园中“90后”一代身上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更具有时代性和复杂性,具体如下表现:1.反社会行为,指直接危害社会或他人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非道德行为。
如打架、偷窃、勒索同学、破坏公务、扰乱社会秩序等,其表现都是外向性或攻击性的。
2.非社会行为,指虽然不直接危害社会,对社会或他人不构成损害,但危机个体自我,同时影响社会及他人的正常生活。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大学生群体中凸显出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进而维护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自我接受。
自我接受是指自己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才能和局限、长处和短处都能客观评价并坦然接受,不会过多地抱怨和谴责自己。
对自我的接受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
过度的自我接受是有些自我扩张的人,片面认识自己,高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不切实际。
过度自我接受的人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过高的自我评价容易滋生骄傲心理,对自己易提出过高要求,往往因不切实际的目标而以失败告终。
2、缺乏自我接受。
缺乏自我接受会导致自卑感及从众心理。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一种自我否定的情感,即对自己缺乏信心、缺乏独立主见,遇事从众,其结果捍卫的是虚假的、脆弱的、不健康的自我。
当一个人的自尊得不到满足,又不能合理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
产生自卑心理后,大学生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怯于与人交往,甚至还会封闭自己,即使原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此时也会由于没有信心而主动放弃。
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在群体舆论的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自我保护行为。
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独立能力差、无主见,甘当配角,缺乏独立意识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缺少独当一面的勇气。
大学生若从众心理过强,便会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导致自我意志薄弱。
3、盲目心理和消极懒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偏差就是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评价,从而导致盲目心理,过度培养自己的兴趣,过多地尝试新鲜事物。
3.如何改变自我意识偏差,完善自己活动总结
3.如何改变自我意识偏差,完善自己活动总结
改变自我意识偏差以及完善自己的活动总结的具体方法如下:
1. 诚实面对自己的偏见:要想改变自我意识偏差,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中存在的偏见。
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态度,偏见和偏好,并询问我们是否对某些事情有一定的成见。
诚实地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发展自我认知的第一步。
2. 寻求反馈:获取反馈是改进自我意识和活动总结的重要策略。
我们可以向身边可靠的朋友或同事请教他们对我们的看法,以了解我们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和偏见。
反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盲点并改进自己的表现。
3. 深入思考和细致的反思:深入思考和仔细分析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改变意识偏差和完善自己的活动总结的有效方法。
这意味着我们要反省自己为什么会有某种过错或偏差,找出改进的方法,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改进自己。
4. 积极学习和自我提高:学习和发展新的技能和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自我认知,从而减少意识偏差的发生。
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需要不断积极学习和自我提高。
这包括阅读、观看学习媒体、参加培训课程或学习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等。
5. 记录和总结:记录和总结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思考过程有助于发现意识偏差并完善自己。
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反应,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从经验中汲取教训和改进措施,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表现水平。
浅析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念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价值观、自我认知、目标追求、物质和精神追求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和探讨。
1. 价值观模糊一些大学生在面对人生选择和判断时,缺乏清晰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他们可能对道德、伦理、社会公德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从而导致在行为和决策上出现偏差。
2. 自我中心主义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过于关注自身感受和利益,而忽视他人的观点和需求。
这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3. 缺乏人生目标一些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没有清晰的长远规划和计划。
这可能导致学习的动力不足,影响学业成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4. 过度追求物质一些大学生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他们可能过分关注名牌、奢侈品等物质享受,而忽视对知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探索和学习。
5. 忽视精神生活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和就业压力时,忽视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可能缺乏对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了解和兴趣,导致精神世界空虚,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6. 网络依赖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世界中。
他们可能忽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实践、学习等活动,导致社交能力下降,影响个人全面发展。
7. 享乐主义倾向一些大学生在面对现代社会的诱惑时,容易受到享乐主义的影响。
他们可能过分追求短暂的快乐和满足感,而忽视长期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学业成绩下滑,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8. 社会责任缺失一些大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可能对社会的关注不够,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缺乏对社会的贡献和回馈。
9. 理想信念淡薄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
他们可能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无法明确自身的目标和方向。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容易放弃和退缩。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念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上多种问题也不断出现,其中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也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
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状态,他们有可能会拥有自我超越和自我彰显的心态,因此当他们发生困境时,容易出现不可避免地过度自信或自卑而影响学习和生活状态。
考虑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有效建立和维护,正确的识别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探究有效的教育对策,对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
1、自我超越问题。
由于大学生在落后于同龄人、社会形象等方面的自负情结,他们容易有过度自信的心态。
过度自信的学生容易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容易有不合理的攀比心态,从而追求自我超越,最终导致学习和生活上的失踪。
2、自我彰显问题。
大学生也容易由于攀比心态和外界要求导致自我彰显的心态。
这种行为一方面影响了他们的精神健康,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学生获得成功时容易因此而获得不可理喻的快感,但是当他们在其他方面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则容易行为失衡,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3、自我关注问题。
大学生也容易有过分自我关注的心态,他们对自己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特别的关注,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忽视社会的关怀,最终导致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低效性和难以自拔的情绪。
二、教育对策教育对策是解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核心,有效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1、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提供学生更好地获得优越感及客观公平性。
大学也可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课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以教师为核心的自我意识建设。
大学应重视教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教师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以教师身份引导学生,承担起教育使命。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大学平时可以建立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及时沟通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以增进家长对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自我意识,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研究
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量的爆炸增长,大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现实挑战和学习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自我认知偏差的现象,即对自我能力和表现的认知存在偏差。
而这种自我认知偏差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也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低估自身能力、过高估计他人能力、缺乏自信心以及对失败过于敏感等方面。
这种自我认知偏差可能导致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挫折感和沮丧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方法,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升学习动力和应对挑战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的现状,探索其产生的因素,结合认知调控的理论构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揭示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自我认知偏差特点,并探讨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的研究,我们可以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干预措施,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充分发挥其潜力,健康成长成才。
通过此研究,我们旨在提高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认识,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自我认知偏差现象,可以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策略。
自我认识的偏差及解决方法作文
自我认识的偏差及解决方法作文一、自我认识偏差的表现。
1.1 高估自己。
很多人在自我认识上存在高估自己的情况。
就像有些年轻人啊,觉得自己啥都能干,本事大得很呢。
在找工作的时候,眼高手低,总觉得那些普通的工作配不上自己,一心想着要干大事,这就是典型的高估自己的能力。
比如说,有的大学毕业生,学的专业知识还没掌握扎实呢,就想去应聘高级管理岗位,觉得自己的能力不比那些有多年经验的人差,这就是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高估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造诣。
1.2 低估自己。
和高估自己相反,还有不少人低估自己。
这种人啊,总是缺乏自信。
就好比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还没盛开就觉得自己不够娇艳。
我见过一些很有才华的人,他们在某些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像绘画画得特别好,或者唱歌非常动听。
但是呢,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不敢去参加比赛,不敢展示自己的才华。
他们总是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强,自己那点本事算不了什么,这就是对自己的严重低估啊。
二、自我认识偏差产生的原因。
2.1 社会比较的误导。
咱们生活在社会里,就难免会跟别人比较。
可是这比较有时候就容易出问题。
现在社会上啊,到处都是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的故事,那些耀眼的成就让很多人迷失了。
看到别人开豪车住豪宅,就觉得自己也得那样才算是成功,然后就错误地评估自己的现状。
就像那句俗语说的“人比人,气死人”,过度的社会比较让很多人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生活和能力。
2.2 成长环境的影响。
成长环境对自我认识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如果一个人从小在一个总是被批评、很少得到鼓励的环境中长大,那他很可能就会低估自己。
相反,如果一直被过度夸奖,就容易高估自己。
比如说,有的孩子在家里,不管做什么,家长都夸“真棒”“太厉害了”,时间长了,孩子就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这就是成长环境带来的自我认识偏差。
2.3 缺乏自我反思。
很多人啊,整天忙忙碌碌的,就是不愿意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不反思就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
就像一头蒙着眼拉磨的驴,只知道往前走,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走了多远,方向对不对。
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研究
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研究本文将从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认知偏差入手,探讨其影响因素、表现形式以及对个体的影响,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认知偏差,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自我认知偏差的概念和内涵自我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的偏差或失真。
它可能来源于个体的认知过程中的误导、概念的混淆、信息的不足或者情绪的干扰等多种因素。
自我认知偏差不仅可能导致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和性格等方面的错误认知,还可能影响个体的社交关系、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二、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1. 外部环境因素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首先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可能会受到家庭、同学、老师等多方面的观念和评价影响,导致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偏差。
家庭的期望、同学的评价、老师的态度等都可能影响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
2. 内部心理因素个体的内部心理因素也是影响自我认知偏差的重要因素。
个体的自尊心、自信心、焦虑情绪、社会比较心理等都可能影响其对自己的认知。
一些大学生可能存在自卑感,导致他们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而一些大学生可能存在自大心理,导致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
3. 学习和生活经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也可能影响其自我认知偏差。
一些大学生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而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可能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
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内部心理因素、学习和生活经历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研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以及有效地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和应对挑战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表现形式1. 高估和低估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可能表现为高估和低估。
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自视甚高,自信心过度,甚至自视甚高;而一些大学生则可能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甚至自我否定。
2. 短视和过于乐观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也可能表现为短视和过于乐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足表现
大学生自主意识的不足表现(一)思想和行为的不独立从个体生命历程来说,高校学生应当是独立自主的群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高校学生普遍走入独立性的对立面,在思想和行为上处处依赖父母、朋友或者是老师,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不足,这就体现出高校学生自主意识的不足与缺陷。
一些大学生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在进行专业选择、工作选择等方面的抉择时,总是希望他人替自己做决定,而并非是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决定,自我意识处于缺失与失位的状态。
当下,已经全面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这为大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弊端,大学生遇到专业学习或是生活中的问题时看,不能独立思考,习惯性的依赖网络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解疑答惑。
另外,很多高校新生在报道之时,其父母帮助学生置办学习与生活用品,让学生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
这些问题都共同指向一个问题,即高校学生缺乏独立意识与能力,依赖性的人格特征极为突出。
并且,高校学生生活能力的不足也体现了高校学生自主意识的缺乏与不足。
例如。
某些大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或者是父母辞掉工作来照顾学生的起居,或是某些学生发帖求助如何缝补衣服与扣子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体现出高校学生在学习或是生活中思想和行为的不独立,人格独立性的现实状态。
(二)行为上的不自控个体具备自主意识,在生活与学习中,高校学生的自主意识日渐降低,更是直观表现为在行为上的不自控。
在大学生群体中,自持、自律、自我控制的良好品质极度去缺乏,已经成为一种大学生群体中的稀缺资源,特别体现在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中。
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律、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校期间过分沉迷于网路,生活与学习不能自理,这是当前高校学生群体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经常有一些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这些都将对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高校学生之所以出处在事实失控的状态,不仅不能左右自己的思考,同时也不同控制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造成的,所以在网络诱惑上难以抵御。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学⽣⾃我意识的偏差总体来说,⼤学⽣⾃我意识发展⽔平较⾼,但尚未完全成熟,因⽽容易出现各种发展偏差,引起⾃我意识发展问题,以致⾃我意识过强或过弱,影响⼤学⽣的健康成长。
⼤学⽣常见的⾃我意识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个⽅⾯:问题1.过分追求完美尽管“爱美之⼼,⼈皆有之”,追求完美是⼈类健康向上的本能,但过分追求完美则容易引发⾃我的适应障碍。
其主要表现为:对⾃⼰持有过⾼的要求,期望⾃⼰完美⽆缺,却不顾⾃⼰的实际状况。
不能容忍⾃⼰“不完美’’的表现,对⾃⼰“不完美”的地⽅过分看重,甚⾄把⼈⼈都会出现的、⼈⼈都会遇到的问题都看成是⾃⼰“不完美”的表现。
过分追求完美者的⾃我改善途径和⽅法有:树⽴正确的认知观念。
⼈不可能⼗全⼗美,每个⼈都有优缺点,也都会遇到成功和失败。
⼀个⼈应该接纳⾃⼰并肯定⾃⼰的价值,不⾃以为是,也不妄⾃菲薄。
建⽴合理的评价参照系和⽴⾜点。
通过与不同对象的⽐较来进⾏⾃我评价,可以得到不同结论,从⽽激发或者压抑⼈的积极性。
⼈应该⽴⾜⾃⼰的长处,接受并尽⼒改进⾃⼰的短处。
⽬标合理恰当。
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有恰当的⽬标和要求,⽬标要符合⾃⼰的实际能⼒,不苛求⾃⼰,不被他⼈的要求左右。
接纳⾃⼰的不完美。
尺有所短,⼨有所长。
每个⼈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我们应该欣赏⾃⼰的独特性,不断⾃我激励。
• 问题2.过度⾃卑⾃卑感是对⾃⼰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尊⼼屡屡受挫的结果。
过度⾃卑者的表现主要是:⾃我认识不客观,往往只看到⾃⼰的缺点⽽忽略了⾃⼰的长处,不能容忍⾃⼰的缺点和弱点。
否定、抱怨、指责⾃⼰,看不到⾃⼰的价值,夸⼤⾃⼰的不⾜,感到⾃⼰什么都不如他⼈,处处低⼈⼀等,丧失信⼼。
过分⾃卑者的⾃我调适⽅法有:应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和决⼼改变⾃⼰。
应客观、正确、⾃觉地认识⾃⼰,⽆条件接受⾃⼰,欣赏⾃⼰的优点,接纳⾃⼰的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正确地表现⾃⼰,对⾃⼰的经验持开放态度,勇敢地表现⾃我。
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
论当代⼤学⽣⾃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理学与⽣活期末论⽂论⼤学⽣⾃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刘⼼悦5091209077【关键词】⼤学⽣⾃我意识⾃我冲突⾃我调适【引⾔】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我意识是⼈格发展的核⼼要素,⽽青年期是⾃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
⼤学时代处于青年中期,在这⼀阶段,告别中学⽣涯的⼤学⽣开始把关注的重点由⾼考转向⾃我,主动探索并体验⾃⼰的内⼼世界,⾃我意识在逐步成熟。
研究表明,⼤学⽣⾃我意识的发展规律表现为:分化→⽭盾→统⼀。
随着⽣活环境、学习要求的变化和意识⽔平的发展,⼤学⽣在⾃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着⾃我的接纳与排斥、⾃我的肯定与否定等上下震荡的复杂情感体验,许多⼼理问题随之出现并影响着⼤学⽣的学习、⽣活以及⾝⼼健康。
作为正在亲⾝感受上述情感体验的⼤⼀学⽣,我想就⼤学⽣在⾃我意识分化期和⽭盾期⾯临的问题进⾏⼀定的总结和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和思考,我能正视这⼀年来的⼼理变化,并学会⼀些基本的⼼理技能。
⼀、⾃我意识分化和⽭盾的表现1.⾃我意识分化的表现当⾃我意识明显分化的时候,⼤学⽣开始主动、迅速地关注⾃⼰的⼼理活动和⾏为举⽌,对物质⾃我、⼼理⾃我、社会⾃我的细微变化⼗分敏感,⾃我思考和⾃我反省开始增多,“我应该怎样做”、“我是什么样的⼈”、“怎样⽣活才最有意义”等是他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我认识在各种丰富的体验和思考中不断加深。
由于⾃我认识是指个体对⾃⼰⾝体、⾏为、⼼理等各⽅⾯特征的主观认识,是⾃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意识分化将引起⾃我概念的修正和完善。
2.⾃我意识⽭盾的表现⾃我意识的明显分化使⼤学⽣开始注意到过去未曾注意的许多有关“⾃我”的细节,这种发现给他们带来全新的体验,但也同时让他们发现主观⾃我与他观⾃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由此引发⾃我⽭盾的凸显。
有⾃我意识分化引发的⽭盾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①主观⾃我与他观⾃我的落差作为同龄⼈中有资格接受⾼等教育的⼈,⼤学⽣对⾃⼰有着相对积极地评价,但由于⼤学之前未有深⼊的思考和丰富的体验,他们对⾃⼰的看法并不完整,评价也不够客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调整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调整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面临各种重要的选择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心理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心理调整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提高幸福感。
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份、角色、价值观和情感状态的认知和评价。
对于大学生来说,自我意识包括对个人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目标和追求的认知。
自我意识决定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
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因素大学生自我意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1.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指一个人内在的特点、态度和行为习惯。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往往与其个人因素有密切关系。
例如,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人更容易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而内向、自卑的人可能更容易形成消极和不健康的自我意识。
2. 家庭背景家庭背景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环境中的支持、关爱和教育方式会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肯定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正面的自我意识;相反,苛刻和批评则可能导致消极和不健康的自我意识。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会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对职业选择、外貌、社交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期望和标准,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大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调整是指一个人通过某种途径或方法改变或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情绪。
对于大学生来说,积极有效地进行心理调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1. 接受现实接受现实是进行心理调整的第一步。
大学生要明白并接受现实中存在着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
只有真实地面对问题,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才能摒弃幻想和避免情绪上的困扰。
2. 树立积极态度积极态度是心理调整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考 文献 f] 1 孔读 云. 论大学生 自我意 识及其培 养[ . D1 安徽师范 大学, 0 ,. 2 7 0 5
【] 2张大均 . 大学心 理健 康教育 若 干理论 的探讨 I1 . 师范 大学学 报: 社会 J西南 人文
科学 版, 0 ,23 10 16 2 6 () 3 — 3 . 0 3 :
3 当代大 学生 如何培 养健 康 的 自我意识
针对上述 当代大学生 自我意识 出现的偏差 ,为了帮助他们调整 自我
[] 兰. 大学 生 自我意识 的发 展存在 的 问题 探析 [. 农业大 学学 报( 3夏 当代 J西南 ] 社
会科 学版) 0 81 ) 3 8 . , 0( : —5 2 08
意识 ,更好地完善 自我 ,形成健康 、积极 、向上的 自我意识 ,可以从以 下几 个 方 面人 手 : 1 )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 自我指的是全面地 了解 自我 ,了解和分析 自身的长处和短处 ,认 清 自己与团体 的关系 ,了 解 自己在社会实践 中所处的位置 ,并对 自我做 出不偏不倚的评价。正确 认 识 自我是让个体形 成正确 自我意识 的基 础 ,这是调适现在 的我与理 想 的我 的有利保 障。通常 ,我们可 以在这几种方法下做到正确地认识 自 我。①通过 自省。引导 当代大学生学会 自省 , 在不断地检查 自 身行为是 否正确的过程中发现 自身的不足 ,从事件的结果如何中 , 获得经验和教 训 ,在不断 自省 中发现长短得失 ,这样才能有 的放矢地完善 自我。②通 过他人的评价。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人的 自我评价与他人对其客观评价 在很大程度上一致 ,则说明他 的 自我意识比较成熟。因此,如果在实际 生活 中,当代大学生经常通过老师 、朋友的评价来认识 自己,虚心倾听 多方面评价 ,则有助于正确的认识 自我。③通过与他人的对 比。当代大 学 生 可 以通 过 与 同伴 们 性 格 、能 力 、学 习 、人 际关 系 等各 方 面 的 比较 , 寻找到 自己的特点 ,以此判断 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 ,更加了解 自己。但 要注意选择恰 当的参照标准,要选择与 自身多方面条件相近的人作为标 准才能做到客观公正 。 . 2 欣然接受 自我。根据心理 学家的研 究 ,心态积极乐观者更多地 ) 表现出对 自我的接受和认可,相反 ,心态悲观多有心理 问题者则 会常表 现 出对 自我的不满 。当代大学生 中的一部分会对 自己的容貌 、个性 、能 力或者 家庭等某个方面不满 ,而又苦于无法改变 , 容易产生 自我排 就 斥心理。如果对 自己的不满过于强烈 ,就会加剧心理 冲突 ,容易产生心 理疾病。而欣然接受 自我则是形成健康积极的 自我意识的关键 和核心。 要做到欣然接受 自己即悦纳 自我 ,首先就是要接受 自己本来所具备的一 切 ,包括 长相 、体型、性格 、能力以及家庭背景等等 。并要坚信 只要 自 己真正付 出努力 ,一定条件下 ,别人可以,我也一定能可以 ,以此来增 强 自信心 。要做到欣然接受 自己 ,还要正视 自己的短处 ,争取做到扬长 避短。要相信一个人在这个方面的不足 ,是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不断 的努力来弥补的 。如果我们用决心和毅力去克服 ,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 的成功。 3)不断完善 自我 。人 自我意识 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可变的过程。当 代大学生 的自我意识发展也不例外因此 。自我意识在经过正确认识和评 价 自我并欣然接受 自我之后 ,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自我 。当代大学生尤其 需要不断完善 自我 ,为未来进入知识 经济时代打下坚实 的基础 。不断 完善 自我 ,首先需要确立达到的 目标 。人的行 为需要 目标作为指引和最 终 的评定标准。正确 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动机 , 指导人的行为,促使其向 预定 的目标前进 。其次 ,要培养 自 控力 。因此 , 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既 定 目 ,成就事业 ,就必须具备很强的 自控力 ,这样才能让自己抵制诱 标 惑 ,约束 自己的情感 ,把握 自己的行为。
一
2 当代 大学 生 自我 意 识的 偏差
1 )自我 中心 。这个 自我意识方 面的偏差 比较 明显。在主观上 ,当 代大学生发展至青年初期 ,越来越多的把注意力投 向自己 ,考虑问题总 是 注 重 以 自我 的视 角 ,而忽 视 他 人 或 者 客 观 晴况 ,不 能 比较 客 观 、全 面 的分析问题 。外 加 ,比较强 的 自 心 、自尊心故 比较容易 出现 自我中 信 心。在客观上 ,当代社会 的大学生基本上 出生和成长于八九零年代 ,多 为独生子女 ,在从小的家庭教育背景下被 呵护和照顾得都 比较全面 ,也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代大学生以 自我为中心 ,以 自身需要 为出发点 ,不 懂得顾及他人感受 。这种 自我中心意识突 出表现就是 以个人利益为出发 点, 个人喜恶为动机 , 会导致不能得 到他人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易 受挫 折 等情 况 。 2 )自负或 自卑 。 自 负指 的是个体 自以为是 、 自 命不凡 的一种情感 体验 和情绪表现。随着社会的进步,自信被越来越看重 ,并成为当代大 学生较为认可的优 秀品质。当今的大学生成 长于八零九零年代 ,具有 自 己看问题 的独特视 角 ,不惟书 、不惟 上 ,大多对 自己的才华 比较有信 心,并对 自己的未来充满 自信。 自信是好事 ,可是有些大学生则 自信过 了度 而变成 了自负 。在 自我意识上 比较 自负的大学生听不 进他人 的教 诲 ,也不听同伴 的意见 ,骄傲 自 。而相反地 , 负 另外一些同学则会 因为 进入大学后面对各方面都跟 自己旗鼓相当甚至略胜一筹的 同学们 , 非常 不 自信 。尤 其 是 当他 们 在学 习 、文 体 、社 交 实践 各 方 面 显 露 出某 些 不 足 时,就会陷入怀疑 自己、否定 自己的情绪里 ,产生 自卑心理。高额 的学 费与家庭经济上 的困难也是让部分 当代大学生陷入 自卑的原因之一 。不 管是 自负还是 自卑都是 自我意识的偏差现象。 3 从众 。从众指 的是在群体 的作用 下 , ) 个体 放弃个 人意见而采取 与群体相一致 的自我保护行为 。几乎每个人都会不 同程度地 出现从众心 理 。没有独立思考 ,缺乏主见 的当代大学生是从众心理过强的表现 。这 类学生容易丧失 自我 ,有碍其心理健康发展 。害怕孤立 ,因此随大流 , 为求得小 团体的认同 ; 缺乏 自信 ,不敢 自己下判断 ;习惯 了服从教育的 情 性人格等都是从众心理产生的原 因。 4)虚荣 。虚荣是一种追求虚表荣誉 ,希 望获得 大家尊重的心理。 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 , 作为社会的人 , 都有被他人尊重的需要 ,都希望 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虚荣者则指的是没有通过 自己实实在在 的努力 ,而 是利用 吹牛 、作假、撒谎 、投机等非正常手段来沽名钓誉 。追求虚假的 荣誉 ,只是 自欺欺人 ,最终会使得个体失去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失去诚 信。是 比较典型的 自我意识偏差心理。
, 20第4 0年 1 1 期
科 技 与 生 活
教 霄 科 学
1 7 3
论 当代 大学 生 自我意识偏差及对策
胡 亚 兵
(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 0 6 1 0 2)
摘 要 当代 大学生作为八 九零后成 长起来的一代 ,其 自我 意识有新 的特 点。而 自我意识是个体 心理发展成熟 度的重要标 志 ,会对个 体生涯 抉择 或行为倾 向产生重要影 响。大学 阶段 是个体心 理发展成熟 的重要时期 ,也是个体 自我意识发展 的关键时期 。面对八九零 后成长起来 的 当代 大学生 ,我们 应针对他 们 自身 自我 意识的特点 ,注意引导 他们积极 主动的认识 自我 ,重塑或者 完善 自我 。
关 键词 大学生 ; 自我意识 ;偏差及对策
中国 分类 号 G 4 48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7— 61(00 7— 13O 6 397 一 1) 207 一 1 2 0
1 自我 意识 及 其作用
我 国心理学家对 自我意识的涵义比较普遍 的认识是 :自我意识是意 识 的一个特殊领域 ,它是指对 自我概念 、对 自己的存在状态 ( 包括生理 和 心 理 ),以及 自己 同外 部世 界 的关 系 的 认识 。简 言 之 ,即 自我 意识 是 个人对 自己以及 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认识。可以从 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 来看 自我意识 。首先 ,从形式上看 ,自我意识包含 了认知 、情感 、意志 三种形式 , 我们分别称为 自 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 自 我调控。其次 ,从 内 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分为生理 自我 、社会 自我和心理 A我 。 自 我意识是认识 和实践活动中的重要 因素 ,对主体及其从事的各项 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主体认 识、行 为的前提 ,还决定着主体认 识的对象 、方向和范围 ,而且对主体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